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抗感染免疫
免疫与临床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新乡医学院
第一章测试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无害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E:有害无利答案:D2.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耐受C:免疫防御D:免疫识别E:免疫自稳答案:C3.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希腊人B:英国人C:印度人D:中国人E:法国人答案:D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B: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C: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答案:E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为()。
A:胸腺和骨髓B:MALT, 淋巴结和骨髓C:MALT, 淋巴结和脾脏D:脾脏和胸腺E:胸腺和淋巴结答案:C6.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
A:异嗜性抗原B:异种抗原C:超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自身抗原答案:A7.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
A:IgAB:IgGC:IgED:IgDE:IgM答案:E8.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
A:IgDB:IgMC:sIgAD:IgAE:IgG答案:CE9.关于单克隆抗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B:白血病分型C:检测T细胞亚群D:可应用于导向药物E: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答案:ABCDE10.属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是()。
A:免疫调节作用B:抗体的中和作用C:抗体的调理作用D:补体参与的溶细胞作用E:抗体的溶解细胞作用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黏膜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B:SIgAC:IgMD:IgAE:IgE答案:B2.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A:LPS受体B:C3b受体C:PWM受体D:PHA受体E:ConA受体答案:B3.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玉屏风颗粒抗感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玉屏风颗粒抗感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李茹月;陈玉兴;黄雪君;甘海宁;黄丹娥【摘要】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实验性炎症动物模型的抗感染作用。
方法建立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冰乙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急性炎症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和LPS大鼠急性炎症模型。
观察玉屏风颗粒对二甲苯炎性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对冰乙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炎性增生的抑制作用、以及对LPS大鼠急性炎症模型血清炎症因子G-CSF、IL-1β、TNF-α、IFN-γ、MIP-1β含量的影响,综合评价玉屏风颗粒的抗感染效果。
结果玉屏风颗粒明显降低实验性炎症动物模型耳廓肿胀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肉芽组织炎性增生,降低炎症因子G-CSF、IL-1β、TNF-α、IFN-γ、MIP-1β含量。
结论玉屏风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G-CSF、IL-1β、TNF-α、IFN-γ、MIP-1β分泌有关。
【期刊名称】《广东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3)006【总页数】5页(P753-757)【关键词】玉屏风颗粒;抗感染;IL-1β;TNF-α;IFN-γ;MIP-1β【作者】李茹月;陈玉兴;黄雪君;甘海宁;黄丹娥【作者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玉屏风颗粒源于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ADCC);介导I II III型超敏反应。
(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与吞噬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2)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3)IgA: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和乳汁中,在黏膜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4)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5)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具有很强的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 〔nonpathogenic bacterium, nonpathogen〕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 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 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 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 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 常菌群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肠道的正常菌群
第六页,共四十二页。
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 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①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 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 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③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 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毒素 〔toxin〕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 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 白质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 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抗感染免疫_真题-无答案
抗感染免疫(总分27,考试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中不包括A.高活性B.选择性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C.种属特异性D.间接灭活病毒E.只能针对某种病毒,作用有特异性2. 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溶菌酶B.补体C.抗生素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3. 病毒侵入机体后最早产生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A.中和抗体B.IFNC.IgMD.SigAE.补体结合抗体4. 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病毒A.吸附细胞B.生物合成C.基因表达D.释放E.脱壳和穿入5. 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B.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D.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E.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6. 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A.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B.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C.与核糖体的30S小亚基结合D.破坏细胞膜E.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7. 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A.ConA受体B.PWM受体C.PHA受体D.LPS受体E.C3b受体8. 抗体抗病毒的机制不包括A.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B.在补体参与下裂解病毒C.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D.阻止病毒穿过血-脑脊液屏障E.促进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9.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是A.抑制病毒与受体的结合B.以上都不对C.促进抗体的产生D.诱导LAK细胞的产生E.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0. 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A.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B.阻碍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C.直接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D.直接杀灭病毒E.与病毒结合,阻止其脱壳11. 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A.兼性厌氧菌B.专性需氧菌C.专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E.以上均不对12. 在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SigAB.IgMC.IgAD.IgGE.IgE13. 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改变中,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是A.细胞融合B.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C.细胞溶解死亡D.细胞转化E.细胞内出现包涵体14. 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A.Ts细胞B.Tc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Th细胞15. 对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起主要作用的是A.体液免疫B.干扰素C.细胞免疫D.补体系统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6. 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C.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D.与生俱有,人皆有之E.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17. 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机制中,与免疫损伤有关的是A.病毒衣壳蛋白对细胞的毒性B.病毒的酶抑制细胞的代谢C.病毒出芽造成细胞膜损伤D.病毒改变细胞膜抗原引起细胞损伤E.病毒包涵体对细胞的损伤二、X型题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毒力相关因素
(一)侵袭力:细菌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
繁殖扩散的能力
1.黏附因子(adhensive factor):菌毛黏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荚膜等
黏附素作用: 细菌的黏附素均作为配体与宿主细胞表面
受体相互作用而介导粘附作用发生。
细菌
配体:黏附素
宿主细胞膜 菌毛黏附素
受体:糖脂/糖蛋白
细菌
细菌感染与免疫
概述
❖ 感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素 等引起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 病原菌(pathogen):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 ▪ 非病原菌 ▪ 外源性感染(传染):病原菌来自宿主体外 ▪ 内源性感染: 病原菌来自宿主体内
▪ 传染:病原菌从一个宿主感染到另一个宿主体内,并引起 感染的过程。
一类具有超强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刺激产生过 量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特殊抗原
(五)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感染本身没有直接毒性,但由于超敏反应引起 免疫病理性损伤
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一、固有免疫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补体(complement) 溶菌酶(Lysozyme) 防御素(defensin)
宿主细胞膜
配体:黏附素 受体
非菌毛黏附素
微生物配体及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举例
细菌
黏附素 菌毛黏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
受体
金葡菌
脂磷壁酸
纤维连接蛋白
淋球菌
菌毛
GD1-神经节苷脂
2. 荚膜:抗宿主吞噬细胞和抵抗体液杀菌物质 微荚膜:某些细菌位于细胞壁外层的特殊结构
,功能类似于荚膜。A群链球菌M蛋白 大肠杆菌K抗原
临床免疫学03-感染免疫
主要内容
概述 细菌感染免疫学 病毒感染免疫学 寄生虫感染免疫学 真菌感染免疫学 病原体逃逸及其机制 感染相关的其他免疫病理过程
一、概 述
感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微
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和寄生虫 感染人体后机体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 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 疾病。
体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性抗体、抗病毒抗体 (中和,调理,ADCC)
细胞免疫: CTL,Th1细胞及释放的淋巴因子
二、抗细菌感染免疫
(一)抗细菌的固有免疫
特点:生来即有,无抗原特异性,无记忆性 屏障结构
体表屏障 内部屏障
参与抗细菌固有免疫分子 参与抗细菌固有免疫细胞
The primary
(三)抗病毒固有免疫
IFN-α/β 炎症细胞因子: TNF-α、IL-1、IL-6
IFN-γ NK细胞 巨噬细胞 γδT细胞
IFN-a 的 抗 病 毒 作 用
病毒 病毒复制
诱导刺激 胞核
抑制病 毒复制
IFN-诱导蛋白 信号转导
胞核
IFN-a
IFN-a: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new HBV capsids; may cause destabilization of existing capsids ; mediates degradation of performed HBV RNA.
三、病毒感染免疫学
(一)病毒结构示意图
HIV-1 病 毒 结 构 示 意 图
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外膜
逆转 录酶
p24
gp120 gp41
衣壳
RNA p17
RNA
外膜 表面蛋白
病理第6.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抗衰老作用
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可产生过氧 化物岐化酶(SOD),催化自由基(O2-)岐化, 清除O2- 的毒性保护组织细胞。
抗肿瘤作用
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除产生多种 酶分解致癌物质,如降解亚硝酸胺为仲胺和亚硝酸 盐,排出体外;还可激活巨噬细胞抗肿瘤。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细胞或分子水平 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 性学科。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面和外界相 通腔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 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的关系。 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菌群失调症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
(H2 O2 、 O2- 、 OH- )、活性氮中介物
(NO、NO-2 、NO-3 等。中性粒细胞和NK细 胞也参与抗胞内菌免疫。
2.细胞免疫: 参与抗胞内菌(或病毒)感染。
CD4+ Th1分泌细胞因子(CK)(IL-2、 IFN-γ、TNF-α)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巨噬细 胞的杀伤能力,清除胞内菌。 CTL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破坏靶细胞,释放病原 体,通过抗体调理吞噬清除;IFN-γ活化巨噬细胞, 增强杀伤能力。
杀死 的病原体由蛋白酶、核酸酶、脂酶 等降解、消化 残渣排至吞噬细胞外
3.吞噬作用的后果
随机体的免疫程度、病原体种类、毒力不同而异。
(1)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 残渣被排除胞外。大多数化脓菌5~10min即死,30~60min被破坏。 (2)不完全吞噬: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在机体免疫力地下时,只 被吞噬不被杀死。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细菌的侵袭力
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1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2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经典激活途径3:激活物:抗原-抗体(IgG1~3和IgM)复合物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C19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MBL途径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N氨基半乳糖参与的补体成分:MBL.MASP1,2,C4,C2,C3,C5~9 所需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MASP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物:G-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参与的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C9 所需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3bBbP C5转化酶:C 3bBb3b 起始分子:C3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3抗原的种类: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产生的主要抗体: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可产生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含多个重复排列的B细胞表位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产生免疫记忆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IgG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23天。
2.出生3个月开始合成,3-5岁达成人水平。
3.可活化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作用。
6节抗感染免疫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道道防线抗感染当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时,首先起防御作用的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如果病原微生物突破了这道防线进入组织,巨噬细胞和补体立即发挥作用,同时T、B淋巴细胞也对病原微生物做出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共同协作清除病原微生物。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抵抗病原生物侵害的功能,又称先天性免疫或天然防御功能。
其特点是生来就有,可以遗传;人人都有,无个体差异,故又称为固有性免疫;对病原生物广泛抵抗,无特异性。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
(一)屏障结构1.皮肤粘膜屏障完整健康的皮肤黏膜能够抵抗病原生物侵入,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也能排除病原体,汗液中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酸性的阴道分泌液均具有杀菌作用。
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也具有拮抗作用,能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
2.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由软脑膜、脑毛细血管壁和壁外胶质膜组成。
能阻止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从血液进入大脑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小儿血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因此,小儿较成人更易发生颅内感染。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
能阻止病原生物及代谢物从母体进入胎儿,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在妊娠的前三个月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此阶段孕妇如感染某种病原生物,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死胎等。
(二)吞噬细胞病原生物突破皮肤黏膜屏障进入组织后,机体的吞噬细胞可发挥吞噬作用,杀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
1.吞噬细胞的种类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2.吞噬过程(1)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接触:可以是偶然相遇,也可以是趋化作用吸引。
(2)吞入病原体:可通过两种方式吞入,对于较大的病原体颗粒如细菌,吞噬细胞能伸出伪足将其捕捉后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此称吞噬;对于小的病原体颗粒如病毒,吞噬细胞与其接触后细胞膜内陷,将其吞入,此称吞饮。
鸡支原体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鸡支原体病及综合防治措施支原体感染是引起鸡和火鸡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
鸡毒支原体(MG)和滑液囊支原体(MS)是鸡和火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
常拌发跛脚(关接炎和滑膜炎)、共济失调(大脑和皮层的实质性坏死和脉管炎)和眼部病变。
鸡毒支原体感染通常被命名为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其特征为呼吸啰音、咳嗽、鼻漏。
火鸡支原体(MM)感染也可引起火鸡呼吸道疾病、腿部病变和胚胎死亡,但严重性通常不及MG和MS感染。
没有并发其他疾病时,感染的鸡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轻度到严重的啰音、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底。
但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混合感染,造成高死亡率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慢性呼吸道病在任何鸡龄、任何期间的鸡群均可发生。
一支原体病的发病特点及危害1本病多发冬春季节,新/支疫苗接种,舍内通风不良,寒冷刺激都可诱发本病,与ND、IB、ILT混感时死亡加大。
是多病因呼吸道综合症的潜在诱因,破坏黏膜结构和功能,致敏黏膜,增加对呼吸道病原的易感性和发病死亡率。
2根据对全国20个省、市的血清学调查发现,鸡群中鸡毒支原体阳性感染率接近80%,鸡慢性呼吸道病已成为鸡场最难控制的疾病之一。
3在雏鸡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迟缓,出现大量的病、弱雏,导致小鸡的淘汰率上升。
4蛋鸡多表现为产蛋率下降,这种产蛋率通常会维持在一个低的产蛋水平上,会持续几十天至几个月不发生变化,因不象其他疾病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那样突然和明显,往往会被养鸡人员所忽视。
通常情况下会下降10%左右,严重时可达20-30%。
蛋种鸡产蛋率、孵化、受精率、健母雏率都会受到影响。
有资料表明,MG感染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10%左右。
5鸡毒支原体主要在气管黏膜的纤毛上和气囊上定植,而气管纤毛末端和气囊上没有血管,而药物主要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达作用部位,再通过扩散作用于支原体,因此药物只能减少气管纤毛和气囊上定植的支原体数量和减轻临床症状,而不能完全将其杀灭,因此鸡毒支原体感染一般为一次感染会终生处于持续感染的带菌状态,当鸡群处于应激状态,如寒冷刺激、疫苗免疫时,又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诊断学》 第六节 感染免疫检测
第六节感染免疫检测一、细菌感染免疫检测人感染病原体后经过一段时间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因而检测抗体不仅可用于现症诊断,还是疾病追溯性调查的一种方法。
(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相应抗体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1ysin “O”,抗O或ASO)。
【参考值】乳胶凝集法(LAT)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表示病人近期内有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等。
(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免疫测定伤寒沙门菌感染后,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副伤寒杆菌分甲、乙和丙三型各自的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也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1.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WR)WR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
【参考值】直接凝集法:伤寒H<l:160;O<1:80;副伤寒甲、乙和丙<1:80。
【临床意义】单份血清抗体效价O>1:80及H>1:160者有诊断意义;若动态观察,持续超过参考值或较原效价升高4倍以上更有价值。
①O、H均升高:提示伤寒可能性大,多数患者在病程第2周出现阳性。
②O不高、H升高,可能是预防接种或是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③O升高、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
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2.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抗体IgM测定【参考值】E LISA法:阴性或滴度<1:20。
【临床意义】IgM抗体于发病后一周即出现升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3.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可溶性抗原测定【参考值】乳胶凝集法:阴性。
【临床意义】对确诊伤寒沙门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测定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meningococcus)所致。
免疫学附答案精华版本
一、填空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_ 抵抗感染_自身稳定_、免疫监视_,通过_ 血液循环__ 和_ 淋巴循环__ 方式获得。
2、抗体分为五种,分别是:_ IGA __、igm_ A __、E_ __、D_ __ 、_ __ 。
3、与细菌相关的抗原包括:_菌体抗原_、鞭毛抗原__荚膜_、菌毛菌素表面4、内源性抗原与粗面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 I类_ 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体,转运至靶细胞表面,供_细胞毒性__ 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取,降解为抗原肽,与_粗面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 II类__ 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_ TH 细胞__ 识别。
5、竞争ELISA检测瘦肉精时,使用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加底物TMB后呈现蓝___色,加终止液后呈_ 黄__ 色。
6、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_淋巴结脾脏、粘膜_ 等。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_ 反应效应__、7、根据细胞因子的理化性状和主要生物学活性,分为以下几类,包括:白细胞介素_ 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__、9、免疫球蛋白IgG由_ 2条__重链和_ 2条__ __ 轻链构成,每条重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为:Vh_ __、CH 1 _ __、CH 2 _ __、_CH3 __ 。
10、间接ELISA检测抗体时,使用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加底物OPD呈棕_ __色,加终止液后呈_ 黄__ 色。
二、选择题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2、新生儿()。
A 通过胎盘转运得到母体的IgM抗体B 实际上有母体IgG抗体的全部成分C 在其循环中有很少淋巴细胞D 对抗原的应答与成年人一样E 得到母体的B细胞3、半抗原( )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C 通常是多肽D 本身无免疫原性E 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4、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 生来就有C 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D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E 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5、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因为A .B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B. TD-Ag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C. TD-Ag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D. TD-Ag需要巨噬细胞、T和B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E. TD-Ag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6、Ig的Fab部分()。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
二.病原菌毒素编码基因
细菌外毒素基因
病原菌的主要致病基因,存在于染色体、质粒、噬菌体或转座元 件中
主要为A-B多肽链结构 A链(或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致病性和作用
方式 B链(或B亚单位)能与敏感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决定毒素
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和亲和性,并协助A亚单位 进入细第胞8页/共40页
一些细菌毒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毒素来源 毒素名称
宿主靶分子 作用方式
作用部位
百日咳鲍 特菌
炭疽杆菌
腺苷酸环化酶 ATP 毒素
水肿因子EF
ATP
霍乱弧菌 霍乱肠毒LT
被吞噬后在细胞内 被钙调蛋白激活, 催化cAMP的生成
在细胞内被钙调蛋 白激活,催化cAMP 的生成
第4页/共40页
病原菌致病的机制—细菌篇
一. 病原菌的基因组 二. 病原菌毒素及其编码基因 三. 细菌毒素以及各种方式影响宿主细胞
功能 四. 抗药性基因的出现使细菌产生耐药 五. 病原菌的侵袭力
第5页/共40页
一. 病原菌的基因组
自1995年美国基因组研究所完成流感嗜血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起,目前 已完成了超过100种(株)病原菌和2000多株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
第10页/共40页
四. 抗药性基因的出现使细菌产生耐药
传播钝化酶(灭活酶)基因
细菌通过耐药因子产生的破坏抗生素或使其失去抗菌作用的酶
传播方式
耐药质粒 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它们通过接
合、转导和转化途径在细菌之间传播耐药基因编码的钝化酶 转座子(transposon,Tn)
常见的传递耐药基因的遗传物质
病毒颗粒的装配、释放(release)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学要求1.掌握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细菌的致病机制、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2.熟悉(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
(2)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3)细菌感染的来源(4)传播方式与途径(5)感染的类型3.了解(1)外毒素的作用机制(2)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体及特点、类型、传播途径。
教学要点[ 学习引导] 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有哪些?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是什么?3.细菌侵袭力包括哪些方面?毒力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4.细菌感染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5.感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7.什么是胞外菌和胞内菌?引起的免疫各有何特点?感染:细菌侵入宿主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病原菌):能使健康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细菌,它们可能是宿主正常菌群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人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1.定义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通称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不表现任何致病作用。
2.微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
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宿主皮肤粘膜表面特定部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菌膜屏障,通过空间争夺、营养争夺和产生代谢产物等机制,抑制并排斥外籍菌的入侵和定植,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
(2)免疫作用: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分子对具有交叉抗原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一、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即刻固有免疫应答(immediate innate immunity)阶段发生于感染0~4小时之内,在此期间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主要包括:①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对入侵病原体的屏障作用;②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③中性粒细胞在感染部位募集活化及其对病原体的吞噬杀伤作用。
此阶段也是位于表皮和黏膜上皮细胞组织中的未成熟DC摄取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开始迁徙和加工处理抗原的阶段。
1.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所组成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屏障是机体阻挡和抗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1) 物理屏障: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定向摆动及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均有助于清除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2) 化学屏障: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多种杀/抑菌物质,如皮脂腺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汗腺中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多种分泌物中的溶菌酶、抗菌肽和乳铁蛋白等,可形成抗御病原体感染的化学屏障。
(3)微生物屏障: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可通过竞争结合上皮细胞、竞争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杀菌/抑菌物质等方式抗御病原体的感染。
例如:唾液链球菌产生的H2O2可杀伤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对某些厌氧菌和G+菌具有抑杀作用。
临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抑杀消化道正常菌群,导致耐药性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引发葡萄球菌性和白色念珠菌性肠炎。
2.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补体系统是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最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
某些病原体进入皮肤或粘膜下组织后,可直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在其表面形成C5b6789 攻膜复合物使之裂解破坏。
补体活化裂解产物具有以下抗感染免疫作用:①C3a/C5a作为过敏毒素可直接激活组织中肥大细胞,使之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导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有助于血管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感染部位;②C5a 作为趋化性炎性介质可将血管内中性粒细胞招募到感染部位,并使之活化显著增强其吞噬杀菌作用;③C3b/C4b具有调理作用,可增强局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抗细菌免疫
• 固有免疫
– 屏障结构 – 吞噬细胞 – γδT细胞 – 非特异性免疫分子:补体,溶菌酶,防御素, 急性期蛋白
• 适应性免疫
– 抗胞外菌免疫:黏膜,抗体, – 抗胞内菌
固有免疫
• 屏障结构
– 皮肤和粘膜屏障
• 机械阻挡
– 皮肤:扁平细胞 – 粘膜: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 防御机制 呼吸道:粘液-纤毛机制
• 吞噬和杀菌过程
– 识别与结合 – 吞噬 – 消化
• 后果
– 完全吞噬 – 不完全吞噬
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 phagocyte
大吞噬细胞
包括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两者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小吞噬细胞
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
调理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
炎症反应
非特异:粒细胞
产生细胞 人白细胞 人成纤维细胞 T细胞
抗病毒 强 强 弱
抗肿瘤 弱 弱 强
免疫调节 弱 弱 强
IFN抗病毒机制
细胞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 2,-5,A合成酶 蛋白激酶
ISG15
抗病毒蛋白可以阻止病毒
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图6-6 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作用示意图
NK细胞
• NK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
人体免疫防御
病原体入侵
Alveolar Macrophage Attacking E. Coli
机体防御机制
• 固有免疫
– 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 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建立
• 获得性免疫
– 又称特异性免疫 – 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产生
机体防御机制
• 固有免疫特点
– 与生俱来,作用广泛,发挥效应迅速 – 由屏障结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 存在于人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一类淋巴细胞 – 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
• 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也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 NK细胞攻击靶细胞 Phase contrast micrograph of NK cell attacking a target cell projection.
NK细胞
第一道防线
•内部屏障
非特异性
第二道防线
•抗菌物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宿主的 免疫力
特异性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
适应性免疫
• 病原菌
–胞外菌 –胞内菌
抗原
(Ag)
与B细胞结合, 诱导B细胞释 放抗体
记忆B细胞
形态较小、寿命较长,翌年以上
结合并激 活T细胞
形态较大,寿命较短(小于一周)
浆细胞
记忆T细胞 活化的T杀伤细胞 抗体
特异性免疫
抗胞外菌感染免疫
• 粘膜免疫系统的作用 • 抗体的作用
– 阻止细菌粘附 – 调理吞噬作用 – 中和细菌外毒素
抗体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主要依赖:体液免疫 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主要依赖:细胞免疫 外毒素感染的免疫 主要依赖:抗毒素中和作用。
抗胞内菌感染免疫
• CD4+T细胞的作用 • CD8+T细胞的作用
CTL杀伤靶细胞举例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屏障结构
皮肤与粘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天然免疫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补体 溶菌酶
获得性免疫
防御素 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 固有免疫
– 干扰素 – NK细胞
• 适应性免疫
•嗜中、酸、碱性粒细胞
未成熟:大单核细胞
吞噬性
非特异/特异
(单核细胞)
血液、体腔中 成熟
(单核细胞)
白 细 胞
T细胞 B细胞
固定在组织中
(巨噬细胞) •脾:树突细胞 •淋巴结:内皮细胞 •骨髓:破骨细胞 •肝:枯否细胞 •肺泡:尘细胞
非吞噬性:淋巴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中枢神经:小胶质细胞
•外部屏障
• 获得性免疫特点
– 后天获得,具有针对抗原的专一性,再次接触相同抗 原时能迅速发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 分类:
•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主要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
• 表6-1:细胞、受体、炎症因子、化学因子
– 巨噬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γδT细胞 – NK细胞等
• IFN- 、 IFN- •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之前发挥作用。 • 抗病毒时间早、范围广、作用强。
NK
IFN IL-12, TNF-
IFN- causes a 20-100 fold enhancement in NK activity
抗体的抗病毒作用
作用对象
游离病毒
作用方式
抗体单独 抗体+补体
细胞免疫: 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成分 TD、TC 、NK、M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 抗体介导作用 • 细胞介导作用 • 免疫抑制作用
小 结
• • • •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抗细菌免疫 抗病毒免疫 干扰素
问题
• 什么是干扰素? • 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 抗细菌感染免疫有哪些特点?
作用机制
①阻止吸附和侵入细胞;②形成免疫复合 物;③被吞噬;④阻止脱壳
裂解包膜病毒 ①病毒感染细胞溶解;
溶解感染细胞
抗体+补体
抗体与感染细胞结合
②发挥调理作用
发生ADCC
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
按种类:IgG IgM IgA 按功能:中和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中和抗体: 定义、机理和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固有免疫
• 干扰素 (interferon,IFN)
– 概念:由病毒或其他IFN诱导剂诱导人或动物细胞产
生的一类糖蛋白,它具有1抗病毒、2抑制肿瘤及3免疫
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
IFN抗病毒特点
• 间接性
• 相对种属特异性、细胞选择性
• 广谱性
种类 IFN- IFN- IFN-
口腔:唾液、溶菌酶、抗 体
胃肠:胃液、肠液、胆汁
• 分泌杀菌物质 • 正常菌群的拮抗
尿道:尿液冲刷
阴道:乳酸杆菌产酸
屏障结构
– 血脑屏障
• 软脑膜 • 脉络丛的脑血管壁 • 星状胶质细胞
– 血胎屏障
• 基蜕膜、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 阻挡微生物、大分子物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图6-1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过程
第六章 抗感染免疫
Antimicrobial Immunity 抗菌免疫 抗病毒免疫
• 掌握 • 熟悉
学习目标
– 干扰素定义、分类、诱生及抗病毒作用机制 – 机体的抗菌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 – 机体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 了解
– 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形成及持续时间 – 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和正常菌群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