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翻译家朱生豪
翻译名家简介-朱生豪
划时代的翻译文献。他在二十岁之前就选择了莎士比亚,
会写诗放弃了写诗,会写文章放弃了写文章,潜心研读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1937年“八·一三”事变,他已译出的喜剧9种和多年 苦心搜集的资料全部毁于炮火。1939年上半年,他在《中 美日报》编写短评,宣传抗日,莎剧翻译不得不暂时停顿。 1941年日寇占领上海,他再度失业,在经济状况极端困难 的情况下,重译毁于炮火的喜剧。1943年回到嘉兴老家后 闭门不出,全力翻译莎剧。
底,新文化运动又使他的白话文得到充分的发 展。他写过
诗,写过杂文,白话文的使用远远高出一般人。
经得起痛苦和寂寞,锻造深厚的双语功底,反复细心的研读 原作,孜孜以求的专一恒心,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奇世良才, 所有这些特质的叠加才造就了一代伟大的翻译家,留给后人永传
万代的划时代的翻译文献。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Well-known Translators 朱生豪
朱生豪
(1912~1944) 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 诗人。1912年2月2日生于浙江 嘉兴的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
幼失父母,生活贫苦。卒于194
4年12月26日 。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朱生豪
朱生豪: 1929年入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
同时攻读英语。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英语水平和翻
翻译大师朱生豪
The Style of His Translation
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 内,保持原作之神韵 。 译笔流畅,文词华瞻 。
朱生豪(1912—1944)
From: Jiaxing,
Zhejiang province。
Occupations: poet 、
translator 。
Experience: *studied English and
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朱生豪: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孙大雨:是生存还是消亡,问题的所在。 梁实秋:死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 卞之琳: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许国璋:是生,是死,这是问题。 王佐良:生或死,这就是问题所在。 方 平: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问题。
Julius Caesar 《裘力斯· 凯撒》
As Caesar loved me, I weep for him; as he was fortunate, I rejoice at it; as he was valiant, I honor him, but as he was ambitious, I slew him. There are tears for his love; joy for his fortune; honor for his valiant; and death for his ambition. 朱生豪的翻译: “因为凯撒爱我,所以我为他流泪;因为他是 幸运的,所以我为他欣慰;因为他是勇敢的,所以我尊敬他; 因为他有野心,所以我杀死他。我用眼泪报答他的友谊,用 喜悦庆祝他的幸运,用尊敬崇扬他的勇敢,用死亡惩戒他的 野心。”
戏剧翻译家朱生豪汇总
“对于你,我希望你能锻炼自己,
My class onet, roaurnhsolamteor
成为一个坚 强的人,不要甘心做一个女人。
“你的来信如同续命汤一样, 今天算是活转过来了。
MARRIAGE
“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 对于彼此都是世界最重要的人。
“我卜了一下,明天后天都仍然无信, 顶早星期四,顶迟要下个星期五才会有信,
Sonnet 97
MARRIAGE
How like a winter hath my absence been From thee, the pleasure of the fleeting year! What freezings have I felt, what dark days seen! What old December's bareness everywhere!
MARRIAGE
我爱宋清如,风流天下闻; 红颜不爱酒,秀颊易生氛。 冷雨孤山路,凄风苏小坟; 香车安可即,徒此挹清芬。 我爱宋清如,诗名天下闻; 无心谈恋爱,埋首写论文。 夜怕贼来又,晓嫌信到频; 怜余魂梦阻,旦暮仰孤芳 我爱宋清如,温柔我独云; 三生应存约,一笑忆前盟。 莫道缘逢偶,信到梦有痕; 寸心怀夙好,常艺瓣香芬。
Part One 第一部分
Marriage
EleTchtericinatlraondducMtieocnhoafnicthael My class onet, roaurnhsolamteor
And yet this time removed was summer's time; The teeming autumn, big with rich increase, Bearing the wanton burden of the prime, Like widow'd wombs after their lords‘decease:
朱生豪——走进莎士比亚
• 4月,编完《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卷,写完《译者自 序》、《第一辑提要》、《第二辑提要》和《第三辑提 要》,渴望年底译完全集。当译到《亨利五世》第二章 时,病情突变。6月初,高烧抽搐,无法支持,从此卧 病不起。经医生诊断为肺结核并发多种结核症。7月, 朱生豪自知病重,悲痛地说:“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 命也要把它译完。”12月,叮咛妻子转告胞弟朱文振, 让他续完未竞之业。12月25日,忽然用英语高声背诵莎 剧。12月26日,示意妻子到床边,说了声“我要去了”, 便带着未竞之愿,离开人世。年仅32岁。共译出莎剧31 个半,仅差历史剧5个半。他实践了在《译者自序》中 说的话:“夫以译莎剧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 毕生精力,殆已尽于兹矣。”
他的翻译工作
• 1939年,朱生豪入中美日报社任编辑工作,曾 写了大量宣传抗日、针砭时弊的文章,激励抗 日斗志。这就是后来编成文集《小言》。1942 年5月1日,朱生豪与校友、自己苦恋了十年的 宋清如在上海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第二年回到 嘉兴,重新开始了翻译莎剧的生涯。1944年, 朱生豪带病译出史剧《约翰王》、《里查二世》 和《亨利四世》。4月,编完《莎士比亚戏剧 全集》三卷,写完《译者自序》、《第一辑提 要》、《第二辑提要》和《第三辑提要》,渴 望年底译完全集。
他为什么要翻译?
• 1933年大学毕业后,朱生豪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任编 辑,参与编辑《英汉四用辞典》,这期间他利用工余时 间,悉心研读及搜集资料,对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逐渐酝 酿成熟,正好这时他的在南京大学读书的弟弟来信,告 诉他日本曾有人讥笑中国没有莎集译本,是一个“没有 文化的国家”,弟弟在信中说“如果能把莎翁全集译出, 可以说是英雄业绩。”这些话强烈地激起了朱生豪的爱 国热情,他决心把莎翁的作品全部介绍到中国来。1935 年的上半年,朱生豪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到抗战爆 发前完成10部莎士比亚戏剧集,抗战初期译稿毁于日寇 侵略炮火。1939年,朱生豪入中美日报社任编辑工作, 曾写了大量宣传抗日、针砭时弊的文章,激励抗日斗志。
朱生豪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翻译
件”指导农村 的改革与发展 , , 这再 一次体现 人大人先生们 巨眼的大 学 ,朱生 豪刻苦勤 为 中 闰是 缺 乏 文化 水 一 了中央对“ j农” 问题的重视。 农村改革大大 奋, 嗜书女命 , ¨ 阅渎 J大量的文学名作 , , 二年 准的 国家 ,嘲笑 巾周
激 发 了农 民的 生产 积 极 性 , 动 生 产率 大 幅 级 时 曾参 加 “ 江 诗社 ”表 现 f超 强 的文 学 连莎翁的全译本都没 劳 之 , { ;
众 的 。.因 此 , , 『 4 I 继邓 小  ̄, , 泽 民 n志 总结 没 , 誉 为 中 国前 不 见 尝 试 者 、 不 见超 越 代 脉搏 ,塑造 r 多 'ZG- - 汀 d 皱
莎士比亚译者朱生豪
翻译不仅关乎英文,更高质量的 翻译往往取决翻译者的母语的水平, 同时翻译者的心中应该始终为目的语 读者服务,创造出既有美感又不失真 的译文是译者的一个重要素质。Thank you!来自King of Lear
• Fools had Deer less grace in a year, • For wise men are grown foppish; • They know not how their wits to wear, • Their manners are so apish, • • • • 这年头傻瓜供过于求, 聪明人个个变了糊涂。 顶着个没有思想的头, 只会跟着人一样葫芦。
之江才子
——朱生豪
简介:
浙江嘉兴人,曾经就读于之江 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朱先生 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 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 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 认。
朱生豪的附加贡献: 他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 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 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 自成体系。
• 脚下石生苔. • 嗬呵! ——《哈姆雷特》
李赋宁《浅谈文学翻译》
好的文学翻译家应能运用译文语言 中最自然的表达手段表达原文的意思和 风格,内容和形式。翻译家不要拘泥于 原文的语言细节(次序、句子结构、句 型等等),但必须对原文中的语言特点 (全文的结构、着重点、修辞段、气氛 和感情效果)牢记在心。
• 第一是朱生豪的翻译所表现出来的翻译 思想以及翻译原则。 • 第二是朱生豪对戏剧的翻译考虑到了读 者和观众的双重功能。 • 第三是朱生豪本身的诗词才华在翻译中 的恰到好处的运用。
戏剧全集〉自序》 《 〈莎士比亚 戏剧全集〉自序》:
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 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 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 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 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 处,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 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现,不为晦涩之 字句所掩蔽。
朱生豪生平、简介、翻译理论资料讲解
朱生豪生平、简介、翻译理论简介: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翻译家。
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兴人。
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
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
外界评价:朱生豪译本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宗旨,译笔流畅,文词华瞻。
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生平:1、1912年2月2日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
2、1929年秀州中学毕业,并被秀中校长推荐保送杭州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
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他的才华深得教师及同学的称赞。
“之江诗社”的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他说“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
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
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
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3、1935年春,开始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准备工作。
4、1936年8月8日译成莎剧《暴风雨》第一稿。
此后陆续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
5、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逃出寓所,随身只带有牛津版莎氏全集和部分译稿。
6、1942年5月1日,与宋清如在上海结婚,至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把译稿丢失的莎氏喜剧全部补译完毕。
7、1943年1月,携夫人回嘉兴定居,朱生豪宁愿贫穷至死,不愿为敌伪效劳,仅靠微薄稿费维持极困难的生活。
他闭门不出,把全部精力扑在译写工作上。
工具书仅有两本字典,译出了莎士比亚的几部重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莱特》等。
说说朱生豪的翻译_苏福忠
说说朱生豪的翻译苏福忠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以下简称《莎剧集》)在中国近代英译汉的历史上,堪称划时代的翻译文献。
他在二十岁之前就选择了莎士比亚,会写诗放弃了写诗,会写文章放弃了写文章,潜心研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用他的话说:“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
”想当初,莎士比亚在伦敦戏剧舞台上功成名就,带着钱财和名誉荣归故里,享度晚年,几十个剧本是生是灭根本没往心里去。
在莎士比亚死后七年(一六二三年),他的两位演员朋友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把他的三十六个剧本收集成册,加上颂辞补充完整,付梓出版,称为“第一对折本”。
人们一点没有意识到,赫明斯和康德尔仅仅出于对朋友的敬意而采取的这一行动,是启动了一个多么巨大的文化工程。
这个工程进入中国,认真准备接下来进行另一种文字施工的,直到二十一世纪伊始的今天,也仍只能算朱生豪一个人。
除了他,别说把莎剧全部研诵十几遍,就是一个剧本读够十遍,恐怕也很少有几个人做得到,包括《哈姆雷特》诸多译本的译家们。
说是运气也好,巧合也罢,重大的文学事件往往令人难以捉摸却必然会发生。
朱生豪在他血气方刚时选择了莎士比亚,是莎翁的运气,是中国读者的福气。
朱生豪在世界书局出版的他的大译《莎士比亚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译者自序”里说:“中国读者耳莎翁大名已久,文坛知名之士,亦尝将其作品,译出多种,然历观坊间各译本,失之于粗疏草率者尚少,失之于拘泥生硬者实繁有徒。
拘泥字句之结果,不仅原作神味,荡焉无存,甚且艰深晦涩,有若天书,令人不能卒读,此则译者之过,莎翁不能任其咎者也。
”这番话有两层意思:其一,这是他调动了全部智慧与心血尝试翻译诗体莎剧后的严肃结论。
读过朱译本《莎剧集》的人都知道,朱生豪在每个剧本中都尽量试着用诗体翻译莎剧里的诗;有些译作相当精彩,例如,《哈姆雷特》中的“戏中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大量诗篇等等。
其二,对莎剧在中国的翻译经过了解一些情况的人应该知道,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英某些好事机构内定了包括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来翻译莎剧。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朱生豪译1. 介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剧作家和诗人,被誉为“文学巨匠”、“人类文明的瑰宝”。
他的十四行诗第18首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经典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美丽的颂扬,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永恒爱情的追求。
这首诗的美丽语言和深刻内涵,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深受读者喜爱。
2. 朱生豪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译文朱生豪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对西方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经典作品,还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解读。
他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译文以其精准的语言表达和对原诗内涵的深刻把握而著称。
朱生豪的译文不仅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美感,还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汉语表达技巧,使诗歌在翻译后依然保持了其独特的魅力。
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朱生豪译全文朱生豪先生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译文如下:商务印书馆版《朱生豪文集》载此诗译文如下:1、昂首,夏日中最甜美的青春!婉丽的姑娘是比暴风雨严格多了,可是更是温柔 [5] 、青秀的可以知道,更乐要被狂傲的人呢怒目瞪, [6]因为银貌在分以以不去逝的芳香。
2、夏日因此只是感觉短短两季夏天和金百,但这涼水可见星由此播种为时期不会润走,邪恶,过分的时期除了你的自豪也但愿现在,我用这首歌品位呼吁,作不朽的世界歌颂。
4. 对于译文的解读和评价朱生豪先生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译文,以其对原诗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译文技巧而广受好评。
在译文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流畅的语言,使诗歌在翻译后依然保持了其原有的韵味和美感。
朱生豪先生注重译文的音韵美感,力求将原诗的情感和意境完整地表达出来。
他不仅注重译文的文字表达,还注重译文的内在逻辑和情感传达,使译文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共鸣。
朱生豪 翻译莎斯比亚第一人
朱生豪(1912—1944) Zhu Shonghao浙江嘉兴人。
少时聪颖,17岁被保送到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兼攻英文,并任美籍教授窦维思的助教,在校参加“之江诗社”,为该社领袖。
在中外名师的熏陶下,对莎士比亚、雪莱、勃朗宁等名家的作品有较深的研究。
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开始翻译莎剧。
1939年就职《中美日报》,编国内新闻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失业,贫病交迫。
1942年回乡坚持翻译莎剧,直至病逝,时年32岁。
朱生豪是我国系统翻译莎剧的先行者之一。
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翻译莎剧前后10载,终于译出莎翁的悲剧、喜剧、杂剧与史剧共31部半。
其中27部由世界书局于1947年作为《莎士比亚全集》出版,震惊了国内外译坛。
人民文学出版社先于1954年分12卷出版《莎士比亚全集》,于1978年再出的《全集》共37部,其中绝大部分为朱氏所译。
朱氏文学修养颇深,汉、英语都很有造诣,所译莎剧字斟句酌、晓畅易懂,较之他人的译本以典雅传神见长。
初期所译的几种多为喜剧,如《暴风雨》、《仲夏夜之梦》等,译笔轻快。
后期所译多是悲剧、历史剧,因时隔数年,译笔更见精辟而流畅。
未见朱氏有翻译理论方面的长篇宏论。
对他的翻译观,在《莎士比亚全集》译者自序中可见一斑:“翻译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以明白畅晓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苟同。
”他每译一段,“必先自拟为读者,察阅译文中有无暖昧之处。
又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审辨语调之是否顺口,音节之是否调和。
”可见,朱氏的成功,除了靠他深厚的语言和文化功底外,还在于他对翻译事业的追求和严肃认真的态度。
朱生豪先生的翻译人生
完成了第一 克服种种困难 , 坚持从头至尾将这本辞典编 3 7种戏剧作 品全部译成 中文将达百万言之 的译莎工作已开展了一年有余 , “ 八一三” 因此 , 如果缺乏学贯中西 的深厚涵养 , 扎 辑九种喜剧的翻译计划 。但不久 , 撰 出来 , 也正是 由于他这种一丝不苟、 锲而不 多 ,
口
王英
朱 生豪 , 浙江嘉兴人 , 著名 翻译家 , 其在 言 , 总是令朱生豪陶醉不已, 他说 : “ 余笃嗜莎
国难境遇下奋发 图强 , 于艰苦环境下迎难而 剧 , 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 , 于原作精神 , 上, 以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 , 较早向国人介绍 自觉颇有△. 。 ” 也 恰巧在詹文浒积极鼓励其 和翻译 了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 的优秀剧作 , 从事莎翁作 品翻译之时 , 朱生豪收到了弟弟 说 日本人 因为 中国没有莎翁 译文质量和译文风格独具特色 , 为 国内外莎 朱文振 的来信 , 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 也深受 国内大众读者 全集的译本而嘲笑中国没有文化 。 的推崇与喜爱。
隋挥霍着人类的语言, 据不完全统计 , 莎翁 人今年 才二十岁 , 渊默若 处子 , 轻易 不发一 称为“ 翻译年” 。当时 , 在翻译了果戈理 的《 死 尽. 堪 称世 界 之最 , 言 。闻英文甚深 , 之江办学数十年 , 恐无此不 灵魂》 之后 , 文学大师鲁迅曾希望国内学者能 全集 的词 汇量 就 超过 两万 个 , 若想完成莎 认为其是“ 于中国有 即便身处一个安宁的环境之 中, 易之才也 。” 1 9 3 3 年夏 , 大学毕业之后 , 朱生 够翻译莎士 比亚的作品 , 都算得是一件难事。与世无 在中国留存” 的大事 , 并且专 门为此事去 翁作 品的翻译 , 豪进入地处闸北的世界书局当英文编辑 。当 益 , 兢兢业业的朱生豪呕心沥血 , 一字一词地 但林语堂 限于个人精力和思想局 争、 时的上海世界书局 , 在名气上是仅次于商务 信林语堂 , 但他又不得不面 最终却没有接受鲁迅的 良好建议。事实 将 莎翁剧作用心翻译 出来 , 印书馆和中华书局 的。 在世界书局期间, 朱生 限 ,
戏剧翻译家朱生豪
英年早逝与身后事
朱生豪在32岁时因病去世,留下了未完成的莎士 比亚戏剧翻译工作。
他的去世给中国戏剧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 得他的家人承受了巨大的悲痛。
朱生豪的身后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墓地成 为了一个纪念地,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悼念。
朱生豪的遗产与纪念
01
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作品成为中国戏剧界的经典,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现代诗歌发展
朱生豪的诗歌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 技巧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引领文学批评潮流
朱生豪的文学批评思想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潮流。他的批评观点和方法 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
04 朱生豪的悲剧命运
翻译作品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朱生豪的代 表作,共译出31部戏剧,包括《哈姆 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 丽叶》等经典剧作
02 朱生豪的翻译成就
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
朱生豪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翻译家,他致力于将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翻译成中文。
他共翻译了31部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 朱丽叶》等经典剧作。
教育经历与早期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 文学
早期工作
在嘉兴、杭州等地担任中小学教师
文学创作
在任教期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 译
投身戏剧翻译事业
翻译动机
贡献与影响
出于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热爱和推广西 方戏剧文化的目的
朱生豪的翻译作品在戏剧界具有重要 地位,其译文流畅自然,保持了原作 的艺术风格,对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 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全集
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全集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被称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其戏剧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朱生豪被公认为莎士比亚戏剧的杰出翻译家,他所译的《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等作品广受好评。
朱生豪出生于1902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精通多国语言,文笔纯熟,思想开阔,因此他不仅能够在翻译上做到信达雅,还能够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朱生豪翻译的代表作之一。
哈姆雷特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在戏剧中经历着自己的悲剧。
朱生豪对于《哈姆雷特》的翻译精准而生动,将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和戏剧手法展现无遗。
他将哈姆雷特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哈姆雷特》,朱生豪还翻译了《李尔王》、《麦克白》等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
他的翻译不仅忠于原著,还增添了中国元素,使得中国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些作品。
朱生豪的翻译作品广为流传,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朱生豪原译本全集》收录了朱生豪翻译的所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包括十四部悲剧、七部喜剧、十部历史剧和四部其他作品。
在这部全集中,读者可以领略到朱生豪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翻译,更能够感受到莎士比亚作品的魅力和深度。
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翻译水平上看,《朱生豪原译本全集》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之作。
它记录了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朱生豪在翻译领域的卓越成就。
这部全集的问世,必将为中国读者提供更多接触莎士比亚戏剧的机会,也必将对中国翻译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朱生豪原译本全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翻译力作,它必将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生豪用他卓越的翻译技巧,将莎士比亚戏剧的光芒照耀在了中国大地上,使得更多的中国读者能够欣赏和理解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
戏剧翻译家朱生豪
→ 波洛涅斯 : 一点不错;他还叫我来请两位陛下同去看看他们演得 怎样哩。!
第三部分
APPRECIATION
Analysis and summary
APPRECIATION
OPHELIA I think nothing, my lord.
HAMLET That's a fair thought to lie between maids' legs.
→
哈姆雷特:不,我的好妈妈,这儿有一个更迷人的东西哩。
波洛涅斯:(向国王)啊哈!您看见吗?
哈姆雷特: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怀里吗? 奥菲利娅:不,殿下。
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进行。为便于中 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 而分为喜剧、悲剧、史病交加,但仍坚持翻 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建国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 终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
第一部分
(2):KING Have you heard the argument? Is there no offence in ‘t? → 国王 这本戏是怎么一个情节?里面没有什么要不得的地方吧?
(3):OPHELIA O,woe is me,T'have seen what I have seen,see what I see!
带病《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 历史剧,《亨利五世》第一,二幕。
WORK
第第二二部部分分
Work
ETlheectirnitcraoldaunctdioMn oefchhiasnwicoarkl
朱生豪翻译理论介绍
戏剧翻译实践
朱生豪翻译理论在戏剧翻 译中的应用
朱生豪翻译理论对戏剧翻 译的指导意义
朱生豪翻译理论在戏剧翻 译中的具体实践案例
朱生豪翻译理论在戏剧翻 译实践中的效果与影响
散文翻译实践
朱生豪翻译理论的运用:保持 原文的意境和风格,同时注重 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力
具体散文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散文翻译的特点:注重意境、 情感和语言的表达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语言差异:朱生豪翻译理论主要基于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转换,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可能导致翻译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文化背景:朱生豪翻译理论可能受到文化背景的限制,某些文化元素可能难以在目标 语言中准确传达
时代背景:朱生豪翻译理论可能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某些现代语言和文化元素可能 无法在朱生豪的时代得到准确表达
朱生豪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朱生豪翻译理论与其他翻译理论的 比较
朱生豪翻译理论对现代翻译的影响
朱生豪翻译理论核心观点
翻译是艺术,需 要创造性
翻译要忠实于原文, 但也要保持语言的 流畅和美感
翻译要注重传达 原文的精神和风 格
翻译要注重读者的 感受,让读者能够 理解和欣赏原文
朱生豪翻译理论在散文翻译 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朱生豪翻译理论对后世 影响
对现代翻译学影响
推动现代翻译学发展
丰富现代翻译学理论体多人从事翻译工作
对文学翻译影响
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国际化传播 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提高了文学翻译的地位和价值 推动了文学翻译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对文化交流影响
翻译标准:朱生豪翻译理论可能存在一些翻译标准的问题,例如对于某些词汇或表达 方式的处理方式可能存在争议
戏剧翻译家朱生豪
人 物 简 介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 翻译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 朱朱、朱生等,中国浙江省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 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 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 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 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 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 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 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 1941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 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 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 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 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感 人 事 迹
部莎翁戏剧的日月之辉 用现在的话来讲,朱生豪其实是当时翻译界的 一匹黑马。他毕业于之江大学,绝对称不上名校; 他毫无名气,乃一后生小子;他在世界书局充当一 个小职员,在战乱年代跟难民一起颠沛流离。更不 可思议的是,他没有什么利器,手头上除了莎翁原 著,唯有一本《牛津辞典》和《英汉四国词典》, 其他的参考资料一概没有。但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 者悄然攀上了山峰,创造了自己的高度和历史, “把日月译上了天空,把伟人译入了历史”,不能 不说是一种文化奇迹,不能不说是一种豪杰壮举。
感 人 事 迹
朱生豪:我是一个古怪孤独的孩子 在朱生豪和夫人宋清如住过的房间里,我看到 一盏小小的油灯,灯火已灭,但先生的气息依然存 在。让我动容的还有一副题联“才子佳人,柴米夫 妻”,这是1942年5月1日,朱生豪和宋清如结束历 时10年的“罗曼蒂克”爱情,在上海青年会礼堂举 行简单的婚礼,携手走进幸福的婚姻生活时,由著 名词人夏承焘为这对新人题写的婚联。二人相恋时 还是当时的“才子佳人新人类”,相约只恋爱不结 婚,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为了共同的目标, 他们义无反顾地谢尽时尚繁华,甘愿过起“柴米夫 妻”的寻常日子。食了酸甜苦辣咸的烟火滋味,不 知出身大家闺秀的宋清如是如何学会低到尘埃里来 爱她的夫君及其事业。
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生平简介
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生平简介朱生豪,著名翻译家。
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
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
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
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朱生豪简介朱生豪是译莎的才子,是只有古代的苏东坡才能够相比的人物。
朱生豪的一生基本都是奉献给了《莎士比亚全集》,一个从没有去过国外的人仅仅是通过两本英汉字典完成了著作的翻译,这个举动是震惊国内外的朋友。
下面,我们看看朱生豪简介。
朱生豪是在杭州之江大学就读的中文系和英文系,因为十分热爱文学在毕业之后在上海的世界书局担任了编辑,其中创作了很多的诗歌作品。
朱生豪出生在一个落寞的小商人的家庭中,家境不算富裕甚至是可以用清贫来形容,但是朱生豪的读书成绩确是比较优秀,上大学都是通过奖学金的支撑度过。
在大学期间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诗歌的欣赏是受到很多同学和老师的赞扬,二十岁的朱生豪已经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聪明伶俐,才华横溢的才子。
朱生豪简介中介绍在朱生豪大四的时间里结识了宋清如,成为了他的女朋友并且是今后的妻子。
随着朱生豪毕业,两人之间的感情都是通过书信进行维系。
在担任上海世界书局的编辑时,朱生豪就开始陆陆续续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是在1937年的时候由于战争在逃难的时候失去了之前翻译的原稿,这种情况对于朱生豪而言是比较悲痛的,自己的心血全没有了。
朱生豪并没有放弃翻译,选择重新来过,将遗失的部分重新翻译。
1942年的时候宋清如和朱生豪两人结婚,朱生豪失了业跟随宋清如回到了自己岳母家生活,在结婚之后宋清如负责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朱生豪一心一意的投入在翻译的工作中,但是身体每况日下。
最终还是没有挨过疾病的困扰,离开了人间。
朱生豪情书朱生豪和宋清如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常常被后人津津乐道,这一段佳话是多少人羡慕和钦佩的。
朱生豪是著名的翻译家和莎翁是齐名,莎士比亚是不朽的那么朱生豪也是不朽的。
朱生豪“译莎”
朱生豪“译莎”“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实在喜欢你那一身的诗劲儿,我爱你像爱一首诗一样”;“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有人说,若世间的情话有十斗,朱生豪一人,便可独占八斗。
以一部《情书》“火出圈”,朱生豪也因此被誉为“世上最会写情话的人”。
无限的思念和爱慕,从笔端流出,装入信封,飞入宋清如的心中,也飞入无数人的梦中。
然而,他值得后人追忆的,远不止诗文才华和与妻子的这份鹣鲽情深。
他写给妻子的另一封信中说:“……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为洗刷祖国“无文化”之污名,他十年青灯黄卷,三译莎剧,手稿两次毁于战乱,最终为我们留下了31部半、180万字的莎剧译作。
1944年12月,有着“中国莎剧译文第一人”称号的翻译才子朱生豪抱憾谢世,年仅32岁。
他在遗作中借雅典历史悲愤呼告:“有一天,不远的一天,他们将用热血洗净被践踏的祖国的耻辱……”这是比“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更动人的告白。
朱生豪、宋清如夫妇像图源:文艺嘉兴一十年译莎,朱生豪为此付出了生命。
这是何等的情怀。
一切都始于1935年。
那一年,上海掀起一股旨在打破白色“文化围剿”、推介外国文艺的热潮,文化出版界称之为“翻译年”。
那一年,鲁迅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有莎士比亚的译本。
在日本,莎士比亚、歌德……都有全集。
他希冀中国尽快接受西方文学优秀作品,体现出一种迫切的时代需求。
那一年,在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的朱生豪,也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某一天,世界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对朱生豪说:“书局近来有个大任,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你来如何?”那一年,朱生豪仅23岁。
世界书局选择了朱生豪译莎,更是历史选择了他。
不曾想,这条译莎之路异常艰辛。
1936年,他正式提笔翻译,到1937年夏,已译完了莎翁多部戏剧,然而战火打断了翻译计划,先是“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又经历太平洋战争,朱生豪翻译的心血两度毁于日军炮火之中,何等悲痛!他濒临绝望的边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 人 事 迹
艰苦的工作再加上贫穷的生活,朱生豪的身体日渐 虚弱,经常患病,但他仍然笔耕不辍,跟时间赛跑。翻译 到《亨利四世》时,先生突然感到肋间剧痛难忍,并出现 痉挛,经确诊为严重肺结核及并发症。这对于全家人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也许是感觉到所剩时日不多,朱生豪用 执著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继续翻译莎士比亚 戏剧。1944年春季,先生给弟弟写下最后一封信,诉说当 时的心境:“这两天好容易把《亨利四世》译完,精神疲 惫不堪,暂停工作,稍事休息……这一年来,尤其是去年 九月以后到现在,身体大非昔比……因为终日伏案,已经 形成消化永远不良的现象。走一趟北门简直有如登山。幸 喜莎剧现已大部分译好,仅剩最后六本史剧……不管几时 可以出书,总之已替中国近百年来翻译界完成了一件最艰 巨的工程……终日伏案,常有腹泻,不知还能支持到何 时!”而他的爱妻宋清如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爱若幼子。 她既要照料全家人的生活,又要四下奔波为夫君寻医问药, 心力交瘁,再难经受一击。。
感 人 事 迹
朱生豪:我是一个古怪孤独的孩子 在朱生豪和夫人宋清如住过的房间里,我看到 一盏小小的油灯,灯火已灭,但先生的气息依然存 在。让我动容的还有一副题联“才子佳人,柴米夫 妻”,这是1942年5月1日,朱生豪和宋清如结束历 时10年的“罗曼蒂克”爱情,在上海青年会礼堂举 行简单的婚礼,携手走进幸福的婚姻生活时,由著 名词人夏承焘为这对新人题写的婚联。二人相恋时 还是当时的“才子佳人新人类”,相约只恋爱不结 婚,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为了共同的目标, 他们义无反顾地谢尽时尚繁华,甘愿过起“柴米夫 妻”的寻常日子。食了酸甜苦辣咸的烟火滋味,不 知出身大家闺秀的宋清如是如何学会低到尘埃里来 爱她的夫君及其事业。
感 人 事 迹
部莎翁戏剧的日月之辉 用现在的话来讲,朱生豪其实是当时翻译界的 一匹黑马。他毕业于之江大学,绝对称不上名校; 他毫无名气,乃一后生小子;他在世界书局充当一 个小职员,在战乱年代跟难民一起颠沛流离。更不 可思议的是,他没有什么利器,手头上除了莎翁原 著,唯有一本《牛津辞典》和《英汉四国词典》, 其他的参考资料一概没有。但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 者悄然攀上了山峰,创造了自己的高度和历史, “把日月译上了天空,把伟人译入了历史”,不能 不说是一种文化奇迹,不能不说是一种豪杰壮举。
戏 剧 翻 译 家 朱 生 豪
人 物 简 介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 翻译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 朱朱、朱生等,中国浙江省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 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 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 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 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 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 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 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 1941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 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 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 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 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个 人 经 历
1942年5月1日与宋清如结婚,6月与妻子去常熟 岳母家居住,至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 朱生豪宁愿贫穷至死,不愿为敌伪效劳,仅靠微薄 稿费维持极困难的生活。因要照顾幼弟,至年底, 再返嘉兴定居。他闭门不出,工具书仅有两本字典, 继续全心投入翻译工作中,译出莎剧的几部重要悲 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莱特》等。 同年秋,健康日衰,但仍握笔不缀,在1943年一年 译出莎氏悲剧8种,杂剧10种,成绩惊人! 1944年初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 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4月写完《译者自 叙》,编《莎翁年谱》。其时他一直忍受着长期的 病痛,体力日衰,在勉强支撑着译出《亨利五世》 第一,二幕后,延至六月,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 起。他悲痛地说,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 它译完。到12月病情日益严重,终在1944年12月26 日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含恨离开人 间,年仅32岁。
个 人 经 历
1912年2月2日,朱生豪出生于嘉兴南门一个没落 的小商人家庭,家境贫寒。原名朱文森。兄弟三人, 他为长子。不幸10岁丧母,12岁丧父,孤儿三人, 由早孀的姑母照顾。入学后改名朱森豪。由于学习 勤奋,成绩优秀,1924年7月高小毕业后,插入嘉兴 私立秀州中学初中二年级,酷爱国文,英文。1926 年升入秀州高中,1929年高中毕业,经校方推荐, 保送入杭州之江大学,享受奖学金,主修中国文学, 以英文为副科。 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他的才华深得教 师及同学的称赞。“之江诗社”的社长夏承焘老师 评价他说“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 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 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 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 不易之才也。”
感 人躺着,无 力说话,更无力看书了。然而他曾经两次在昏迷中 突然高声背诵莎翁戏剧原文,音调铿锵,表情极为 严肃。清醒后,他稍感好转,便不无遗憾地对日夜 守护在他身边的宋清如说:“莎翁剧作还有5个半史 剧没翻译完毕,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 它译完。”并再三叮嘱爱妻和弟弟“续完未及完成 的五个半史剧”。先生临终前两天,他告诉宋清如 自己大便失禁了。宋清如一看,全是鲜血。当爱妻 给他擦洗身体时,先生喃喃自语:“我的一生始终 是清白的。”当天晚上,朱生豪叫了一声:“清如, 我要去了!”宋清如连忙大声呼叫,他才渐渐苏醒 过来,爱妻在身旁泪如雨下。24日中午,朱生豪两 眼直视,口中念着英语,声音由低渐高,宋清如辨 出他在背诵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26日中午,朱生 豪忽然叫道:“小青青,我去了!”不等爱妻应答, 一代才子和豪杰就此撒手人寰,年仅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