戊戌变法yong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爱国:
(从背景看)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甲午战 败、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情况下开始的,其首要目的是 救亡图存,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
⑵进步:
(从内容看)维新派变法是要求实行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当时 世界发展潮流看,是中国的出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 步意义。
陈独秀 1 7
黄 2 8
兴
梁启超 3 9
李鸿章 4 10
魏 5 11
源
曾国藩 6 12
林则徐
李大钊
郑观应
孙中山
王
韬
康有为
地主阶级抵抗派( 5、7 ) 早期维新派 ( 9、11 ) 资产阶级革命派( 2、10 )
地主阶级洋务派( 4、6 ) 资产阶级维新派( 3、12 ) 资产阶级激进派( 1、8 )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有利于西学 的传播和培 养维新人才
军事方面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增强军事实力 挽救民族危亡
淘汰旧军。
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 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 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 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 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 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 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 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 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 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 程的第一步 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 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开国会、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 设议院、 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 定宪法、变法图存 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A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影响: 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4)思考:光绪皇帝支持哪一派?为什么这么做?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维持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6月11日—— 9月21日)。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NEWS
西方思想的传入
社会花絮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的春季 特课(有奖征文),由直隶总督兼北洋 大臣李鸿章所命的「格致」考题竟是将 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培根、达尔文、斯 宾塞等四大科学名家进行比较及追溯西 学源流。值得注意的是,获此次征文第 二名的王佐才触及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 核心──「自然选择」理论。
《仁学》
以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思 想,批判封 建纲常礼教 和专制君权。
共同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 主张 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
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康有为
主张
据乱世
中
三世说 升平世
西
进化论 太平世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君主共和
影响
抨击封建顽固势力,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启蒙: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西学变革成 为时尚潮流
推动中国近代化
维新时期的精神遗产:
思想观念更新(解放思想、开阔眼界):
①维新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②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 有的新气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 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只采取改良办法; 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③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④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
⑤维新派政治上不成熟,措施激进,缺乏循序渐进
客观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教训: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行不通,近代化漫长而坎坷。
体的变法主张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资产阶级组织救亡团体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保国:保全国家土地; 含 保种:保卫民族独立; 义 保教:保卫被视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孔教
论战:
19世纪末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1)内容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1、维新变法的特点 ①性质: 是一次依靠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 想解放潮流。 ②内容全面,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高度有 所降低。 ③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④昙花一现 ⑤改造社会程度低,主要起思想启蒙作用, 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2、意义——爱国、进步、启蒙
维 新 思 潮
照 片 姓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著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译《天演论》 《原富》
主 张 托古改制,打 着孔子的旗号, 宣传资产阶级 改良思想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宣扬“物竞 天择,适者 生存”的社 会进化论思 想(中国西 学第一人)
戊戌变法历史背景
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 国内局势:
①社会条件:甲午战后,列强进一步加强了 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处 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 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材料所阐述的中心论点 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这些 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 的? 参考答案: 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 其实质内容就是设议院、开国 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 产阶级改革。 法令中的体现:准许官民上书 言事,裁撤重迭机构及冗员;开办 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等。
旧势 力反 对最 激烈 的
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提 有利于民族资 高行政效率 本主义的发展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经济方面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 供养的特权,令 其自谋生计。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 大学堂。 文教方面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过 程 A
第 二 阶 段
发展——维新思潮的广泛传播
高潮—1898年“百日维新”
第 三 阶 段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 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除保 留 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 除,变法失败
类别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 颁布新法 的人参与政治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维新派的准备活动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提出了各方面具
19世纪末
维新变法运动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 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
戊戌变法
历史根源
酝酿
兴起 发展
高潮
失败
影响
大 势 所 趋
新 思 想 的 演 进
士 人 干 政
财经报道
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政治 新闻
19世纪末的世界局势 1855年 5月英国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
NEWS
的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由 3人组成的、不受党 派干涉、独立主持考选事务的文官事务委员会。 1870年6月4日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 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志 着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 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 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然而,变法没有涉及原来维新派设 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原因?如何看待维新派的这些妥协?
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所致。
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 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 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非维新派主 观的局限性。
百 日 新 政
戊 戌 政 变
戊 戌 余 音
一、戊戌变法背景
• 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必然性) • 中国为什么能掀起变法运动?(可能性)
NEWS
19世纪末的世界局势
1882年9月4日,爱迪生亲 手合上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电 力系统的电闸,电流沿着电 线迅速流动,照亮了纽约曼 哈顿金融区的摩根公司等58 处地方。
派别 地主阶 级抵抗 派
代表人 物 林则徐 魏源
主要主张
历史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 要启迪作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发展民族工商业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曾国藩 洋务派 李鸿章 左宗棠 早期 郑观应 维新派 王韬 冯桂芬 康有为 维新派 梁启超 严复
大势所趋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社会花絮
NEWS
1894年的中国
万 寿 无 疆 疆 无
一 人 有 庆 庆 有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 。当时有 一副对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 无疆”。于是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 湖割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 ,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 “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 颂德的意思变成了辛辣的讽刺!
康有为何为“大申孔子改制孟子民贵之谊”? 为何要如此做?
布衣改制,事 大骇人,故不 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 可避祸。
想一想: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答:“托古改制”—把传统 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相结合。
(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为什么?
课堂探究: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
①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与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有关; ——因而,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
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 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 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 船和洋务企业,并不 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 好的政治制度!必 须进行政治改革!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
①民族危机严重,不甘做亡国之君 ②帝党与后党争权,借变法巩固自己的权力。 ③康有为多次上书,坚定了光绪帝变法决心
保国会
中外纪闻 强学会
国闻报
时务报 时务 学堂
万木草 堂
第 一 阶 段
兴起(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NEWS
甲午战后的中国局势
有感一首(写于1896年)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19 680
1863— 1894 1895— 1898
274
1432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⑶启蒙(维新时期的遗产):
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 觉醒,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爱国:
一次救亡图存运动
揭露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阴谋 是资产阶级变革 制度的初步尝试 传播了西方的政治 学说和科学文化 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 产阶级革命 时代的到来
民主:
一次政治改革运动
(从背景看)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甲午战 败、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情况下开始的,其首要目的是 救亡图存,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
⑵进步:
(从内容看)维新派变法是要求实行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当时 世界发展潮流看,是中国的出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 步意义。
陈独秀 1 7
黄 2 8
兴
梁启超 3 9
李鸿章 4 10
魏 5 11
源
曾国藩 6 12
林则徐
李大钊
郑观应
孙中山
王
韬
康有为
地主阶级抵抗派( 5、7 ) 早期维新派 ( 9、11 ) 资产阶级革命派( 2、10 )
地主阶级洋务派( 4、6 ) 资产阶级维新派( 3、12 ) 资产阶级激进派( 1、8 )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有利于西学 的传播和培 养维新人才
军事方面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增强军事实力 挽救民族危亡
淘汰旧军。
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 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 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 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 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 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 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 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 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 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 程的第一步 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 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开国会、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 设议院、 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 定宪法、变法图存 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A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影响: 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4)思考:光绪皇帝支持哪一派?为什么这么做?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维持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6月11日—— 9月21日)。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NEWS
西方思想的传入
社会花絮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的春季 特课(有奖征文),由直隶总督兼北洋 大臣李鸿章所命的「格致」考题竟是将 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培根、达尔文、斯 宾塞等四大科学名家进行比较及追溯西 学源流。值得注意的是,获此次征文第 二名的王佐才触及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 核心──「自然选择」理论。
《仁学》
以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思 想,批判封 建纲常礼教 和专制君权。
共同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 主张 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
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康有为
主张
据乱世
中
三世说 升平世
西
进化论 太平世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君主共和
影响
抨击封建顽固势力,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启蒙: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西学变革成 为时尚潮流
推动中国近代化
维新时期的精神遗产:
思想观念更新(解放思想、开阔眼界):
①维新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②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 有的新气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 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只采取改良办法; 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③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④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
⑤维新派政治上不成熟,措施激进,缺乏循序渐进
客观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教训: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行不通,近代化漫长而坎坷。
体的变法主张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资产阶级组织救亡团体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保国:保全国家土地; 含 保种:保卫民族独立; 义 保教:保卫被视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孔教
论战:
19世纪末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1)内容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1、维新变法的特点 ①性质: 是一次依靠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 想解放潮流。 ②内容全面,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高度有 所降低。 ③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④昙花一现 ⑤改造社会程度低,主要起思想启蒙作用, 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2、意义——爱国、进步、启蒙
维 新 思 潮
照 片 姓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著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译《天演论》 《原富》
主 张 托古改制,打 着孔子的旗号, 宣传资产阶级 改良思想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宣扬“物竞 天择,适者 生存”的社 会进化论思 想(中国西 学第一人)
戊戌变法历史背景
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 国内局势:
①社会条件:甲午战后,列强进一步加强了 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处 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 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材料所阐述的中心论点 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这些 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 的? 参考答案: 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 其实质内容就是设议院、开国 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 产阶级改革。 法令中的体现:准许官民上书 言事,裁撤重迭机构及冗员;开办 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等。
旧势 力反 对最 激烈 的
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提 有利于民族资 高行政效率 本主义的发展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经济方面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 供养的特权,令 其自谋生计。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 大学堂。 文教方面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过 程 A
第 二 阶 段
发展——维新思潮的广泛传播
高潮—1898年“百日维新”
第 三 阶 段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 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除保 留 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 除,变法失败
类别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 颁布新法 的人参与政治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维新派的准备活动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提出了各方面具
19世纪末
维新变法运动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 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
戊戌变法
历史根源
酝酿
兴起 发展
高潮
失败
影响
大 势 所 趋
新 思 想 的 演 进
士 人 干 政
财经报道
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政治 新闻
19世纪末的世界局势 1855年 5月英国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
NEWS
的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由 3人组成的、不受党 派干涉、独立主持考选事务的文官事务委员会。 1870年6月4日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 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志 着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 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 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然而,变法没有涉及原来维新派设 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原因?如何看待维新派的这些妥协?
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所致。
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 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 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非维新派主 观的局限性。
百 日 新 政
戊 戌 政 变
戊 戌 余 音
一、戊戌变法背景
• 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必然性) • 中国为什么能掀起变法运动?(可能性)
NEWS
19世纪末的世界局势
1882年9月4日,爱迪生亲 手合上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电 力系统的电闸,电流沿着电 线迅速流动,照亮了纽约曼 哈顿金融区的摩根公司等58 处地方。
派别 地主阶 级抵抗 派
代表人 物 林则徐 魏源
主要主张
历史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 要启迪作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发展民族工商业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曾国藩 洋务派 李鸿章 左宗棠 早期 郑观应 维新派 王韬 冯桂芬 康有为 维新派 梁启超 严复
大势所趋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社会花絮
NEWS
1894年的中国
万 寿 无 疆 疆 无
一 人 有 庆 庆 有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 。当时有 一副对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 无疆”。于是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 湖割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 ,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 “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 颂德的意思变成了辛辣的讽刺!
康有为何为“大申孔子改制孟子民贵之谊”? 为何要如此做?
布衣改制,事 大骇人,故不 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 可避祸。
想一想: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答:“托古改制”—把传统 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相结合。
(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为什么?
课堂探究: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
①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与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有关; ——因而,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
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 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 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 船和洋务企业,并不 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 好的政治制度!必 须进行政治改革!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
①民族危机严重,不甘做亡国之君 ②帝党与后党争权,借变法巩固自己的权力。 ③康有为多次上书,坚定了光绪帝变法决心
保国会
中外纪闻 强学会
国闻报
时务报 时务 学堂
万木草 堂
第 一 阶 段
兴起(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NEWS
甲午战后的中国局势
有感一首(写于1896年)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19 680
1863— 1894 1895— 1898
274
1432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⑶启蒙(维新时期的遗产):
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 觉醒,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爱国:
一次救亡图存运动
揭露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阴谋 是资产阶级变革 制度的初步尝试 传播了西方的政治 学说和科学文化 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 产阶级革命 时代的到来
民主:
一次政治改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