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营血辩证是温热病辩证的主要方法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一类由外感温热病邪所引起的热象偏重,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病症分类:叶氏应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的分布与生理功能的不同,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阐明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病理阶段:卫气营血病证,代表着温热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病理阶段。
1.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2.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3.营分证:为邪入营分,热灼营阴,扰神窜络,病情深重;4.血分证:邪热深入血分,血热亢盛、耗血动血,瘀热内阻,为病变的后期,病情更为严重。
传变途径:温热病邪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由卫及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逐渐深重。
意义: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它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完善并丰富了中医对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和内容。
卫分证定义: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伴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分析:①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邪热郁遏,故发热重、微恶风寒;②温热之邪上扰清窍,则头痛;③温热病初起,伤津不甚,故口干微渴;④温热在表,故舌边尖红、脉浮数。
温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⑤温热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
卫分证分类:可因感受不同类型的温邪而症状和病机不同。
(1)风热犯卫:肺卫失宣,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暑湿犯卫:阻遏气机,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胃脘部痞满,心烦,口渴,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的失常,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的发生。
此种辨证方法是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的内容。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
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一、卫气营血证候分类温热病按照卫气管血的方法来辨证,可分为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和血分证候四大类。
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
医学教育网整理卫分主皮毛,是最浅表的一层,也是温热病的初起。
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
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卫分证候卫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人体肌表,致使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
其病变主要累及肺卫。
【临床表现】本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
风温之邪犯表,卫气被郁,奋而抗邪,故发热、微恶风寒。
风温伤肺,故咳嗽,咽喉肿痛。
风热上扰,则舌边尖红。
风邪在表,故脉浮,苔薄,兼热邪则脉数。
(二)气分证候气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
为温热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极盛时期、由于邪入气分及所在脏腑、部位的不同,所反映的证候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在肺胃、热迫大肠等。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面赤等症。
若兼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者,为热壅于肺;若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者,为热扰胸膈;若兼自汗,喘急、烦闷、渴甚,脉数而苔黄燥者为热在肺胃;若兼胸痞、烦渴、下利、谵语者,为热迫大肠。
【证候分析】温热病邪,入于气分,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发热而不恶寒,尿赤、舌红、苔黄、脉数,邪不在表,故不恶寒而反恶热;热甚津伤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一、概念卫气营血辨证是用于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总称。
外感温热病辨证中的卫气营血,则是概括外感温热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的四个阶段。
临床上根据四个阶段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所以,温热病邪由卫分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随着病邪的步步深入而病情逐渐加重。
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肺、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二、常见证型及表现(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温热病邪侵犯肌表,卫外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期。
由于肺主皮毛,卫气通于肺,故卫分证常见肺脏病变的症状,以发热、微恶风寒、脉象浮数为特点。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二)气分证气分证,多由卫分证不解,邪热内传脏腑,或温热病邪直入气分而成。
为正盛邪实,正邪相争而出现阳热亢盛的里热证。
临床以发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特点。
气分证的范围甚广,凡不在卫分,又未到营、血分的病证,都属气分证。
病在气分,于感邪有温热和湿热的区别,以及所犯脏腑、部位的不同,所以有很多证型。
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炽阳明、热结肠道等。
1.热邪壅肺证临床表现:身热,烦渴,汗出,咳嗽,胸痛,甚则鼻翼煽动。
舌红苔黄,脉数。
2.热扰胸膈证临床表现:身热,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舌苔微黄;甚则壮热,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3.胃热炽盛证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大渴引饮。
舌苔黄燥,脉洪大。
4.热结肠道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甚则烦躁,时有谵语。
温病的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刘景源)
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刘景源)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转载)温病的辨证纲领,有卫⽓营⾎辨证和三焦辨证两⼤系统,它们对温病的辨证,各有各的指导意义。
⼀、卫⽓营⾎辩证卫⽓营⾎辨证是清代的温病学家叶天⼠提出来的,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它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叶天⼠说:“⼤凡看法,卫之后⽅⾔⽓,营之后⽅⾔⾎。
”“⼤凡看法”,是讲规律性,也就是说,温病的辨证规律是卫分证之后才是⽓分证,营分证之后才是⾎分证。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卫与营,⽽在⽓与⾎。
也就是说,叶天⼠的卫⽓营⾎辨证,实际上是⽓⾎辨证,把温病分为⽓病与⾎病两⼤部分。
因为这两⼤部分范围太宽了、太笼统了,所以在“⽓”前⾯⼜衍⽣出“卫”,在“⾎”前⾯⼜衍⽣出“营”,从⽽把温病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就使辨证过程更为精细、准确了。
实际上,从总体上来说他强调的是⽓⾎辨证。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论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不⽤别的名词,不⽤别的辨证,⽽特意选择了卫⽓营⾎,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要讲叶天⼠为什么⽤⽓病与⾎病来辨证温病,⾸先应该复习⼀遍卫、⽓、营、⾎的⽣理概念。
1.卫⽓营⾎的⽣理概念卫、⽓、营、⾎的⽣理概念主要在⽓与⾎,⽓中包括卫,⾎中包括营。
(1)⽓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讲“⽓”。
中医学所讲的⽓,作为⼈体来讲,应该说⾸先想到是⼈体⼀⾝之⽓,这个⽓称为“真⽓”,也称“正⽓”,还有⼈称为“原⽓”、“元⽓”、“真元之⽓”从⼈体⼀⾝之⽓的⽣成来说,它有三个来源:⼀是来源于先天的⽓,是受之于⽗母,与⽣俱来的⽓。
就是说,在⼈没有降⽣之前,还没有见天⽇的胚胎时期已经存在了,所以称之为“先天之⽓”。
⼀个是来源于⾃然界的⽓,也就是呼吸的清⽓。
婴⼉⼀降⽣,⾸先就要呼吸,所吸进来的氧⽓来⾃于⾃然界,所以称之为“⾃然之⽓”。
⼀个是来源于饮⾷的⽓,⼩孩要吃奶,长⼤了以后要吃⾷物,因为⼈类维持⽣存的营养物质来⾃于饮⾷物,所以称之为“⽔⾕之⽓”。
⼈体的⼀⾝之⽓就由这三种成分所构成,这三种成分从来源上看是三个途径,但是它们在⼈体内是混在⼀起相互化⽣、密不可分的。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温病学说的核自内容。
本标准主要依据叶天士《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整理而成,参考了与温病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用以明确叶天士所论卫气营血各阶段病症的辨证要点、证候特征、诊治与用药,为可归属于温病的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提供理论指引。
卫分证的辨证标准1.卫分证本证的辨证标准(l)新病。
(2)犯肺证:①卫表证:症见发热、恶风恶风寒、头胀、脉如浮数/脉右搏数、苔薄白等。
②呼吸系统证:症见咳嗽、喉痒、呛咳/咳不爽、失音、咽痛等。
2.卫分证本证的特点①以表热证为主,不似伤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胀、脉数/浮数/脉右搏数、苔薄白、舌边尖红等。
②易伤津:症见咽干、舌干、喉间痒、咳不爽等。
③病程短,多在1一3日以内。
3.卫分证挟证的辨证标准挟证指病邪中挟有风、湿等病邪。
(1)符合卫分证本证辨证标准。
(2)常见的两个挟证的辨证标准①卫分证挟风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少汗、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②卫分证挟湿证: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胀、首如裹、咽痛、身痛、胸闷、咳嗽、苔白腻等.4.卫分证兼证的辨证标准兼证指具有兼夹证,兼夹证的发生可以是宿疾新感,可以是特殊体质,也可以是本证发展所致。
①符合卫分证本证辨证标准;②兼证的辨证标准:胃热兼卫分证:症见无汗恶寒、齿若光燥如石。
5.卫分证转归①向气分证发展,最为常见。
可以转化为气分证,或卫气合病;②逆传心包:症见神昏、谵语、甚或昏聩不语、肢厥、舌蹇等;③向愈6一些传染性疾病卫分证的辨证标准①符合卫分证辨证标准;②不同传染病的特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头昏、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声嘶、喷嚏、咳嗽、目赤、流泪、畏光、乏力、面赤、尊麻疹、腹痛、腰痛、眼眶痛、弱视。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是清代叶桂根据温病的演变规律,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结合其实践经验,发展《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卫、气、营、血的理论所创立的。
什么是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温病发展4个阶段的辨证内容及方法各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叶氏根据卫气营血四种物质不同的功能,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将外感温热病按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浅深轻重,归纳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4个阶段,用以说明外感热病病位浅深、病势轻重及其演变规律,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的内容,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
温热病邪侵袭人体,由卫分进入气分,由气分进入营分,由营分再进入血分,病邪逐步深入,病情也逐渐加重。
就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是温热病的初期阶段,病情轻浅,病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是温热病的极期阶段,病在胸膈、肺、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邪热内陷阶段,病在心与心包;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卫营血辨证是对温热病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常见证候有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一、辨卫分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初袭肺卫,正邪交争于肌表,卫气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多见于温热病初起阶段,因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故卫分证常伴有肺经病变。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机制分析] 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为邪郁而不能布达于外,故发热,微恶风寒。
温热之邪属阳,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
温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作咳嗽;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上扰清空则头痛;伤津不重,故口干微渴。
舌边尖红,脉浮数,为温热之邪犯肺卫之症。
本证是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外感风热,肺卫失常为主要病机。
②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依据。
③可兼见头痛、口渴、咳嗽、咽喉肿痛等邪伤于肺的症状。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
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一) 卫分病证[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
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
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
邪在表故脉浮数。
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
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
津伤,故少痰不爽。
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
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中医辨证方法分类
中医辨证方法分类中医辨证方法分类内容导读:辨证方法分类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针对各类疾病的不同特点,创立了多种辨证方法。
这些辨证方法各具特点,又互有联系,体现了相应的辨证内容。
拼音: bian辨(卷名:中国传统医学)简史辨证论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内经》,书中记载了许多中医证候的名称及其临床表现,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气虚可表现为四肢无力,并可累及其他脏腑;《灵枢·本神》具体描述了五脏气虚等证候的临床表现,并指出要审察五脏为病的外在表现,判断气之虚实,据此而决定治疗方法。
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19条,从脏腑病位、病因、病性等方面阐述了不同临床表现的病机归属,并提示了治疗原则。
《内经》虽然没有形成辨证论治体系,但其中有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病理的理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病因学说,邪正斗争、气机升降、阴阳失调的病机学说,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与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等,已为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至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首先较为明确地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概念,并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如《伤寒论》中的“平脉辨证”,就是明确提出“辨证”的最早记载。
而且《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以“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为篇名,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体系。
还明确指出,要观察分析脉证,判断疾病的发展变化,随其不同证候确定治疗原则,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
《伤寒杂病论》中广泛运用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脏腑、气血等概念,以此作为辨证的基本内容,并针对不同病机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剂。
此后历代医家又从不同角度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辨证论治的内容,如汉代《中藏经》对脏腑病机的发展,隋代巢元方对病因病机理论的发挥,宋代陈言对病因学说的发展,金代刘河间对六气病机学说的发展,元代朱丹溪对气血痰郁理论的发挥;清代随着温病学说的形成发展,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提出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一)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打√,错误的打×)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2、感受病邪的性质,可以决定表证恶寒发热的轻重。
3、在疾病过程中,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循衣摸床,撮空理线,都是失神的表现,预后不良。
4、舌苔润燥的诊察,有助于推断正气强弱,病证的虚实及病性的寒热。
5、脉的有胃气、有神,都是指脉冲和有力。
6、“反关脉”与“斜飞脉”均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7、表虚证就是指外感风邪所致有汗出的表证。
8、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为胃热证的主证。
9、肝风内动证,是以眩晕、抽搐、震颤、麻木等“动摇不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10、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脾气虚所表现的证候。
二、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是:A《难经》B《脉经》C《中藏经》D《脉神章》E《濒湖脉学》2、半身汗出,是因:A风痰阻滞经络B中焦郁热C阳气虚损D阴虚火旺E以上都不是3、指出下列哪个病证与籍贯所处地域有关:A麻疹B疟疾C中风D月经不调E眩晕4、以下哪项不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A胃火B肝胃不和C阴血不足D寒凝胃肠E津液亏虚5、厥阴头痛的特点是:A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B后头痛连项C两侧太阳穴附近痛D巅顶头痛E头痛连齿6、肾阳不足所致腰痛的特点为:A隐隐作痛B冷痛绵绵不休C重痛活动受限D痛处游走不定E刺痛固定不移7、以下哪项不是面色发青所属病证:A痛证B寒证C惊风D血瘀E痰饮8、“望色十法”中“抟”是指:A面色沉隐B面色浊暗C面色壅滞D面色浅淡E面色枯槁9、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A瘰疬B瘿瘤C痰核D发颐E梅核气10、脾胃气虚病人多见:A面色萎黄B面黄虚浮C面目一身俱黄D面色青黄E以上都不是11、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A舌苔的有无B舌苔的厚薄C苔色的黄白D舌苔的真假E舌苔的润燥12、以下哪种舌象可见于正常的人:A舌有芒刺B舌体胖大娇嫩C舌面光滑无苔D舌有裂纹E舌边齿痕,苔垢13、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一项:A呼吸困难B鼻翼煽动C张口抬肩D难以平卧E喉中痰鸣14、语无伦次而精神错乱,狂躁妄为,属于:A谵语B独语C狂言D错语E郑声15、以下哪项不是呃逆的常见原因:A寒邪客胃B热邪客胃C脾失健运D胃气衰败E饮食刺激16、轻取即得的脉象,以下除……以外均是:A浮脉B濡脉C洪脉D牢脉E芤脉17、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E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18、瘀、石、虫、痰等阻塞所致之“气闭”,最突出的表现是:A肢厥脉弦 B胀闷不舒 C绞痛阵作 D患处胀痛 E神识不清19、对诊断肝阴虚证最有意义的是:A头晕目眩,胁肋疼痛 B潮热盗汗,口咽干燥 C月经先期,量多色红D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E烦热颧红,手足蠕动20、六经传变中,“并病”最确切的涵义是下列哪项:A一经病证同时兼有他经证候 B由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C两经或者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病证与阴经病证同时并见E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三、B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血分气分--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辨证,就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得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得辨证方法。
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得失常,破坏了人体得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得发生。
此种辨证方法就是在伤寒六经辨证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又弥补了六经辨证得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得内容。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
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一、卫气营血证候分类温热病按照卫气管血得方法来辨证,可分为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与血分证候四大类。
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得四个层次。
卫分主皮毛,就是最浅表得一层,也就是温热病得初起。
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
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卫分证候卫分证候,就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人体肌表,致使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得证候。
其病变主要累及肺卫。
【临床表现】本证得基本临床特征就是: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
风温之邪犯表,卫气被郁,奋而抗邪,故发热、微恶风寒。
风温伤肺,故咳嗽,咽喉肿痛。
风热上扰,则舌边尖红。
风邪在表,故脉浮,苔薄,兼热邪则脉数。
(二)气分证候气分证候,就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得里热证候。
为温热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得极盛时期、由于邪入气分及所在脏腑、部位得不同,所反映得证候有多种类型,常见得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在肺胃、热迫大肠等。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面赤等症。
若兼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者,为热壅于肺;若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者,为热扰胸膈;若兼自汗,喘急、烦闷、渴甚,脉数而苔黄燥者为热在肺胃;若兼胸痞、烦渴、下利、谵语者,为热迫大肠。
【证候分析】温热病邪,入于气分,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发热而不恶寒,尿赤、舌红、苔黄、脉数,邪不在表,故不恶寒而反恶热;热甚津伤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
医学史第六章答案
反馈: 问题评分之前反馈不可用。
问题 27 需要评分
人痘接种术的科学价值有哪些? (本题为重点)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人痘接种法是预防天花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疗法。张璐和吴谦叙述的人痘接种法较为流行,主要有四种形式: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后两种接种法,由于所采用的痘苗是天花患者痊愈期的痘痂,其天花病毒的毒力已减弱,接种后多能产生天花反应,达到获得免疫力的预期目的。因此,后两种人痘接种法在我国城乡逐渐流传开来,成为预防天花的有效措施。它不但在民间应用, 也被清朝统治者采用并诏令推广。人痘接种法不仅在我国广泛应用,还先后传往亚、欧各国。
反馈: 问题评分之前反馈不可用。
问题 6 需要评分
明清时期温补派和寒凉派代表医家分别有哪几位?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明清时期温补派代表医家有:薛己、张介宾、赵献可等。寒凉派代表医家是徐大椿、陈修园。
反馈: 问题评分之前反馈不可用。
问题 5 需要评分
《植物名实图考》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植物名实图考》的作者为吴其浚,该书记述植物1714种,分12类,每种植物均详记形态、产地、名称、品种、性味、药用价值等,并附有插图。参考文献800多种,纠正了一些前人的错误,并补充了一些新的植物药。
问题 1 需要评分
名词解释:痘浆法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痘浆法:用棉花蘸染天花患者所出痘疮里的浆液,然后将棉花塞入未出天花者的鼻腔内,想让其获得免疫力。
反馈: 问题评分之前反馈不可用。
问题 2 需要评分
名词解释:温病
明代医学共分[1]科。
卫气营血辩证
第三节、卫气营血辩证总论一、温热病: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
简称“温病”。
特点: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以发热为主,易化燥伤阴,甚则耗血动血。
病情发展规律:多起于卫分,渐次转入气分、营分、血分。
二、卫气营血辩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
主要特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
属八纲证候中的表热证。
2、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里证。
特点:其病变范围广泛,凡温热病邪不在卫分,又未入营血,皆属于气分范围。
以热盛阳明多见。
证候特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传入途径有二:一是从卫分传入;二是温热病邪直入气分。
(一)、气分大热定义:是指邪热入胃,胃热炽盛所表现出的候。
证候: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分析:1、胃热炽盛,耗损津液,故大热,大渴,喜冷饮。
2、邪热蒸腾,迫津外出,故大汗。
3、热拢心神则心烦。
4、里热炽盛,气盛血涌,故面赤。
5、苔黄燥,脉洪大,为实热之象。
治法:清热生津代表方:白虎汤(二)、热结肠道定义:热结肠道证是指邪热入腑与糟粕互结,耗伤津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分析:1、肠道属阳明经,而阳明经气旺于日晡。
2、热入气分,邪热亢盛,正邪相争,故日晡潮热。
3、热结肠道,耗伤津液,肠道津亏,使肠内不润,故大便燥结。
4、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腹满硬痛,拒按。
5、苔黄燥,脉沉实,为里实热之象。
治法:峻下热结代表方:大承气汤3、营分证:是指温热之邪,内陷心营,以实质性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
是以营热伤阴,心神被扰的病变为主,其病位在心和心包。
中医对婴幼儿疾病的辩证要点 婴幼儿辩证方法
第三节 中医对婴幼儿疾病的辨 证要点
婴幼儿四诊特点
婴幼儿辨证特点
儿科常用辨证方法,自宋代钱乙提出肝主风、 心主惊、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五脏辨证 纲领之后,历代不断应用和发展。目前,儿科 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 证、六淫疫疠辨证、气血痰食辨证等,其中以 前三种最为常用。
大便稀溏,或泄下清冷等 等
切
脉诊:沉迟而无力
脉诊:浮、数而有力Fra bibliotek表3症状
脉象 舌苔
虚
实
自汗、盗汗、手足厥冷 ,下利清谷,小便不禁 ,心悸、声低胆怯、腹 胀时轻时重,痛而喜按 ,久病、体弱等
口渴、身大热,腹胀不 减,痛而拒按,大便燥结 ,小便热痛,谵语狂躁 ,体壮,新病等
浮、中、沉取均无力 浮、中、沉取均有力
舌质淡而胖嫩,苔薄白 舌质红绛,苔黄厚或厚腻
(二)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运用藏象学说的理论,对患者的病 证表现加以归纳,以辨明病变所在脏腑及其性质的辨 证方法。脏腑辨证以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 能、病理特点为临床分析辨证的依据。脏腑辨证主要 用于内伤杂病辨证,也常于外感病中作为辅助辨证方 法。
北宋医家钱乙在儿科辨证方面首创儿科五脏辨证 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 虚的辨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
(三)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黄帝内经》 《伤寒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的温病辨证方 法,属于病机辨证的范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受温热 病邪侵袭,故各种温病在儿科发病率高。卫气营血辨证广泛 地适用于多种温病,是小儿温病病机辨证的基本方法。卫分 证是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气分证 是温热病邪内传脏腑,邪实正盛,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 热证;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严重阶段,病位多涉及心与心 包络;血分证是温热病由营分进一步发展至血分的深重阶段。
2018-2019-学习赵绍琴《温病纵横》笔记心得体会-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习赵绍琴《温病纵横》笔记心得体会《伤寒论》作为四大经典之一,我学习它比较多。
温病的学习,翻过两遍《温病条辨》,然而除了记住几个方子,头脑里并未对温病建立起框架,总感觉这本书编排得有点乱,上焦病中有中下焦病的方子,前后似乎没什么关系,像雾像风又像雨。
前阵子读温病大家赵绍琴老的《温病纵横》,他说“《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系统完整的温病学专书,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为近代温病学者所推崇。
但它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把卫气营血辩证穿插到三焦辨证之中,这就使其眉目不清,纷繁复杂,给初学者带来阅读上的困难,是其美中不足之处。
”这段话令我恍然大悟,原来我那“像雾像风又像雨”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赵老一语道破真谛。
之后,我花十多天时间把《温病纵横》这本书系统学习了一遍,发现这是一本学习温病非常好的参考书。
它以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为底本,集叶天士、吴又可、杨栗山、薛生白、雷少逸等温病大家的学术思想和方药为一体,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基本上把温病所涉及到的证型都论述到了,是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
下面把我学习的一丢丢心得整理成笔记与大家分享。
一、温病的成因: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或湿热邪气所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温病的病因可以分为五种:1、风热邪气:风性主动,无处不到,四季皆有,且为春季的主气。
风邪为患多见于春季,风邪犯人,可以从阳化热成为风热邪气,也可以风邪与热相合同时致病,导致风温病。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感受风热邪气,往往先伤及肺卫,初起多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脉浮数等临床表现。
风善行而数变,因此风热为患传变迅速,容易由肺卫内陷心包。
2、暑热邪气:暑为热极,为夏季的主气,暑邪为患见于夏季,发生暑温病。
暑为阳邪,其性开泄升散,发病急骤,初起即见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热盛症候。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习题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习题一、选择题1.卫分病证宜( )。
A.辛凉解表B .辛温解表C .清热泻火D .泻下攻积二、填空题1.温病以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为特征。
2.温热病的一般治法是,病在卫分宜 ___________ ,病在气分宜 _________ ,病在营分宜________ ,病在血分宜 __________ 。
3.气分病证常见的有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三种证型。
4.血分病证常见的有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 等四种证型。
三、判断题1.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创立的用于辨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四、名词解释题1.温病。
五、论述题1•阐述营分病证概况。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A二、填空题1.发展迅速,变化较多,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2. 辛凉解表,清热生津,清营透热,清热凉血3. 温热在肺,热入阳明、热结肠道4.血热妄行、气血两燔、肝热动风和血热伤阴三、判断题1. V四、名词解释题1.答:温病(温热病)是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是外感病的一大类别,以发展迅速,变化较多,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为特征。
五、论述题1.答:是温热病邪入血的轻浅阶段,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其特点。
证见高热, 舌质红绛,斑疹隐隐,神昏或躁动不安。
营分病证的形成,一是由卫分传入,即温热病邪由卫分不经气分而直入营分,称为“逆传心包”;二是由气分传来,即先见气分证的热象,而后出现营分证的症状;三是温热之邪直入营分,即温热病邪侵入机体,致使畜体起病后便出现营分症状。
营分证有热伤营阴和热入心包两种证型。
(1)热伤营阴主证高热不退,夜甚,躁动不安,呼吸喘促,舌质红绛,斑疹隐隐,脉细数。
治则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例清营汤加减。
(2)热入心包主证高热、神昏,四肢厥冷或抽搐,舌绛,脉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气营血辩证是温热病辩证的主要方法。
温热病是外感六淫,疫疠等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内经》中有关卫气营血的论述是指生理功能及其在人体中分布的浅深层次,张仲景《伤寒论》有营卫的病机与辩证理论。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内经》的基础上,并引伸仲景的表里辩证理论,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卫气营血辩证,它既是对温热病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又表示着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浅深轻重各异的四个阶段。
因此卫气血营辩证对温热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1.辩别病变部位:卫分证主表,病变部位多在皮毛、肌腠、四肢、头面、鼻喉及肺;气分证主里,病变部分多在肺、胸膈、脾、胃、肠、胆、膀胱等;营分证是邪热深入心营,病在心与心包;血分证则多侵及心、肝、肾。
2.区分病程阶段:病邪由卫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标志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逐渐加重的深浅轻重不同的四个阶段。
3.说明病邪传变规律;温热病的传变顺序,一般自表入里,从卫分开始,渐次顺序传至气分、营分、血分,由表及里,由轻到重,此种情况称为顺传;如有卫分之邪不经气分,直传心包或营血,称为逆传;若一发病就在气分、营分、血分,为伏邪内发;传变过程中,卫分之邪去罢,又兼见气分或营分证,为卫气同病或营卫同病,气分之邪未解,而在营分或血分之见证,则为气营同病或气血两燔。
传变与否,取决于病邪的类别,感邪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和治疗护理是否恰当。
4.确定治疗原则:邪在卫分,宜汗解,驱邪外出;邪在气分,宜清热生津,既不能汗解,又忌用营血分药,不致引邪入阴,热入营分,用清营透热法;邪在血分,宜用凉血散血。
第一节卫分证治
卫分病是温热病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发热,微恶寒,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象浮。
由于发病季节,病邪性质以及人体反应性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表现。
常见的有:
一、风温表证(多见于流感、流脑等病的早期)。
主证具有卫分病的特征,但发热重而恶寒轻,并有鼻塞,流涕,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
辩证多发于春、冬两季,由于风温外邪侵肺卫而发病。
温邪属热,故发热重,舌边尖红,脉数。
热邪伤津,故口渴。
相当于八纲辩证中的“表热证”。
治法辛凉解表
方例常用银翅散,随证加减之。
(参看方剂)
二、湿温表证(多见于胃肠型感冒、肠伤寒,传染性肝炎,泌尿系感染等)。
主证具有卫分病的特征,并有头胀重,肢体沉重,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辩证本证多发生于雨水多的季节。
由于湿热之邪侵犯卫表而发病。
湿性重着,故见头胀,身重,苔白腻等。
治法解表化湿。
方例常用藿香正气散或三仁汤加藿香、佩兰。
(参看方剂)
三、秋燥表证(见于某些流感、感冒、白喉等)。
主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干咳无痰或痰粘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唇裂,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细。
辩证秋燥之气客于表,“燥胜则干”,故口鼻、咽喉均少津液而有干燥现象。
肺系津干,故干咳或咳而少痰。
治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方例桑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