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临时政府公报”与古代官方报纸“邸报”的同与不同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文永林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0(000)021
【摘要】@@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是指由邸吏向地方传达朝政的官方文书"报告"或"情报"总称[1].有时也叫"朝报"、"杂报"、"条报"、"邸抄"、"阁钞"、"进奏院状报"、"状"、"报状"、"京报"等.邸报的主要内容为皇帝谕旨、谕书,朝廷的法令、公报,臣僚的奏章和官吏任免、奖罚情况等官方文书.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文永林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民国初期"临时政府公报"与古代官方报纸"邸报"的同与不同 [J], 王芹
2.从“邸报”浅析报纸的传播意义 [J], 王薇
3.我国古代的报纸--邸报 [J], 孙小倩;赵彦龙
4."邸报"为何没有衍变为近代报纸 [J], 余玉
5.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J], 文永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邸报_为何没有衍变为近代报纸
理论视野31青年记者・2007年5月下许多人认为,中国的近代报纸源于古代社会的“邸报”,称“邸报”为中国近代报纸的萌芽状态。
其实,“邸报”不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中国近代报纸并非从“邸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邸报”起源于唐朝开元后期,其内容历朝稍有不同,但基本内容是:皇帝的圣谕、朝廷公布的法、大臣的奏折等。
“邸报”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仅仅转抄政府所发布的材料,但近代报纸是以自己采集、以刊载新闻为主、定期连续出版、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发行的印刷品。
邸吏和现代的新闻记者也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并不采集新闻。
报房也仅仅是印刷工厂,不能比作现代的报社。
古代“邸报”的发行范围是官吏以及“官吏预备队”——读书人,并非以整个社会为读者对象,这和现代报纸的发行对象是无法比拟的。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邸报”不是报纸,只可称作报纸的雏形。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唐代到清代,邸报存在了将近1300年,甚至在西方国家纷纷进入中国,创办了许多近代报纸的时候,它仍然不为所动,我行我素,并且自1815年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后,还与之并存了一个世纪,始终停留在古代报刊这个层面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古代报刊未能演进为近代报刊?社会经济原因。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方式没有剧烈变动。
16世纪到18世纪,西方各国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虽然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极其微弱,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极小,整个社会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
再则,封建社会的主体是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个体农民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十分狭窄,外界的变动对他们的影响也很有限。
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足以解决,因此,他们对新闻的需求自然也不会很大。
这样,中国近代报纸产生的条件之一——社会需求因素就无法成立。
社会政治原因。
我国的封建制度延续了近两千年,社会发展的节奏十分缓慢,受长期封建思想的禁锢,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的是愚民政策,千方百计钳制舆论,限制和禁止异己力量的出版物。
唐邸报
唐、宋代邸报之比较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而拥有一个显著发展的则是在宋代。
对比唐、宋两代邸报,我们可以从中分类出两个的异同。
一、唐、宋代邸报的相同点从性质上来说,两代的邸报都是属于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
以“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
两代的官报都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报纸。
二、唐、宋代邸报的不同点从性质上来说,唐代的官报虽然已不同于官文书,但仍然还残留某些官文书的痕迹。
而宋代邸报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宋代的“邸报”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状那样,只是一种由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们向自己的藩镇长官们报告朝廷信息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从读者群上说,唐代的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宋代的已经逐渐扩展到京城官、地方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并且,“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和复制,还允许这些复制件以朝报或邸报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
从办报机构上来说,唐代官报是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人称的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进行的管辖。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
然而,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
邸报的编辑审定工作,由中书省、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负责,后又增加了门下省的给事中负责判报。
其任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宋代官方还为了加强对邸报内容的控制,使有关的禁令得到贯彻,从真宗咸平二年(999)起,对邸报实行“定本”制度,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一、邸报: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 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二、小报: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
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
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报纸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是汉代就有的邸报
报纸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是汉代就有的邸报中国新闻史一般都称,始于汉唐的邸报是最早的报纸,但从报纸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来看,那时的邸报还不能算作报纸。
“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条报”、“杂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文告。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城长安设办事机构,当时称为“邸”,类似今天各省驻京办事处,负责搜集朝廷各种信息传给地方官员,信息写在竹简、布帛上,称为“邸报”。
到了唐朝,由于采用雕版印刷和驿道交通的改善,邸报的发送更规范和专业。
唐玄宗时的邸报又称《开元杂报》,记载着类如某日京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等等。
据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记载,内容为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的“敦煌邸报”,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这是中国古代邸报的最早物证。
那时邸报主要是朝廷向下级和地方官府传达政令的通告,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通过邸报给官员阅知。
这样的邸报虽然都名曰“报”,其实算不得报纸,就只相当于现在的官方内部文件和通报。
后来,虽然邸报除了由朝廷内部传抄外,还张贴于宫门,称为“宫门抄”“辕门抄”,但这也只是扩大了朝政通告的范围,不能算作新闻性的报纸。
我认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真正具有新闻传播特征的报纸,是宋代出现的“小报”,它是由邸报渐进发展而来的。
北宋末年特别是南宋,街头报童的叫卖“小报”声,才宣告了中国最早的报纸诞生。
邸报到了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发行时间趋向固定,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发行制度是由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将各地进奏“报行天下”。
最重要的是,宋朝的“邸报”还出现了各种手抄本,“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又由手抄发展为雕板印刷。
据宋英宗治平三年闰十一月,监察御史张戬奏言,有所谓“印卖都市”、“造意雕卖”,说明印刷版的小报已经出现并进入流通领域,并且风行一时,乃至“镂版鬻卖,流布于外”,“京城印行,绕街叫卖”。
从“邸报”浅析报纸的传播意义
从“邸报”浅析报纸的传播意义作者:王薇来源:《活力》2014年第07期[关键词]邸报;报纸;传播意义一、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中国的报纸出现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唐朝是一个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成熟发达,科学技术领先,社会安定的封建统一帝国。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或者是教育、科学、艺术、交通等方面的水平,都要居世界各国的前列。
进入唐代以后,自东汉末年发明的造纸术在技术上日益成熟,纸张产量迅速增加,品种不断增多,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迅速普及。
纸张的普遍使用,为大众化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
在经历了1500多年的孕育后,在唐朝这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普及的封建社会环境中,中国古代报纸的原始形态终于问世了。
到了宋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
这是古代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
在宋代以前并没有邸报这一称呼,而是被称为“院状”等,但实际上也都是邸报的形式。
邸报、进奏院状报以及进奏院报状、进奏院报、邸吏报状等,都是同一种事物,都是当时人们人们对进奏院传发的封建官报的别称。
二、报纸媒介的传播渠道评析宏观而言,邸报的媒介特征和传播渠道受到封建王朝社会环境以及与政治统治紧密相关的传播环境的影响,成为舆论控制的工具。
微观上,邸报首先表现出官报、非大众传播媒介等特征,并多以纸质载体出现;其次在制作和传播渠道上,邸报多由中央的某些部门负责收集信息,而后经过筛选、编辑,形成统一的文稿,最后由中央借由驿传等传播体系发出。
作为一种媒介,邸报及其传播渠道在历史上遵循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规律,在继承和创新中得到进化。
传播是人们相互联系、结成社会关系的基本手段。
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交换和沟通都是传播。
人是社会性动物,传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社会化需要。
按照传播规律,新闻传播会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制约。
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
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我国的古代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
其中官报指的是“邸报”,它有很多名称,比如“状”、“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邸钞”等等,“邸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称。
民报又包括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宋代的非法的小报,另一种是出现于清朝的合法的京报。
它们突破了官方的信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和邸报比起来,形式和内容都更为先进,具有更多的社会进步性。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和京报,都只能是古代报纸。
它们共同的具有古代报纸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什么呢?是通过与现代报纸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其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分。
它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抄印在单张的纸上,或者装订成小册子的形式。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100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辕门抄,也有近400年的历史。
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信息量和新闻的时效性等方面,都难以和西方的近代报纸相比。
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新闻的数量和时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
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产生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关于邸报的两点看法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论文(设计)关于邸报的两点看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姓名:王璇学号:1130230042专业:新闻学年级:2011级完成日期:2011年11月27日指导教师:李秀云中国古代报纸,统称为“邸报”。
古代报纸同现代报纸在基本功能上是相似的;但因时代不同,两者在许多具体方面又明显不同。
本文论述了“邸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媒介。
“邸报”也并非我国最早的新闻报纸。
关键词:邸报新闻传播媒介古代报纸Ancient Chinese newspapers,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di newspaper". With modern newspaper in ancient newspaper on the basic function is similar;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imes, both in many specific aspects and markedly differ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 report" is not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news media. "Mansion report" is not the earliest newspaper in our country.Key words:Dibao News media Ancient newspaperr目录一、“邸报”不是新闻传播媒介 (1)二、“邸报”并非我国最早的新闻报纸 (2)三、小结 (4)参考文献 (4)中国古代报纸,统称为“邸报”。
它有多种名称,如“状”、“报”、“邸吏状”、“朝报”、“塘报”、“驿报”、“邸抄”,等等。
“邸报”不过是其中一种称谓。
但所有这些名称,都不是专指某一家报纸,即不是专有名词。
古代的报纸
44|生活 |随着手机的普及,报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因为手机已完全取代了报纸的功能,并且获取新闻消息的速度比报纸更快。
那么,在古代究竟有没有报纸呢?说起古代的新闻报纸,许多人可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种“邸报”,一些人认为邸报就是报纸。
邸报是不是报纸,值得细细辨识。
中国从汉代到清末都有邸报,但不同时期的邸报,性质却有着微妙的不同。
汉朝的邸报汉时,各郡国在京城设有联络机构,叫做“邸”,类似后世的“驻京办”。
邸的职责之一,是将朝廷的重大消息抄录下来,不定期地寄回——这就是最早的邸报。
但这时的邸报,只是各郡国驻京的邸发回郡国的公文报告,阅读者是郡国的长官,并不是公开发行的新闻报纸。
唐朝的邸报唐朝时,各藩镇也在京师派驻联络机构,叫做“进奏院”,也类似“驻京办”。
各个进奏院的职责,也是将朝廷的重大消息抄录下来,不定期地寄回。
这时的邸报和汉代时的一样,是政府公文,发回的邸报,每次通常只有一份,没有复本,且是手抄。
宋朝的邸报宋朝京师也设有进奏院,负责刊印邸报。
但宋朝的进奏院与唐朝的进奏院、汉朝的邸不一样,后者是各个地方政府派驻京师的联络处,相当于“驻京办”,宋朝的进奏院则是朝廷的一个下设机构。
此时的进奏院,与唐朝的进奏院只是名字相同,性质并不一样。
此时的邸报,演化成了“悉报天下”的政府新闻公报,雕版印刷,定期寄发,面向全国发行,甚至在市场上售卖,每期报纸的印刷量数以千计,阅读者除了政府官员,还有一般知识分子。
元朝的没有邸报宋之后,元朝废除了进奏院的机构设置,邸报也就不复存在。
虽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元朝还保留着邸报的发行,但证据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明清时期的邸报明清时期,邸报才恢复过来。
明清两朝,各省均派提塘官驻于京师。
提塘官的职责之一,便是抄录经皇帝批红的政府文书,然后以手抄本的形式寄回本省。
明清邸报的发行,实际上是回到了汉唐老路,由各省驻京提塘官手抄,各自发回本省。
各省提塘官抄录的邸报内容,是各不相同的,通常来说,他们会更为关注与本省有关的信息。
我国报纸内容演变探析——从古代邸报到近代报纸
作者: 赵晓兰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出版
页码: 52-54页
主题词: 中国古代 近代报纸 邸报 报纸内容 封建王朝 演变 传播信息 开元年间
摘要:中国古代的报纸称为“邸报”。
它出现于唐朝开元年间,宋时最为流行,一直到清朝才消亡,约有1200年的历史。
邸报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封建地方军政官员获取朝廷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
它的内容包搞:1、皇帝的诏书、皇帝的起居言行;2、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朝廷的重大活动;3、皇室的动态、皇家的各类消息;4、官员的任免、升黜、赏罚;5、各级机构的工作报告、对朝廷措施的规谏、对失职官员的弹孰;6、各地驻军将领的战报。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作为封建政府机关报的邸报,“所纪无非皇室动静,官吏升降”,虽然也有一定的传播信息的作用,但它们并不代表什么舆论,在那里,没有办报人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和广告,更没有文艺副刊等内容,新闻的面窄量少,时效性差。
中新史考点^by
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考点整理古代1、邸报: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之一。
自始至终是封建王朝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提供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信息。
2、小报: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民间私自发行的非法报纸,比邸报更具新闻时效性的、被政府查禁的非官方报纸。
打破了官报的垄断地位,开始了中国民间办报的历史。
3、京报:清代,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全国发行,读者范围广。
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种以商品形式出现的传播媒介。
近代【外国人创办】★宗教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万国公报》1、《察》: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以华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是近代报刊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它成为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特点是①十分注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②照顾读者的接受能力,注重文章的通俗易懂。
2、《东》: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刊,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
3、《察》与《东》的异同点:同:①传教士;②线装形式;③儒家;④内容均为宗教、伦理、科学;异:①办报目的不同,《查》传教,《东》宣扬西方文化,维护外国公众的利益;②宗教、科学、内容比重不同;③《东》设新闻专栏,新闻文体得到发展,每期必有言论,从阐发教义到回答现实问题;读者对象有高端化倾向。
4、《万》:初名《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刊,是鸦片战争后的宗教报刊中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周刊。
读者对象是中国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当权人物和一般知识分子。
内容为变法宣传与西学介绍,体裁以政论文章居多。
5、●《万》与《察》、《东》的异同点:★商业报刊(上海):《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1、《上》:创办宗旨是为商业贸易服务,1861年上海的第一张中文商业报纸创刊,主编是传教士,内容为船期、货价、贸易时间,新闻来源于转载日港报,读者为商人。
2、《申》:以营利为宗旨,1872年4月30日创刊,为上海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外新闻事业史期中考试答案》
中外新闻事业史期中考试答案第一题,名词解释邸报:邸报,又称邸抄、邸钞、朝报、条报、杂报,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报纸,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最早出现于中国的汉代。
邸报的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是在中央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其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天子诏敕、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由于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实际上即为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小报:小报是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新闻传播媒介,是一种以政治信息为主的信息灵通,时效性很强的民间流行的非法传播物。
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米怜创刊于1815年8月5日,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近代报刊。
新闻史上也普遍被视为以中文出版的第一种现代报刊(月刊),内容主要是宗教,次为新闻、新知识。
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初印500册,后增至1000册,免费在南洋华侨中散发,于1821年停刊,共出80多期。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于1833年8月1日创刊于中国广州,其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该报本质上已完全脱离宗教刊物范畴,完全不具宗教性质,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在编辑上,该报文字通俗,文风简短,尽可能与中国文化相吻合。
1834年出版第10期后休刊,1835年2月复刊,出版6期后再度休刊,可见到的最后一期出版于1838年7月。
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连续发表《读〈革命军〉》、《序〈革命军〉》、《介绍〈革命军〉》等文章,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
民国时期政府公报的期刊形态与史料价值
政府公报 ,用 以促进政府部 门上下级间信息畅
通, 以利督 导行 政 。
( 2 ) 栏 目。辟有 令示 ( 包括 教令 、 部令 、 各 部 指 示训令 , 各官署告示 , 南 京 府令 , 警 察 厅令 等 , 如
《 临时政府公报》是研究南京I 临时政府有关
政治 、 经 济 和社 会 变革 措 施 的宝 贵 史料 。相 对 于
公文程式》 , 规定 “ 凡大总统及各部 所发之公文 ,
有通 行 性质 者 皆须 登 于公 报 ; 各公 文 除 特定 有施
方式 、 功能作用等方面 , 来说明其期 刊形态 与史
料价 值 。
一
行期限者外, 京城以登载临时政府公报第五 日为施 行期,其余各处以公报到达公署第五 日 为施行期” ,
府 的机关 刊物 。 1 9 1 2年 5月 1日创 刊 , 1 9 2 8年 6
1 9 1 2年 2 月, 溥仪退位 , 由袁世凯全权组织 临时共和政府 , 清朝统治宣告终止。《 临时公报》 ,
即为临 时共 和政 府 公 报 。发行 主要 分 三个 时期 , 即从 1 9 1 1 年 l 2 月2 6日一 3 0 日、 1 9 1 2 年 2 月 1 8 日 一 3 月 3日、 4 月 8日一 2 6日, 共 出版 3 3 期。 栏 目主 要 分命 令 、 通告 、 电报、 公呈 、 批呈 、 报 告、 照会 、 来函、 传单 、 规约 、 广告 、 公启 、 公约 、 呈 文、 证明 、 咨札、 规 则 等 。文种 主要 有 旨 、 布告 、 令、 照会 、 呈、 书、 文、 函、 传单等。
辟有令示包括教令部令各部指示训令各官署告示南京府令警察厅令等如临时大总统誓词法制包括法律官制及办事规则各局所章程如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纪事包括公职人员任免迁转中央与各地杂记等如内务部呈报开办警务学校并委孙润宇为校长文电报抄译外报杂报包括总统府谒见人名单海陆军行动统计报告气象报告与各官府广告等等栏目
“邸报制度”与宋代新闻管制
“邸报制度”与宋代新闻管制作者:李四明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6期“邸报”“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
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作“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邸”原是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它最早出现于战国。
颜师古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
邸,至也,言所归至也。
”“邸”后来成为地方高级官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
“邸报”之称即由此而来。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据史书记载,在开元和大中年间,存在过一种“系日条事,不立首末”的开元“杂报”,唐朝末年孙樵(即孙可之,字隐之)在《经纬集》中所写的有关“开元杂报”的文章,是关于邸报较旱也较详细的记载(当代新闻史学家对有无“开元杂报”一说持怀疑态度)。
唐朝的邸报已经使用纸张,并且用雕版印刷的《开元杂报》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印刷报纸。
《中国雕版流考》一书曾这样描绘过它的形式:“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
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
犹唐人写本款式,作蝴蝶装,墨影漫漶,不甚可辨。
”最近在伦敦发现的敦煌邸报,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它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
关于唐朝时期的封建官报的记载,在《全唐诗话》和《唐语林》等书中均有所见。
唐代的邸报仅供藩帅等少数官员阅览,从今天的眼光看,只不过是报纸的一种雏形。
我国古代的报纸--邸报
我国古代的报纸--邸报孙小倩;赵彦龙【摘要】“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
其实,古代报纸有多种名称,如“状”、“报”、“邸吏状”、“朝报”、“塘报”、“邸抄”、“牌报”等等,“邸报”只是其中一种称谓,以“邸报”为通称乃约定俗成。
①“邸报”这一名称的出现年代,据焦中栋《“邸报”名称首次出现时间新考》所得结论,“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田锡《咸平集》卷二十五《贺杀下王均表》中,时间是公元1000年。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55-56,199)【关键词】邸报;发展;价值【作者】孙小倩;赵彦龙【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
古代报纸有多种名称,“邸报”这一名称的出现年代,据焦中栋《“邸报”名称首次出现时间新考》所得结论,“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田锡《咸平集》卷二十五《贺杀下王均表》中,时间是公元1000年。
从历代邸报的内容来看,大概包括以下几点:1)皇帝的起居言行。
2)皇帝的诏令谕旨以及国家的重大决策、法令、政令等。
3)有关官员升黜、任免、选拔、赏赐、褒奖、贬斥等之类的政务信息。
4)大小臣工的奏章表笺。
2.1 邸报的产生关于“邸报”的起源,流传较广的有两种说法,以著名的新闻史学者方汉奇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于唐朝,孙樵的《读“开元杂报”》证实唐代确实有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内容是报道朝廷政事动态、皇帝言行等;另一种说法是早在汉代时已经有了古代报纸,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以戈公振为代表,主要根据是《西汉会要》第66卷“大鸿胪属官有邸郡长丞”一句注:“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
按郡国皆有邸。
所以通奏报,待朝宿也。
”由“通奏报”推论有邸报,实际上汉代的邸并无“通奏报”的功能,而且两汉严禁“探报”并视“探报”为一项严重的犯罪,因此邸报在两汉几乎没有生存的根基和环境,史籍中也未见关于汉代邸报的记载,故此说无法证实。
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
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中国古代报纸及特征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还有“状”、“报”、“朝报”、“塘报”等多种名称:其特征是:(1)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开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
(2)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消息等。
(3)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总的来说,它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宫文书色彩,但是毕竟不是作为具有行政效力的事件下达,而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延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
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
例如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报刊:宋代邸报(朝报)、小报。
宋代的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
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的内容:以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是一个不定期的非宫方报纸。
它突破了宫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宫方“邸报” 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
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
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转载(来源)。
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性质及特征传教士在华办报活动,是帝国主义在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实行“攻心”政策的一部分。
早期传教士办报传播西学是手段,其目的是传教;后期教会报刊内容多由“教”而“政”, 传教士借报刊直接参与、影响中国政治,目的是为了以外国资本主义那一套为蓝本,加速中国的殖民地化。
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攻心”。
但是,在客观上,传教士所办报刊又起到了开化中国人头号脑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文明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宋朝的邸报与时政
宋朝的邸报与时政宋朝的邸报是一种唯一的新闻形式,它记录了当时的时政情况、变化、各项政治决策、社会事件和文化发展等。
邸报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对于宋朝及其后人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宋朝的邸报与时政。
一、宋朝邸报的发展历程宋代的邸报起源于《政事堂答覆大明宫诏》和《政事堂答对册》之类的机关公文,主要是官方的辟谣与重要政令等信息。
到后来,雁行、捷报等小报出现,但这些小报只在某些重要事件之后才会出现。
但到了宋代中期,邸报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
邸报开始为庶民所关注和阅读,因此整个社会对于邸报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进入元代,邸报成为了一个新闻传媒的重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金朝时期,邸报更是成为了一种官方管理机制,来监管领导和各种上层民间团体的活动。
二、宋代邸报与时政的关系邸报从一开始就扮演了承载官方和宣传旨意的角色,并对广大民众传递着最新的时政信息。
宋代的邸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邸报宣传主要是公告、领导文件等。
领导行为效率非常高,变化迅速,有些甚至在几个月内就发生了巨大变化,邸报成为了一种权威宣传的手段,、法令、政令及通告的发布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效果。
2.时政评论:随着时间的推移,邸报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有许多邸报注意到了周边地区和外国的新闻,开始尝试报道一些官方事务以及外国状况和事件,这些邸报因此成为了一种领导的信息来源,并且在国内外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3.宗教、文化报道:邸报也对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方面新闻及类似文化消费方面有特别的关注。
官方在这方面也采取积极的举措,这是否意味着有一种全面的文化,目的是为了巩固社会和国家的宗教、文化和易交流方面。
三、邸报对于宋代时政的社会影响宋代时期的邸报,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诸多领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效果——邸报宣传、传达的效果显著,在一段时间内极大地推进了。
中国最早的报纸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是否最早出现于汉朝,目前在新闻史研究工作者中还有不同的看法。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但有史可依的,起源于唐朝的邸报。
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是从宋朝开始的。
中国的报业中国的《邸报》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
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却是舶来品。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诸多机构出于方便传教的目的,在中国建立报馆。
但当时的报纸多为宗教性质的。
并无太多新闻性质。
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多了起来。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鼎盛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
也一时间正处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时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过大大小小的报纸被人们深入理解,渐入人心。
其中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传播,其中报纸功不可没。
《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京报》、《新生活》等报刊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最初的星火。
《晨报》每期的发行量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一万份。
今天,中国的报业发展已经不仅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
据权威机构测定,北京每天的报纸印刷量超过了700万份。
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拥有一份报纸。
以北京最为著名的《北京晚报》为例,其每日都有百万份的定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 内容或报 道战事 , 或评论 时局 ) 、
“ 译 外 报 ” 、杂 报 ” ( 统 府 谒 抄 类 “ 类 总
海 各 临时政府公报 ,是 中华 民国南 见 人名单 、 陆军行动统 计报告 、
京 临 时 政 府 时 期 , 由 l 政府 公 报 官 署广 告 、气象报告 、祝词 、颂词 临时
较 频 繁 ,再 加 上 一 些 综 合 档 案 审暂 时不 具 备 保 管 条 件 ,
二 是 婚 姻登 记业 务部 门与 综 合 档 案 室 的 关 系 。 务 业
部 门是 婚 姻 登记 档 案 的形 成 机 构 , 综 合 档 案 室 是 机 关 而
事业单位 , 保管条 件较 好 , 技术力量 较强 , 是婚姻翳 记档
案 的最 终 归宿 。 民政 部 门 、 案 部 门 都 不 应站 在 部 门 利 档
维普资讯
C 论 坛
・责 辑 华 本 任 傅 栏编
口王 芹
中央及各地杂记 ) “ 、电 “ 报 ” 词 可 以理 解 为 两 种 不 I 政 府公 报起 到 了不 可 或 缺 的 承 员任免迁转 、 公 一 临时
同含 义 的 概 念 。 方 面 , 报 是 文 种 一 公 上启 下 作 用 。
公 前 政的文书抄本 ,而且 是由邸吏主持 发 布形 式 。 , 后 共 出 版 了 如 从 源 流 来 看 , 们 今 天 的政 府 公 报 , 我 可 5 8期 。 以追 溯 至 民 国 初 期 的 南 京 I 政 府 临时
报 明确 规定 为 文 种 的 开 始 。 另 一 方 年 1 2 日 , 时 政 府 公 报 开 始 出 月 9 临 “ 原指我 国古代地 方政府机关在 邸” 期 面 ,公 报 还 是 政 府 定 期 发 行 的 一 种 版 第 1 ,此 后 , 日出一 册 ,直 至 京 城 设 置 的 办 事 机 构 或 办 事 场 所 。 公 开 出 版物 ,也 是 国 家 重 要 公 文 的 1 1 9 2年 4月 5日南 京 临时 政府 结 邸 报 就 是 中 国古 代 官 府 用 来 传 知 朝
部 门 , 两项 业 务 都 是 以块 块 管 理 为 主 。婚 姻 登 记 档 案 这 工 作 在 业 务 上 要 接 受 同级 档 案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的 监 督 和 费 等 。这 些 问 题 产 生 的根 源 , 是 没 有 处 理 好 局 部 利 益 就
与 整 体 利 益 的关 系 。 姻登 记 档 案虽 然 是 婚 姻 登 记 管 理 婚
。在 稍 后 时 间 出 版 的公 报 中 , 一 中共 中 央办 公 厅 颁 布 的 《 国 共 产 局 负 责 出 版 发 行 , 宣 布 法 令 , 表 等 ) 中 以 发
党 各级领 导机关 文件处 理条 例》 规 中 央 及 各 地 政 事 为主 旨 的 公 开 发 行 些 栏 目的 内容 略有 增 删 。
的。 唐代 开始 , 邸报逐渐成为封建政
临 时 政 府 公 报 的 内 容 主 要 有 六 府 的 官 报 。 宋 代 负责 发 布 邸 报 的 机
公 报 ( 下 简 称 为 “ 时 政 府 公 个 门类 , “ 示 ” ( 级 对 下 级 、 荚 是 作 为 封 建 国 家 中 枢 的 门 下 省 , 以 临 即 令 类 上 、法 类 凡 是 中 央 准 备 向全 国发 布 的官 方 文 报 ” ,而 I 政 府 公 报 则 又 继 承 了 官 署 对 人 民 发布 的公 文 )“ 制 ” ) 临时 国 官 各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的 官 报 —— 邸 报 的某 ( 家 法 律 、 制 、 局 所 章 程 以 及 件和政务信息 ,都是 由门下 省给事 然后 交 进 奏 院 “ 行 天 报 些 特 点 。 可 见 , 这一 沿 革 过 程 中 , 其 他 各 项 规 定 章 程 ) “ 事 ” ( 在 、纪 类 职 中 负 责 编 定 , 管 部 门 是 各 级 民政 部 门 , 案 业 务 主 管 部 门 是 各 级 档 案 档
一
报 ”类 ( 时 政 府 与 各 地 的 往 来 电 临
名, 是指国家 、 政府 、 政党 、 团体或其
领 导 人 , 发 布 有 关 重 大 事 件 、 定 在 决
事 项 或 会 议 情 况 等 正 式 公 开 报 道 时, 所用 的宣 告 文种 。18 9 9年 4月 ,
、
临时政 府公 报 与 邸报
定 :公 报 ,用 于 公 开 发 布 重 要 决 定 的政府出版物 。因其 由南 京临时政 “
邸 报 是 中国 古 代 官 方 报 纸 的 通
故 临 。92 这 邸 而 或 者 重 大 事 件 ” 这 是从 法 规 上 将 公 府 刊 行 , 名 “ 时政 府公 报 ” 1 1 称 , 一 称 呼 的 产 生 由 “ ” 来 , 。
益 角度 考 虑 问题 , 以 大 局 为 重 , 管 、 用 好 国 家 的 宝 应 保 利 贵 财 富是 我 们 共 同 的 责任 。 四 是保 密 与 利 用 的关 系 。 娴 登 记 档 案 涉 及 当 事 人 婚
内各类 档案的综合管理机 构 , 道理 , 按 婚姻登记 档案形
成后 , 定期 移交机关综合档 案室实行综 合管理 , 由 应 但 于 婚 姻 登 记 档 案 属 于 民 政 专 业 档 案 , 务 性 较 强 , 用 业 利
机 戈形成 的一种专业档案 , 同时也是国家档案的组成 但
部 分 , 民政 部 门 保存 一定 时期 后 应 移 交 同 级 国 家 档 案 在
馆 , 家 档 案 馆 是 专 门 为保 存 国 家 长 久档 案 设 置 的 文 化 国
指 导 ; 档案 移 交 时双 方 要 商 定 好 具 体 移 交 时 间 。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