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全身性外科感染

合集下载

2020年外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9):外科感染

2020年外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9):外科感染

第八章 外科感染外科感染的概论 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 特殊性感染抗菌药的外科应用原则第一节 概论一、概念和分类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其特点为:1.大部分是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2.常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

3.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需要外科处理。

分类按菌种分非特异性感染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特异性感染结核的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全身中毒。

真菌感染等病程分 急性、亚急性、慢性发病条件分病原体来源 原发、继发、外源性、内源性 发生条件 条件性感染、二重感染、院内感染附表:按病菌种类举例致病菌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 疖、痈、丹毒、急性阑尾炎金葡菌、溶链、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通常先有急性炎症反应,继而局部化脓特异性感染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病变独特: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附表:按病程分类分类 特点 举例 急性感染 3周以内 如疖 慢性感染 超过2个月如结核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性和慢性感染之间;除由急性感染迁延变形梭菌导致的泌尿系感染、急性感染的最长病程是A.3周B.1周C.2周D.4周E.5周『正确答案』A附表:按发生条件非特异性感染中,不应出现的病理改变是A.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B.血管通透性增加C.血浆成分渗出D.干酪样坏死E.转为慢性炎症『正确答案』D二、致病菌——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三、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表现染全身状态轻者无症状较重者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差严重脓毒症尿少、神志不清、乳酸血症,乃至休克及MODS特殊表现破伤风肌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皮下捻发音皮肤炭疽发痒性黑色脓疱临床表现和诊断——诊断(临表+辅检)临床表现1.浅表脓肿的主要依据:波动感。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
• 尺侧:小鱼际处和小指腱鞘区压痛,以小鱼际隆起与掌侧横纹交界处最为明 显。小指及无名指呈半屈位,试行伸直剧烈疼痛。
吸困难,甚至窒息。
捻发音性蜂窝织炎:蜂窝组织和筋膜出现坏死,且伴有进行性皮肤坏死, 脓液恶臭,全身症状严重。
厌氧性肠球菌、拟杆菌
下腹与会阴部多见
治疗
抗菌药物: 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厌氧菌感染加用甲硝唑。
局部处理: • 早期:50%硫酸镁湿敷,金黄散、鱼石脂膏等,。 • 脓肿形成:切开引流。 • 口底及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及早切开减压。 •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及早广泛切开引流,3%过氧化氢液冲洗、湿敷,
•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病变扩展迅速,可引起广泛的组织坏死,重者可引起脓 毒症。 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
• 葡萄球菌引起:比较容易局限为脓肿。 凝固酶
临床表现
局部:①表浅—局部症状明显。
局部明显红肿、剧痛,并向四周迅速扩大。 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中央部分常因缺血发生坏死。
②深部—肿胀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病情严重。 口底、颌下及颈部急性蜂窝组织炎:可引起喉头水肿或压迫气管,导致呼
碍:肺、肝、肾、脑、心等。 特异性表现: 破伤风-肌强直性痉挛。
气性坏疽-皮下捻发音。 皮肤炭疽-发痒性黑色脓疱。
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肾功、蛋白 等;分泌物或穿刺液作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2、影象学检查: B超、 X线、CT、MR等。 积液(脓肿)
• 非手术治疗 (一)局部疗法
管状淋巴管炎
• 病菌从皮肤、粘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
•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
• 发病位置: 急性淋巴管炎—皮下结缔组织层内。 急性淋巴结炎—颈、腋窝和腹股沟。

12第十二章--外科感染(外科学第七版)

12第十二章--外科感染(外科学第七版)

12第十二章--外科感染(外科学第七版)第十二章外科感染第一节概论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外科感染有以下特点: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而需外科处理。

【分类】外科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以下简称病菌)种类多,可能侵入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引起多种病变。

外科感染可按不同的角度予以分类:(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归类1.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 亦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

常见有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等。

致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等,可由单一病菌导致感染,也可由几种病菌共同致病形成混合感染。

病变通常先有急性炎症反应,继而形成局部化脓。

2.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 特异性感染在致病菌、病程演变及治疗处置等方面与一般感染不同。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等属特异性感染,引起感染的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等的致病作用不同于一般性感染的病菌,可以引起较为独特的病变。

(二)按病程区分外科感染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三种。

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在3周以内的外科感染为急性感染,大多数非特异性感染属于此类。

病程超过2个月或更久的感染为慢性感染,部分急性感染迁延日久可转为慢性感染。

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的称亚急性感染。

亚急性感染除由急性感染迁延形成外,形成原因常与致病菌的毒力虽弱、但有相当的耐药性,或是与宿主抵抗力较弱等有关,如变形杆菌的泌尿系感染、白念珠菌病等。

(三)按发生条件归类感染可按病原体的来源以及入侵时间区分。

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称原发性感染;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病菌感染称继发性感染。

外科护理学8.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8.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处理原则
注意休息 选择抗生素治疗 补充维生素 加强营养
护理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伤口愈合 合理使用抗生素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 注意发热、寒战、头疼、呕吐等观察
二、痈(carbuncle)
多个相邻的毛囊、皮脂 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 感染。
发生在颈、背等部位。
外科护理学8.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教学内容
1.外科感染的概述定义、特点、处理原则
2.常见软组织感染(疖、痈、急性蜂窝织炎、急 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3.手部感染(甲沟炎、脓性指头炎) 4.全身性感染 5.破伤风 6.自学:气性坏疽
一、外科感染定义
感染:
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 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
内源性感染
二、外科感染分类(五)
感染发生条件
机会性感染
医院内感染
三、外科感染病因
机体的 防御屏障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天然屏障
补体等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三、外科感染病因
病因
致病菌入侵与 其致病因素
机体的易感性
致病菌入侵 与其致病因素
粘附因子及其 致病菌数量 荚膜或微荚膜 和增值速度
病菌毒素
病菌 毒素
本病特点是: 皮肤红如丹涂, 热如火灼,故名 丹毒。好发于下 肢和面部
(1)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 起病急骤 * 鲜红色片状红疹
(急性期红疹中间可发生水疱) * 边界清 * 烧灼样剧痛 * 全身症状明显
少见化脓
(2)管状淋巴管炎:四肢(下肢)多见 浅层急性淋巴管炎 深层淋巴管炎
(3) 急性淋巴结炎
六、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 胞比例增加。

全身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

全身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

全身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全身外科感染,也被称为全身性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指的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常见于严重外科手术后或外伤患者。

这种感染可以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休克,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对全身外科感染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并深入探讨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1. 感染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全身外科感染的主要特征之一。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这个过程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快、白细胞计数异常等症状。

2. 休克休克是全身外科感染严重发展的终末阶段,是一种血流动力学障碍。

当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或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时,细菌或炎性介质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漏,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容量减少,最终引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3. 病原体在全身外科感染中,病原体通常指的是可以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手术切口、创伤、血液等传播途径进入机体,繁殖和感染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出现感染症状。

4. 创口感染创口感染是全身外科感染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它指的是手术或外伤后切口受到病原体感染,症状轻者可能仅局限于皮肤红肿疼痛,但重者则会进一步发展成全身感染,导致全身外科感染。

5. 多重药物耐药菌感染(MDR)多重药物耐药菌感染是全身外科感染中的另一个问题。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一些致病菌出现了耐药性,即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这些耐药菌带来了更大的感染风险,同时限制了治疗选择。

6. 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全身外科感染的预后至关重要。

在早期阶段,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并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培养、炎症反应指标等,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一旦诊断,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源、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措施是必要的。

7. 预防感染在外科手术中,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

Hale Waihona Puke 诊病史断临床症状
微生物学检查 血液(培养不易发现)、痰液、咽拭、 尿液、粪便、封闭、体液 诊断较为困难(与细菌难区别,漏误诊)


提高自身免疫防御能力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 抗真菌药物 多烯类: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结合体 棘球白素类:卡泊芬净 三唑类: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5-氟尿嘧啶


病史 体格检查 X-线、CT、MRI 分泌物涂片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 肌酐磷酸激酶升高)

三项主要依据

①局部表现(伤口周围之捻发音) ②伤口内渗液涂片检查有大量G+ 粗
大杆菌
③X线检查患处软组织间积气
干性、湿性、气性坏疽的区别
组别 好发部位 发病条件 病变特点
干性
四肢末端
动脉阻塞、静脉
抗生素应用原则
基本分型
抑菌剂
抑制细菌生长 杀菌剂
直接杀死细菌
细胞阻断部位
杀菌剂
抑菌剂
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
头孢类 万古霉素类
细胞膜屏障作用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
两性霉素B
多粘菌素 氨基糖苷类 甲硝唑
制霉素
四环素 氯霉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DNA 复制
灰黄霉素
脑脊液中“血脑屏障”浓度低于血清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不能 氯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氨基苄 青霉素、头孢菌素较好
心率快>90次/分钟
发热
T>38℃或<36℃ 呼吸>20/分钟 PaCO2<32mmHg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 20-30×109/L 或<4×109/L 或幼稚型>10% 血培养 寒战发热多阳性 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

外科护理-第七章

外科护理-第七章
初发时,应悬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以减轻疼痛,患指外敷金黄 膏等。若患指出现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及时切开减压和引流,以免发 生指骨坏死和骨髓炎。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 与炎症刺激、局部组织肿胀、压迫神经纤维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指骨坏死等。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主要参见“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的护理措施。但应注意观察和预防 肌腱坏死及手功能障碍: ①密切观察患手的肤色、局部肿胀和疼痛有无改变,需警惕肌腱坏死 或感染扩散的发生。 ②手部感染愈合后,指导病人进行局部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并发症,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桡侧滑囊炎常继发于拇指腱鞘炎,表现为拇指肿胀、微屈、不能外展 和伸直,鱼际和拇指腱鞘区有压痛。 (3)手掌深部间隙感染 掌中间隙感染可见掌心正常凹陷消失,呈肿胀、隆起状。中指、环指 和小指呈半屈状,被动伸指可引起剧痛。 鱼际间隙感染时,掌心凹陷存在,鱼际和拇指指蹼处肿胀并有压痛; 示指半屈,拇指外展略屈,活动受限不能对掌。 (三)处理原则 患指和手臂抬高、制动以减轻疼痛。早期局部理疗,外敷鱼石脂软膏、 金黄膏等。感染严重者,尽早切开引流减压,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急性疼痛 与炎症刺激、局部组织肿胀、压迫神经纤维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肌腱坏死、手功能障碍等。
5、丹毒 局部片状皮肤红疹、稍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边界清楚、灼痛感; 常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可引起淋巴水肿,甚 至发展成“象皮肿”。 6、急性淋巴管(结)炎 浅层淋巴管炎,在原发感染灶近心端,见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 压痛;深层淋巴管炎无皮肤充血,但患肢肿胀,沿淋巴管有压痛。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触痛,严重者可形成局部脓 肿,并伴有全身症状。 (三)心理-社会状况 疼痛、寒战、发热等可引起病人的焦虑,女性病人常担忧面部感染影 响容颜。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有全身症状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血液、脓液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可确诊病原菌。 3.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检查可早期发现深部脓肿。

4、全身性感染

4、全身性感染

【临床表现】
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 ℃, 或低温(老年或衰弱病人),起病急,病情 重,发展迅速; 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 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烦躁、 谵妄和昏迷。 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 难; ④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 出血瘀斑等。
【实验室检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 症、菌血症、脓毒症综合征?
大便泻泄,加地榆炭、黄芩炭,银 花改银花炭;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 数有力者,加生大黄(后下),芒硝(分 冲); 呕吐口渴者,加竹叶、生石膏(打 碎);阴液损伤者,加鲜石斛、玄参、麦 冬;痉厥者,加羚羊角、钩藤(后下)、 龙齿(先煎)、茯神; 并发黄疸者,加生大黄(后下)、生 山栀、茵陈; 并发流注、附骨疽、肺痈者,则参 照各病治疗。
第 四节
全身性感染
致病微生物经局部感染灶进入血液循 环,并在其内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 起严重的全身性反应者,称全身性感染。 1、脓毒症(sepsis): 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体温、循环、呼 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2、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性,称菌 血症。
脓毒综脓 毒症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作出初步诊断。 可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及其脓液性状, 结合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综合分析,可大致区分致病菌为革兰氏染 色阳性或阴性杆菌。但对原发感染病灶比较 隐蔽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人,有时诊断可 发生困难。另外,对临床表现如寒战、发热、 脉搏细速、低血压、腹胀、粘膜皮肤瘀斑或 神志改变,不能用原发感染病来解释时,也 应提高警惕。对这类病人应密切观察和进一 步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呼吸、 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改变,非感染所特 有,亦可见于创伤、休克、胰腺炎等情况, 是各种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 而引起的全身效应,即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 临床上出现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 体温>38 ℃或< 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 PaCO2 < 32mmHg; 白细 胞计数>12×109/L或 < 4×109/L, 或未成 熟粒细胞>10%,即称为SIRS。

第八章外科感染护理

第八章外科感染护理
发热,全身不适、白细胞记数增高。
X线摄片提示骨质破坏,骨髓炎表现。
(三)治疗
初期全身与局部的抗炎治疗。如出现肿胀加重或出现搏动性疼痛时,则应及早行患指侧面切开,勿超过末节,以免损伤屈指肌腱鞘,要切断纤维间隔,保证引流通畅。必要时对口引流。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suppurative tenovaginitis)、化脓性滑囊炎(suppurative bursitis)与手掌深部间隙的感染。后者包括掌中间隙与鱼肌间隙感染。
(二)临床表现
感染的表现,常因致病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组织性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由厌氧菌及多种肠道杆菌所引起的,可检出捻发音,又称捻发音性蜂窝组织性炎。
(三)治疗
患部休息,局部用热敷、中药外敷或理疗。适当加强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特殊部位注意呼吸。如仍然未能控制,应作多处广泛的切开减压与引流。捻发音性蜂窝组织性炎,切口尚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
(三)治疗
正确处理伤口,消除毒素来源;使用TAT;控制和解除痉挛;中药治疗;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并发症。
(四)护理
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环境;急救准备与消毒隔离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并发症;气管切开护理;加强营养;保护病人;加强基础护理;人工冬眠护理
二.气性坏疽
(一)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梭状芽孢杆菌(G+)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第五节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一)概念
破伤风(tetanus),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不洁分娩的产妇与新生儿。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痉挛毒素与溶血毒素。

外科学外科感染PPT精品医学课件

外科学外科感染PPT精品医学课件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在感染应用某种广谱或联合的抗菌 药物治疗过程中,原来的病菌被制止, 但耐药的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 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一)、病原体致病因素 ①
外科感染的发生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 和毒力有关
毒力:(内毒素或外毒素)
病原体形成的毒素或胞外酶的强度 以及入侵、穿透和繁殖的能力
病理 :
掌面的皮肤与指骨骨膜间有许多纵形纤维索,将 软组织分为许多密闭小腔,在发生感染时,脓液不易 向四周扩散,故肿胀并不显著,但形成的压力很高。
脓性指头炎
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
一、概念
脓毒症(sepsis): 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
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菌血症(bacteremia):
3、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预防院内感染
九、外科感染的治疗
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 制止病菌生长,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以及促进组织修复
第二节 浅部化脓性感染
一、疖(furuncle)
1、定义:俗称疗疮
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2、病因:
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皮葡萄球 菌或其他病菌致病。
丹毒
4、临床表现 :
开始即有恶寒发热 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微隆起,境界清楚 严重者可有水泡 近侧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全身性脓毒症重 皮肤和淋巴结的病变却少见化脓破渍。
丹毒
5、治疗
以应用抗菌药物为主,如青霉素等注射或 选用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口服
局部可涂敷金黄散或玉露散等 与丹毒相关的足癣、口腔溃疡或鼻窦炎等
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甲沟炎
指甲的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相连, 皮肤沿指甲两侧向远端伸延,形成甲沟

【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

【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第一节概论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症。

特点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组织化脓坏死常见。

(一)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包括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等;致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特点先急性炎症反应,后局部化脓。

2、特异性感染致病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

3、感染时间急性感染:3周以内亚急性感染:3w~2月慢性感染:>2月4、其他原发性、继发性感染;来源:外源性、内源性感染;条件:条件性、二重、医院内感染。

(二)致病因素1.病菌的致病因素粘附因子;数量与增殖速率;胞外酶(蛋白酶、磷脂酶、胶原酶)、外毒素(溶血毒素、肠毒素、破伤风毒素)、内毒素(脂多糖: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2.宿主免疫天然免疫(屏障作用、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细胞因子)、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免疫破坏屏障不完整;留置血管、体腔内导管处理不当;管腔阻塞内容物聚集;局部血流障碍、水肿、积液;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休克;慢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使用免疫抑制剂、CAs ;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

(三)病理改变1.非特异性感染病菌侵入组织繁殖并合成多种酶和毒素;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血小板、巨噬细胞;炎性介质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性细胞聚集吞噬病菌、细胞组织。

特征表现红肿热痛;部分炎性介质可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反应。

⑴炎症好转(2)局部化脓⑶炎症扩展(4)转为慢性炎症2.特异性感染⑴结核病致病物质为磷脂、糖脂、结核菌素,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形成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引发变态反应;液化为局部无痛性冷脓肿。

(2)破伤风合成痉挛毒素,引起肌强直痉挛;无明显局部炎症反应。

⑶气性坏疽释放多种毒素,溶解血细胞、肌细胞,并产生气泡,发展迅速,波及全身。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2)深部淋巴管炎:患肢肿胀、疼痛
78
3.急性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denitis
轻:区域淋巴结肿大 重:疼痛、触痛剧烈
明显的全身症状
79
(三)处理原则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1.处理原发病灶
2.局部:休息、抬高患肢,药物外敷 50%硫酸镁湿热敷局部
3.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丹毒:全身症状消失后,仍继续使用3-5天以防止丹 毒复发
67
护理-nursing
3. 疼痛管理 4. 防治窒息(suffocate):观察有无呼吸费力、呼
吸困难、发绀、窒息,一旦发现,及时做好 气管切开的准备。
68
四、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ngitis,acute lymphadenitis )
69
(一)病因与病理
etiology & pathology
65
(3)颌下蜂窝织炎
*积极治疗无效者,尽 早切开减压,防止喉头水 肿和气管压迫
66
护理-nursing
1. 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
(1)定时监测体温 (2)加强创面护理
2.作好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换药; -厌氧菌感染:3%过氧化氢、0.2%甲硝唑冲洗, 持续湿敷。 -后期创面可用理疗仪照射局部
Aureus Staphylococcus
30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1
Furuncle
32
疖病:多处发
生疖肿,见于 DM患者与小儿
33
手部疖病

全身性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

全身性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

自我管理教育
向病人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和 技能,如病情监测、药物使 用、饮食控制等,以帮助病 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
在随访过程中,关注病人的 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 支持和疏导,帮助病人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05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预防与 控制
感染源控制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患者自身感染的控制
02
护理败血症病人时,应密切监测 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特别是体
温、心率和呼吸频率。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 肤破损和继发感染。
03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药 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04
04
全身性外科感染病人的营 养与康复护理
营养支持护理
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通过观察病人的体重、食欲、消化和排泄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全面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04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 。
病情观察与评估
01
02
03
04
注意观察全身性外科感染病人 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寒 战、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处
理。
定期评估病人的情况,了解感 染病灶的位置、范围、严重程 度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面色、 肢体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
康复锻炼指导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运动 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监测康复进展
定期监测病人的康复进展,及 时调整康复锻炼计划,以确保 病人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
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包括床上 活动、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以 及指导病人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全身性外科感染治疗及护理

全身性外科感染治疗及护理

全身性外科感染治疗及护理全身性外科感染为一感染疾病。

病因通常为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

病症表现多样,如:骤起寒战、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等。

如患上此病应尽快就医,感染如得不到控制,可因炎症介质失控,并可互相介导,发生级联或网络反应,导致因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脏器受损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目录.1疾病名称.2疾病概述.3疾病分类.4疾病描述.5症状体征.▪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6分类.7疾病病因.8病理生理.9诊断检查.10治疗方案疾病名称语音全身性外科感染疾病概述语音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改变,上述反应并非感染所特有,亦可见于创伤、休克、胰腺炎等情况,其实质是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而引起的全身效应,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临床表现:体温>38℃或90次/分呼吸>20次/分白细胞计数>12×10∧9/L或L,或未成熟粒细胞>10%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统称为脓毒症。

其中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称菌血症。

当脓毒症合并有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乳酸酸中毒、少尿、急性神志改变等),称脓毒综合征。

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常见为大肠杆菌、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常见为①金黄色葡萄球菌;②表皮葡萄球菌无芽孢厌氧菌常见为拟杆菌、梭状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

真菌白念珠菌感染多见。

疾病分类语音普通外科疾病描述语音全身性感染不仅由于病原菌,还因其产物内毒素、外毒素等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对机体的损害。

症状体征语音主要表现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一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

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和昏迷;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淤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肖光夏)
误诊。
临床表现脓毒症主要表现为: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 0C,或低温,起
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
汗。神志淡漠或烦躁、澹妄和昏迷;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
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疽或皮下出血疲斑等。
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一般常可达(2030) X 10'/L以上,或降低、
原有抗感染能力降低的病人,如糖尿病、尿毒症、长期或大量应用皮质激素或抗癌药
等的病人,患化脓性感染后较易导致全身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1.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越革兰阳性球菌,常
见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且不断因现代抗生素的筛
断。可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及其脓液性状,结合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综合分析,可大致区分致病菌为革兰染色阳性或阴性杆菌。但对原发感染病灶比较隐蔽
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人,有时诊断可发生困难。另外,对临床表现如寒战、发热、脉搏
细速、低血压、腹胀、粘膜皮肤癖斑或神志改变,不能用原发感染病来解释时,也应提高
警惕。对这类病人应密切观察和进一步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
确定致病菌应作体液和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但由于在发生脓毒症前多数病人已经抗菌
药物治疗,以至血液培养常得不到阳性结果,故应多次、最好在发生寒战、发热时抽血作
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对多次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或真菌性脓毒症,
可抽血作厌氧性培养,或作尿和血液真菌检查和培养。
治疗全身性感染应用综合性治疗,关键是处理原发感染灶。
1.原发感染灶的处理首要的是明确感染的原发灶,作及时、彻底的处理,包括清
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消灭死腔、脓肿引流等等,还要解除相关的病因,如血流障碍、梗阻
蝴擎裤尹铡翼翼鬓鬓瓤熟
等因素。如一时找不到原发灶,应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应注意一些潜在的感染源和感染
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是拟杆菌,梭状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
4.真菌外科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中特别应注意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
菌、新型隐球菌等,属于条件性感染:①在持续应用抗生素情况下,特别是应用广谱抗生
素,真菌得以过度生长,成为一般细菌感染后的二重感染;②基础疾病重,加上应用免疫
(MODS)。
病因导致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原因是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抗感染能力
低下。它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开放性
骨折合并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等,但还有一些潜在的感
染途径值得注意。
静脉导管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静脉留置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置管,护
结果,调整用抗菌药物。对真菌性脓毒症,应尽量停用广谱抗生素,或改用必须的窄谱抗
生素,并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3.支持疗法补充血容量、输注新鲜血、纠正低蛋白血症等。
4.对症治疗如控制高热、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
还应对受累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以及原有的糖尿病、肝硬化、尿毒症等同
途径,并予以解决。如静脉导管感染时,拔除导管应属首要措施。危重病人疑为肠源性感
染时,应及时纠正休克,尽快恢复肠粘膜的血流灌注;通过早期肠道营养促使肠粘膜的尽
快修复;口服肠道生态制剂能等待培养结果,可先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部
位,与当地细菌微生态情况,选用覆盖面广的抗生素,再根据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菌血症是脓毒症中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但其不限于以往多偏向于一过
性菌血症的概念,如拔牙、内镜检查时,血液在短时间出现细菌,目前多指临床有明显感
染症状的菌血症。
全身性感染不仅由手病原菌,还因其产物,如内毒素、外毒素等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
症介质对机体的损害。在感染过程中,细菌繁殖和裂解游离、释放毒素,毒素除其本身的
理不慎或留置时间过长而污染,很易成为病原菌直接侵人血液的途径。如形成感染灶,可
成为不断播散病菌或毒素的来源。
肠源性感染(gut derived infection):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储菌所”和“内毒素
库”。健康情况下,肠粘膜有严密的屏障功能。在严重创伤等危重的病人,肠粘膜屏障功
能受损或衰竭时,肠内致病菌和内毒素可经肠道移位而导致肠源性感染。
选,出现一些此前临床医生较生疏的机会菌,如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色单胞菌等。此
类细菌的主要毒性在于内毒素,多数抗生素虽能杀菌,但对内毒素及其介导的多种炎症介
质是无能为力的,因此,由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脓毒症一般比较严重,可出现三低现象
(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发生感染性休克者也较多。
2.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较常见的有三种:①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常年不减,是因出现
第四节全身性外科感染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感染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感染的用词已有变化,当前
国际通用的是脓毒症(sepsis)和菌血症(bacteremia),不再沿用以往的“败血症”一词。
脓毒症是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
的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侵入性的局部感染。
左移、幼稚型增多,出现毒性颗粒;②可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尿中出
现蛋白、血细胞、酮体等,代谢失衡和肝、肾受损征象;③寒战发热时抽血进行细菌培
养,较易发现细菌。
如病情发展,感染未能控制,可出现脓毒性休克及急剧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乃至
衰竭。
诊断根据在原发感染灶的基础上出现典型脓毒症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作出初步诊
多重耐药性的菌株。这类菌株还倾向于血液播散,可在体内形成转移性脓肿。有些菌株局
部感染也可引起高热、皮疹,甚而休克。②表皮葡萄球菌由于易粘附在医用塑料制品如静
39嘟}"h终
脉导管、气管导管等,细菌包埋于粘质中,可逃避机体的防御与抗生素的作用。近年的感
染率明显增加。③肠球菌是人体肠道中的常驻菌,有的肠球菌脓毒症不易找到原发灶,耐
抑制剂、激素等,使免疫功能进一步削弱;③长期留置静脉导管。
真菌可经血行播散,一般血液培养不易发现,但在多个内脏可形成肉芽肿或坏死灶,
特别是曲霉素、毛霉菌有嗜血管性,易导致血管栓塞,组织进行性坏死。深部血行播散性
真菌病常继发于细菌感染之后,或与细菌感染混合存在,临床不易区别,容易漏诊、
药性较强,可能来自肠道。
3.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无法检出,因此被忽略。近代
由于厌氧培养技术的提高,发现腹腔脓肿、阑尾脓肿、肛旁脓肿、脓胸、脑脓肿、吸人性
肺炎、口腔领面部坏死性炎症、会阴部感染等多含有厌氧菌。厌氧菌感染有2/3同时有需
氧菌。两类细菌有协同作用,能使坏死组织增多,易于形成脓肿。脓液可有粪臭样恶臭。
毒性外,能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包括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一1、白介素一6、白
介素一8等,以及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等等,这些炎症介质适量时可起防御作用,过量时就
可造成组织损害。如得不到控制,可因炎症介质失控,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脏器受损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