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吃惊:中国罕见警告英国以落后德法
HP PageWide Pro MFP 577dw系列用户指南说明书
用户指南版权与许可©2016 版权所有HP Development Company, L.P.保留所有权利。
除非版权法允许,否则在未经HP 预先书面许可的情况下,严禁转载、改编或翻译本手册的内容。
本文档包含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HP 产品与服务的全部保修条款在此类产品和服务附带的保修声明中均已列明。
此处内容不代表任何额外保修。
HP 对此处任何技术性或编辑性的错误或遗漏概不负责。
Edition 2016 年2 月1 日商标声明Adobe®、Acrobat®和PostScript®是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的商标。
Intel® Core™ 是Intel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其它国家/地区的商标。
Java™ 是Sun Microsystems, Inc. 在美国的商标。
Microsoft®、Windows®、Windows® XP 和Windows Vista® 是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的注册商标。
UNIX®是The Open Group 的注册商标。
能源之星和能源之星标记是美国环保署拥有的注册商标。
目录1产品基本信息 (1)产品功能 (2)环境功能 (2)辅助功能 (3)产品视图 (4)左前视图 (4)右前视图 (5)后视图 (5)墨盒门视图 (6)开机/关机 (7)打开产品电源 (7)管理电源 (7)关闭产品电源 (8)使用控制面板 (9)控制面板按钮 (9)控制面板主屏幕 (10)控制面板仪表板 (10)控制面板的应用程序文件夹 (11)控制面板快捷方式 (11)帮助功能 (12)打印机信息 (12)帮助动画 (13)安静模式 (14)从控制面板打开或关闭安静模式 (14)从EWS 打开或关闭安静模式 (14)2连接产品 (15)将产品接入计算机或网络 (16)使用USB 电缆连接产品 (16)将产品连接到网络 (16)支持的网络协议 (16)ZHCN iii使用有线网络连接产品 (17)使用无线网络(仅限无线型号)连接产品 (17)使用WiFi 设置向导将产品连接到无线网络 (18)使用WPS 将产品连接至无线网络 (18)手动将产品连接至无线网络 (19)使用Wi-Fi Direct 将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至产品 (20)打开Wi-Fi Direct (20)从具有无线功能的移动设备打印 (20)从具有无线功能的计算机进行打印(Windows) (20)从具有无线功能的计算机进行打印(OS X) (20)为已接入网络的无线产品安装HP 打印机软件 (23)打开打印机软件(Windows) (24)管理网络设置 (25)查看或更改网络设置 (25)设置或更改产品密码 (25)在控制面板中手动配置TCP/IP 参数 (25)链路速度和双工设置 (26)3打印机管理和服务 (27)HP 嵌入式Web 服务器(EWS) (28)关于EWS (28)关于cookie (28)启动EWS (29)功能 (29)主页选项卡 (29)“扫描”选项卡 (30)“传真”选项卡 (31)“Web 服务”选项卡 (31)“网络”选项卡 (31)“工具”选项卡 (31)“设置”选项卡 (32)Web 服务 (33)何为Web 服务? (33)HP ePrint (33)打印应用程序 (33)设置Web 服务 (33)使用Web 服务 (34)HP ePrint (34)打印应用程序 (35)删除Web 服务 (35)iv ZHCNHP Web Jetadmin 软件 (37)产品安全功能 (38)安全声明 (38)防火墙 (38)安全性设置 (39)固件更新 (39)打印机软件(Windows) 中的HP Printer Assistant (40)打开HP Printer Assistant (40)功能 (40)Connected 选项卡。
专题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1840--1895年)-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1840—1895年)一、选择题1.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
这说明了()A.鸦片战争只是贸易争端 B.中国工业生产实力较强C.英国棉纺织品质量低劣 D.英国蓄谋抢占中国市场2.“(19世纪)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联系,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19世纪的全面危机。
”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政府腐败无能 B.西方国家平衡贸易逆差C.农耕文明的落后性 D.欧美列强军事力量强大3.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一览表,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单位:银元年份白银外流量年份白银外流量道光十六年(1836)15 862 220 道光二十年(1840)-3 519 872道光十七年(1837)15 413 541 道光二十一年(1841) 1 662 381道光十八年(1838)13 877 144 道光二十二年(1842)9 798 644道光十九年(1839) 2 189 829 道光二十三年(1843)22 826 398 A.1839年禁烟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B.1843年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加剧了白银的外流C.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一直在持续的外流D.白银外流说明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4.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
这表明林则徐()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B.摒弃了夷夏观念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了海防意识5.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西方人孜孜注目于此。
但他们要求的“平行之礼”对传统中国来说,同天朝大国对待外夷历来的不平等是直接对立的。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研究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在总结中国领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实践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195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标志着新中国领海制度的初步建立,这对捍卫中国领海主权、维护海洋利益、发展海上交往、巩固海防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内容提要】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在总结中国领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实践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195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标志着新中国领海制度的初步建立,这对捍卫中国领海主权、维护海洋利益、发展海上交往、巩固海防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题】共和国史研究【正文】领海是指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它是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与国家领土的其他部分一样,沿岸国对领海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专属管辖权。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有权管辖和利用的邻近我国大陆和岛屿的海域十分广阔。
为了有效行使领海主权和管辖权,保证国防安全,维护海洋利益,根据国际实践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1958年9月4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0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以下简称《领海声明》)。
一、《领海声明》发表的历史与时代背景1840年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海洋门户洞开,沿岸航运权、港口管理权、内河航行权等海洋权益丧失殆尽:“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它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海上的、陆上的、内河的和空中的)。
”[1] 面对西方列强的海上入侵,旧中国虽然对领海问题有所注意,但是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独立的领海制度。
如1899年清朝与墨西哥缔结的《友好通商条约》规定:“彼此均以海岸去地3力克(即9海里)为水界,以退潮时为准”。
这里的“水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领海的意义,但它的目的是:“界内由本国海关章程切实施行,并设法巡缉以杜走私、漏税”,[2] 这同现代意义上的领海有所不同。
论1935年英、法对德政策的分歧
论1935年英、法对德政策的分歧1935年,为了对付来自德国的挑战,英、法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对德政策。
由于对德政策的分歧,英、法在如何处理意大利对外侵略的问题上互不配合,有名无实的对意制裁又把意大利赶入了德国怀抱.使欧洲局势更加恶化,并最终把世界再次推入大战的深渊。
标签:英法对德政策;分歧;英德海军协定;法苏互助条约一1933年10月,德国公开宣布退出“国联”和裁军会议后,法国在1934年巴尔都担任外交部长的几个月时间内,明确表示法国“拒绝使德国重新武装合法化”,将“用自己的手段来保障安全”。
这个手段就是大力推行通过结盟而限制德国向外扩张的政策,一方面加强法国与东部盟国的联盟,另一方面保持法国同英国和意大利的联系,与此同时恢复一次大战前的法俄联盟战略。
尽管巴尔都于1934年10月遇刺身亡,但他所推行的在欧洲结盟的政策在1935年上半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阻止德国侵占奥地利,1935年1月,法国外长赖伐尔在罗马与墨索里尼签订协定,法国支持意大利侵占阿比西尼亚,意大利则同意在反对德国侵占奥地利问题上与法国采取一致行动,这样,双方在各自关心的问题上达成了谅解。
紧接着,6月,法国参谋长甘末林也访问了意大利,就保护奥地利免遭德国军事进攻的军事合作问题与意军总参谋长巴多利奥进行会谈并拟订了双方军事合作计划,规定:在德国对奥地利采取军事行动时,双方将紧密合作,共同反对德国。
届时。
“法国派一个军去意大利东部,在左翼同意大利人共守一条战线,在右翼同南斯拉夫共守一条战线;意大利同样派一个军到贝尔福地区,这个军在法德战线充当盟军的右翼,保护将要驻在该军后方、准备对德国南部采取行动的意大利空军部队。
与此同时,英、法两国于2月3日也在伦敦发表了联合声明,表明了两国在尊重奥地利独立和维护欧洲和平问题上的合作立场。
3月16日,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关于对德军备限制的条款,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拥有36个师50万人的陆军。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文档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特点及其启示随着国际科技文化的交流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 , 道德教育作为塑造灵魂的一门科学 , 日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差别 , 各国的道德教育在途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 , 研究英国德育途径的特点 , 对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 加强和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认知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 , 英国教育家 A.彼得森就在《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提出 , 学校课程必须增加道德教育的时间 , 以改变整个学校课程的不平衡。
英国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主席大卫 ?柏斯卡也着重强调 : “教育不能与道德相脱离 ,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此 , 英国教育部专门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 , 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
目前 , 已经有不少英国学校开设了“个性和社会教育”等一系列的道德课程。
英国学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大提倡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说教、灌输及一些标准答案的提供, 而主张以“中立”方式呈现内含道德价值观念的教材, 指导学生自我反省, 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判断正确及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 同时对社会的道德问题有所反映。
英国学校道德课程所涉及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10 个相关方面 : 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 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问题 ; 婚姻、爱情和家庭 ; 名人、英雄的道德情操和优良品质 ; 各行各业的职业和职业道德; 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参与社会地方事务和福利事业; 讨论暴力、吸毒、酗酒、吸烟、赌博、核战争等。
可以说, 凡是在社会生活中能碰到的基本道德问题差不多都涉及了。
同时, 为督促各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 英国教育标准局还建立了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评估督导制, 于1993 年起在中学实施 ,1994 年又发展到大学进行评估。
第七章外交关系法
英国驻俄外交官间谍案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2006年1月22日晚上点名指认四名英国外交官 为间谍,指责英国在对俄罗斯搞冷战式的间谍活动。 据英国《独立报》1月23日报道,俄罗斯电视台曝光了这4名英 国外交官的名字和简历,包括英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一等秘书、 两名研究员和一名工作人员。 该电视台援引俄罗斯安全人员的话说,经过几个月的侦察,他 们通过监控器捕捉到了英国外交官从事间谍活动的镜头。 英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拒绝对此发表评论,目前尚不清楚这四名 外交官是否已经被俄罗斯驱逐。
(一)领馆的特权与豁免
1、领馆馆舍不得侵犯 → 与使馆馆舍不得侵犯相比,领馆馆舍在
一定限度内不得侵犯。 2、领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 3、通讯自由 4、行动自由 5、与派遣国国民通讯和联络 6、免纳捐税、关税 7、使用国旗和国徽
(二)领馆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1. 人身不得侵犯 → 犯严重罪行的领事官员,依接受国主管司
双方上一次互相驱逐外交官还是在1996年5月。当时莫斯科以建 立间谍组织为由将9名英国使馆官员赶出俄罗斯,英国随即以驱 逐4名俄罗斯人反击。
俄罗斯宣布驱逐4名英国外交官
2007年7月19日作为对英国外交措施的回应,俄罗斯外交部 宣布4名英国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限定他们在10日内 离开俄罗斯。 俄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说,鉴于英国方面对俄罗斯采取的不 友好措施,俄外交部当天召见了英国驻俄大使布伦顿,宣布 了上述决定。 卡梅宁说,针对英国在利特维年科事件上对俄罗斯作出的挑 衅和采取的不友好措施,俄方还向英国作出了其他回应。他 说,在英国没有对严格限制向俄官员发放签证的做法作出解 释之前,俄官员将停止向英国申请签证,俄方同时对英国官 员的签证申请不予考虑。
(三)使馆人员的类别
1、使馆馆长 2、外交职员
两次鸦片战争ppt课件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条约内容及危害
补充概念
领时事间裁判权条,约又名称称 “治外法权主”要即内英容国侨民、商人同中危国害人发生冲
突,或在中国犯法,或成为割被让告香,港只岛能由英国驻中破国坏的了领中事国的去领裁土判主,权中
国 “18政4片2府年面不最中得惠英过《国问南待,京破遇条约坏”》了:中是赔协国指款定的一2关1司税0国0法万的主银通元权商。、航海、加中重国税了开收人始或民丧公负失民担关法税自律主地权
目
录
贰 两个世界的对决——两次鸦片战争
叁 鸦片战争的冲击——开眼看世界
*两国礼物有哪些特点和区别? *其背后又隐含两国怎样的国情呢?
●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 600箱礼物,共19宗、590余件。在当时,外国使者来华,皆被称为“四夷来朝”, 须行“朝贡之礼”,马戛尔尼使团也不例外。同时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 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具体清 单如下:
线索二:各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
鸦片是被放在驼背上带到了中国,而它最终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美)弗兰克·萨奈罗《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异域奇珍、药品——毒品
阿芙蓉(即鸦片)可以治疗痢疾、瘫痪、中风。——《回回药方》 鸦片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李时珍《本草纲目》 饱闻食罂粟,能涤胃中热。问邻乞嘉种,欲往愧屑屑。——种罂粟 宋·李复
1815
1048272
1816
2452511
1820
1898863
1823
659998
《克劳备忘录1907》——不列颠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
《克劳备忘录1907》——不列颠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克劳备忘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艾尔·克劳向国会提供的一份战略报告,该报告极具说服力地分析了德国的崛起与野心勃勃的战略目标,英德冲突必不可免以及英国的应对策略。
(8882.*)机密外交部,1907年1月1日1904年4月8日,英法达成协约(《英法协约》,Anglo-French Entente),两国各阶级、各党派无不慷慨推诚,以示忠信、热忱之意。
两国真诚努力,消弭众多分歧,由此,这份协议才能最终诞生。
若非协约告成,这些分歧可能会造成两国永久的摩擦。
英格兰普遍希望改善英法关系,英国政府顺水推舟、乐见其成。
和衷共济的愿景其来久矣,但协约只是在最近才初有成绩。
英国政府希望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接近各邦亲善的理想状况。
在这种理想状况下,英国和所有邻邦保持体面的和平。
实现理想状况,必须满足两种先决条件。
首先,法兰西政府应该意识到,礼尚往来的政策有利可图。
从它的观点看,这种政策或许要做出某些眼前的牺牲,但结果会消除来自强邻的一切争执。
其次,法兰西政治家如果执行这种政策,必然会影响本国的公共舆论,而没有公共舆论的支持,他们就不会有执行政策的力量。
近年来,激烈的战争和仇恨毒化了法兰西的心灵,它怀疑英格兰的计划和意图。
这种状况理应改变,它应该信任英国政府的坦率和忠诚,英国政府不仅会履行目前的约定,还会秉着和解和睦邻的精神,处理未来的一切纠纷。
自然,两国的信任不会一步到位,但可能经过缓慢演进的过程,渐渐增强。
变化之快出乎意料,切中要害。
无疑,这应该归功于国王持之以恒的主动和机智。
对此,英吉利海峡两岸都报以热情的认可和欢呼。
法兰西国民觉得,国王对他们的国家怀有个人的爱慕,他们认为:陛下的措辞和举动意在调和两国的政治分歧,为真挚而长久的友谊铺路,建立利益和期望的共同体。
两国确信摩擦的原因已经消除。
这种信念对和平有直接的贡献,本身就有独立的价值。
河南省濮阳市《通用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河南省濮阳市《通用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在创业时期,即使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段话主要观点是什么()。
A.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还处在创业时期B.要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C.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建设事业D.艰苦创业精神要不断加强教育【参考答案】B2. 下列哪个省份不属于西南区?()A、云南B、贵州C、重庆D、西藏【参考答案】D3. 不必回避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但世界遗产首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源,不能视同普通经济资源来开发利用;同时世界遗产是必须妥善保护的资源,脆弱、易损,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惠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在保护与开发利用间,无疑应以保护为主。
再者,世界遗产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资源,绝不仅仅属于遗产所在地,更不能作为利益集团的独有经济资源而被随意当成摇钱树。
世界遗产还有属于贷记资源,再利用上要体现逮及公平,我们负有将其完整的传给子孙后代。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世界遗产重在保护而非开发B.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C.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D.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参考答案】A4. 原告在行政诉讼中的义务有()。
A、举证B、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C、监督审判活动D、收集证据【参考答案】B5. ()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A、不满十四周岁B、不满十六周岁C、不满十八周岁D、不满二十周岁【参考答案】A6. 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恰如其分。
杨天石: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真正首倡国
杨天石: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真正首倡国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特约记者康狄整理蒋介石警告美国不许对日妥协刺激日本偷袭珍珠港凤凰历史:杨先生您最近的研究认为,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方面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压力改变了对日妥协态度造成的。
美国方面要求日本中断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坚持经济制裁的政策,日本方面恼羞成怒,采取的报复手段。
具体的经过是怎样的?杨天石: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英美两国长期对日妥协。
1941年11月20日前后,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亲手写了一个备忘录给国务卿赫尔,准备恢复美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
随后,赫尔又提出维持三个月的临时过渡办法——美国同意修改冻结日本在美资产的命令,解冻日本当时存在美国的1.3亿美元财产,并且提出美国将向日本提供一定数量的民用石油。
蒋介石获悉此消息,立即给驻美大使连发两份电报,表示抗议,并且要求美国政府马上表明对日决不妥协的态度,蒋介石警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国政府解冻日本资产,恢复美日贸易,向日本提供石油,中国的抗战就要前功尽弃了。
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后,罗斯福总统迅速与胡适、宋子文进行会谈,承认“临时过渡办法”确有缺点。
罗斯福总统解释,之所以对日妥协,目的是为了保护滇缅公路。
宋子文当即正色告诫罗斯福,一旦美国放松对日制裁,中国宁愿独自抵抗日军的攻击。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美国的让步欠妥,他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提醒美国:如果中国垮了,英美的共同危险就增加了,欧洲战场就危险了。
于是罗斯福放弃了对日妥协的念头,抛弃了“临时过渡办法”。
日本很愤怒,认为美国已经彻底地成为了蒋介石的代言人,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支那事变”攫取的一切都将化为流水,日本驻美大使向美国国务卿递交了天皇诏书和最后通牒,随即进行了珍珠港的偷袭。
日本突袭珍珠港为什么发生在12月初,是因为美国的政府接受了中国的意见。
中国率先倡议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凤凰历史: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573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57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
最终苏美达成协议,分别撤走部署在古巴和土耳其的导弹。
之后苏美首脑间的“热线”电话投入使用。
两国对此次危机的处理A. 是危机防控机制完善的结果B. 表明“冷战”出现新形式C. 体现保障根本利益下的妥协D. 促使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2、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对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带有大国强权色彩B. 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C. 据此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D. 英、法、美是会议的主要操纵国3、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
“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A. 意图放弃“冷战”政策B. 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C. 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D. 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4、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B. 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C.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5、1941年5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致中国外交部长的信中表示:“希望在和平状态恢复的时候,能和中国政府以有步骤谈判和订立协定的程序,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
”美国政府这一行为A. 表明美国开始改变中立立场B. 是绥靖政策的突出表现C. 履行了反法西斯同盟的约定D. 鼓励了中国的抗日斗争6、哲学家霍布斯说:“战争,并不只限于战斗行为;事实上,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1.在中国近代,英国曾经发动或参与过三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请问这“三次战争”应该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②④ D.①③④2.你听说过“抬棺上阵”的故事吗?它是指的为收复x疆做出贡献的哪位历史人物:( )A.林则徐B.李鸿章C.曾国藩D.左宗棠3.“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4.重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前身是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源于我国清代开启近代化的:(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以下是小北同学学习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内容后设计的一套题。
其中搭配错误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B.康有为——戊戌变法C.谭嗣同——武昌起义D.李大钊——新文化运动6.有关20世纪初的四位中国公民工作、生活情况的表述,不符历史事实的是:( )A.李立在重庆的外国人的工厂上班B.小伍亲眼目睹外国军队驻扎山海关C.田刚大哥因加入义和团惨死街头D.老钱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7.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8.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是指:( )A.胡适和鲁迅B.民主和自由C. 科学和自由D. 民主和科学9.右图《革命》发行的时间(中国民国十四年十二月)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10.“__列强,__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 南昌起义11.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B.南昌起义、北伐战争C.北伐战争、秋收起义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12.重庆一中初2016级某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
论英国绥靖政策的根源与教训
论英国绥靖政策的根源与教训【内容摘要】“九一八”事变后,英国的对华政策是绥靖政策的滥觞。
而欧洲绥靖政策不过是对日绥靖政策的延续。
一战后,英国海军力量的不足抽掉了其在远东实行强硬政策的基础。
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转向帝国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是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
英美外交合作的失败,致使国联在制止日本侵略上无能为力。
英国对日绥靖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德国和意大利的侵略野心,导致不得不采取欧洲绥靖政策。
二战后,美国采取的“战争边沿政策”就是对英国“绥靖政策”的矫枉过正,但长期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全球霸权。
【关键词】对日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欧洲绥靖政策妥协战争边沿政策长期以来,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欧洲外交政策被西方学者称为“绥靖政策”。
前苏联学者认为,“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英美法等西方列强为了“祸水东引”,纵容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以达到毁灭社会主义前苏联的罪恶目的,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多数中国学者囿于这种观点,而内维尔·张伯伦首相被视为绥靖政策的代名词。
实际上,“九一八事变”后拉姆齐·麦克唐纳的对华政策才是绥靖政策的滥觞。
英国企图牺牲在华局部利益和中国的主权来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核心权益的同时,希冀日本不再扩大侵略利益。
而欧洲绥靖政策不过是对日绥靖政策的延续。
英国人所称的“满洲事变”爆发后,任期非常短暂的外交大臣茹福斯·D·伊萨克召见日本大使时以谅解的口吻说,“英国始终没有忘记保持日本的尊严”;“英国可能在某个时刻也会碰到日本现在面临的问题”。
接任的约翰·西蒙经常用“邪恶的”和“愚蠢的”词汇描绘中国。
指责中国否认日在满洲利益刺激了日本入侵,表示“英国政府不愿采取任何制裁日本的行动”。
西蒙不喜欢“以战止战”的观点。
时任国联副主席洛德·格雷说:“我不喜欢诉诸战争来防止战争的观点┅┅这与为了防止小火而点燃大火太相似。
”麦克唐纳身体状况不佳,长时间不能视事,伊萨克在危机期间卸任,而新任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又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常务次长罗伯特·汪斯塔特是制定远东政策的最重要成员之一,被西蒙所倚重。
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
"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近几年,"中国威胁论〞到处传播,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害怕中国崛起?肯定不是大局部国家,只是少数兴旺国家。
根本原因在哪里?第一,西方集团担忧中国的报复,恐惧心理。
我们都知道,从1840年到1949年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包括日本,对我国进展了毫无人性的掠夺和杀戮。
一战完毕时,我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还不如战败国。
西方列强,主要是美英法,根本不理会当时北洋政府代表的抗议,把德国在我国的非法权益转卖给帝国主义新贵,倭奴。
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人民打倒帝国主义的第一声怒吼,当年不但是国鼎沸,也震惊了强盗集团。
虽然为了利益他们选择无视,但在中国发生的状况出乎他们预料,之前西方列强所有殖民地从未有过这种全民怒火,而拿破仑的警告似乎言犹在耳。
一直到1949年,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居然还在我国河长江上自由航行,无耻地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权利。
这还不算,英舰队横阻江面,意欲阻挡解放军渡江,当渡江先头部队要求他们离开中国时,英国海军居然敢开炮主动攻击!中央命令部队,坚决还击。
英军舰长当场阵亡,紫石英号在江南岸搁浅,白旗高挂。
这一事件在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中不过是个小插曲,但历史意义非同凡响,同时震惊了英国当局朝野。
英国议会就此展开了剧烈的辩论,原首相丘吉尔为首的一派,要求当局立刻还击,保卫英国在中国的所谓利益。
以英国当局为首的另一派,还比拟清醒,英国在中国所有的非法利益,都必须由介石反动集团执政予以保证,但当时介石早就大势已去,面对数百万中国人民武装,英国人还有什么能力保卫神马利益?英国当局很清楚,他们一百年来在中国作威作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相反,他们要准备开场和新中国打交道了,必须马上降低姿态,以免中国人民的怒火将他们吞噬。
英国人一声不吭的把受伤军舰拖走了,死了人连抗议都不敢,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从此以后,中国大陆的国土上再也没有外国军队驻扎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现代国际关系史常考名词解释
安徽自考《现代国际关系史》门罗主义:是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
它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宣布任何欧洲列强都不得干涉南北美洲事物,这一宣言后来称作”门罗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上,”门罗主义“成为一个里程碑,它明确向欧洲“旧大陆”宣告美国将在拉美取代欧洲殖民主义者,美国当时立国仅40余年,但以开始在外交上与欧洲列强正面抗衡了法绍达冲突(法绍达事件)1898:1898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在苏丹发生的一场战争危机。
1898年7月,由马尔尚上尉率领的一支法军占领了尼罗河上游苏丹的法绍达(1904年改名科多克)。
同年9月,基钦纳率领的英军也抵达法绍达。
英国要求马尔尚撤出法军,遭拒绝,两国关系紧张,几乎导致战争。
最后,法国由于没准备好同英国在海外作战,又担心同英国冲突会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特别是担心德国乘机再次进攻法国,便作了让步。
1898年11月3日,法国政府命令马尔尚从法绍达撤退。
1899年3月21日,英、法两国达成协议,基本上以乍得湖、刚果河和尼罗河流域为双方殖民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法国放弃对尼罗河上游地区的领土要求,承认英国在苏丹的统治权。
作为补偿,法国取得乍得湖流域和瓦达依。
法绍达冲突的和平解决为后来英、法两国在1904年进一步妥协和接近、共同对付德国开辟了道路。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阿尔黑西拉斯会议)1906 :1906年1月16日~4月7日,欧洲列强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尔赫西拉斯举行的谋求平息德、法两国关于摩洛哥冲突的国际会议。
于会大多数国家甚至美国都偏向法国,奥匈帝国是支持德国的唯一国家,德国陷于孤立。
德国外交在会议上极为被动,不得不作出让步。
终于在4月7日,会议通过《最后议定书》,议定书在表面文字上承认摩洛哥的独立和国家主权,但摩的实际权力中心为法国为首的欧洲列强控制的“国家银行”,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欧洲几个大国以牺牲摩洛哥主权为代价,推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一次交易。
英国爆发25年来最严重社会动荡 谁激怒了英国青年
灵 盖 区共 有 1 家 青年 活动 中心 , 由于 政 3 府 削减支 出 ,其中的 8 已经被 迫关 闭 , 家 社 区警力 也受 到 经费 削减 的影 响 。“ 着 随 失业率 上升 ,政 府削减 财政支 出 ,青年 活 动 中心 和 其 他 社 区服 务 被迫 暂 停 或 缩 小 规 模 ,年 轻人越 发感觉 被社会排 斥 ,犯 罪
数 十 万名 公 务员 、教师 走上 在 事件 中被 捕 ; 而伦敦 地 铁 、
2 日 2
骚乱 发生 的最初 几小时 内 ,也是最 关键 的
砸 向脆弱的英国经济
据 英 国 媒 体 报道 ,这 次 骚 乱 中 遭劫 掠 的商家 ,以运动服 饰店和 电器 用品店最 多 ,包括 J p r 和 C me 等连锁店 D S ot s o t 都损 失不 小 。8月 9目 ,英国 零售 协会估 奥 陆 中 的 威 府 公 楼 近 生 爆 威 都 斯 市 心 挪 政 办 大 附 发 了
炸 ,不 到 两个 小 时后 ,在 位 于奥 斯 陆西 北 部的 一处 岛 屿上 叉
发生了枪击事件 。事件起因,是 因为穆斯林移民 “ 抢占”就 业机会和国家资源,让灾难制造者挪威人布雷维克十分愤怒 。
台以后 就大幅 削减公 共开 支 ,以减 少巨额
种 自残式的 经济政 策” 。
财政赤字。数据显示,英国今年二季度的
G P增长率 仅为 0 %。 D - 2
“ 受害者”警察局
西班牙 《 国家报 》 批评伦敦警察:在 “
6 中国经济周刊 C I A C N M C E L 8l HN O O I KY E WE
内 ,这 意 味着物主 当 时可 能无 意拔枪 。
财 政紧缩 是在 “ 自残”
中使馆谴责英议,政英国作法剖析摘抄
中使馆谴责英议,政英国作法剖析摘抄
(最新版)
目录
1.中使馆谴责英议会的行动
2.英国的作法剖析
3.对英国作法的评论
正文
近日,我国驻英国大使馆对英国议会的一项决定表示强烈谴责。
这一决定涉及我国内政,英方此举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英国的这一作法,表面上看似是在关心我国民众的福祉,实质上却是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民众的权益和福祉,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英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在挑战这一原则,试图抹黑我国的形象,削弱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对于英国的这一作法,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剖析。
英国此举,一方面是出于其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试图通过干涉我国内政,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国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和对中国的偏见,使其无法正确看待和理解我国的发展。
对于英国的这一作法,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坚决捍卫我国的主权和尊严。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这必然会引发一些国家的嫉妒和敌视。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和尊严。
总的来说,英国的这一作法是毫无道理的,是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第1页共1页。
英国食品法
英国食品法英国食品法是指英国国内关于食品安全、质量和标签要求的法律体系。
这个法律体系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食品在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安全和合规。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食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英国食品法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供应过程中的各项要求,以确保消费者不会因为食用食品而受到健康威胁。
这些要求包括:1.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必须符合一定的卫生标准,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食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等。
2.食品接触材料:食品接触材料如包装、容器等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要求,以防止化学物质渗入食品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残留物检测:食品必须定期进行残留物检测,以确保食品中的农药、兽药等残留物含量在允许范围内。
4.食品召回:如果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相关企业必须立即采取食品召回措施,以确保被受影响的食品不会进入市场并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食品质量除了食品安全,英国食品法还规定了食品质量的要求,以确保食品在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质量符合标准。
这些质量要求包括:1.食品成分标签: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明食品的成分和配料,以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真实性和适宜性。
2.产品描述:食品包装上必须提供准确的产品描述,以防止消费者因为误解而购买到不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
3.保质期: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明食品的保质期限,以便消费者能够明确食品可以安全食用的时间范围。
4.技术要求:食品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技术要求,包括食品的色泽、气味、质地等。
食品标签要求英国食品法还规定了食品标签的要求,以确保消费者获得准确的食品信息,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理性决策。
这些标签要求包括:1.产品名称:食品包装上必须清晰标明食品的产品名称,以便消费者快速识别。
2.原产地标识:如果食品是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必须在食品包装上标明原产地,以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3.营养成分表: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明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包括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以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
慕尼黑协议英法对德妥协的失败
慕尼黑协议英法对德妥协的失败慕尼黑协议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事件之一,发生在1938年9月29日,也被称为“慕尼黑会谈”。
这一事件涉及到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对于欧洲的政治格局和二战爆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慕尼黑协议中英法对德妥协的失败原因。
慕尼黑协议是为了解决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而召开的会议。
协议的签订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在领土问题上失去了主权,并暗示着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势头,从而为后来的二战埋下了伏笔。
然而,慕尼黑协议在签订后不久就被视为一次政治上的失败,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原因。
首先,英法在慕尼黑协议中未能维护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放弃了对其的保护。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英法本可以站出来反对德国的侵略行动,但他们选择了放弃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短暂的和平。
这种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背叛不仅削弱了英法的信誉,也让德国感到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让步。
其次,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加剧了欧洲的不稳定。
通过在会议上的妥协,英法并没有解决欧洲的根本问题,反而给了德国更大的自由行动权。
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只是其扩张计划的一部分,随后的时间证明,德国并不打算停止对其他国家的侵略。
此外,慕尼黑协议的签订也加强了希特勒的自信心。
由于英法的妥协,希特勒认为他可以通过威胁使用武力来达到他的目标,并相信英法不会采取行动来阻止他。
这种自信的增强进一步鼓舞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最后,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对英法自身的政治局势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签订协议之前,英法国内存在着反战情绪,民众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德国的威胁。
然而,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引发了国内的愤怒和失望,这进一步削弱了英法政府的支持。
综上所述,慕尼黑协议英法对德妥协的失败可以归结为几个原因:放弃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保护、加剧了欧洲的不稳定、加强了希特勒的自信心以及导致英法国内政治局势的动荡。
这一事件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外交关系和政治危机时需要更加审慎和明智的决策。
“别说没提前警告你!”这句话出自乾隆之口
“别说没提前警告你!”这句话出⾃乾隆之⼝“勿谓⾔之不预”这句话翻译成今天的话意思就是“别说没提前警告你!”“⾔之不预”这个词,最早的⽂献见于清朝康熙四⼗⼀年(1702年)康熙帝训勉全国学⼦的《训饬⼠⼦⽂》。
⽽作为外交辞令“勿谓⾔之不预”最早出⾃康熙帝的孙⼦乾隆帝写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封信中。
乾隆五⼗⼋年(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率团千⾥迢迢出使中国,向乾隆帝提出六项请求:⼀、请中国准许英国商⼈在⾈⼭、宁波和天津三处贸易。
⼆、请中国准许英国商⼈在北京设⽴⼀个货栈,以便买卖货物。
三、请在⾈⼭附近海域指定⼀个未经设防的⼩岛,给英国商⼈使⽤,以便英国商船到了该处可以停泊、存放货物,并允许英国商⼈居住。
四、请在⼴州附近,准许英国商⼈有上述同样的权利,以及其他较⼩的权利。
五、从澳门通过内河运往⼴州的英国货物,请予以免税或减税。
六、粤海关除了正税之外,免征其他⼀切税收;中国海关应该公布关税额例,以便英国商⼈遵照中国所定的税率切实纳税。
然⽽,在⼤清帝国统治者的头脑中,天朝上国与外夷从没有对等的外交关系,有的只是朝贡和宾服。
英国的外交诉求全部被乾隆帝以两份敕谕驳回。
乾隆帝的理由是,这些外交诉求“与天朝体制不合”“于天朝法制攸关”等。
在第⼆份敕谕的最后,乾隆帝警告英国“勿谓⾔之不预”:“以上所谕各条,原因尔使⾂之妄说,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有意妄⼲……况尔国王僻处重洋,输诚纳贡,朕之锡予优嘉,倍于他国。
今尔使⾂所恳各条,不但于天朝法制攸关,即为尔国王谋,亦俱⽆益难⾏之事,兹再明⽩晓谕。
尔国王当仰体朕⼼,永远遵奉,共⽤太平之福。
若经此次详谕后,尔国王或误听尔⾂下之⾔,任从夷商将货船驶⾄浙江天津地⽅,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武,恪遵功令。
尔国船只到彼,该处⽂武必不肯令其停留,定当⽴时驱逐出洋。
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之不预也。
其凛遵⽏忽,特此再谕。
”真是天威赫赫,不可⼀世。
这次耗费了英国78,000多镑的出使活动失败了,但马戛尔尼使团并⾮⼀⽆所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吃惊:中国罕见警告英国已落后德法
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在6月16日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总理在访英期间将与英方讨论基础设施、高铁等问题。
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前,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与各外国媒体接触。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3日报道称,在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前,中国罕见直言警告英国已落后德法。
报道中称,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抱怨,签证限制和伦敦希斯罗机场扩建延误已经削弱了英国的竞争力,而卡梅伦同达赖会晤后造成的双边关系恶化,已经令英国在与其欧洲对手的较量中处于劣势。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6月16日开始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是自2012年卡梅伦会晤达赖喇嘛令北京极为不满,造成双方关系陷入僵局一年多后中国总理首次到访英国。
继卡梅伦去年访问中国后,李克强此行旨在全面恢复两国关系。
中国大使刘晓明警告英国
但贸易数据表明,在对华出口方面,英国仍大幅落后于法国和德国。
去年英国的对话出口额为101亿美元,而德国和法国分别是734亿美元和190亿美元。
此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使馆与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等座谈,希望其摒弃陈旧思维。
刘晓明表示,中方重视与《金融时报》的沟通与合作,希望《金融时报》摒弃陈旧思维,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观察中国、报道中国,增进西方公众
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巴伯表示,《金融时报》高度重视涉华报道,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报道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情况。
该报与中方媒体有着良好合作,愿通过对话加强与中方沟通,以广阔视野和负责任态度认识和报道中国。
刘大使还介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阐述了中方对网络安全等问题的立场。
另据路透社6月13日报道,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前,中国大使6月13日警告英国政府,如果要加强两国经济来往,就不要在中国人权问题上做文章。
此行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次访英,也是中国总理三年来首次访问英国。
自卡梅伦回见达赖喇嘛惹怒中国后,两国关系现已基本恢复。
去年卡梅伦率人数众多的经贸代表团访华。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伦敦对记者说,国家和国家质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分歧。
刘晓明表示,英国外交部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将中国列入了“关注国家”名单,报告还称北京在2013年加大了言论自由、结社集会的压制。
刘晓明说:“我们认为这份报告对中国持有偏见,并未反映中国的真实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