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故事。
2.学会使用“所以”、“因为”、“但是”、“然而”等逻辑连接词。
3.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故事,掌握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的特点。
2.掌握使用逻辑连接词的方法和技巧,运用逻辑连接词连接句子,理清文意。
3.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阅读故事(20分钟)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特点。
教师可以边读边让学生跟读或看图,更好地理解故事。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1.让学生说一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学生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3.小女孩又是什么样的人?3. 逻辑连接词的使用(20分钟)教师讲解逻辑连接词的相关知识,并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常用的逻辑连接词。
通过举例子和让学生自己造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逻辑连接词的作用和用法。
例如:1.所以:表示前后两个句子的因果关系,连接两个结论。
2.因为:表示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原因。
3.但是:表示承接前面的说法,然后用相反的情况来说明。
4.然而:表达转折关系,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有巨大的落差。
4. 课文分析(10分钟)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找出文章中使用了哪些逻辑连接词,并对这些逻辑连接词的使用进行分析。
例如,找出一个因为 + 所以的例子,来分析这个例子中的因果关系。
5. 课文仿写(25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个人理解,仿写类似的文章。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例如:描述自己和一个虚构的人物的故事,运用逻辑连接词,展现出一些情感表达。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布置作业,例如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经历,使用逻辑连接词,使文章的情节更连贯。
最新苏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2课时优质课课件.pptx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因为他潜心研究科学,
在科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作出了
巨大贡献,被称为“科学巨人”。他不拘小节,
是因为把精力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他一心研究 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方面,他宽 容、谦逊、平易近人,还有一颗关爱孩子、乐于 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课文结 构
撞 遇 邀 处
爱因斯 坦 平易近 人 友善可 亲
坦思考的专注与对科学研究的认真。
易读错 字
“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
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 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 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 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从这几句对话可以看出小女孩和爱因斯
坦的什么特点? 从小女孩的话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天真、 直率;从爱因斯坦的话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谦
和
小女 孩 活泼可 爱 天真热 情
课文主 旨
本文记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 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 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 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 一颗童心。
3.课文拓 展
推荐阅 读
爱因斯坦的故事
国学诵 读
昔仲尼,师项橐(tuó)。古圣贤,尚勤学。 (《三字经》) 理解: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有 一位七岁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
学习生 字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 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 她做数学作业。”
爱因斯坦故作无奈的回答一方面表明
他和小女孩在一起互教互学,各得其所, 并且乐在其中,是一对忘年交;另一方面 表现了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童 心。
2.课文赏 析
核心问 题
2016-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优质课课件(精品)
小姑娘认真地教爱因斯坦整理物品,她已经 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虑心求教;小女孩乐于助 人、天真率直。她用自己的真情建立了与爱因斯 坦的深厚友谊。
相交
朗读最后一段。说说后来怎么了。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两人成了忘年交
认同了小女孩的话 爱因斯坦幽默、友善、有一颗童心
(4)小女孩接下来又做了什么?说明小女孩是
个什么样的人? “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
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能记住吗?”
她问。“也许能。” 小女孩:乐于助人
(5)再来读读课文,感受: 爱因斯坦的友善、调皮、童心;
小女孩的天真、一本正经
(6)第二次还是偶然的相遇,但爱因斯坦的谦
逊诚恳、富有童心、虑心学习,给小姑娘留下了
美好的印象。他喜欢上了这个怪老头。
第三次相邀
(1)第三次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的小姑娘。 爱因斯坦这次又是什么样呢?
小姑娘看见他时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
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 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虚心地接受了小女孩的教导,乐意与 小女孩交往。
第二课
齐读课文
第二次相遇
(1)请同学们找出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第二次 相遇时爱因斯坦是什么样子?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 面低头沉思。 行为 描写
爱因斯坦与往常一样,还是不注重打扮,只知 道潜心研究科学。
第二次相遇
(2)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和第一次一样吗?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 语言 描写 怎么谈得上伟大?”
衣衫不整,不伟大 讲究穿着,文质彬彬 小女孩:天真率直 ——“伟人形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文章,领悟慷慨、助人为乐等情感因素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通过思辨、观察等活动,学会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文本准确叙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故事情节,了解慷慨、助人为乐等情感因素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够在交流和合作中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前导引PPT、教案和学生讨论活动所需的玩具手机等素材。
2.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挂上“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文板书,让学生认识这篇文章的名称并预测文章可能讲些什么。
2.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好的品格?”“什么情况下会显现出一个人的良善和无私?”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慷慨和助人为乐呢?” “你们有没有做过一些帮助别人的事情?”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
3.以Classdojo的课堂Dojo模式为例,让学生用素材手机拍摄自己愿意告诉大家的关于良善和无私的事情,并分享给大家。
同时,老师记录下学生们的观点。
Step 2阅读理解1.教师播放该篇文章的阅读题目PPT,组织全班进行阅读理解活动。
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阅读理解后,让学生将纸条交给同桌,同桌相互检查答案,然后请学生展示合格的答案回答问题,让其他学生看看自己是否正确。
Step3 情感分析1.教师让学生思考存储的5种关于良善和无私的事情,和文章的情节相比较下,可以得出那些结论,并将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
2.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发现。
然后,让全班合起来将所有结论都收集起来,评选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与全班进行分享。
3.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人都是通过助人为乐实现的。
能够慷慨和无私是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第2课时】》课件
理解课文。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忘年之谊
核心问题:小女孩儿和爱因斯坦的
相处经历了哪些阶段?爱因斯坦和 小女孩儿是怎样的人?
一读:读课文,说说小女 孩儿初次见到爱因斯坦时 他是什么样子的,说明他 是个怎样的人。 三探:第三次见面时爱因 斯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二思:他们第二次相遇时, 小女孩儿是如何指出爱因斯 坦的不足并帮助他的?当时, 爱因斯坦有何表现?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这些天,她 还常带些小甜饼给我,不知道她是如何了解到我爱吃这东西的。 我呢,简直什么也帮不了她,只能给她辅导辅导数学作业。”
思考(重点):你从课文结尾爱因斯坦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
“什么也帮不了她”“只能”进一步说明了爱因斯坦的谦 逊。爱因斯坦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不仅因为他对科学的 巨大贡献,还因为他人格上闪现出的谦逊平和的品质。课文以 爱因斯坦的回答收束全文,说明友谊本没有身份的区别,只要 以诚相待,便可成为朋友。
齐!”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十分谦虚,他接受
了小女孩儿的“指导”,穿戴得整整齐齐。他能把一 个小女孩儿当成平等的朋友对待,这更能衬出他人格 的伟大。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4.四悟:从他们的交往中你能体会到他们的什么特点?
后来,爱因斯坦邀请小女孩儿去做客,并向小女 孩儿学习如何整理办公室,他们成了忘年交,小女孩 儿每天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办公室里坐坐,他们互相学
整,仍是一面踱(duó)步一面埋头沉思。 “仍……仍……”表示爱因斯坦的穿戴与小女孩儿
第一次见到他时完全一样,也和后面第三次见面时的穿
戴整齐形成对比。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探究:通过第7自然段中对爱因斯坦神态、动作、语 言等的描写,你对他又有了怎样的了解?
2、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课文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2、学生交流发现(要点:a、第一段是说小女孩“撞”上了一个老人;第二段写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段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
b、这四句话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一个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3、你很会动脑筋。
还有不同的体会吗?生:第一次是小女孩无意撞上爱因斯坦的;第二次是小女孩主动向他问好的;第三次是爱因斯坦专门邀请小女孩去作客的;第四次说小女孩每次都要到爱因斯坦工作室坐坐。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撞(爱因斯坦遇小女孩)等3、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
a、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b、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呀?[教师用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对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用“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吗?”启发学生想象,间接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二、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1、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师来回巡视)2、交流读后的体会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交往: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他有着宽容、坦荡的胸怀。
师:那就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吧!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次交往:爱因斯坦作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虚心接受小女孩的“教诲”,穿戴得整整齐齐,还在“请”小女孩作客,多么平易近人啊!我想读读这一部分。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 一面...... ”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一(生读题)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生: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相遇,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整理房间;爱因斯坦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他们成了好朋友。
)师评价: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听写词语: 蓄着蓬乱裹着拖鞋师:师范评价(标准:1、要正确。
2、要端正;3、要整洁)生:互评。
、走进文本,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师:读了这组词后,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这几个词和课文中的一个人有关。
(爱因斯坦)那就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1-3 )自然段,画出描写小女孩第一次见到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生:自由读文。
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2、师:指名读)这句话中的哪些词抓住了你的眼睛?生交流:蓬乱、短而硬、深陷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课件出示:爱因斯坦和恩格斯的照片。
请大家猜一猜这两幅照片谁是爱因斯坦,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二幅是爱因斯坦,因为他的胡子是短的,眼睛是深陷的,尤其是他的头发是蓬乱的。
3、师总结:是呀,在描写人物的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就是人物的特点来写,这样就能准确地描述一个人,别人也不会把他和其他的人混同起来,同学们在写作和说话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复习1、读词语蓄着蓬乱裹着温柔衣衫不整一塌糊涂纳闷作客手把手穿戴(第一行词语都是写爱因斯坦的:蓄着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头发、裹着又肥又大的衣服的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谈话时,两眼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第二行词语都是写小女孩的:当小女孩见到衣衫不整、桌上东西乱得一塌糊涂的爱因斯坦时,她感到很纳闷,当小女孩到爱因斯坦那里去作客时,手把手教起了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怎样布置房间,两人成了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理清文章脉络1、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用“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句式,把你从几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分段。
这些时间短语有先后顺序,向我们交代每次交往的时间,这就是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语言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4下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课案
指名读
你说说从中看出来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3)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一、复习旧知
1.老师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中去认识不同的人对爱因斯坦有什么不同的评价?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上课伊始,带领学生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把你的感受伴随你的表情一起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读 ,齐读。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正是抓住爱因斯坦的特点,用潦潦几笔就把爱因斯坦的形像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的描写也是写好人物外貌的有效手法之一。
(3)师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能不能给句子换个说法?
比较这两句在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案
理论支持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最充分的个性化解读的时间与空间,在“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中让学生入乎文里,又出乎文外,从而把握文本的真实意蕴,获得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富有童心的品质,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细节中感悟人物的伟大。
3.学习文章描写和丰满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2.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文中的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分别是怎样评价爱因斯坦的呢?(板书:平凡伟大)3.他们这样说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二、自主阅读,边读边悟:1.让我们打开书本,仔细读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找出相关语句,边找边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课文,准备交流。
三、谈“伟大”我们先来说说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预设:1.出示: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从这里你发现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宽容礼貌)(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友好、一笑、对不起加红点)(3)找得真准,你愿意读好这句话吗?(4)我们一起来读,注意加点的词。
过渡: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能主动道歉,如此宽容,真了不起。
咦,他为什么不及时闪开呢?2.指名回答。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你们猜一猜,爱因斯坦可能在想什么,竟然想得那么入神?(2)其实啊,爱因斯坦把科学研究当成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恨不得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他的科学研究上。
(3)老师这还有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想不想听?听故事:1948年,医生发现爱因斯坦的腹腔里长了个柚子大小的大动脉瘤。
医生警告说它随时可能爆裂。
“那就让它裂吧。
”面对死亡的威胁,爱因斯坦十分平静,他抓紧一切的时间不停的工作,病情一天天危重,他还是拒绝了一切外科手术,他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一、学习第4—13段1.听课文录音。
2.设问:翌日小小姐遇到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模样??投影仪出示:仍是衣着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深思。
①“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确实是如此)②第2段哪些句子也写出“衣着不整”?学生回忆读,通过前后两句比较指导学生注意有详有略的写法。
③第1段中有一段文字的意思和“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深思”差不多,哪一句??a.通过前后两句比较指导学生在注意幸免重复的写法。
b.指导造句:“一边……一边……”和“一面……一面……”一样在什么情形下用呢?请你造几个句子给大伙儿听一听。
3.同学们自由组合(三人一组,分别是爱因斯坦、小小姐、旁白),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揣摩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 4.选出一组表演好的向全班表演。
5.整体评议:表演好在哪儿,把人物的哪些方面给演出来了?还有需要改进的吗??二、学习第14—22段1.听课文录音,讨论听明白了什么?要紧写了哪两个方面?(爱因斯坦穿戴的变化;小小姐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教师引导:3.联系文中“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的变化。
什么缘故变??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从这一段中哪些语句也能够看出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23段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要紧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3.什么缘故小小姐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节课,内容为《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课时。
此课时是该篇文章的中心部分,也是该篇文章的高潮部分,需要重点讲解。
学生在初步了解了该篇文章的整体情节后,需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分析文章的内涵,领悟到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提高学生阅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3.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提高学生阅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领悟其写作意图;3.教育学生要理性看待真善美,正确处理现实和梦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特点;2.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3.如何让学生理性看待真善美,正确处理现实和梦想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本课的教学内容如下:1.背景介绍:简单回顾故事的前情,为学生引入本文的主旨;2.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梳理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的互动;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评价他们的行为和言论是否合理;4.理解主题:探讨文章的主题,深入分析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5.总结归纳: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故事的核心意义。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画、视频或其他形式,引入文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阅读并理解(20分钟):让学生自己先静读全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故事的主题并进行比较分析;3.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评价他们的言论和行为是否合理,准确表达自己的批判和建议;4.理解主题(15分钟):探究文章的寓意,辨析现实与梦想的关系,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真善美,掌握正确的人生观;5.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掌握整个故事的核心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与审美能力。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陆秀红2、理解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爱因斯坦谦虚、慈爱及小女孩率真、可爱的品质。
4、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关键1、在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想象、补充人物之间的故事细节。
3、走出故事,观察、评判自己身边相应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忆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大作家学到了什么?2、今天看一位大科学家和他的小老师,出示课题。
3、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女孩的身上又学到了什么?二、感知1、爱因斯坦的伟大,简介。
2、两人身份有如此大的差距,又能发生什么故事呢?3、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相见了几次?三、细读1、相撞(第1-3自然段)。
⑴谁撞上了谁?撞上后各自的反应(如果你是爱因斯坦……如果你是小女孩……)。
⑵爱因斯坦抱歉:宽容、慈爱。
⑶爱因斯坦长什么样子?他的打扮和穿着如何?⑷“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的心里会想到些什么?⑸小女孩回家后把碰到老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简单复述。
⑹父亲肯定的判断——要说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写话也要抓住人物典型,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尝试列举。
⑺小女孩纳闷的心理,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⑻那个“糟老头儿”,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2、相遇(第4-5自然段)。
⑴第二次相见,那老头儿变了吗?(仍是……仍是……)⑵爱因斯坦的话:谦虚。
⑶小女孩直率的反问,一般人听后会有怎样的反应?⑷爱因斯坦的反应,体会其宽容、慈爱、惭愧、幽默、亲切。
(神态、动作、语言模仿)⑸口语表达:小女孩“一口气”说出穿戴要领。
⑹爱因斯坦说的“也许能”含义:改变自己有难度,但也要努力去改变。
⑺小结:小女孩的心中,爱因斯坦是不伟大的。
⑻过渡:爱因斯坦到底有没有记住那些穿戴的要领呢?3、相邀(第6-7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胡宝娟
一、复习词语
裹蓬乱纳闷冷不丁衣衫不整
蓄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指导:冷不丁是一个三字成语,在读书和生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
衣衫不整、一塌糊涂在课文里写的是谁?这样的一个人在小女孩父亲的眼里是怎样的?
二、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从父亲的话中,你感悟到什么?想一想:父亲为什么称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是这样一位“科学巨人”,与他这样的人物相识,父亲真替女儿高兴。
读。
(板书:科学巨人)
三、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小女孩也是这样认为的吗?读小女孩的话,意思是说?
2.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爱因斯坦,究竟什么样子?快速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文中的两句描写
3.这两句,一句写了(外貌)一句写了(穿着)。
细细品读这两句话,透过一些关键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他?
4.瞧,这就是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引读两句话)小结写法:作者抓住爱因斯坦的特点,寥寥几笔就把他的样子写活了。
真了不起,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这样一个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在小姑娘的眼里,分明是从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是一个生活中“怪人”。
(板书:生活怪人)
四、自读文本,感悟感悟人物
过渡:小结两种观点:同样的一个人,在父亲的眼里……在小女孩的眼中却是……,你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
出示自学提示:请大家走进课文,关注爱因斯坦的言谈举止,抓住关键的字、词、句,
细细地读读课文,在书旁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五、汇报交流,品读我眼中的爱因斯坦
预设1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
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一面……一面造句。
2.第一次相遇爱因斯坦在思考,第二次相遇,他仍在……爱因斯坦的时间都用在了思考和研究上,难怪他有那么大的成就。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爱因斯坦的几个小故事,读后你们会有更深的感悟。
3.读到这儿,你想对说些什么?(联系一下爱因斯坦的外貌)
4.多么可敬的老人呀,他的分分秒秒都用在了探索、研究上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办法成为科学家的。
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是幸运的。
预设2: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
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
..........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童心未泯谦虚诚恳天真可爱)
1.你能学着爱因斯坦的动作,读一读。
2.爱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1940年时,他已经61岁了,此时的他简直成了一个调皮可爱的老顽童。
拥有一颗童心,便是一位天使。
再读这句话。
3.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小姑娘的天真直率打动了他。
他喜欢直率真诚的人。
4.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一个提出相对论,解决了无数难题的科学巨人,怎么就不会对付……
预设3:“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
“小女孩”成了“小教授”,“大教授”成了“小学生”。
一个简单的称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虚心请教的爱因斯坦。
预设4:“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
1.只好造句。
预设5:第三天下午…吓了一跳…整整年轻了二十岁。
(乐于接受教诲)
1.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第三次相遇可是有备而来。
爱因斯坦怎么样?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通过第三者间接的进行描写。
)
3.你能结合课文插图,对此时的爱因斯坦的外貌、穿着做具体的描写吗?说一说。
4.一向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变得……,透过这个“整整齐齐”你还感悟到什么?
爱因斯坦为了一个女孩,付出那么多的时间来打扮,这里面包含着他对孩子的爱。
小结:看似淡淡的一个词语,却是意味深长。
读
预设6:“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谦虚)
在爱因斯坦的眼中,觉得自己很普通,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正如爱因斯坦自己说: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我没有什么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小结: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伴随着学习的深入,相信爱因斯坦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因斯坦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故事,还不少呢,自己读读下面这个故事。
《仅仅是一把糖果》同学们,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吗?是的,他不拘小节,潜心研究,他谦虚友善、富有童心,伴随着这些高尚品质的往往是一颗伟大的灵魂。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是伟大的?
七、结束语
平凡孕育了伟大,伟大源自平凡。
让我们走进爱因斯坦伟大的灵魂,聆听伟人质朴的声音,铭记伟人的谆谆教诲。
让我们记住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爱因斯坦,记住这个温暖感人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八、作业:
1.我们已经从作者那里学会了如何描写人物,观察插图,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小女孩的样子。
2.阅读《爱因斯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