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泌尿症状学
泌尿系统症状学
2021/4/9
12
三、尿急与尿痛
二者常同时出现,见于泌尿系感染(下尿路感染)、 前列腺炎、膀胱结石
Hale Waihona Puke 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
尿色正常,离心后RBC≥3个/HP或
12小时Addis计数>5x106。
肉眼血尿(gross hematuria,
macroscopic hematuria):
2021/4/9
尿色洗肉水样或血色,1L尿中出现1ml血以
上则可出现肉眼血尿
3
二、病因
多种多样,泌尿系统本身疾病占98,其他 2%. 1、泌尿系统疾病:
①原发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进性 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②继发肾小球疾病:LN、DMN、紫癜肾炎、高血 压肾小动脉硬化、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慢性 心衰肾损害、痛风肾、Goodpaster综合征等;
2021/4/9
②血尿伴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 ③血尿伴泌尿系统肿块-肿瘤、多囊肾 ④血尿伴其他部位出血-血液病 ⑤血尿伴乳糜尿-丝虫病 ⑥血尿伴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肾小球疾病
2021/4/9
10
(二)尿频、尿急与尿痛
一、概念:
尿频(frequent micturition):正常成人白天3~5次, 夜间0~2次,每次200~400ml。当排尿次数明显增 多时,称为尿频。
正常尿量:1000~2000ml/天 多 尿:>2500ml/天 少 尿:<400ml/天 无 尿:<100ml/天
诊断学---症状学
诊断学一、诊断学绪论:二、症状学发热、水肿、咯血、疼痛、呼吸困难、呕血、便血、黄疸、意识障碍概念;发生机制;病因及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三.诊断学的概念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四.诊断学的重要性是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起着桥梁作用的学科;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奠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是每一位从事和服务于临床医学的医务工作者毕生都需要掌握和运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诊断学的内容1、病史采集(问诊);2、症状和体征;3、体格检查;4、实验室检查;5、辅助检查。
六.(一)病史采集(问诊)❖通过医生与病人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二)症状与体征❖症状(symptom):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存在。
体征对临床诊断的建立可发挥主导的作用。
(三)体格检查视、触、叩、听(四)实验室检查(五)辅助检查七.学习方法和要求必须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平时与临床实践时基本功的训练与掌握;诊断学是以基础医学的知识为基础,故学习时必须经常与基础医学密切联系,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诊断学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
八.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诊断的基本原则——诊断步骤及临床思维方法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临床验证最后诊断获得临床归纳法健康状态资料诊除法疾病发病原因(病因诊断)病理解剖改变(形态诊断)病理生理改变(功能诊断)九.诊断学的学习要领1、是学习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但不是具体的临床课,主要是学习诊断方法,而不是学具体的诊断。
2、虽然各种高、新技术的检查方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不能完全取代问诊、一般的物理检查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更不能取代临床思维。
3、反复实践、不断训练。
学习诊断学的同时应学一点辩正法,也就是学会辩正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泌尿外科学PPT课件
临床表现
休克 血尿 血尿与损伤程度不一致 疼痛 腰腹部肿块 发热
22
病史
诊断
体格检查
化验
特殊检查 B超 CT 排泄性尿路造影 动脉 造影(DSA) RP不主张
23
24
25
治疗
紧急治疗 抗休克 保守治疗 (1)绝对卧床2-4周,2-3月内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或
后尿道 球部和膜部损伤多见
36
前尿道损伤病因及病理
尿生殖膈下筋膜与会阴浅筋膜之间留有 一潜在性间隙,称为会阴浅间隙或会阴 浅袋
会阴筋膜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向前移行 于阴囊肉膜,向上移行于Camper筋膜。 深层向前延续于阴囊肉膜,阴茎浅筋膜、 Scarpa筋膜,向后在会阴浅横肌后缘与尿 生殖膈上、下筋膜愈着
球部损伤时,尿液渗入会阴浅袋,使会 阴、阴囊、阴茎肿胀,有时向上扩展至 腹壁
37
前尿道损伤病因及病理
前尿道损伤多发生于球部 球部尿道固定于会阴部 骑跨伤时,将尿道挤向耻骨联合下方,引起损伤 球部损伤时,血液和尿液渗入会阴浅袋,会阴、
阴囊、阴茎肿胀,有时扩展到腹壁。 会阴浅筋膜远侧附着于腹股沟,近侧与腹壁浅筋
稠
9
男性性功能障碍
性欲改变 ED 射精障碍 血精
10
泌尿、男生殖器的外科检查
肾检查 输尿管检查 膀胱检查 阴茎 阴囊及其内容物 直肠和前列腺 阴道检查
11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1)尿液收集 2)尿沉渣 3)尿三 杯试验 4)尿细菌学 5)尿细胞学 6)膀胱 肿瘤抗原。
疑为梗阻病变
肿瘤
显示膀胱、尿道病变 及膀胱输尿管回流
15
泌尿系统的检查1
呈葡萄酒红色,透明。尿沉渣镜检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见 于溶血性疾病,如幼驹溶血病、犊牛水中毒、焦虫病及败血症等。
尿液的气味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讲稿
正常生理情况下,大家畜的尿液呈厩舍味,猪的尿液呈大蒜味 ,猫的尿液呈腥臭味。病理情况下可见: 氨臭味: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久造成氨发酵,主见于尿道 结石、膀胱括约肌痉挛和膀胱平滑肌麻痹。 腐臭味:主要见于尿路、膀胱的坏死性炎症和溃疡以及尿毒症 。 酮臭味:主要见于反刍兽酮病和奶牛的生产瘫痪。
泌尿系统的检查方法,主要有问诊、视诊、触诊(外 部或直肠内触诊)、探诊、肾脏机能检查、排尿和尿液的 检查。必要时还可应用膀胱镜、X线等特殊检查方法。
另一方面,泌尿器官与心脏、肺脏、胃肠、神经及内分泌系统 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这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机能障碍时,也会影响肾 脏的排泄机能和尿液的理化性质。
排尿 姿势
病理的排尿次数 及尿量变化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讲稿
1 多尿 2 少尿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增多或不减少,是肾小球滤 过 ( 炎 及 尿 胱 尿衰检。4由 肌 5部3胱 或 尿 尿 以尿尿无机因的糖液、闭于痉脊、 慢 管 或 确机竭时能肾吸尿减尿。挛髓尿性阻无诊少肾闭失尿不能,膀即增小收病少道此路或受道肾塞尿。脏尿禁受不降 胸 胱强管期(的、时受腰损阻 炎 、 ,泌意见表低 腹 无或上(因,阴或阻荐、塞的膀肾尿识排现或 膜 尿肾皮由尿故门完引部膀及后胱源机控尿为机 炎 液小受于糖又粘全起脊胱膀期破性能制,排管损尿增称膜不。髓括胱,裂少正体 ( ,的主重伤液多频敏能见损约破因或尿尿常脱渗导排要吸,中影尿感排于伤肌裂肾膀或,次尿是水出尿收重溶响。性尿尿等麻引小胱无而,由数引性也能吸质水尿增或道。痹起球麻尿膀称于减起火无力收浓的液高尿阻直以。不痹,胱为肾少。症尿减能度重不引液塞检及见能等肾充尿泌,退力增吸断起呈、可脑于滤。后满见及液失尿的减高收呈。点膀确部尿急过临性尿于剧排禁机结退超)点见滴胱定疾性尿床少液量。能急烈出果)过。滴于状麻诊病肾液上尿不主衰也性腹或。,肾排状膀流痹断等小发常或能要竭少肾泄排见渗 小 尿 排 胱 出 、 。 。球生分无排见,,炎 等 出于出管次出炎,膀炎;为尿出于输是慢性重数的、这胱症尿肾。的, ) 量腰尿性胸吸增,尿多括肾的道前直称心 。 很荐管肾炎收多是道约初及性检为泌、脏 直 少炎、能,由炎期输少可膀初腹力每于。期膜)次膀
血尿诊断学
二.临床表现 (一)尿颜色改变
1.尿呈淡红色像洗肉水样:>1ml/L血量 2.严重出血:尿呈血性 3.肾脏出血时:血与尿混合均匀,呈暗红色 4.膀胱或前列腺出血:尿鲜红,可有血凝块 5.血红蛋白尿 ◇尿呈暗红色或酱油色 ◇不混浊无沉淀 ◇镜下无红细胞或少量红细胞
实用文档
6.卟啉尿:棕红色或葡萄酒色,不混浊 7.药物引起尿呈红色
(五)无症状性血尿 1.肾癌 2.肾结核 3.膀胱癌早期
实用文档
三.伴随症状 (一)血尿伴肾绞痛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二)血尿伴尿流中断或排尿困难 ◇膀胱结石 ◇尿道结石 (三)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 ◇膀胱炎 ◇尿道炎
实用文档
(四)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畏寒、 高热 ◇肾盂肾炎
(五)血尿伴水肿、高血压、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
第十九节 血尿
实用文档
掌握:镜下血尿、肉眼血尿、症状性血尿定义、 血尿临床表现
熟悉:功能性血尿定义、病因、问诊要点 了解:伴随症状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临床表现、问诊要点 ◎难点:血尿查因
实用文档
分类 镜下血尿定义:
新鲜尿液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 超过3个,或12h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超过50万时 称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定义: 每升尿液中含有1ml以上的血液时,肉眼即可 见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称为肉眼血尿。
实用文档
一.病因 (一)泌尿系统疾病:占98%左右
1.感染 ◆膀胱炎 ◆肾盂肾炎 ◆尿道炎 ◆急性前列腺炎 ◆急性肾炎 ◆肾结核
实用文档
2.肿瘤 ◆肾血管瘤 ◆膀胱良性乳头状瘤 ◆息肉 ◆肾癌肾盂癌 ◆前列腺癌
实用文档
3.泌尿系结石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膀胱结石 4.其他 ◆泌尿系损伤、梗阻 ◆多囊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膀胱异物
诊断学常见症状学
诊断学常见症状学诊断学常见症状学是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和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并引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的学科。
医生在病历记录中往往会记载病人的症状,医生首先要根据患者症状做出初步诊断,然后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辅助,最终确诊。
因此,症状学的掌握对医生的临床工作和诊断能力非常重要。
一、体温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体温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人体在代谢、能量消耗、免疫和炎症等方面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大约在36.5℃到37.5℃之间,但是身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时候体温也会发生变化。
高热(38℃以上)通常被认为是病理反应的表现,可能与感染、炎症以及代谢异常有关。
低热(37.5℃以下)通常不引起患者的注意,但是医生如果能发现低热,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比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
反复发热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比如风湿性疾病、结核病等。
二、咳嗽咳嗽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常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痰液等物质。
常见的咳嗽种类有干咳和湿咳,干咳通常是因为呼吸道内缺少分泌物质而引起,湿咳则通常是由痰液、血液或者渗出液刺激而引起。
另外,也有咳嗽症状常伴随着疼痛、喉咙痒等不适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长期不愈的咳嗽、咳出血性痰或者白沫样痰液等症状,则需考虑肺部肿瘤、活动性结核等疾病的可能性。
三、腹痛腹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发生于胃肠道、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和组织,不同的疾病会表现出不同的腹痛类型,如钝痛、绞痛、剧痛等等,同时疼痛的部位、范围和放射也不尽相同。
胃肠道引起的腹痛常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尿路感染引起的腹痛常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
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应去医院咨询和检查,以确定诊断,并进行系统治疗。
四、头痛头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轻微疼痛到强烈剧痛,其性质和伴随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头痛既可以是原发于头部的疾病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心血管、代谢、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所致。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血液系统疾病的症状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血液系统疾病的症状在中医内科学的领域中,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症状的诊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血液系统疾病常常表现出多种复杂的症状,如贫血、出血、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对这些症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准治疗。
中医认为,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密切相关。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脏腑功能的失调会影响气血的生成、运行和代谢,从而导致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
例如,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肾藏精生髓化血,若这些脏腑的功能出现异常,就可能引发血液方面的问题。
对于贫血症状,中医将其归为“血虚”的范畴。
常见的原因有脾胃虚弱,无法化生足够的气血;或者思虑过度,暗耗心血;亦或是久病伤肾,肾精不足,无法化血。
治疗时,会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血虚,通常会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方法,方剂可能会选用归脾汤。
归脾汤中的黄芪、白术、人参等可以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等能养血安神。
若为心血不足,可能会使用养心汤之类的方剂来补养心血。
出血是血液系统疾病中常见且令人担忧的症状。
中医认为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血热妄行、气虚不摄血、瘀血内阻等。
对于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紫癜等,治疗多以清热凉血止血为原则,常用的方剂有犀角地黄汤。
该方中的犀角(水牛角代)、生地、赤芍等药物能够清热凉血,止血化瘀。
而对于气虚不摄血引起的出血,如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等,治疗则以益气摄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归脾汤,通过补气健脾来达到止血的目的。
发热也是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多由感受外邪引起,如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等。
治疗时需要根据外邪的性质和侵袭的部位,采用相应的解表法,如疏风解表、散寒解表、清热解表等。
内伤发热则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有关。
如阴虚发热,常见于午后或夜间低热,伴有手足心热、盗汗等症状,治疗会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常用方剂如清骨散。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
• 尿道分泌物 • 疼痛:肾绞痛 (renal colic)
输尿管痛、膀胱痛、前列腺痛、阴囊痛 • 局部肿块 • 性功能症状
7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 常用检查及护理
一、实 验 室 检 查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检查 2.尿三杯试验 3. 尿细菌学检查 4. 尿细胞学检查 5.尿液生化检查 6.膀胱肿瘤抗原
30
肾脏排石过程示意图
31
泌尿系结石的预防
• 多饮水 • 去除尿路梗阻因素 • 治疗尿路感染 • 卧床病人多活动,勤翻身 • 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 • 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32
【护理评估】
➢ 临床表现
1.疼 痛--肾绞痛 2.血 尿 3.合并感染
➢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 2男生殖系统常见症状
排尿异常
• 尿频(frequency) • 尿急(urgency) • 尿痛(pain) 三个症状同时存在,称 “膀胱刺激征”
(urinary irritative symptoms)
4
• 排尿困难(difficulty of urination) • 尿流中断 • 尿潴留 (urinary retention) • 尿失禁 (urinary incontinence)
第35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 主要症状和检查
李晓玲 教 授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1
学习目标
了解:泌尿系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熟悉:尿液实验室常见检查的内容及正常值
排尿异常和尿液异常的病因与症状特点
掌握:泌尿系常用器械检查的适应症与护理
2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组成:肾 脏、输尿管(上尿路) 膀 胱、尿 道 (下尿路)
14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症状学1.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
2.体征:是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发热:当人体处于热原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会过度升高出正常范围。
4.发热类型: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量的体温值记录在体温表上,每个体温值点相连起来形成体温曲线。
体温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5.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患者吸入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明显凹陷。
6.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7.咯血:指喉部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出。
8.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致组织肿胀。
9.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有意义的反应能力。
10.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严重的意识障碍处于昏迷状态。
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它们是评估生命活动的存在和质量的指标。
2.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3.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的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经常在受压后变红和褪色。
4.板状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腹壁强直硬如木板。
5.揉捏感:结核性腹膜炎时,腹壁柔软,有抵抗力,不易塌陷。
6.压痛:腹部触诊时由浅入深触诊发生疼痛。
7.反跳痛:腹部触诊出现压痛后,迅速抬起手,加剧腹痛。
肿瘤学概论1.肿瘤:是人体内正常细胞在不同启动和促进因子的长期作用下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体。
2.肿瘤标志物:指肿瘤组织细胞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循环系统疾病1.冠心病: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起的心脏疾病。
2.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急症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症。
诊断学—血尿
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
◇是一种异质性遗传疾病 ◇其特点为血尿 ◇肾功能受损 ◇感觉神经耳聋 ◇眼部异常
• 1.血尿伴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常见于( ) • A.急性膀胱炎 B.肾肿瘤 C.过敏性紫癜 D.肾小球肾
炎 E.多囊肾
• 2.血尿伴剧烈腹痛最常见于( ) • A.膀胱结石 B.肾炎 C.肾肿瘤 D.泌尿系结石
◇肾小球肾炎
(六)血尿伴肾肿块: 单侧: ◇肾肿瘤 ◇肾积水 ◇肾囊肿:
血尿伴肾双侧肿块 ◇多囊肾 ◇肾下垂 ◇游走肾
(七)血尿伴有粘膜及其他部位出血 ◇血友病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
(八)血尿伴有乳糜尿 ◇丝虫病 ◇慢性肾盂肾炎
四.问诊要点 1.尿的颜色: ◇排除假性血尿:月经、药物、食物 2.注意血尿的分段、有无血凝块 3.是否伴有全身或泌尿系统症状 4.有无新近外伤及器械使用史:踢足球 5.有无高血压和肾炎史 6.遗传性肾炎
6.卟啉尿:棕红色或葡萄酒色,不混浊 7.药物引起尿呈红色
◇大黄 ◇利福平 ◇氨基比林 8.食物所致红色尿,但镜检无红细胞 ◇红色蔬菜
(二)分段尿异常
尿三杯试验:
取三只透明无色洁净玻璃杯
◇第一杯(初始)血尿,病变在前尿道;
◇第二杯(终末)血尿,病变在膀胱底部、后 尿道或前列腺;
◇第三杯均为血尿(全程血尿),病变在膀胱 或膀胱以上,肾脏或输尿管。
镜下血尿定义: 新鲜尿液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超过 3个,或12h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超过50万时称镜下血 尿。
肉眼血尿定义: 每升尿液中含有1ml以上的血液时,肉眼即可见尿
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称为肉眼血尿。
一.病因 (一)泌尿系统疾病:占98%左右
1.感染 ◆膀胱炎 ◆肾盂肾炎 ◆尿道炎 ◆急性前列腺炎 ◆急性肾炎 ◆肾结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小细胞低 色素贫血
单纯小细 胞性贫血
80
80
27
27
320
320~360
贫血的临床表现
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一般表现 呼吸、心血管系统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泌尿、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血液与免疫系统及其他
(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红细胞异常丢失
分类(按发病机制和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先天性、后天性、原发性、继发性 原发性:EPO或幼红细胞抗体 继发性:药物、感染、自身免疫病等相关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白血病、MM 等)。
GPIIb/IIIa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 聚集诱导剂:
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四烯酸
IIb
IIb
血小板聚集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血液凝固 凝血三个期
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 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活酶)形成期;2.凝血 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
第一期
凝血活酶形成期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
血液、泌尿系统症状
马红岗
2012.5.16
血液系统概述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和发
育成熟的组织(或器官)。
骨髓,脾,淋巴结,胸腺。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 造血器官的疾病。
贫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的 下降 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①贫血的程度 ②贫血的速度 ③机体对缺氧的适应和代偿能力 ④机体的活动程度 ⑤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
(二)一般表现
※最常见和最早期的表现是疲乏、
困倦、软弱无力 ※皮肤粘膜苍白是最主要的体征 ※影响因素(肤色、温度、水肿) ※严重贫血可有低热
细
胞
靶
形 红 细
胞
胞
镰形红细胞
畸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骨髓检查
任何原因不明的贫血均应进行骨髓检查,包 括穿刺涂片、活检印片及病理学检查。必要 时作组化染色、免疫学及染色体检查
伴随症状
(1)伴黄疸、胆石症——溶血贫血 伴下肢踝部溃疡——慢性溶血性贫血 (2)伴指甲扁平、凹陷(匙状指),咽下困 难——缺铁 (3)伴舌乳突萎缩,舌质炎,光滑、绛红,脊 髓后索侧索症状——巨幼细胞贫血。 (4)伴皮肤瘀点、瘀斑或紫癜——出血倾向
-颗粒 · 致密颗粒
· 溶酶体
与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反应、创伤修复 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有关
4.血块收缩功能
纤维蛋白网 血凝块 收缩 血栓收缩蛋白
血小板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Blood coagulation
血小板止血功能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分类(按发病机制和病因)
红细胞异常丢失(失血)
急性失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分类(形态学)
红细胞平均参数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Hct/RBC
fl为单位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Hb/RBC单位pg Hb/Hct g/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血小板功能
1.粘附功能(adhesion function)
指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血管内皮下胶原及其他
异物表面的能力
需要物质
GPIb-Ⅸ
vWF III型胶原 纤维结合蛋白(Fn)
2.聚集功能(aggregation function)
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 的特性
参加因素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循环血平均 生存期
9-11天
主要功能
止血
静止(兰色)和激活的血小板(绿色)
血液系统概述
血浆不同蛋白质 生存期不同
主要功能: 参与代谢 免疫与止血
电镜下的血凝块
血液系统概述
血液涂片高倍镜下见:圆盘状红细胞布满视野,蓝紫 色有核者的白细胞点缀其间,而更小如碎片状的颗粒 则为血小板
机体内存在着复杂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
凝血 血栓 抗凝 出血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正 常 止 血 机 能
两 个 方 面 四 个 因 素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分类(按发病机制和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 铁缺乏或利用障碍
分类(按发病机制和病因)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
膜缺陷、酶缺陷、珠蛋白生成异常、PNH 免疫性、机械性、生物、理化因素、脾亢等
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缺陷)
(五)消化系统表现
腹胀、纳差、恶心、食欲减退
IDA可有吞咽异物感、异食癖
伴溶血时有黄疸或肝脾肿大
巨幼细胞性贫血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
(六)泌尿生殖系统
蛋白尿、夜尿增多 水肿 性欲改变、月经增多
(七)内分泌系统
孕妇分娩大出血致垂体缺血坏死(席汉) 长期贫血致内分泌紊乱(甲状腺、肾上腺、
胰腺)
(三)呼吸、心血管系统表现
※症状:活动后心悸、气短最常见; 严重时心绞痛、呼吸困难 ※体征:心率增快,心搏有力; 部分心脏扩大,有杂音 ※心电图:ST降低,T波低平 ※治疗反应:贫血纠正后可恢复
(四)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头昏、头晕、头痛、耳鸣眼花、 嗜睡及注意力不集中 *严重时有晕厥 *VitB12缺乏时有感觉及运动异常
and fibrinolytic)
凝血因子
纤溶系统
血小板
抗凝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止血 止血的三步与三大要素:
第一步 血管收缩 内皮细胞 第二步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 第三步 凝血因子参加的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管收缩
当血管壁受到损伤时,血管收缩为最迅速的止 血反应。 内皮细胞的内皮素以及血管紧张素等活性物质 使血管收缩。 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使血小板粘附于暴 露的血管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 释放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 TA2),5-羟 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使血管 收缩。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测定 免疫学检查:红细胞血型、免疫蛋白电泳等。 其他:骨扫描、骨髓显像等。
贫 血 Anemia
贫血
定义:
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RBC)、
血红蛋白量(Hb)及(或)血细胞比容(Hct) 低于参考值的低限。 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 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注意血容量的影响。
血液检查
1.血液分析 Hb、RBC最常用、最可靠 据MCV、 MCHC 或 MCH进况 作为贫血疗效判断的指标 3.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为诊断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红细胞大小异常
红细胞形态异常
正 常 红
球 形 红
细
胞 椭 圆 形 红 细
贫血不是一种疾病,是一组症状 明确病因很重要
RBC (×1012/L) Hb (g/L) 成年男性 4.0 ~ 5.5 120 ~ 160 成年女性 3.5 ~ 5.0 110 ~ 150 孕 妇 >100 国外1972年 WHO标准
Hct (L/L) 0.40~0.50 0.37~0.48
贫血程度分级
按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120/110
90
60
30
分类
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 按贫血进展速度 按红细胞形态 按发病机制和病因
分类
生理性贫血
3个月后的婴幼儿 至15岁前的儿童 老人
妊娠中、后期
分类
按发病机制和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
(八)血液、免疫系统及其他
引起贫血的血液病的表现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改变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
创口愈合慢
诊断
判断是否贫血 贫血的程度、类型 贫血的病因—最重要
详细病史:症状、时间。尿、便、月经生育饮食情况
(偏食、嗜好、牙齿等)、理化因素(尤药物)接触 史、既往疾病史(如ACD)等。 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淋巴结、肝脾、毛发、指甲、 舌、胸骨压痛等。伴随表现:溶血、出血、浸润
分类(按发病机制和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调节异常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骨 髓炎等)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细胞毒T淋巴细胞、B细胞)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 肾功不全、甲减、肝病 EPO减少 肿瘤、感染等诱导产生TNF、IFN等造血负调控因子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 M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