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一阶段:学请诊断《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篇二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12《〈论语〉》十二章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儒家关于“学习”与“修身”的专题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感悟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古人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及为人处世的原则;认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并探讨其现代价值;认识道德培养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仁、义、礼、信、恕”等儒家思想的内涵;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观点的内涵及价值意义;认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培养的关键。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来把握经典的内涵。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那么,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有什么智慧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预习检测1.作品简介《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文中的语句,能熟练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品引导语: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
1.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晚年致力于,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全书共20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任务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预习检测,读准字音lún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dǔ kān huò xiàng yú论语愠三省罔殆一箪食笃不堪不惑陋巷逾矩2.范读学读,读准节奏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节奏划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难点)3.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素养)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修身、为学之道。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并能联系自身实际,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书的节选部分《十二章》。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3.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
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第十二章 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中能量转化的一般规律,掌握电源、电阻等元件的能量转化过程。
2. 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电源、电阻等元件的能量转化过程,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能量转化与电路分析相结合,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电路图、电源、电阻、导线、电表等物理实验器械。
2. 制作课件:PPT 教案,包含电路图、动画演示等,便于学生理解。
3.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内容,了解电路的基本观点和欧姆定律等基础知识。
4. 安置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电路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掌握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底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课题起首,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灯、电动机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理论知识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我将详细讲解电路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包括电源的能量提供、电阻的能量消耗、能量的转化等。
同时,我会介绍一些基本的物理观点,如电动势、电阻、功率等,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化规律。
3. 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我将进行一些实验演示。
例如,通过改变电源的电压和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电压、功率等物理量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电路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4. 小组讨论与合作在实验演示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电路中能量的转化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认识和创新认识。
音乐初中教材第二年级第十二章教学方案
音乐初中教材第二年级第十二章教学方案【音乐初中教材第二年级第十二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并能通过身体动作感知和表达音乐;2. 认识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并能分辨其特征;3. 学习并演奏简单的乐器曲目,培养音乐表演能力;4.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介绍音乐的基本节奏类型和常用的音符符号;- 通过教材中的歌曲和节奏练习,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的韵律;- 利用身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2. 音乐的流派和风格- 介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风格;- 着重介绍不同音乐风格的特征和代表作品,通过欣赏例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辨别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并鼓励他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情感。
3. 乐器演奏- 介绍几种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并讲解其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初步的学习和演奏;- 利用合奏和合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升音乐表演能力。
4. 音乐欣赏- 精选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中国民乐、流行音乐等;- 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分享音乐故事和作曲家的背景,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深度理解。
三、教学过程本章教学按以下顺序进行:1. 引入- 创设音乐学习的氛围,通过播放音乐、展示乐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思考。
2. 学习韵律和节奏- 分析不同类型的音符符号,让学生理解其代表的节奏;- 通过打击乐器和身体动作,让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的韵律。
3. 了解音乐的流派和风格- 介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风格;- 欣赏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美。
4. 学习乐器演奏- 介绍几种常见的乐器,讲解其基本结构和演奏方式;- 让学生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初步学习,并组织合奏和合唱活动。
《第十二章 四、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能量转化和守恒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节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电动机、小电灯、弹簧等。
2. 制作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掌握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能够解释简单的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现象。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课题: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摇动手摇发电机、观察气体压缩等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能量的转化。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从而引入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这一课题。
2. 讲解概念:在引入课题后,对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讲解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如温度、状态等,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变化会导致机械能的转化。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影响物体内能的物理量。
可以使用压缩引火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速度,让学生观察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5. 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练习题应该涵盖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影响物体内能的物理量等多个方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SSS全等判定、SAS全等判定、ASA全等判定、AAS全等判定四种判定方法。
这些判定方法是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
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对于各种判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SSS全等判定、SAS全等判定、ASA全等判定、AAS全等判定四种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SSS全等判定、SAS全等判定、ASA全等判定、AAS全等判定四种判定方法。
2.难点:各种判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的三角形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SSS全等判定、SAS全等判定、ASA全等判定、AAS全等判定四种判定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展示。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准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背诵导入二、合作探究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三、朗读体会四、整理归类1、成语类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1)谈学习态度的第7、9章(2)谈学习方法的第1、2、4、5、12 章(3)谈修身做人的第1、2、6、8、11、12章(4)谈珍惜时间的第10章五、总结文言语法: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说:通“悦”,读yuè,意为:愉快,知:通“智”,读zhì,意为:聪明。
2 、文言虚词(1)连词而: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任重而道远(并且)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不译)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提刀而立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例:默而识之(地)(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例:余知而无罪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4.现代科技中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建议
1.采用导入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动画、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了解各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2.掌握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处理实验数据。
3.能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难点解析:
(1)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学生对杠杆原理、滑轮原理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需要教师细致指导,强调操作规范。
1.分析所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讨简单机械的优点与局限性。
3.讨论如何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判断题:判断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3.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单元教学设计分析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汇报总结—— 知识与素养的提升重点: 电动势、内阻、路端电压的科学内涵 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特征(实验探究) 内、外电路的电势变化、电压、功率关系(实验+理论)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论) 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及工作效率等计算方法(理论)
• 创新应用——欧姆表的原理 探讨的问题:如何直接测出电阻 如何标注刻度及刻度特点 欧姆表的量程选择及使用方法等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直接探讨多用电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第三节 实验 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1、真实的情景:各种电池的参数和新旧不同,性能有较大差异
2、引领的问题:如何获取深藏不露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3、挑战性任务:学生分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探究 1)直接测量法
2)电压表+电流表:
E = U+Ir
I
•E = IR+Ir
O
R
O
R
第四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1、真实的情景:
调查并估算所在年级一天通常的 耗电量及可以节省的电能数量
2、引领的问题:节能环保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3、挑战性任务:学生分组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展开探讨 1)生产、生活中的主要能耗有哪些? 2)有哪些能量获取的途径和方法?会带来哪些影响? 3) 为什么能量是守恒的,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第1节 能源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6)了解电器的一般发热原理,在安全、能耗和节能环保等方面有更清
内容丰富超
晰的认识和方法。
发展:电源更本质、电路更全面、概念更深刻、能力更高层
过高中教材
单元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物理观念——能量观
从电场能量转化视角:电源通过非静电力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再通过电场力做功在内、外电路中将电能转 化为别的能量。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复习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
(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
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3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礼貌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资料。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词语如而、之等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两个课时四、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
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十分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以前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利用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SAS)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边角边”判定定理的过程,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索中发展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4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线段或角相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剪刀。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三角形中只给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四种可能,能说出是哪四种吗?问题: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无法直接到达,因此这两点的距离无法直接量出.你能想出办法来吗?(出示课件2-3)(二)探索新知1.师生合作,探究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2教师问1: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请同学们回一下并回答其内容.学生回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教师问2:用几何语言如何表示呢?出示课件5:符号语言表达:在△ABC和△ DEF中AB=DE,BC=EF,CA=FD,∴△ABC ≌△ DEF.(SSS)教师问3:除了SSS外,还有其他情况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当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3个时,有四种情况,还有哪一些呢?(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教师问4: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两边一角的情况,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那么这两条边与这一个角的位置上有几种可能性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有两种情况:两边及夹角和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学生问:它们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教师我们还是通过画图来验证,我们先看两边及其夹角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同学们根据下边的要求作图: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分析:(1)作∠MB′N=∠B;(2)在射线B′M上截取B′A′=AB,在射线B′N上截取B′C′=BC;(3)连接B′C′.教师问5:如何画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总结:作法:(出示课件9)(1)画∠DA'E=∠A;(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3)连接B'C '.教师问6:△A′ B′ C′ 与△ABC 全等吗?如何验证?学生讨论后得出如下方法: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作图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问7: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满足哪三个条件?学生回答: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教师板书: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0)“边角边”判定方法文字语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几何语言:在△ABC 和△ DEF中,AB = DE,∠A =∠D,AC =AF ,∴△ABC ≌△ DEF(SAS).警示:必须是两边“夹角”例1:如果AB=CB ,∠ ABD= ∠ CBD,那么△ ABD 和△ CBD 全等吗?(出示课件1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分析: △ABD ≌△ CBD.(SAS)边: AB=CB(已知),角: ∠ABD= ∠CBD(已知),边: BD=BD(公共边),证明:在△ABD 和△ CBD中,AB=CB(已知),∠ABD= ∠CBD(已知),BD=BD(公共边),∴△ ABD≌△CBD ( SAS).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出示课件13)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证明:在△ABC 和△DEC 中,AC = DC(已知),∠ACB =∠DCE (对顶角相等),CB=EC(已知),∴△ABC ≌△DEC(SAS).∴AB =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展开想象,探究SSA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问8:同学们想一下,两边一角还有那种情况呢?学生回答: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教师问9: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小组讨论后,认为利用作图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作图,提示学生考虑全面,然后给出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15)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ABC和△ABD满足AB=AB ,AC=AD,∠B=∠B,但△ABC与△ABD 不全等.教师问10:画△ABC 和△ABD,使∠A =∠A =30°,AB =AB=5 cm ,BC =BD =3 cm .观察所得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作图并且比较后回答:不全等.出示课件16:结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例3: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出示课件17)A.AB=DE,∠B=∠E,BC=EFB.AB=DE,∠A=∠D,AC=DFC.BC=EF,∠B=∠E,AC=DFD.BC=EF,∠C=∠F,AC=DF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是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只有选项C的条件不符合,故选C.总结点拨: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只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时,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1-25)1.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进行连线.2.如图,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A.∠A=∠DB.∠E=∠CC.∠A=∠CD.∠ABD=∠EBC3.如图,已知AC平分∠BAD,AB=AD.求证:△ABC≌△ADC.4. 已知:如图,AB=AC,BD=CD,E为AD上一点.求证: BE=CE.5. 如图,已知CA=CB ,AD=BD,M,N分别是CA,CB的中点,求证:DM=DN.参考答案:1.答案如下:2.D3. 证明:∵AC平分∠BAD,∴∠BAC=∠DAC,在△ABC和△ADC中,AD=AB (已知),∠BAC=∠DAC (已证),AC=AC (公共边),∴△ABC≌△ADC(SAS).4. 证明:在△ABD和△ACD中,AB=AC (已知),已知),公共边),∴△ABD≌△ACD(SSS).∴∠BAD=∠CAD,在△ABE和△ACE中,AB=AC (已知),∠BAD=∠CAD(已证),AE=AE (公共边),∴△ABE≌△ACE(SAS).∴BE=CE.5. 证明: 连接CD,如图所示;在△ABD与△CBD中CA=CB,(已知)AD=BD ,(已知)CD=CD ,(公共边)∴△ACD≌△BCD(SSS)∴∠A=∠B又∵M,N分别是CA,CB的中点,∴AM=BN在△AMD与△BND中AM=BN ,(已证)∠A=∠B ,(已证),(已知)∴△AMD≌△BND.(SAS)DM=DN.(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 判定定理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边角边”或“SAS”).2.利用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2.2)教材39页到41页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全等三角形》作为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几何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学生深化几何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章节。
本章内容设计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后续深入探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更高级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首先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切入,明确了两个三角形在完全重合时被称为全等三角形,这一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材详细展开了三角形全等的几种主要判定方法,即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及夹角相等)、ASA(两角及夹边相等)和AAS(两角及非夹边相等),每一种判定方法都配以清晰的图形说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本章还特别融入了“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数学工具进行动态演示和实验操作,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章末尾引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范畴。
通过学习角的平分线如何影响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不仅是对几何学基础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全等三角形的完整知识体系,还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严谨之美,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论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有关论语十二章原文以及翻译哪里有呢?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八年级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第十二单元《简单机械》单元概述【单元内容】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最后一章,涉及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另一方面,还要从功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
关于平衡状态,初中物理课程仅涉及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
《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被列为学生必做实验。
本章涉及的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和机械效率(包括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涉及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滑轮,以达到省力或方便的目的。
【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包括: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
2.2.3 知道简单机械。
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三个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
3.2.3 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途径。
例3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单元学习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3、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4、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单元情境】2005年7月30日,美国宇航员史蒂夫·罗宾逊在机械臂的铺目下,对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隔热层进行维修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3)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 感 :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2、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答: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个别 化教 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 或机器与学生之间 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 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 和练习 。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 前学。 3、简述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哪 些特征? 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 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其 目的不公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1)分工合作。是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 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是指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目标分配给各个人,以便发挥 分工合作的效能。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 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转而 同心协力追求学业成绩,因为合作学习的成就 评价是以团体为单位的。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即大家在态度上相互尊 重,在认知上能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 ?(5)团体历程。是指由团体活动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这些团体活动包括如何分 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 等 。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 • •
• • •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 1、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 的教学目标。 2、有的教学目标表述为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等,其表述 符合 将 学生作为行为主体 标准。 3、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引起学生注意。 4、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为任务分析。 5、加涅指出,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九项 教学事项 。 6、加涅所指的教学事项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为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7、老师安排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和功能 原则。 8、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指导教学。 9、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多数学校采用的是传统的秧田型。 10、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教学策略是发现学习。 11、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掌握学习、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12、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13、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 而是在于他们要花多少时间。 14、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个别化教学。 15、像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 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 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尽快掌 握 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 • • • • • • • • • • • •
16、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布鲁姆。 17、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相类似。 18、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 主导教学 19、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五 个等级 20、心理学家 布鲁纳 提出 了发现教学设计的四项原则。 二、填空题 1、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 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 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3、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素是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标准。 4、用目标陈述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包括两部分:一般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 5、任务分析 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 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6、教学事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 程序性 事项。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过程中,要根据 学生个体差异 采用不同方法。 8、教学方式 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 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9、学校的教学媒体一般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 10、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11、教学策略是指老师采取 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包括教学事项的顺 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 的选择、教学环境 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 计等。
• • • • • • • • • • • • •
12、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 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13、发现教学 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 略。 14、情境教学 是指在应用 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各自尽力、社 会互动、团体历程。 16、个别 化教学 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7、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 材料的(个别 化教学) 方法。 18、程序教学的始创者通常认为是教学机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 19、教学目标是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0教师常用 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 、演示法、课堂问答 练习 、指导法、讨论法、 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三、简答题 1、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有哪 些原则。 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 清楚。 (2)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 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 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