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热点命题猜想 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

合集下载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周年归纳1.中国史(1)逢10周年:(2)逢5周年:2.世界史(1)逢10周年:(2)逢5周年:热点解读热点主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2014年)【史实回放】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中日关系的回顾及展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历史及启示等。

【提升认识】1.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侵略,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考查全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从而揭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

3.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中获得的启迪和感悟。

4.通过时政要闻考查旅顺大屠杀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并说明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及对国人的启示等。

5.通过对历史上中日关系的回顾及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的考查,对中日关系前景进行展望。

6.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走向胜利的史实的回顾考查抗战中的著名战役,揭示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

【中考预测】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设工厂,开口岸,清朝政府无法管。

”(1)这首顺口溜源于哪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材料二(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括号内画“√”;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是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③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④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战区代表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

你认为抗日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材料三(4)识读上面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甲午战争120年祭: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

甲午战争120年祭: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

甲午战争120年祭: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2014-01-29 07:45科技日报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

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

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

120年前,中日两国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口,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

《马关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日本凭借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迅速扩张军事实力,一跃跻身世界列强。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没落,日本崛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4年8月1日,是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宣战120年的日子。

120年后的今天,写下本文,权当捧一杯酒、捧一杯泪,祭奠当年为国捐躯的忠魂,祭奠当年被残杀的冤魂,祭奠当年所有为中国奋斗过的人们。

祭奠仇恨,是为仇恨不再新生。

祭奠历史,是为历史不再重演。

祭奠国耻,是为不再蒙受耻辱。

祭奠失败,是为不再被人击败。

一、国耻民辱祭120年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过这场战争。

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这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战争的过程、失败的原因等等,已有无数专家学者们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本文不再赘述。

兵法云,“胜败乃兵家常事”。

中国历史上,也多次遭遇侵略,胜败常有。

为什么甲午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是这样刻骨铭心的耻辱?因为,败得实在不合规律,败得实在不合常识,败得实在出人意料;更因为失败带来的巨大后果!耻之一:大败于小。

1894年的中国,国土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达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我们无权不殇思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我们无权不殇思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们无权不殇思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以日本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惨败而成为历史,此后新兴的日本帝国开始疯狂扩张,最终走入毁灭的深渊,而中华民族则在陷入丧权辱国之痛中猛醒,进行百年复兴的奋斗,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们无权不殇思[专题]。

今年又是甲午年,中日都在纪念和反思这场战争。

日本一些极端分子采取的纪念方式是纷纷踏入“拜鬼”,追求当年侵略胜利的“荣光”。

那么,我们这代中国人应当如何认识120年前的这场战争?这段历史又告诫了日本与世界什么?历史告诫日本:侵略能一时得逞但必自取灭亡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日本,选择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虽能得逞一时,但最终会将国家民族带入毁灭的深渊。

侵略战争确实曾给日本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回报。

早在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就提出:“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

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他的思想对其学生——后来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等人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改革推动日本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同时也形成了由封建武士道精神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相结合的军国主义怪胎,扩张侵略成为日本国家的发展道路,战胜中国、称霸亚洲的思想成为日本政界的主流想法。

在将中国作为战争对象后,日本首先吞并了与清朝有朝贡关系的琉球,继而多次实施军扩计划。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约30%作为军费。

明治每年还从皇室经费中捐款30万元补贴海军,全国官员薪俸的10%用于海军,富豪们也纷纷捐款,举国一致进行“国运相赌”的战争冒险。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首次获得巨大的战争利益。

日本不仅取得朝鲜的控制权,夺取台湾和澎湖列岛,获赔白银 2.3亿两(含3000万“赎辽费”),以及新开通商口岸等,还夺得价值1亿多两白银的战利品。

首次战争赌博使日本获得意想不到的巨额回报,从上到下狂妄满满,野心进一步膨胀。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启示:能战方能止戈言和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启示:能战方能止戈言和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启示:能战方能止戈言和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为序幕,以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结束。

日本大胜,中国惨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战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被迫赔款2亿两白银,外加“赎辽费”3000万两,这2.3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半的财政收入。

日本靠侵略及强索中国的巨额赔偿实现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及综合国力的飞速扩张,进而跻身列强,走向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之路,成为亚太地区战争策源地,也为其之后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打下了基础。

甲午战争打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进程,也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后果最重的一场战争。

甲午战争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祭奠历史,是为历史不再重演。

昨天的历史昭示我们:日本近代崛起史基本上是对中国的侵略史。

今天的现实告诉我们:日本社会确实存在着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通过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否定日本侵略历史的谬论、出版相关书籍等手段,妄图颠倒历史,营造军国主义复活的气氛和土壤。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更是极力否认和粉饰日本侵略历史,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为二战甲级罪犯招魂纳幡;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不断发起对邻国的单方面挑衅行动;肆意践踏日本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日本自卫队走出国门作战寻找借口,严重威胁着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分子时刻都在做着准备,寻找着机会,期待着一场新的战争,再次战胜中国,去掉半世纪以来二战战败国的标签;妄图再次从中国获得巨大利益,再次打乱中国的崛起进程。

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全体日本人民的意志。

但是,如果这些军国主义分子掌握了日本的政权,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少数国家也不要出于遏制中国的一己之私,坐视甚至纵容和支持日本右翼势力做大,否则到头来肯定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与钓鱼岛争端和中日邦交

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与钓鱼岛争端和中日邦交

二、中日关系
(一)古代关系主流——友好交往
唐朝时期,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 日本学习中国隋唐时期的制度,进行 大化改新。 日本在书法、建筑、文字、佛教、服 饰、围棋、饮茶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化 影响; 明朝时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
知识梳理
(二)近代日本侵华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 条约》,掠夺巨额赔款,割占台湾
大化改新
背景:
七世纪,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政 局混乱。孝德天皇为克服危机,稳固政治,进行 大化改新。
时间: 646年 内容:
学习的对象: 中国隋唐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 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 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给农 民耕种,收取赋税。
1987年
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坚持改 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2、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 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3、要根据本国国情,适时制定和调整政策,抢 抓国际机遇。 4、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创造和平稳定的国 际环境。 5、要主要保持正确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贯性。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 作用: 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明治维新
(1)幕府统治危机(内忧)。①闭关锁国保守落后,天皇 背景: 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根本 原因)。②民族危机:(外患)西方列强入侵,美国首先打开日 本国门,激化了国内矛盾。③一些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的先 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 目的: 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时间: 1868年 领导者: 明治天皇 性质: 自上而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内容: 作用: 积极作用:对外: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对内:是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 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消极作用: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014年历史专题探究三:甲午战争120周年与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

2014年历史专题探究三:甲午战争120周年与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

2014年热点探究专题探究三:甲午战争120周年与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新闻聚焦材料一2013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17日将召开内阁会议,通过了《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新版《防卫计划大纲》。

这三份文件中不少内容露骨地直接把中国描述为“威胁”。

材料二中新网2013年12月17日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在北京表示,中方敦促日本方面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尊重地区国家正当合理的安全关切,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专题解读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

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

资料三:安倍政府全力走向右翼: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钓鱼岛和历史问题。

2012年9月,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两国达成的共识,挑起了钓鱼岛争端。

2013年2月安倍表示仍有意通过修宪组建国防军。

2013年4月安倍对日本侵略的定义提出质疑,表示“国际上对于侵略的定义尚无定论”。

安倍参照美国模式成立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推出了首份“日本安全战略”,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为使“安全保障会议”有效运转,自民党在国会不顾在野党和民众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被称为“一代恶法”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案”。

2013年12月26日,安倍在执政刚满一年时迫不及待地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给本来已经很困难的中日关系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政治障碍。

参拜也令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清了安倍的右翼本质。

从修宪、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强行通过“秘保法”,再到参拜靖国神社,安倍一系列举措令人应接不暇,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知识框架:一、中日关系简史:1、古代中日关系(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①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③阿倍仲麻侣;④日本在书法、建筑、文字、佛教、服饰、围棋、饮茶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化影响;⑤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2014年公务员区考面试热点辅导: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2014年公务员区考面试热点辅导: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2014年公务员区考面试热点辅导:甲午战争120周年祭1895年的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为120年前爆发的那场战争画下了一个羞耻的句号。

从此,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未来被永远地改变了。

甚至时至今日,回望中国与日本在此后所走过的历程,甲午战争都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起点”,我们在这一天驻足思考,是为了明天的前行。

历史启示:大时代需要大战略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东亚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云变幻的大调整时代,强烈呼唤全面系统的大战略甲午战争的失败,首先是清王朝维护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安全战略的失败。

19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大调整、大洗牌的时代。

西方列强以工业文明为核心、以殖民主义为先锋,依靠近代化的军事力量,正掀起掠夺、瓜分世界的战争狂潮。

但是,清王朝驾驭复杂环境的战略能力极为薄弱,对于“如何保全和局?如何徐图自强?如何阴为战备?”等核心问题,始终缺乏统一认识,没有总体设计,战略步骤、措施不明确、不系统、不坚决,极大影响了清王朝的军队建设、战争准备、威胁判断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决断和行动。

日本却采取了“武力崛起”。

日本明治天皇一登基,即确定“内须维新,外须扩张”的总方针。

虽然日本走上武力扩张的道路不可取,但其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步伐坚定的大战略运筹,既让后人高度警惕,也有许多值得可借鉴之处。

当今时代,构建一个拥有全球视野以及目标清晰、系统完整、一以贯之的大战略,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战略定力,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

谁先完成军事力量体系和战略指导的重塑,谁将收取超额战略红利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以军事近代化为核心的洋务运动。

但这只是暂时的、表面的,清政府从未在王朝大战略的层面上重视过变革主张。

因此,甲午战争前搞了30年的洋务运动,几乎是军事变革单骑独进;在军事变革领域中,不过围绕着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打圈圈。

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落后,不是将士在战场上拼命作战和流血牺牲能够弥补的,也不是简单归结为少数顽固派的破坏。

2014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总结

2014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总结

2014年高考备考的周年热点讲解注:相关考试知识点会在高考前两星期左右整理出来,请朋友耐心等待哟。

几乎每年的高考题都会考察与历史事件周年相关的考题,今年是甲午年,知识点非常的多,也非常的复杂,给大家罗列出来复习的纲目,请参考复习,另外,在后期的整理工作中,作者还会再接再砺,将考察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出来,请耐心等待。

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内容考察希腊民主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689英国《权利法案》,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方面,清政府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和人物部分康熙一块考察1774年北美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为独立战争做准备1789年法国大革命,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1864年第一国际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里程碑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120周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开始90周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1934年工农红军长征80周年;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4年豫湘桂战役,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北平和平解放、政协第一次会议、新中国成立)65周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第一部宪法颁布60周年;民主和法制进程概况(中外对比),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5周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民主的形式)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中法建交50周年1979年中美建交和《告台湾同胞书》35周年;最近台湾政局的动荡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城市体制改革、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1999年澳门回归,至今十五周年最新热点:马尔萨斯去世,“魔幻现实作家”作品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恶时辰》。

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材料1201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改变了东亚两个大国的命运。

虽然以日本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惨败而成为历史,此后新兴的日本帝国开始疯狂扩张,最终走入毁灭的深渊,而中华民族则在陷入丧权辱国之痛中猛醒,进行百年复兴的奋斗。

今年又是甲午年,中日都在纪念和反思这场战争。

日本一些极端分子采取的纪念方式是纷纷踏入靖国神社“拜鬼”,追求当年侵略胜利的“荣光”。

那么,我们这代中国人应当如何认识120年前的这场战争?这段历史又告诫了日本与世界什么?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祥青指出,如果说1894年甲午年是满清王朝由衰到亡的节点,那么新的甲午年就是中国由富到强的节点。

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达到了顶峰,这场战争成为压垮处于极度衰落中的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的一个甲子,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

也因为这段历史,自此的120年间,甲午年就成为对中国人具有特殊含义的年份。

摘自腾讯网(2014年7月24日)材料22014年,再逢农历甲午年,一个新纪元正在开启。

走过120年双甲子的轮回,回眸所走过的路,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所收获的不仅是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崛起,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之路,悟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真谛。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最庄重的纪念来自对近代历史的总结,来自对民族复兴的沉思,来自对国家强盛的领悟。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07月24日)请回答:(1)120年来,甲午年对于中国人民具有何种特殊含义?(2)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总结中国近代历史,我们对民族复兴的沉思,对国家强盛的领悟是什么?【参考答案】(1)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达到了顶峰。

1954,第二个甲午年,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新中国,洗刷了近百年的耻辱,中国人民站立了起来,扬眉吐气。

【恒心】高考历史热点考点聚焦(9)2014年周年大事

【恒心】高考历史热点考点聚焦(9)2014年周年大事

热点九、2014年周年大事1.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200周年)题点瓦特改良蒸气机的使用带来的深刻影响;铁路时代及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控制。

2.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50周年)题点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与局限性;近代主要政治派别的救国实践与结局。

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题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双方的影响;近代两次日本侵华战争比较。

4.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题点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一战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5.1924年,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90周年)题点从与时俱进的视角考查其变化与国际国内局势之间的关系。

6.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80周年)题点弘扬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7.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举行,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70周年)题点从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的确立进一步联系其政治、军事霸权和推行其文化价值观;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到迅速发展;从世行改革到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等时政热点。

8.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0周年)题点中国的崛起;法制建设。

9.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赫鲁晓夫下台,其改革随之告终(50周年)题点结合神舟五号和神舟十号的发射、银河系列计算机及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等考查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战后苏联改革的启示。

10.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全国人大通过“一国两制”方针;中央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0周年)题点由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到新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原则;海峡两岸的交流;联系十八大报告对改革开放的新要求考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014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

2014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

2014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一、中国史部分八上: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75周年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20周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9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80周年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开始局部反攻90周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

八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1979年,中美建交35周年。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0周年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0周年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30周年1984年,安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洛杉矶的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中国首枚奥运金牌。

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5周年。

二、世界史部分九上:1519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495周年。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325周年。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225周年。

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220周年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210周年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法典》颁布210周年。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火车;拿破仑帝国灭亡200周年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2014高考热点问题的历史视角

2014高考热点问题的历史视角
精英思想;大众观念;民族意识;政治变革等 (3)甲午中日战争与近代社会之演进 教育;彼此形象认识等 (4)从国际和国内环境看两次中日战争之不同结局
3、主题取向—— 合情(教、学情)合理(术、势) 以日本为中心 (5)近现代日本的崛起、战败、重建并再度崛起 的启示录 (6)近代以来,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得”与“失” (7)日本与英美等国现代化道路的共性与个性。 (8)日本与世界秩序的关系。
“跳出热点”看中国与日本
当我们说日本是一个崇拜强者的国家时, 心里也许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瞧不起。 难道我们就没去崇拜强者?! 如果说,日本崇拜得有些暧昧, 那么,我们则崇拜得很浮躁。
也许,还是因为骨子里的那点“瞧不起”吧?
你可以不喜欢日本, 但千万不要去仇恨, 你也可以喜欢日本, 但千万不要去亲密。 日本始终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 更需要警惕的国家。
三、“甲午”记忆复习备考的策略 (二)梳理教材,熟悉“甲午”记忆的基本知识

1、古代
2、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3、1914—1945年
4、1945年至今
三、“甲午”记忆复习备考的策略 (三)阅读专论,了解“甲午”记忆的学术认识 ——以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为例 1、国内当代历史学者的研究 戚其章《建国以来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述评》
3、主题取向—— 合情(教、学情)合理(术、势) 以中日关系为中心 (9)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战”与“和” (10)中日百年关系的地区影响和世界影响。 以台湾问题为中心 (11)台湾——地缘决定命运
以史学方法为中心 (12)中日双方对两次战争的研究历程与时代的关系。
3、主题取向—— 合情(教、学情)合理(术、势)
② 国民心态(心态史)
由“精英之思想”向“社会之潮流”的发展。 ③ 经济政策及思想(经济及其思想史)

2014年历史热点周年事件盘点(★)

2014年历史热点周年事件盘点(★)

2014年历史热点周年事件盘点(★)第一篇:2014年历史热点周年事件盘点2014年历史热点周年事件盘点1、1624——201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390周年。

2、1684——201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330周年。

3、1839——2014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75周年。

4、1864——201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150周年。

5、1894——201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120周年。

6、1919——2014年,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7、1924——201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90周年。

8、1934——201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

9、1949——2014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

10、1954——201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一届人大召开、日内瓦会议召开60周年。

11、1964——201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

12、1979——2014年,中美建交和《告台湾同胞书》35周年。

13、1984——2014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

14、1999——2014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5周年。

15、1689——2014年,《权利法案》颁布325周年。

16、1804——2014年,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210周年。

17、1814——20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200周年。

18、1844——201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合作170周年。

19、1924——2014年,列宁逝世90周年。

20、1929——2014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85周年。

21、1949——201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5周年22、1969——2014年,“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45周年。

六套题

六套题

2014年11月4日23:42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习近平两次提到甲午战争,称其为剜心之痛,甲午战争一下子成为预测的大热门。

但是单单告诉大家甲午战争是热点,对复习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准备。

只是把甲午战争的知识点背诵下来也不行,因为你不知道怎么用。

我现在告诉大家,甲午战争不可能在史纲的分析题中单独考查,因为这不符合史纲分析题线索性考查的命题套路。

如果史纲分析题考查甲午战争,必定是将其与抗日战争、当代的海军建设和海军发展放在一起考查,逻辑依然是以前不行,有了我党才行,现在我党比以前更行。

我在《六套题》中对甲午战争的分析题考查做了预测,现在发出来大家体验一下。

全真模拟题一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今年是甲午年。

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在台湾被侵占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

——选自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材料2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

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2014年历史中考热点问题

2014年历史中考热点问题

一、1、1894——201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120周年。

2、1924——201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90周年。

3、1934——201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

4、1954——201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一届人大召开、日内瓦会议召开60周年。

5、1964——201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

6、1984——2014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

7、1914——20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100周年。

8、1944——2014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70周年。

二、古代兴盛篇1、主要表现:统一和兴盛、科技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思想和文化、伟大的工程、民族和外交、世界之最等等。

2、中国古代兴盛原因:(1)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政治统治清明,适时调整统治政策。

(3)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4)先进中国人的努力钻研和创造。

(5)开放开明的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

3、中国古代兴盛启示:(1)要坚持改革开放。

(2)要重视科技和教育。

(3)要适时进行制度和文化创新。

(4)要重视民生。

(5)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近代衰落篇2、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1)内因:封建制度的的落后和封建统治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落后挨打;(2)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

3、重要启示(1)闭关锁国必然落后。

(2)落后就要挨打。

(3)弱国无外交。

(4)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等。

(5)科技强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四、民族复兴篇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1840-1919)(1)进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感悟: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③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中美,中日,改革,思想解放

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中美,中日,改革,思想解放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中日关系,中美关系,改革与思想解放一.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与中日关系(一)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1.古代——友好交往为主:①唐朝中日友好交往:遣唐使来华(大化改新)、鉴真东渡。

②明朝中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

2.近代——以对抗、冲突为主(日本大肆侵华)(1).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①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战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②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③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暴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近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①甲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以邓世昌为首的爱国官兵②卢沟桥事变:佟麟阁,赵登禹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取胜的主要原因: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的抗战。

)被日本占领50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 现代——交往与冲突并存:①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②冲突因素: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 (二).应该如何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和钓鱼岛问题;③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④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日本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历史不会倒退——关于甲午战争120周年的思考

历史不会倒退——关于甲午战争120周年的思考

作者: 王岗
作者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前线
页码: 41-4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甲午战争 历史 “卢沟桥事变” 中华民族 倒退 大规模战争 1937年 鸦片战争
摘要:今年是甲午之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马年”。

120年前,爆发了中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回望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就陷入了灾难之中。

甲午以降,民族灾难愈加连绵深重,但是,也正是在众多灾难的磨炼之中,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仍然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延续,由此引发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并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历史热点命题猜想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单位:三木教育中心编写人:张重阳背景资料战争爆发前的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当时的中国处于晚晴时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

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而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朝鲜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突破口,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对开战的要求更加迫切。

而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则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是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出兵的。

而日本发动的这次战争显然是非正义性质的。

但是,在清廷内部,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人物西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

最终,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战争失败。

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也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但是,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签订《马关条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一,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二,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其三,允许在华投资办厂,标志着外国资本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A.日本: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②十九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B.朝鲜:东学党起义给日本提供时机 (导火线)C.清政府:腐败无能D.西方列强:①向帝国主义过渡②默许纵容日本侵略2.主要战役:A.丰岛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辽东之战(旅顺大屠杀)E.威海战役牺牲的英雄:邓世昌3.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4.结果:①中国战败②1895.4签订《马关条约》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日本:日本的强大和侵略的野心如制度先进、国力较强、蓄谋已久、装备较好中国:①政治:清朝统治极端腐败②经济:国力较弱③军事: 防务松弛、装备落后、官兵临阵脱逃、军事指挥的失策……国际:列强默许与纵容5.《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政治大借款,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大大加重人民负担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6.《马关条约》的影响:⑪上面的危害⑫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⑬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⑭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⑮改变远东局势:①日本成为东方强国②使朝鲜逐步成为日本的殖民地③俄国成功地抵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扩张,国际地位提高高考题练习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甲午中日战争历年考查到“甲午中日战争”的高考试卷有:07年广东文科基础22题,宁夏文综41题08年天津文综22题09年广东文基24题,重庆文综20题10年江苏单科6题,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题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2题)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晕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C【点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历次被侵略的战争,可知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是《马关条约》。

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2.(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2题)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此措施是()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租占旅顺、大连D.修建满洲铁路【答案】B【点拨】A不符合史实,俄国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签订;C和D是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对其利益构成威胁,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3.(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4题)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点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0题)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点拨】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是189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是在1904年,1895年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5.(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6题)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答案】A【点拨】图片展示的是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此题考查的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威海卫和刘公岛,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所以经分析此役的影响应该选择A。

6.(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

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

测量目标:历史阐释/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

考试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7.(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19分)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12分)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6分)【答案】⑴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

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

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⑵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⑵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点拨】⑴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的话,可以从影响到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且一定要体现出尽管中日实力差距不大,但发展的趋势却是大相径庭,这对答题方向很重要。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为发动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而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国一致抗日。

⑶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各个阶级、阶层开始挽救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就是最直接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