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原理”课教学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及教学实现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及教学实现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及教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应该从理论内容、奋斗目标和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整体性教学,要转变观念、树立整体性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习和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标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教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关键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这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需要,又是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迫切要求。

一、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整体性的理论前提,也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直接界定,只是在谈论其他问题时偶尔提及过。

如恩格斯在论及共产主义时曾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1]230恩格斯的这一观点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任务来解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依循恩格斯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也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2]469“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481列宁的论断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的角度以及理论要旨的角度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该说这一思想已经非常接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决定了对其内涵的理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中国知网上,有关马克思主义内涵解读的文章不下百余篇,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多维的理论体系,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解读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维度的。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体性教学原则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体性教学原则
社 会 主 义
中图分 类号 :B 3 . 0 2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粤 内登 字 。 一 0 6 2 1 )0 — 0 9 0 1 2 7( 0 1 3 0 8 — 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以下简称 《 原 理 》 ) 0 方案 中的一 门崭新课程 ,作为高校思 是 5
易 辉 煌
( 东培 正 学院 教 务 处 ,广 东 广 州 5 0 3 广 1 8 0)

要: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 学社会主
义三个部分 , 但它是一个整体 。 国普通高校开设这门课 , 全 旨在从整体上研 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 系。
难度 不 言而 喻 。笔者 认 为 ,固然 涉及 许多 方 面 的因 广 义上 说 ,马克 思主 义不仅 是指 马克 思创 立 的基 本
素 ,其 中 ,转 变教学 理 念 ,从 整 体上 把握 马克 思 主 理论 、基本 观点 和学说 体 系 ,也 包括 后人 对它 的发
义 ,坚持整体性教学原则 , 是首先和至关重要的。
展 中的 问题 。 坚持 整体 性教 学原 则 ,是 马克 思主 义本 质 和这 门课 的教 学 目的决 定的 。要 坚持好 整体 性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原 则 ,必须 处理 好课 时与教 学 内容 的 关 系 ,必须采 用 多种教 学方 式和 手段 ,必须进 行 全方位 的考试 制
度 的 改革 。
关键 词 :马克 思 主义 基本 原理 ;整体 性教 学原 则 ;马克 思主 义 哲 学 ;马 克 思主 义政 治经 济 学 ;科 学

个完整的整体 。其 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整体性教学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整体性教学探析
[ 中 图 分 类 号 ]G 6 4 2 [ 文献 标 识 码 ]B [ 文章 编号 ]1 0 0 8—6 2 8 5 ( 2 0 1 3) 0 1—0 0 4 0—0 3
“ 马 克 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课程 ( 以 下 简 称
“ 原理 ” 课) 是“ 0 5方 案 ” 指 导 下 高 校 开 设 的一 门公
整体性教学原则 , 对学生能否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
理论 , 教 学效 果能 否真 正提 高意义 重大 。
“ 原理 ” 课教 学必须 坚持和贯彻整体性原则

第二 , “ 原理” 课教学突出整体性是实现教学 目 的所要求 的。高校开设 “ 原理 ” 课 的 目的不是单纯 的知识灌 输 , 而是 让学 生 树 立 马 克思 主义 世 界 观 和
方法 论 , 运用 马克思 主义 的基 本立 场 、 观 点和 方法分

所 谓整 体性 教学 , 是指 在教学 过程 中 , 教 师贯 彻 整体性 原则 , 紧 紧把握 住教 材各个 部 分之 间 、 各 章节 之 间的 内在逻辑 联 系 , 向学 生展 现一 个完整 的 、 系统 的 内容整 体 J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是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立 场 、 基 本 观 点 和 基 本 方 法 的总 称 。 “ 科 学
主义理论本身的整体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
思 主 义哲学 、 马 克三个部分的有机统一 , 是一个相互联 系的整体。
2 0 1 2年 中北大学教学改革项 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课 程的整体性教学研究” 。
第2 5卷 第 1 期 ( 2 0 1 3年 1月)
山西 高等 学校社 会科 学 学报

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法

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法

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法作者:陈菊萍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7期【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有效性,教师要在了解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前提下,遵循案例教学法运用的基本原则;要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视阈下探索案例教学法运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整体性;系统性;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典型和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如果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就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基本操作程序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社会热点、典型事例或身边发生的事情为题材,将知识的讲解结合在事例中,运用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将能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着基本的操作程序,第一选择和呈现案例,第二分析和讨论案例,第三总结和评价。

案例教学法首先是要选择和呈现案例。

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学具体情况,仔细选择适合的案例,然后运用具体的方法展现给学生。

案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语言的描述与讲解让学生了解案例,也可以在课前将案例准备好,上课时在将案例发给每个学生,使学生通过纸质文字的呈现更加深入的了解案例,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使用PPT直接为学生呈现案例。

其次,选择和呈现案例后就要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的形式先进行小组里的讨论,小组讨论后载以代表的方式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交流。

以整体性凸现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析

以整体性凸现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析

树 立 马 克思 主 义 的 整 体 意 识 , 其 整 体 性 凸现 其科 学 性 , 其 科 学 性 增 强 其 时效 性 , 而 充 分 发 挥 其 作 为 高 校 以 以 从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词 : 马 克 思 主义 ; 整体 性 ; 学 性 ; 效 性 科 时
的 内容 , 在 某种 程 度 上 无 法 达 到教 学 大 纲 所 要 或 求 的教 学 目的 。 所 以这 样 , 要 有 以 下 几 方 面 之 主
的原 因 。
第 一 , 教 材 作 为 一 个 参 照 系 , 编 写 必 须 新 其 注 重 马 克 思 主 义作 为 一 个 理 论 体 系 的 科 学 性 和 严 谨 性 , 以要 做 到 “ 雀 虽 小 , 所 麻 五脏 俱 全 ” 但 囿 。 于篇 幅所 限 , 教 材 对 一些 基 本 原 理 只 能 做 提 纲 新 挈 领 式 的 引介 , 就 大大 增 加 了教 师 理解 和 讲授 这
要 是 由 以 下 两 方 面 的 原 因造 成 的 : 方 面 . 生 一 学 不 理 解 理 论 和现 实 之 间 的距 离感 是 不 可避 免 的 。
第 二 , 原 理 ” 教 师 目前 仍 囿于 以往 知 识 背 “ 课
景的局限( 9 即 8课 改 的 知 识 结 构 : 克 思 主 义 哲 马
中图分类号 :G 6 1 4
文献标识码:A
根 据 教 育部 规 定 的课 程 设 置 , 国高 校 已 于 全
20 0 7年 9月 ຫໍສະໝຸດ 设 了 “ 克思 主义 基 本原 理 概 论 ” 马
门 的 教学 任 务 。 ,短 时 间 内无 法 从 整 体 上 理解 、 ) 把 握乃 至 讲 授 “ 原理 ” 程 , 是 片 面 夸 大某 一 部 课 而 分 。 而 也 就 无 法达 到 新 教 改 的 目的 。 如 。 些 从 例 某

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的钥匙 , “ 民社会 ” 对 市 的解 剖应该 求
主义等 3 个组成部 分 , 从这 3 个方面分 门别类地研究 和讲
解马克思主义 , 有利于对这些 领域 的基本知识 和规律进 行
深入理解和把握 , 也有利于 促进 马克思主义分 支学科 的建
设, 这种分 门别类 的研究 方法今 后还 会继 续下 去 。但 是 ,
人类 。要完成这个使命 , 把革命 的理论 和革命 的实践 必须
结合起来,批判的武器 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 物质力
量只能用物质力 量来 摧毁 ; 但是 理论 一 经群 众所 掌握 , 也 会变成物质力量 。为给无产 阶级革命 提供 “ ” 批判 的武器 ” , 马克思研 究 哲 学。“ 哲学 把 无产 阶级 当作 自己 的物 质武
器, 同样地 , 产 阶级 也把 哲学 当作 自己 的精 神武 器 。思 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核心立足点 : 凸现 马克 思主义 的整体性
从马克思主义 3 个组成部分 的有机结合去把握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 体系 , 这是这 门课程 改革的最大 特点 。过 去把 马克思主义分成马克思主义哲 学 、 治经济学 和科学 社会 政
在此基 础上 实现教 学理 念 、 教学 方式 的转 变 , 是我们 完 成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教学任 务 、 课 实现教学 目的的必 然
主义 的整体性 。作为一个坚定 的无产 阶级 战士 , 马克思终 身的 目标 就是 推 翻资 产阶 级统 治 , 立 共产 主义 , 放全 建 解
中宣部、 教育部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意见 的通知》 中提 出 了明确 的 要求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 理 , 重讲授 马克思 主义的世 界 “ 着 观和方法论 , 助学 生从 整体 上把握 马克 思主 义 , 帮 正确认 识人类 社会 发展 的基本 规律 。 由此 可知 , 置 “ 克思 主 ” 设 马

整体性视域下的“概论”课教学内涵、重要性和实践要求

整体性视域下的“概论”课教学内涵、重要性和实践要求

整体性视域下的 概论 课教学:内涵㊁重要性和实践要求∗㊀㊀∗㊀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批准号:J G 201801)的阶段性成果.①㊀概论 课2018年版教材在结构体系上除前言和结束语外,由三大板块共十四章组成.其中,第一板块是毛泽东思想部分,共四章,分别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㊁社会主义改造理论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板块是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部分,共三章,分别阐述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第三板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分七章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陈仁涛[内容提要]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构建 概论 课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从整体性上把握 概论 课教学是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决定的.从整体性上把握 概论 课教学,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历史逻辑统一视域中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利于青年学生在理论逻辑统一视域中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域中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有以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前提,以科学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为基础,以抓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为关键,从整体性上把握 概论 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价值,进而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化,才能如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关键词]㊀概论 课;整体性教学;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实践价值[作者简介]㊀陈仁涛,历史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㊀㊀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以下简称 概论 课)2018年版最新教材在教材体系㊁内容结构㊁篇章布局上与2015年版教材相比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其 块 状布局①尤为引人关注.毋庸讳言,这种布局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㊁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的难度.长期以来,学601整体性视域下的 概论 课教学:内涵㊁重要性和实践要求界从不同维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价值,并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但就 概论 课教学的整体性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新时代在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三进 工作中,如何有效地消解因教材内容 块 状结构可能引发的思想困惑,从整体性上把握 概论 课教学,进而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化,就成为广大 概论 课教师需要认真面对并加以回答的重要课题.一㊁科学理解 概论 课教学内涵的整体性㊀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概论 课作为系统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严格来讲, 概论 课教学内涵的整体性是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决定的.所谓整体性,意指一个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作为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存在.[1]12要从整体性上讲清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及其精神实质,首先就需要科学理解和把握 概论 课教学内涵的整体性.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高校 概论 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2],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㊁精神实质㊁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帮助青年学生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㊁基本路线㊁基本方略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坚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 为目标.其体系结构显然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各个理论成果的简单叠加,而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原理构成的一个逻辑严密而统一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2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从整体性上把握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㊁体系结构㊁基本内容㊁总体特征及价值取向等问题,才能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防止对其作孤立㊁静止㊁表面和片面的理解.一般地讲,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它通常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思想基础,有明确的理论主题作为研究对象,有一系列围绕主题而展开的相互联系㊁密切贯通的理论观点作为支撑,有统一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文化底蕴.从整体性视域出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这种完整统一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144G156:一是它有一个共同的哲学基础.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㊁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回答着不同的时代课题,有着不同的内容体系,但都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二是它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理论主题.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不难发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虽历经革命㊁建设和改革几个不同时期,但它们都有70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㊀2019年第1期一个贯穿始终的理论主题,即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它有一系列围绕主题而展开的相互联系㊁密切贯通的理论观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紧紧围绕 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主题而多方面展开和系统论证,构成了体系完整㊁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四是它有着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虽然历经革命㊁建设㊁改革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却有着统一的价值取向,这就是都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彰显其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五是它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凝结着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相结合的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此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统一性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中国革命㊁建设与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是前后接续㊁继承发展㊁与时俱进㊁高度统一的关系.因此,在 概论 课教学实践中,需要把握二者的内在统一性,看到二者之间的继承发展与交汇融合,既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也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1]202G204这是因为:一是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在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基本国情㊁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二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它们都立足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它们都坚持共同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们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上都坚持共同的基本原则.四是它们都坚持实事求是这个理论精髓.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3]67.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探索过程中所发生的失误,其思想根源就在于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其思想根源也在于我们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诚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 从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254因此,从整体性的角度和根本性上来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801整体性视域下的 概论 课教学:内涵㊁重要性和实践要求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同一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㊁毛泽东思想㊁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25这就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畴.因此,在 概论 课教学实践中,就需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因为,一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虽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但它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孕育产生的,所面临的时代主题都是和平与发展.在同一时代主题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才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它们有着相同的理论主题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24G25它们虽然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与发展阶段遇到的新矛盾㊁新问题,各具特色,但彼此之间相互衔接㊁相互贯通㊁一脉相承㊁与时俱进,都是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认识的深化,其理论主题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绝不是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机械相加,而是始终围绕同一理论主题而形成的逻辑严密而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还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虽然重点回答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也有所不同,但其价值取向始终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㊁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三是它们有着相同的理论精髓.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理论创造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㊁实事求是㊁与时俱进㊁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 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㊁理论特色㊁民族特色㊁时代特色,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6]10.四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内在统一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因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90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㊀2019年第1期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源泉 [1]215,离开了这一 根本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成了无源之水㊁无本之木.二㊁从整体性上认识 概论课教学的重要性㊀㊀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作为系统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概论 课也不例外.列宁曾告诫人们: 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㊁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㊁一切联系和 中介 .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 [7]因此,我们在开展 概论 课教学时,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整体性上认识 概论 课教学,对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历史逻辑统一视域中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恩格斯指出: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㊁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8]因此,从整体性上把握 概论 课教学,需要将其置于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之中,透过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时代条件去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变革与演进,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始终坚持和贯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突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历史逻辑,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形态相互衔接㊁一脉相承的历史统一性.正是这种历史统一性,才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成为前后相继的连续过程.在纵向历史视域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历程中相继产生的毛泽东思想㊁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前后相继㊁逻辑相通,具有内在一致性,构成同一理论发展过程的有机环节,在理论成果的丰富性中体现出理论体系的整体性.[1]247G263其一,它从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本身出发考察其内在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品质,表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从客观实际而非从主观臆想出发,因而是属于实践规律的客观反映,折射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二,它把中国革命㊁建设㊁改革的伟大实践视为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性.毛泽东强调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9]187因此把握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规律,应当根据当时当地具体的历史条件作具体分析.其三,它从本质和规律高度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及其现象背后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要实现对事物的规律性把握,就需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去掉其中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凸显历史进程本身的内在必然性,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论逻辑,进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跃进.[1]250诚如毛泽东所言: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㊁去伪存真㊁由此及彼㊁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011整体性视域下的 概论 课教学:内涵㊁重要性和实践要求认识. [9]291其四,它对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进程的逻辑把握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须臾离不开它的历史发展过程. 只有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认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继承性,才能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统一性. [1]251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东西,中国有特殊情况,不能一下子就完全中国化. [10]151 实践㊁认识㊁再实践㊁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9]296G29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逻辑结果和理论升华,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的 新的东西 (毛泽东语)①,又反过来指导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与修正,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与实践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发展,实现对实践规律的动态把握,从而在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逻辑的内在统一.2.有利于青年学生在理论逻辑统一视域中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的理论就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存在如何理解它和对待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告诫人们: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11]664他们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2].回望走过的路,我们就会懂得,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进程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马克思主义便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中国的具体实践则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起点.换言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相互统一凝结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内核.[1]26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各理论成果之所以能够生成,归根结底是由于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正确回答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㊁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一根本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分析中国问题的工具和行动指南, 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13]14.毛泽东以正确解决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为逻辑前提,创造性地回答了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㊁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㊁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111①毛泽东于1942年3月30日在中央学习组的讲话中明确提出, 解决中国问题 和 创造些新的东西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科学回答并解决了我党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毛泽东指出: 我们要把马㊁恩㊁列㊁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㊁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参见: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㊀2019年第1期回顾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我们就会懂得,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㊁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㊁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㊁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㊁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蕴含的理论逻辑.而探索和回答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㊁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是其中更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只有科学探索并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为进一步探索和回答其他几个基本问题扫清障碍㊁提供条件.这是我们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3.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域中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无论从纵向的历史发展脉络来说,还是从横向的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突显出整体性的理论品格.因此,在 概论 课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历史发展与理论逻辑两个维度相统一的视域下,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㊁建设㊁改革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基本指引,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㊁社会主义改造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为历史主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帮助青年学生全面㊁系统㊁准确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尤其应从整体性上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271G276: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论基础,它决定该理论的本质.应当看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尽管所处的发展阶段㊁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成果的创新性中体现出思想基础的统一性.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主题.马克思指出: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日起,就把建立社会主义明确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始终将其作为自身的目标追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经革命㊁建设㊁改革几个不同时期,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主题,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的理论主题,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始终,使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一个逻辑严密而统一的整体.三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同时也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1.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归根到底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规211。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原则的贯彻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原则的贯彻
第 1 卷 第 5期 1
2 1 年 Y OU L OF JXIUN VE S T
V0. l No 5 11 . Ma . 0 1 v 2 1
文章 编 号 :6 2— 7 8 2 1 )5— 0 8— 17 6 5 ( 0 1 0 00 2
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整体性原则的贯彻
王 飞 霞
摘 要: 整体性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课教 学的出发点和 归宿。在 “ 原理” 课教 学 中贯彻 整体性 原则, 是再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 自身整体性的 内在 诉求 , 有效贯彻 实施 高校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5方案” 是 0 的必
然要 求 , 坚持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引领 高校 多样 化 社 会 思 潮 的 重要 举 措 。 是
关键词 : 克思主义; 马 整体 性 ; 想政 治理 论 课 思 中 图分 类 号 :60 G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以下简称 “ ( 原理 ” 课 从整个体系 中或和其他部分 的联系 中剥离 出来 , ) 都是不 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5方案” 0 的四门必修课之一 , 它 科 学 的 , 不 符 合 马 克 思 主 义 的本 义 。 也 在新的课程体系 中具有重要地位。能不 能高质 量地 开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构成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 系的 这门课程 , 关系着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课新 方案 的全 面实 基本要素 , 它是马克思主义科 学体 系中具有决定 意义 的 施 , 系 着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现 状 的 明 显 改 善 。20 东西 , 关 05 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 系就是 由若干相互 联系的 年 , 中宣部 教育部关 于进 一步加强 和改 进高等学校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按 照历史与 逻辑 、 象与具 体等相 《 抽 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及其实施方 案规定 , 原理 ’ … 课要 统一的原则 , 在联 系和转 化中形成 的概念体 系。马克思 着重讲授马克思 主义 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 帮助学生 从整 主义基本原理在其 理论 内容 上既包 含哲学 的、 政治经 济 体 上 把 握 马克 思 主 义 , 确 认 识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基 本 规 学 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 正 又包含其他学科的。4 以, 科 【所 J “ 律 ” 。从 上 述 规 定 中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体 性 是 “ 理 ” … 整 原 学 理 解 什 么 是 马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的 关 键 是 , 把 马 克 要 课教学 的出发点和归宿, “ 理” 教学 中贯彻整体性 思 主 义 作 为一 个 完 整 的 严 谨 的理 论 体 系 , 整 体 上 把 握 在 原 课 从 原则有其 内在必要性 , 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马克思主义 , 而不是 人为地把 马克思 主义划分为 几个似 在 “ 理 ” 教 学 中 贯 彻 整 体 性 原 则 , 再 现 马 乎互不联 系的部分” 。可见 , “ 原 课 是 』 在 原理 ” 教学 中贯彻 课 克思主义理论 自身整体性的 内在诉求 整体性原则 , 是再现马 克思 主义 理论 自身 整体性 的内在 马克思主义是 一个 完整 的理论 体 系, 整体性是 它的 诉求 , 只有这样 , 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 主义 的科学 内容与 基本特征。列 宁在《 马克思主义 的三个 来源和三个 组成 精神 实 质 。 部分》 一文 中深 刻说 明了马克思主义是 作为完整 的世 界 二 在 “ 理 ” 教 学 中贯 彻 整体 性 原 则 。 有效 贯 原 课 是 观在起作用 的, 他说 : 马克思学说具有无 限力量 , “ 就是因 彻 实 施 高 校 思 想政 治 理 论 课 “ 5方 案 ” 必 然要 求 o 的 为他正确。它完备而严 密, 它给人 们提供 了决不同任何 改革开放 以前 , 国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的开设 , 我 较 迷信 、 任何反动势力 、 任何为资产 阶级压迫所作 的辩护相 大程度上沿袭 了前苏联 的做法 , 主要是按 照马克 思主义 妥协 的完整 的世界观 。 _ 马克 思主义 的很 多经 典著作 的 三个 主要 组 成 部 分 开 设 的 , 固然 有 利 于 学 生 对 马 克 ”2 这 就深刻体现 了马 克思主义 的整体 性特 征 , 共产 党宣 思 主义各相关组成部分具体 知识 的把 握 , 是不利 于学 如《 但 言》 《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 资本 论》 《 、 反杜林论》 。其 生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系 统 把 握 , 一 定 程 度 上 削 弱 和 淡 化 等 在 中, 作为马克思主义诞 生标志 的《 产党宣 言》 共 就是 “ 以 了对马克思主义 的整体性 学 习与 研究 。众所周 知 , 改革 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 言描 述 了新 的世界观 , 即把社会 开放以来 , 我国高等学校思想 政治理 论课课程设 置先后 生活领域也包括在 内的彻底 的唯物 主义 、 为最全 面最 经 历 了 “ 5方 案 ” “ 8方 案 ” “ 5方 案 ” 虽 然 在 “ 5 作 8 、9 和 o 。 8 深 刻 的发 展 学 说 的 辩 证 法 、 及 关 于 阶 级 斗 争 和 共 产 主 方案 ”中, 曾一度强调要 加强对马克思 主义的整体性 以 也 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 的革命使命 理解而开设 了《 马克思主义原理 》 , 课 但是后来 因为种种 的理 论 ” 。 原因主要是师资队伍 的建设滞后而使这一改革 方向没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 济学 、 科学社会 很好地贯彻 下去 。“ 5方案 ” “ o 中, 原理 ” 是综 合 了原 课 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 系 的三个 主要组成 部分 , 宁 “ 8 列 9 方案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马克思 主义政 治 中“ “ 认 为 马克 思 主 义 是 由这 三 个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构 成 的 “ 块 经济学原理” 一 的内容 , 并吸收科学社会主义相关内容基础 整钢” 。它们是相互联 系、 相互 渗透 、 相互贯通的 , 是一个 上形成的一 门崭新课程。在 新的课程体 系 中, 原 理” “ 课 有着严密逻辑结构 、 不可分离 的统一整 体。马克思主 义 具 有基 础 地 位 , 着 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是 从 基 本 理 论 角 起 它 哲学 是 政 治 经 济 学 与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的基 础 , 为 马 克 思 度 帮 助 大学 生 搞 清 楚 什 么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 什 么 要 坚 持 作 为 主义 哲 学 核 心 内容 的唯 物 史 观 , 如 马 克思 自 己在 《<政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 及 如 何 坚 持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 正 以 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 》 中所说 的是 “ 一经得 到就用 于指 其教学 目标 , 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 、 三个组成部 从 导我 的研 究 工 作 的 ” ( 政 治 经 济 学 研究——笔 者 分 的有机统一上把握 马克思主义。这一新 的课 程设 置要 指 注 )政治经济学是哲学通 向实 际生活的 中介 与桥梁 ; ; 科 求 在 “ 理 ” 教 学 中 , 须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 三 个 主 原 课 必 学社会 主义是 哲学 和政 治经济 学 的出发点 与归 宿。可 要组成部分作 为一个 统一 的整 体予 以讲 授 , 就是我们 也 见, 在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系中, 把其 中任何一个组成部 分 这里所强调的整 体性原则 的贯彻 。可 以这 样说 , 我们强

运用系统思维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运用系统思维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过程 中必须把每 一个 具体 的系统放在 更大 的系统之 内来考
察。系统思维 方法 的客 观依据 , 就是系统是物质 存在的普遍 方式和属性 ,思 维的系统性 来 自于客观对象 的系统性 。
政 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彼此独立 的三 门课程 , 每一门
课程都 有各 自相对完整 的教学体系和相对稳 定的教材体 系 , 现在把 三门课程整合而成 了一 门课程 , 如何从 整体 上来把握
的支持”I I J 。“ 当前 对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的整体性 把握还 存在很多缺点” , “ 没 有真正从总体高度思考马克思主义原理
整 体性问题”L j J 。这些看法是切合 实际的 。原来专 门教哲学
作者简 介:童玉贤 ( 1 9 6 4 一) ,女 ,湖 南湘乡人 ,湖南 工程 学院思政 部 副教 授 ,主 要从事 思想教育 研究 。汤菊平 ( 1 9 7 5 一) ,女 , 湖 南益阳人 ,湖南工程学院思政部 副教授 ,
第3 6卷 第 3 期
2 0 1 5 年 3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v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1 . 3 6 N O. 3 Ma r . 201 5
的不少教 师还存在着 比较大 的困难 。 这种困难表现在教 师的
知识结 构不甚适应教学 的要求 , 根子 则在于 我 国长时期 以来 对 马克 思主 义整体 性研 究存 在欠缺 和对马 克思主义理 论学 科 存在 的整 体性建设 不足 ”L 2 J 。“ 当前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
和灵 魂 , 是课程教 学系统中一个重要 的子 系统 , 都有其 自身 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 需要教师把握 , 但高 等院校 原理课教 学内容 的整体性特征 更是其他课程不可 比拟 的, 马克思主义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1 -2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探讨论文.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探讨论文.pdf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可从把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策略等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略陈管见。

一、把握原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

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P5)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只有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

[2]据此我们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高度把握“原理”课的教学主线

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高度把握“原理”课的教学主线

学 主线 和 内在逻 辑 , 导和 帮助 大学 生不 仅 能正 确 表无 产 阶级利益 的 、 引 正确说 明历史 发 展规律 的 科学 认 识和掌 握 完整 的马克 思主义 , 而且 把马 克 思 主义 思想 体系 。马克 思 、 格斯 一方面 发现 了现 代 资本 恩 看 成是 活的 不断 生成 的、 不断 在 吸收各 种 人类 思 想 主义 生产 方式及 其特殊 的运 动规 律和 历史 趋势 ; 另 精 华 的历史 中充 满 生命 力 的 有 机 体 。这 是 “ 理 ” 原 课 程 开设 的 目标 和任 务 , 是授 课 教师 必须 明确 的主
收稿 日期 : 0 I 6 2 2 1 一0 —2
首先 , 组 成 部 分 看 。将 马 克 思 主 义 按 照 哲 从
学 、 治经 济学 和社会 主义分 成三 编 的最早 应是 恩 政 格斯 在 1 7 的《 8 8年 反杜林 论》 中体 现 的。到 列 宁时 期则 首次 明确 指 出 马克 思 主义 的组 成部 分 是 马 克
思 主义哲 学 、 治 经 济学 和 科 学 社会 主义 , 集 中 政 这
9 3年 马 什 么是 马克 思主义 做 了科 学 的概 括 。他强 调 : 克 体现在 11 列 宁 的《 克思 主义 的 三个 来 源 和 马 三个组 成 部分》 文 中 , 一 这一提 法被 沿用 至今 , 今 现
制 的束缚 , 它追求 按 照社会 发展 的规律 认识 世 界和 改造世 界 。马 克思 主义 理论 的科 学 性 与革 命 性 是 有机统 一 , 可 分 割 的 。这 既 是 马 克思 主 义 的 特 不
也是 马克思 主义 的 内在 要求 。 整 体性 不仅 是对 其 彻 底 而严 谨 的科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征 , 那么 , 怎样具 体理 解马 克思主 义的整体 性 ? 界定 , 同时 也 是 对 什 么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进 一 步 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整体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整体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整体性研究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固有属性,整体性是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钥匙,也是学界研究马克思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新时期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是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

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方法论作为逻辑主线,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逻辑终点,从完整的逻辑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整体性。

标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能被任意分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界作此分割的传统由来已久,并逐渐形成统一的态势,这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领域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但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日益被割裂是当今学界亟待思考和更正的问题,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显得十分必要。

一、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整体性的逻辑起点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切理论的根本来源都可以回归到人类实践,从理论根源出发,对三者的逻辑起点进行系统阐述,论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性的逻辑起点。

(一)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指出要把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从人类存在伊始,人类就自由自觉地进行着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获取了一定的经验,这是认识活动的基础。

认识不可能离开实践产生,一切认识都从经验中总结。

理论是从经验中产生的,故而归根究底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过往旧哲学的思考与批判的基础之上,他们追根溯源,探寻人类社会的本质,探寻人的本质,最终发现人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对象性的、能动性的实践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1 . 马克思主义建构意图和形成 过程体 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 把握 马克思主义 ,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 。” 这是对 体 性
这门课程 的明确要求。从中可以看 出,“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课设 置有两个立足点 : 内容上凸显马克思 主义 的世界观、 在 方法
作 为一名坚定的无产 阶级战 士 ,马克思终生 的 目标就是推
也会 变 成物质 力量 。”叻 了给无产 阶级 革 【 课程都 比较 注重强调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 以本次 论一经群 众所掌握 , 所 “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 理” 课程 改革的核心立足 点应该是 : 凸现马 克思主义 的整体性 。深 刻理 解 、 准确把握这一改革 的核心立足 命提供 “ 批判的武 器” 马克思研 究哲 学。“ , 哲学把无产f 当作 级 自己的物质武器 , 同样地 , 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 自己的精神武
己。” 当马克思把黑格 尔关 于概念 与事物的关 系加 以颠倒并恢 四
从马克思主义 3 个组成部分 的有机结合上去把握 马克 思主 复他们 的本来 面 目时,他发现决定政治制度 的是经济关系。只 义科学体 系 ,这是这 门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过 去把 马克思主 有在 “ 民社会 ” 市 中才能 找到理解人类 历史发展进程 的钥匙 , 对
作者简介: 丹 ( 7 -, , 国计量学 院人文学 院讲师 , 王 1 8 )女 中 9 硕士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 5
维普资讯
察和批判对象 , 它的批判性源于哲学 的战斗性和否定性 , 它批判 的理论逻辑源于哲学的唯物史观 ,批判 的 目的是为了给科学社 会主义做理论证 明。马克思社 会主义学说 的科学性 是以它 的 J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体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体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生 的思想政 治理论教 育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一 首先 , 实施 整体 性 教学是 马 克思 主 义 的本 质要 求。
理 》 )在 “ 5高校 思想 政治理 论课 课改新 方案 ” 课 , 0 中 占有 “ 础 性作 用 ” 能 不 能高 质量 地 开 好这 门课 , 基 , 对 于 全面 实 现 高校 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教 学状 况 明 显
关键 词 :马 克思主 义基 本原 理概 论》 整体 性教 学; 《 ; 实现路 径
中图 分类号 : 4 G6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4 7 2 1 )4 0 0 - 4 17 - 4 X(0 1 0 - 16 0
《 克思 主 义 基本 原 理 概 论 》 ( 下简 称 《 马 课 以 原
第 l 3卷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 lo a g h n Unv r i o a f Hu n s a i e st r n y
Vo11 . . 3NO. 4 Au .01 g2 I
(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q 整体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 旨归规 范教 学 , 实现 《 是 马克 思主 义基本 原理概论》 整体性教 学的基 本路 径 。整 体与部分 的 矛盾 、 时 少与 课
内容 多的 矛盾 、 学 内容 的丰 富性 与教 师知 识结 构 专业性 的 矛盾 , 实现 《 教 是 马克思 主义基 本原 理概 论 》 体 整
性教 学必须破解 的主要 问题 。
《 反杜林 论 》 列 宁的《 克思 主 义三 个来 源 和三 个 和 马 组 成 部 分》 被 有 的学 者看 做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 曾 去整 体化” 的代 表 性 著 作 , 是对 恩 格斯 和列 宁思 想 的 这

“原理”课教学要贯彻并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原理”课教学要贯彻并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革 命 提 供 “ 判 的 武 器 ” 。 在 马 克 思 看 来 , 产 阶 批 ] 无
门 必 修 课 , 何 实 现 从 教 材 体 系 向 教 学 体 系 转 化 如
级 只 有 掌 握 了 哲 学 的 精 神 武 器 , 能 完 成 人 类 解 放 才
的 历 史 使 命 。 当 马 克 思 研 究 哲 学 时 发 现 决 定 政 治 制 度 的 是 经 济 关 系 , 只 有 在 “ 民 社 会 ” , 能 找 到 而 市 中 才
当代 价值 。
收 稿 日期 :O O l ~O 修 稿 日期 : 0 1 0 ~ 2 21— 1 3 2 1— 3 4
“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下 简称“ 马 课 以 原
理 ” )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新 课 程 方 案 中 规 定 的 课 是

级 统 治 , 立 共 产 主 义 , 放 全 人 类 , 给 无 产 阶 级 建 解 为
写 成 的 《 杜 林 论 》 哲 学 、 治 经 济 学 和 社 会 主 义 反 分 政 三 篇 来 说 明 马 克 思 主 义 包 括 哲 学 、 治 经 济 学 和 社 政 会 主 义 学 说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 事 实 上 , 克 思 主 义 是 马 关 于 自然 、 会 和 思 维 发 展 规 律 知 识 的 有 机 总 和 , 社 除 了 形 成 科 学 体 系 的 上 述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之 外 , 包 括 还
摘 要 : 原 理 ” 教 学要 贯 彻 并 体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整 体 性 是 马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 内在 本 质 规 定 , 提 高“ 理 ” 教 学 实效 性 的 现 “ 课 是 原 课 实 需 求 , 采 用专 题 教 学是 “ 理 ” 教 学贯 彻 并 体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整 体 性 的 最 佳 选 择 。 而 原 课 关 键 词 : 克 思 主 义 ; 体 性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原 理 概 论 ” 马 整 “ 课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9 1 (0 1 O 一O 7 一O 1 7 - 7 92 1 ) 7 04 3 作 者 简 介 : 小 萍 (9 7 )女 , 西岑 溪 人 , 师 ,0 0级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博 士 研 究 生 , 究方 向 为 马 克 思 主 义理 论 及 其 凌 17一 , 广 讲 21 研

“原理”课教学优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

“原理”课教学优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

Te a c h i ng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The o r y Le s s o n” a nd Es t a bl i s hi n g Un d e r g r a du a t e s ’He a l t h y Pe r s o n a l i t y
t h e i n t e g i r t y o f Ma r x i s m’ s b a s i c t h e o r y a n d s t a r t w i t h i t t o ma s t e r t e a c h i n g ma t e i r a 1 .At s a me t i me .t h e t e a c h e s r s h o u l d e mp h a s i z e
“ 原理 ” 课 教学 优 化 与大 学 生健 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格 的构 建
— —
基 于 马克 思主 义 理论 整体 性 的研 究
蒲 文 彬
(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1 )

要: 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个体的人格健康培育 为前提 , 大学生是社 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 班人 , 其健 康人

A b s t r a c t : I n d i V i d u a l h e l a t h y p e r s o n a l i t y ’ s c u l t i V a t i 。 n i s a k i n d o f p r e m i s e o f r H a r m o n i o u s s 。 c i e t y ’ s d 。 e o p m ” o f s 。 。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摘要】本文探讨了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首先对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概述,明确了二者的内涵和特点。

然后阐述了整体性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整体性的关系,强调了二者的互相促进和补充。

接着讨论了科学体系的构建过程和实践指导与理论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实践指导对于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互促进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对于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研究意义、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理论、构建、实践指导、理论创新、相互促进、展望1. 引言1.1 概述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两个不同领域的理论,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基本理论,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等,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阐明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路径,是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

而整体性理论则是一种科学的自然规律,研究物质世界中整体与部分、矛盾与统一的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全面性,为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理论依据。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完整和深刻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基础,而整体性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全貌、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和工具。

将二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发展规律,还可以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讨论研究意义讨论研究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意义,首先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试论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应用探索

的一 切教 和 学 活动 的总 和 , 而教 学 方 法 在教 学 活 动 中得到实施和贯彻 。同时, 教学方法也是通过教师 的教 和学生 的学两者相互协调来 完成教 师教学 任 务 的方 式方 法 的总称 。根据 我 校 “ 原理” 课 程 的实 际 教学情况 , 自2 0 0 7 年秋实施 “ 原理 ” 新教材教学始 , 到 目前 已经 整 整5 年 。在 这 整整 5 年 的教 学 实践 中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 O 1
试 论整体 性 的教 学方法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的应用探索
许 屹 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 徽 工 业大 学 ,安 徽 马鞍 山 2 4 3 0 0 2
摘 要
运 用整 体性教 学方 法是体 现 马克 思主 义整体 性 的客观 要 求 。马 克思 主义 的整 体性 决 定 了马克 思 主 义基


2 0 1 2 一 l O 一 2 3
G 4 2 4 . 1

6 5
2o 1
辽宁教育行 政学院 学报
系和规律 。从教学论上讲 , 教师在教师实践中运用 这样一种教学方法 , 即构成整体性的教学方法 。具 体而言 , 是指在“ 原理 ” 课程的教学过程 中 , 任课教 师贯彻整体性 的原则 ,紧紧把握 马克思 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三者之间的 逻辑联系 , 向大学生展现一个完整的、 系统 的整体 。 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一要用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 ; 二要用人类社会发 展 规律 这 一 主线来 贯穿 整个 “ 原理” 课 程 的教 学 ; 三 要用人类 自由而全面发 展的理论 旨归来规范整个 “ 原理” 的教学过程 。 运用整体性的教学方法来教授 原理课程 , 这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客观要 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 一) 马 克 思 主 义 的整 体 性 决定 了“ 原理” 课 程 教 学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 的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创始 人马克思 、 恩格斯本人从整体上来开创和研 究 自己 的学说体系。众所周知 ,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 哲学 、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 主义三部 分组成。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构成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构成马克思 主义 的主要 内 容; 科学社会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内容 。马 克思主义 的三大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事实上 , 马克思、 恩格斯本人从来没有把 自己的学说体 系分 割成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他们二人从来都不是为 研究哲学而开展对哲学 的研究 的; 同理 , 也不是为 经济学而开展对经济学 的研究 , 其共同的 目的是为 了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服务 的。对此 , 恩格 斯有过 明确的阐述 : “ 马克思毕生真正的使命 , 就是 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 主义社会及其所 建立的国家设施 的事业 , 参加现代无产 阶级的解放 事业 , 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 自身 的 地位和需要 , 意识到 自身的解放条件。 ” 『 l 】 ( 我们可 以认为 , 这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的 原始依据 。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无产阶级方 法论和世界观的学说 ; 政治经济学构成无产阶级认 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剥削无产 阶级秘密武器 的学说 ; 科学社会 主义学说构成无产阶级为实现社 会 主义革命正确的道路 、 战略和策略 , 为全世界被 压迫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 的行动指南 的学说。 然而, 纵 观 以前 的有关 “ 原理 ” 课 程的相关教 材, 总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 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 主义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 对这三部分 内容的

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法

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法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项目 与瀑曩
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和 系统性的 案例教学法
陈 菊萍 ( 滁 州学 院马克 思 主义 学院 , 安徽 滁 州 2 3 9 0 0 0 )
【 摘 高案例教 学法在教 学过程 中运 用的有效性 , 教 师要 在 了解案例教 学法的基本操
作程序的前提 下 . 遵循案例教 学法运 用的基本8 . N: 要在整体性和 系统性 的视 阈下探 索案例教 学法运 用的基本思路 【 关键词 】 整体性 ; 系统性 ; 案例教 学法 案例 教学法 是教师在教学 中运用 的典型和常用方法 . 在 教学中如 果要合理有效地运用 案例教学法 . 提 高教学 的效率 和效果 . 教 师在运 用案例教学法 时就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在马克思主 义基 本原理的指导下 . 案例教学法 的运用要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中运用典 型案例 呈现 出知识点 .使学 生更 加清晰明 r的掌握 知识 : 受 求 教师在 案例讲解 的过 程巾也 要主义过程的衔接 . 对教学 步骤的安排 要 环环 相 扣 、 循序 渐 进 2 . 2 案例教学法应 坚持生动性原则 教师存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坚持生动忡的原则 坚持生动 的 1 案 例 教 学 法 的 内涵 及 基 本 操 作 程 序 则不仅要求教师要选择生动的案例 , 选择能够激发学 生学 习兴趣的 案 也要求教师呈现案例的方法和手段的生动活泼 首先 . 教师 运用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 教学过程 中选用社 会热点 、 典型事例或 例 . 精心选 择合适 的案例 . 选择 的案例 是 身边发生 的事情 为题材 . 将知识 的讲解结合 在事例 中. 运用 事例吸 引 案例教学时要做好 充分 的准备 . 案例 的选择 不宜运用好 几 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 生运用 自己所掌握 的知 最近发生的热点时事和学生关心的问题 . 这样的案例距离学生较远 . 学生刈案例 不了解 . 埘这佯 的案 识分析和讨论案例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 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 前的问题 . 案例 的选择要蚺 近学 生 、 贴近寅 l 斩 、 贴 教 学中如果 能有效地运用 案例教学法 . 将 能提高教学效 率 . 对 于激 发 例产生不 了学 习的兴趣 所 以, 教师呈现案例的手段和方法 也要生动活泼 . . 受传统 教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和 兴 趣 .加 深 和 巩 同学 生 对 于 知 识 的 学 习 和理 解 . 近生活 其次 , { l = _ = 1 头捕述 的方法 . 这 促进学生 的主动性和 自主性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和 观念 的影响 ,一些老教 师在呈现案例是仍然 采H 样 的方法不是不能将案例描述 的精彩活泼 . … 些资质较深 的教帅乐j f l J 创新能 力都具有重要意 义 、 { 来. 但这种方 法对教师 的水 仃较 商的 教 师运用案例教 学法有着基本 的操 作程序 .第 一选择和呈 现案 这种方法能非常生动 的描述 H 所以. 大部分 教师运 这种 案例呈 现方 法的 课堂效果较 差 例. 第 二分 析和讨论 案例 . 第 三总结和评价 案例教学法首先是要选择 要求 . 教师要结合现代教学 手段 呈现案例 内窬 . 教 师可以借助 P l q " 的形 和呈现案例. 依据学生 的实际状况和教学具体情况 . 仔 细选 择适合 的 此. 案例 . 然后运用具体 的方法展现给学生 案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 . 教师 式将 案例展现 给学 生 . 3 案例教学法应 坚持科 学性 原则 可以通过 V I 头语 言的描述与讲解 让学生 了解案例 . 也 可以在课前将案 2 教师在运 用案例教学法时要 坚持科 学性原则 . 科学 娘则 要求教 例准备好 . 上课 时在将 案例发 给每个 学生 . 使学 生通过纸质 文字的呈 运用案例教学法 的关 现更加深入的了解案例 . 教师还可 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使用 P P T 直接为 师在选 用案例时要 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和针对性 所以 . 教师在教学 叶 1 运j } J 的案例要 实 呵靠 只彳 『 学生呈现案例 其次 . 选 择和呈 现案例后就要 引导学生参与案例 的分 键是对案例的选择 , 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 . 存选择案例时教 析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 . 组织学生参 与案例 的分析和讨论 的方法也 真实的案例才有说服力 , 在现实生活 中发观案例 即他教 帅 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将学生 分为小组 的形式先进 行小组里的讨论 . 小 师要尽可能的从现实生活中出发 . 也要在案例的设汁 中尽可能地靠 近生活 、 源 于d - : t / ; 组讨论后载以代表的方式在全班范丽内进行讨论交 流 在学 生分析 和 使用虚拟的案例 , 案例的运用还要具有针对性 案例的选 J } J 要依 据学生的实 际悄 讨论案例 的过 程中 . 教师要 注意对学生 的启 发 . 防止学 生的讨论偏 离 另外 . 要考虑到学生 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 智l 力水平和 知识 錾础 . 案例要 贴 本节课 的教学 内容。 最后 . 在学生分析和讨论 案例后 . 教师要 对学生 的 况 . 要考虑到学生接受水平 只有这样 . 才能激发学生 的学 观点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在总结和评价 时 . 即要对学生 的的行 为和 近学生的生活 . 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 , 启迪学生的思维 . 使学 生积极思 考和探 豢 观点进行表扬 . 也要针对 学生的不足之处加 以点评 . 教 师在点评 的过 习兴趣 , 让学生主动参 与学 习活动 . 更加牢 同的理解 和掌握 知识 程中要 尊重 学生 . 尊重学 生的观点 . 避免 采取强硬 的方 式将 自己的观 学习过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 。 … 然 而 ,人 们 通 常根 据 恩 格斯 在 17 ” 8 8年 写 成 的
首 先 ,从形 成 过 程 来 看 ,马 克 思 主 义 是 一 个 整 体 性 学 说 。众 所 周 知 ,马 克 思 本 人 是 一 名 坚 定 的 无 产 阶
级 斗 士 ,其 奋 斗终 身 的 根 本 目标 就 是 推 翻 资 产 阶 级 统
・政 史 地 教 学 研 究 ・
马克 思主 义 整体 性 与 原 理 ”课教 学 术
凌 小 萍
f 摘 要 ]马 克 思 主 义 整 体 性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内 在 本 质 规 定 性 ,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课 的 教 马
‘‘
学贯 彻 并 体现 马 克 思主 义 整体 性 ,不仅 有 助 于 青年 学生 确 立 马克 思 主 义信 仰 , 而且体 现 了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课 程 区别 的要 求 。在 “ 克 思主 义基 本 原理 概 论 ” 课教 学 中突显 马 克 思主 义的 整体 性 , 需要加 强 师 资队 伍 马
《 反杜 林 论》 分 哲 学 、政 治 经 济 学 和社 会 主 义 三编 ,来
说 明马 克 思 主 义 包 括 哲 学 、政 治 经 济 学 和社 会 主 义 学
义 整 体 性 问 题 的 凸显 ,如 何 科 学 地 体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整 体 性 则 成为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一
的建 设 ,努 力 完善教 师 知识 结构 ;改 变传 统 的章 节 式教 学 方式 , 实行 专题 式 教 学模 式 ; 同时 注 意理 论 密 切
联 系 实 际 . 突破 课 程 理 论 性 强 的 难 点 。
【 键 词 】马 克 思 主 义 ; 整 体 性 ;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课 关 马 随 着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一 级 学 科 的 建 立 和 马 克 思 主
马 克 思主 义 整体 性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内 在 本 否 则 就 没 有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整 体 性 研
究 的创新 。

列 宁 曾 经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整 体 性 作 过 经 典 的论 述 ,
即 马 克思 主义 整 体性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 备 而 严 密 ”, 完 这 种 “ 备 而严 密 ,它 给 人 们 提 供 了 ……完 整 的 世 界 完
部 分 ,又 高 于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从 整 体 性 的 角 度 对 马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进 行 了系 统 阐 述 。 “ 理 ” 课 教 学 该 原
如 何 把 握 和 体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整 体 性 ,文 章 就 此 问 题 进 行 相 关 探讨 。


个 问 题 。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 下 简 称 马 以
说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 事 实 上 , 马 克 思 主 义 是 关 于 自然 、 社 会 和 思 维 发 展 规 律 知 识 的有 机 总 和 ,除 了形 成 科 学 体 系 的上 述 三个 组 成部 分 之 外 ,还包 括 政 治 学 、法 学 、
人类 学 等 丰 富 的 科 学 内容 。 因此 ,马 克 思 主 义 不 只是
三 个组 成 部 分 ,而 是 十几 个组 成 部 分 。 I 过 去 的 分 门 2 l 别 类 研 究 和 讲 解 ,不 仅 有 利 于 人 们 深 入 理 解 和 把 握 这 些 领 域 的 基 本 知 识 和 规 律 ,也 有 利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分 支 学 科 的 建设 和 发 展 。 但 是 ,随 着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一 级 学 科 的建立 ,这 就要 求 人 们超 越 分 门别类 的研 究 方 法 ,
重 视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能 动 作 用 ,保
证 教 法 和学 法 的 同步进 行 。 2 由 重 “ 果 ” 向重 “ 程 ” 转 变 。 重 视 知 识 的 . 结 过 结 论 和 教 学 的结 果 ,忽 视 知识 的来 龙 去 脉 ,有 意无 意 地 压 缩 了学 生 对 新 知 识 学 习 的思 维 过 程 ,要 把 教 学 的 重 点 放 在 过 程 ,要 让 学 生 通 过 “ 知一 概 括 一 应 用 ” 感 的 思 维 过 程 去 发 现 真 理 ,掌 握 规 律 。教 师 要 注 重 揭 示
知 识 的 发 生 过 程 , 暴 露 知 识 的 思 维 过 程 , 在 教 学 过 程
建 立 一 个 接 纳 的 、宽容 的课 堂氛 围 ,和学 生 一 起 寻求 真理。 4 由 重 “ 式 化 ” 向 重 “ 性 化 ” 转 变 。第 一 , . 模 个 在 教 材 处 理 上 ,教 师 要 把 课 本 上 的知 识 “ ”起 来 , 活 要 针 对教 材 、学 生 心 理 特点 进 行 科 学 的 、艺 术 的 加1 , 二 形 成 可 操 作 的教 学 思 路 。第 二 ,在 优 化 教 法 上 ,教 师 要 吃 透 教 材 ,进 行 教 法 的设 计 和 加 工 、克服 组 织 形 式 上 的 模 式 化 。第 三 ,在 个 性 风 格 上 ,教 学 应 遵 循 教 学 规律 ,并 结合 自己教学 实 际 进行 突 破 和创 新 。 这 样 ,我 们 就 可 以实 现 “ 式 化 ” 向 “ 性 化 ” 模 个 的转 变 ,也 可 以实 现课 堂 教学 的优 化 。
军 事学 、社会 学 、伦理 学 、历 史 学 、文 化 学 、教 育 学 、
“ 理” 原 )是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新 课 程 方 案 中规 定 的

门 必 修 课 。 这 门课 源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基 本 原 理 、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原 理 、科 学 社会 主 义 三 个 组 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