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省优获奖教案 精品导学案 精品导学案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郝戈庄初中王成毅)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初中化学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1).回忆以前所学的碳、硫、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概念,对燃烧有初步的认识。
(2).回忆第二单元课题1利用红磷或白磷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服务于课堂上将要进行的一个实验。
(3)、自学课本,找出燃烧和爆炸的条件,想一下这两者的关系。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题知识有所了解二、教学课题(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导入新课。
教材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7-1红磷、白磷的燃烧情况,得出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7-2蜡烛的燃烧情况,得出灭火的原理以及常用的灭火的方法,然后简单介绍常见的灭火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树立防火意识,具备简单的火灾逃生的方法;通过实验7-3面粉燃烧的爆炸实验,探究爆炸的条件,认识到爆炸的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基本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以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本节教材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能力体系: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价值体系:增强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学习一些火灾逃生的常识。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会设计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能力目标(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级原理。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课题 熄灭和灭火课 型新授课〔3〕热水中的白磷不熄灭,在通入氧气后熄灭,再次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2、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再往里放煤?3、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协作探求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阅读课本第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1.灭火的原理:熄灭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需破坏其中的 ,就能到达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 、 、 。
3.先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务实验,观察现象并剖析缘由: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现象 剖析4、依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所应用的化学反响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请解释这个装置灭火的原理:三、总结阶段【课时小结】请归结本节课你的收获?学 习 目 标1、明白熄灭的条件并可以依据熄灭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2、能运用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处置一些实践效果。
3、了解几种罕见的灭火器和它们的适用范围。
重点 明白熄灭的条件并可以依据熄灭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难点能运用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处置一些实践效果。
一、自学阶段【前置性学习】请同窗们自读教材P128—130页,思索并完成以下效果。
1、什么是熄灭?2、以下图是小丽同窗设计并完成的探求物质熄灭条件的3个实验:请同窗们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剖析熄灭需求哪些条件?3、请依据熄灭的条件思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二、 导学阶段【协作探求一】熄灭的条件1、请同窗们观察教员的演示实验,回答以下效果:〔1〕试管中的白磷熄灭而红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2〕试管中的白磷熄灭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基础稳固】一、选择题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由于〔〕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已到达着火点C.散热快 D.使木柴和空气充沛接触2、运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惹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C.寻觅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3、以下灭火实例中,应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熄灭,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发作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4、图书、档案室或寄存精细仪器的任务室失火,应运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喷水器5、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少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燃烧与灭火 特等奖优质课展示 学案
《课题1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能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3、了解防火和自救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知识梳理】1、燃烧的条件:2、燃烧:与发生的、的剧烈的反应。
3、灭火的原理:、、。
【学以致用】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A、O2不够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3、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已达到着火点C、散热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4、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5、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知识延伸】实验内容如下图,请猜想哪只蜡烛先熄灭?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如果遇到火灾,你该如何逃离现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三要素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二、导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2.燃烧的三要素3.灭火的基本原理4.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三、学习重点1.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2.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术语3.熟悉常见的灭火器种类和使用方法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关注关键词和术语。
2.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模拟实践,培养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3.合作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过程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参与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一般包括火焰、烟雾、光热、有毒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助燃剂和氧气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存在且处于一定比例下,燃烧才能发生。
•燃料: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油、纸张等。
•助燃剂:提供火焰的热量和氧气的物质,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气:燃烧必备的气体,常见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火源或降低温度,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的过程。
•压制:利用灭火器或水源将燃料上方的氧气隔离,使燃料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利用灭火器或水源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状态。
•隔离:将火源所在区域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4.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源。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物质的火源,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喷射的热量和蒸汽伤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液体燃料等引起的火源,喷射时要注意避免触发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艺
1.看法熄灭的条件2.能解释灭火方法和原理3.知道防火自救的知识 二、进程与方法
1.经过活动与探求,初步学习应用对比思想设计探务实验〔控制变量法〕,并对取得的实验理想停止剖析得出结论的迷信方法;
2.能自动与他人停止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就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2.经过实验感受实验探求的进程,体验实验探求的乐趣 3.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
探求熄灭的三个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记载上去。
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混合会发生CO 2,CO 2能用于灭火。
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 【检测进程】穿越前线:
1.以下火灾逃生方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
B 、弯着身子快速跑到平安地点
C 、躲在床底下,等候消防队员救援
D 、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2.夏天燃着的蚊香不慎引燃空调被,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立刻用冷水浇灭
B 、冷水降低了空调被的着火点
C 、冷水使温度降低到空调被的着火点以下
D 、还可以将燃着的空调被转移到空旷的室外使之隔离 3.家中以下物质着火,处置方法不当的是〔 〕 A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少量水浇灭 B 、电路短路招致用电器着火—用少量水浇灭 C 、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 、假定房间大面积着火—立刻逃到平安位置再呼救,并拨打火警 119
成语注释〔用化学知识〕:
钻木取火: 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1、学习目标:1. 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 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1. 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 请回忆哪些物质能够与 0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 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相关?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 燃烧:可燃物与 ___________ 发生一种的 ______、 ______ 的 _____ 的氧 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的猜想,设计实验并实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实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 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 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 125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2.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 124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2. 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实验探究】(P124实验7-2 )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2.3.4.【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1.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 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 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自学】阅读教材P127表7-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研究目标1.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研究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研究难点:灭火的方法。
二、自主研究一)燃烧的实质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但你知道燃烧的实质是什么吗?请回忆以前所做的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并填写下表。
可燃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硫S + O2 → SO2 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木炭 C + O2 → CO2 燃烧产生火焰和灰烬铁丝4Fe + 3O2 → 2Fe2O3 燃烧产生火花和铁锈联系上表和课本,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通常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二)燃烧的条件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请你解决以下问题: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小石块和一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燃着的两支蜡烛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氧气将一小木条和一小纸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2.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可燃物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是否燃烧1) 铜片上的白磷白磷粉末是是2) 铜片上的红磷红磷粉末是是3) 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条否是4) 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条是是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思维拓展:4.上图演示实验与课本129页的实验有何不同?哪个实验更好?其主要优点是什么?5.根据课本129页表7-1分析,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6.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满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完好无损。
请解释这一现象。
精讲点拨: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7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精品导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过程与方法1、认识探究活动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探究,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用品】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简易自制灭火器小气筒爆炸装置火柴玻璃片小石头小木片纸张煤块铜片热水白磷碳酸钠稀盐酸【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着火点是指,白磷的着火点是。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2、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清除,隔绝,以及使温度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3、常见的灭火器分为:、、,其中用来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的失火应选用灭火器。
4、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
这种爆炸是变化的。
二、合作学习(一)燃烧的条件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分析课本P128 实验7-1,完成P129“讨论”;(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怎样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发挥你的想象,方法越多越好。
;(4)怎样使试管中的红磷燃烧?;(5)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要引燃纸盒火柴?;(二)灭火的原理1、小组完成课本P129讨论题4、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阅读P131表7-2)演示自制简易灭火器熄灭蜡烛。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了解H2 、CH4、CO 的爆炸极限。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教时)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两部分内容。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本课题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并且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通过日常生活及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有关燃烧的化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例如,硫、铁丝等燃烧现象和变化原理。
由于缺乏系统的分析,未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不能科学的概括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无法自主设计探究方案;不能准确应用控制变量等科学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能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3)理解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原理,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件探究”增强创新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热爱生活,树立安全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3)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取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怎样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燃烧的条件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归纳总结法教学流程图:课前准备:1.微课(时长:6 分20秒)。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培养自身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教学用具】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一、燃烧和灭火阅读教材P128,完成下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缺一不可)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2);(3)。
【活动与探究】观看联想:“什么是燃烧”?狭义:广义:活动一: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2)燃烧需要与(3)燃烧需要达到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1)仪器:烧杯、薄铜片、镊子、锥形瓶、导管等。
(2)药品:红磷、白磷、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3)现象: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4.通过燃烧的条件对应得出灭火的方法:随堂练习:观看视频,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原因是:而热水下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导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设计教师课型新授课时设计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能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了解火灾现场的逃生方法和基本的自救方法。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学习难点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及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分组实验探究,观看演示实验,辅助图片、视频、闯关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燃烧必备的三个条件,并对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资源准备1.多媒体课件、学导案、导学案;2.教师演示实验用具:烧杯、酒精灯、坩埚钳、手帕、试管、镊子、火柴、红磷、白磷、热水、气球等;3.学生分组实验用具:蜡烛、小木条、玻璃棒、煤块、镊子、酒精灯,坩埚钳、火柴、250mL烧杯、剪刀、小烧杯、湿抹布、水、扇子。
学习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及学生学习活动教师的导学行为一、激趣明标(激发兴趣,明确目标)1.观看小魔术:不怕火烧的纸。
2、认识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独立学习、结对学习)自学课本128——130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完成学习提纲,同桌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互帮互学。
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释疑)1.根据前面学过的燃烧实验和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燃烧现象。
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2.自主探究一:初探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请仿照所给例子,分小组先讨论设计出简单的对照实验方案来验证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再根据方案完成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现有小木条、玻璃棒、蜡烛、小煤块、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仪器和材料,3.共同探究二:改进【演示实验】再探燃烧的条件观察并实验现象:试管中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中红磷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水中白磷吹入空气后燃烧。
完成实验报告中的【思考与讨论】:(1)根据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表演小魔术:不怕火烧的纸。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导学案
课题:7.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条件、通过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2)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②引导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二、【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习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及对着火点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第一环节【温故知新】1、写出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或是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木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镁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硫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燃烧反应的共同特点是:1. 反应物: ____________________2.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3.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____、放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反应叫做燃烧。
第二环节【探究导学】(一)、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1、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温度、着火点和与空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①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所处的温度_______,而且都与_______接触不同的是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_(第七单元).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1 .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4.认识常见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习难点】常用的灭火方法及应用。
课前预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回顾:(1)磷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出大量的—,生成一种固体。
(2)氧化反应:2.新知预习:(1)通常所说的燃烧,指可燃物与所发生的、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3)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使温度降到以下, 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爆炸:可燃物在内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爆炸。
课内探究%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124页一125页“燃烧的条件”,思考下列问题:1、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2、、(1)你认为【图7-4】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2)[图7—5】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合作交流:1.【图7—4]中薄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2.【图7—5]中为什么白磷在水下会燃烧起来?3、石头点燃,能燃烧吗?4、通过学习,你认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5、燃烧这三个条件有怎样的关系?精讲点拨: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条件是:如图.3.着火点是指:,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25页一127页“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7—8]中三支蜡烛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2、怎样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合作交流:1、纸箱着火时为什么可以用水扑灭?2、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了什么原理?3、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着火时,能否选择泡沫灭火器?如不能, 应选择什么灭火器?精讲点拨:1.我们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不难得出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 刚刚船舰上面装的是草料,假如装的是石头或者玻璃等,那么能否燃烧?又或者是镁条呢?2复习前面的知识,硫,铁,磷,碳的燃烧推导出燃烧需要的条件3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4小结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随堂练习⑴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上一块薄铁片,一端放上一小块白磷,另一端放上一小块红磷,观察到铁片上的白磷燃烧,其余的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a)实验中铁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什么?b)铁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什么?c)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过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d)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⑵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水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
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⑶为什么用扇子煽燃着的煤炉越煽越旺,而用扇子煽蜡烛,一煽就熄灭?(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根据燃烧的条件, 如何使一支燃着的蜡烛熄灭?学生思考讨论总结2﹑演示实验湿抹布燃烧的实验。
想一想①油锅不慎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最好的灭火方法:③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3、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学生自学)随堂练习⑴常用的灭火器有:A泡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等。
应根据不同的火灾,适用不同的灭火器。
图书、档案等资料灭火适用于()灭火器;油库失火一般用()灭火器;木材或者棉布着火时一般用()灭火器;⑵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汽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面 C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D开灯查找漏油位置4、当高楼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逃生措施有:a 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燃烧的定义、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自主探究】实验7-1:探究燃烧的条件现象①试管中的白磷②热水中的白磷③试管中的红磷④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思考】1、为什么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2、为什么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3、为什么通入氧气之后,热水中的白磷又重新燃烧?【结论】一、燃烧的定义与条件1、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的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三者)3、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尝试灭火的方法1、提供的用品:打火机、剪刀、大烧杯1个、小烧杯5个、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细沙、水、蜡烛4支。
2、实验记录熄灭蜡烛的方法所利用的灭火原理①②③④⑤3、提示:(1)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能快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2)每个学习小组利用实验篮所提供的用品,尽可能多的想办法熄灭蜡烛;(3)用时5分钟。
【结论】二、灭火的原理(三者)【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课后任务】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更多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如:有关灭火器的相关知识;如何在火灾现场逃生?有关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等等。
【自我检测】1、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2、当电器设备失火时,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主要原因是()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D.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强大3、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A.狭小的空间B.与氧气接触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4、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支燃烧现象。
20.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1)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技能:培养自身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灭火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原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节课我们来说说有关燃烧的知识。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一)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叫做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请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
2.实验探究:根据提供的药品,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药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煤炭、石子;仪器: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序号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1物质是否可燃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物质是______2.分别点燃沾有酒精和水的棉花2可能与温度有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木条和煤块关 2.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煤块3可能与氧气有关1. 将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2.用灯帽盖住点燃的酒精灯3.反思评价解释结论:思考: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条件?举例说明。
《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导学案.doc
《课题1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人:刘继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重点)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牯施。
认识常见的与燃烧、爆炸冇关的图标。
2、过程与方法: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収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内容分析】燃烧是生活屮常见现象,教材屮是用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通过白磷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火火的原理。
但是我认为用白磷来做这样的实验,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讲都是不合理的,首先白磷有毒,着火点较低,取口磷和实验后处理都可能会导致不安全的因素,燃烧时产牛的烟尘会污染空气等。
因此,该实验必须改进或替换。
本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乂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前而学过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后而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木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并通过活动与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虽然木知识点较为简单,但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首先,对“着火点”可能理解不清,当灭火时可以降低温度,有学生会误认为是降低对燃物的着火点。
其次,对“爆炸”的认知出错,认为凡是爆炸都是化学变化,然而爆炸还存在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
【教学思路】提出问题,引起思考一联系实际,讨论与交流,初步悟出燃烧的条件一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棊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f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Z间的内在联系f联系实际,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屮逃生的技巧一自主学习灭火器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口主、合作,引导探索实践法【教学策略】问题导学式教学策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坏节一:复习旧课【知识回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学习到有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毒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指0【检查预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所说的燃烧,指可燃物与所发生的、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展标导读】:
、能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出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2、能利用反推法得出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视频了解处理失火事件时的基本方法
重点:
、物质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自学探究】:
、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分别是:
2、实验探究,分别将小石块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木条燃烧而石块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3、实验探究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5、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后燃烧
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6、归纳总结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
7、利用燃烧的条件,你能确定出灭火的方法吗?
【合作探究】:
一、1、什么是燃烧?
2、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探究实验:
现象:
总结:燃烧的条件
条件
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二、灭火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演示]实验7-2实验
[小结]灭火的原理
由上述实验讨论:火场逃生方法
【达标训练】: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釜底抽薪”和“杯。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主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1、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2、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二、前置测评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三、学习内容(一)探究燃烧的条件1、观看图片,独立思考你从图片中观察到什么?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2、学习探究,演示实验实验一:分别点燃木条和石灰石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二: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三:分别点燃木条和木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强调着火点综合上述三个实验,你能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吗?(1)可燃物(2)氧气(空气)(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实验7-1 进一步感知燃烧的条件(二)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再次回顾演示实验实验一,如果将木条移走,你们觉得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二,玻璃杯起到什么作用?顺着这个思路,你有什么想法?实验三,由温度和着火点之间的联系,你想到了什么?小结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空气)(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讨论小结练习:P129巩固探究:P探究1、2130(三)知识延伸简介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及范围四、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五、达标检测1.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2.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C.清除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成语中的化学釜底抽薪缺少了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因此不再燃烧。
杯水车薪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因此火不能熄灭钻木取火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能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导学设计
三、合作交流探究学点1.燃烧的定义1、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能列举一些常见的燃烧现象吗?个别学生展示答案2、根据日常生活中你熟悉的燃烧现象,比较它们燃烧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学点2.燃烧的条件聆听: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吗?思考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作出猜想: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有关学习着火点的知识1、探究一初探燃烧需要的条件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将设计的实验记录在导学案上设计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组派代表交流设计的实验根据设计的实验进行分组实验验证交流实验结果2、探究二再探燃烧需要的条件思考:如何证明另外两个猜想呢?学习改进后的实验方案:①在250mL烧杯中加入150mL热水;②用镊子把广口瓶中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的铁圈内;③把装有白磷和红磷的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注意:不要用手按着橡胶塞,观察到现象后把试管放回原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实验验证燃烧需要的另外两个,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分析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原因结论试管中的红磷________燃烧需要:试管中的白磷_______燃烧需要:水中的白磷__________个别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及分析原因回答问题: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将看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导学案的表格中。
根据探究一、探究二总结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提出问题板书:燃烧的定义提出问题并让个别学生作出猜想课件展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教师强调实验要求并巡视教师总结先让学生思考,学生无法证明时给出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
讲解实验步骤并作出要求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并进行指导课件展示提出问题演示实验板书并强调三个条件同事具备缺一不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从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情景导入
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
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课堂讨论
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
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
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归纳总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燃烧的条件: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
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
(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
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操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烧情况不变。
【实验结论】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
归纳总结
1.灭火原理:
(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破坏燃烧的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用水扑灭火灾是最常用的灭火方法,水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蒸发时吸收热量而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清除可燃物或设防火隔离带,即断绝火源。
如扑灭森林大火时把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木砍掉,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3)隔绝氧气(或空气)。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油锅起火盖上锅盖灭火等。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投影消防安全图标)。
同学们讨论下,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合作探究
探究点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提出问题 1.家用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泄漏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附近贴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为什么? 讨论交流 结合生生活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操作】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金属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听到“砰”的一声响,面粉发生爆炸,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
【实验分析】挤压气囊,鼓入空气,把面容吹散到金属罐内,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急速燃烧,在有限空间燃烧放热,使罐内气体体积膨胀,发生爆炸。
【实验结论】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归纳总结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短时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2.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1)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等器材设备,严禁烟火。
(2)容器要求:要牢固、密封,容器外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并标有物质的名称、化学性质、注意事项。
(3)存放要求:单存、单放、远离火种、注意通风。
(4)运输要求:轻拿轻放,勿撞击。
(5)工作人员要求:严禁烟火,人走断电,经常检查,认清图标。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有限的空间
1.可燃物爆炸的条件 急剧燃烧
聚焦大量的热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讲述故事】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的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的回答:“这容易,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
氧气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
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
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①“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②“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
③“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
④“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⑤“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热量、体积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3.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巧记为“六二二”:
课堂讨论
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为什么减轻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2. 镁条燃烧后的质量为什么增加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知识拓展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里进行,否则反应前后天平会不平衡。
探究点二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O2点燃CO2
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比;
3.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