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改革四难题
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哪些难题
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哪些难题近年来,我国在行政体制和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走向深水区的行政体制改革遇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其他体制改革的掣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导致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渐进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并存的总体特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还存在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结构不尽合理,行政运行机制不尽完善,一些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等一些亟待改进之处,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着诸多难题。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两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地方还相当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过多。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没有把本该属于企业的权利交给企业、没有把由本应市场管理的事情交给市场,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运行和市场行为,有些地方政府仍然代替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决定建设项目,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政府,政府领导甚至把招商引资作为中心工作。
三是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
一些地方政府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有待加强。
一些部门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上的监管乏力、缺少协调、多头监管现象突出,致使一些民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因此,必须切实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大部门制改革经过两年的探索,到2011年,大部门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由于大部门制改革尚处于探索之中,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一,改革难度增大,速度放缓。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部门对改革存在抵触心理,有的改革由于权力关系的制约而推迟,导致改革进程放缓。
其二,已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的,有的仍处于“貌合神离”状态;有些新组建部门还处在磨合期,工作机制没有能够相应建立起来,工作职责不对等,有些大部门职能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浅析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仅是 对存 在的部 门数量 进行 改革 , 而 不去考虑 对应相应 的职能 需要, 解 满足 当前对 大部 门体制改革进 行科学 指导 的需要 。 因此就 目 前而 言, 迫 决 问题 的需要 , 最后使 得 部门的数量 虽得 到了减少, 但不久 后, 裁 撤掉 切需要 研究 适合我 国现阶段政 府部 门实际情况 的改革 的相应 特点和规 的部 门又被 重新 设 置起 来 , 这 就使得大 部制的改 革并未取 得 明显 的效 律 , 认清 中央 与地 方各层 级政 府的行政职 能及 相应的组织结 构、 社 会事
一
、
我国进行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从大部制 改革 推行至今, 我国的行政管 理体制 已取得 了一些成 就 ,
多前所 未有 的困难 , 但 由于国情 的不同加之我国进行 改革起步较 晚 , 因 此对 于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 我们应该 并且只能进行 借鉴, 而不能完全照 搬 照抄, 对照 我国的具体 国情 , 针对 我国大部制 改革中遇到的 困难 进行
政治理论I P O L I T i C A L T H E O R Y
浅析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黎慧
新疆大学
[ 摘 要] 大部 门 体 制已成为世界各 国现 代政 府管理体制改革 的趋势, 同 2 0 0 8 年十七 大报 告 中正式提 出要加 大政 府机 构的改革力度 , 并将 时也是极具 代表性的政 府 管理体制, 在 当前的形势下, 大部 门体制改革 已 划分 为前后两个 阶段 。 有 些地方 政府 在大部 制改革 的前一个 阶段就 已 成为我 国政府部 门改革 的必然趋势。 本文从分析当前我 国大部制改革 过程 进行 了相应 的改革 , 但有 很多往往 没能得 到上级 的认可, 使得 改革 的成 中面临的种种困境 出发, 通过探索化解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的有效 果不能得到很好 的保证 , 从而陷入了 “ 先精 简后膨 胀” 的窘境 。 有了前一 路径, 来加深 对我 国大部 制改革 的认识 与理解, 以使我 国大部制改革能够 个阶段 的教训 , 在 大部制改革 的后一 阶段, 地 方政府 由于种种原 因往 往 顺利进行。 缺乏进 行改革 的内生动力 , 因此如果 未来的经费不能 常态 化 , 则过 去出 [ 关键 词] 大部门体制; 政府部 门; 行 蜡 理体制改革 现的 问题很有可能会卷 土重来 ; 其 次, 有些地方政府 照搬中央政府 的改 在 当前 , 实 行 大部制改革 是进行 科学 构建政 府 运行机 制的重 要 内 革, 或对 照上一级 政府 的 中存在 相关 部门来设 计本级 政府 中应 当存在 的部 门, 由此使 得改革后成 立的部 门不能 起到应有 的作用, 造 成浪费 ,
最新大部制改革方案
最新大部制改革方案近年来,大部制改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大部制改革方案的探索和实践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最新大部制改革方案进行讨论,并探究其意义和影响。
一、背景在探讨最新大部制改革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背景和意义。
大部制改革是指通过对国家机构的重新整合和重组,减少冗余和重复的职能,提高效率和效益。
这种改革旨在提高国家治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改革方案最新大部制改革方案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在明确分工的同时也加强了协同合作,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其次,方案强调了机构职权的透明和公正,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审查,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问题。
此外,方案还推动了政府机构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便捷性。
三、意义和影响最新大部制改革方案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效益,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强化了政府的权力监督和审查机制,以保障公平公正的行政决策和执行。
第三,推动了政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公众服务水平。
这种改革还有助于加强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系统化的工作体系。
同时,改革还为优秀人才的选拔和流动创造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机制,为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选拔注入了新活力。
四、挑战和应对然而,最新大部制改革方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政策落地的问题,一套好的改革方案离不开好的执行,需要一整套细致的制度安排,确保改革落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真正深入到每个部门和工作中。
其次是人员安置和转岗的问题,人员的转岗和安置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避免对原有业务和工作的影响。
此外,改革过程中也需要关注社会稳定和职工权益的问题。
改革不仅仅涉及到机构调整,更需要保障职工的权益和利益,以防止因改革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及阻力
“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及阻力作者:袁刚来源:《同舟共进》2012年第06期“大部制”改革遇到“官僚制顽症”我国改革起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在推行?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已大力推行了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起步甚至比?改更早。
邓小平早在1981年1月就说过:“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30多年下来,政府上下推行了好几轮以“精简机构”为内容的改革,2007年中共十七大更提出“大部制”的改革目标,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大幅压缩,改革的雷声一直很大。
不能说改革没有取得成效,但因触及长时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既有利益格局,涉及众多官员干部的饭碗钱袋,改革阻力很大,多有反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很多地方是机构减了人不减,不减和尚只拆庙。
近日爆出某市的大部制改革,?来的局长们在合并后的大部统统挂名副局长,以致有的局竟然有副局长19个。
有主管编制的领导表示,这是大部制改革“过渡”时的“合理”现象,由此引发民众热议,被斥为“假改革”。
“假改革”的说法我并不赞同。
行政改革30年来上下几乎没停顿过,邓小平、朱镕基等改革家对机构改革决心很大,出手很猛。
朱镕基任总理时,甚至表示“就是地雷阵也要闯”!他主持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初步制止住“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大幅裁减合并重组了中央政府机构部门,取得了很大成绩。
然而,精简机构中央相对好办,裁减下来的官员可以下到地方,有些部门甚至想出了公家出资送年轻部员到高校读研究生的“妙着”,使精简预案得以完成。
但地方上尤其是县市基层政府就难办了,机构减了官员没地方转移,人头硬是减不下来。
在中国,工人可以下岗吃社保,干部却没有下岗一说,尤其是带“长”的,岗位裁减了,官号待遇等却一点也不能减,于是就有了上述一个局十多个副局长的“大部制”现象。
其实,这种情况在全国非常普遍。
?也不敢怠慢当官的,只得广设副职,百般优宠,等他们年老退休以作“过渡”,这反映的其实就是“官僚政治”之顽症。
即英国政治学家帕金?(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所描述的官场病,部门都会有部门利益,且有无限扩张的倾向,官员为自身利益而抵制减员、抵制改革,此乃世界性难题。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游杨明漪10107031011大部制,又称为大部门体制,核心部制或巨型部制,即为了实现减少政府部门数量,扩大管理幅度,减少行政层级,实现高效行政的部门组织结构模式。
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纷纷展开大部制改革。
然而,面对当前我国大部制轰轰烈烈的改革势头,对于什么是大部制改革,改革是否有助于或者真正实现了我国行政机构的精简、效率的提高,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地方政府在推进大部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1.权力磨合难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的问题,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环环相扣,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要十分的小心,否则就会出现权力过大或者权力真空的现象。
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很不容易。
2.人员分流难机构精简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
地方自身的人员不易分流,又加之“上级”政府的人员下泄,使得地方政府的人员分流问题成为难题。
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在考虑大部制的生存系数。
4.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门体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更加集中,可能在、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滋生腐败、部门利益化等问题。
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但也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使得监督变得更困难。
为了应对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政府职能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且更侧重于公共服务。
同时,鼓励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自治,鼓励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服务社会。
2、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和协调机制。
政府内部,实行决策与监督部门统一管理。
减少部门的层级结构。
3、因地制宜、鼓励创新。
实行大部改,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县域大部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虽然顺德大部制改革在广东推进较快,省级的统筹协调能减轻改革阻力,但改革后的“条条关系”缺乏法治保障和制度化的解决机制,没从根本上消除体制障碍。鉴于体制冲突,县域大部制改革存在两个出路:一是省市与县域同步开展大部制改革;二是构建新型政府层级关系。
省市与县域同步开展大部制改革。部门关系的平衡是“条块分割”体制正常运作的前提。既然县域大部制改革打乱了原先的“条条关系”,造成了严重的条块冲突,那么,上级政府也采取对应的大部制改革则会重新恢复平衡。从这一点上讲,县域大部制改革实际上是对省市大部制改革产生了倒逼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联动性,县域改革没有与省市改革有机统筹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部制改革的推进。今后可采取不同层级政府同步推进的方法,县域试点取得效果后,可加大力度在省市开展对应的改革,重新梳理上下部门之间的“条条关系”,并且辅以法治和制度保障。这是一种在不改变整体的制度框架和体制运作逻辑的前提下的改革,能够缓解体制冲突,而且操作起来也较容易。
构建新型政府层级关系。我国政府结构采取“上下同构”的原则,省、市、县具有完全对应的政府结构,上下级只有级别差别,没有职能性质差别。如果不改变这种体制,“条块分割”和压力型体制的影响始终挥之不去。实际上,省市与县面临的问题不同,承担的角色也有所差异。县域处于国家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它直接面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省市更多地扮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角色。因而,从角色和功能角度,县域与省市之间理应建立不同的权力关系。如若打破体制的“上下同构”,构建新型政府层级关系和治权关系,赋予县域政府机构设置的灵活性,能够从根本上破除“条块分割”和压力型体制给改革带来的束缚。这一出路相比省市与县级同步改革,虽具有挑战性,但更具根本性。
体制冲突对大部制改革的影响是持久的。顺德依靠发达的经济水平能够减轻对上级部门依赖。如顺德可以撤销农业局,而F县显然无法做到。顺德是广东“省直管县”的试点,又因改革具有了“超地级市”权限,多数部门与省级部门直接对接,缓解了由政府层级多造成的“条块关系”的复杂性。最关键的是,省委省政府在顺德与省级部门的对接上给予了其他县望其项背的政策支持。从广东全省范围来看,体制冲突阻碍了县域大部制改革的推进。
浅析推行大部制改革所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大家谈大部制改革的相关背景十七大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谈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即“大部制”改革问题。
他说:“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转变职能,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针对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所谓的大部制,即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在横向整合职能和管辖范围相近、业务性质类似的政府部门,组建一个大的部门统一行使相关管辖权的管理体制。
与传统的专业性部门相比,大部门管辖范围较宽,侧重于宏观管理,侧重于制定战略和大的政策。
此次大部制改革是自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的第六次机构改革,从1982年开始,大约每隔5年左右中国都会进行一次大的机构改革,从精兵简政到政府职能转变,每次机构改革的侧重都和中国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配套。
此次“大部制”改革,也有其特有的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由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这是“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背景。
近年来社会矛盾在某些方面愈发激化,部门利益日甚,贫富差距加大,要求政府将工作重心和重点放到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上来。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政府部门的权力过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垄断行业改革阻力较大,难以贯彻,以上种种现象必然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可以说,大部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直接相关。
十七大以后,各方面对新阶段的大部制改革寄予厚望,希望能借此建立完善的公共治理结构,推进全面改革。
这次机构改革不只是一般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而是要实现政府转型,实现部门利益的突破,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做好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统一。
目前我国实行大部制所面临的难题回顾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难以摆脱的“精简之后必有反复”怪圈,此次提出的大部制改革,能否真的全面深化,能否最终落实,始终打着一个问号,而存在已久的部门之间职能分工、权责边界划分等等触及利益的棘手问题,也将大大增加改革的复杂性。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破解四大难题
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如大学好考了, 不好就业 了; 汽车多了, 不好开了, 不好停 了, 甚至不能开 了; 房子多了, 房子大 了,
更高水平的医疗 的卫生服务、 更舒适 的居住条件 , 期 盼孩 子们能成长得更好、 工作得更好、 生活得更好 。只有 任何
[ 关键词] 改革
发展
难题
中图分 类号 : F 2 0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0 6 7 0 ( 2 0 1 4 ) 0 6 — 0 3 6 4— 3
现阶段 , 不仅解决难题需要改革 , 改革也需要再 出发 、 再扬帆。在十二届全 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 政府工作报告 中“ 改革 ” 出现了 7 7 次, 而且旗 帜鲜 明地指 出: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 的首要任务。改革就是要 冲破思 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 就是要破解错综 复杂的发展难
当前 , 我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人 民群众颇有怨言 的问题 , 之所 以如此 , 因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 了社会公平 的底线。正所谓不平则鸣。最突出体现在三 难问题上, 即利难共享、 权难制约、 人难出头。利难共享 , 是 指一些部门、 行业利用垄 断地位 、 垄断资源获取 了大量利
题。
一
有5 O %左右, 还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7 0 %) 。要解决好 这个问题, 就要处理好两个方面 : 有钱花 , 敢花钱。然而 , 想 做到这两点 , 必然涉及到收人分配制度 、 财政税收制度、 完 善社会保障、 转变政府职能多个方面 ,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
要做的工作很多 , 如想方设法扩大 中等收入阶层 的比例,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理清,中央政府部门设置“大部制”,它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次大动作。
通过贯彻实施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廉洁、办事得力、服务到位的人民政府。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入手,探讨了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根源及意义,分析了“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信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国家的体制机制必将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必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标签:行政机构改革;大部制;政府职能;“三定”1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中国“大部制”改革,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不断深入。
从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如今进行了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通过了实行“大部制”。
具体内容包括:(1)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2)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3)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4)组建交通运输部;(5)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7)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此次改革相比在整体思路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强调建立起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制约的权力机构。
改革的目标明确定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强调反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理念和宗旨。
2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意义2.1较好解决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问题“大部门制”改革中加入了“决策、执行、监督” 的分立,使“三权”进行分立归属,而不仅仅是把职能相近部门合并。
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破解之道
的发 展方 向 ,得到 普遍 共 识 ,大部 制 改革 在 中央 膨 胀 ” 的循 环 之 中 ,无 法 满 足 当下 我 国经 济 社 以及 地 方 政 府 层 面 都 取 得 了初 步 的 成 果 。 当 前 , 会 高 速 发 展 对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的 迫 切 要 求 。
・2 ・ 4
大 部 制 改 革 的 困 境 及 破 解 之 道
部 制 改 革 效 果 不 明 显 , 部 门 设 置 数 量 过 多 、相 家 , 中 国 公 务 员 人 数 “ ” 近 2 超 O倍 。 ②衡 量 公 务 互 重 叠 、部 门 职 能 不 清 、 行 政 效 率 低 下 、 公 务 员 数 量 的 另 一 标 准 是 财 政 供 养 人 员 与 G P 的 比 D 员 队伍 庞 大 等 问题 没 有 得 到 根 本 性 解 决 。 例 ,我 国 为 3 9人 / 万 美 元 , 美 国 为 2 3 百 . 1人 / 百 万 美 元 , 日本 为 1 3 . 8人 / 万 美 元 , 从 中 可 百
运 转 协 调 、公 正 透 明 、廉 洁 高 效 的现 代 服 务 型 政 府 作 为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的 发 展 目标 ,并 已 取 得 一 定 成 就 。 随 着 改 革 的 深 入 ,作 为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核 心 内 容 的 大 部 制 改 革 面 临 诸 多 困 境 ,利 益 格 局 未 能 有 效 破 解 、 部 门 重 组 缺 乏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支 撑 等 ,导 致 大 部 制 改 革 进 程 缓 慢 。通 过 分 析 我 国大 部 制 改 革 进 程 中 遇 到 的 阻 力 ,分 析 其 原 因 , 并 借 鉴 西 方 国 家 大 部 制 改 革 的经 验 ,创 新 改 革 制 度 设 计 ,推 进 和 完 善 改 革 所 需 法 律 法 规 ,妥 善 解 决 改 革 过 程 中 出
大部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2009年第10期下半月·总第438期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学者们普遍认为,大部制是指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换言之,大部制是一种政府组织架构类型,是指以相对较少的政府组成部门覆盖尽可能多的政府的基本职能。
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以来,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在大力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大胆打破旧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逐步探索建立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相适应的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
在1981年第一次机构改革精简撤并了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综合管理机构,实行了大类管理,其后合并职能相近和相关的机构,设立综合性部门,实行大系统管理。
经过多次机构调整,深圳在2003年已初步形成大行业、大系统归口管理的机构设置,同时按大交通、大文化、大系统要求设置了相应机构,并且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惟独深圳单设监察局。
本文就此对深圳大部制改革探索作一分析评述。
(一)改革成果深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通过不断的改革调整,建立起了大行业、大系统综合管理体系,分别承担着经济、社会、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职能。
主要体现为:1、大贸工管理。
大贸工管理就是按照政企分开原则,精简专业经济管理机构,组建贸易工业局,建立大系统、大行业的综合性工业经济、内外贸易、招商管理体制,对全市各种行业、各种性质的工业企业,内贸、外贸,引进外资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大农业管理。
大农业管理就是组建农林渔业局,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及海洋业进行统一管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这种大农业系统管理,既有类似于内地各省市农委的协调职能,又有农口各专业局的管理职能,而且机构精简,人员精干。
3、大交通管理。
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问题及路径深化研究
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问题及路径深化研究摘要:大部制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广受学界关注。
我国既从组织层面上理顺部际关系、整合机构职能、减少机构数量,又从管理层面上将政府职能重点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
然而,在大部制改革过程中依然突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
因此,我国应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探索大部制改革的深化路径。
关键词:大部制;成效;问题;对策随着社会公共事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我国政府机构显现出机构膨胀、职责过细、部门林立、多头领导等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几次政府机构改革,过分强调政府和市场职能界限初步划分,忽视了政府部门内部职能的整及再分配,因此始终难以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党的十八大又强调“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进行政府机构整合、理顺权责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这表明了新时代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强大决心。
一、大部制内涵与理论基础(一)大部制的内涵学界对大部制的内涵意见各异,但大致达成了统一,其中比较受推崇的是汪玉凯教授对大部制的定义,他认为大部制是“将政府机构内部性质相近、内容相似、管理范围相雷同的工作事项,分析整合并相对集中,由一个大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最大可能降低职责交叉、政出多门、互相推诿等现象,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二)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公众需求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协调与责任为理念,在各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最优、效率最优的整体性政府组织运作模式,为公众提供无缝隙服务。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以“共治”为理念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协调作用,尤其重视政府在多元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它要求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关注政府规模与职能的关系。
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分析
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西方实践经验的启示和国内现实需要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大部制改革。
这对于中央政府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与此同时,改革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阻力,我们必须立足国情,以西方为鉴戒,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部门体制。
关键词:政府改革;大部制;难点;建议政府改革是政府为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对政府体系的结构、功能以及行为进行调整和变革的过程。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行政改革的新思路,其着力点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四个方面。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推进地方政府改革。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利与责任对等。
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要根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地方政府机构设置,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
我国协调职能交叉重叠的部门间关系,主要是依靠建立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这直接导致此类机构在数量上的增加。
改革要求严格控制此类机构的膨胀,该撤消的坚决撤消,任务交由职能部门承担。
坚持一事一部门负责制,涉及跨部门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重构政府权力的运行机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
在行政体系内部建立多层次的决策、执行与监督适度分离的运行机制,设立专业的执行与监督机构来增强整体政府的能力,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强化政府问责制。
“大部制”改革四难题
人 力 资源 。是 维 护 正 常 国 家 秩 序 的 保 障 和 基 础 , 务 员 队 伍 的稳 定 , 乎 社 会 稳 公 关
定。
以19 年机 构改 革 人员 分流 为 鉴 。 98
权力整合难
本届国务院机 构组成 , 办公厅 外 , 除
基 本 办 法 有 四 种 。即 带 职 分 流 、定 向培
工商总局 、 信息产业部 、 术监督总 局等 技
都 主管 着 相 关协 会 。 除管理 不统 一外 ,行 业协会 招 人 、 “
聘 人 、 人 、 养 人 、 住 人 都 缺 乏 相 应 用 培 留
显。图
( 荣飞) 孙
的保 障 机 制 。协 会 发 展 和 社 会 就 业 存 在 瓶 颈 。 ” 中 国调 味 品 协 会 会 长 卫祥 云 表
一
+一革思路进一步理清, 中央政府部
I 门设 置 实行 “ 部 制 ” 之欲 出 , 大 呼
分 流 。 分 流 人 员 是 历 次 机 构 改 革 最 为 头
疼 的 事 。 公 务 员 是 国 家 整 体 运 行 宝 贵 的
人们 翘首以待 :大部制将 是改革开放 以
来 中 国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又 一 次 伤 筋 动 骨 的 大 动 作 。 “ 水 区 ” 作 业 , 临 着 四 道 是 深 的 面
李学举在 前述交流会 上表示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进 一 步 加
快, 政府 将 不再包 揽一切 事 务 , 政企 、 政 事 、 社不断分 开 , 多群 众性 、 政 众 社会性 、 公益性 、服 务性 的社会职 能将 向社会 分
离 和 转 移 , 小 政 府 , 社 会 ” 局 日益 明 “ 大 格
“大部制”面临四道难题
“大部制”面临四道难题作者:蔡恩泽来源:《大经贸》2008年第02期中共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理清,“大部制”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人们翘首以待。
“大部制”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次伤筋动骨的大动作,是“深水区”的作业,面临着权力整合难、人员分流难、机制磨合难、运行监督难等四道难题。
本届国务院机构组成,除办公厅外,共有28个内阁部门,特设机构一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四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数量之多、类型之多、分工之细超过世界许多国家。
如今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的问题,要从现有行政机构身上“割肉”,把职能交叉、重叠的行政资源合并重组,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
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像剥蚕丝一样,每一根丝都触动一大片官场神经,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
如现在石油和煤炭的管理比较松散,而电力管理则十分严密,有国家电监委、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三大部门在管,上面还有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
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好。
实行“大部制”,石油、煤炭和电力都归一个大部——能源部来管,要从几个婆婆手里收权。
“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洗牌,整合到一块,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和操作水平,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心细如麻,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不容易。
“大部制”下,机构减少了,官位势必也减少,必定要有一部分人为此而“牺牲”官位。
如交通部、铁道部和民航总局一旦合并,至少正部长就要减少两个,还有好多副部长职位也要减少。
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
分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
公务员是国家整体运行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维护正常国家秩序的保障和基础,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关乎社会稳定。
大部制改革要点解析
龙源期刊网
大部制改革要点解析
作者:
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09期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第七次大规模机构改革拉开大幕。
从“职能转变”赫然写入标题,到大刀阔斧的机构整合设计,再到简政放权的“五个减少”,都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政府将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职能和角色转变。
一、改革目标
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二、解决四大问题
1.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
3.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
4.国务院部门抓大事管宏观不够问题
三、达成六大效果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3.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优化职能配置
5.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
6.加强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
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与措施探究
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与措施探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由此,一轮以大部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在中央基本完成大部制改革后,地方也积极探索,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部制有关内容的论述,着重探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大部制定义、特征与含义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基于上述定义,有学者揭示出了大部制的四大基本特征:大、少、合、协。
其一“大”,表现为部门的组织规模大、职能范围广。
其二“少”,表现为部门数量少。
其三“合”,是指不是简单的减少职能部门,而是将职能相近、业务趋同的部门集中起来,进行行政资源整合,合成一个大部。
最后的“协”是指加强对大部门的协调、管理和监督,优化组织结构,使政府机构高度协调[1]。
应注意的是,大部制改革并不是仅仅是权力的位移,更有其深刻的含义:权力的结构调整。
首先,大部改是从质的角度对权力进行拆分。
实行大部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或是第一步骤是进行权力的拆分。
以前我们认为,谁该管这件事,谁就有权处理,这个处理既包括决策又包括执行,还包括着执行后的监督。
决策、执行、监督从头到尾都由一个部门完成,那怎么能做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呢?所以,要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就要首先将它们分开,对其进行必要的拆分。
其次,大部制要对政府某些方面的权力进行削减。
四问大部制
2013.3.下2祖国随着两会的结束,大部制改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于1982、1988、1993、1998、2003和2008年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取得的成效更大。
“1+1>2”能否实现?通过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得以精简,组织结构趋于合理,但仍然存在着机构设置重叠,部门职能交叉,业务分工过细,权责配置脱节等问题。
尤其是2008年大部制改革后,内部关系没有理顺,新“大部委”中的各个部门之间“貌合神离”的现象比较突出,并未实现1+1>2的改革初衷。
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分析,有的部门,如某局合并到相关部委以后,转为部管局,但仍各干各的,决策没有提到大部层面统筹协调,只是制定规章时通过一下部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行政文化委员会副会长许耀桐也对此指出:“有的是原班人马直接加入,甚至连办公地点都不在一块,部门之间还是画地为牢,各自为政。
即使是合在一起的司处,也就是原来两三个人办公的增加到三四个人在一起工作。
这就没有体现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目的。
”在许耀桐看来,实行大部制,就是要体现综合事务、综合协调、综合管理、综合服务,但是,目前权力划分配置和相互制约没有到位。
“现在政府机构的权力往往过大,既能决策、又能执行、还能监督。
搞大部制就是要实行"权力三分",实现权力的协调和制约,但这样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值得肯定的是,本次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不仅体现了机构调整,还有更多的是关于职能转变。
在职能转变上,一个重点就是放权。
在机构改革方案中,有专门的章节谈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专门谈到“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
“这次改革更加注重于那些实行了大部制改革的部门在职能方面的转变,确实减少了职权,加强了宏观性管理,并为今后的大部制改革准备了更大的空间,对大部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全盘谋划、整体把握会进一步加强。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及难点分析
工商, � 卫生 , 劳 动等部 门所 有的执 法权 限划归 城管 局, 使基 同作用 方能生效 由于 官本位及 旧有人事升 迁制度的延 续, 有效 监督 机制的 缺位 , 改 革离群 众所 期待的 "服 务型 政府 " 为深圳市综 合执法" 超级集权机 构 � " 仍有相 当距离, 有许多问题 值得关注和 思考 同样 典 型体 现" 大 部制 " 雏形 的, 还 有深 圳 市文 化 局 � . 在现行体制没有切 实转变的前提下,权力 的下放难 � 年, 根据 深圳 市行 政管 理体 制改 革的 精神 , 市政 府将 度较大 市委宣 传部 门下 的新闻 出版 处, 广 播电 视处划 拨至 市文化 局, "大 文化"管 理架构初成 年, 文化局加 挂新闻出版 中央"大部制"改革之后 , 各省的主要领导都 对此表 示了关注, 不过, 各省如何进行调 整自身的机构设置, 还是处 在观望状态, 其核心 便在于"资金拨付 , 审批权力"的对 位, 这 批, 搞立法, 搞罚款 , 搞收费, 只关 注自身利益, 其中 的利益机 综合协调 与专业管 大部 门体制不 实行大部门体制, 政府亟需对 各部门进
三
深 圳和重 庆的大 部制改 革实 践表 明, 对 于地 方行政 机 关机 构重 叠, 条 块分 割, 人浮于 事的 痼疾 而言 , " 大部 制" 或 当 然, 这 剂良 药尚 需许多 其它 "配 料" 共
等事业单位 � � 雇员)职 工 年底, 深圳市又将 更多原本由 许是 一剂 良药 层城管执法 局的执法范 围从原有 的九项扩至 项 之多, 成
二
从我国 地方政 府行 政运行 机制 改革 的发展 实践 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部制改革四难题中新网1月8日电香港《大公报》1月8日发表题为《“大部制”改革四难题》的评论文章说,大部制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次伤筋动骨的大动作,是“深水区”的作业,面临着四道难题:(一)权力整合难、(二)人员分流难、(三)机制磨合难、(四)运行监督难。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理清,中央政府部门设置实行“大部制”呼之欲出,人们翘首以待。
大部制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次伤筋动骨的大动作,是“深水区”的作业,面临着四道难题。
权力整合难本届国务院机构组成,除办公厅外,共有28个内阁部门、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数量之多、类型之多、分工之细超过世界许多国家。
如今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的问题,要从现有行政机构身上“割肉”,把职能交叉、重叠的行政资源合并重组,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
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像剥蚕丝一样,每一根丝都触动一大片官场神经,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
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洗牌,整合到一块,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和操作水平,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心细如丝,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不容易。
人员分流难大部制下,机构减少了,官位势必也减少,必定要有一部分人为此而“牺牲”官位。
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
分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
公务员是国家整体运行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维护正常国家秩序的保障和基础,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关乎社会稳定。
以1998年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为鉴,基本办法有四种,即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和优化结构。
带职分流,就是定编定员后,超编干部离开机关,保留职级。
那么保留职级后到哪里去呢?会不会另外设置一些事业编制的机构或者官办的中介、行业协会等消化这部分人员,搞体外循环,而且必须是“大庙”,才能供养这些高级别的“大菩萨”。
这样做,既增加了改革成本,又增添了新的“准”管理机构。
定向培训,就是对离岗公务员进行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正规培训,为走向新的岗位作准备。
这个渠道仅仅是权宜之计,参加培训的人如果是年轻的骨干,本应留在新组建的大部里,如果是“恶补”性质的培训,这些人“营养不良”,“底气不足”,培训后又能去哪里呢?而加强企业,就是选调定向培训后的人员首先充实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以及财税、政法、市场管理等执法机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
这又使上述这些机构人员膨胀,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等于是把一群鸭子从这条小巷撵到那条小巷。
机制磨合难至于优化结构,就是通过人员分流,调整政府和企业、机关和基层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一点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实还是涉及到人员分流问题,“优化”下来的人怎么办?因此,1998年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方法不可继续沿用,需要设置新的分流方式。
从机构改革的历史来看,大部制的组织架构设想并非是机制上的创新。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国家经委这样的大部委设立;“文革”中将政府的数十个部归并为几个大组,或者以“口”划权,比如农林口、工交口等;2003年国家设立商务部,是将原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以及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整合组建之举,可以视作大部制的“热身”。
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可以打破现有部门利益格局,消解部门之间掣肘因素,压制部门利益追求冲动,从更宏观和科学的角度进行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
大部制不是几个“小部”的简单迭加,如果这样的话,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但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改革就没有意义。
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在考虑大部制的生存系数。
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中,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产生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改革的一大关键因素。
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
但有人担心,大部制改革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
如果一个部门变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相当于过去一个副总理的职权,就会“尾大不掉”,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
而如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最为关键之举。
(蔡恩泽)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常红)相关专题·大部制改革热点排行“中国即将进行的‘大部制’改革,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
如当年的机械工业部下辖9个管理部门,有管常规机械的,有管电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飞机的……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管理对象与管理事务重叠,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的情况十分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不断深入。
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98年再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一下又裁了11个,仅保留29个,绝大多数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都撤销了。
这些改革为推进“大部制”专家谈"大部制"新感言“大部制”适用于交通、农业和文化等领域政治体制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历次改革都是出于这个考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实现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机构表现出一些不适应经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详细] ·专家:大部门将有效避免政出多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仅建设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水利部、铁道部、国土资源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日前,尽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将整合的消息被否认,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仍表示,金融领域正在考虑建立一个大部门。
济发展的地方,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精简了很多物资部门,90年代撤掉了很多计划经济部门,这次机构改革实际上也是为了配合经济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
可以考虑在交通、农业和文化等领域试点“大部制”,将铁道部、交通部专家指出,所谓大部门体制,或叫“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举措。
[详细]·“大部制”:机构改革新方向所谓“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和中国民航总局合并,组建新的运输部,负责所有交通的公共管理职能,包括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的管理;将农业部、水利部和林业局合并,组建新的农林水利部,统筹农业、林业和水利设施的发展和规划,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将国防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详细] 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国防部合并,组建新的国防部,既负责国防工作,也负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工作;撤销信息产业部,其相关国有企业归国资委管理,其宏观政策和相关管理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相关的行业协会。
[详细]“大部制”主要解决、机构重叠“大部门体制”的提法源于党的十七大报告。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世界上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一般只有十多个,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普遍呈现“机构数量较少,职能范围广泛”的特点。
它们的一些大部门可能下辖20多个执行机构和几十个咨询委员会,管理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相关或相近行业。
[详细]“大部制”改革怎么改?——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改革重点将依然是三个方面:一是对具有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部门进行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二是对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进行改革,通过机构改革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三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毛寿龙等人近日完成了一份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课题报告。
该报告建议,大部门体制改革可分两个阶段进行,2008年小范围试点大部制,在交通和农业等领域试点,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的基础上,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机构改革。
2013年在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大部制改革:从“九龙治水”到“政治、职能和组织层面的改革。
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8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由原有的67个减为60个,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仅保留29个;2003年设立国务院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详细]·“大部门”时代即将开启 预计两会后浮出“大部门制”是合并和调整政府机构,可以预计的是部级单位的合并和人员的缩减,但从更深层意义上理解,它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
”一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将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意味着政府官员行政理念和行为的根本转型,更意味着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