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美学与美育》教案

《美学与美育》教案

《美学与美育》课程讲义本课程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一、美学在西方二、美学在中国三、中外美学研究方法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美学的含义一、美学的性质二、美学的对象三、美学的定义四、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学习美学的方法一、美学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二、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三、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四、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汇通第二章美及其形态第一节美的含义和特征一、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二、美的含义三、美的特征第二节美的形态一、自然美的特征与实质二、社会美的特征与实质三、艺术美的界定及其特点四、科技美的界定及其特点五、中西文化中美的范畴第三章美感第一节美感的含义和特征一、美感与快感二、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三、美感的含义四、美感的特征第二节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一、美感中的直觉二、美感中的情感三、美感中的想象四、美感中的理解第三节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一、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二、审美体验的过程三、审美体验与艺术四、美感的培养与美育第四章什么是美育第一节美育观的历史和美育的含义一、西方美育观的演变二、中国美育观的演普三、美育的含义四、美育的特征第二节美育的地位和功能一、现代中国的美育问题二、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三、美育的功能第三节美育的层面和方法一、美育的层面二、美育的方法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一、形式美与形式二、形式美的普遍基础三、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第二节形式美的构成一、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二、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三、形式美的文化选择四、形式美的艺术形态第三节形式美教育的意义、特征和方法一、形式美教育在美育中的意义二、形式美教育的特征三、形式美教育的方法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第一节艺术的门类一、艺术分类的历史二、艺术分类的标准与意义三、艺术分类的相对性四、艺术门类的符号形态与特性第二节造型艺术与美育一、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种类二、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三、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四、实施造型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三节表演艺术与美育一、表演艺术的含义和种类二、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三、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四、实施表演艺术美育的途径第四节语言艺术与美育一、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种类二、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三、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四、实施语言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五节综合艺术与美育一、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种类二、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三、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四、实施综合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第一节审美文化及其形态一、审美文化的含义二、审美文化形态第二节古典性文化、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与美育一、古典性文化与美育二、现代性文化与美育三、外来文化与美育第三节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与美育一、高雅文化与美育二、大众文化与美育三、民间文化与美育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第一节青少年发展与美育的特殊课题一、青少年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二、青少年发展的共同特征三、青少年美育的原则第二节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与美育原则一、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二、青少年美育的原则第三节青少年美育的目标一、青春形象的塑造二、想象力的激发三、理性能力的培养四、价值取向的引导五、健康人格的生成第四节青少年美育途径一、体验自然二、欣赏艺术三、品味英雄四、师法英雄第九章教师角色与美育第一节教师角色、教学艺术与美育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与美育二、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美育三、教学活动的整体美学因素与美育第二节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与美育途径一、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二、教师自我美育的原则和途径。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二、 农耕文化的自觉的历史也有了3000年。-教 材.13
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明才300年历史。但是, 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四个异化”-- 人的和谐、人性的丰富被肢解、分离。
立体主义 法国 毕加索
机器化、程序化、异化造成的 “看” 的方式的变异。马1. 科学是一种静态的研究。美学重在人的活的生 命,动态的过程。
2. 美学不追求精确,追求人的内在与外在的丰富完 整。
3. 美学研究始终保持人的具体感性特征。 4. 美学对人的整体研究总是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
三、 美学的定义-美的定义
美学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体验的 方式,通过审美活动(美、美感、艺术)研 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异化找到了出路。
2. 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 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与规范作用。
3. 在中国,这一作用尤为显著。因为文化的转型在 中国更加艰难,更为疼痛。与此相应的,“美学热”
自然持续恒温。
第三节 美学的涵义
(性质、对象、定义)
一、 美学的性质
美学的特殊性-教材.15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的人文学科。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 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2. 人类社会又必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产
生异化
现象。每个国家、每种文明皆
是如此。
3. 人类如何超越异化?
席勒:机器将我们变成碎片,美学将我们整 合一体。美学是人类解放的唯一道路。
康德:人类社会陷入悖论之中,美学是通往 彼岸的唯一桥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许多人对这些理论评价很高。 这些理论也确实看到了美学的现代价值。

【VIP专享】《美育》课程标准

【VIP专享】《美育》课程标准

美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育【适用专业】商品经营专业前言1.1课程性质《美学与美育》是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的选修课和开放教育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成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成人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1.2设计思路《美学与美育》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2.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2、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与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

3、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指导相关工作实,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工作中贯切美育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学的含义,理解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及其发展的历史;掌握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理解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美学的历史1、美学在西方2、美学在中国3、中外美学研究方法4、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美学的含义1、美学的性质2、美学的对象3、美学的定义4、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学习美学的方法1、美学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2、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3、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4、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的汇通第二章 美及其形态[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学史上人们研究美的不同途径,由此提出的代表性论点,理解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把握美的几个显著特征;掌握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掌握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美的含义和特征1、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2、美的含义3、美的特征第二节美的形态1、自然美的特征与实质2、社会美的特征与实质3、艺术美的界定及其特点4、科技美的界定及其特点5、中西文化中的美的范畴第三章 美感[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美感的含义,了解美感的历史发生与个体发生,把握美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美感的心理过程,掌握美感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美感的含义和特征1、美感与快感2、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3、美感的含义4、美感的特征第二节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1、美感中的直觉2、美感中的情感3、美感中的想象4、美感中的理解第三节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1、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2、审美体验的过程3、审美体验与艺术4、美感的培养与美育第四章 什么是美育[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育观的历史发展和美育的内涵,把握美育的特征;理解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地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掌握美育的基本层面和方法。

美学与美育导学大纲

美学与美育导学大纲

美学与美育导学大纲第一章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一.学习目标和要求了解美学学科的历史及其发展,掌握美学学科理论内容的框架性构成。

掌握美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正确理解美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初步建立起美学与美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观点,为本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结构系统和学习方法建议本章在全书中带有绪论和导言性质,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即第一节,介绍了美学学科的产生、发展及其框架性内容构成。

第二部分即第二节,谈美育的概念内涵,美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

学习方法建议:美学是一门富于人文特性的学科,所谓人文特性,是说美学学科不以认同事实为目的,而以创设意义和价值关怀为指归。

所以,学习美学不应该满足于记忆一些名词概念或理论条条,而应该在充分理解美学学科人文特性的基础上,努力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为此,建议学员深入思考美学与美育的内在关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阅读有关中国和西方美学史著作,以加深对美学学科性质的理解,更好地实现美学理论向美育实践的转化。

三.重点、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1.美学学科理论内容的框架性构成2.美育概念及其特点3.美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二)教学难点1.美学学科的发展2.美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美育一.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有代表性的观点,理解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深入思考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两个尺度,初步建立起从人的历史生成角度思考美的本质的基本思路。

掌握美育与人的人化、人的文化、人的美化的基本关系,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

二.知识识结构系统和学习方法建议本章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节,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首先约略考察了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然后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最后阐述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

第二节,涉及美育与人的人化、人的文化、人的美化三个层次的内容。

美学美育,授课提纲1,浙江工商大学

美学美育,授课提纲1,浙江工商大学
预习下一章
2
2
第2节美学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第3节美育与美学的关联性
观察自然、社会、艺术领域的美的现象
3
2
第2章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1节美的本质
第2节美的特征
思考种种美的现象背后共通的本质
相关参考书目
预习下一章
4
2
第3章美的现象形态
第1节自然美
第2节社会美
第3节实例赏析、讨论
相关参考书目
预习艺术章节
5
2
第4章美的范畴
搜索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关资料
13
2
专题6戏剧与美育
第1节戏剧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
第2节戏剧的审美特性
第3节戏剧的美育功能
第4节经典戏剧赏析、讨论
搜索电影相关资料
相关参考书目
预习下一章
14
2
专题7电影与美育
第1节电影的审美特征
第2节电影的美育功能
第3节电影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
第4节经典电影赏析、讨论
相关参考书目
预习下一章
第2节雕塑的审美特征
第3节雕塑的美育功能
第4节经典雕塑赏析、讨论
搜索建筑相关资料
相关参考书目
预习下一章
8
2
专题3建筑与美育
第1节建筑相关理论知识介绍
第2节建筑的审美特征
第3节建筑的美育功能
第4节经典建筑赏析、讨论
搜索音乐相关资料
相关参考书目
预习下一章
9
2
专题4音乐与美育
第1节音乐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
第2节音乐的审美特性
参考书目: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美学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计划第一周:交待教学计划及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学科的建立;二、美学的研究对象;三、学习美学的意义;四、学习美学的方法)(作业:查阅相关书籍;预习相关书籍导论部分,了解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四周交作业:我所理解的美学)第二周:第一章审美活动的发生、特征、本质第三周:第一章审美活动:本质及第二章美的本质:美在主客观说第四周:观看国际大专辩论赛“美在主观说”与“美在客观说”的辩论VCD。

之后分小组讨论“美的本质观”并作讨论记录上交。

推选出第五周课堂发言人(每组一位,共6组,每组9-10人。

10分钟发言,之后自愿发言与点名发言结合。

第二次书面作业:谈谈你的“美的本质观”。

)(交第一次书面作业:何谓美学?我所理解的美学)第五周:学生课堂“美的本质观”讲演。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成绩加分)。

继续讲第二章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美的本质观。

第六周:继续讲第二章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美的本质观及现代西方美学的美的本质观。

没讲演的同学交第二次作业:浅谈美的本质。

第七周:第三章审美客体(含义及特征)第八周-第十周:第三章审美客体的存在形态第十一周: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次作业:分组制作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ppt并推举一代表就其审美特征作简要介绍。

附带介绍制作小组成员分工。

评比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优秀作品,小组成员期末成绩整体加分。

)小组作业展演。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三章审美客体的表现形态(优美、壮美、悲剧性美和喜剧性美)第十四周-第十六周:第四章审美主体(审美主体概念、审美趣味、审美的心理要素)第十七周:第五章审美心理过程(及审美愉快)第十八周:第六章审美教育(第四次书面作业:课下分组讨论并就“如何搞好大学生的美育”作一小论文。

)学生“如何搞好大学生的美育”课堂讲演(大学生美育现状调查及解决对策)第十九周:期末开卷考试○课程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出勤(10分)、讲演、作业(包括小组课件制作)(20分,共4次作业,每次5分)和期末课堂开卷考试(70分)。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美学与美育》是XXX(XXX)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素养、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特依据实施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了修订稿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美学、美育理论、审美实践、美育实践、艺术美、审美文化形态、青少年发展与美育以及教师角色与美育。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人文性、渗透性、实践性和辅成性,涉及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员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美学与美育》与《现代教育思想》在任务上有前后衔接的关系,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内容上,《美学与美育》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和《阅读与写作》有一定的关联,但又有所区别。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问题研究法、合作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

由于本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实践意识和能力均有限,因此需要特别重视运用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和课程实际情况,本课程提倡以问题研究法为主,合作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为辅的组合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在本课程研究中运用问题研究法有三个层面的意思。

首先是要在积极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意义问题的基础上,注意思考教材中有关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

其次,通过自学要形成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相关章节和参考资料,接受有关指导,思辨置疑,并且把这种理论思考和阅读同现实的人生体验及具体的审美修养结合起来,训练研究本课程必需的思维能力。

最后,注意完成小节后的“思考与练”,消化和理解基本内容,为课程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合作研究法是本课程特别提倡的辅助研究方式。

可以是固定的小组合作研究,也可以是不固定的三五人合作,它的实质是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和补充,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升华提高。

《美学与美育》课件

《美学与美育》课件
回顾美育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历史
美育在教育中的应用
探讨美育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美学与美育的关系
1
美学与美育的联系
阐述美学与美育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影响
2
美学与美育的区别
对比美学与美育的异同之处
3
美学与美育的互相促进
说明美学与美育的双向促进作用
美学与美育的现实意义
美育对个人的影响
探索美育对个人情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美学与美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美学与美育领域的未来发展和创新趋势
参考文献
以下是本课件中使用的部分参考文献和来源:
1.
XXX
2.
XXX
3.
XXX
研究背景
介绍美学与美育的研究历史 和现状
美学
美学的概念
解析美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美学的发展历程
回顾美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进
美学的主要学派
介绍重要的美学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美在当代的应用
研究美学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
美育
美育的概念
探索美育的内涵和目标
美育的方法和手段
介绍美育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
美育的历史沿革
美育对社会的影响
强调美育对社会文化的塑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美育对国家的影响
研究美育对国家软实力和人力资本的重要影响
美学与美育的挑战与机遇
1 当前美学与美育面临的问题
分析当前美学与美育领域的挑战和难题
2 美学与美育的发展趋势
展望美与重要性
总结美学与美育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在这个美学与美育的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美学与美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深 入研究其背景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美学与美育 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现实意义。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是指针对美术教育而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和指导性文件,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份可能适用于美术教育的美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1 美术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1.2 美术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1.3 美术的基本技巧和技法
第二部分:创意表达
2.1 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2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体验
2.3 创意表达的技巧和艺术表现的形式
第三部分:审美素养
3.1 艺术欣赏的基本素养和原则
3.2 艺术欣赏的审美体验和评价
3.3 艺术欣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
4.1 实践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2 实践创作的作品展示和评价
4.3 实践创作的作品收藏和收藏建议
以上是一份可能适用于美术教育的美育教学大纲,具体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水平、学校特点等因素进行调整和定制。

美育专业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美育专业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美育2. 课程代码:_______3. 学分:_______4. 学时:_______5. 授课对象:_______6. 课程性质:_______(必修/选修)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美育的基本理论、美学原理和艺术史知识;(2)了解我国美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熟悉国内外美育研究动态。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教育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美学原理(1)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2)美的本质与价值(3)审美活动与审美心理2. 美育理论(1)美育的定义、性质和任务(2)美育的历史与发展(3)美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艺术史(1)中国美术史(2)西方美术史(3)音乐史、戏剧史、舞蹈史等4. 美育实践(1)美育课程设计与实施(2)审美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3)美育评价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美学原理、美育理论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美育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教育能力;4. 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_______);2. 期中考核:书面考试,考察学生对美学原理、美育理论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比_______);3. 期末考核: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能力等(占比_______)。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美学原理》(作者:_______)《美育概论》(作者:_______)2. 参考书目:《中国美术史》(作者:_______)《西方美术史》(作者:_______)《音乐史》(作者:_______)《戏剧史》(作者:_______)《舞蹈史》(作者:_______)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大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美学与美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是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特点的课程,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主要任务上,《美学与美育》与第三学期开设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关系是前后衔接的关系,其区别是,《现代教育思想》是对现代教育基本思想理论的系统介绍,《美学与美育》是立足于美学理论对美育这一现代专门教育方式的具体研究。

在内容上,《美学与美育》与《阅读与写作》课程在关于文学体裁这一局部上有交叉,其区别是,《阅读与写作》只从文体特征及相关阅读方法角度进行介绍,《美学与美育》则重在研究文学作为主要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2)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

3)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教学中贯彻美育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自主学习与各种辅导、指导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然美和艺术美欣赏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美育实践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概念内容,按认识、了解、理解三层次要求。

方法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层次要求。

实践内容,按观察、学会、熟练应用三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学时为72学时。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如下:2、多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学员实际以及本课程理论性、综合性、渗透性、复杂相关性、操作性的特点,进行课程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与学习指导书合一)、IP教材、录象教材、CAI教学课件一体化综合设计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具功能,围绕文字教材相互有机配合,提供必要、方便、有效、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美学课程教学纲要

美学课程教学纲要

《美学与美育》一体化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总体说明一、课程概况美学与美育是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学习者分析(一)远程教育的特点:1、教与学的分离。

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离的,教师与学生一般是不见面的;教学要求从教师传送到学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学生是否领会教学内容,教师不能马上知道,也不能迅速了解学生对所传达的信息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至关重要。

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在远程教学的情况下,这种问题往往难以及时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教材时,要科学准确地表达教学要求,同时对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地、事先给出解决办法。

2、教学条件千差万别。

远程教学的学生不是集中在一个地区,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地。

各地发展不平衡,使得不同地区的教学条件也千差万别。

因此在教材的编制和媒体选择上要尽可能照顾不同地区的教学条件。

3、统一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辅导。

只要是学习同一层次同一专业,不论何地的学生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这与普通高校有很大区别。

在普通高校,虽然同样学习同一专业,但不同的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不同的班级因授课教师不同,学生所学的同一课程的教学要求就有可能不同。

尽管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各地都会组织不同数量的面授辅导,但不同地区的教师由于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理解不同,讲授的重点和方式就有可能不同,但这也不能成为不执行统一教学要求的根据。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美育教学大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明确美育目标、安排美育课程、规范美育教学方法、评价美育教学效果以及美育教学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文件或计划。

美育教学大纲的编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美育目标制定美育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美育的目标。

美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培养其从审美、情感、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

美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创造性思维。

美育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

在美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艺术创作、表演等活动,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审美素养。

美育能够帮助学生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信息进行合理地感知、理解和评价。

3.发展抒情能力。

美育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内在的情感,锻炼其对情感的感知和感悟。

4.促进团队合作。

美育活动中,学生需要协同完成创作和表演任务,锻炼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美育课程美育教学大纲还需要规划美育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在各个年级段、各个学科领域均能接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

美育课程能够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有机会获得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美育课程的安排应该根据不同年级段、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重复和单调的问题。

三、美育教学方法美育教学大纲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和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美育教学方法,确保美育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创造性。

美育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美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

2.注重群体效应。

美育教学不能仅是对个体的培养,更需要将个体融入到群体中,通过集体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进行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艺术体验和发展空间。

四、美育评价美育教学大纲应该规定美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评价应该既关注学生的表现,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美学与美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是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特点的课程,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主要任务上,《美学与美育》与第三学期开设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关系是前后衔接的关系,其区别是,《现代教育思想》是对现代教育基本思想理论的系统介绍,《美学与美育》是立足于美学理论对美育这一现代专门教育方式的具体研究。

在内容上,《美学与美育》与《阅读与写作》课程在关于文学体裁这一局部上有交叉,其区别是,《阅读与写作》只从文体特征及相关阅读方法角度进行介绍,《美学与美育》则重在研究文学作为主要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2)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

3)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教学中贯彻美育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自主学习与各种辅导、指导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然美和艺术美欣赏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美育实践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概念内容,按认识、了解、理解三层次要求。

方法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层次要求。

实践内容,按观察、学会、熟练应用三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学时为72学时。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如下:2、多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学员实际以及本课程理论性、综合性、渗透性、复杂相关性、操作性的特点,进行课程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与学习指导书合一)、IP教材、录象教材、CAI教学课件一体化综合设计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具功能,围绕文字教材相互有机配合,提供必要、方便、有效、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教学环节。

本课程按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① 通过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② 在文字教材中有关学习指导的提示下了解课程内容框架及学习方法。

③ 通过IP教材有重点的系统讲授,梳理清楚各章内容结构与知识系统脉络。

④ 在学习指导的支持下自主学习文字主教材。

⑤ 组织或个别收视录象教材,增加感性认识,深入领悟并消化重点、难点。

⑥ 面授辅导与答疑、根据大纲要求组织讨论等。

⑦ 运用CAI课件进行复习与自测。

⑧ 建立课程网页,发布网上辅导。

不定期网上答疑;利用e-mail、电话、信函等进行师生对话。

⑨ 对平常学习进行形成性考核,课程学习结束进行统一考试。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教学要求1、了解美学的含义,理解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及其发展的历史。

2、掌握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3、理解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美学的历史1、美学在西方。

2、美学在中国。

3、中外美学研究方法。

4、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节美学的含义1、美学的性质。

2、美学的对象。

3、美学的定义。

4、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美学的方法1、美学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2、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

3、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

4、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的汇通。

三、重点难点1.重点:美学的性质和对象。

2.难点: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1.从美学诞生于现代西方理性主义语境这一点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美学的人文意蕴和生命内涵,理解人与美的关系。

2.介绍关于美学学科的不同意见,加深学生对人类生命活动及其意义的认识。

3.推荐一部雅俗共赏、平易近人的美学著作,帮助学生理解美学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对美学的兴趣(如推荐朱光潜的《谈美》)。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一、教学要求1、了解美学史上人们研究美的不同途径,由此提出的代表性论点,理解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把握美的几个显著特征。

2、掌握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

3、掌握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美的含义和特征1、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

2、美的含义。

3、美的特征。

第二节美的形态1、自然美的特征与实质。

2、社会美的特征与实质。

3、艺术美的界定及其特点。

4、科技美的界定及其特点。

5、中西文化中的美的范畴。

三、重点难点1、重点:历史上有关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特征和含义,美的基本形态的特征和含义。

2、难点:自然美与人化自然,各种美的形态之间的互相渗透又互相区分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丰富,要引导学生把美的本质与美的形态联系起来理解。

2、从丰富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与大众文化中吸取养料,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3、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帮助学生理解美的形态的含义与特征(如推荐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帮助学生理解悲剧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章美感一、教学要求1、理解美感的含义,了解美感的历史发生与个体发生,把握美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美感的心理过程,掌握美感的基本特点。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美感的含义和特征1、美感与快感。

2、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

3、美感的含义。

4、美感的特征。

第二节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1、美感中的直觉。

2、美感中的情感。

3、美感中的想象。

4、美感中的理解。

第三节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1、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

2、审美体验的过程。

3、审美体验与艺术。

4、美感的培养与美育。

三、重点难点1、重点:美感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美感的心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审美体验的过程。

四、教学建议1、结合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

2、紧密结合审美实践、艺术活动阐明美感的特征。

3、从美感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切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美感的社会功能和对于个体人生的意义。

第四章什么是美育?一、教学要求1、了解美育观的历史发展和美育的内涵,把握美育的特征。

2、理解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地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3、掌握美育的基本层面和方法。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美育观的历史和美育的含义1、西方美育观的演变。

2、中国美育观的演变。

3、美育的含义。

4、美育的特征。

第二节美育的地位和功能1、当前中国的美育问题。

2、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3、美育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中的功能。

第三节美育的层面和方法1、美育的层面。

2、美育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美育的含义和功能。

2、难点:美育的现代转型、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3、重点加难点: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功能。

四、教学建议1、避免抽象地理解美育,有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理解美育的含义与作用。

2、美育层面复杂繁多,有必要引导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侧重于讲授其中几个层面。

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一、教学要求1、理解形式美的含义,认识形式美的普遍基础,掌握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

2、理解形式美产生和演变的规律,认识人类实践在形式美产生和演变中的作用。

3、理解形式美在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形式美教育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1、形式与形式美。

2、形式美的普遍基础。

3、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二节形式美的构成1、形式美的自然因素。

2、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3、形式美的文化选择。

4、形式美的艺术形态。

第三节形式美教育的意义、特征和方法1、形式美教育在美育中的意义。

2、形式美教育的特征。

3、形式美教育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形式美的要素与形态。

2、难点:形式美的规律。

四、教学建议1、结合某一审美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形式美的规律。

2、通过制作与设计等实践活动,使学员形成运用形式美的法则的能力。

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一、教学要求1、掌握艺术分类的多种标准,认识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功能及实施美育的途径。

2、领悟艺术的人文精神与信念指向。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门类1、艺术分类的历史。

2、艺术分类的标准与意义。

3、艺术分类的相对性。

4、艺术门类的符号形态与特性。

第二节造型艺术与美育1、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种类。

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3、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4、实施造型艺术美育的途径。

第三节表演艺术与美育1、表演艺术的含义和种类。

2、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3、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4、实施表演艺术美育的途径。

第四节语言艺术与美育1、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种类。

2、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3、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4、实施语言艺术美育的途径。

第五节综合艺术与美育1、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种类。

2、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3、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

4、实施综合艺术美育的途径。

三、重点难点1、重点: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育功能。

2、难点:各门类艺术界限的相对性。

四、教学建议1、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艺术表演的的欣赏,加深对艺术门类审美特征与美育功能的理解。

2、请某一门类的艺术家作报告或即兴表演,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3、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资源,引导学员培养其艺术感受与评价能力。

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一、教学要求1、了解审美文化的含义,掌握审美文化形态的变动特点。

2、了解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认识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理解各种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的关系。

3、理解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审美功能,以及实施美育的途径。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审美文化及其形态1、审美文化的含义。

2、审美文化形态。

第二节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与美育1、古典性文化与美育。

2、现代性文化与美育。

3、外来文化与美育。

第三节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与美育1、高雅文化与美育。

2、大众文化与美育。

3、民间文化与美育。

三、重点难点1、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特征与美育功能。

2、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特征与美育功能。

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员从具体而多样的审美文化形态出发去思考美育的使命。

2、运用具体实例帮助学员理解各种审美文化形态的美育功能。

3、实地考察或现场评点,引导学员理解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审美功能。

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一、教学要求1、认识青少年的发展特征,了解其发展过程的特殊问题,理解美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2、掌握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了解青少年美育的原则和方法,认识美育的功能,了解青少年美育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