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本质
物理学核心素养
物理学核心素养物理学是一门探究物质和能量本质、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范围极广,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获取并提升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探究现象的本质物理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探究现象的本质。
物理学家往往对客观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将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身边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现象。
例如,看到虹,不只是观赏其美丽,更要深入其背后的物理学知识,了解虹的形成原理和机制。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事物的本质,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利用数学工具物理学的语言是数学,物理学核心素养的另一个方面是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很多物理问题必须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例如,物理科学中最为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就是一个掌握数学工具及其应用的典型体现。
对物理学学生要求掌握代数、几何、微积分等相关知识,理解这些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达到既会使用又会推导的水平,能够以数学语言描述物理学问题和现象,研究物理学规律,运用解决问题。
三、进行实验和观察物理学家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验家。
进行实验和观察是物理学核心素养的另一个方面。
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还可以发现新规律、新现象。
物理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果的表达方式比较特殊,要求实验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在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物理学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可能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并注意数据的充分性与全面性。
四、掌握科学方法物理学核心素养的第四个方面是掌握科学方法。
物理学家在研究自然现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
首先,物理学家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其次,要根据问题设计合适的实验或观察方案,并进行系统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需要将实验或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或检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物理学家常常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通过类比分析来解决新问题。
五、了解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的应用涉及到很多领域,如航空航天、医疗、能源、材料等。
量子力学解释物质的本质
量子力学解释物质的本质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中基本粒子行为的理论,它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物质本质的视角。
在传统物理学中,物质被认为是由具有质量和电荷的粒子构成的,而量子力学则要求我们放弃这种经典的观念。
量子力学认为,物质的本质不仅仅是由粒子构成,还包括了粒子的波动性和波粒二象性。
首先,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并不像经典物理学中所预测的那样。
量子力学提出了波函数的概念,它能够描述粒子的运动状态。
波函数代表了粒子的可能位置和运动情况,它是一个包含了各种运动情况的数学函数。
根据波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粒子的位置、动量、能量等物理量。
这种概率性的描述是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学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
其次,量子力学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
这一概念最著名的实验例子是双缝干涉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电子通过双缝时会产生干涉条纹,表现出波动性;但当我们观察单个电子通过某一个缝时,它表现出粒子性,只能通过其中一个缝穿过。
波粒二象性的存在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物质的本质。
进一步地,量子力学还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它限制了我们对微观粒子的测量精度。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意味着我们对粒子的测量会对其状态产生干扰。
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量子世界的固有限制,它表明我们无法用经典的确定性方式描述微观物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量子力学对物质本质的解释给传统物理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在经典物理学中,物质被认为是由粒子构成的实体,而量子力学则更强调了物质的波动性和概率性。
量子力学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物质的简单认识,提醒我们注意微观世界的复杂性。
在人们追求深入理解物质本质的过程中,量子力学的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例如,量子力学促进了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位的特殊性质,能够进行比传统计算机更为高效的计算。
物理学的本质
物理学的本质A. P. FrenchDepartment of Phys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USA(弗里奇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引言世界上充满了需要解释的现象。
例如,想一想彩虹和肥皂泡的颜色,高速飞机的蒸汽尾迹,液态水在某一温度时突然变为固态的冰,暴风雨中的闪电及紧随其后的惊雷,美丽的六角对称的小雪花;所有这些,还有数不清的许多其它现象,都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总的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
物理学是科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无生命的世界,而且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和统一的规律。
这里指出了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两点区别,第一点——限制在非生命世界中——将它与生物学暂时区别开来;第二点——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表明物理学与化学的区别,化学在其基本原理方面,建立在物理学的某些具体领域之上,而不考虑其他。
尽管数学对于物理学是不可缺少的,但数学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它是自洽的、完全不依赖对真实世界的观察。
本文的主题可以从许多角度展开讨论。
其中一种洞悉物理学本质的方法是看物理学从古至今是如何发展的。
本文就是这样做的,尽管它并不试图列出所有那些重要的、甚至是本质的话题。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为物理学自身提供一个时间表,而是举例说明,把我们关于各种现象的知识同尽可能少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如何成为物理学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阿基米德与杠杆说物理学起源于力学——关于机械、力和运动的科学——似乎是比较合理的。
物理学和应用装置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古代力学中就已经建立起来。
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杠杆了。
阿基米德在公元前250年就已经认识到杠杆原理“┅┅只有重量和悬挂它们的力臂成反比时,不同重量的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这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源于特定经验的理论陈述,一个象征物理学本质式的理论陈述。
物理学的本质
引言世界上充满了需要解释的现象.例如,想一想彩虹和肥皂泡的颜色,高速飞机的蒸汽尾迹,液态水在某一温度时突然变为固态的冰,暴风雨中的闪电及紧随其后的惊雷,美丽的六角对称的小雪花;所有这些,还有数不清的许多其它现象,都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总的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物理学是科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无生命的世界,而且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和统一的规律.这里指出了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两点区别,第一点——限制在非生命世界中——将它与生物学暂时区别开来;第二点——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表明物理学与化学的区别,化学在其基本原理方面,建立在物理学的某些具体领域之上,而不考虑其他.尽管数学对于物理学是不可缺少的,但数学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它是自洽的,完全不依赖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本文的主题可以从许多角度展开讨论.其中一种洞悉物理学本质的方法是看物理学从古至今是如何发展的.本文就是这样做的,尽管它并不试图列出所有那些重要的,甚至是本质的话题.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为物理学自身提供一个时间表,而是举例说明,把我们关于各种现象的知识同尽可能少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如何成为物理学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阿基米德与杠杆说物理学起源于力学——关于机械,力和运动的科学——似乎是比较合理的.物理学和应用装置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古代力学中就已经建立起来.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杠杆了.阿基米德在公元前250年就已经认识到杠杆原理"┅┅只有重量和悬挂它们的力臂成反比时,不同重量的物体才能保持平衡."这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源于特定经验的理论陈述,一个象征物理学本质式的理论陈述.这一结论可能是第一个真正的物理规律.它成为杆秤或者说天平——一种发明于罗马时代,至今仍在使用的装置——的理论基础.有必要把这个例子做进一步的阐述.最初,不同重量的物体保持平衡可能只是实际经验,此后阿基米德将其量化,并对各量之间的关系做了一般性的陈述.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试图把它归因于——对称性——物理学家使用的最有效的概念之一.阿基米德认为,同样重(W)的物体在距转轴(支点)同样远(l)的地方保持平衡是一个公理.因而他设想,其中一个重物可以被两个2W的重物代替,一个放在支点,一个放在距离支点的地方.由于第一个l22W的重物显然不会对支点产生转动效果,因此他认为,位于处重l22W的物体会平衡位于l处重W的物体,把这一论断外推,就会得出关于杠杆的普遍规1_~rL E A ·,X~Vp4,X _¨àG ,X(='!b, à,XC-/ 3 G>5¨!b G222211lWlWl22W,X(='HAE G>5!bl G W,X(='~!7.B,X _ NO 0 ü AEàG G (=',XrL ~¨! ·+eK ¨ü5 E *ü,X ¨ /~ ' ,X K~ Lc ,E & ~. $6WHHO\DUGPHGDOVWUXFNIRU)UHGHULFN,FüJ 'mY* U /"K$U &K$…E* 7 ‰üL 2G _o:- 0J!¨^à7A`,X(=) A 9 A ",XnG~%& 4 5×<%E (=',XE |~''¨ 4 ¨0NK¨' K¨ AxA 7 ',X ,XV ¨0 K¨ D,X!5Bí ,¨ E~(='E |,X .~nG vA|ZE oK Nl¨J^E | ó'1.,X'5b,X <M6(='.,XE0\0Z2AxA ~W L$b . r¨ü . r¨. r ,X(=' '. r!, fyE , à,X#o E ~VpA'" ,¨4 ,X. r¨. r(='BüG ^ ¨*ü ^ ' ^ > n22mv¨5àAE ¨7 bs·¨ü!8 AE'1k# 0J~2mv3L8ZE o\&n_¨" ^ h*üb. r,X (=) _> (/NSà ,Xó ·¨ ~) ~E ) üA¨,XAEà^ 5×2ˇ1 ~·¨ 5× 0P!8( 0 ,X- 0JNZ ¨A ü34 4`E / F~'5ਠUSAxü (=) : :/ ¨E E AE1k\2 ~y+·\W(=) :,X U, ) ) ,XV _¨!7B5W > /~,XFw¨*üW ^ E~' G /,X(=) ) B5~üE M6 :+,X_$A' R s,X,X _~B o à7 ,X & ¨, # (=',X6 oqC*b - ,X o Süü \ > rP'PG ,X "'~_V¨üT k,XK¨G, AE (=' ~" o ,X "'" ) o¨(='6 > , ·W 7 o2f$¨+& $d{*ó,X# D,XE$\7 '—7¨ZE ,X,X C¨G+$d > W'; ,X(=' ,X" ,¨4 ,X2f$4 ,X~4 üK0M6 ,X _üü 1b9 üü,X ) E !9 ZE _~(/NS#(E 2f$ _~",Xà ·¨ A'AuJ )Z" ' BF!y ¨Jü 4z HY"u ì~Lc *óZ o L ,X_~ 4zü H,P@ g 3Jf, ·t¨ / F#]) B5üy#) T ,Q, K¨,X ~ ~ ) T 8F üüF#], #\2f$ _·"' G ,X× 2f$ > "#\&A6 E 2f$ _> ×Z~ü 4~=-,X K¨G ¨,X" | _,XA BAE /^3¨!7V!M6 ,X¨Tz M"> - F',XB G ~E G $A *óZ~B FS! Ed D G $ ,Xüü4 L,X,X" |) A E 4B—!~(· :~1879-1955ü1905H*ü7 /~E # ~1u*ü,X¨AE n 4 ,X ,X ZE A'~W,X4§p # E°¨Lc ~G,()@s$(=) 'Ed ,X ) C |4 L(=) ,X ¨ M2 V!85à ~7 (/NS CK¨4-,X 0N 4 > y ¨1u(/NS7 3SAx ·"'n4- ,X0NK¨¨ AEkAE- 0J, E |~ü1905H¨(· : ZM=Q ,X A ~ K¨'0NK¨F AE4- ,X¨W P!8, f6(2ˇ¨J nb#G E ",X 5×2ˇ~ü(Mn A¨E G-AE6 *óü AEà& ,X_ à ,X¨W oeà ,X nqC*b 5 ü,X 5×2ˇ~E ) A üü(`, A üü AEL'¨3AEAE¨ L P D,X- A 6 *ü / 1T),X6 |7导出来.它是对概念提出的挑战,因为它要求我们放弃与生俱来的直觉观念.做出这样的调整不是一件小事,但是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人(至少,对很多人)很快发现这一理论具有不可否认的预言能力.例如,对我们来说,运动的时钟变慢简直就象科幻小说.在双生子佯谬中,旅行的人依然年轻,而他在地球上的兄弟则已经变老——但基本效果已经通过观察精确的,放在围绕地球飞行的商务喷气式飞机上的原子钟得到直接证实,毫无异议.对传统主义者,最大的困难是相对论否定了唯一的理想参考系的存在,即惠更斯所说的以太参考系.以太是一种假想的介质,作为光和各种电磁波的载体,它是注定不可缺少的.波不需要任何介质传播其振动的想法被认为是荒谬可笑的.但是所有测量地球穿过这种介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都是对爱因斯坦理论正确的重要支持.物理学家不得不接受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只有在需要单纯的机械模型时,这一图景才适用.19世纪末期,在创立机械模型上做出了巨大努力,直到爱因斯坦使之成为多余. 原子核20世纪初,原子直径的数量级是米已被接受,主要原因是知道了阿佛加德罗常数——1摩尔原子或分子的数目——阿佛加德罗常数可以从气体的体积推出,也可以从普朗克关于热辐射的理论分析中得出.(注意,物理量的又一次内部联系!)如果假设象金属这样的物质其原子是紧密排列的,那么推出单个原子的直径就只是一个代数问题了.1010在发现电子并已知其电量后,应用经典的电磁理论可以推出它的直径数量级约为米1410 **在现代理论模型中,这一数值已不被接受.电子被看作一个质点考虑到这一数据,并结合电子的质量大约只占原子质量的000,101,很自然地可以把原子画成一个直径约为米的带正电的物质球,小点一般的电子镶嵌其中.这个模型是J.J汤姆逊自己发明的.但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不能解释由原子发出的光的波长.前面已经提到,1911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卢瑟福通过α 粒子打击薄金属片后发生的强烈散射发现金或银等材料的原子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10-14米的半径之内.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玻尔(1885—1962)在1913年提出了著名的小宇宙原子模型,电子象行星一样绕带正电的原子核旋转.没有人比玻尔本人更清楚,这是一个非常武断的模型.它简单地假设电子在它们的轨道上并不向外辐射光(这一点不符合经典电磁理论的要求),没有任何理论证明.在巧妙地使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理论之后,他还得出这些轨道的半径被限制为一系列的离散值.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权宜之计——但它管用!它成功地说明了氢原子光谱,预言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原子谱线(在紫外和红外区).然而,这个理论确实还有严重的不足之处.它不能成功地解释类氢原子系统——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产8*óEd ¨V o!7/ $üü,XB~\ ¨WJAE 4 ,X) A ~ Cw,X¨ ü"!,XB ¨) AE, G $ ,X¨,¨\ H ¨"!> $'+$. r,X,¨yrP'~ BNSrP' A¨AE~"1 …A W4 , Gb,X ,X, "'V)ü2f$ _'" | _K¨|,X~''¨,X" |AE^oeAx~¨üLc ,X' 4~‰ó¨ .Z+h,XrP'üü+$> $ G 2' 9üük(· :,X ¨"Ax¨,X 'F L üüG $üü,X6 E > ¨/~$~65à¨à K " ,X Bü'2f$,X Bü~E 9¨"Ax !> ·5 , 02f$,X+$^6 3 " | ¨" KSph¨hB G ¨ |G mv~ü·HY¨E & 3kZA r~K .Bn6 G ,X+$> J7 ¨ 'X 4 , à~~ 5 3A¨¨ !y ,XGb(=) + U2 ,X8×+H¨üs$"G!6!9AE!Z~_r ¨üE ¨ ,XA` , G,X6(2ˇF / dZ~ U·$'+$Fw5ày W ¨AE*ü 7 ,XA` n¨5àqBW 7 ,X> ~pAE ¨ ) !C-2f$ 1R,X$^Bü$^ / s$' $F K " | ¨" KS+ ×5+ @ 4 ~F ' )6F*|1u4 L(=) E Xü\ M6.k\Q¨ ,XLc '" 2f'B5 F AE6 1T)4 94 L(=) ,X ~A r6 D ,X/ : #K ~1901 1976 ';onA \ oZ1(¨ü1925H7 1926H¨" *ü'<AEà,X "' 0 Z ,X/ :üüG $o:~CKae"u AxA - / "'1,X~910X射线电子图5两张展示了电子散射及波长相近的X射线散射的照片.这些圆环是一束电子或X 射线通过一个各向同性的小晶体薄片后得到的.散射波(粒子)被放在晶片后的感光胶片所接收(After A. P. French and Edwin F.Taylor,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Physics, New York: W. W. Norton. 1978.)薛定谔采用的方法直接建立在波粒二象性基础上,比较容易使人明白.通过接受德布罗意粒子具有波动性的观点,薛定谔得以构造一个方程解决大量的原子问题.(这种观点的量子力学被称为波动力学)非常类似于声学.我们知道,在开放的空气中,可以传播各种波长和频率的声音,但在封闭的空气中,如房间内或吹管乐器的内部,只有一些特定波长和频率的声音能够传播.与此类似,在开放地带各种波长的电子都可能存在,但在原子内部就象一个围场,带正电的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就象软墙一般.没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无法逃脱,这些电子被限制在特定的分离的能量状态.从这一模型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玻尔理论关于氢原子的结果,它也适用于许多其他的原子模型.这里依然有一个基本问题:这些波是什么这一问题在一篇文章中经常被讨论,这篇文章是关于托马斯.杨的第一个光的双缝实验的一个推广.可以设想用电子来做类似的实验(实际上,在波动力学建立35后,确实做了这样的实验),推测用光和电子(或其他粒子)所做的实验主要特点是否相同.让我们先根据光来讨论这一问题;因为普遍来讲光比较容易做到,而电子束则不太容易做到.如果光的强度足够高,可以得到一个传统的波的干涉图样;在测量时,例如用感光计,光的强度可以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连续变化.如果把光的强度减小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用一个很灵敏的,可以探测到单个光子的仪器(光电倍增管)代替感光计,会出现令人惊异的结果.这个实验可以在每次只有一个光子通过的情况下进行,当光子到达探测屏时,它可以被作为粒子探测到.但它到达探测屏的位置,完全无法预测.然而,数百万计的光子顺利通过系统之后,每个打击的贡献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传统的干涉图样.关键是,在某种意义上,每个光子同时通过仪器上的双缝并互相干扰,至少,这是解释实验结果的最简单的办法.这是否意味着光子确实分裂了答案是否定的,这其实涉及到一些很微妙的东西.如果试图发现光子通过了哪一个缝,干涉图样就会消失.为描述这种现象,玻尔引进了他称之为"互补原理"的概念.光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是互补的.在某一点上,光子被作为一个粒子探测到,但它从光源到探测屏的运动却需要用波动方程来描述.波恩(1882-1970)建议把薛定谔波称为几率波(或者,更确切地说,几率振幅,几率的平方根).尽管随后有了很大进展,这一解释还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正如每个物理学家都承认的那样,这是一个引发很多争议的结论.在另外一些情况中,它直接指向物理学和数学的紧密联系——著名的理论家EugneWigner(1902-1992)的一篇文章《数学在自然科学中不合理的有效》就以此作为主题. 作进一步的评论是合适的.放射性现象,双缝干涉实验表明在原子尺度内单个事件具有随机性.这是11否意味着物理已退出了精确科学回答是"不"!经典物理的发展使我们认为各种单独的事件受严格的因果律支配.量子现象迫使我们承认这并不是真的.但是大量特定原子构成的系统的统计行为仍然可以精确预言.尽管把它引入经典物理是一个新事件,但它自身并不是一个什么新奇的想法.我们都很熟悉大量的人口服从精确的描述和预言这一事实,尽管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事可能并非如此.例如,尽管每个人的命运无法预测,但保险公司却可以在确切了解人寿分布的基础上开展他们的业务.不过对量子物理进行统计预测要比对人类事务进行统计预测完美的多.原子核内部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很熟悉,把原子核的组成部分——质子和中子——称为核子.质子,也就是氢原子,大约在1910年就已经知道.质量和它大约相同的生存伙伴中子是卢瑟福在1920年预言,并被查德威克(1891-1974)在1942年实验证实的.原子核理论领域产生以后,很快就快速发展起来.很快人们就认识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这一点让人感到震惊,因为直到核力被引入之前,当时所有已知的物理现象多可以用这两种基本的力——万有引力和电磁力——解释.万有引力显然是一种很弱的力,只有施力物体非常巨大时才被考虑,如地球.其它所有的力用电磁相互作用来表述.核力是严格的短程力——它们的作用范围几乎不超出原子核,在不同原子之间根本不起作用.它只是在完全超出我们经验的情况下——在星体的中心,更甚者,如由中子紧密排列形成的中子星上——才起主要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有两种核力,简单称之为"强"和"弱".强力使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抵抗质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弱力则是隐藏在某些类型的放射性衰变背后的间谍.在这里我们不会详细讨论这些力的细节问题,只要知道它们存在就可以了.用质子和中子把原子核的结构图景建立起来之后,物理学家很快就转入了更低一层——中子的内部构造.探询者们承担起建造越来越大的粒子加速器的工作,为能量越来越高的探测粒子——如电子——提供粒子源.需要不断提高能量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德布罗意关系式:波长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以动量.现代的粒子加速器就象研究微小物体的显微镜一样,但研究对象要比光学显微镜研究的对象小数十倍.要做到这些,要求波长比可见光短.达到这一要求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动量,提高探测粒子的能量.开始,这一研究产生了似乎数不清的新粒子和奇异粒子(还有短寿粒子).它们中的许多显然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但是在1964年提出中子是由夸克——由发明者Murray Gell-Mann(1929-)赋予的名字——组成的.这一理论的后果意义深远,远远超出中子的内部构造.基本上所有已知的"重"粒子(除了电子和与它相近的粒子,如中微子)可以被看成是两个或三个夸克的结合,复杂的对称性被引入到所有这些分析中,用于预言以前没有观察到的粒子,一种处于激发态的核子.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象这样成功的预言是衡量一个好理论的标准.凝聚态领域12当然,物理学不止是研究新的基本粒子.实际上,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人比从事凝聚态物理——基本是固体物理——各个方面研究的人要少得多.在量子理论发表之前,对固体物质的性质——如,它们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只是经验性的研究.这并不是说这一领域没有被大面积开发.实际上,特别是在使用X射线之后,对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情况已经获得了细致而准确的途径.但是产生它们性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秘密.量子理论的运用改变了这一切.用量子力学首先进行计算的就是单个原子的电子能态.第二步就是考虑当相似的原子越聚越多时,能态会如何变化.研究发现这时一部分电子将不再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原子而属于整个集合体.在某些粒子中,这意味着集合体将变成良好的导电体;在别的例子中,它会变成绝缘体.也有折衷的情况——半导体,人们认识到通过加入其它种类的原子——搀杂——这些性质可以得到控制.随之产生了晶体管.凝聚态物理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低温.不象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家注重探测能量越来越高的物质的性质,低温物理学家对所能达到的最低能量状态下——低至绝对零度以上百万分之一度——的物理现象感兴趣.每一个粒子的能量大约不到现代粒子加速器所达到的最高能量的1/1022.在不是很极端的情况下,仍在低温范围内(大约高于绝对零度100 度),已经对超导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超导现象中某些材料的电阻会减小到零.这种现象的实用前景是巨大,尤其是如果能够发现接近室温下的超导材料.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通过考虑大量原子聚集在一起时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描述了固体理论是如何发展的.一个与之可比,但不同的情况则更关注于大量的,聚集在一起的原子之间通过交换量子辐射产生的相互作用.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凝聚态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液体和低压气体之间——甚至在接近真空的星际间——对它进行可控制的利用使激光的发明成为可能.这又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基础物理能够对技术作出重要贡献的例子.我们的故事还要从爱因斯坦开始.在1916年他发展了一种新方法,把普朗克关于热物体的公式应用于辐射光谱.人们已经接受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向低能态跃迁时会自发地释放出光子.人们同样也接受处于低能态的原子如果吸收一个能量适当的光子可以跃迁到高能态.针对这些,爱因斯坦增加了一个更进一步的可能性——如果被一个和它自发辐射出的光子能量相同的光子打击——受激发射,原子从激发态到低能态跃迁就会被加强.这一过程将导致以前只出现一个量子的地方出现两个具有特定能量的量子.这样,如果有大量的原子处于激发态,就很有可能发生链式反应;仅仅一个能量适合的光子突然闯入,就会引起同样波长和频率辐射的大爆发,这就是激光的概念.Charles Townes(1915-)和他的学生用氨分子吸收大约波长为1厘米的氨分子辐射波,首先实现了这一过程.由于在微波电磁辐射的范围内,他们决定称他们的发明为maser——微波激射器.七年以后,一个使用可见光的类似仪器被Theodor Mainman(1927-)发明."微波"这个词被Charles Townes和他的同事13用"光"代替,这样激光器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它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发出的光纯度惊人——波长范围比普通光源中同种原子发出的光小得多.再有一个特点就是产生的光束强度很高,发散角很小,以至于可以把反射器放在月球上,观察它们反射到放在地球上的激光源处的光.等离子体尽管这个话题完全不涉及到任何新概念,但是任何对物理学的考察如果不提到等离子体,哪怕是很简略地提到,都不能称之为物理考察.本质上等离子体是一种气体,温度很高,使大部分原子都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正离子.电子仍保留在系统内,这样,作为整体系统是电中性的.荧光灯就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等离子的例子.它可能摸起来并不热但是通过测量它内部自由电子的能量,得知电子的温度相当于上万度.等离子体被称为"第四种物态".尽管(除了自然现象,如闪电和极光)在地球上必须采取特殊步骤才能得到它——基本上是气态电荷,但宇宙中大多数看得见的物体都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事实上,处于千万度高温以上的恒星都处于等离子体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在物理世界的讨论中包括等离子体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地球上等离子体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利用它们可能会产生"清洁"能源.这种设想可以通过创造一种轻元素的等离子态来实现——特别是原子量为2和3的两种氢的同位素——使系统足够热以产生核聚变反应.这方面的工作大约已经进行了50 年,成功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有应用价值的等离子燃料源有望在21世纪中期获得.统一的目标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物理学家逐渐认识到了四种不同的力:万有引力,弱核力,电磁力和强核力(以力逐渐增大的形式排列).许多物理学家梦想能够找到一些基础把所有这些力用一个单一的统一理论结合起来.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收获地干了许多年,力图把万有引力(他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主题)和电磁力结合起来,直至1955 去世.其他人做了仔细地的研究,一个主要的收获是在1967 年AbdusSalam(1926-1996)和Stephen Weinberg(1933-)统一了电磁力和弱核力.在写本书时(1996)还没有取得新进展.有一个有趣的理论认为强核力在宇宙诞生的早期同弱核力和电磁力融合在一起了,当时(根据大爆炸模型)的温度比现在的温度高得多.尽管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万有引力依然在其他三个力的框架之外,但总有一天它会被纳入同一日程.比起其他的力,它弱得难以置信,它的存在至今仍是一个迷.混沌:经典物理接受的又一个冲击我们已经指出,对量子现象的研究迫使我们改变单个原子事件可以预言的信仰.但是对很多物理学家而言,严格的因果律原则上允许我们预言所有原子水平以上的事件的发生过程仍然是一个信仰问题.伟大的法国物理学家Pierre Simon de Laplace(1749-1827)在一个著名的称述中清晰地吐露了这一信仰:智力很快就会知道自然界中所有的力和位于其中的实物的情况(位置和速度),能够进一步地分析这些数据,纳入宇宙中最大的物体和最轻的原子都遵循的运动公式.对于智力,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未来和过去一样清晰.这一信仰的基础,早些时候我们已经提到——数学描述物理本质的能力.有些问题(如湍流)事实上非常复杂,对正规的数学分析提出了挑战,这一看法已被接受.但是有人认为,这是实际情况造成的限制,而不是根本限制.另一个伟大的法国科学家Henri Poincaré(1854 -1912)认为,情况不仅仅如此——即便有严格的数学方程——对某些物理系统进行长期预报也存在根本的限制.关键是在运动方程中存在所谓的非线性因素.在现代计算机发明之前,这些系统的行为无法探究.因为——如摆钟的周期性振动——追踪成千上万次的摆动太浪费时间,经受不起.但是这类工作——迭代计算——现代的计算机非常合适.这项工作可以被称为计算数学.方程被很好地定义,但要想出结果,应用时必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运算程序,结果另人吃惊.起先,人们认为初始条件中很小的变化,相应地,会在最后结果中产生微小的变化.最终却发现最后结果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致使长期情况无法预测,最终结果可能截然不同*.*这意味着如此地不同寻常,蝴蝶翅膀的扇动可能改变世界的天气.这是Poincaré认识到的.这种现象称为决定论混沌,这与在量子系统中因果律的本质失败不同,但是结果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探究混沌系统已经成为数学物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尽管首要的应用可能依然在流体力学方面,但现在已经发现还可以应用于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天文学,还有生物学和化学.总结如果有谁看一下物理学的发展,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努力把我们关于宇宙的知识推向新的疆域的故事.就距离和时间而言,很多进步就表现为知识范围的扩大.人如果只使用天生的能力,就看不见比灰尘——直径大约1/1000 厘米——小的东西.在另一种极端情况下,尽管他能够看见星星,并认识到它们非常遥远,但发现任何距离超过月球(大约400,000km)的东西,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现在,对小至10-18米,大至1015米的长度我们已经有了确切地了解.至于时间,肉眼无法区分间隔小于1/50秒的时间,尽管理解历史允许人们注意几百年的时间*,但是人的寿命的上限大约为109秒,也就是人可以进行观察的期限.*当然,19世纪的地质学家面对千百万年的时间范围,但却无法享受对年代进行很好地界定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对比之下,通过今天的物理测量,已使之成为可能.了不起的现代电子学使研究象10-15秒这么短的时间成为可能,联合观察和推论使天文学家们谈起百万年(1017秒)这么长的时间。
物理学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物理学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ose-Einstein Condensate,简称BEC)是20世纪90年代物理学界的一项重大发现。
其意义重大,既推动了基础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发展,也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应用,如大功率激光器、量子计算器等等。
本文尝试为大家介绍BEC的相关背景及其物理本质。
1.背景BEC得名自两位物理学家印度的萨提琳德拉·玛萨杜和奥地利的阿尔贝特·爱因斯坦。
经过研究发现,如果把气体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仅有一个能级能够容纳超过其中一半的原子。
原子的所有空间统计分布现象出现了与此不同的行为,它不再是独立的粒子,而是趋于在相同的能级聚集成一个相干的超原子,也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2.物理本质在正常的体系中,相互作用的粒子形成了无序的系统,粒子间间距不太相同。
而在低温条件下,粒子间间距小,粒子密度高,由于粒子间相互作用,粒子间的波动也耗费更为复杂、更为巨大的能量。
当温度到达绝对零度以下后,所有粒子全部入同一量子态,并受到同一波动方程的影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就形成了。
这个状态的粒子可以被描述成一个巨型波函数,因此它有不同的行为和特性,相对与普通状态的粒子,更易于控制和操纵。
BEC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热点,因为这种状态的物理特性与相互作用问题有关,能够在特定材料和设备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3.应用虽然BEC在物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它同样能够应用于其他领域。
由于BEC可以实现混合物,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造化学反应。
而且,BEC在量子计算器方面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因素之一,提供实现量子算法的最初条件,因此在一项大型科技研究中具有无穷的前景。
总之,BEC是自然界中一个极其神奇和重要的现象,对凝聚态物理学领域以及其他领域具有无限潜力。
BEC的研究已经突破了物理学的范畴,成为了多个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更多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
相信今后,BEC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基于经验证据、建构理想模型、利用数学工具、形成抽象理论,研究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基本粒子等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的这一“基础”特性,决定着它始终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的制度规范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古希腊时代的自然哲学,到十七、十八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皆体现了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也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认识。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高中物理课程立足于促进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联,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中物理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与发展性,既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又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
(二)基本理念1.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实践应用、科学态度、科学责任等方面深入发掘和提炼学科育人价值,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升学或就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物理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理哲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哲学主要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涉及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热力学等。
物理哲学试图探讨物理学理论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分析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和观念的内在逻辑。
同时,物理哲学也探讨了物理学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于科学知识的本性和局限等问题。
二、物理哲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世界的探讨,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对后世的物理哲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特别是牛顿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为物理哲学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20世纪初,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哲学以及逻辑实证主义运动,给物理哲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此后,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量子场论、弦论和宇宙学等新的物理学理论的涌现,为物理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重大的问题。
三、物理哲学的核心思想1. 真理与现实物理哲学探讨了科学理论对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认识的问题。
关于物理学理论的真理性及其与现实的关系是物理哲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科学理论是否能够真实地揭示自然界的规律,科学理论与观察事实的关系如何,构成了物理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2. 空间、时间和运动物理哲学讨论了空间、时间概念的本质和相互关系问题,以及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
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绝对还是相对性等问题,以及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规律的本质等问题都是物理学理论与哲学思考的交集。
3. 真实与虚拟虚拟物理学是物理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虚拟实体、虚拟现象和虚拟实践。
在当代科学发展中,辐射物理和微观物理等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引起了人们对实与虚的界限和区分的新的思考。
4. 宏观与微观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与分离问题是物理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量子力学和宏观物理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中,人们思考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平滑过渡的机制和规律。
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界充满好奇,日出日落新陈秀列章,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大自然的各种神奇现象让人们惊叹不已,强烈渴望弄清其背后的规律和联系,这种好奇心和人类提供生产力水平的需求构成了自然科学发展。
最主要的两个动力,在他们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物理学是这些探索过程中结出的最重要的果实之一。
在初中大家已经学习了一种有序的物理知识和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进入高中我们将认识更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学到更为深刻的物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还要进一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这里让我们先概览一下物理这门学科。
一、洞天察地万物之理--物理学概述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一批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探索,并发现了杠杆原理,福利定律等规律,这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16~17世纪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创立了系统性的力学理论,建立了实验观测和理论分析计算相结合的现代研究方式。
1687年牛顿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物理学正式诞生。
经过4个世纪的发展,物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分支,众多深刻影响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乃至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学科。
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面对广袤苍穹之浩瀚基本粒子之精微物理学定量地研究物质的存在形式、基本性质以及运动和转化规律,物理学不仅要探索物质的深层次结构,还要在不同层次上认识物质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遵循逻辑推理的理论科学,由于物质世界纷繁复杂,有限的实验和观察,难以完全揭示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因此在依赖先进的科学装置的同时,物理学的发展也必须借助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和大型计算技术,以及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今天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实验方法和手段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的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等现象。
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尝试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本质,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一、物理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体,如桌子、椅子、汽车等。
微观粒子则是构成宏观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原子、分子、电子等。
物理学通过对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物理规律和相互作用,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二、物理的主要分支物理学是一门广泛而又深入的学科,它包括许多分支。
其中,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是物理学的四大基础分支,它们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其他分支的基础。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
热学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能量转化,包括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等。
电磁学研究电磁现象和电磁场,包括静电学、电动力学和电磁波等。
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和传播规律,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等。
除了这四大基础分支,物理学还包括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多个分支。
原子物理学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包括量子力学和分子物理学等。
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包括核反应和核能等。
粒子物理学研究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包括高能物理学和宇宙学等。
天体物理学研究宇宙中天体的性质和演化,包括宇宙学和天体测量学等。
三、物理的应用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不仅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础和支撑,也在科技和工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理学在电子、计算机、通信、医学、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电子技术中的半导体器件、计算机芯片、显示器等都是基于物理学原理制造的。
通信技术中的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也是基于物理学原理实现的。
医学中的核磁共振成像、放射治疗等也是基于物理学原理实现的。
物理学习困难解决方案如何克服学习难点
物理学习困难解决方案如何克服学习难点物理学习是很多学生感到困难的科目之一。
相比其他学科,物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
然而,如果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难点的策略,每个人都能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中的难点。
1. 确保基础知识扎实物理学是一个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科学学科。
在学习物理之前,需要确保自己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掌握得很好。
如果数学基础较弱,建议先回顾数学基础知识,强化对函数、代数、几何等数学概念的理解,这对后续的物理学习将大有裨益。
2. 学习物理概念的本质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比记忆公式更重要。
物理学并非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讲究逻辑思维和抽象理解的科学。
通过理解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能够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解概念,找到具体的例子和实践,将抽象的概念落地成具体的实例。
3. 定期进行反复练习物理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靠听讲、看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做题、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定期进行反复练习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参加针对物理学习的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以提升学习动力和交流学习经验。
4. 寻求帮助和资源当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要犹豫寻求帮助。
可以向老师请教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者寻找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
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的创新。
此外,网络上也有许多物理学习资料和视频课程可供参考,但需要筛选合适的资源,确保其准确性和权威性。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物理需要持之以恒和有计划性。
建议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分配好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保持坚持。
此外,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及时复习、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合理安排时间,将物理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物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物理学的定义和作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
它负责解释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运动规律,并通过实验和理论模型来预测和解释自然现象。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世界本质的深刻认识,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
一、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的定义非常简单明了,它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物理学包含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量子物理学等等。
通过观察、实验和数学模型的运用,物理学家们努力理解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和规律。
二、物理学的作用1. 解释自然现象物理学帮助我们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无论是地球上的重力、风、电流,还是宇宙中的星系、黑洞、宇宙膨胀,物理学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相互作用规律,揭示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许多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创新都依赖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
例如,电子技术、核能技术、通信技术等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
3. 为其他学科提供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例如,化学、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等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知识和原理。
物理学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量化分析、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工具和方法。
4.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培养了人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学,我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力、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等重要的科学素养。
这些能力不仅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用,也能应用到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
5. 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物理学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能源领域,物理学通过研究新能源技术和能源转化效率,为解决能源危机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物理学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医疗技术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总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它解释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hall-petch效应的物理本质
hall-petch效应的物理本质Hall-Petch效应是一种描述金属材料屈服应力和晶粒尺寸之间关系的物理现象。
这种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K. Hall和N. Petch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对于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和优化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Hall-Petch效应物理本质的详细解释,主要从散射机制、晶粒尺寸、材料的性质、应力和应变状态、温度的影响以及多晶材料的晶体学取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1.散射机制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到其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特别是晶粒尺寸和晶体取向。
在微观尺度上,位错是决定材料强度的重要结构单元。
当外力作用在金属上时,位错会移动并产生应变。
如果晶粒尺寸减小,位错移动的平均自由程将减小,导致位错散射增加。
这使得位错难以移动并导致更高的应力,即表现出更大的强度。
因此,散射机制是Hall-Petch效应的一个重要物理基础。
2.晶粒尺寸晶粒尺寸是影响Hall-Petch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金属材料的屈服应力会增加。
这是因为晶粒尺寸越小,晶界数量越多,位错在晶界处受到的散射和阻碍作用越强烈。
这使得位错难以移动,导致金属的强度增加。
因此,通过控制晶粒尺寸,可以优化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3.材料的性质不同金属材料的Hall-Petch效应存在差异,这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
例如,一些金属材料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和晶格结构对其屈服应力和晶粒尺寸的关系有影响。
此外,合金元素和杂质也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Hall-Petch效应。
因此,了解材料的性质对于理解其力学行为和优化材料性能至关重要。
4.应力和应变状态在一定的应力和应变状态下,金属材料的Hall-Petch效应表现会发生变化。
在静态拉伸或压缩过程中,随着应力的增加和应变的变化,位错运动状态和分布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行为。
在动态变形过程中,Hall-Petch效应可能与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状态等因素有关。
物理学专业知识技能
物理学专业知识技能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以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物理学专业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
1. 基础知识物理学专业的第一步是掌握基础知识。
这包括但不限于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
学习者应该深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
2. 实验技能物理学并非纸上谈兵,实验是验证理论的关键。
物理学专业学习者需要掌握实验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验过程的规范操作等。
通过实验实践,学习者能够加深对物理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 数学能力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物理学专业学习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能力。
这包括对数学工具的熟练运用,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能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学中的难题,并进行复杂的数学推导。
4. 编程技能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编程已经成为物理学的一项基本技能。
物理学专业学习者可以借助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处理、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等。
掌握编程技能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拓宽物理学研究的领域。
5. 科学沟通能力物理学专业学习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沟通能力。
这包括清晰的表达能力,能够将复杂的物理概念以简洁的语言传递给非专业人士。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科研项目。
6. 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物理学专业学习者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面对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学习者需要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工作的关键能力。
7. 实践经验除了课堂学习,物理学专业学习者还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项目、实习和实践探究等。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学习者能够巩固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是提升个人竞争力和就业能力的关键。
物理学的本质
物理学的本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本质在于通过定量刻画物质运动的过程来求解物质各种运动形
式(形态)的来龙去脉,并从过程中发现其运动的规律。
这种过程确立了先后(时间次序)以及它的本末、终始的概念。
爱因斯坦曾指出,物理学包括这样一类的自然科学,其概念是以量度作为根据的,并且其概念和命题能够用数学形式来表示。
请注意,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机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而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
物理学的基本性质在于它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
做出规律性的总结。
物理学的本质
B .关于物理与物理教学的观念B1:物理学的本质A. P. FrenchDepartment of Phys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USA(弗里奇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引言世界上充满了需要解释的现象。
例如,彩虹和肥皂泡的颜色,高速飞机的蒸汽尾迹,液态水在某一温度时突然变为固态的冰,暴风雨中的闪电及紧随其后的惊雷,美丽的六角对称的小雪花;所有这些,还有数不清的其它现象,都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总的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
物理学是作为非生命科学的一部分,总是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并把诸多规律统一起来。
这里指出了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两点区别,第一点——限制在非生命世界中——将它与生物学暂时区别开来;第二点——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表明了物理学与化学的区别,化学至少在基本原理方面是建立在物理学的某些领域基础上的,而不涉及其他领域,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
尽管数学对于物理学是不可缺少的,但数学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它是自洽的,完全不依赖对真实世界的观察。
本文的主题可以从许多角度展开讨论。
其中一种洞悉物理学本质的方法是看物理学从古至今是如何发展的。
本文就是这样做的,尽管它并不试图列出所有那些重要的、甚至是本质的话题。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提供一个物理学发展的时间表,而是举例说明,把我们关于各种现象的知识同尽可能少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如何成为物理学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阿基米德与杠杆说物理学起源于力学——关于机械、力和运动的科学——似乎是比较合理的。
物理学和应用装置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古代力学中就已经建立起来。
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杠杆了。
阿基米德在公元前250年就已经认识到杠杆原理“┅┅只有重量和悬挂它们的力臂成反比时,不同重量的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这个简单的例子是一个概括了特定经验的理论陈述,一个表明了物理学本质的理论陈述。
同学送的友谊与物理学的回忆
同学送的友谊与物理学的回忆高中时,我的物理学习并不顺利,每次考试都只能拿到及格的分数。
直到有一天,我的同桌小张主动向我表示要帮助我学习物理。
他在课上总是能够轻松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并且能够迅速地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我感激他的帮助,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
小张在物理学方面的天赋让我非常羡慕。
他总是能够迅速地理解物理问题,并且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
他告诉我,学好物理需要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思维方式,需要有一种能力去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
他还告诉我,只有真正理解了物理学的本质,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小张还经常邀请我一起参加他的物理学习小组。
在那里,我们会一起讨论物理问题,一起完成物理学习任务。
小组的成员都非常热情,他们和我一样,都在努力地学习物理。
在这个小组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友谊和归属感,那种感觉让我非常舒适。
在小组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也掌握了更多的物理学习技巧。
小张还教给我一些关于物理学的小技巧,例如如何更好地记忆物理公式,如何更好地理解物理问题等等。
这些技巧让我受益匪浅,我在学习上也越发有信心了。
小张的帮助和鼓励让我重新对物理学产生了兴趣。
我开始主动思考物理问题,并且努力去理解物理学的本质。
我开始从物理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且开始能够用物理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一所著名的大学学习物理学。
在这里,我又认识了许多物理学方面的天才,并且结交了更多的朋友。
但是,我始终不会忘记小张对我物理学习的帮助和支持。
今天,我已经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家,并且在一家著名的研究机构工作。
在我的工作中,我时常会回忆起和小张一起学习物理的日子。
我相信,正是因为那段经历,才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
物理中的五大板块
物理中的五大板块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和相互关系。
在物理学中,有五大板块,分别是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
下面将对这五大板块进行详细介绍。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它分为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两个部分。
经典力学是研究中低速物体运动的力学,包括牛顿力学和拉格朗日力学。
牛顿力学以牛顿三定律为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受力和力的作用。
拉格朗日力学则以能量与运动的关系为基础,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描述物体的运动。
相对论力学则是研究高速物体运动的力学,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二、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热现象和能量传递的学科。
它包括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两个部分。
热力学研究热现象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力学定律。
统计物理学则是通过统计方法来研究大量微观粒子的行为,从而解释宏观物体的热性质。
三、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量子光学。
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特别是光的反射和折射。
物理光学则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如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量子光学则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如光的量子特性和光的激光效应。
四、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流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静电学、电流学和电磁场学。
静电学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库仑定律和电场的概念等。
电流学研究电流的流动规律,特别是欧姆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原理。
电磁场学则是研究电磁场的产生和传播,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的性质等。
五、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包括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两个部分。
波动力学通过薛定谔方程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状态。
矩阵力学则使用矩阵运算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态矢。
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五大板块。
它们分别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热现象、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电磁场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的本质A. P. FrenchDepartment of Phys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USA(弗里奇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引言世界上充满了需要解释的现象。
例如,想一想彩虹和肥皂泡的颜色,高速飞机的蒸汽尾迹,液态水在某一温度时突然变为固态的冰,暴风雨中的闪电及紧随其后的惊雷,美丽的六角对称的小雪花;所有这些,还有数不清的许多其它现象,都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总的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
物理学是科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无生命的世界,而且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和统一的规律。
这里指出了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两点区别,第一点——限制在非生命世界中——将它与生物学暂时区别开来;第二点——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表明物理学与化学的区别,化学在其基本原理方面,建立在物理学的某些具体领域之上,而不考虑其他。
尽管数学对于物理学是不可缺少的,但数学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它是自洽的、完全不依赖对真实世界的观察。
本文的主题可以从许多角度展开讨论。
其中一种洞悉物理学本质的方法是看物理学从古至今是如何发展的。
本文就是这样做的,尽管它并不试图列出所有那些重要的、甚至是本质的话题。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为物理学自身提供一个时间表,而是举例说明,把我们关于各种现象的知识同尽可能少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如何成为物理学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阿基米德与杠杆说物理学起源于力学——关于机械、力和运动的科学——似乎是比较合理的。
物理学和应用装置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古代力学中就已经建立起来。
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杠杆了。
阿基米德在公元前250年就已经认识到杠杆原理“┅┅只有重量和悬挂它们的力臂成反比时,不同重量的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这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源于特定经验的理论陈述,一个象征物理学本质式的理论陈述。
这一结论可能是第一个真正的物理规律。
它成为杆秤或者说天平——一种发明于罗马时代,至今仍在使用的装置——的理论基础。
有必要把这个例子做进一步的阐述。
最初,不同重量的物体保持平衡可能只是实际经验,此后阿基米德将其量化,并对各量之间的关系做了一般性的陈述。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试图把它归因于——对称性——物理学家使用的最有效的概念之一。
阿基米德认为,同样重(W )的物体在距转轴(支点)同样远(l )的地方保持平衡是一个公理。
因而他设想,其中一个重物可以被两个2W 的重物代替,一个放在支点,一个放在距离支点的地方。
由于第一个l 22W 的重物显然不会对支点产生转动效果,因此他认为,位于处重l 22W 的物体会平衡位于l 处重W 的物体,把这一论断外推,就会得出关于杠杆的普遍规律。
实际上这一论断是无效的。
如果杠杆的规律是,同样重的物体位于相同的距离上也会平衡,但位于处重222211l W l W =l 22W 的物体却不会平衡位于l 处重W 的物体。
正确的规律必须建立在对不同重量物体的实际观察之上。
但是,毫无疑问,在条件适用的情况下,对称性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工具。
我们随后会看到这一点。
图1.A Steelyard medal struck for Frederick I (1688-1713)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空间,时间和运动甚至早在阿基米德从事力学研究之前,把希腊语中的物理一词引入我们词汇的亚里士多德(384-322BC )就已经考虑过物体的运动。
当然,传统上,空间和时间是我们认识自然的最基本的概念,作为时间函数的位置则一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把运动区分为星体等所做的完美的圆周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绕地轴转动的反映)和地球表面物体所做的轨迹不完美的运动。
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他并不研究第一手的现象。
他曾经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但只需一个实验就能驳倒的论断——“两倍重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只需一半时间”。
中世纪,人们对抛体运动做了一些研究,但是直到17世纪才由伽利略把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给出了自由落体和抛体的正确描述。
我提到这些不是为了这一特定结论,而是因为它指出了物理学的另一个本质特征——依靠直接的观察或实验。
如果同自然没有直接的交流,我们就不会有物理学。
人们常说观察和实验证据是建构物理理论的起点,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
公正地讲,物理学的发展依赖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
有可能先出现理论,然后提出可能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支持或驳倒这一理论。
一组特定的实验不可能仅仅只体现一个基础理论,但是有可能只体现出观测量之间的关系——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距离正比于时间的平方(但是,这并不是引力理论)。
碰撞与第一个守恒定律众所周知,17世纪物理学迎来了第一次繁荣,其基础就是对物体碰撞的研究。
牛顿(1642-1727)首先认识到所有这类实验结果都符合一个守恒定律——动量线性守恒*。
*其他的人(包括笛卡尔)都对这个规律做出了贡献,但不够全面或正确。
牛顿有这样的才赋或运气把它作为自己力学的基础。
但是仅仅依靠它还不足以解释各种碰撞类型的细节。
尽管如此,在两个物体的碰撞过程中,从来没有违反过总动量守恒。
在这个规律的表述中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概念:1 质量,用多少有些直觉色彩的物质的量定义。
2参考系,有了它才可以测量其它物体的速度。
在这些早期的实验中(甚至在今天类似的实验中)看起来不动的地球常常被选为参考系。
从早期到现在这两个概念经历了多次讨论和完善,这一事实说明了物理学本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一学科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接受了某个经过检验的假设,但随后这些假设总是有待修正。
例如,众所周知,甚至早在17世纪地球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绕地球转动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但是在分析实验室情景下的碰撞时,这两个因素都可以被忽略。
只有涉及到大范围运动时,这些因素才是有意义的。
在一开始就引入这些因素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大约在认识到动量守恒定律的同一时期,另一个重要的、但不够普遍的守恒定律也被人们所认识。
它只限于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的物体以和碰撞前相互接近时相同的活力后退。
如果设想一个沿直线的碰撞,碰撞物体质量为、,用、和、表示两个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则动量守恒可以表示为 。
不管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这个表达式都成立,但如果是弹性碰撞,那么下列关系式也成立: 。
1m 2m 1u 2u 1v 2v 22112211v m v m u m u m +=+222111221211v m v m u m u m +=+随着力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第二个关系式是弹性碰撞中动能守恒的表达式,物体的动能后来被定义为22mv ,而不是,至于原因,在此我们不打算深究。
2mv 除了这些守恒定律,另一个可以应用于碰撞的基本物理规律被与牛顿同时代的伟人惠更斯(1629-1695)发现。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同惯性参考系等价。
惠更斯考虑了一个发生在两个质量相同的球之间的碰撞,两球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他认为根据对称性,它们将以相反的速度后退。
现在他设想这样的碰撞发生在相对岸以速度运动的船上(图2)。
如果站在岸上的人观察这一碰撞,他会认为这一碰撞发生在一个静止的球和一个以运动的球之间。
或者,船以速度u 运动,两个球的速度为和 。
在这两种情况下,站在岸上的人会看到球的速度在碰撞过程中发生交换。
也就是说,在最早的对称性碰撞的基础上,可以预言发生在这两个球之间的所有相对初速度相同的碰撞。
v v 2v u +v u −图2.从不同参考系观察到的两球之间的弹性碰撞(From C. Huygens, Oeuvres Compl ètes, Vol. 16,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40). (草图之上的示意图是 Ernst Mach 在他的书《 The Science of Mechanics 》中增加的.)在这些现象之下是另一种从来没有被详细阐述过的情况,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碰撞过程中总质量不变。
在这些物理系统中被认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直到一个多世纪之后,当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 ,1743-1794)在化学反应中建立起质量守恒定律时,才有了基于实验的详细阐述。
在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重组比牛顿时代的碰撞实验剧烈得多。
这并不是我们最后一次谈到守恒定律,但是在我们继续讨论它们之前,还是让我们考虑一些别的事情吧。
原因与结果:牛顿第二定律观察物理世界的人总是对认识和发现事物的原因感兴趣。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近代数学表述:。
左侧是力,右侧是质量同力产生的加速度的乘积。
也就是说,左侧可以解释为原因,右侧是原因产生的结果。
方程的两侧作用不同。
这个特点是数学方程没有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方程都是这种类型。
例如,爱因斯坦的——可能是最著名的物理方程——就是质、能等价的简单陈述。
不过,当一个方程表示因/果关系时都具有特殊意义。
ma F =2mc E =经典物理膨胀在牛顿之后的两个世纪中,物理学的范围迅速变大。
在牛顿时代光学已经发展得很好,牛顿自己也是主要贡献者之一。
但是在随后的17、18世纪,物理世界的知识扩展到包括热学、声学、电学和磁学等领域。
起初,象力学和光学都被看作是独立的研究领域,但是随后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人们开始觉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声音逐渐被理解为空气柱或弦的机械振动,热被理解为原子或分子的无规则机械运动(尽管当时还没有观察到原子,但坚信它们的存在)。
随之而来的是对能量及其守衡定律概念的大量扩充。
人们逐渐认识到,当机械能明显消失时——例如,两个物体的非弹性碰撞——我们可以转化为碰撞物体热能来解释,表现为它们的温度升高了。
这样能量守衡可以被看成一条普遍原理,尽管它还没有立即扩张到电磁学中。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电荷流过导线会产生磁效应,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随后在19世纪末,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用统一的电场和磁场方程,解释了光以惊人速度3×108 m/s传播——该数值已由实验证实。
最后结果是物理学的巨大统一。
很多年来,随着新的发现,似乎物理现象的多样性在无限制地膨胀。
随后才逐渐认识到,传统上把物理学区分为不同的领域,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它们本质联系的无知。
为了方便起见,但可能很不幸,物理学的不同领域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被作为彼此独立的研究领域,课本在也继续这种分割。
然而,只要承认在根本意义上物理学是一个学科,这还不算很糟。
光的本性物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发展合理的概念模型,正象它们被称为的那样,用它们可以描述和解释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