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1 社 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社戏》
夏夜行船 3.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 → → → → → → 参考答案: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 (以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还可以有其他的层次划分和短语表述。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明确行文线索。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来源:课后思考探究拓展性 作业 (选做)1.八年级拟开展“传承文化之美”系列活动,活动中的一些任务请你完成。
【活动一:文字之美】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令其魅力无穷。
A B C D “社”是象形兼会意字。
甲骨文写作“土”,像原始祭社之形。
金文另加义符“示”和“木”。
小篆从土从示会意。
隶变后楷书写作“社”。
《说文·示部》:“社,地主也。
从示、土。
”①“社”的本义是社神,即土地神,引申为土地神的神像、牌位;②也引申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日子和祭礼;③祭社时人们聚集在一起,故又引申指集体性的组织、团体,如诗社、报社等。
(1)根据资料,你觉得上图中字体为小篆的是 (填字母选项);“社戏”的“社”应该是第 种解释,古诗中的“社”也常用作此义,如陆游的“ ,衣冠简朴古风存”。
【活动二:戏曲之美】 根据唱词完成练习。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四面八方闹哄哄。
——黄梅戏《夫妻观灯》 (2)唱词所展现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热闹场面。
(3)“生、旦、净、末、丑”是指戏曲中的五大行当,根据你的理解,《社戏》课文中的“小旦”指的是( )A. 年轻女子B. 年轻男子C. 老年女子D. 滑稽人物【活动三:礼仪之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礼仪,小圳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专题一 语音与汉字(共32张PPT)
竺 可桢( zhú ) 骨骼 ( . . 陨 石( . 咯 咯( .
yǔn gē
) )
) 岛屿 ( . ) 凋 零( .
mó ) ) 模 糊 ( .
shò u ) 水洼( 狩 猎 ( . .
wā
) 楔 形( .
xiē
)
砂砾 ( .
lì
)
shè n ) 掸去( dǎn ) 渗 入 ( . .
o ) 垂髫 ( tiá . mà n
)
为坻 ( .
chí )
yǐ
jí xī
) 翠蔓 ( .
)
糁 之( sǎn ) . 好逑 ( .
qiú
n ) ) 多髯 ( rá .
)
)
mé i ) 水之湄 ( .
水中沚 ( zhǐ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豁 huò ( )然开朗 叹wǎn( 寂liáo( 壬xū( jū jiū( 寥 ) 清liè(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萌
棠
悬
ménɡ(
)发 海táng( ) 载 第 次dì( ) 风雪zài( )途 褶 劫 zhě( )皱 jié( )难 追sù( 两qī(
迁xǐ(
xuán(
溯 )
)殊
) 潮xī( 栖
)汐 雾ǎi(
)霭
) miáo( )准 yāo( )请 瞄 徙 邀 zhǎo( )泽 腐shí( ) 粗cāo( ) 沼 蚀 帷mù( ) zhuàng( )击 山lù( 糙) 幕 撞 麓
B.携 带(xié ) 缄 默(jiǎn) . . C.喧嚷 (rǎng) 盘旋 (xuá n) . . D .踪 迹(zōng) 装置 (zhì ) . .
第1课《社戏》(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随堂练习(部编版)(原卷版+解析版)
第1课社戏(原卷版)一、基础与巩固1.按要求写拼音或字形。
钳.子()撮.()偏僻.()行.辈()照例.()欺侮.()宽慰.()嘱.()fù()怠.慢() lǐ()数撺掇..()凫.水()潺潺..() yǒng yuè()屹立()家()juàn ()洁jiǎo 好歹.()装模.()作样归省.()不惮.()絮叨..()驳.回()竹篙.()呵.欠()踱.来踱去()喃喃..()停楫.()棹.()吁.气()2.根据词语意思填词语。
(1):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2):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
(3):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桕.树(jiù) 凫.水(fú) 蕴.藻(yùn) 不惮.(dàn)B.怠.慢(dài) 潺.潺(chán) 行.辈(xíng) 家眷.(juàn)C.旺相.(xiàng) 弥.散(mí) 纠.葛(jiū) 撺.掇(chuān)D.归省.(shěng) 喝.彩(hè) 舟楫.(jí) 漂渺.(miǎo)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挑踢胆怯委曲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第1课《社戏》课件(共4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社 戏
鲁 迅
钳 撮 偏僻 行辈 照例 欺侮 宽慰 嘱咐 怠慢 礼数撺掇 凫水 潺潺 踊跃 屹立 家眷 皎洁 好歹
1、作者简介2、课文体裁3、写作背景
归航偷豆
课文22-23段描写月夜归航之景,赏析其中的景物,分析作用。
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月光的皎洁、横笛的悠扬,写出“我”对社戏的留恋之情。(喜悦)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运用比喻,把航船比作大白鱼,突出船速之快,同时用侧面描写,通过老渔父的“喝彩”,表现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高超。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结构。
线索:看社戏。
一、看戏前(1-3)二、看戏时(4-30)三、看戏后(31-40)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请依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2、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思考探究”第一题)
小结:
平桥归省----伙伴游玩—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再谈吃豆
宽厚、淳朴、好客、热诚憨厚、无私聪明、能干、善解人意、有组织才能和号召能力机灵、勤快
(聪明、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果断)
(聪明、细心)
26段:归航偷豆时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27段: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28段: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夏夜行船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夜景。
01《社戏》分层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解析版)
《社戏》分层作业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偏僻.(pì)行.辈(xínɡ)潺.潺(chán)归省.(xǐng)B.欺侮.(wū)不惮.(dàn)絮.叨(xù)撺掇.(duo)C.蕴.藻(yùn)凫.水(fú)船撸.(lǔ)筋斗.(dòu)D.桕.树(jiù) 旺相.(xiàng) 舟辑.(jí)照例.(lì)【答案】D.【解析】 A项,“行”应读“háng”。
B项,“侮”应读“wú”。
C项,“斗”应读“dǒu”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瞌睡)B.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
(茂盛)C.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D.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仔仔细细地说)【答案】D【解析】“絮叨”应解释为“来回地说”3.下列加点词语含褒义色彩的一项是()A.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B.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C.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D.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答案】C【解析】 A项,“絮叨”指来回地说,这里表达的是外祖母因气恼而责备家人,不含褒义色彩。
B项,“急慢”表达的是对客人冷淡,缺少礼数,不含褒义色彩。
D 项,“纠葛”在这里指盐柴事件的纠纷,不含褒义色彩。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篱,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起槽,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2)“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第1课《社戏》课件(共5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戏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 域名称。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 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社 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水乡社戏是浙江绍兴的传统民 俗文化活动。水乡戏台大都构筑在土地庙之类寺庙前 的河上,故称“河台”、“万年台”。社戏产生的源头, 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歌舞,是一种具有酬神祀 鬼性质的民俗活动,经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无数次 积累、融合,在宋元时期完成祭祀活动与戏曲表演的 结合,形成“社、祭、戏”相统一的格式。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 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 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 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 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 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 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 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 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 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 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 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 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 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 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 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 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 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 归省了······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4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社戏》字音字形复习
● 1.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 2.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piān pì的,临河的小村庄。 ● 3.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 4.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qī wǔ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 ● 5.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xù dao起来。 ● 6.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 7.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 màn,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 节日。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 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回延安》是一首信天游,使用了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了浓 郁的陕北风情。
●D.吴伯箫,散文家、教育家,他在《灯笼》一文中提到的《司马懿探山》, 是豫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
文化常识2答案
●3.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著有散文集《黄上情》 《刘成章 散文选》《纤丽的阳光》《羊想云彩》,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 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
● 4.吴伯萧,原名熙成,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 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中。
● C.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以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对安塞腰鼓的场面进行 描写。
● D.吴伯萧的散文《灯笼》,笔法自自由,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情感上和文化上的记忆, 表达了作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1课《社戏》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字词积累
惮( dàn )
钳( qián)
撺掇(cuān duo ) 嘱咐( zhǔ fù)
凫水( fú )
屹立( yì)
怠慢( dài )
纠葛( jiū gé )
蹿(cuān ) 絮叨(xùdao) 家眷( juàn ) 欺侮( wǔ )
情节梳理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本文所 写的几件事。
写作背景
出处 时间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有删节。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背景
当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十余年,但由于革命不够彻底,中国仍处于封 建军阀的统治之下,战乱依旧,民不聊生,社会混乱。目睹此情此景, 鲁迅深有感触。在这期间,鲁迅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这些作品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可爱的故乡与黑暗的社会的对比,表达自己 对光明前景的向往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关系的追求。《社戏》就是其中 一篇。 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二十 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 代在浙江绍兴农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三落:败兴而归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探社戏精彩
跳读课文: 我急切想要去看的社戏,好看吗?为什么会败兴 而归呢?请阅读相关片段,概括归纳。
“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 了。”“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 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18段)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 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 多时都不见。”(19段)
第1课《社戏》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解题】
社戏,是指旧时某些地区农村中迎神 赛会时所演出的戏。一般在庙里戏台上 演出,也有露天演出的。社戏历史悠久。 南宋时,陆游就有诗云“太平处处是优 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诗句。
社,在古代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1.标注出以下词语的读音: 归省(xǐng) 行(háng)辈 不惮(dàn) 絮叨(xùdāo/xùdao)装模(mú)作样 凫(fú)水 潺潺(chán) 蕴藻(yùnzǎo) 皎(jiǎo)洁 纠葛(gé) 棹(zhào)着小船 停了楫(jí) 一小撮(cuō)撺掇(cuān duo) 怠(dài)慢 家眷(juàn)踱(duó)来踱去 欺侮(wǔ) 2.标注好易错字辨析 (1)偏僻 癖好 辟谣(2)决没有 绝对 对决 决定 口诀(3)乌篷船 雨棚 乱蓬蓬 飞蓬 3.圈划方言词汇 (1)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2)写包票:也称“打包票”,表示对某件事情有绝 对把握。 (3)凫水:游泳。(4)日里:白天。(5)白地:空地。(6)旺相:茂盛
盼望→急得要哭→沮丧→高兴→沮丧→兴奋、激动
【品读“戏前波折”,体味童真童趣】
问题3: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心情的? 有哪些表现形式?
(1)直接表现。例如第五自然段中“我急得要 哭”,直接表现出我看不上社戏的焦躁心情。 (2)用幻想表现。第六自然段中,作者写道, “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并且知道他们在戏台 下买豆浆喝。” (3)用行为表现。第七自然段中,作者“不钓虾, 东西也少吃”,叙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影 响,表现自己的沮丧和难过。 (4)用对比展现。第七自然段中,看过戏的小伙 伴“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
自私版的阿发会怎么说? ——偷老六一家的吧。我娘知道了还要哭 骂的。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我综合评价(五)[测试范围:第五单元江山多娇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告诫(jiè) 推搡(sǎnɡ) 霎时(shà) 横溢(yì)B.寒噤(jìn) 蜷卧(quán) 闸口(zhá) 翌日(yì)C.懈怠(dài) 虔诚(qián) 苍劲(jìn) 蠕动(rú)D.隧道(suì) 恭顺(ɡōnɡ) 俯瞰(kàn) 穹顶(qión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C项注音有误,“劲”应读jì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安营扎寨勇往直前怒不可遏震耳欲聋B.风云变幻接踵而致川流不息漫不经心C.历历在目轻歌曼舞美不胜收纷至沓来D.名副其实亭台楼阁络绎不绝和颜悦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书写有误,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接踵而致”应为“接踵而至”。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包头举办,来书博会主会场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扩大了鹿城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B.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孟加拉湾,“联合动力号”油轮连接着两支输油管,静静地停泊在波澜不惊的码头边。
C.我们总说防患未然,然而又有多少单位能够真正做到彻底地排查隐患,坚持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第1课《社戏》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寻“文眼”
扫清“ 字词”障碍
归省( xǐnɡ )吁气( xū )行辈(hánɡ )撺掇( cuān duo ) 凫水 ( fú ) 怠慢( dài )潺潺(chán )蕴藻( yùn ) 旺相 (xiànɡ ) 纠葛( ɡé )
寻“文眼”
试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小说叙述了“我” 少年时在外祖母家乡一段看 “社戏”的往事(或:一段 经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吃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眼往往是议论、抒情的文 句,是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语 句。从标点符号看,关注破折号的作用:对怀念之 情的深化、强化,表示“我”怀念“好豆”,更怀 念“好戏”。
4 理情节
梳理“社戏”
(3)返回途中有偷豆、煮豆、吃豆等情节。
请同学们从“无船出行、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
这些事件中仔细寻找其中涉及到的四样关键物件:
船
戏
人
豆
从全文看,本文虽名为《社戏》, 但直接描写社戏的内容比较少,描 写其他事件比较多,其中涉及四样 关键物件:船、戏、豆和人。由此 可以看出,社戏只是一个由头,看社 戏的过程一波三折,因戏而借船,因 划船而看戏,因看戏而偷豆,因偷豆 而送豆,逻辑清晰,好戏连台。
鲁迅
1 知“社戏” 2 悉鲁迅 3 寻“文眼” 4 理情节
1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 喜欲狂。” ——南宋陆游 “社”,原指的是土地神或 土地庙。后来发展演变为以演 戏的方式来酬神祈福的活动, 活动中演的戏就叫“社戏”。 在绍兴,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 演的“年规戏”。
2 悉 鲁迅 3 寻“文眼” 4 理情节
寻“文眼”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社戏》课件(共33张PPT)
整体感知
情节把握: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请连线
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详
看社戏前的波折
月夜出航/月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偷豆)
略
六一公公送豆
整体感知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 则略写。
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 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 难忘。
偷
反映了小朋友们 跳动着小朋友们 小朋友们周到细致、
诚恳待客的热情; 纯洁无私的心; 天真淳朴的天性。
细节感知
请思考双喜和阿发的性格特点?
聪明,调皮,能为 双 喜 他人着想,体贴,
细节感知
随母亲小住平桥村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交代了看社戏的 01 时间、地点、机
缘;
引出了同去看社 02 戏的人物——乡
间生活的小朋友;
还交代了“乐土” 中的乐事,为下文 03 写“我在那里所第 一盼望的——看社 戏做了重要的铺垫。
细节感知
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平 离海不远
机灵、勤快
课堂小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 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 豆,——也不再看到那夜 似的好戏了。
课堂小结
生活美 景美
情意美 人美
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 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 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 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 “我”对热忱、友好、平等、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语文老师
怠慢 dài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大抵(dǐ)踱步(duò)行辈(hánɡ)B.潺潺(chán)怠慢(dài)不惮(dàn)C.凫水(fú)桕树(jiù)旺相(xiānɡ)D.皎洁(jiǎo)归省(shěnɡ)晌午(shǎnɡ)2. 加点词语在句中含褒义色彩的是()A.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B.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C.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D.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二、填空题3. 结合课文《社戏》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________。
这篇课文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等。
(2)社,在绍兴指________。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________”。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________,小旦指________,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________。
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________)在我是乐土:(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得到优待,(________)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三、文言文阅读5.(15分)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先:先前。
第1课《社戏》课件(4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平
得到优待
桥 村
免念古书
是 乐
钓虾放牛
土
好戏好豆
老人孩子 纯朴善良
这一部分写“我”随 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 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 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 “趣事”,为下文详写 “看戏”中的趣事作铺 垫。
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看戏前 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来, 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1.我在看社戏前遇到了哪些波折?
视 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
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光中
觉 ,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
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
听 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 觉 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
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写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 也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 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 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 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 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连 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
—— 高 尔 基
社戏
鲁迅
江南水乡——乌 镇
鲁迅故乡——绍兴
◆背景介绍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浙江绍兴, 社是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 所演的“年规戏”。作者以少年时代的生活 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 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 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赵庄) 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鲁迅 的外婆家是浙江附近的平桥村,因此童年的 鲁迅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 民的生活。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 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 的名篇。
早上叫不到船 央人去邻村问,也没有闲船 母亲不允许我和别人同去
第01课 社戏(分层作业)(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课《社戏》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7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g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xī的赵庄,而且拟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发散.()兽脊.()méng胧依xī(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3)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分)【答案】(1)sàn jǐ朦稀(2)拟乎似乎(3)比喻【解析】(1)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字音和同音字的字形,多音字要据义定音。
如“散”是多音字,意为“由聚集而分离”“分发”“排遣”时读sàn,意为“没有约束;松开”“零碎的”时读sǎn。
(2)“拟”和“似”形近音异,应根据形旁推断字义并恰当运用。
(3)理解语句内容,结合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恰当判定。
句中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2.下列有关课文《社戏》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2分)A.课文从一个外来少年的视角观察江南水乡,对这个陌生世界充满新鲜感、奇异感和亲切感。
B.课文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C.“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纪实的描写,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D.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
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答案】C【解析】这是半想象、半纪实的描写。
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童话里才有的情景,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孩子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乐享中国节·国韵润童心”传统节日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弘扬和传承节日的文化来表达内心的节日感受。
第1课《社戏》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鲁迅
一个人 • 一段情 • 一方土
文体简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1 社 戏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是主要要素。 鲁迅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鲁迅的主要作品: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 收录了鲁迅1918—1922年间所作的 14篇短篇小说,包含《狂人日记》 《明天》《孔乙己》《药》《阿Q 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
● 11."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
【示范】
●我从第一句“大船?”这个短句中 可以看出双喜直指问题的核心。大 人担心没有大船不安全,并且在其 他人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双喜的 头脑在飞速旋转,他在思考问题的 解决方法,冷静、清醒、积极解决 问题的少年领袖跃然纸上。再就本 句中“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可以看出双喜的观察细致,敏锐。
开的却只有双喜。 ● 第七句“?”看出双喜对人的尊重,遇事懂商量,不武断。 ● 第八、九句“哭骂”“骂”看出双喜观察敏锐,对大人了如指掌。 ● 第十句是对“母亲”的回答,当其他孩子还没注意到“母亲”时,他大老远就看见了,眼观四面
耳听八方,什么都尽在眼底,自信笃定的大将风范! ● 第十一句:不抵赖、轻描淡写、转移话题,三步写出了一个孩子的老练、“狡黠”、善于揣摩大
人物分析
● 都说一个人一座城。而我们今天的这篇课文《社戏》,老师我也将带 领大家去感受“一个人,一方土,一段情”。
● 可能读过文章的同学,产生了疑问:一个人?这篇文章不止一个人。 没错,都有哪些人啊?
● 六一公公、母亲、外祖母、水生、唱戏的人、 闲汉、土财主家属,“我”……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知识问答
酷问酷答之《社戏》【课文整体感知】1.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事件,一共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哪些事件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明确:结合题目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
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全文共写了以下七个故事情节:①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⑤在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其中详写的情节是③④⑤⑥四件事,略写的是①②⑦三件事。
因为课文主要是写看社戏,与此关系紧密的就详写,关系不大的就略写。
2.从文题“社戏”看,本文应该重点写“戏”的情节,而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戏外的生活,为什么?明确:这是由小说的主题决定的。
因为小说的主题是要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赞美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而戏的内容与此无关。
“社戏”只是一条叙事索。
所以,要略写“戏”的情节,而详写“我”与小伙伴们的交往游玩和六一公公送豆的事。
3.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通常起着烘托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的作用。
试以第11-13段为例,说说本文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感情的。
明确: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着笔对自然环境进行描写。
从视觉方面,写了两岸的豆麦田地、水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海火;从嗅觉方面,写了豆麦和水草的清香;从触觉上,感到清香夹在水汽中扑面吹来;从听觉上,写了宛转、悠扬的歌吹。
“扑”字还暗写了船行之快,切合上一段的“飞一般”。
“朦胧”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不说“水气使得月色朦胧”,而说“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仿佛月也是有情的,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神秘、静谧的情境。
“淡黑的”写出夜间山峦的颜色,“起伏”写出山连着山且高低不平的形态;“踊跃”在这里是跳跃的意思,运用比拟和通感的修辞方法,使得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写出在行船上看山这一特定的情境;“铁”的比喻切合“淡黑”,“兽脊”的比喻切合“起伏”;“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不写船行而写山跑,符合在船上的视觉情形,“远远地”和“跑”反衬了船行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一转,写出了“我”的迫切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下面的图片反映的是本文的故事情节 ,请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图片
所反映的故事情节内容。
月夜行船 (1) _____________
归航偷豆 船头看戏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一 )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7.【甲】【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 概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乙】夜晚返航的景象。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
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背景介域。“社戏”
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作者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
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 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 (赵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
社戏的部分。鲁迅的外婆家是浙江附近的平桥村,因此童年的鲁迅有机
C
)
3.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 ,大家(跳)下船,双 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 “ 要小心 ” 的时候 , 我们已经 ( 点 ) 开船 , 在桥石上一 (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这些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孩子们开船时的敏捷动作,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孩子们娴熟、高超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能干的品质,也表现了孩子们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社戏时的急切、兴奋、愉快的心情。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钳 子(qiá n) . 撮 豆(cuō) . 偏僻 (pì ) .
B
) 行 辈(xí ng) .
B.宽慰 (wè i) 礼数 (shù ) 撺掇 (duo) 凫 水(fú ) . . . . C.吩 咐(fēn) 潺 潺(cá n) 踊 跃(yǒng) 家眷 (juà n) . . . . D.皎 洁(jiǎo) 惧惮 (dān) 桕 树(jiù ) 蕴藻 (yù n zǎo) . . . ..
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民的生活。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 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文体知识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 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 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 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
【点拨】A项语序不当,“保护”与“了解”应调换位置;B项两面对 一面,删去“是否”;C项前后矛盾,删去“的作品”。
5.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夸张。生动地写出“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和轻快兴奋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 孩子在浪花里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将“航船”比作“大白鱼”,比喻新颖贴切,既富有童话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有水乡特色,突出了孩子们驾船技术的高超,突出了船行速度之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A项“行”应读hánɡ;C项“潺”应读chá n;D项“惮”应读dàn。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便宽慰 伊(宽解安慰) .. B.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 的(游泳) .. C.说是罗汉豆正旺相 (美好的相貌) .. D.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明亮洁白) ..
【点拨】旺相:茂盛。
1
社
戏
◆走近作者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 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 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 盖集》《坟》《且介亭杂文》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等。
8.试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 .. 跑 去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段主要从哪些角度给我们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你 能说出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