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合集下载

第二讲 《左 传》

第二讲    《左 传》

一、《郑伯克段于鄢》
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左传》是《春 秋左氏传》简称,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 左丘明所作。儒家视《春秋》为经,释经为 ‚传‛,如‚春秋三传‛。 《左傳》作者——左丘明 《公羊傳》作者——公羊高 《穀梁傳》——穀梁赤。 《左傳》 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 颖达疏、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讲解
亟:qì ,副詞, 屢。作“赶快” 义时读“jí ”。 jí ,急。
第二段。矛盾主綫顯示出來,由家庭内部 矛盾變成外部的政治對立。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公曰:‚制, 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 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 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 堪。‛
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郭锡 良注为“土地扩大”。
不义,不暱(nì ),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 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要崩溃。 暱:同昵 (异体),亲近。
第四段,莊公與共叔段的正面交戰,以共叔 段的失敗而告终。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 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聞其 期,曰:‚可矣。‛命子封帅 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 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 丑,大叔出奔共。 ……
《释名· 释亲属》对 “伯仲叔季”的解释: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 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 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 “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 “叔,少也。” 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 释诂》 “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 新生的。
堪:承受。 若之何:固定结构,对他怎么办?

《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庄公寤(wù)【通.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

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

亟(qì)请于武公,公弗(fú)许。

及庄公即(jí)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tā)【通.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通.太】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yàn】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通毋】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浚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yān)。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旧读gōng】。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通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左传的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左传的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左传的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左传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邹鲁的著作,也是《春秋》的一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成为研究春秋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古代汉语中,左传这个名词的意义并不局限于邹鲁的著作,还有其他引申义,下面我将为大家进行一些解释。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左传》本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鲁国左相邹氏家族的历史和政治事件的一部书,共计55篇。

它以时间为脉络,记载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之间的政治典范和社会变迁。

《左传》的叙述方式独特,它通常以当时的国君(君王)的动作或言辞作为文章开头,然后通过描述各个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事件,揭示当时的政治风气和思想观念。

《左传》是春秋时期史料中最重要的一部,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期的政治斗争、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对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指代邹鲁的著作,《左传》在古代汉语中还有其他引申义。

比如,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某个人是“左传人物”或者某个事件是“左传式的”。

这里的“左传”指的并非指《左传》这本书,而是指与其相似的叙事方式、风格或者事件性质。

这种用法通常是借用《左传》那种以时间和场景作为叙述线索的方式,来形容某个事件或者个人的叙事方式或风格。

比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叙述方式是“左传式的”,意思是他的叙述方式类似于《左传》中的描写风格,有时通过时间和场景的描述来展开叙述,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具体。

此外,《左传》在古代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引申义,即指一种注释性的解释。

这种解释可以是对文言文中生僻字的译释,也可以是对某个古文疑问的解答,类似于今天我们遇到不理解的古文或者文言文中的生僻字时,会在字典或者相关资料中查阅解释一样。

《左传》的这种解释方式付诸于称作《左传注》的著作,它是对《左传》的解释和注释,增加了读者对于古代史料和文献的理解。

总的来说,左传是一个多义词,除了指代邹鲁的史书《左传》,还有引申为类似《左传》的叙事方式、风格或事件性质的意义,以及指导《左传》中的注释解释。

左传经典名篇及翻译【五篇】

左传经典名篇及翻译【五篇】

【导语】左传原名为左⽒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下⾯是分享的左传经典名篇及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左传经典名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 左丘明〔先秦〕 初,郑武公娶于申,⽈武姜。

⽣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惊姜⽒,故名⽈“寤⽣”,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制,岩⾢也,虢叔死焉,佗⾢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叔”。

祭仲⽈:“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都,不过参国之⼀;中,五之⼀;⼩,九之⼀。

今京不度,⾮制也,君将不堪。

”公⽈:“姜⽒欲之,焉辟害?”对⽈:“姜⽒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多⾏不义,必⾃毙,⼦姑待之。

” 既⽽⼤叔命西鄙北鄙贰于⼰。

公⼦吕⽈:“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叔,⾂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民⼼。

”公⽈:“⽆庸,将⾃及。

”⼤叔⼜收贰以为⼰⾢,⾄于廪延。

⼦封⽈:“可矣。

厚将得众。

”公⽈:“不义不昵,厚将崩。

” ⼤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将启之。

公闻其期,⽈:“可矣!”命⼦封帅车⼆百乘以伐京。

京叛⼤叔段。

段⼊于鄢,公伐诸鄢。

五⽉⾟丑,⼤叔出奔共。

书⽈:“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弟;如⼆君,故⽈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于城颍,⽽誓之⽈:“不及黄泉,⽆相见也。

”既⽽悔之。

颍考叔为颍⾕封⼈,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

⾷舍⾁。

公问之,对⽈:“⼩⼈有母,皆尝⼩⼈之⾷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公⽈:“尔有母遗,繄我独⽆!”颍考叔⽈:“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相见,其谁⽈不然?”公从之。

公⼊⽽赋:“⼤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赋:“⼤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如初。

君⼦⽈:“颍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孝⼦不匮,永锡尔类。

左传的知识点总结

左传的知识点总结

左传的知识点总结左传的知识点总结:1. 《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2. 《左传》的成书背景:《左传》成书的背景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是周朝分封制度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春秋五霸争霸的时期。

3. 《左传》的来源和传世:《左传》的内容来自左丘明对春秋时期的史料收集整理,这些史料包括史官的编年、春秋时期的国史、诗歌和各国家的历史记载,经过整理汇编形成了《左传》,后来被传世以至今。

4. 《左传》的史料价值:《左传》所记载的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是非常宝贵的史料,它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5. 《左传》的特点:《左传》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它的特点是以叙事形式记载历史事件,文字简洁明快,富有鲜明的文学特色,深受后世文学家的喜爱。

6. 《左传》的主要内容:《左传》的主要内容是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包括了鲁国君王的事迹、国家政治的变化、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以及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等。

7. 《左传》的影响及价值:《左传》对中国古代文化以及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史书,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珍贵的历史史料和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左传》不仅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全文原文及译文

左传全文原文及译文

左传全文原文及译文《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字词解释: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

玉,玉器。

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人信服,另有说法认为通“普”,普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情:实情,也可解释为真情、诚心。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左传的名词解释

左传的名词解释

左传的名词解释《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是佚名作者在春秋时期所写,共计50篇的文字记载。

这部书以传统的编年体方式,详实地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左传》进行名词解释。

一、《左传》的意义1. 左传的基本含义:《左传》之“左”,意为正史之外的编年史;“传”,指记载史事的文章。

所以,《左传》就是正史之外的编年史。

2. 左传的价值:《左传》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是它是春秋时期历史记载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它作为正史之外的编年史,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等提供了相当详实的资料;最后,它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囊括了作者辛辣的批评和哲理的阐发。

3. 左传的地位:在史书评价方面,有人称《左传》为“宏书”、“志书”,也有人称《左传》为“辞章书”、“辞传书”、“小说之公转”。

总之,《左传》在古代史书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和价值。

二、《左传》的特点1. 目的明确:《左传》明确表达了作者钟意周公的政治理想,它是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考证史实和道德判断。

2. 风格独特:《左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运用了大量的诗词和典故,充满了辞章之美。

3. 事件关注:《左传》着重关注于政治事件和重大军事行动,对于春秋时期各国政治权力的变动和军事行动的思考尤为聚焦。

4. 思想深刻:《左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人物言行的描绘,深刻展示了作者对于道德、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5. 批评犀利:《左传》对春秋时期各国的贵族、君主进行了鞭挞和批评,对于社会风气的反弹和封建制度的缺陷持有犀利的批评态度。

三、《左传》中的人物1. 周公旦:《左传》的核心人物,周公作为周文王的弟弟,传说是西周开国的功臣之一,被封为鲁公,提出“大一统”、“天子”的理念,他在《左传》中的形象被塑造得充满智慧和权谋手腕。

2. 申子:鲁国宣公的朋友和重要谋士,以其诚实兼容强势的宽容品质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得到鲁宣公的赏识和信任。

左传的名词解释

左传的名词解释

左传的名词解释一、什么是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史书,属于中国古代传记体史书的创作类型。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记述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77年的春秋时期历史事件,共计17个国家共享史记载。

二、左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人,据史书记载,左丘明是鲁文公时期的官员。

《左传》的成书年代相对较晚,公元前4世纪后期至公元前3世纪初期,距离春秋时期约有200年的时间。

三、左传的内容和特点《左传》的内容主要关注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它以史实为基础,通过对春秋时期各国家的关系、国君的政治斗争、诸侯的争霸等事件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思想文化的变迁。

左传一书的特点如下:1. 立场鲜明《左传》以鲁国为视角,关注鲁国的政治变迁,对于其他诸侯国家以及齐、楚等强国与鲁国的关系也有涉及。

因此,《左传》对鲁国的评价较高,很少批评鲁国的政治措施,而对其他国家的批评相对较多。

2. 清晰的故事性《左传》以传记体的形式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采用了对话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历史场景。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左传》读起来有一种故事般的感觉。

3. 相对客观的分析《左传》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比较客观地揭示了不同诸侯国家的利益斗争和政治思想。

它并没有刻意美化某个国家或人物,而是通过对事实的再现和分析,让读者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多元的史料来源《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当时鲁国朝廷的官员,他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亲眼目睹的事件。

因此,《左传》在史料的丰富程度上相对较高,这也是它被视为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的原因。

四、《左传》对后世的影响《左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史书,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史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史学的发展《左传》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左传全文及译文

左传全文及译文

左传全文及译文1. 引言《左传》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的注释。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精细的描写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

本文将介绍《左传》的全文及译文,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2. 《左传》概述《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左丘明所著,共计50篇。

它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鲁国和其他列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

《左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当时社会政治变迁和人物命运起伏。

3. 《左传》全文及译文下面是《左传》第一篇“襄公”原文及译文:原文:襄公二十五年春王正月,曹伯盟于戚。

夏,曹伯、宋子皆盟于牧野。

秋,曹伯、宋子、卫侯盟于曹。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子、卫侯、曹伯于泺。

译文:襄公二十五年春天正月,曹国的伯爵在戚地进行盟约。

夏天,曹国的伯爵和宋国的子爵在牧野地进行盟约。

秋天,曹国的伯爵、宋国的子爵和卫国的侯爵在曹地进行盟约。

冬天十二月,鲁国公爵与齐国侯爵、宋国的子爵、卫国的侯爵以及曹国的伯爵在泺地举行会议。

4. 《左传》解读《左传》是一部注释性的史书,它对春秋时期各个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左传》全文及译文中的第一篇“襄公”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春秋时期,各个列国之间经常进行盟约活动。

这些盟约旨在维护各个列国之间的关系稳定和平衡。

《左传》中提到了曹伯和宋子在不同场合进行盟约,这反映了当时列国之间外交关系密切。

其次,在冬天的十二月,各个列国的贵族会聚集在一起进行会议。

这些会议通常是为了商讨共同关心的事务,解决争端或者加强合作。

在《左传》中,这次会议是由鲁国公爵主持,齐国侯爵、宋国子爵、卫国侯爵和曹国伯爵都参与其中。

这表明鲁国在当时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列国。

最后,《左传》通过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当时社会政治变迁和人物命运起伏。

它以客观的态度记录了各个列国之间的争斗、联盟和外交活动,为后世研究春秋时期提供了重要资料。

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原文及翻译《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的一部注疏,共有五十九篇。

全书共记载了鲁国庄公到昭公二十四位君王的事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共计二百四十一年。

《左传》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左丘明,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

《左传》的创作目的是通过批判、评价和记录历史事件,来发掘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作为《春秋》注疏,它叙述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国家兴衰和社会风貌,展现了当时时局的变化和封建王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人物品德和人性的复杂性。

《左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左传》中的篇章以年号为标题,每篇以“鲁庄公三年”之类的年号开篇,然后详细叙述相关事件,以左丘明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贯穿其中。

以下是《左传》中的一段原文及翻译:《左传》第二篇:庄公二十五年吾闻之也,君不可如是而治也。

齐桓公,葬之日,言于国曰:“有臣有过,请和。

”公曰:“有臣,吾用之;有过,吾弗能改也。

如其过之,无以加于已。

有臣者,吾用之;如无有臣,吾取诸敌。

是亦君之过也,无能改也。

有过者,君之师也;无过者,君之贼也。

”如是者,可以无敌,不可不务也。

今君霸王之事虽云勉矣,弗怠能弗敌,吾是以知君之过也。

杀臧罪也,不胜任杀,不仁;曰杀而不喜,杀不足以代民,不智。

罚人以罪,德之贼也;不胜任德,不怀其民;曰予犹善也,罚不怠也,罚不至于民也;予小伯之德,予之罪也。

曰杀无罪,不胜任杀也,暴戾,不仁。

虽杀无罪,有罪者,不忍;不胜任杀也。

曰杀无罪,不胜任杀也,不辜罪;不胜任诛也。

曰小伯之德,小伯犹罪也。

诚念小伯之德,则不失矣。

夫失君者,罪之也;失臣者,过之也。

如夫背君之师,而求胜敌以亡国,则可乎?有背君之师,则众怨背矣。

In the twenty-fifth year of Duke Zhuang's reign...I have heard that a ruler cannot govern as you have. When Duke Huan of Qi died, on the day of his burial, he said to his subjects, "Some have served well, some have made mistakes. I ask for harmony." The duke said, "Thos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continue to use them. As for those who have made mistakes, I cannot change that. If I were to change it, it would not add to what has already been done. Thos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use them. If there are non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take them from enemies. This is also a mistake of the ruler, one that cannot be changed. Those who have made mistakes are the ruler's teachers; those who have not made mistakes are the ruler's enemies." In this way, one can be invincible and one must strive for it. Now, the ruler's ambition to become a hegemon is commendable, but if he does not slack off, he will not succeed. This is how I know the ruler's mistake. Killing Zang was a crime that Duke Zhuang was not capable of. To kill him was not benevolent. He said he killed him but did not rejoice in it. Killing him is not enough to replace the people; it is not wise. Punishing people for their crimes is the enemy of virtue. He was not capable of virtue, did not care for his people. He said he was still good, that he would not slack off in hispunishments, but his punishments did not reach the people. He compared himself to Xiaobo, but used Xiaobo's crime to punish him. He said killing him, who was innocent, was because he was not capable of killing him, was impulsive and not benevolent. Even if killing him is without fault, to kill those who have faults, he could not bear it. He said killing him, who was without fault, was because he was not capable of killing him, that he did not deserve punishment. He said the good he did for Xiaobo was like punishing him. If he truly considers the good he did for Xiaobo, he will not lose his way. To lose a ruler is a fault; to lose a subject is a mistake. If one turns away from the ruler's teachings and seeks victory over the enemy to destroy the country, is that possible? If one turns away from the ruler's teachings, then one will be hated by the people.。

《左传》(春秋左氏传)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左传》(春秋左氏传)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左传》原文及翻译左传简介《左传》,相传为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隐公·隐公元年》原文【经】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公子益师卒。

【传】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书爵。

曰仪父,贵之也。

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

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左传文学常识

左传文学常识

左传文学常识:
1、《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
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3、《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4、《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5、《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

左传

《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 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这些 叙述,常用一个“初”字领 起。预叙即先叙出将要发生 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
《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 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 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 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 限制。个别段落中,作者也 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 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 如写鄢陵之战“楚子等巢车 以望晋师”中阵地的情况, 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 对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 六年)
相关成语
1、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
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 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 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 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2、.魑魅魍魉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本为传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 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它补充并丰富 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 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 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 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 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就 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这就大 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左 传
左 丘 明
汉 语 言 文 学
一、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十三经之一。相传 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 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27 年(前468),《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 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 智),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 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 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 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 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左传》既 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名篇30篇

左传名篇30篇

左传名篇30篇1.昭公元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即位、与陈国的战争、公子无奕的表现等。

2.昭公二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二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3.昭公三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三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4.昭公四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四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5.昭公五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五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6.昭公六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六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7.昭公七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8.昭公八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八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9.昭公九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九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0.昭公十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1.昭公十一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一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12.昭公十二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二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3.昭公十三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三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4.昭公十四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四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15.昭公十五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五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6.昭公十六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六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7.昭公十七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左传》

《左传》

《左传》简介【简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考证】《左传》的作者,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

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

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

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

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

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

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

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内容】《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

《左传》简介

《左传》简介

《左传》简介著作简介《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

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真正作者《左传》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七年。

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其内容记述了这一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其有关言论,以及天道、鬼神、占卜、占梦之事等;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的作者,最为可信的就是左丘明。

第一单元 《左传》

第一单元 《左传》
《左 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是现存字数最多、年代最 早的先秦典籍。 《左传》原名为《左氏 春秋》,汉代改称《春秋 左氏传》,简称《左传》。
1.《春 秋》
《春秋》是孔子晚年根据鲁国的史 记材料著成的一部编年史。《春秋》 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 14年(前481年)共242年。 《春秋》叙事简略,全书一万六千 多字,共记事 1800多条,最长 的四十五字,最短的只有一字。
3.《公羊传》《谷梁传》注解《春秋》
《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 “微言大义”为主,叙事很少。 《公羊传》主要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 正、大义没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 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 服务。 《谷梁传》宣扬儒家的礼仪教化和宗法情 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服务。
4.《左传》的特点
《左传》则不同,它保存了大量可贵 的历史资料,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详 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政治、军事、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生动地再现 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画面。 同时又是先秦汉语书面语的典范代表, 对后世历史学、文学、语言等都有极为深 远的影响。
5、《左传》的作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左传》是春秋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 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 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 春秋。”
2.《春 秋》三传
僖公十五年经:“宋杀其大夫”。 对《春秋》起补充、解说作用的书。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 共5家:《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 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称 为“春秋三传”。

左传全文注释及译文

左传全文注释及译文

左传全文注释及译文《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惟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注释:•郑武公:名掘突,郑国第二位国君,约公元前770—前744 年在位。

《左传》文及译文

《左传》文及译文

《左传》文及译文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或
《左氏春秋》,是《春秋》三传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并
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记录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
元前476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
人物和他们的言行。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左丘明,但具体作者和成
书时间尚无定论。

原文:
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
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译文:
鲁隐公元年,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起初,郑武公从申国
娶了妻子,名叫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武姜受到
了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她多次向武公请求,但武公不同意。

等到庄公即位后,武姜又为他请求分封到制邑。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
就死在那里。

其他的地方,您随意选择。

”武姜于是请求分封到京邑,庄公答应了,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左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古代社会
的道德观念、政治智慧和人性的复杂性。

它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左氏传
记载中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史书。

多用事实解释《春秋》,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

但左丘明是春秋末年人,《左传》却提到战国初期的某些史实,故许多学者认为此说不可信。

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

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

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

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其中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资料,反映了西周末期已开始动摇的宗教天道观的进一步瓦解,记录了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说、无神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例如,周内史叔兴认为“陨石” 等现象是“阴阳之事”,并非鬼神借以预示吉凶;“吉凶由人”。

秦国医和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作用的结果。

鲁国梓慎和叔孙昭子认为日蚀和水灾、旱灾是阴阳相克引起的。

晋国史墨认为“地有五行”。

宋国子罕认为“天生五材”,把由五行构成的自然界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郑国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用宝物祭神不足禳除火灾。

齐国晏婴在论述“和”与“同”的区别时,表述了相异、相反的事物可以“相成”、“相济”的朴素辩证思想。

晋国史墨还提出了“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变化观点。

根据历代学者对《左传》全书进行过的粗略统计, 所写之梦有二十七个之多,而且每一位重要君王在位时都涉及梦境的叙述。

其中做梦人的身份更是上至君王、诸侯,下及平民、奴隶、小臣等,诸色人等,无所不包。

其实对梦境的描写是预测术的一种,也就是梦占,是根据梦中所见的兆象预测人事吉凶的方术。

梦象没有一般物象的现实存在,但确能给人留下如亲眼目睹般的记忆。

因此使古人产生了存在着独立于肉体之外的精神体的意识,以致形成梦象是“天”及已故先祖之灵对人的启示的观念,并由此形成了占梦迷信。

那位什么《左传》当中有如此多记录梦境的描写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民族性格、心理作用的原因,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宗教观念影响的结果。

,《左传》作者对大量梦占预言有时是出于渲染人物的传奇色彩、丰富和突出人物性格的需要。

由于作者受当时科学文化水平低的限制,他尚存有强烈的宗教信仰鬼神观念以及对神秘的梦充满崇拜和敬畏。

将《左传》中重要人物的梦境
进行应验描写,不仅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更是在维护和宣传着当时的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左传》的作者把梦纳入其情节的系列发展中, 并不是为点缀作品、哗众取宠, 而是其情节系统内必不可少的因素。

《左传》中的梦描写也是塑造、丰富人物性格的添加剂,作者常常借用梦境的描写为人物形象增加神秘神奇的色彩,从而使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突出。

巩固社稷的上层建筑的需要。

而这样做的客观文学作用则是使人物具有了传奇色彩
如《左传》中出现的第一个梦境,那是个白日梦。

嘻公十年秋, 晋大夫狐突适下国, 在途中突然见到早已为骊姬害死的太子申生。

“大子使登, 仆, 而告之曰…夷吾无礼, 余得请于帝矣, 将以晋界秦, 秦将祀余。

‟” 白日申生的鬼魂出现, 实际上是狐突因思念冤死的申生而作的白日梦。

《周礼》上所谓“痛梦” 。

只因其离奇, 所以秦穆公称之为“ 晋之妖梦”。

梦中,申生告诉狐突, 秦将打败夷吾晋惠公。

并通过巫者预告狐突, 晋将败于韩。

梦中人对晋惠公的品行, 秦晋两国之关系, 五年之后秦晋交战的结局作出评价和预告。

这就是通过梦象暗示事件的结
果,预言人物命运的结局。

又如昭公七年有这样一个梦:郑子产聘于晋。

晋侯有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

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

晋为盟主,其或者未祀也乎? 韩子祀夏郊。

晋侯有间,赐子产莒之二方鼎。

这一记梦情节完全是为了刻划子产的形象,突出他的智慧而设置的,通过他对梦的解释显出他的知识广博,智力超人。

另如成公二年中韩厥的梦,昭公四年叔孙所
做的梦等都有这类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左传》作者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

他基于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真实, 也创造艺术虚境。

正是虚构和想象的艺术手段, 使《左传》作者弥补了历史链条上的一些环节,把本是属于艺术的东西带到了历史中来, 无意中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正因为《左传》中有虚构的情节、想象和补充的细节, 才使得《左传》这部历史有别于其他史书, 表现的生活更丰富、更多彩, 也更细腻, 从而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此外《左传》当中的梦境描写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使得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梦境描写, 无论是对于深化作品的思想内容, 还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或是丰富作品的情节结构, 增强艺术感染力来说, 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而且后世的作家已经把梦境描写作为一种传统的写作技巧, 古今中外写作史上的名篇佳作, 把梦境显现移植到作品中的现象比比皆是,使得梦境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不言而喻, 梦境描写这种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已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