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报刊史料价值与整理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档案史料价值的思考

对档案史料价值的思考

料价值比其他史料价值更重要, 而是由于没有利用过的缘故。 应 该说作为史料, 它们是同等重要的。因而, 确切地说清代档案是 研究清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 )- ) 解疑改错,拾遗补缺。清代档案可以用来解开历史疑 “不少稗说野史都认为同治 团。 如同治皇帝之死, 曾一直是个谜, 以清宫中同治帝的脉 帝经常暗自出宫宿娼, 结果得花柳病致死。
〔)3 〕 。 显然, 档案只是众多史料中的一种, 最多可以称档案 和著作”
为重要史料之一。 对于历史档案来说, 虽然珍贵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但由 于存世不多, 并不能全面反映当时的历史面貌。因而, 它的史料 “ 一些历史学家称道档案可以补史之 价值只能处于辅助地位,
〔)0 〕 这是对历史档案史料价 缺, 参史之错, 详史之略, 续史之无 ” 。
史馆所藏清代档案史料有一大半以上未整理出版情况下的利用 《清史 》 情况。如果利用者能查阅新 和全部整理出版的清代档案 史料, 还有多少清史工作者去查阅档案原件呢2 当然肯定还有人 去利用查阅, 但只是少数, 而且会越来越少。只要档案史料出版 公布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再去查阅档案原件了。如胡绳著的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 全书仅直接引用的档案史料就达 , 《义和团档案史料 》 采自 -- 种档案史料汇编。 如引用 /-, 处之多, 〔. 〕 《咸丰夷务 》 有 (+ 处, , 并未直接利用档案史料原件。 ))3 处 ” )* , 现代档案史料价值及特点 现代档案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收藏的主体,而又以保存 文书档案为主,它们的史料价值大致有以下五方面的作用与特 点: )* ,* ) 为编修史志提供史料。 现代档案的史料价值主要是为编 修史志提供史料。 +1 世纪 /1 年代我国形成的档案利用高潮就是 编修史志促成的,它使现代档案的史料价值基本上发挥得淋漓 尽致。 )* ,* + 为后人保存史料与证据。 今天的编修史志是以今人的观 点和眼光来利用档案史料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研究的问 题会拓宽, 后人会关注不被今人注意的问题, 因而要为后人保存 史料, 供他们利用发现和关注不被今人注意的问题。 另一方面今 人的某些观点未必都正确, 今人编修的史志未必没有错漏, 保存 档案史料为后人更改补缺提供史料证据。 )* ,* , 不断地向其他文献形式转移史料价值。 编修史志可以说 是档案史料价值的大规模全面地转移。 除此之处, 随着人们对档 案的利用,其史料价值不断地转移到其他文献形式或信息载体 之中。 而且随着现代信息媒体传播的多样化和快捷化, 使许多档 案史料价值在其文件阶段就发生了转移。档案史料价值转移到 了图书、 情报、 报纸、 年鉴、 档案编研材料等以及信息网络之中。 “个性 ” “完整 ” , 缺乏 , 不 。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 )* ,* - “千人一面 ” 馆保存的现代档案以文书档案为主,而又大部分都是党政机关 《国家档案局关于 的文书档案。 在收集整理时基本上都是执行的 “按照这一规定, 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 》 , 没有一个单位的档

民国文献整理的尝试与思考

民国文献整理的尝试与思考

对 各 图书 、档案机 构收藏 的民国时期 的出版 物进行 全
面 调查 。这 对 弄 清 民 国文 献 的 基本 情 况 具 有 重要 作 用 。 通 过 这 些 调 查 工 作 的 开 展 ,对 民 国文 献 的基 本 分 布 有 了 较 为 充 分 的 了 解 :对 民 国文 献 的 数 量 有 了更 为
2 ( 1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资 源 建设
第2 6卷
馆 推动 的 “ 民 国 文 献 保 护 计 划 ” 和 由档 案 系 统 组 织 的
联 网进 行 浏 览 和研 究 ”[ 5 ] 。 民 国期 刊 数 据 库 是 “ 以 馆 藏 民 国期 刊 的 缩 微 胶 片 数 字 化 资 料 为 基 础 建 设 的数 据 库 , 预计 将 在 三 年 内完成 近 6 0 0万 拍 缩 微 胶 片 的 数 字 转 换 ”[ 6 ] 。另 外 还 有 民 国 法 律 数 据 库 和 与 民 国相 关 的 “ 前 尘 旧 影 ” 照 片 数 据 库 等 等 。上 海 图 书 馆 全 国报 刊 索 引 数 据库 的 民 国部 分 ,包 括 大 量 民 国 期 刊全 文[ 7 1 。 商业 性 的 大 型 民 国文 献 全 文 数 据 库 有 “ 大 成 老 旧 刊 全 文 数 据
准确 的掌握 :对制定合 理的 民国文献保 护措施 提供 了
重 要 的依 据 。 但 是 ,无 论 是 工 作 性 的官 方 调 查 ,还 是 研 究 性 的课 题 调 查 .都 很 少 涉 及 县 以 下 单 位 以 及 民 间 个 人 收 藏 的 民 国文 献 ,这 既 是 容 易 被 忽 视 的 部 分 ,也 是 较 难 开 展 丁 作 的 部 分 ,缺 乏 有 效 方 法 ,需 要 在 今 后 的工 作 中加 以研 究 探讨 。

试论民国《济阳县志》中的文学史料价值

试论民国《济阳县志》中的文学史料价值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试论民国《济阳县志》中的文学史料价值闫荣娜 苏州大学文学院摘 要:这篇论文探讨民国《济阳县志》中的文学史料价值,首先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发掘相比于旧志而言新志所做的改进和修整,其次论述《人物志》中出现的乡贤、文学家等在济阳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最后集中讨论《艺文志》中记载的文学史料。

关键词:民国;济阳县志;艺文志;文学史料价值作者简介:闫荣娜,苏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62-02地方志,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

地方志能够提供大量的历史资料,内容广博,材料真实,对某一地域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学贡献等有详细的记载。

所以,地方志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文学史料价值。

一、民国《济阳县志》概况济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自金天会年间始置县,因地处济水之北,故命名为济阳县,时属济南府。

济阳县历史上曾先后印行过5部志书:明成化《济阳县志》,(现已佚失)、明万历《济阳县志》、清顺治《济阳县志》、清乾隆《济阳县志》、民国《济阳县志》。

另外,明清之际经学家张尔歧自纂《济阳县志》9卷,惜亦佚失,仅存其序。

县志重修由卢督军子嘉(卢永祥,字子嘉,济阳县人,曾任浙江督军)出资,任总督修,县长李国庆任督修,于民国十九年冬计划修志,设立“续修济阳县志局”,民国二十年一月开始修纂工作,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完成。

体裁和分目大致沿袭旧志,有舆地、建置、户籍、赋税、水利、交通、典礼、教育、职官、选举、人物、烈女、新政、兵事、艺文、轶事共二十卷。

新志在体裁设计上更加精细。

第一,新志的目录设置十分用心,分设卷首目录和县志总目录。

而每卷开始之前,又列有该卷目录,这一卷所讲的情况一目了然。

这种目录设置清楚明确,便于查阅。

第二,新志的门类细目较旧志更加详细,并且修正了旧志分类不够详细的地方。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民国文献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民国文献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本文将探讨民国文献的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阶段,包括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共合作等多个重要事件。

民国文献可以为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帮助研究者还原历史真相,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民国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碰撞的时代,民国文献反映了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对研究中国文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国文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多元和开放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化人物和思想潮流。

民国文献记录了这些文化人物的思想、作品和生活,展示了中国当时的文化风貌。

这些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当时的文化思潮,从中汲取营养,促进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民国文献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流失问题。

许多文献遭受了湿度、氧化、虫蛀等自然破坏因素的侵蚀,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献因为长期无人管理而被遗弃或销毁。

由于缺乏统一的保护机制和措施,一些重要的民国文献被私人搜集或出售,流失到国外。

这些问题给民国文献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整理和保护。

建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负责对民国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建立文献数据库和档案馆,方便研究者和爱好者的使用与查询。

对已经损坏的文献进行修复和保护处理,尽量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加强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将民国文献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和在线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数字文献服务。

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民国文献推广给更多的人,促进文献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加强对民国文献的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民国文献的知识产权和文化遗产价值,加大对违规销售和流失文献的打击力度。

鼓励和资助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化的建设。

民国文献合作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民国文献合作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民国文献合作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着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对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保护和开发利用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对于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加强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民国文献的收集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充分收集到各种历史文献资料,才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需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整理工作,将其系统地分类、归纳和编目,方便研究者进行查询和利用。

二是探索适合的保护措施。

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涉及到文献材料的保存、修复和防护等方面。

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文献保护中心或文献馆,配置专业人员对文献进行修复和保护,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文献不受损坏,能够长期保存。

三是提高人们对民国文献保护的意识。

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和教育讲座,提高公众对民国文献保护的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积极参与到文献保护工作中来。

对于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是推动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设。

通过将文献数字化,可以方便研究者进行在线查询和浏览,提高利用效率。

数字化还可以促进文献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增加文献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加强对文献的研究和挖掘。

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其中蕴藏着许多宝贵的历史信息和研究价值。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挖掘出其中的知识和内容,为学术研究和历史重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是开展相关的学术研讨和展览。

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和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对民国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还可以举办相关的展览活动,将珍贵的文献资源展示给公众,提高大众对于民国时期历史的认知和了解。

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通过加强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探索适合的保护措施、提高公众意识,可以更好地进行文献的保护工作。

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保护

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保护

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保护摘要:1911 年到 1949 年,新旧思潮交融,中西文化碰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民国时期文献纸张酸化脆弱,正在急速老化、损毁,面临消失、断层危险,所以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工作就业的尤为重要。

当前民国文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绩,影印出版数量相当可观,值得肯定。

对于整理与影印文献,从某种意义上讲,整理本未必完全可信,我们对文献的整理一方面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同时作为读者来讲,也希望最完整地读到原始面貌,所以强调影印出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保护引言《民国时期总书目》著录图书 12.4 万种,《期刊大辞典》著录民国时期期刊 2.5 万种,但因为“总书目”等的著录有诸多遗漏,据相关研究,民国中文期刊总量约 3 万种,图书应超过 20 万种 [1]。

同时,民国时期档案的存量情况也没有清晰的数字。

因此,对民国文献的普查,是近年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的主要工作之一。

民国文献的定义与保护重点民国文献的定义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与《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均对文献作出如下界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对于民国文献,目前尚未有严格的书面定义。

2011 年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市召开,与会专家多认为:“民国时期文献指的是形成于 1911—1949 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然而,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这种将知识与信息并列提出的定义不够准确。

王子舟教授根据文献的主要功用,将文献定义为“专门记录、传播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并提出信息、知识、文献三者的关系是“文献为知识子集,知识为信息子集”的观点。

据此,笔者将民国文献定义为:1912 年 1 月—1949 年 9 月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专门记录、传播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这个定义的日期是以政权的更换为界限的,考虑到文献的出版周期、内容等因素,其时间范围可以适当调整。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摘要】民国文献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本文分析了民国文献的价值,提出了保护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的保护现状,文章提出了数字化保护和加强法律保护的方法,以确保民国文献的传承和保存。

结论强调了保护对策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国文献的重要性,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民国文献、价值、保护、文化意义、历史价值、数字化、法律保护、对策、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民国文献的重要性民国文献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它承载了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具有深远意义。

民国文献记录了中国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间的社会变迁和思想风貌,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社会矛盾以及知识界的思想变迁。

通过民国文献,我们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当时的学术和文化风貌,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和发展。

保护和传承民国文献,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的珍视。

民国文献的重要性在于它记录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对我们认识和思考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1.2 民国文献的珍贵性民国文献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些文献记录了民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对于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民国文献的珍贵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它们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为研究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民国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民国文献代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保护和传承民国文献对于维护历史记忆、传承文化遗产、促进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利用,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老报纸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与保护措施浅谈

老报纸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与保护措施浅谈

老报纸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与保护措施浅谈摘要:老报纸是历史研究中宝贵的文献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本文探讨了老报纸的历史价值,包括其记录历史事件、反映时代精神、研究文化演变和揭示社会问题的作用。

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老报纸需要受到妥善保护的必要性,包括防止腐蚀和破坏、数字化保存、建立专门档案和法律保护等措施。

研究方法方面,文章提出了归档研究、内容分析、比较研究和口述历史等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老报纸,历史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过去,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老报纸;历史;价值;措施引言:老报纸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源,承载着过去的见证和记忆,对于理解历史事件、社会文化和时代变迁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老报纸也面临着严重的保存和保护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老报纸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和研究方法。

一、老报纸的历史价值1.1 记录历史事件老报纸是历史事件的生动记录者。

它们包含了当时的新闻报道、评论和编辑观点,提供了关于历史事件的详尽信息。

例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的新闻报道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揭示了当时的救援努力和船员的英勇行为。

1.2 反映时代精神老报纸不仅提供了历史事件的描述,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思维方式。

社论、广告和社会新闻都可以揭示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和思想。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报纸反映了当时的反战运动和文化革命,揭示了社会对政治和文化的态度变化。

1.3 研究文化演变老报纸中的广告、时尚报道和娱乐内容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演变。

通过分析广告,可以了解产品、服务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时尚报道则展示了服装、化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揭示了时代的美学趋势。

1.4 揭示社会问题老报纸中的社会新闻和调查报道有助于揭示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

例如,20世纪初期的报纸中涵盖了劳工运动、女权主义和种族问题,提供了对社会不平等和政治问题的深刻洞察。

二、老报纸的保护措施2.1 防止腐蚀和破坏老报纸通常是脆弱的,容易受潮、虫害和酸化的影响。

民国时期解放区报纸的历史价值及馆藏介绍

民国时期解放区报纸的历史价值及馆藏介绍

民国时期解放区报纸的历史价值及馆藏介绍本文介绍了解放区的历史背景和区域划分,阐述了解放区报纸的历史沿革及其作用,分析了解放区报纸的历史价值和馆藏情况。

指出解放区报纸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巨大变革,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文件、命令等史料,是一部内容浩瀚、真实详尽和鲜活生动的历史长卷,有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针对馆藏缺藏情况,加以补藏,使其完善。

标签:民国时期;解放区;报纸;历史价值;馆藏介绍一、解放区的历史背景、区域划分和所办报纸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虽然短暂,但中国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动荡起伏,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解放区”是相对于国民党统治区而言的,是这一历史时期一个特定名词,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解放区报纸是特指新中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地区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转向农村。

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先后创建了井冈山、赣南、闽西、湘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并建立起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

到了1931年9月,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在这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临时中央政府。

1934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创造力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一时期的主要报纸有:《红星》、《红色中华》、《红旗日报》等。

2、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在延安宣布成立。

抗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经国共两党商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成八路军,分布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在敌占区发动民众,进行游击战,在敌后创建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并同时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献,例如著名诗人徐志摩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散文家丰子恺的《细说红楼梦》等。

这些文献具备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传承文化、推进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文献面临着消逝、流失、毁损等风险,保护这些文献已经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文献记录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变革、革命思潮、文化思想、女性解放等。

这些文献是了解当时历史的重要手段,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反思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都有着重要意义。

2.文化价值民国时期以文化为重,特别是文学、文艺方面的成就引领了当时的文化风尚,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这些文献记录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成就,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文化参考和思考,对于我们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教育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献记录了当时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经验等,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反思教育发展、探索教育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保护意识,提升保护意愿。

要想充分保护民国文献,必须加强保护意识,提升各方对于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地方政府要建立相关的保护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加强文献的安全防护力度。

2.加强机构建设,完善保护体系。

要加强文献保护机构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建立专门的文献保护机构和专家团队,负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保护、利用等工作。

3.加强大众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民众对于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法制意识。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确保文献安全保存。

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民国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保护。

建立统一的数字存储平台,保证文献的安全存储和传播。

同时,要建立文献保护技术和措施,保证文物的安全保存和传承。

《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及其出版史料价值

《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及其出版史料价值

《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及其出版史料价值作者:刘洪权来源:《出版科学》2011年第03期摘要:民国时期出版书目为研究民国出版机构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20册《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为出版书目第一次大规模结集。

本文论述了出版书目四方面的史料价值:第一,补充《民国时期总书目》书目资料之不足;第二,有助于对民国时期出版机构进行多方位研究;第三,汇集了民国时期第一手图书发行和书价史料;第四,提供了营业推广方面的经营史料。

《汇编》的出版将有力推动民国出版史研究。

关键词:民国出版书目史料价值中图分类号:G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3-0100-05新图书出版业肇端于晚清,发达于民国时期。

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陆续编印出版的《民国时期总书目》,收录北京图书馆(现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三馆所藏的中文民国图书,已达124040种,而传世古籍种数也不过十万余种。

对民国出版业进行研究,值得学术界高度重视。

民国时期出版以市场为导向。

各家出版机构为了介绍本版图书,推广营业,皆注重营业书目的定期编辑出版。

书店、学校、图书馆、读者均可免费索取,以便按图索骥,予以购买。

书目中一般包含图书分类目录、重点书广告、发行杂志目录、函购章程、营业地址及全国各地经销处名单等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出版者的实力和特色,因而,成为研究民国出版机构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

2010年6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20册《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正是这方面史料的第一次大规模结集。

《汇编》收录书目84家147种,囊括的出版机构,既有像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这样的大书局,也收罗了像华通书局、上海中医书局、干顷堂书局、道德书局、明善书局等中小书局。

《汇编》所录书目如下。

第一册(商务印书馆)图书汇报(第27期、58期、92期、111期)第二册(商务印书馆)图书汇报(第122期、新1号)商务印书馆赞助全国读书运动半价书目第三册(商务印书馆)图书汇报(第7号,新9号)第四册(商务印书馆)图书汇报(渝1号)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书目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920年版、1927年版、1930年版) 第五册中华书局图书目录(重编第4号,重编第7号)世界书局图书汇报第六册世界书局图书目录(约1931年)世界书局图书目录(约1932年)世界书局新书提要世界书局图书目录(约1936年)(大东书局)图书目录第七册(大东书局)图书目录(第28期)(奉天大东书局)图书汇报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简明书目开明书店简明书目(开明书店)分类书目开明书店分类书目正中书局图书目录(第1次)第八册正中书局图书目录(第3次)正中书局图书目录(第4次)正中书局服务部优待党政军教等机关批购战时书籍杂志简章 (百新书店)图书汇报北新书局目录(1933年)北新书目第九册北新书局图书目录(1934年简本)北新书局图书目录(1935年简本)上海北新书局图书目录大公报社出版代办图书目录大光书局图书总目大陆图书公司图书目录东方书店出版及经售图书分类目录独立出版社图书目录(1938年)独立出版社图书目录(1940年)独立出版社图书目录(1942年)第十册光华书局图书目录(华通书局)新书目录华通书局书目上海寰球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总店优待外埠同业廉价目录会文堂书局图书目录(会文堂新记书局)图书目录(第四期)法学编译社、会文堂新记书局目录第十一册会文堂新记书局目录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香港分局图书目录教育编译馆图书目录经纬书局图书目录(第5期、第6期、第7期)经纬书局图书目录第十二册联合书目(1931年)良友图书目录(1937年)民智书局图书目录民智书局图书目录(第6期)民智新书集刊南京拔提书店图书目录南京书店图书目录南强书局图书目录(1933年)朴社出版书籍目录第十三册上海杂志无限公司第二度邮市廉价书目上海杂志无限公司新书总目(1937年)上海杂志无限公司新书总目(1938年)上海杂志无限公司新书总目(1939年)申报出版物目录生活书店图书目录(1937年)生活书店图书目录(1938年)(生活书店)新书汇报(第1号)文化供应社图书目录文化学社图书目录文通书局出版图书文通书局图书目录现代书局出版目录(1930年)第十四册现代书局出版目录辛垦书店书目(华北新华书店、韬奋书店)最近书志目录新生命书局图书目录(1932年)新生命书局图书目录新中国文化出版社最近出版书籍杂志目录亚东图书馆书目(亚细亚书局)新书目录益新书社廉价书目中国世界语书社目录中国文化服务社书刊目录共和书局最新出版军学图书目录(上海医学书局)出版目录(第7号)第十五册(上海医学书局)出版目录(第9号)上海中医书局书目(上海中医书局)增补书目提要中医书局书目(第1期)(上海新学会社)图书汇报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图书目录(自然书局)新书目录大成书局图书目录第十六册(广益书局)图书目录锦文堂书局图书汇报九州岛书局图书目录千顷堂书局图书目录(千顷堂书局)图书目录(重编第2号) 扫叶山房书目第十七册(山东书局)图书目录上海朝记书庄书目提要上海鸿文书局图书目录上海西泠印社目录(第31期)四川存古书局书价表四存出版部书目天津江东书局图书目录文殿阁书庄目录有正书局目录第十八册志古堂书目北平中华乐社书谱目录国立北平研究院出版部最近出版图书目录国立编译馆出版书籍目录(1934年)国立编译馆出版书籍目录(1936年)国立编译馆出版书籍目录(1938年)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公处出版书籍目录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出版书刊概览中国科学社出版书目刘氏嘉业堂刊印书目北京佛学书局佛学图书目录第十九册上海佛学书局图书目录续刊(第3期) 佛学出版界(第1编)佛学出版界(第2编)佛学书局图书目录(第6期)佛学书局图书目录(第8期)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第二十册金陵刻经处流通经典目录中央刻经院书目(附招股及贷款办法) 道德书局书目道德书局经书目录明善书局图书目录上海明善书局第六次出版图书目录清真书报社图书目录慈幼印书馆出版消息(第3号)慈幼印书馆出版消息(第4号)(青年协会书局)简要书目(青年协会书局)书目提要崇德堂图书价目表总索引《汇编》中所收的出版书目,绝大部分为第一次影印出版,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民国文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它承载了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文化传承、挖掘历史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受损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民国文献的价值、现存情况以及保护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民国文献的价值1.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民国文献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2.文化价值民国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献包括了小说、诗歌、历史书籍、报纸杂志等,载入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文学思潮、文化传承等,对于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价值民国文献对于学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政治斗争、经济变革、文化思潮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民国文献的现存情况1.保存状况由于年代久远和保存条件有限,许多民国文献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损和腐化,其中一些甚至已经失传。

由于历史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许多文献也在战火中遗失或被毁。

2.文献流失民国文献的流失主要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文献的丢失和遗失,另一方面是文献的非法流出和被盗的情况。

这些情况导致了许多宝贵的文献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和整理。

3.数字化不足目前虽然许多文献已经被数字化,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文献尚未被数字化,这使得这些文献的保存和传播都面临了困难。

三、民国文献的保护对策1.加强文献保护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文献保护机制,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保护那些受损严重的民国文献,搭建政策框架,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2.建立文献数字化平台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文献数字化平台,加大对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将那些尚未被数字化的文献进行扫描和整理,将其保存到数字化库中,方便后人进行查阅和研究。

浅谈民国历史档案的保管工作

浅谈民国历史档案的保管工作

浅谈民国历史档案的保管工作【摘要】民国历史档案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管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章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提高档案保管水平、加强档案安全保护措施、加强档案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了保管工作的关键。

强调只有加强档案保管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国历史文化遗产。

加强民国历史档案的保管工作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需全社会关注和支持。

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历史真实性,促进学术研究,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只有做好档案保管工作,才能让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地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民国历史档案、保管工作、重要性、档案管理制度、数字化工作、保管水平、安全保护、宣传教育、任务、文化遗产传承。

1. 引言1.1 民国历史档案的重要性民国历史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记录了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传承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档案记录了当时政府的政策、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民国历史档案中还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对于保护和传承民国时期的文化遗产也至关重要。

加强民国历史档案的保管工作,不仅有利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更能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历史认同感和自信心。

对于维护国家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保管民国历史档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2 档案保管工作的必要性档案是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民国历史档案中,记载着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对于我们了解民国历史、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档案保管工作的不完善,许多珍贵的档案文献遭到破坏、丢失或遗忘,给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带来了阻碍。

加强民国历史档案的保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提高档案保管水平,加强档案安全保护措施,以及加强档案宣传教育,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民国历史档案,从而促进中华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民国文献是指中国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留下的各种文字、书籍、文献资料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国文献面临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因此保护这些文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民国文献的价值,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

一、民国文献的价值1. 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民国文献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动荡、文化激荡等历史事件,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2. 文化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萌芽期,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民国文献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教育资料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等,对于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学术价值民国文献是研究民国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民国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斗争、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二、保护民国文献的对策1. 加强文献收集政府、文化机构、学术机构等应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收集工作,包括购买、征集、捐赠等多种途径,力求收集更多的民国文献,保护和留存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2. 加强文献整理收集到的民国文献需要进行整理、分类、编目等工作,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文献。

对于损坏严重的文献,还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处理,以确保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3. 推动数字化针对民国文献的大量数量和多样性,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推动对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将这些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便于更广泛地保存和利用。

这样可以避免文献的损失和破坏,同时也方便学术研究者的利用和研究。

4.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法律保护。

对于非法破坏、盗窃、出售、私藏民国文献等行为,应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民国文献的完整和安全。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民国文献是指中国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产生的各类文献资料,它们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书籍、报刊、文件、照片、音像资料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各种原因,民国文献在保存和传承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围绕民国文献的价值和保护对策展开讨论。

一、民国文献的价值1.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民国文献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对于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文化价值:民国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括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传统习俗等,这些文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对于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学术价值:民国文献是研究中国民国时期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重要资料,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4.传承价值:民国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民国文献保护的现状尽管民国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保存和传承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1.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一些机构和个人对民国文献的保护意识不强,对于保存和传承工作缺乏重视。

2.缺乏专业保护机构: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机构来从事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使得民国文献的保存和传承工作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3.文献保存条件差:一些民国文献保存条件差,存在着被湿气、虫蛀、光线等因素侵害的风险,对于文献的保存构成威胁。

4.文献整理工作不足:一些民国文献尚未进行系统化整理,使得其中的宝贵信息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5.数字化程度低:目前,大部分民国文献尚未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得其传承面临种种困难。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当前民国文献的保存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对策来加以解决。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涉及的文献非常丰富,包括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文献。

这些文献记录了那个时期的历史真相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文献在保存上遭受了不少挑战,包括兵荒马乱、政治运动、自然灾害、蚀刻、盗窃等。

为了保护这些文献,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收藏和整理收藏和整理是保护民国文献的基础工作。

国家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收藏和整理,建立完善的档案、文库和博物馆。

同时,对于民间收藏的文献,也应当加强登记管理和保护,避免被丢失或丢失后无人知晓。

二、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保护民国文献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可以将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不仅方便保存和传播,还可供研究人员和公众随时查阅。

因此,国家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大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将民国文献逐步数字化和网络化。

三、加强保护措施对于已经收藏和整理好的文献,应当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保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首先,需要加强物理保护,如定期对文献进行清洁、维护和修复,同时建立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系统,避免被盗或损坏等。

其次,还需要加强法律保护,建立严格的法律规定,禁止非法获得、破坏或篡改文献等行为,并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文献保护意识,是保护民国文献的重要环节。

应当在各个层面和各个场合加强文献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认识,增强群众参与文献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应当在教育中加强民国文献的宣传与教育,让学生和青年了解和关心民国文献,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保护民国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收藏和整理、数字化与网络化、加强保护措施、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民国文献,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1. 引言1.1 民国文献的意义民国文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些文献记录着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民国文献中包含了各种手抄本、印刷本、报纸、杂志、书籍、信件等文献资料,涉及到政治家、学者、文化名人、社会活动家等众多人物和事件,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民国文献,我们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社会风貌、思想文化、政治变革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可以揭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过程,对于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民国文献的意义重大,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民国文献的现状民国文献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政治风云和文化风貌。

目前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和纸质材料易于腐蚀,许多民国文献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由于缺乏规范的保护措施,许多珍贵的民国文献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也面临着被盗或遗失的风险。

由于民国文献的知名度和传播渠道有限,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保护民国文献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只有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民国文献转化为电子文档,并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保护系统,才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忆。

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法律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私自出售、转让或破坏民国文献。

通过开展民国文献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可以增加民众对民国文献的关注度,提升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最重要的是,鼓励各大研究机构和个人对民国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共同为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民国报纸影印出版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民国报纸影印出版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栏目编辑•刘宇阳史料研究民国报纸影印出版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摘要:当下民国文献保护计划逐步深入,文章分析了民国报纸的文献价值、存藏状况以及再生性保护的现状;并对民国报纸影印出版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民国报纸存在品种数量不足,大报较多、小报较少,缺乏深度整理等客观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国报纸影印出版应该加强顶层规划、重视地方小报出版和加强专业化深度整理的建议。

民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是我国历史上风云激荡、承上启下的关键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上经历了推翻封建帝制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次重大的政治革命,民主政治日益深入人心;军事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国内革命战争,最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旧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随着传统旧中国国门的打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无不产生激烈的碰撞与交融。

民国文献作为物质载体,全面记载了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奋斗历史,记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并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史实,记载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沧桑变化。

因此,民国文献是我们贯通中华文化发展脉络、开展学术研究不可忽视的文献宝藏。

对于民国文献的整理、保护与出版,自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陆对民国文献的整理逐渐重视起来…[1]2011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其他文献收藏单位,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得到文化部、财政部大力支持。

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民国文献普查、保护、海外征集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民国文献的整理岀版工作更是进入了快车道。

随着民国文献及其出版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国内逐步形成了一批以出版民国文献为特色的出版社,笔者曾工作过六年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就是以出版民国文献数量最多、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出版社之一。

在参与民国文献出版选题规划、图书出版的过程中,笔者对于民国时期各类文献出版所涉及的问题做过一些粗浅的思考,其中关于民国报纸出版的思考尤多,今付诸笔端,以飨学林,期望对今后民国报纸的整理与岀版工作能有一点借鉴意义。

新时代下民国报纸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新时代下民国报纸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新时代下民国报纸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作者:李璐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当今社会进入了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是人工智能浪潮兴起的时代,更是大数据风起云涌的时代。

图书馆也不可避免深受时代的影响。

而民国报纸作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部分,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的。

文章以河南大学图书馆为例概述了民国报纸的保存现状,指出新时代下图书馆应当更加积极地保护与利用民国报纸,并提出了保护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民国报纸;保护利用;河南大学图书馆;新路径民国报纸是民国文献的一部分,是指民国时期(1912—1949年)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或不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资源。

有许多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历史的真相在报纸中都有真实记录,民国报纸可以说是珍贵历史资料和历史文物了,应该很好地被保护与利用。

笔者所在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具有悠久历史,也有一定数量的民国报纸。

但其馆藏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特别是当今社会进入了新的时代,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人工智能浪潮兴起的时代,及大数据风起云涌的时代下,民国报纸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和实践刻不容缓。

1.保护与利用民国报纸的理论研究概述近年来,学术界对民国文献的保护研究正在逐年增加。

但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保护民国文献中的书和刊,对民国报纸的保护进行单独研究的是少之又少。

如丁小蕾在《民国地方文献报纸数字化探索与实践——以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民国报刊数字化为例》一文中,以作者实际经验阐述图书馆应如何进行民国报纸数字化工作,并针对民国报纸数字化资源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个人的认识。

如陈桂香在《民国报纸的价值与保护对策》一文中,谈到现有的保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

在介绍重庆图书馆民国报纸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民国报纸保护的对策。

如杨效军的《探析图书馆馆藏民国报纸的保护和开发:以锦州市图书馆为例》,文章介绍了锦州市图书馆民国报纸的保存现状,指出了图书馆保护民国报纸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 工作 ・
21 年 01
第 1期
关 于 民 国报 刊 史 料 价 值 与 整 理 的 思 考
郭传 芹 金 颖 ( 国家 图书馆 北 京 1 0 8 ) 0 0 7
[ 要 ] 历 史研 究 离不 开 史料 的 支撑 , 摘 报刊 作为 近代历 史资料 的新 型载体 , 受到 了越 来越 多的研 究 者 的 关注 , 文献 资料价 值和 学术研 究价值 日益 突 出。本 文在 对 民国报 刊 文献价值 认识 的基 础上 , 出 其 提 了民 国报 刊 文献 资料 的整 理 思路 , 以引起 同仁 的 关注和重视 。 期
[ 键词 ] 民 国报刊 史料 价值 关 资料 整理 国社 会在外 力 入 侵 的压 力 和 干扰 下 , 生 了很 多 发 变化 , 以说新 闻事 件层 出不穷 , 可 组成 了近 代 中 国 社会 发展 的历史 画卷 ; 另一 方 面 , 国外接 触交 流 与 的机会 大 大增加 , 多新事 物被 引入 国 内 , 很 各类 商 品如 潮水搬 涌人 中国 , 动 了商业 广告 的发 展 , 推 为 商业 经济发 展研 究和 广告研 究提 供 了丰富 的原 始 材料 。 因此 , 报纸 内容虽 然 庞杂 , 但仍然 可 以依据 不 同的 内容进 行 分类 , 同类 型 的 内容 搜罗 汇集 , 将 如灾 害类 、 时评类 、 文学 类 、 济类 、 经 文娱 类 、 广告 类 等等 , 这些类 型都 可 自立成篇 且 容量较 大 , 史料 价值较 高 , 如果 整 理成专 题资 料集 出版 , 对学 术研 究 将有 重要 的贡献 。 随着报 刊事 业 在 近代 社 会 的发 展 和 普 及 , 它 已成 为历史 的重要 见 证 者 和 记 录者 , 民 国史 和 在 中国近现代 史 的研 究 中 , 刊 史 料 已成 为不 可 或 报
道记载 着 当时 社会 发 生 的 各种 新 鲜 事 情 , 包括 政 治事 件 、 社会 问题 、 然灾 害 、 化娱乐 等方 面 , 目 文 是 生动 丰富 的一 手 材 料 。这 是 由 于一 方 面 , 近代 中
缺 的资料 。报 刊史 料 由于 其 连续 性 和 时 事性 , 保 留了大 量一 手 资 料 , 弥补 了档 案资 料 、 人 笔记 、 私 回忆 录 等 资料 的不 足 之处 , 可 佐 证 其 他 史 料 。 也
随着 民 国史 研 究 的不 断深 入 , 料 开 掘空 间 史 得 到 了大大拓 展 , 刊史 料 越 来越 引 起研 究 人 员 报
的关 注和重 视 。著 名 学者 汪 朝 光 曾撰 文 《 国史 民 研 究 的史 料 拓 展 问题 》 对 历史 研 究 资 料 的拓 u, J 展 提 出了 自己的见解 , 中就谈到 报刊史 料 问题 : 其 报 刊是 近代 兴起 的新兴 载体 , 所刊 内容包 容甚 广 , 利 用价 值 甚 高 , 尤其 在 民 国社 会 、 化史 研 究 中 , 文 报 刊史 料 的重 要性 几 无 可 代 替 。 目前 , 国史 研 民 究者 对报 刊新 闻史 料利 用 甚 多 , 对其 他 方 面 的 但 史料 利用 仍不够 广 泛 。这 里所说 的报 刊史 料主要 是指 对 近现代 出现 的报纸 和期 刊上所 保存 下来 的 历史 资料 的统 称 。 目前 , 国报 刊史 料 的 系统 整 民 理工作 并未全 面展 开 , 只是 研 究人 员 就 某 一 方 面 的研究 进行 了史 料开 掘 ; 出于 民国文献 保护 目的 , 各 图书馆将 所藏 民国报 刊 制成胶 卷或光 盘 以供 利 用, 这在 一定 程度 上为研 究工 作提 供 了方便 , 对 但 文 献本 身二 次 开 发 整 理 工 作 目前 仍 属 空 白。 因 此 , 书馆作 为文 献收藏 单位 , 文献资料 的开 发 图 在 整理 方 面具有 天然 独特 的优势 。 我馆在 民 国报 刊 文献 收藏 方面 独具 特色 , 文献种 类较 多 , 收藏较 为 连续完 整 的报 刊 资料 也 有 很 多 , 这就 为 我 们 民 国 文献 资料整 理研 究工 作提 供 了条 件 。 1 关 于报 刊史 料 的价 值 报 刊作 为一 种 时事 连 续 性 出版 物 , 录 着 社 记 会 的 变迁 , 内容包 罗万 象 , 别在 近现代 中 国社 会 特 发展 中发 挥 了重 要 作用 , 近代 社会 表达 政 治 意 是 向、 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 , 是促成 社会 变迁 的重 要力 量 。民 国时期 的报 刊 随着时 间 推移 , 其文 献价 值和史 料价 值 日益突显 , 喻为 中 被 国近 现 代 史 研 究 的史 料 宝 库 2。报 纸 的 新 闻报
目前 , 一些影 响较 大 的、 保存较 完整 的报 纸 , 申 如《 报》 不仅 影 印 出版 ,0 8年 3 , 20 0卷 的 《 申报 索 引》 也隆重上市 , 引起 了学 术 界 的很 大 轰 动 , 评 如 好
潮, 这也说 明了这 一类 资料 编 辑 整理 工 作 极 受 欢 是人所共知的 , 申报》 除《 之外 ,大公报 》 《 闻 《 、新 报》 《 、时事新报》 《 、晨报》 《 、顺天 时报》 《 、京报》 等 等 , 是 当时影 响很大 的报纸 , 含史料 也 相 当丰 都 所 富 。另外 , 有 一 类 政 党 报 刊 , 国 民党 创 办 的 还 如 《 中央 日报》 一 系 列报 纸 , 产 党 在 解 放 区创 办 等 共 的一系列 报刊 都 很有 代 表 性 , 我 们 研 究 国 民党 是 史 和 中共 党史 的重要 参考 资料 。外人 在华 办报 也 是 近现代 中 国社会 的一 个 特 殊现 象 , 这一 类 的报 刊 资料也很 丰 富 , 研究 中外关 系 的重 要 史料 。 是 在近 代早期 , 与刊其 实没 有本质 区别 , 们 报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