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习题-练习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一、填空题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
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2 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3.75 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1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可分为主景要素和配景要素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18、在以放射式道路交通为主的城市中心外围建环行道路在于( A D )A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B扩大市中心的交通容量C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D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19、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办法是( D )A城市工业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C就近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轻道路负担D建造高架道路,立交桥和地铁20、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21、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B 限制人行道发展C建设高架道路D让主干道通过市区22、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有(BD )A增加市中心区的路网密度B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C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D节约用地,保护环境23、从( D )上,将城市综合交通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
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
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城市道路与交通_城市道路网规划解读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设计
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考虑城市发展和用地的调整, 从骨架和功能的角度提出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包括车辆、交通量增长的预测,交通的产生、分布和道路 上交通量的分配预测以及根据交通量对道路面积和密度的 预测
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方案修改道路系统初步规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使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有利于通风;过境道路和货运道路应避 免直穿生活区;充分考虑历史、地方特色和自然条件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为:
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1)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 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比例分别为1:25000(或1: 50000)、1:10000(或1:5000),一般还有1:1000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
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 3、非机动车道 •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
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一般4条以
• 非机动车道宽度:
自行车为主:双车道2.5米、三车道3.5米,四车道4.5 米 一辆自行车与一辆三轮车3.5米 两辆三轮车4米 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推荐为5米(或4.5米)、6.5 米(或6米)、8米(或7.5米)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500-2500M,主干道间距700-1200M、次干道350- 500M,支路150-250M
第四节 城市道路及停车场设计• 一、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
6、绿化带
• 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净宽的要求。株 距4~10m。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大于 或等于1.5m;采用矩形时,净宽与净长宜大于 或等于1.2×1.8m。
• 7、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 及四幅路(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 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 市道路。 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 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 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 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 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 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 埋设电力、电讯电缆、和给水管三种管线所需要最 小宽度为4.5米,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的最小占地 宽度为1.5米,则至少要6米。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概念交通: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
包括各种现代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分为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通过道路系统来组织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先进国家城市交通的4个阶段(P282)–水运时代–铁路运输时期–汽车、航空及管道运输(20世纪50年代以后)–综合交通二.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1.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边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的特征:P285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的比例,用干道网密度衡量。
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单位:公里/平方公里(km/km2)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为2.8~1.8 km/km2。
道路间距以300~800 m为宜。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
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笔记整理
第一章 总论1城市交通含义:a 广义上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b2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3 .TOD 模式Peter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缩需的规模的要求,也忽略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
1901年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工业城市。
4 雅典宪章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的道路系统;应该对街道进行功能分类,分为交通干路、市内客运交通 对外客运交通 自行车交通、其他交通 步行交通 小汽车通 公共交通 专业货运交通 出租货运交通 市内货运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单位个体货运交通 对外货运交通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道路等;要按照交通资料确定道路的宽度。
5 邻里单位一是以细胞来组织居住区。
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6 扩大街坊(警官屈普)把城市主、次干路同地方支路分开,在城市中开辟容量高、速度快的干路,划出大街坊,干路上设置少量交叉口以允许和限制交通进入大街坊内的地方支路,街坊内有自己的地方性商业服务设施,还可以组织内部的步行道路系统。
7 立体交通德国规划师希尔博赛默在不同平面把行人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双层城市模式:建筑底层为商业和企业事业使用,与地面车行交通道路相联系,而建筑的上层为居住房屋,用架空的人行道相互连接,形成双层城市模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最新版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基于自上而下的战略研究,构建了路网宏观组织结构。
该规范指出,合理配置路网资源、循序渐进地扩容升级、促进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一般规定方面,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
同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交通分道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²。
在城市道路网布局方面,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
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确定。
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当城市放射的干路与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它车辆应在环路外的道路上行驶;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确定,可采用半环或全环;环路的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
河网地区城市道路网应符合下列规定: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对跨越通航河道的桥梁,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并应与滨河路的交叉口相协调。
城市桥梁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应该与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等宽。
在可行的情况下,城市桥梁可以建造双层桥,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管线设置在桥的下层通过。
客货流集散码头和渡口应该与城市道路统一规划。
码头附近的民船停泊和岸上农贸市场的人流集散和公共停车场车辆出入,均不得干扰城市主干路的交通。
山区城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道路网应平行于等高线设置,并应考虑防洪要求。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1.名词解释:车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或地点的车流量和行人数量。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服务水平: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
通行能力: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以veh/h,p/h或veh/d表示。
设计车速:道路几何所依据的车速。
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的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叫做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如行人过街、违章行驶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不合理的临时占道等,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
展线: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上坡逐渐盘绕而上,以达到路线终点。
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称为展线。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度)相互交叉的交汇点。
道路网密度: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1)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车道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2)可能通行能力:由于通常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有较大差距,考虑了影响通行能力的诸多因素如车道宽、侧向净宽和大型车混入后,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的通行能力。
(3)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公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实际道路可能接受的通过能力,考虑了人为主观对道路的要求,按照道路运行质量要求及经济、安全、出人口交通条件等因素而确定作为设计依据的。
设计交通量: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取序号为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精选课件
三、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精选课件
“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 “车有行,必有停” “据专家估计,70%—80%的机动车都处于静 止状态”
需求——空间——城市用地 主要问题
车辆增 长过快
缺乏对停 车问题的 系统研究
问题根源
精选课件
2 停车场的特点
(1) 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 时段容量不足
(2) 不可运输性:表现在无法实行空间转移,如不能 把城市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 混合式
成都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精选课件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精选课件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路面,各类车辆车辆均有专用通道通行。
精选课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
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2、公交优先确实切含义。
3、城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如何组织?4、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根本原那么?5、城市交通的含义。
6、交通影响分析。
7、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8、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9、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
10、水网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和改造应考虑哪些问题?11、什么是铁路车站中的中间站、区段站?12、在设计穿插口时,增加穿插口的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可图示。
13、城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取其他措施。
问穿插口是否还有冲突点,为什么,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15、分析城市干道网根本类型中的方格路网、优缺点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的事项。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原那么?17、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18、铁路客运站在城市中的布置和数量。
〔按不同的城市规模分析〕19、山区城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的规定有哪些?20、铁路设备的布置原那么有哪些?21、城市道路等级构造规划应遵循的原那么有哪些?22、为什么提倡公交优先?23、公交中途站规划原那么有哪些?24、图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及次干路CD穿插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
穿插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穿插口距离如下图。
试指出该穿插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1、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效劳的城市道路,为〔〕。
A 快速路B 主干路C 次干路D 支路2、在城市规划估算停车用地时,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m2计算。
A 0.6~0.8B 0.7~0.9 C3、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的时候,我们采用〔〕,并设置最大超高。
A 极限最小半径B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C 一般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容许的最小半径4、道路纵断面线形反映路线竖向的〔〕A 走向B 高程C 高差D 纵坡大小5、路拱的形式包括〔〕A 直线形B 折线形C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6、桥梁按构造受力可分为( )根本体系:A 梁式体系B 拱式体系C 刚架桥D 缆索承重桥7、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一般分为〔〕。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人行横道
严畅管通街工程
注意行人 人行
竹树下路口
北 环路
双沟环岛 东
区路 竹园小
泉
竹
树
赤西路口
下
中
村 路 市中医院
安
环 路
蔡
厝
路
青阳镇政府
江
青 陈路
东环湖中环岛 往陈埭
桂
水路学路口
青
华
山
青华小区路(2) 市政府
小 区
滨
路
东
中
(1)
往磁灶 吊杠头环岛
干 轩内路 路
市委
帝豪酒店 路
旗
路
校
市委党校
路
牌街
大剧院
1、方格网式
2、环形放射状 3、 自由式 4、 混合式
(二)城市道路衔接原则
1、低速让高速 2、次要让主要 3、生活性让交通性 4、适当分离
(三)旧城道路系统改善 1、要结合城市用地布局考虑
①对原有道路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 ②利用平行街道组织单向行车 ③开辟环形干道、绕行干道 ④封闭次要交叉口
运输方式: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
运输对象: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2、现代交通发展的特征
交通工具、内外交通、 立体交通、综合交 通…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影响城市的用地布置 如工业用地、仓库、居地用地
2、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如铁路走向、港口选址等。
3、影响城市的景观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使其“各从其类、各行其道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 第四章 城市交通规划与路网
(8)技术的发展;
(9)对目前和长远的适应性。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一般在进行交通规划时,要有以下资料为依据:
(1)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 (2)城市人口分布与增长; (3)城市路网交通量; (4)车辆保有量及其增长率; (5)城市用地规划; (6)现有路网分析; (7)规划区域的地理、气候条件; (8)城市客货运输有关调查资料。
3. 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提出城市客运与货运 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城市道路网规划提供依据。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交通规划步骤示意图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
城市发展经济计划
城市各种出行数量的增长 (现状出行数量通过调查统计取得 ,出行增长数量通过推算求出)
社会经济因素
采用公共交通的客运出 行,及其在凶横市用地
境内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范围之内的出行。
➢ 过境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范围之外的出行。
➢ 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小区后,起讫点均在同一个小 区内
的出行。
➢ 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小区后,起讫点分别在不同小区内的
出行。
➢ 小区形心: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该小区
的交通中心,而非该小区的几何图形的形心。
1
Q11 Q12 Q13 Q14 … Q1n
Qp1
2
Q12 Q22 Q23 Q24 … Q2n
Qp2
3
Q13 Q32 Q33 Q34 … Q3n
Qp3
4
Q14 Q42 Q43 Q44 … Q4n
Qp4
…
… … … … … … …
n
Qn1 Qn2 Qn3 Qn4 … Qnn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规划
进 入 家 庭 的 客 观 事 实 , 围 现 有 各 类 城 市都 面 l 现 状 道 路 的 容 我 临着 量 不 足 , 路 功 能不 分 明 , 网 布 局 不 合 理 , 类 车 辆 与 人 流 混 行 , 道 路 各 城 市 公 共 停 车 场 缺 乏 , 峰 时 段 车 辆 拥 堵 等 问 题 , 经 严 重 影 响 到 高 已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 引起 社 会 各 界 人 七的 强 烈 反 响 , 此 编 制 好 城 因
通 流 量 以及 城 市 人 、 流 动 轨 迹 , 有 可 能 科 学 、 理 地 制 订 道 路 车 才 合 规 划 , 之 成 为 具 有 交 通 功 能 良好 的 城 市 道 路 系 统 。 同 理 , 市 总 使 城
7 市 道 路 横 断 面宽 度源自, 根 据 近 、 期 交 通 量 的 科 学 预 测 加 . 城 应 远 以 确 定 , 忌 为 了 气 派 , “ 纪 T 程 ” 一 味追 求 “ , , , ” 切 搞 世 , 宽 大 平 直 。 8 市道路系统规 划 要有大 区 域经 济共 同圈 的发 展理 念 , . 城 跳 过 去 就 城 市 论 城 市 的 旧概 念 , 建 立 区域 交 通 网 络 系 统 , 城 市 要 对 今后 交 通 发 展 要 有 一 个 科 学 的 定 位 。 三 、 市 道 路 性 质 和 功 能 分 级 城 我 们 在 进 行 城 市 道 路 规 划 设 计 时 , 在 全 面 分 析 城 市 交 通 现 要 状 和 未 来 城 市 交 通 发 展 的 基 础 上 , 对 每 一 条 道 路 的 性 质 进 行 界 先 定 , 确定道路 的功能和等级 。 再
市 道 路 系 统 规 划 已成 为 各 城 市 ( ) 民 政 府 的 当务 之 急 。 镇 人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城市交通系统是指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城市道路(概念与作用)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五涂制是“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周王城规划的道路系统功能①“骨架”功能。
道路网具有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功能②道路分工。
交通集散的方式有秩序的组织城市的交通,各类道路有不同的功能分工③道路断面体现人车分流的思想。
王城道路的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断面。
TOD模式1990年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无序发展的现象,提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共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比较适于中心城市外围郊区有明显轴线发展的地方,不适于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城市组团)所需的合理规模的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简答)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
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加快生产周转的需要,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分析研究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分析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着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探讨其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案例分析,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原则作为指导。
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分析,了解交通运行状态,寻求优化策略,提高交通系统效率是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的整体概述开始,着重介绍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原则、交通流量分析、优化策略以及案例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是城市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的研究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交通压力日益加大,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研究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可以有效地指导交通规划和设计,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改善城市居民出行体验。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的研究对于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安全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直接影响交通安全情况。
通过研究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的研究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划城市的交通与道路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国家层面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方面的职责、战略以及实施情况。
一、职责和使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国家对城市交通和道路规划进行统一管理的主管部门。
其使命在于促进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环境,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
二、战略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动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的战略制定和实施。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以下战略规划措施:1. 交通规划与网络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道路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公共交通发展:鼓励和支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减少城市居民使用私人汽车的依赖。
3. 环保与可持续交通: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绿色化发展,采用清洁能源和新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
4. 综合交通规划:综合考虑城市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综合交通规划,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三、实施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实施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方面积极推动了一系列措施和项目。
1.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各地开展城市道路、桥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2. 公共交通发展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鼓励各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扩大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3. 技术创新与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例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智能化程度。
4. 城市交通管理与监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制定和执行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监测和监管,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它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同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OD调查:就是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产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社会、经济等各项的因素。
零一分配法基本假设:两个交通区之间有两条及以上的道路相连时,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短的路,把全部交通量分配这条路上,其余道路均不成大交通量。
分配步骤:1找出各交通区形心到其他交通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路径树。
2把交通量分配到道路网的最短路径上。
3叠加各路径上的交通量,划出道路网上的交通量分配图。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3交通规划方案设计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布局发生的关系:一定成市布局会产生一定的交通分布,一定交通分布要有一定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匹配。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与形态是城市的布局形态相协调配合的。
城市道路形态规划的步骤:1确定道路网结构及交通组织方案2选定道路标准横断面3道路中心线坐标定位:尽量减少对永久性建筑物的拆迁,选定交叉口和主要转点,弯道半径,计算控制点坐标4选定交叉口形式及转角半径,分隔导向岛尺寸,曲线等5确定控制点高程及坡度等道路竖向要素6其他辅助设施:停车场、站、带等城市交通规划原则:1适应并促进城市及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2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留有余地3与成熟其他客运方式相协调4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5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校、节能、经济城市道路设计内容一般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和路面设计四个部分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一定的通行断面,成为净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年限:道路设计保证的最大使用年限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15年;支路10~15年。
信号周期:道路交通信号配时变换的时间长度。
设计车速:只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驾驶的最大车速。
断背曲线:指的是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圆曲线中间连以段直线而成的平曲线。
超高: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为了抵消离心力,一般在曲线段横断面上,设置路段的外侧高于内侧,这种单项横坡被称为超高。
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定义: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道路上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车辆或行人)数,用辆/h或用辆/昼夜表示。
通行能力的分类: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将其划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是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交通量。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提供给司机的车流通行条件,用以区别不同的车流状态。
我国分为四个等级:一、二、三、四级渠化交通: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一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平曲线: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在一定的车速情况下,当圆曲线足够大时,其两端的缓和曲线可以为零,当圆曲线不够大时,不但要设置缓和曲线,而且还要设置超和加宽,这样才能满足行车安全、舒适的要求。
交叉口: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纵坡(坡度):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
道路中线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计)称为纵坡或坡度。
坡长:则指道路中心线上某一特定纵坡路段的长度。
最大纵坡: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分隔带:为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置的起分隔车道和导流作用的用地空间,活动式的隔离设施(如混泥土墩柱、铁质柱链、栅栏)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信号灯+交警、规定左转时间(3)变左转为右转城市道路分类:(一)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城市的快速干道)是城市中为联系城市各组团的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道路,属于全市性交通主干道。
2.主干路(城市的主干道)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与市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
3.次干路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干道。
(1)交通性次干道:常为混合性交通干道和客运交通次干道。
(2)生活性次干道:包括商业服务性街道或步行街。
4.支路(城市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直接为用地服务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
(二)、按功能分类:1.交通性道路2.生活性主干路(三)、按交通目的分类:1.疏通性道路2.服务性道路城市道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优点:布局整齐,便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简单方便,机动灵活;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口,不会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道路定线比较方便。
缺点:直线性系数较大,一般为1.27~1.41;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限制主次干道的明确分工适用条件: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适用条件: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优点:有利于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非直线性系数平均值最小,一般在1.10左右;容易引起城市沿环道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缺点: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中心地区而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容易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
适用条件:一般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比较适宜。
3、自由式道路系统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工程造价;形成丰富活泼的景观效果。
缺点:非直线性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适用条件:自然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和城市4、混合式道路系统混合式也称综合式,为上述三种形式的组合特点:扬长避短,适合不同城市结构。
5.链式道路网:常见于组合城市或带状发展的组团式城市。
城市道路网的类型:1.城市快速路网是城市组团间的快速通道,应该布置在城市组团间的隔离绿地中。
城市快速路网表现了城市大的组团结构关系。
2.城市主干路网是串连各城市组团和组团内的主要交通通道网,并具有划分分组团(片区)和居住区的作用,在整个城区内应该形成完整的网络。
交通性主干路具有划分城市片区的作用,又是城市中重要的疏通性道路,是快速路与其他常速道路联系衔接的纽带。
3.城市次干路网是城市组团内的基础性路网和分组团(片区)的道路骨架,并具有划分小区和主要街坊的作用。
次干路网不一定要与相邻组团的次干路条条连接,应该在组团内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
4.支路是为局部用地服务的道路,在城市中不可能形成整体网络,只是在城市的局部地段,如中心商业服务地段、街坊式居住地段等形成局部支路网,以方便为用地的服务。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四种类型。
• 对于行车视距的规定于表中的规定值(见书P109)停车视距的规定值交通流的三个参数的相互关系:(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当密度逐渐增大,则速度逐渐减小,当达到阻塞密度K j 时,车速为0,交通停顿(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在通常的交通密度下(密度不太大,也不太小),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K 0称为最佳密度。
由图可知,在K 0之前,交通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交通不拥挤,而在K 0之后交量将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交通拥挤V 0称为最佳车速。
由图可知,在V 0之前,交通量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交通拥挤,而在V0之后,交通量将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交通不拥挤。
(3)流量与车速的关系 V 0称为最佳车速。
由图可知,在V 0之前,交通量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交通拥挤,而在V0之后,交通量将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交通不拥挤。
4点结论:(1)当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亦小,而车速很高(接近自由车速)(2)随着密度逐渐增加,交通量亦逐渐增加,而车速逐渐降低。
当车速降至V 0时交通量达到最大,此时的车速称为临界车速,密度K 0称为最佳密度(3)当密度继续增大(超过K 0),交通开始拥挤,交通量和车速都降低。
当密度达到最大(即阻塞密度K J )时,交通量与车速都降至为零,此时的交通状况为车辆首尾相接,堵塞于道路上。
(4)最大流量Q max 、临界车速V 0和最佳密度K 0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特征值。
当Q ≤Q max ,K>K 0,V<V 0时交通属于拥挤;当Q ≤Q max ,K ≤K 0,V ≥V 0时交通属于顺畅。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设施,是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所必须的车辆、行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并与城市边缘的公路贯通的交通纽带。
城市道路的功能:1.疏散交通2.布设基础设施3.美化城市4. 通风、采光、防火城市道路的组成:在城市里,沿街两侧建筑红线之间的空间范围为城市道路用地.该用地由以下不同功能组成:1.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轻轨线或有轨电车道)j f max K V 41Q =)K K -(1V V j f =jf max K V 41Q =2.路侧带(包括人行道、设施带、路侧绿化带)3.分隔带(分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4.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沿街的地上设施;7.地下的各种管线8.给排水系统(雨水口、检查井、给排水管道)9.其他设施(电力电讯、燃气、供暖、照明、消防、绿化景观、标志标线、安全设施等)城市道路的特点:1.负担的交通量较大2.交通方式复杂多样(行人交通量大,车辆多而杂,车速差异大;)3.交通服务水平较低4.城市道路交叉点多5.道路两侧建筑密集6.城市道路多种功能四大交通因素:用地、人、车、路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1)道路条件(2)交通条件(3)管制条件(4)其他条件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1 )低速让高速( 2 )次要让主要( 3 )生活性让交通性( 4 )适当分离道路横断面的基本类型:1、单幅路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可画出快、慢分车线;也可不画线,适时调整混合交通,如单行道、步行道等。
特点:分隔带减少了对向行车的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还可用作绿化、照明和管线等的布置。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机动车较多,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郊区道路、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
2、双幅路(“两块板”形式)特点:分隔带减少了对向行车的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还可用作绿化、照明和管线等的布置。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机动车较多,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郊区道路、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
3、三幅路(“三块板”形式)特点: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分隔带上可布置绿带,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设置公交车站和布置照明等。
适用范围: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宜优先考虑采用。
但三幅路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
4、四幅路(“四块板”形式)特点:对安全和行车较三幅路更有利,但占地多,造价高,行人过街不方便。
适用范围: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
道路横断面组成: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地等部分所组成。
1.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60-80km/h;60-70m2.城市交通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60-70m3.城市生活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45-60m4.通行车辆的商业大街,设计车速40km/h;30-40m5.交通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40-50m6.工业区干路设计车速40km/h; 25-35m7.生活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30-45m8.支路,设计车速V<25km/h;20-30m1.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60-80km/h;60-70m2.城市交通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60-70m3.城市生活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45-60m 讲到这4.通行车辆的商业大街,设计车速40km/h;30-40m5.交通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40-50m6.工业区干路设计车速40km/h; 25-35m7.生活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30-45m8.支路,设计车速V<25km/h;20-30m道路横断面的改建方式:1.横断面的拓宽2.横断面的调整交叉口的交通分析:1.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分流点——同向行驶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挤撞,追尾)合流点——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追尾,挤撞)冲突点——不同行驶方向车辆以较大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