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重组的实践悖论

合集下载

我国政府角色悖论的伦理反思——兼论这种悖论境遇下的反腐行动

我国政府角色悖论的伦理反思——兼论这种悖论境遇下的反腐行动

为一种人 民公仆的身份 , 特别地意味着一种服务社 会 的奉献精神 。但是 , 在我国各级政府 机构的行政实践 当中, 政府成员之 间却普遍存在着一种森严的等级关 系。这种等级不是基于人格 平等之上对 于资历 的尊
重, 而是源于一种心照不宣的权力暗示 。如果说 军队
形象集 中体 现为政 务公 开之 下的政 府 门禁制 度 , 这
务公 开的执政理念之下 , 面对 日益 强烈 的民意要 求 , 政府 的 回应往往是一 种千 呼万 唤犹抱 琵 琶 的姿 态 。
而, 一旦公务员成为 利益个体竞相追 逐的标 的 , 公 务
员作 为政府权力 的代理者就 已经背离 了其人 民公 仆
的角色界定 , 甚至悖论性地激化 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 对立情绪 , 直接导致了政府公信力 的下降。 政府代理者在社会公众舆论 当中的角色蜕变最 终催生 了现代法治政府 与清 官情结 同在的中 国式悖
年来导致“ 国考热” 的潜在心理或者说真正 原因。然
辩护 。然而 , 即便这样 的理 由也 仍然 缺乏 足够 的合 理性支撑 。因为政府 的工 作对 象是人 民 , 政府 门禁 的对象实际上也 是普通 公 民, 哨兵 的震慑 力量 在此 就沦为 了一种悖论 性 的存 在 ; 而某些 更需 要在 安全 上给予特殊关 照的地方 , 比如儿童 、 学生等弱势群 体 集 中的场所 却远远缺乏这种震慑力 的保护 。就此 而 言, 以哨兵警 卫的形式设 置 的政府 门禁 与其说 是 出 于政府工作 的安全性 需要 , 倒 不如 说是 出于维 护政 府权 威的需 要 , 或者说 是政府 作 为权力 象征 的一种 公众 形象。凭借这样 一种权 力形 象 的优越感 , 在 政
有统一而 明确 的法 律规定何种级别 的政府大 门可以 配置 哨兵警 卫 , 但 地级市 以上 的政府 办公 区域 实行 武警 哨兵执 勤制 度在我国 已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在 政府 办公 区域 内, 哨兵警 卫 的对象 实 际上是非 政府

论中国的奥肯定律悖论

论中国的奥肯定律悖论

“奥肯定律 ” 论中国的 悖论
王稼怡 上海财经大学
摘 要】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 G 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 D P 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 这一定律认为 , G D P 每增加 2% , 【 百分点 。 然而这一定律在我国并不成立 ,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上说明了这一点并针对这种问题给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 【 关键词 】 奥肯定律 失业率 就业 在 动 态 意 义 上 主 要 决 定 于 经 济 增 长。 经 济 增 劳动力需求的水平 , 长速度快 , 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就业岗位增加, 就业水平高, 失 业率低 ; 经济增长速度慢 , 对 劳 动 力 的 需 求 量 相 对 较 少, 会直接制约就 业岗位的增加 , 就业水平低 , 失业率 高 。 持 这 一 观 点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阿 瑟 。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 奥肯 , 他于 1 奥 肯 定 律” 9 6 2 年提出了著名的 “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 向 变 化 的 关 系 。 即 高 增 长 率 使 失 业 率 降低 , 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 。 他 还 认 为 , 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 口之间的比率是 1: 即 失 业 率 每 增 加 1% , 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 2, 少 2% 左右 。 奥肯定律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 。 从中国的实际 情 况 看 , 虽 然 经 济 增 长 无 疑 是 就 业 增 长 的 前 提, 但 是, 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 人 们 期 望 的 那 么 多 的 就 业 岗 位 。 中 国 2 0 世纪 8 年平均 达 到 9. 但 0 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 , 4% , 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 。1 中国 G 9 8 5—1 9 9 0年, D P年平均增长率 同期就 业 人 口 平 均 增 长 率 为 2. 中国 为 7. 8 9% , 6 1% ; 1 9 9 1—1 9 9 5 年, 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 率 为 1. G D P 平均增长率为 1 1. 5 6% , 2 3% ; 1 9 9 6— 中国 G 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 1 9 9 9年, D P 年平均增长率为 8. 3 0% , 率为 0. 中国 G 9 6% 。 数据显示 , 1 9 9 1 年以来 , D 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 奥 肯 定 律 在 中 国 出 现 变 异。 在 下 文 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 度 的 降 低 , 的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变异 。 本文的安排如下 , 第一 部 分 为 导 言 , 第 二 部 分 为 文 献 综 述, 第三部 接下来是对出现奥肯定律悖论的解释, 第五部分是相关 分为实 证 分 析 , 的政策建议 ,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 我们按照奥肯定律假 设 表 达 式 模 型 为 G 用E D P=a +b U, v i e w s软 件可以得到相关的参数如由参数可得线性方程式为 G D P=1 2. 4 5 3 1- 0. 8 2 0 2*U 由方程可知二者是负相关关系 ,但在 5 ﹪的显著水平下 , T 检验的 P 概率值和 F 检验的 P 概率值都等于 0. 甚 1 8 1 4 7 7,大 于 0. 0 5, 至在 1 说 明 回 归 方 程 的 线 性 关 系 不 显 著, 0% 的显著水平下 都 不 成 立 , 因此用失业率 U 来解释 G D P 增长 率 不 具 有 显 著 意 义 。 由 表 中 数 据 此 线性模型的可决系数 R 根据有关统计理论, 2 只有 0. 0 6 5 1 3,远小 0. 7( 。 只有当 R 2>0. 7 时 ,才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 间 的 拟 合 程 度 比 较 好 ) 以上分析可说明 :用线性模型对 我 国 1 9 8 0~2 0 0 8年 G D P 增长率与失 业率数据进行拟合的程度很低 ,我国 G D P 增长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 间的相关性很弱 。 由此我 们 可 以 得 出 我 国 的 G D P 增长与就业增长之 间非同向变动是说传统行业 已 经 不 再 是 各 国 竞 争 的 焦 点 。 就 拿 作为发展中的 中 国 , 由 于 世 界 各 大 跨 国 公 司 的 进 入, 将我国 我国来讲 , 推到了激烈竞争的旋涡 之 中 。 为 赢 得 竞 争 的 胜 利 , 我们需要的是掌握 最新科 技 的 专 门 人 才 ; 需要具有全局掌控能力的管理人才; 需要高智商 高情商的综合型人才 。 正 是 在 这 种 高 要 求 的 严 峻 形 势 下 , 使我国目前 出现此类职位大量空缺的尴尬局面 : 一边是公司在说" 这么大的中国 我 们无人可用" ; 一边是熙熙攘攘的 数 以 千 百 万 的 求 职 大 军 在 抱 怨" 我 们 找不到工作" 。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一个重 要 原 因 。“ 信 息 不 对 称” 是指交易双 3. 一方知 情 程 度 高 , 而 另 一 方 知 情 程 度 低, 知情程度高 方存在信息差别 , 知情程度低的一方因信息掌握不足不能 的一方有着利用信息的 优 势 , 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 信 息 不 对 称 现 象 在 世 界 普 遍 存 在 , 在大学生就 政府、 高校、 毕业生、 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 业市场上也 不 例 外 , 息不对称 , 渠道不畅通等现象 , 尤其 对 于 企 业 来 说 , 要招聘到专业对 口、 适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毕 业 生 并 非 易 事 。 同 时 , 对于急于找到工作的大 学生来说 , 希望找到一份 专 业 对 口 、 适 合 自 身 发 展 的 工 作 更 是" 难 上 加 尽管目前就业市场有弱化专 业 的 趋 势 , 但是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 难" , 峻。 — — 劳动力转移 。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大 量 向 城 镇 统计学上的原因 — 4. 目前中国 农 村 劳 动 力 有 4. 剩余劳动力 转移是另一原因 。 据统计 , 5亿, 有近两亿人 , 每年有 1 而这些就业 0 0 0余 万 人 转 入 城 镇 现 代 部 门 就 业, 人员一般没有列入到统 计 中 的 从 业 人 数 中 去 , 但占据了计入统计中的 城镇需就业 、 再就业人员 的 岗 位 , 使 得 这 些 年 尽 管 经 济 增 长 较 快, 但城 不是我们所讨 镇登记失业率却在不断 上 升 。 这 个 是 统 计 学 上 的 问 题 , 论的主要原因 。

股份制改革的案例

股份制改革的案例

成功案例: 5年前,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困境,当时很多境外机构甚至声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

在这种背景下,于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作为试点,运用国家外汇储备等补充资本金进行股份制改革。

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目前,资产总额占银行业总资产50%左右的四大商业银行——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的财务重组已基本完成,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4家银行均较好地解决了不良资产和资本充足率问题,财务状况有了根本性转变,股权实现了多元化,特别是交行和建行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表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自2003年底正式启动至今,除中国农业银行之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已经相继完成财务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股份制改革对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多大的推动?股改后银行绩效和竞争力得到多大的提升?是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话题。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背景五年前,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困境,当时很多境外机构甚至声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

在这种背景下,于2003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作为试点,运用国家外汇储备等补充资本金进行股份制改革。

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出的目标是:努力建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跟踪这一股改目标的实现情况,我们结合工、中、建、交四家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改前后的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的变化,选择基本业绩、资本管理、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四大类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一、三元悖论概念在上世纪中期,米德在研究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问题(即米德冲突)时就已经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也存在着冲突现象,他认为如果要实现固定汇率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国家要实行资本管制。

如果国家允许资本能够自由流动,就会影响该国的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追求更高利益的行为将会使得固定汇率制度难以持续。

[1]三元悖论,也叫不可能三角,是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入货币政策因素后,由二元冲突演化来的。

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势必会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活动,同时也会面临着选择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允许资本自由流动还是对资本流动进行严格管制以及实现国内宏观经济目标的货币政策是保持独立性还是跟随他国货币政策方向的选择困境。

一个国家只能在上述三者中选两个,即政府只能选择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吸引外资、实现固定汇率的稳定效益以及货币政策保持独立性来保证内部经济稳定的其中两者。

[5]图1 三元悖论示意图三元悖论的具体含义可以由上图来解释。

在图1中,三角形的三条边表示三个宏观经济目标,三个角表示实现相邻两边的目标,政府需要做出的制度安排。

比如说,如果要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就必须在要采取浮动汇率的形式,但必须要放弃固定汇率制,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代表是美国;若要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以及固定汇率制度,就必须采取货币联盟或者货币局制度安排,但这会导致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欧元区的各个国家;再比如,如果要想实现汇率稳定以及使货币政策具备独立性,政府就需要对资本流动加以限制,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代表是中国。

二、811汇改后中国的三元悖论状况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当日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间价将参考之前一个交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的汇率。

在宣布汇改当日,人民币中间价就大幅下降了1000多基点,创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收盘也下跌1.87%,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降幅。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元悖论困境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元悖论困境

引言随着资本账户自由化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开始面临三元悖论的挑战。

三元悖论理论认为一国货币当局无法同时实现汇率稳定、金融市场(或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政策独立。

因此,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为保持货币政策较高的独立性,中国央行必须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推动金融市场的渐进开放。

19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放松对内直接投资、继而是对外直接投资。

尽管对证券投资涉及的资本流动管制较严格,近年来相关的管制措施开始放松,投资者范围和可跨境交易的金融资产品种在增加。

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Q F I I 制度以便外资能够投资内地证券市场,也建立了Q D I I 制度使国内资金可以对外进行证券投资。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中国政府已经允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允许非居民持有离岸人民币存款,允许居民和非居民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和股票。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曾经严格盯住美元,2005年7月开始放弃这一制度,转向爬行盯住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开始有一定弹性,相对美元开始升值。

2008年8月-2010年5月期间,中国央行暂时性地回归盯住美元制度,但2010年6月起又重新采取了爬行盯住制度。

总体上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在逐渐增加,但较为有限。

本文分析认为,尽管中国金融市场与外部市场特别是与中国香港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的速度远不及此,金融市场加快开放以及汇率弹性不足两者已经限制了中国央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的能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元悖论困境河合正弘 刘利刚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中国近期在汇率体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文章发现随着资本管制效力的下降,人民币汇率仍然以盯住美元为主,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受到削弱。

为重新获得货币政策自主性,同时致力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央行必须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关键词:中国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三元悖论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5)06-013-07一、国际金融中的三元悖论假设获得无通胀、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货币当局尤其是央行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

三元悖论下中国的政策选择

三元悖论下中国的政策选择

三元悖论下中国的政策选择【摘要】在三元悖论下,中国面临着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处理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中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选择。

中国需要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处理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应对全球化中的三元悖论,制定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面对挑战,中国政策选择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也有着巨大机遇。

展望未来,中国应积极应对三元悖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双赢。

这不仅是中国的责任,也是全球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三元悖论、政策选择、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经济效率、全球化、挑战、可持续发展、未来政策路径。

1. 引言1.1 三元悖论下中国的政策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三元悖论的困境中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在政策选择上,中国可以尝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以及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三元悖论挑战。

这些政策选择不仅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三元悖论下中国的政策选择,将是中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和考验。

2. 正文2.1 三元悖论的概念及含义三元悖论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关系。

这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往往难以完美兼顾。

经济增长通常需要牺牲环境保护,而实现社会公平可能会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三元悖论的出现使得决策者面临极大挑战,需要在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元悖论的概念提醒我们,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多元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利益,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和平衡。

只有在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元悖论的出现也反映了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理解和应对三元悖论对于中国的政策选择至关重要。

中国“里昂惕夫悖论”的实证检验与分析——以2015年为例

中国“里昂惕夫悖论”的实证检验与分析——以2015年为例

THE BUSINESS CIRCULATE商业流通 |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25中国“里昂惕夫悖论”的实证检验与分析——以2015年为例孔德伍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00083摘要:为了研究我国是否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本文以2015年为例,用传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法,选取19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年的进出口和投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检验是否存在“里昂惕夫悖论”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政策启示,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国际贸易转型改革与发展做参考。

关键词:里昂惕夫悖论;H-O定理;投入产出分析法;里昂惕夫逆矩阵中图分类号:F752;F75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1)09-0025-04一、“里昂惕夫悖论”的提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H-O) Theorem),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em),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了一个国家会在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将会倾向于专业化生产和较多地出口这类产品。

H-O定理从生产要素的丰裕度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方向,成为当时普遍认可的贸易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开端。

然而,实证检验却对H-O定理提出了质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华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W.Leontief,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的国内产出和对外贸易数据进行测试和检验。

他选取了进入国际贸易的38个部门,用劳动力、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分别衡量进出口品的投入,研究数据如表1所示,结果发现当时的进口品中凝结了更多的资本(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出口品是劳动密集型的,这与当时美国被普遍认为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的事实不符,违背了要素比例学说,进而产生了“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 Paradox)。

中国式管理悖论

中国式管理悖论

中国式管理悖论作者:丁雪峰来源:《新经济导刊》2011年第11期管理永远是权变的,管理模式在不讲应用环境的前提下没有对错之分不久前,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陈果在其微博中说:“我说过我不太赞成集团管控这种‘伪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学乃是基于交易机制和权责匹配的显学,而非集分权制衡的权谋学。

拜读了某位‘中国最强集团企业咨询领军人物’的一些文章,脑子里冒出一个英文词——Fluffy,也许俺有同行相轻的恶习,但还是斗胆认为这类似是而非的理论对以逻辑、专业为价值的管理咨询职业尊严是一个挑战。

”陈果提及的“管控理论”是号称“中国集团管控第一人”白万纲提出的管理理论。

IBM有自己倡导的管理模式,白万纲也有自己推崇的集团管控模式,二者孰是孰非,并无定论。

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

但是由此引发的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正确的话题,对于企业管理者非常有价值。

一般来说,不同国家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在理论上比较公认的管理模式有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等,它们的管理特征不同。

美国模式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特征,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强调规范、制度、法制。

日本模式以资历为主要考核特征,实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年功序列制,强调集体利益至上,重视人际关系。

从管理实践看,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本身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因为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适用环境和条件。

可能你所用的管理模式出了问题,并不是管理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你把这种管理模式用错了地方;反之,一个被“证明”似乎是不正确的管理模式,对你来说却可能是正确的、适用的。

中国管理无模式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开始向本土的传统国学智慧求助,要创造中国的管理模式。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家过度迷恋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替代企业文化,甚至用《论语》来管理企业员工的所有行为。

这种把传统文化庸俗化、企业文化简单化的做法,根本谈不上管理模式。

一些管理专家也投身于中国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管理模式,但都让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中国模式:原创、内涵、悖论及普遍性边界

中国模式:原创、内涵、悖论及普遍性边界
雷默提出“ 北京共 识” 使这
两范畴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 2 0 在 0 8年“ 金融海 啸” 中国的 中, 卓越表现更使 “ 中国模式 ” 璀璨绽放 , 的学者 由此认为“ 有 中 国模式” 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乃是当代创 制, 但实际上, 其理论 内核早在 1 世 纪 8 年代就 由马克思所首创。 9 0
化” 路径 , 出了东方社会 在“ 提 占有资本 主义生产使 人类丰富
根基之上 , 自身生产生 活组 织中寻找 的支点 。 从 保证 东方社
作者 简介 : 王聚芹 (9o- , , 学博士 , 17. )女 哲 华北 电力大 学政 教部 主任 , 副教授 、 士 生导师 。苑英科 (94 )、 , 硕 16- , 华 男
绕“ 查苏利奇困惑” 即, ( 俄国农村公社 能否 “ 直接过渡到高级
的共产主义 的公共 占有形式 ”l n全 面反 思东方社 会的“ I, , l ̄ r
“ 西方 ” 本体到 “ 东方” 本体 的根本置换 , 使东方社会现代化能
够立 足于原有 的经济结构 、 政治结构 、 文化结构 、 社会结构的
北 电力 大学党委 宣传 部部 长、 闻 中心 主任 , 新 教授 。
基金 项 目: 文 为 2 1 度 国 家社 科基 金项 目“ 本 0 0年 东方社会 发展 模 式比较研 究” 编号 :0 K 0 9 的研 究成果之 一 : ( 1B S 1 )
华北 电力大学研 究生核心课 程“ 1 12建设 项 目”科 学社会 主义理论 与 实践 ” 果之 一。 “ 成
所首创 , 包含 着不 同于西方 资本 主义现代 化的根 本 内涵。但是 , “ 式” 它 在 模 评价 问题上 , 不能 因为“ 中国模式 ” 的卓越绩 效就认为 它有普世 性 、 适性 、 普 普试 性的品质 ; 不能 因为世界 一度 盛行 的其他 “ 式” 也 模 的短 暂而 想 当 然推理 出“ 中国模 式” 不具有 “ 时性” 征。 只要 以马克 思现代 化 “ 普 特 第二 范式 ” 根本 原 则为指 导 ,中 国模 式” “ 及

诺斯悖论

诺斯悖论

李枢川吴波:“诺斯悖论”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一、“诺斯悖论”:政府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双重影响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区域内(通常是一国)政府、企业、家庭以及其他组织在资源占有和配置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艾登姆等,1978)。

经济体制涉及到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各种安排,其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可以放在首位。

自由市场存在诸如垄断定价、外部效应、失业、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等方面的失灵,而政府则可以通过税收、价格管制等措施来对市场的这些失灵进行矫正。

从这一点来说,政府可以被称为市场的“扶持之手”(斯蒂格利茨,1989)。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取向,这种取向未必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一致,因此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发展从而可能会损害公共福利,这时政府就充当了所谓的“掠夺之手”(施莱弗、维什尼,1998)。

制度经济学用“诺斯悖论”来描述政府这两种角色之间的矛盾。

诺斯(1981)认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

这个矛盾决定于政府的双重目标。

一方面,政府试图降低交易费用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以获得税收的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又通过向不同的利益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以获取租金的最大化。

诺斯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论证了政府这两种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

制度经济学认为受到政府保护的产权规定了经济体系基本的激励结构,产权的变化会使得组织内部活动的参与者从事各种活动的成本与收益发生变化,这些参与者会调整自身的行为以节约交易成本,其中就包括节约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下降能够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和促进经济的增长。

政府双重目标的前者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后者则由于会带来长期费用的增长而会抑制经济的增长,因此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政府行为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结果。

作为转型国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脱离制度经济学的这种分析框架。

在转型国家改革的实践上,政府往往作为转型的关键变量参与到这些国家的转型模式选择中,因此不同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职能模式。

央企董事会试点的中国式悖论

央企董事会试点的中国式悖论
限。
国资委第二代 “ 掌门人”王勇在履新第一年就面临两个大考
两个 大 考称 得 上是 一 个关 于 国企 改革
“ 本兼 冶 ” 的处 方 。 国资 委成 立 7 来 , 标 年
央 企 从 1 6家 已 经减 至 目前 的 1 3 ,主 9 2 家
团率 先成 立 “ 范的 董事 会” 规 ,李 荣融 在宝 钢集 团董 事会 试 点会议 上对 此予 以 高度评 价 :“ 是 国资委 成立 以 来最 大的 新 闻 ,意 义非 同一 般 。以前 国有 这
析 测试 四大 板块 ,接下 来将
进 入 战 略 转 型期 ,“ 守 势 变
为攻势 ” 。对 于 未 来 ,才 让 更 加 充 满 信 心 :“ 们 希 望 我 央企建立和完善董事会一直被李荣融视为事关央企改革成败的大事 今 年 营 业 收 入 能 够 达 到 7 O 亿 元 ,最终 在 ‘ 十二 五 ’期 间达到 年营 业收
企业 改革 多数 是方 法上 的改进 ,这 次 是从 体制 、制度 上 的改革 。 ” 截 止 到 今年 6月 份 ,实 施 董 事会 试 点 的 央 企为 3 2家 。前 国 资委 国有
营 业 务 向八 大行 业 集 中 ,主 要为 功 能性 和
竞 争性 两 种 类 型企 业 。而 在 央企 建 立和 完 善 董事 会 ,一 直 被 李荣 融 视 为事 关 央企 改
重 点大 型企 业 监事 会 主 席倪 小 庭在 接 受 商 务周 刊》 采 访时 认 为 ,试 点的
最 主要 作用 表 现 在从 制 度设 计上 减 少 了政 府 干预 ,保 证 了企 业 决 策的 科学
革 成 败 的 大 事 。20 05年 l 0月份 ,宝 钢 集
5 OCTOBER , 1 商 务 周 刊 4 20 20 0

“中国学习者悖论”新解-9页精选文档

“中国学习者悖论”新解-9页精选文档

“中国学习者悖论”新解瑞典教育家马登教授(F.Marton)认为,中国的数学教学属于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但相关的比较研究却表明,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在此遇到了“悖论”:这种被动的学习怎么可能产生如此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学习者悖论”[1]。

西方研究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看法,除了外部观察者的局限性和文化偏见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中国数学课程的理解不同[2]。

因此,要想解释“中国学习者悖论”,就必须对中国数学课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根据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的课程分析框架,课程可分为期望课程、实施课程、获得课程。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课堂背景下的期望课程与实施课程相当一致[3]。

所以分析期望课程就可以较好地理解学习者悖论。

由于课程标准是期望课程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拟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中美两国课程标准,以期进一步认识中国学习者悖论。

一、比较样本1.中美期望课程比较样本的确定。

在国际比较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样本的选取,比较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4],能较好地反映出中美两国的期望课程。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开始。

历经十年的实践与反思,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课标”),并被广泛实施。

以“中国课标”作为中国的期望课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010年,美国颁布了“美国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简称“美国课标”)。

由于美国教育行政是地方分权制,各州各自为政,此次改革旨在统一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而且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乎所有的州都实施该标准[5],选取“美国课标”作为比较样本,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美国的期望课程。

2.中美期望课程比较内容的确定。

由于数学课程标准内容较多,为便于比较,我们选取“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之所以选择“图形与几何”作为比较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其一,几何是世界各国数学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焦点;其二,“图形与几何”是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新增内容,且这一内容在“中国课标”中得以进一步强化;其三,“图形与几何”是美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在“美国课标”中有集中体现。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1、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

党也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政治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不同性质的国家,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这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立了与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托克维尔悖论”对中国改革的镜鉴

“托克维尔悖论”对中国改革的镜鉴

“托克维尔悖论”对中国改革的镜鉴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8年第8期时下,针对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误——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这便是著名的“托克维尔悖论”。

有人更从世界发现了诸多验证,包括中国的大明王朝崇祯改革、清末的新政都曾导致政权的倾覆。

似乎这个预言很灵验。

言下之意,改革就是等于找死,这种片面理解成了不改革的借口。

实际上,这句话前面还有一个前提是坏政府。

原话是这样表述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核心改革议题——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托克维尔搞不明白的是,为何革命的发生并非在人们处境最坏,而是改革已经开始,痛苦的确已经减轻的时候?什么是坏的政府?最简单地说,就是失去人民信任的政府。

政府必须真诚,改革也必须是真改革,否则“只有伟大天才才能拯救一位着手救济长期受压迫的臣民的君主”。

任何敷衍了事、选择性的改革无法挽救旧制度,只会加剧旧制度的危机。

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人民为何还要革命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此之前,政府根本不改革。

对于革命的时机,列宁有精彩的论述:“对于革命来说,仅仅是下层社会不愿意像原来那样生活下去是不够的。

对于革命还要求社会不能像先前那样统治和管理下去。

”简而言之,革命爆发不是单方面地取决于被统治阶级无法按原来方式生活下去,而是由于统治阶级无法按原有方式统治下去,统治阶级不得不改革,这种改革是被迫的,而且是为时已晚的改革。

托克维尔还搞不懂的是,为何当封建制度的某些部分在法国已废除时,人们对剩下的部分常常抱有百倍的仇恨,更加不能忍受?德国著名神学家兼信义宗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有一首忏悔诗:“起初他们(纳粹)冲向共产党人,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接着他们冲向社民党人,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社民党人。

然后他们冲向工会成员,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优序融资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悖论的原因

优序融资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悖论的原因

【研究院】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揭示公司选择某一特定资本结构的原因,以及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内在关系,为资本结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关注焦点投向中国上市公司,结合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分析优序融资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悖论的原因。

一、投融资体制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是影响整个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导致大部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虽然切断了企业依赖政府财政融资的资金来源,但由于新的资本生成制度尚未形成,离开了政府资金的无偿供给,必然会演变成国家通过银行对企业进行负债性支持,银行实际上就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唯一来源,这是企业过低依赖银行贷款的客观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产权边界模糊、产权主体缺位,管理者缺乏必要的产权约束,使得国家银行的债务就不具有约束力,这就为企业的过度负债扩张提供了主观上的动机。

因为在还没有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没有形成新的资本生成制度的前提下,“放权让利”、“利润留成”等改革措施仅仅是放松了对企业的控制权,使得企业的投资热情大大提高,生成了“投资饥渴症”,其结果必然促使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投资经营;但是,由于产权不清,无法从制度上保证管理者自负盈亏,企业盈利时管理者获利,亏损时长期挂帐或寻求新的银行贷款,让国家变相承担企业亏损。

二、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按照传统财务学理论,由于债权融资可以产生税盾价值,因而使债权融资成本较低。

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则恰恰相反,极具“中国特色”。

由于债权融资必须在债务到期时还本付息,而且只有具备一定的资格才能进行债权融资,再加上负债的破产约束,所以债务约束是一种硬约束。

股权融资则更多地表现为是一种软约束,因为我国上市公司较少甚至不进行股利分红,而习惯于将利润留存,使股权融资成本较低甚至是“零成本”。

相对于债权融资的硬约束,上市公司普遍感受到债权融资成本的存在,但是却感受不到权益融资成本的压力,因而很容易产生“免费”资本的幻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险发生 , 家一 块儿完 蛋, 这种风 险往 往 是需 要 实体 经 大 而 济 来买单 的, 终导 致整 个社会 的动 荡。 最
政府主导的必然悲剧
什么 叫重整 ? 重整 就是 让 已被破 产 的企 业通过 一系
列的 努力 ( 豁免债 务、 权益股东 利益 的调 整 、 引进 外 来投
权 人有所 顾 忌 , 么怎 么操 作 呢 ? 那 从现 实 的 路径 有 两 个 选择: 一个 选择 是让小股东 多承 担一 些,: ̄ 多让 一些 股 I n L 票; 另一个 选择 是让重组方 多支付 对价, 就 意味 着用现 也
出相 当的让 步。 因为重 组方答应 承担 债务且不要 求银 行 债权 人削 减
了特定 情 况下 政府 的 行 为的 。 我 们 看 看 S 光 明 的管 理人 , 多 数 T 大
都 是政 府官员一 一 市委 秘书 长、
市 委 办 公室 主任 等 等 , 见在 中 可
国政 府整 体 向市场经济 转 型过程
中还有 很长 的陆续 要走。
第 二个可圈 可点的 例子就 是 s 得 亨 ( 0 6 9 , S S 光 明 T 60 9) 与 T

行 拿 着这 张空 头支票来 搪 塞管 理 部 门规避 责 任 , 你来我
往 的结 果 换来 的还 是 一大 堆烂 账坏 账, 整个金 融 系统就
成 了对 弱势 一方 的巧 取豪 夺 。
接力 式的 游 戏, 个破 公 司反反复复被 重组 。 一 一旦系统风
样 , S 得 亨 的 破 产重 整 也 是 T
政府主导 的 。
从 基本 面来 看 , S 得 亨和 s T 明两者 有一 定 的 T S光 相 似程 度, 总盘 子不大 (S得 亨总 股本 l 8 亿 , T T 个 l S S 光 明加上股 改 的股 份 也接 近 2 ) 沉 没 成 本 不是 很高 , 亿 , 每 股l 元 计算 , 0 也就 是2 " 的市值 。 0& f s得亨 和 s s光 明唯一 不同的 是, T 亨的 债权 T T s得 人都是 一 些得 罪不 起的 主子, 比如 国家开发银 行、 商银 工 行等 , 方 政府 在进 行破 产 重整 的操 作 中必须 对 这些 债 地
自由市 场 是 不 会 诞 生 寻 租 的
债务, 作为 补 偿银 行 往 往会 提 供 很大 的优 惠, 但是 这 种 方 式对于 银行 而 言实 只是 换取 了_ 让 一张空头支票 , 而银
超 然 机会 的, 组 本来 就是 用大家 重
拥 有 的 资 源 进 行 重 新 组 合 以挽 救 上 市公 司 , 是在 实际操 作 的 话 , 如 债务 负担 过 重 就会 导 致很 多重 组进 行不 下 去, 在 事 实操 作 中就 形 成 了 个 这 一 悖 论 一 一 有 实力 的 重组方 拿现 金重 组 , 债权人往 往不 打 折, 恨不 得一 口气 将所 欠 的债务 全部 要 回来 反, 些 相 一 投机 取巧 没有实 力的重 组方 吃定 了光脚 的 不怕 穿鞋 的 , 拿 着一 个 空头承 诺 来博 取 利 益 , 债权人反而 事 实上会 做
按 照这 种游 戏 自欺欺 人地传 递着接力棒 。 同美 国次 债危 机一 样 , 证监 部 门行事 的逻 辑 已经脱 离 了事 实 本 身, 变成 了 一 金 融 机 构之 间信 任承 诺 的 转 种 接力游 戏 , 自己欺 骗 自己, 天欺 骗未 来 。 今 因此 我们 经常 可以看 至 市公司之 间都 相互 进行担保 , 以重组往往 是 止 l 所
成功 的可能性 越 小。
需 要 被尊重 的 , 但是 在实 际操 作 中却并 = ̄此 , l n 重组方 的 P 权益往往 是得 不到保 障 的。 典 型 的例 子 就 是 S 明 ( 0 5 7 , s 光 明 S 光 T 0 08) S T ( 0 5 7 的重组方九五投资 , 008 ) 用业界 的语言 来说是 一家 名不 见经传 的 企业, 因为 他承 诺能 够 带 来2 个亿 的 资 就 0 产, —下子就 突然成了光 明的 重组方 , 为了以股抵 债 , 价 股 拉高 了不止一 倍, 然后用虚 高的股 票进 行 抵债 。 到现 在 s T 光明的 重组还是 一 个故事一 个故事地 在继 续 。 “ 装入 的资 产必 须 支持 起上市公司 的规 模 , 者 的 两 体 量之间达 到基 本 的匹配 。 这是 一 个基 本常 识, 此糟 ” 如 糕 的 方案 , 也可 以在政 府的 主导下发生 , 见必然是 代表 可
资者 等 等 ) 来挽 救企业 。 据 《 产法 》 精神 , 于 濒 根 破 的 对
于 破产 的 一 烂 摊子 就应 该 轻装上阵 , 袱 已经属 于过 一个 包
金 和股票抵 债。
在 实 际操 作 中, 方政 府 选择 了让重组 方多 掏钱 的 地 方案 。 因为从重组 的游 戏规 则 来看 , 重组委 仅仅要求 了注
相 当一部 分上市 公司 的债 务方都 是银 行之类 的 金融 机 构 , 于金 融 机 构 有 一 对 个不成 文 的 规矩 , 是本 金不 就
能 打折 , 而利 息是可 以商量 的 ; 因为 银行 有制 度, 金打 本
折需 要 国务院 、 银监会 甚至 财政部 批 准 , 削减 债务, 要 就 必然 伴随 责任追 溯 , 这是 匕匕 下都 不愿意 看到发生的 而 下
入资产达 到一定 的要 求, 没有没有承 诺注入资产 的可成 并
0 0 1I A 0 32 1 Ri 51 H
去, 破产 重整 的企业 实质上的壳 资 源是没有价 值 的, 整 重 就 是给 大 家一 个重新 选 择 命运 的机 会 , 重组方 的利 益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