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堂 教 学 教 案科学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能够掌握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掌握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太阳模型、地球模型、水杯、放大镜、黑纸、太阳能电池等。
2.教学素材: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思考。
步骤二:知识输入1.介绍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光照、温度和能量供应。
2.解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原理: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供应者,光照可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温度可以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气温,维持生态平衡;能量供应可以驱动地球运动,使季节更替。
步骤三:实验探究1.实验1:太阳光的作用–参考教材P14,让学生实验太阳光照射植物的作用。
–准备一盆植物,将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太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实验2:太阳温暖的作用–参考教材P15,让学生实验太阳温暖的作用。
–准备两个水杯,一个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个放在阴凉处。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水杯中水的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太阳温暖对物体的作用。
3.实验3:太阳能的应用–参考教材P16,让学生探究太阳能的应用。
–准备一块黑纸和一个太阳能电池。
–让学生将黑纸放在太阳光下,然后将太阳能电池放在黑纸上观察电池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太阳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人的呼吸科学教案(三年级)
人的呼吸科学教案(三年级)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呼吸的原理和作用。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呼吸的原理和作用。
2.正确的呼吸方法。
3.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了解呼吸的原理和作用。
难点:理解呼吸与健康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呼吸的原理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人类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呼吸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4.活动法:设计有趣的呼吸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呼吸经验,引出本课的主题——人的呼吸。
2.讲解原理:教师讲解呼吸的原理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人类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3.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呼吸经验和感受。
同时,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5.活动巩固:设计有趣的呼吸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正确的呼吸方法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将在本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对呼吸原理和正确的呼吸方法的掌握情况。
2.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呼吸实践活动,如深呼吸练习、呼吸操等,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呼吸技巧的运用能力。
六年级科学课堂教案(优秀4篇)
六年级科学课堂教案(优秀4篇)科学教学的开展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相识科学世界,而相关的课堂教案又应当怎么制定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4篇六年级科学课堂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篇一: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给小兔子喂食物,视察了解小兔子的食性。
2.学习照看、爱惜小兔子。
活动打算1.在饲养角饲养几只小兔子。
各种食物的卡片,兔子卡片。
小兔子喜爱吃什么的墙饰背景。
活动过程形式:集体/小组1。
创设情境:小兔子饿了,须要小挚友给小兔子打算食物。
2。
猜一猜:小兔子喜爱吃什么?选择相应的实物卡片贴在墙饰上“猜一猜小兔子喜爱吃什么”部分。
3。
带小挚友到食堂为小兔子找食物,喂养兔子,视察小兔子吃吗?并依据视察结果,将相应的食物卡片布置在墙饰上“小兔子喜爱吃”或“小兔子不喜爱吃”部分。
4。
引导幼儿依据自己的猜想每天带食物来喂小兔子,视察小兔子的食性,并做记录和相互沟通。
活动评价1.在老师的支持引导下,能够持续喂养和视察小兔子。
2.能够了解兔子的食性,并乐于与老师、小挚友沟通自己的活动和发觉。
3活动建议:4.请家长留意引导、提示、激励幼儿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5.将礼貌宝宝的图片张贴在图书区中,引导幼儿常常视察和讲解并描述,以丰富幼儿的表达实力,养成礼貌行为。
篇二: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阅历,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需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变更而变更,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相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视察、去发觉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2、可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变更而变更;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5、影子的形态和光源照耀物体的侧面有关;6、从不同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科学知识教案(通用5篇
科学知识教案(通用5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科学教材第三章《物质与能量》中的第四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生活中能量的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知道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效率问题,生活中能量的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灯泡、电阻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电梯上升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转化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讲解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3. 课堂实验:安排一个滑轮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过程。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能量转化问题,如灯泡发光的原理,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电梯上升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
7. 布置作业:(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2)根据灯泡发光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验证能量的转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课堂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答案: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例如,燃烧燃料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 请列举三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答案:机械能、热能、电能。
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如摩擦生热;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如热电偶;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如电动机。
幼儿园科学教案优秀6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优秀6篇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为了提升科学教育的教学效果,许多幼儿园开发了优秀的科学教案。
下面介绍六个优秀的幼儿园科学教案。
一、《探究昆虫的神秘世界》这个教案通过在观察昆虫的过程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态环境、生长过程等内容,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该教案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抓捕昆虫,并用显微镜观察亲自观察昆虫的姿态和特征,激发了幼儿对昆虫的浓厚兴趣。
二、《小小植物也有生命》这个教案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引导幼儿发现植物也有生命的特征。
在浇水、观察、种植等环节中,增强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该教案通过真实的实践环节,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提高了幼儿对植物的理解和认知。
三、《探索天空的奥秘》这个教案通过多种形式的观察,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天空中的云彩、太阳、星星等等,引发幼儿对天空的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观察星星、云彩等,幼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探索水的奥秘》这个教案通过观察水的性质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通过触摸、玩水等活动,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幼儿通过亲身感受水的流动性、透明度等特点,增加对水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探索风的奥秘》这个教案通过观察风的形成和作用,让幼儿了解风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通过实践操作、游戏等环节,培养幼儿对风的认知以及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该教案通过给幼儿创造一系列的实践环节,让幼儿感受到风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留意观察的能力。
六、《探索动物的足迹》这个教案通过发现动物的足迹,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动物的生活轨迹和习性。
通过观察、辨认、绘制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世界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2. 空气的奥秘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成分和作用3. 水的奇妙水的形态水的循环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态、性质及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力与运动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空气和水的性质、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动植物特征、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卡片、实验工具、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特征。
通过吹气球、倾倒水等生活实例,引出空气和水的性质。
设计简单的力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分析动植物特征,进行生物分类。
解释空气和水的性质,探讨其作用。
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习卡片。
进行生物分类、空气和水性质、力学实验的实践操作。
4. 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世界:动植物特征、生物分类。
2. 空气的奥秘:空气存在、成分和作用。
3. 水的奇妙:水形态、水循环。
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动植物的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
空气和水有哪些性质?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简单机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答案:动植物的特征:如动物会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空气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水性质:液态、固态、气态。
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等,利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进行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生物。
设计实验,探索空气和水的更多性质。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范本5篇(科学课优秀教学设计)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范本5篇(科学课优秀教学设计)下面是分享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范本5篇(科学课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阅。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范本1活动目标1.根据故事内容,初步感知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扣眼数量),并知道纽扣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3.能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1、教具:PPT、动物穿衣服的大图2、学具:动物衣服的图片(上面有一颗扣子图片)人手一份、不同样子扣子的可粘贴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纽扣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有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一个东西向他滚过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一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什么样子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两个洞眼)嗯,观察得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
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的颜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见谁?(小狗)那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狗丢的吗?为什么?两颗纽扣哪里不一样?小结:小狗的纽扣的颜色是黄色的,和小老鼠捡到的不一样,纽扣不是小狗丢的。
(二)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形状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见谁了?(小白兔)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白兔丢的吗?小结:小白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圆形的,纽扣不是小白丢的。
(三)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小老鼠这次见到了谁?(小猫)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你是怎么发现的?小结:小猫的纽扣颜色、形状和小老鼠捡到的一样,可是纽扣上的洞洞数量不一样,小猫的纽扣有4 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只有两个洞洞,纽扣也不是小猫丢的。
(四)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接下来小老鼠又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纽扣是他们丢的吗?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们丢的。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教案第一课:人与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2. 理解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动物标本、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动物,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并引出人与动物的关系。
2. 学习与概念解释(15分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动物的身体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动物具有共同的呼吸、进食和移动等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
3. 组织讨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思考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组织讨论,并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4. 观察动物标本(10分钟)学生观察动物标本,了解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特征,加深对人与动物的认识。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常见的动物,提问学生关于动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自然界中最小的单位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 理解物质的变与不变。
3. 掌握水和空气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课本、实验器材、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质的性质,引起学生对物质的兴趣。
2. 学习与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PPT介绍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与不变的概念。
3. 实验展示(15分钟)教师进行一些实验示范,比如通过烧纸、燃烧烧杯中的酒精等,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理解燃烧和蒸发等现象。
4. 探究性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和空气的性质及相关现象,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与物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世界1.1 人类与自然1.2 生物与环境1.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二章:力世界2.1 物体运动2.2 力作用2.3 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和力作用观察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使用方法,并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作用、简单机械使用。
2.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物体运动、力作用、简单机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杠杆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物体运动等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生物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物体运动、力作用等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作用、简单机械使用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力世界2. 主要内容:物体运动力作用简单机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力作用现象。
(2)简述简单机械原理及用途。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力作用现象:踢足球时,足球运动;拉抽屉时,抽屉移动等。
(2)简单机械原理及用途:杠杆原理,如剪刀、钳子等;滑轮原理,如吊车、电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物体运动、力作用等知识有更深入理解,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简单机械,解其原理和用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新课导入环节,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
指南针科学教案大班
指南针科学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指南针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指南针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使用指南针的场景,引导幼儿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重要性。
2.基本新课:介绍指南针的构造和原理,让幼儿了解指南针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掌握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指南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巩固新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幼儿分享使用指南针的感受和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小组讨论。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幼儿使用指南针进行定向练习,掌握使用技巧。
2.作业:回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使用指南针进行定向练习。
3.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实物指南针、实验器材等。
2.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笔等。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了解了指南针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了使用指南针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体验了探究的乐趣。
同时,幼儿也了解了科学现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了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义务教育版一年级科学教案
义务教育版一年级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2. 掌握基本的科学现象和概念,能够简单解释身边的科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同时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能够主动去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使用优秀的科学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2. 教学工具: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具,如物理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器材等,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方法和手段:1. 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2. 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3. 互动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或科学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殿堂。
2. 知识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现象,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3. 实验教学:选取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学习和探索。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论: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同时掌握了一些身边的科学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作为一位辛劳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教学活动的展开,总是要为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教案。
现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1设计意图:托班宝宝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外部的感知逐渐形成的,深秋的到来,形状各异色彩不同的水果,刺激着宝宝的视觉,因此我设计了《水果宝宝回家》这节课,能根据水果的不同形状和色彩的水果名称进行分类,培养幼儿初步学习分类,体验和同伴一起在故事和游戏中动手动脑的快乐。
活动目标:1.能根据3种水果的名称进行分类。
2.通过故事游戏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
活动准备:1.塑料筐1个,内放苹果、梨、香蕉各5—6个,带有苹果、梨、香蕉标志的图片的塑料筐3个。
2.根据故事内容布置场景(漂亮的水果幼儿幼儿园、利用泡沫板制作了漂亮苹果的家、梨的家、香蕉的家。
)3.苹果、梨、香蕉胸饰与幼儿相等。
活动进程:一、以谈话情势引出课题。
师:太阳出来了,小鸟要上幼儿园了,那小宝宝们也要干什么呢?太阳落山了,小鸟回家了,幼儿园要放学了,小宝宝们有要干什呢?幼:上幼儿园。
师:太阳落山了,小鸟回家了,幼儿园要放学了,小宝宝们有要干什呢?幼:回家。
二、讲故事,引导宝宝分果果。
1.教师简述故事《水果幼儿园》。
2.出示水果和漂亮的水果幼儿园,和带有水果标志的塑料筐。
和幼儿一起认识水果并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色彩及特点。
3.教师带领宝宝利用实物水果一起讲故事,学习水果的分类。
1)“宝宝爱好漂亮的水果幼儿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位水果宝宝来上幼儿园了”,“苹果宝宝们来了,请送它们进水果幼儿园吧。
”(用同样方法把梨宝宝、香蕉宝宝请进水果幼儿园。
)并把水果排好队。
2)“太阳落山了,小鸟回家找妈妈了,__帮帮它,把它送回家吧。
”(用同样方法把梨宝宝、香蕉宝宝送回家。
)3)让幼儿带上水果胸饰,进一步感知分类。
宝宝们想不想变成水果宝宝到水果幼儿园里玩会,帮宝宝戴上水果胸饰,让它们在表演水果宝宝上幼儿园和回家的简单情节。
小学科学《动物的分类》课堂教案
小学科学《动物的分类》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依据。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动物所属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认识常见动物所属的类别,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类别动物之间的特征差异和进化关系。
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准确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动物卡片若干,分别代表不同类别的动物。
3、分类表格纸若干。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精彩视频,展示各种形态各异的动物。
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动物的分类。
2、讲授新课(20 分钟)讲解动物分类的依据。
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如猫、鸡、蛇、青蛙、鱼、蝴蝶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介绍常见的动物类别。
哺乳动物:身体有毛,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崽,如猫、狗、牛等。
鸟类:身体有羽毛,卵生,有翅膀,大多数会飞行,如鸡、鸭、鸽子等。
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片或甲,卵生,在陆地上产卵,如蛇、龟、蜥蜴等。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如金鱼、鲤鱼等。
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如昆虫(蝴蝶、蜜蜂)、软体动物(蜗牛、章鱼)等。
3、小组合作探究(15 分钟)发放动物卡片给各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卡片上的动物进行分类,并填写分类表格。
以《物体下落》实验为背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案
以《物体下落》实验为背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物体下落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书本、笔等,并询问它们是否会下落。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物体下落的观察和想法。
3. 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会长途跋涉地飘下来,而不是直接下落呢?”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和讨论教室内的物体下落现象。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
3.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下落的原因。
第二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物体下落的理论基础。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重力的概念,包括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即重力的作用。
3. 介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通常为9.8 m/s²。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示例解释重力的概念。
2. 使用物理公式(例如h = 1/2 g t²)来解释物体下落的原理。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理论基础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
第三章:实验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实验设计和科学方法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
2.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物体下落实验,例如从不同高度释放物体并观察其下落时间。
3. 教授学生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讨论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步骤。
2.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物体下落实验。
3. 提供实验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第四章:实验操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工具。
2. 强调实验安全意识,如避免眼睛和脸部接触物体。
3. 引导学生进行物体下落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噼里啪啦砰中班科学教案
噼里啪啦砰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噼里啪啦砰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索并了解多种物体撞击的声音特征。
3. 锻炼观察力,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确保教学区域安全,清理杂物,保证学生的安全。
2. 布置实验桌面,准备教学实验器材和材料:鼓、木棍、钢片、金属勺、纸板等。
3. 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源,用于示范和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撞击物体产生的声音,并请学生展示一些感兴趣的物体,并讨论它们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声音。
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实验探究2.1 第一组实验教师拿起一个木棍,轻轻敲打鼓面,让学生观察和聆听。
然后请学生用同样的方式敲打鼓面,观察和聆听他们自己敲打的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敲打力度和敲打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2 第二组实验教师用前一组实验的探索思路,邀请学生自由选择两个物体进行撞击实验,并记录下产生的声音特征。
学生可以使用记事本、摄像工具等来记录实验结果。
2.3 第三组实验教师将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粒子之间的撞击现象,例如:落下的水滴、小球的撞击等。
通过展示这些现象,学生将理解撞击声音的产生原理。
3. 总结归纳根据前面的实验探究结果和观察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体撞击产生的声音特征,并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4. 延伸拓展4.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探索校园中不同物体撞击的声音特征。
例如,学生可以敲门、敲击栏杆、敲打玻璃等,观察和聆听不同场所和物体所产生的声音。
4.2 自主实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撞击实验,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物体、不同的撞击方式和力度等因素,来观察和探究声音的变化规律。
5.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经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和分析声音背后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6. 情感体验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创造性地制造一些有趣的声音,如拍手、吹口哨等,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积极感受和探索兴趣。
科学教学教案(优秀3篇)
科学教学教案(优秀3篇)关于科学的教学教案篇一设计意图:物体的上抛、下落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经常遇见的,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问题,我选择和设计了“物体的上抛、下落”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主动获得物体上抛、下落的经验。
在制作玩具的。
同时,为了让不同水平幼儿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自制玩具,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1.感知不同质量的物体上抛、下落的不同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2.激发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塑料袋、沙包、纸张、夹子若干2.难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伞范样活动过程:一、操作、探索1.探索塑料袋与沙包上抛的不同现象2.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说出易抛与不易抛的物体3.探索纸与夹子上抛不同现象4.探索纸与夹子从同样高度下落的不同现象5.探索怎样使纸能快一点落下的方法6.留下余兴:让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二、幼儿自制玩具1.讨论:怎样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减漫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自己制作玩具3.幼儿制作玩具,教师个别指导三、玩玩具,体验成功的喜悦科学教学教案篇二活动目的:关注雨天的情景,体验看雨、听雨、玩雨的乐趣。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歌曲《大雨和小雨》,播放器。
材料配套:亲自手册《领域活动·雨天的雨》。
活动过程:1、说雨。
引导幼儿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提问:雨是什么样子的?你平时见过什么样的`雨?鼓励幼儿大胆叙述。
2、听雨让幼儿闭上眼睛,侧耳倾听雨声。
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引导幼儿欣赏,并说说歌曲中大雨是怎么样的、小雨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听到的雨声: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3、观雨。
引导幼儿看一看: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还是小雨?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小草、小花、小树在雨中是什么样子的。
小汗珠在哪里科学教案
小汗珠在哪里科学教案科学教案:小汗珠在哪里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排汗的现象和作用。
2.掌握小汗珠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学习如何保持身体清洁和健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打开课堂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动作练习,例如跑、跳、拍手等。
2.提问:同学们是否在运动时会出汗?出汗的原因是什么?主体活动:3.观察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杯热水,让学生观察杯子表面是否会出现水滴。
4.提问:为什么会有水滴出现在杯子表面?同学们猜测一下。
5.解释:教师解释说,当热水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的空气时,会变成液体水,形成小水珠。
类似地,人体里面的汗液也会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小汗珠。
6.给出问题:那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会出汗吗?它有什么作用呢?7.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8.问题解答:教师解释说,人体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当我们运动或者感觉很热时,身体会出汗,汗珠蒸发的过程中会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帮助身体保持适宜的温度。
实践活动:9.学生体验: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或其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出汗的过程。
10.观察和记录:学生观察自己在活动中是否出汗,出汗的部位和程度,并记录下来。
11.分享和总结: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和全班讨论出汗的原因和作用。
课堂展示:12.学生小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寻找更多关于人体出汗的知识,例如不同人出汗的习惯和差异等。
1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图表和文字说明等。
课堂总结:14.整理思路:教师在黑板上整理出汗的原因和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15.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人体出汗的作用和重要性。
16.解答疑问:教师回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解答。
拓展活动:17.探究扩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他与出汗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出汗,而有的人出汗较少等。
18.扩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文章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更多关于出汗的知识。
科技课堂教案
科技课堂教案科目:科技课年级:中学课时时长:45分钟课题: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应用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2. 掌握数字化时代常见的科技应用和其原理。
3.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科技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应用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 常见的数字化时代科技应用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科技应用的能力。
2. 学生对数字化时代科技应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科书相关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 课堂互动讨论环节的问题设计。
3. 实例分析和案例分享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应用,让学生展开思考,对科技应用产生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分析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应用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介绍常见的科技应用及其原理。
第三步:案例分享(10分钟)分享一些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课堂互动(10分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第五步: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 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
2. 互动讨论,学生小组合作。
3. 案例分析和实例分享。
课堂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课堂小组合作)。
2. 作业及课后思考题。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申请参加科技应用相关的竞赛或项目,加深对科技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5篇
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5篇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1剪子和刀具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
2.科学探究: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纸制物品的过程,总结剪子的使用方法。
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
3.科学态度、STSE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
意识到改进工具的意义。
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2水变咸了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食盐、白糖、勺子、筷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师:是盐水吗?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认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组鼓励。
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
(师巡视、指导)强调:边做实验变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三、深入探究,拓展认识。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五、作业布置: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一年级科学课堂教案模板3听一听教学目标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介绍光源的定义: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辨别会发光物体中的真假光源。
(5)、黑板上的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你能分分类吗?
(6)、学生讨论分类说出理由。
(7)思考:会发光的物体都会发热吗?
(8)介绍冷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15·
(1)、出示三幅图片,问:光怎样行进?
(2)、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3)、你们该如何来证明你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4)、布置任务: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纸屏上。
(注意:这个实验最好在暗室中进行效果比较好。)
(5)、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6)、汇报:你们是怎么做的。
(7)、讨论:从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1、情境导入。
(1)、我们首先来朗读一首优美的小诗。
(2)、猜猜这里的“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3)、谈谈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4)、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光与色彩的知识。
2、认识光源
(1)、你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
4、小孔成像实验
(1)、导入:在古代有个叫墨子的学者有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吗?
(2)多媒体介绍墨子的发现,认识到什么叫小孔成像。
(3)、我们也来试一试小孔成像。
(4)、介绍制作方法。
(5)、学生制作、实验、观察现象。
(注意小孔成像实验最好在遮光比较好的教室里进行,这样现象会比较明显。)
(6)、汇报你们有什么发现?
(7)、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
(8)、讲解小孔成像的成因。
作业
布置
简单填空
板书
设计
光的行进
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反思
·16·
检查人签字:时间:2014年月日
课堂教学教案
时间:2014年10月21日
课题
光的行进
审查人
2014年月日
教学
目标
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教学难点: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教学
准备
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图象资料。分组实验材料:小孔板,电筒、白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