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与思考
世界著名大学办学特征的认识和思考
世界著名大学办学特征的认识和思考世界著名大学的办学特征是思想超前、重视竞争、善于综合和注重投入。
研究世界著名大学办学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
[标签]著名大学办学特征借鉴著名大学的存在与发展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有一流的大学,才会有强大的国家;反过来,只有一个普遍重视教育的国度,才会办出世界一流的大学。
著名大学的办学基本特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思想超前办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具备硬件和软件,硬件是指诸如经费、设施、仪器、师资、生源、专业等;软件则是相应的法规、制度、办学思想、风格和传统等。
在软件中,办学思想又是重中之重,它决定了整个学校的设计、发展和管理机制的水平。
超前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规划,有利于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实力增强。
世界著名大学无疑在办学思想上具有超前意识。
开罗大学在办学上成为民族解放运动先驱,她在冲破封建礼教和解放妇女的运动中,也起了先锋作用。
在其创办的第二年,即1909年,就不顾保守派的反对,开设了女生部,讲授历史、哲学、教育学、妇女心理学、伦理学、卫生常识、医学基础知识、家政等课程。
此外,还开设了家庭生活、夫妻生活、家庭礼节和社交常识等课程。
哈佛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充当着美国高教改革的先导。
是哈佛,在一个世纪前把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德国学术标准引进美国,使美国的教育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是哈佛,在1880年首创了给予教师学术假的制度,鼓励教师自由钻研的积极性,而这种制度也逐渐被美国各大学普遍采用;是哈佛,在20世纪40年代,针对美国本科教育过分专业化的趋势,发表了题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研究报告,成为通识教育在美国复苏的象征。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成为美国数百所大学新的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
二、重视竞争竞争是发展的动力,竞争也是不断超越的机制。
形成竞争机制是办学过程中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
竞争机制一方面应该存在于大学之间,另一方面也应该存在于学校内部各教学单位与个人之间。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99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2 期2021 年 2 月 10 日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2-0099-05中图分类号:G642新工科与课程建设0 引 言近年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变革,也引发了全球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和对卓越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不失时机地推动了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行动。
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发展战略[1-2],推动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
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3]。
“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进一步推动了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等计划政策相继出台,各高校纷纷响应并迅速行动起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跨学科的研究院与新工科专业等新形态不断推出,一场“新工科运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正在形成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4]。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徐晓飞1, 2,沈 毅1,钟诗胜2(1.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分析与总结我国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及其经验,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介绍新工科建设方案与实践经验,并对我国深化新工科建设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模式;产学研融合;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新工科“Π型”方案第一作者简介:徐晓飞,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工作组成员,研究方向为软件服务工程、服务计算、企业智能计算、软件工程等,***************.cn。
名人演讲稿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精简版)
名人演讲稿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名人演讲稿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闵校长、许校长,感谢你们热情弥漫的讲话,感谢你们对我所表示的热情友好,也感谢你们对哈佛大学代表团表示出的热情友好。
我相信,哈佛大学代表团这次北京之行是有史以来我们访问中国最大的代表团。
我以为,这表明了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这也表明了我们共同的努力:寻求知识,教书育人。
能来到中国和全球最好的大学之一访问,我感到万分激动。
更令我兴奋的是我能有机会与这么多的学子谈谈他们将要继续的这个世界。
假如你们认真思考我们在大学所做的一切,假如你们能认真思考全球化这一现象,我想我们今天的特殊地位和全球化现象已清楚地表明全球正在进行一种深进的转变。
这就是:与之前相比,知识对人类活动的每方面来讲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想想我们四周的一些例子。
我坚信,两个世纪以后,当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被载进史册的时候,柏林墙的倒塌和冷战的结束只能在历史书中被放在第二位。
被放在第一位的应当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十几亿或是近二十亿人迈进了现代化的社会;是十年之内人们的生活水平双倍的增长,而且又是在十年之内亿万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增长。
我相信,在人类历史的第二个千年,这一事件足以与文艺复兴和产业革命相媲美。
这些增长的中心是甚么?这个中心是中国。
中国在近两个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中心也是知识,是知识的传播和分散,由于在欧洲和北美洲根本找不到一个国家能象中国一样在上一个十年当中和上上一个十年中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
这反映了现代科技为融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这也反映了知识的气力。
有些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人类历史阶段,科学有能弄明白疾病产生进程的潜力。
在我们在坐的人能看到的日子里,科学有潜力在每个份子的层面上弄明白是甚么地方出了毛病,是甚么让人类痛苦和死亡,并且能发现一些可操纵的方式,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办法。
哈工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借鉴与思考--考察清华等8所大学的体会
哈工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借鉴与思考--考察清华等8所
大学的体会
张立新
【期刊名称】《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3)4
【摘要】通过考察清华等国内8所著名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
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举措,总结和概括了他们在发展战略与定位、发展规模、人
才培养、学科建设、开放办学、科研管理、规划与决策咨询、党建、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哈工大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哈工大发展的一些认识、建议和思考.
【总页数】9页(P23-31)
【作者】张立新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中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探微——以清华、北大等16所大学图书馆为例[J], 张丽霞;李明珍;刘旭
2.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献给清华大学89周年华庭 [J], 孙哲
3.一流大学微观结构创建的指标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与清华校庆的学习体会 [J], 包国庆
4.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校长与哈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基于埃利奥特家族网络的历史考察 [J], 王璞
5.我们在“平坦世界”中的位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工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J], 奚春雁;郭小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摘要:我国对一流大学的建设探索经历了从“世界一流大学”到“双一流”建设。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逐渐从模仿西方阶段过渡到自主探索阶段,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一流标准与一流大学、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区域特色与中国特色这几对关系的梳理上,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中国特色一、引言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需要。
当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入到自主探索阶段,扎根本土、发展特色亟需构建自身的标准与话语体系。
一流大学不只是量化的概念,它不仅拥有与时俱进的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而且能够构扎根在自身生长的区域,在大学行政权力辅助下,专注于学术活动,也对接于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
二、一流大学的研究进程及其内涵我国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1999年扩招,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比较多地关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背景及意义、可能性的分析,理论创新及实践研究相对较少;2000年以后,则聚焦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特征、标准以及建设路径上来,以期实现跨越式的转变和突破,整体上处于对国外一流大学建设经验的效仿阶段,共性研究较多;2015年“双一流”政策出台以来,相关研究突飞猛进,特别是对于具有一流学科、本科教学、要素关系及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成果更为显著。
这段时期在借鉴和吸收国外一流大学成功经验的同时,人们意识到外部显性特点及外生逻辑并非双一流建设的本质,立足国情的内在特质培育才是关键。
一流大学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不同,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一流大学的内涵有所侧重,但基本涉及一流学科,一流科研、一流教师、一流教学、一流生源、一流设施,一流管理等内部的要求,以及国际声誉、师资力量、人文环境、学科平衡、资金支持等外部的力量。
“985”高校本科生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思考
双 语 课程 教 学 、创 设 国 际班 、 举办 暑 期 国际 英语 口语 培 训班 和 海 外班 等方 面 21 0 0年上 半 年 , 已 立项 建 设 6 1门校级 国际 化 课程 出 国访 问 、 留学 、参 加 国 际会 议 中 外 合 作培 养 大 学 英 语教 学 系 列 改 革 、利 用 讲座 教 授 基 金 聘 请 国外 知 名 学者 授 课 、扩 展 学 生 国 际 交 换 项 目等
措 施
北京 理 工 大 学
筹 办 全 英语 教学 专 业 ; 本科 生 出 国 交流 {交 换 生
北京 大 学
北 京 航Leabharlann 空 航 天 大学 校 际 交 流 ;短 期 海 外 学 习 ; 国际 暑 期学 校
中 法 工程 师 学院 一国 际化 人 才 培养 模 式
一
电子 科 技 大 学
一
1 9 1—
【 教师观点 】
三、 本科 生教 育国际化的特点及存在 的问题 国际化程度低 , 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 在 ( ) 一 上述高校本科生教育 国际化的特 点 四、 对本科生教育国际化 的几点思考 () 1高校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随着本科生教育 国际 , 1 . 国际化 的教育理念 。首先 , 树立 在人才培养 目标 . 化 的深入 以及交流项 目的多样 化 ,各高校对外 开放程 上 , 培养 的人才要 具有国际视野 , 具有一定 的国际竞争 度 越来越 高。各高校积极推动本科 生教育 国家化 、 扩大 力 。其次 , 教学 与课程设置上 , 收引进 国外 先进 的教 吸 对 外交流 ,加强学术交 流的同时也可 以感受 国外大学 学方法 , 程设 置与 国际高水平大学接 轨。最 后 , 课 本科 自由开放 的学术氛 围和先进文化 。 ’ 教 学管理 上 , 更新 教学管 理理念 , 保障教 师的 “ 教学 自 ( 2 不仅 有人员交流 , 还有 课程 国际化 以及跨 国教 由” 与学生 的“ 习 自由” 学 。 育 等。除 了互派 留学生 、 鼓励本 科生海外游学 、 交换生 2加大经 费投入与保障体系建设 。《 . 国家 中长期教 等人员交 流外 , 还有课程 国际化 以及跨 国教 育。如筹办 育改革 和发 展规 划纲要 (00- 0 0 )第 l章 第5 2 1- 2 2 年 》 8 - J 6 全英语 教学 专业 ( 北京 理工大 学 )采 取 “+ ” “ + ” 条 中明确指出 ,教育投入是支撑 国家长远发展 的基础 、 2 2 、3 1 、 “ “+ ” 3 2 等模式 ( 中科技 大学 )立项建设 校级国际化课 性 、 华 、 战略性投 资 , 是教育 事业 的物质基础 , 是公共 财政 程( 西北工业 大学 )课程共建 ( 、 同济大学 ) 等。 的重要 职能” 。因此 , 应该加大对本科生 教育国际化相 ( 3 学生学 习途径更加多样 。各高校 的本科生教育 关活动的经费投入 , 完善经费投入 与管 理机制 , 并加强 国际化途径多种 多样 。如实行双语 教学 、 本科生 出国交 经费管理 , 防止经费滥用与浪费。 流、 交换生 、 国外一流 大学深造 、 去 国际暑期学 校 、 引进 3 革课 程设置 , 国际高水平大学接轨 。 敢 与 首先 , 高 海外高层次人才 和海外 博士学位获得者 构建 国际化教 校应立 足本土 , 深化专业 设置 与课 程改革 ; 次 , 其 课程 师 队伍 、 引入 国外教学模 式 、 加强与 国外 大学的交流学 内容上应 紧跟 国际先进教 育理念 , 时俱 进 ; 次 , 与 再 培 习、 本科生 海外游 学计划 、 中外 学历互认 项 目、 参加 国 养方案要与 国际高水平大学接轨 , 实行学分互认等 ; 并 际会议和 国际 比赛等。 。 最后 , 加速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 ( ) 二 本科生教育国际化面 临的问题 4 . 加强师资队伍 国际化建设 。 教育部 : 《 高等教育专 () 1缺乏先进的国际化教 育理念 。邓小平 曾在 18 题规划》 “ 93 在 建设高水平教师 队伍 ” 中指出“ 有计划地 引 年提 出,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 、 “ 面向世界 、 向未来” 要 进一批具有 国际学 术影 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 、高端人 面 。 求教育走 国际化道路 , 国际接 轨。近年来 , 国很 多 才 、学术 团队和 一大 批具 有 国际 先进 水平 的优 秀教 与 我 高校 的办 学 目标 定位在“ 世界一 流” “ 界知名 ” “ 、世 或 在 师” 。首先 , 高校应面 向世界招聘教 师 , 把来 自不 同国家 国际上有一定影 响力 ”但这些远远不够。 , 和地 区的优 秀教师 引进过来 , 促进师资构成 多样 化 , 师 ( )本科 生教育 国际化 的资 源配置与经费投人 不 资队伍国际化。 2 其次, 鼓励本校教师与世界高水平大学 足。由于我 国高校受资源条件的限制 , 与世界一流大学 知名专 家学者交流 , 同研究 , 共 互访互学等 ; 次 , 再 选拔 相 比, 在世界上 的排名很不 �
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关于教育国际化的思考肖辉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需要相当数量既熟悉国际经济运作,又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而且能熟练掌握外语、科技的人才。
人才从何而来?除了通过实际工作训练之外,主要通过学校的培养。
而要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人才,学校教育就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现从我校实际出发,就如何加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进展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奏响了经济全球化的序曲,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逐渐将世界各国经济连成一体,展现出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到20世纪跨国公司的蓬勃开展,网络经济的推波助澜,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开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和开展机遇。
表现在推动世界经济出现持续多年比拟稳定的增长;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使世界贸易额多年来以较大幅度持续上升;国际资本流动、科技转移、人才流通对各国特别是对展中国家经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使第三世界国家参与跨国公司经营,可直接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经历,少走冤枉路,有了赶超兴旺国家的机遇。
兴旺国家因经济构造调整将一些产业转移到开展中国家,推动了经济开展;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之间的交流、留学生相互培养,每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可以到兴旺国家留学等;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给各国带来了风险和严峻挑战。
由于各国经济本互依赖加深,各国市场开放,很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经济领域,如金融、保险、证券等,受到外国跨国大财团的操纵,政府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减弱,会丧失局部经济主权。
如1997年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这样的经济危机的传染性会空前增强。
兴旺国家控制着包括世贸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成为经济全球化游戏规那么的主要制定者,使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穷富国不平等加深,导致全球X围内的贫富差距扩大。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
直属单位
3
直属机构
15
直属单位
2
直附属机构
5
学术支持机构
6
教辅机构
5
直属单位
2
直属单位
8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6
直属单位
4
附属机构
8
业务部门
3
直属单位
5
直附属单位
3
无
2
业务单位
3
资源保障部
4
直属机构
3
校属机构
4
行政单位
1
党政服务
22
出版社
4
直属单位
10
出版社
3
直属单位
15
直附属单位
3
行政部门
4
直附属单位
开放科学(资源版务) 标识码(OSID)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 委联合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以 下简称《通知》)(1,o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战略得到全面部署 并开始实施。“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学术期刊 的重要主办单位之一,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具 有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2019年入选中国科协 等组织的“卓越行动计划”领军和重点项目的50 种期刊中,高校主办的期刊有14种,占比28%, 且所在的高校均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关于高 校学术期刊与“双一流”建设之间的共存发展也 已有相关的研究,如丁佐奇等对高校一流期刊培 育和“双一流”建设互融共生、科技期刊多维度 助力科技创新与“双一流”建设等进行了研究 ,2'3'o尚利娜等研究分析了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 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关系国。周志红研究了 “双 一流”建设中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冏。 目前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术期刊集约化发 展研究相对较少。
效率与公平——“双一流”政策价值导向的思考
第1期2021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ducation JournalNo.lMar.2021效率与公平—“双一流”政策价值导向的思考刘昌乾吴晨圆陈鹏(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双一流”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政策出台伊始就面临着很多争论,其中争论最激烈的一个问题是“双一流”政策是追求效率还是追求公平。
文章首先讨论公共政策中“效率”和“公平”两种价值导向及其政策表现,并从历史视角考察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然后解读分析“双一流”政策的价值导向,证明“双一流”政策的出发点倾向于追求“效率”价值,但最终政策结果达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效果。
关键词:效率;公平;“双一流”建设;“985工程”;“211工程”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095-1760(2021)01-0073-12一、引%2020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2020年“双 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的通知》,各高校都对首轮“双一流”建设进行了总 结评估。
如何评估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如何根据首轮建设开展下一轮 “双一流”建设遴选,是各个高校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
根据2015年发布的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以每5收稿日期:2020-12-10作者简介:刘昌乾,男,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吴晨圆,女,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项目管理科副科长。
陈鹏,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硕博连读研究生。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XNOJ01)。
7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 年年为一个周期,实行动态调整。
动态调整意味着在首轮人选的一流大学建 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分将会淘汰出局,同时也给了首轮没有进人 的高校一个新的机会。
一流学校建设与课程改革
30
谢谢各位的支持!
31
6
政治
政府
社会发展(民主、文明、进步、繁荣)
公共福利(社会公平) 文化传承(价值观、信仰)
学 校 利 益 关 系 人
学生 家长 社区 教职工
职业发展、有质量的生活、自我发展与完善
身心健康、成龙成凤(地位配置) 社区文化发展
为社区孩子提供Leabharlann 质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成就感)
薪酬与福利(职业发展)
7
学校发展的价值冲突
10
二、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课程改革对学校 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课程改革可以 成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量,但失败的课程 改革可能埋下学校失败的隐患。
11
1、当前高中教育改革的特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对高中教育的 基本定位----义务教育式的保障与大 学教育式的办学相结合
12
(1)高中改革的形势与特点
20
4、课程改革推动教学创新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 学要求; 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组织、教学手段 都发生重大变化; 与新课程配套的评价体系推动了教学创新。
21
5、课程改革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为什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天然反对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尴尬处境----学校积极教师不领情。 课程改革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解决 问题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
18
2、课程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推动力量
课程改革提供了学校改革的契机; 外部推动的课程改革能有效降低学校内部 改革的阻力; 课程改革推动学校对以往办学实践的反思, 提供了学校改革的理论支持; 课程改革有利于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 课程改革推动学校适应时代发展。
争创双一流演讲稿五分钟
争创双一流演讲稿五分钟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争创双一流的一些想法和
看法。
争创双一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首先,争创双一流意味着我们要在学术和学科建设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为一
名学生,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拓展学科边界,为学校的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培养更多的学术领军人才,推动学校学科的发展。
其次,争创双一流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为学生,我们要
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争创双一流也需要我们在国际交流合作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为学生,
我们要主动了解国际前沿科技和学术动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学校也要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一流的教学资源和科研项目,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争创双一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
目标。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关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
关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我国的高等事业,建设教育型大国、强国,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改革,从而推进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
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向教育发达的国家不断学习,从而推进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高等教育一、一流大学的内涵国务院日前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20 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 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二、当前我国大学的发展现状中国的大学和西方历史悠久的大学相比,文化历史积淀还不够深厚,大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研究有自身的规律,仅仅依靠政府外界财政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较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还需完善,通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比例比较低。
仅占总学分的20%—25%左右,而且大部分课程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
师范院校的学生很少花时间去学习自己专业以外的人文、社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除了几门公共基础课之外,基本上都在学习专业知识。
这使得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广博性目标难以实现。
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过大,一般的院校都能达到64%—73%左右的比例。
三、发展的措施(一)向周边国家学习如日本,大学的显性发展和政府的隐性干预并存,国家层面进行资金、权力的宏观调控,然而理想的象牙塔需要的是学术自由与自制,政府的资金调控分配应有一个合理的把控,国内外都出现过在长期的教育发展过程当中教育失衡,不同学校的差距由于外界力量的干预逐步加大的情况,这样的分化会使得国家整体的学科建设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
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
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王建华【摘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逻辑推演和政策延伸.“双万计划”聚焦本科专业点,致力于“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相关政策对于促进高校聚力本科人才培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大,建设经费依赖地方和高校统筹,最主要的是,高等教育理论界对于“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本科专业”缺乏必要的共识,高等教育实践中对于“什么是一流本科教育”和“什么是一流本科专业”也缺乏明确的判别标准.基于此,“双万计划”之于“一流本科专业”将更多的是有计划的遴选而非重点建设.【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07)004【总页数】7页(P122-128)【关键词】一流本科教育;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双一流”【作者】王建华【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近年来,为了扭转过度重视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的可能缺陷,相关部门不断突显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基于“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
根据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符合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
但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潮流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基于“双万计划”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能否支撑起我们需要的一流本科教育、能否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并切实促进一流人才培养?这些都值得思考。
一、一流本科专业的提出当前之所以会提出一流本科专业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高等教育领域长期的重点建设,过于关注科研产出,对于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有所忽视;人们担心“双一流”建设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基于科研产出的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进一步削弱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另一个方面是“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升级版”,不可避免存在相应的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对于身份固化与等级化的担忧使很多没有入选或根本没有机会入选建设名单的高校产生一种被剥夺感。
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共性特征(强烈推荐,永久免费下载)
收稿日期:2004 11 23作者简介:黄志广(1962 ),男,安徽庐江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硕士,从事院校研究决策分析和大学管理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共性特征黄志广,程晓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230026)摘要:介绍了牛津、剑桥、哈佛等10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总结了它们的共性特征,如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办学目标、各具特色的学科设置、优秀的生源、一流的师资、卓著的科研业绩、自由的学术氛围、杰出的大学校长、清晰的发展战略、充足的办学经费等,以期对我国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一流大学;办学特色;共性特征;办学理念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5)02 0046 05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features of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HUANG Zhi guang,CHENG Xiao fang(U 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logy of China,Hefei A nhui 230026,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wo authors hav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course,school runningcharacteristics and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ten w 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ncluding U niversity of Oxford,U niversity of Cam bridge and Harv ard U niversity In the meanwhile,the tw o authors have also summarized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se 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namely,their advanced school running concepts,their remarkable school running goals as w ell as their characteristic disci pline establishment,talented students,first rate teaching staff,conspicuou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free academic atmosphere,outstanding university presidents,clear development trag edy and sufficient school running funds for the purpose of offering some revelations on how China can build up advanced world level universitiesKey words:first class university;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common features;school run ning concept随着 985 工程的启动,近年来,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创新之路》观后感作文
《创新之路》观后感作文观看了《创新之路》的第四集大学使命,开篇以最古老的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引出主题:大学从何而来?大学又如何影响了今天的世界?大学从何而来?视频中提到1088年,几个年轻人为了研究古罗马法典,满足求学之心,他们请来老师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形成了一个专门学习讨论的地方,如今这里叫做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这所大学不是政府和教会组织的,而是由学生建立起来的。
那么大学又如何影响了今天的世界?首先大学需要自身发展,1158年,雄霸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入侵意大利,他非常钦佩那些为了知识而远离家乡的人,为此他颁布了一项学术特权法令,大学不受任何权利影响作为独立研究场所,享有自治的权利,使得大学的学生和学者拥有了崇高和自由的地位。
诗人但丁,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哲学家伊拉斯谟,天文学家哥白尼都曾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或执教。
继意大利之后大学在欧洲大陆风靡而起。
十二世纪中期,巴黎大学的建立奠定了现代大学的管理基础。
1167年,英法两国关系恶化,在巴黎大学读书的学生们来到牛津城的一个小学院,牛津大学因此逐渐发展壮大。
17世纪中期,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二十岁的牛顿遇到了博学的伊萨克·巴罗教授。
巴罗所教授的课程激发了牛顿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年轻的牛顿就这样踏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并迎来他科学生涯的黄金岁月。
经过八百余年的积淀,剑桥大学诞生了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
剑桥大学商学院教授艾伦·巴瑞尔说:“许多人会谈论技术,说技术如何改变世界。
我们需要技术,但是最重要的要素,还是人。
没有人技术什么都不是。
”1810年,洪堡大学在柏林建立,洪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研究性大学。
创办大学时洪堡兄弟认为:大学倘若实现其目标,同时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
由此而来的收效和影响,远非国家之力所及。
1925年,希伯来大学建立于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耶路撒冷,这是第一所犹太人的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
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以往我们到世界一流大学去考察,很难和学校的领导人有这么长时间的、深入的交流。
这次,能有如此众多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和著名专家做长篇演讲,大家可以当面提问探讨,信息非常丰富密集,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这次论坛,带给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青岛海洋大学管华诗校长的话,代表了众多与会中国大学校长的心声。
这次论坛,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哪些启示?启示之一:大学定位清晰强调人的发展“时代在发展,大学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变化。
但是大学不应当是单纯适应社会的产物,大学应当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应当担当起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
这次论坛上,几位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大学的内涵和使命,与中国古代经典之作《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精神息息相通。
”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校长说。
牛津大学是世界最古老的三所大学之一,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为英国乃至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大学的历史使命,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这样认为:大学一直是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以回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21世纪大学在将研究和创新转化为生产力领域时必须主动,但是,把大学的功能局限于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是一种误解。
“如果创新可以带来未来发展的繁荣与稳定,我们必须承认创新活动只能源于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
”因此他特别强调,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大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所,在这里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清晰的头脑、想象力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质,而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认为,大学的使命一是发现和产生各领域的新知识,传承、传播、再阐释、校准已有知识。
二是要提供探寻真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毕业后50年仍能从中受益;要帮助学生学习对复杂世界进行分析和道德判断,使他们对自己、对其他社会成员有更好地理解。
2024年大学“对标一流”学习交流总结(2篇)
2024年大学“对标一流”学习交流总结一、引言____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大学“对标一流”的学习交流活动。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一流大学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理念,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一流大学的学习交流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二、活动概况本次学习交流活动历时两周,分为两个部分: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
在参观访问阶段,我们前往了一流大学的校园,参观了其各类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源,并与该校的学生、教师进行了交流。
在学术交流阶段,我们参与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一流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三、参观访问1.校园环境一流大学的校园环境非常优美。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丛生,呈现出一幅宜人的景象。
同时,校园建筑也非常现代化和功能化,各类教学楼和实验室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舒适和便利的学习环境。
此外,校园还拥有丰富多样的运动场地和活动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2.学习资源一流大学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
图书馆藏书众多,各类学术期刊和电子资源齐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同时,校园内还设立了各类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研究的机会。
此外,一流大学还与国内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3.学生生活一流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和学术研究团队等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一流大学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和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一流大学的校园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四、学术交流1.学术讲座在学术讲座中,我有幸听到了一流大学的教授们的精彩演讲。
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介绍了一流大学的学术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
他们不仅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复杂的学术理论,还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研究经验和学术心得。
2024年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全范本(2篇)
2024年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全范本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____年全国____%的人口是文盲。
经过____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____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____亿人、专任教师____多万人的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
自____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____%以上。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____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该片将于今晚(____月____日)晚在央视一套播出。
《教育强国》共4集,每集____分钟,分别是《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
《立国之本》讲述了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____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整顿调整中小学校、从____年开始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派出留学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急需的人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艰难考验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强国基业》由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建立学位制度让中国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大规模出国留学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办泽惠更大范围的青年……一系列事件,拉开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探索前行的大幕。
中国教育用____多年的时间,完成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基”攻坚,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格局,在世界教育,书写了属于中国的时代传奇。
《春风化雨》则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讲述着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
一流大学视角下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一流大学视角下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作者:白强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年第2期摘要: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较晚、竞争实力相当悬殊的条件下,只有深刻认识一流研究生教育对于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树立“自知自信、自立自强、自省自闯”的战略思维,并从目标定向、师资建设、苗子选拔、机制建构、现实导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超常规”的改革行动,才能尽快建成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促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关键词:一流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战略思维;改革行动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这是由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关键作用所决定的.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如果从1981年正式建立学位制度、1984年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算起,至今不到40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深刻认识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深入领会一流研究生教育对于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进而树立科学的战略思维,选择超常规的改革路径,才能尽快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促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一、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人们在研究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时,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一流的本科生教育,而其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则常常成为“遗忘的角落”.事实上,无论从历史的长河考察,还是从现实的视角审视,一流的研究生教育都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一)历史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崛起得益于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崛起历史上,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历史就是其研究生教育崛起的历史.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并不是哈佛、耶鲁等老牌大学,而是曾经后来居上的霍普金斯大学.1876年1月22日霍普金斯大学创立,其后在极富创新精神的吉尔曼校长领导下,该校借鉴德国柏林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在实用主义占据社会思潮主流的美国大学之林中,坚持以“自由探求真理”为办学灵魂并开展了大规模、制度化的研究生教育,其科学研究在极短的时间内声名鹊起,一跃成为美国当时最著名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当时,在科研影响力上,即使哈佛、耶鲁等经典老牌大学也稍逊一筹.二战时期,哈佛大学虽然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中原子弹研制的核心技术研究,但仅是“提供辅助数据的大学”,而霍普金斯大学独立承担了“无线电引信雷达研制”重大科研项目.[1]直到今天,无论“QS世界大学排名”,还是“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或者“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霍普金斯大学仍以其卓越的研究生教育、显赫的科研成就和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杰出人才培养成就而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霍普金斯大学的崛起,迅速形成“霍普金斯效应”.[2]在其影响下,当时的芝加哥、密歇根、康奈尔、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等20余所新型和老牌大学也迅速崛起,纷纷仿效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建立起研究生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进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群”,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哈佛大学拥有的研究生院数量居于美国其他研究型大学前列,全校13个学院中,除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属本科生院外,其余11个学院均为专业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成为其保持科研创新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其保持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力支撑.(二)现实中: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无不高度重视和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对异常激烈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即使已经拥有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当今世界一流大学都在通过严格导师责任制度、加大研究生奖助力度、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强化跨学科交叉培养等途径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绝对优势.牛津大学近年来在坚守“追求卓越的精英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着力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等途径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据其官网统计显示,牛津大学2014年共有10173名研究生,来自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欧盟及欧盟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研究生数量为6335人,留学研究生比例高达62%以上.[3]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牛津大学实行大学部制和跨学科交叉培养,在全校设立人文学部、数学物理与生命科学学部、医学部、社会学部、继续教育部五大学部,含盖65个部门、院系和中心以及近百个专业,各学部有渗透、各学科有横跨、各专业有交叉.[4]向来以保守著称的耶鲁大学则特别注重研究生选拔的综合性、课程体系的多元性和科研训练的多维性.在学生选拔上,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优异的学业成绩,还要具备优秀的领袖潜质和科研潜力,同时还要看学生有无文艺才能和对科学的好奇心;在课程体系上,导师拥有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及研究兴趣自由设计和申请课程的权力,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比如,在耶鲁法学院,每年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就达200门之多.[5]而以富于改革创新精神著称的哈佛大学也不甘落后,除了在强化导师责任制度、严格招生选拔与培养淘汰制度、加大研究生奖助学金额、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促进跨学科交叉培养等方面与牛津、耶鲁等大学具有共通之处外,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助教制”,全面培养研究生的教学与科学能力,从而使其研究生教育在欧美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独领风骚.二、一流研究生教育对于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对于一流大学来讲,一流研究生教育与一流本科生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从一流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来看,一流研究生教育更显前沿和重要.对此,有学者指出,“无论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还是其未来的根本前途,关键都取决于研究生教育.”[6]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最高层次的教育,承载着更为前沿的使命,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社会服务、一流的学科建设以及优秀的文化传承等均赋予研究生教育更为艰巨的使命.(一)一流研究生教育支撑一流大学的前沿科学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史表明,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没有一流的科学研究,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正如前述,1876年建校的霍普金斯大学,与1636年建立的哈佛大学相比,建校历史整整晚了240年,但为何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声名鹊起? 其秘密就在于霍普金斯大学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了大规模、制度化的研究生教育,最先建成了美国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进而在后来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特别是高科技研发中能够独挡一面,为二战中的美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谓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支撑了霍普金斯大学一流的科学研究,而一流的科学研究又使霍普金斯大学赢得了一流的学术声誉.不仅如此,在“霍普金斯效应”影响下的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一批古典和新型大学崛起的史实,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一流研究生教育对于一流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二)一流研究生教育支撑一流大学的高端人才培养纵观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无不为其杰出的人才培养成就而叹服! 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活跃于政界、商界、科技界的社会精英.牛津大学800多年来培养了7个国家的11位国王、19个国家的总统、6位英国国王、26位英国首相和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佛大学380年里培养了37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0多名普利策奖获得者以及8位美国总统.如此卓越的人才培养成就无不与其卓越的研究生教育紧紧相联.这一点,仅以美国一流大学的政界精英人才培养成就为例即可得到充分证明: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同时拥有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拥有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即将卸任的总统奥巴马拥有哈佛大学法律博士学位等等.可见,一流研究生教育支撑着一流大学杰出人才的培养,无愧为精英人才成长的摇篮.(三)一流研究生教育助推一流大学的前沿学科发展大学学术组织的特性在于其“学科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科”这个最基本的学术单元.因此,一所大学是否拥有一流学科也就成为衡量其是否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而评价一个学科是否一流的标准,除了一流的大师、一流的学术声誉、一流的社会服务外,还有一流的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学科的布局、方向的凝炼、队伍的建设、制度的构建、平台的完善以及环境的营造诸多方面,但要建设一流学科,“最核心的要素是学术队伍,没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的学科,也不可能有世界一流的大学.”[7]而研究生本身就是学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创新接力和繁荣学术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施一公科研团队,一个“60后”(施一公教授)加上三个“85后”博士生(闫创业30岁、杭婧26岁、万蕊雪25岁)而在世界上首次取得了捕获“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的重大原创性突破就是典型的一例.[8]三、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思维与路径选择毫无疑问,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令人欣慰! 但整体上仍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不相适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催人奋进! 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兴旺发达、国际的激烈竞争、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大学树立“六自”战略思维,并付诸于“超常规”的改革行动,才能尽快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一)树立“六自”的战略思维一是要自知自信.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必须先有自知之明.古人云“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高超的智慧并不在于能够评价别人,而在于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极度困难的.就像我们的眼睛虽能远观百米之遥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一样.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最终战胜别人.审视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崛起,无不得益于其不敌哈佛、耶鲁等老牌大学的自知.可见,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就是要敢于亮开自己的“家底”,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多从自身分析存在的不足,多从自身解剖差距的原因,多从自身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同时,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必须树立坚定信念.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是西方所不具备的“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是全体高校战线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增速提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发展步入攻艰期,矛盾复杂、难点很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势必丧失改革信心,进而坐失发展机遇.“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攻艰克难的关头,必须保持足够的“定力”,对改革方向充满自信、对改革能力充满自信、对改革前途充满自信,才能最终实现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梦想.二是要自立自强.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必须自我造血输血.民族自立则振兴,国家自立则昌盛.回望新中国从建国至今走过的历程,中华民族坚持独立自主,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丰功伟绩,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威望! 审视当今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走过的历程,无不经历“自立自奋”之历史.剑桥立志不跟牛津、哈佛立志不循剑桥、耶鲁立志不仿哈佛,然而它们都是当今全球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均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究其个中缘由,“自立”当为重要原因之一.自立就像悬崖峭壁上挺拔的青松,能在艰苦的环境里自汲营养而傲立霜雪!可见,创建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贵在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与输血能力,方能实现永续发展.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还必须做到锲而不舍.有道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改革是革旧布新的创举,是继往开来的伟业,在成功喜悦的背后,更多的是改革者的“阵痛和凶险”.十九世纪艾略特在哈佛推行的包括改造专业学院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无不遭到校内外保守势力的群起反对,哈佛校务委员会一度强烈要求其辞职.在几乎断送校长执政生涯的极度险境下,长达40年锲而不舍的改革,终于使哈佛赢来生机,获得新生,其本人也“转危为安”,实现了从“异教徒”到“哈佛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根本转变! 在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竞争实力相当悬殊的形势下,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和韧性,方有所成.三是要自省自闯.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必须常怀思危之心.荀子曰“君子博学而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世界进化无疆,万物变化无穷,发展永无止境,唯有常怀居安思危之心,勤于自我反思、善于自我质疑、敢于自我批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哈佛大学一百多年来之所以雄居世界一流大学前茅而傲视群雄,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其“总是在心神不定地担忧”自己“有什么敌对力量存在?”“命运会有什么改变?”毫无疑问,竞争既是大学的改革之道,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存法则,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征程中,断不可因一时成绩而居功自傲,沾沾自喜,亦切忌“兔子与乌龟赛跑”而“大意失荆州”,唯有时刻自我反省,才能催人奋进;唯有不断奋进,才能不断进步、永立潮头.创建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还要敢于自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标准模式.只有自己闯出来的路才是适合自己的路,而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正确的路! 牛津有牛津的道路、剑桥有剑桥的模式、哈佛有哈佛的特点、耶鲁有耶鲁的特色.值得强调的是,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进程中,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是值得学习的,但绝不是复制模仿而是参考借鉴,不是简单移植而是批判创造.因此,对于任何一所胸怀创建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梦想的大学来说,切忌只埋头不看路,盲目跟风,同质竞争,重复建设,内耗资源而得不偿失,而应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创新原则,敢于破常规、出新招、解难题、创亮点、塑特色,才能在高手如云的研究生教育竞争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二)付诸“超常规”的改革行动一要高远定向:面向全球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志向决定高度,目标决定规格.与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总体上“趋同”而“平实”,西方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则“个性”而“高远”.同为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牛津、哈佛、麻省理工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各具特色、凸显卓越.牛津大学要培养“引领世界研究的人才”、哈佛要“培养全球领袖精英”、MIT 要培养“为国家和世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而“掌握学科领域宽广知识+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做出创造性贡献+成为高级专门人才”几乎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表述的基本范式.可见,已经具备雄厚研究生教育实力的研究型大学要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首先要以面向世界的胸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二要壮大师资:内育外引打造一流导师队伍.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直接责任人,其学术水平与道德修养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断言,没有一流的导师就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考察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崛起,无不得益于一批世界级顶尖学者的云集.显然,“大学最重要的决定,就是你所聘用教授的质量.”[9]因此,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必须在导师的招聘、选拔、考核等诸环节采取“更严格”“超常规”的手段,外引一流大师,内强培养提质,才能真正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进而培养一流的高端人才,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三要精挑苗子:大刀阔斧改革招生考试选拔制度.审视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选拔制度,虽然近些年来有很大的改革完善,但仍带有“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明显特征,“笔试分数”仍然是进入“后续选拔”环节的“敲门砖”、来自“985”和“211”高校的考生倍受青睐、“全才”式学生依然是高校选拔学生看好的对象,偏才、怪才、奇才难以“出彩”.而世界一流大学选拔学生在注重学业成绩优异的同时,也非常看重“特殊才能”和“发展潜力”.因此,只有大刀阔斧改革现行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构建“国家放权、院校自主、多元选拔、导师决策”的管理机制,进而形成形式多元、百花齐放的招生选拔局面,才能使更多的偏才、怪才、奇才脱颖而出.四要厉行淘汰:严格执行研究生学业淘汰制度.淘汰是竞争基础上的“再竞争”,一直是世界一流大学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机制杠杆.无论牛津和剑桥,还是哈佛与耶鲁,不仅有“高淘汰”的招生选拔机制,而且在培养过程中都有各自近乎“残酷”的淘汰制度.比如,哈佛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课程考试、资格考试、综合考试、论文答辩等系列环节后才能最终完成学业、获得学位,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审视我国高校现行研究生淘汰制,实乃有其名而无其实,“严进宽出”甚至“只进不出”似乎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通行“惯例”.鉴于此,唯有彻底破解观念制约和机制束缚的障碍,方有“大浪淘沙”后精英人才的诞生.五要面向现实:聚集前沿培养原始创新能力.霍普金斯大学因其研究生教育的创建、科学研究的发展及面向现实的服务而崛起的事实表明,居于高等教育最顶端、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研究生教育,应当树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度统一的理念,着眼于“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扣国际学术前沿,依托各自优势,整合团队力量,推进组织模式创新,聚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切实提升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实现做出实质性贡献,才能使研究生教育“接地气”“显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六要强化合作:增强研究生教育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话语权”“文化软实力”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国创建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毫无疑问,要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增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话语权.而在总体形势西强我弱、国际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唯有在强化交流、增进合作、促进协同的国际化进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研究生教育的规则制定、教学评估与质量认证,才能切实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树立起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形象,进而彰显“中国特色”、凸现“中国风格”、展示“中国气派”.参考文献:[1]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60.[2]刘春华.吉尔曼与美国研究生教育:约翰??霍普金斯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6):85-91.[3]UniversityofOxford.Studentnumbers[EB/OL].[2016-03-06].http://www.ox.ac.uk/about/facts-andGfigures/studentGnumbers[4]UniversityofOxford.Graduatecourses[EB/OL].[2016-03-06].https://www.ox.ac.uk/admissions/graduate/courses/coursesGbyGdepartment.[5]陈静漪,任维燕.耶鲁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分析———兼论法学院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2):92-95.[6]叶赋桂.学术独立、一流大学与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20-26.[7]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1):65-73.[8]万玉凤.施一公科研团队取得生命科学领域重大突破[N].中国教育报,2015-8-24(1).[9](美)威廉??布罗迪,王晓阳.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管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布罗迪访谈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1-7.。
“双一流”背景下学院层面科教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为例
“双一流”背景下学院层面科教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为例王甫;章军锋;张晓红;王德珲【摘要】“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进军号角,这再一次让我们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来审视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功能实现.客观地说,大学科教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科教融合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需要在“双一流”建设中不断得到探索和实践.学院作为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如何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一级学科的建设为例,从学院层面对践行科教融合思想,培养地学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探索和评估.【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8(027)004【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双一流”;科教融合;创新人才【作者】王甫;章军锋;张晓红;王德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42所大学进入了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5所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6所大学的地质学一级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和核心职责,也是“双一流”五大重要建设任务之一。
在“双一流”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地学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思考:科教融合的逻辑1. 问题:科教的二元分离回顾大学的历史看,大学最初的功能是培养人才,随着社会的演进,逐步拓展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与思考
未来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将完成“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转变,进
入冲击世界一流、快速迈向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前端的关键阶段。
在国际化大背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探索发展中大国创建世界一流的道路,我们既面临着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的各种重大机遇,也面对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在发展路径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组织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新挑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破解。
一、发展路径的挑战: __与世界水平的统一
当前,在学校发展中有些教师感到很困惑:“按目前的评价体系,奔国内一流的方向就成不了世界一流,奔世界一流就成不了国内一流,如何选择为好?”。
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服务国家战略对建设世界一流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权宜之计。
”这些看法主要基于对美国一流大学目前现状的借鉴,但忽视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和规律性。
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这些观点影响着一些大学政策导向,容易动摇我们把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作为冲击世界一
流的重要标准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在大学国际化的推动下,我们在强烈的寻找差距、快速
赶超的使命驱动下来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导致我们在锁定参考坐标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以追求指标为导向的思维,而忽视对发展路径的深
层次研究。
实际上,从世界学术中心转移的历史路线图来看,都以所在国家某种类型与程度的重大战略变革为背景,每一次世界学术中心的转移,都伴随着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都引发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都促进或带动了一个国家或区域若干产业的发展甚至产业革命。
这清楚地表明,一流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大学内在逻辑,两者相互交汇产生的巨大需求推动了大学的跨越式发展。
所以,不能把“国内一流”与“世界一流”简单地对立起来,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又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是创建一流大学必然要求。
衡量世界一流只能有一个标准,也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能够引
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具体来说,无论是理科、工科、医科还是人文社科,是否培养了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是否从事最前沿创新的工作,是否做成了别人做不出的突破性重大成果,是衡量一流的主要标准。
面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可以
预见: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是中国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中国必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国家。
中国未来发展,走的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相互支撑、共同推进、多轮驱动的道路。
其中,有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有发达国家从来没有遇到也不可能遇到的重大、前沿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中国特定文化的因素,也有世界发展的共同背景,越
来越吸引全世界一流学者的目光。
从科学上解释和技术上解决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能够在若干方面引领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自己不可替代的贡献。
因此从本质上讲, __不仅能够与世界一流
统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世界一流的 __,也是到达世界科技前沿的最佳路径。
面向未来,我们进入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需要我们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自己发现、凝练和解决制约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我们自己研究和解决影响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探索和走出一条创建一流的独特道路。
我们当前的敌人,就是在全世界聚焦中国,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研究解决中国自己问题反而显得不屑与不自信。
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下决心做出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事情。
还要看到,对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创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不一
样的,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方式。
上海交大较早开展院系中长期评估,我们在理科院系进行国际评估,因为理科的标准是国际通行的,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只有世界第一,没有第二。
在工科院系我们进行的是综合评估,就是既要看发表文章的水平、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更要看对国家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贡献与影响,未来10年尤其要着重看
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多大贡献。
从这样的立论出发,__与世界水平在高层次上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
二、师资队伍的挑战:多目标条件下的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
路线问题解决以后,我们最大的瓶颈制约和挑战是人才。
人才,特别是一流人才、领军人才,是冲击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最关键、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一方面,从根本上说,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最大、最核心的差距是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性的、绝对性的差距。
另一方面,在当前特定历史条件下,师资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
面对这样的挑战,有两个当务之急:第一是加快成规模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海外人才要产生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
上海交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