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骑青牛的故事
价值观小故事简短
【实用范文】1、据说老子骑青牛越过函谷关的时候,被函谷府衙为府尹大人发现,而答应他去作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正在老子努力写《道德经》的时候,一位年逾百岁却鹤发童颜的老翁前来府衙找他。
2、这位老翁对老子略略施礼后对老子说道:“老朽听说先生您博学多才,故特来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我今年已经106岁了,然而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而去了。
你看他们,耗尽心血所追求的荣华富贵却不能享受这种富贵,努力建设好四舍屋宇却落身荒野孤坟,而费尽心力开垦出来的沃田死后也只能得一席之地。
对我来说是什么情况呢。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能轻松度日。
虽然不懂种植庄稼,但是我依然能吃上五谷杂粮;尽管我不置只砖片瓦,可我仍然能够居于华丽的房舍中。
因此,我的问题是:现在我是不是可以嘲笑他们徒劳一生,而只能落到一个不能享受生活的地步呢?”听了老翁这番话,老子微微一笑,然后对身边的道童说道:“你去找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来。
”当木头和石头拿来时,老子问道:“如果木头和石头只能择一个,您是选择木头还是石头呢?”“当然是木头。
”老翁得意地拿起木头说道。
“为什么?”老子抚须笑问。
“因为这石头还没有打磨,所以它没棱没角的,我取它何用?而木头多少还能有点用处。
”老翁指着石头回答。
“那么大家是取石头还是取木头呢?”老子这时向身边的人询问道。
3、众人都回答道取木头而不取石,理由和老翁一样。
听明白众人的回答后,老子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还是木头寿命长呢?”老翁犹豫了一下说:“自然是石头。
”于是老子释然而笑道:“石头寿命长而人们却不择它,木头寿命短而人们却择它,只是因为它们一个对人们有用而一个对人们没用罢了。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老子为什么要骑青牛出海关?
老子为什么要骑青牛出海关?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老子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所以有了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典故。
2.脑筋急转弯答案:老子高兴。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最大成就是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五千余言的《道德经》。
在先秦文献(《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礼记》《国策》等)中皆用其名老聃,更加可靠,因而人称老子,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
典故老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
他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
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
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
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
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老子出关著《道德经》及讲道的地方(由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与国家级AA景区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钟馗王,组织专家在秦岭终南山下收集整理的,钟馗故里陕西户县流传千年《老子与钟馗的传说》。
)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远眺日出望东方,紫气浩荡八千里“日出东方,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于是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
老子经典故事几则
老子经典故事几则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
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下面是几则老子经典故事。
故事一:老子降青牛的传说相传,野牛是被老子李冉给降伏后才成为人们耕种帮手的。
据说在老子少年时期,在太清宫南面的一座大山上,突然出现一群野牛,这群野牛都是体格庞大、双角朝前的怪物,在一个头牛的带领下到处骚扰附近的村庄。
由于这群的野牛总是集体出动,所以附近的各种动物都很惧怕,不要说猪狗之类的,就连虎豹等猛兽都惧之三分。
一日,老子李冉和本村的同伴“二子”瞒过大人一起到南山下割草。
不长时间,俩个小伙伴就把篮子都割满了,看看天尚早便一起做起游戏来。
他们把镰刀插在地上,两人一起站在远处用老子李冉手中的乾坤圈套镰把玩。
正玩得起劲时,突然听到“哞”的一声,山头上出现了一头巨大野牛。
老子李冉看见这个从来没见过的庞大东西,猜测这便是人们传说能惊走虎豹的野牛,便想除掉这东西为百姓除害。
于是便镇定地拿起镰刀向牛走去,二子一看也拿着镰刀随老子一起往山上走。
再说那从未见到过对手的野牛一见这阵式,也是用前蹄刨刨土振作起十二分的勇气向山下奔来。
快到近前时把头一低,一个猛窜就想把俩人给抵死,只见老子李冉二人忙把身子一蹲,那牛正从他俩头上窜了过去。
老君见那牛气势,便想给他点厉害、杀杀它的威风,随即猛地站起身来举起镰刀朝那牛屁股上狠狠砍去。
只见这镰刀只露出了镰刀柄,把那牛痛得一蹦老高撒开蹄子就往山上跑。
俩人一见那牛被打跑了,便喊叫着随着那牛追上了山。
那伤牛一口气跑到半山坡钻进一个很大的洞里,老子李冉和二子正准备到洞里抓个瓷实的,猛听到一声吼叫震得整个大山直颤,随着声音一头比刚才的牛要大出一号来的巨大的青牛从洞里窜了出来。
它窜出洞口后,往半山坡一站,见是两个小孩,气得暴跳如雷,对着他俩先亮了个下马威。
真够凶的!但见它把头一低,伸出舌头往满荒草的地上舔,“嗤啦”一声,舌头过去的地方一片精光,连地皮都被它舔起有半尺多深。
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介绍
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介绍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那么你想知道这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学者有哪些相关的传说故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哟!相关传说与钟馗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
后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钟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与道教关系其实,道教的创始人是被称为张天师的张陵,而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
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
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
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
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其道教尊称名称为“太上老君”,亦被尊称为“混元皇帝”,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与玉皇大帝据明刻本《搜神记》(东晋史学家、小说家干宝著)载:“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
时王有后,名宝月光。
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
紫气东来的典故
紫气东来的典故紫气东来的意思是指比喻吉祥的征兆。
那你们知道紫气东来有什么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紫气东来的典故,供大家阅读!紫气东来的典故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
大约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
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
尹喜把老子留下来,请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写了一篇专门讲“道”和“德”的文章,约五千字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书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经》。
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后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从此,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道德经》虽只有五千字,但却留下了许多成语,诸如“自知之明”、“善始善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都出于此,被中华民族世代沿用。
而今,一进入函谷关风景点,就能感受到“紫气东来”的文化气息,老子骑着青牛飘然而至的石头塑像、老子撰写《道德经》的书案“灵石”和“自知之明”等名句的石刻,都跃然眼前。
由于函谷关散发出来的“紫气东来”的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着海外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领略这千古雄关的美丽风采。
紫气东来的解析【读音】zǐ qì dōng lái【释义】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
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用法】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结构】主谓式【近义词】万紫千红、清都紫微、佩紫怀黄紫气东来的成语故事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争夺,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老子对周室失望透顶,于是决定辞官西行。
老子在经过函谷关时,把守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
老子骑牛的典故
公元前517年,周王室发生了内乱,王子朝带兵攻下了刘公之邑,周敬王形势危急。
当时诸侯国中比较强盛的是晋国,晋王乃发兵支援周敬王。
王子朝抵挡不住,就同手下带走了许多典籍逃到楚国。
老子时任周都守藏室吏,因此受到牵连,被迫辞掉了职务。
老子见周王室过于腐朽,就打算离开周都隐居。
于是,老子找了一头青牛,潇洒地骑着前往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想出关西游秦国。
当时函谷关的关守是尹喜。
这一天,他正站在关上远望,忽然看见一团紫气由东方缓缓飘了过来。
尹喜也颇有学问,知道紫气东来之象预示着有圣人将至,心中十分的激动。
尹喜看老子情形,不禁想到:“看这意思老子是要远走高飞、离开凡世呀,今日一别,不知日后还能否相见。
”于是,尹喜迎接老子入关,请老子写些东西留给自己,不然就不让他出关。
老子虽然有些不情愿,可不写就出不了关,而且去往秦国只有这一条路。
老子为了以后的逍遥自在,无奈地提起笔来。
扩展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
周敬王受迫。
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典故
有关“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典故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典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说。
有关“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典故如下:
老子预见到未来将有更大的战乱,于是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打算经过函谷关去隐居。
当他到达函谷关时,把守关口的总兵尹喜是个精通天文、善于望气的人。
他看到紫气东来,同时老子骑着青牛出现,因此认为老子是贵人。
尹喜对老子非常尊敬,并恳求他留下智慧让世人受益。
在尹喜的反复请求下,老子撰写了一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飘然不知所终。
据说这部著作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在这个典故中,青牛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老子思想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而函谷关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文化符号,见证了老子西行传道的传奇经历。
骑牛过函谷比喻意思
骑牛过函谷比喻意思
骑牛过函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行为或思想超越时代,与众不同。
具体来说,这个典故指的是道教创始人老子骑着青牛穿过函谷关的故事。
相传,老子在周朝末年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此举被视为他抛弃世俗,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智慧的象征。
函谷关位于今天中国河南省灵宝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也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
老子骑牛过函谷关这一行为,象征着他放弃了传统的权力和财富,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即追求哲学和宗教上的真理。
因此,当人们提及骑牛过函谷时,往往是在赞扬某人敢于挑战传统,独树一帜的精神。
老子与老君山的故事
老子与老君山的故事
传说,他出关不几日,夜作一梦,梦见家乡陈国苦县(今周口鹿邑)瘟疫盛行,醒后掐指梦境不虚。
于是,他原路返回,过涵谷,经洛阳,牛不停蹄,行止梁城嵩山南麓(今汝州市陵头镇一带),碰到成群乡亲西行逃难。
老子拦道问明情况后,得知此瘟疫唯牛黄可救。
因此,老子请牛献黄。
青牛听后点头应允。
于是,老子命徒儿清风、明月宰牛取黄,牛黄入药,搭救了一方难民。
青牛死后,老子命清风、明月将牛的器官分处埋葬。
形成今天汝州市陵头镇的牛皮山、牛蛋山、牛勒巴山、牛头山、牛眼山及牛尾巴山等系列山头。
而西去弯子宛延起伏十八里之坡岭为牛大腿山。
至此,老子弃掉的牛鞭,形成两个小崮堆延长成一土隔子,因隔子快尽处细审旋个圆圈,近似牛鞭,故起名牛鞭子山,位于现刘仙姑庙北。
老子呢,圣魂归天,肉体披着青牛老皮化作一条东高西低的山岭,俗名皮山,又作脾山、庇山,世称老君山。
周赦王坐庆阳时,为感谢老君护周有功,将北流的汝河、芦沟河、裴爬河改道东流,不让洪水穿击老君山身,这三条河被后世称作“川”字河。
还有一个事,为啥太上老君要骑牛,并且是青牛呢?因中国的山脉根在昆仑,秦岭为其支脉,横穿中原的伏牛山又为秦岭余脉,伏牛山到周口一带不见了。
不见即伏,因而唤为伏牛。
老子故里周口,牛伏下正好坐骑,所以老君便骑牛闯荡天下了。
那又为什么是青牛呢?有句话叫“山青水秀”,因老子骑的是山,山不就是青色吗?。
发生在老子时代的故事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春秋时期。
以下是发生在老子时代的一些故事:
- 老子降生:老子在公元前577年夏六月降生于宋国,但他的出生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被遗弃在马槽里。
后来,他被一位姓李的老人收养并抚养成人。
- 孔子问礼:据说,孔子曾经专门带着弟子们去拜访老子,向他请教有关周礼和人生道理的问题。
老子给孔子讲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让孔子受益匪浅。
- 函谷关留书:据传,老子离开洛阳南下时,曾在函谷关停留,写下了一篇《道德经》,成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 骑青牛过函谷关:传说老子在函谷关骑着一头青牛,缓缓地离开了洛阳,向南行去。
这头青牛也因此成为了老子所代表的“道”的象征之一。
这些故事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和智慧,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老子骑青牛七句古诗
老子骑青牛七句古诗
《老子骑青牛》
昔去老子翩翩骑,青牛不肯走蹄轻。
鸟在树头见者喜,雨上草地传柔声。
马上将吴朝归去,空留湖面画虾蠏。
山谷里小石摇惊,一声呼啸空中行。
老子无所思重游,千古仙人一般灵。
说起老子,大家不难想到的就是古代有名的道家大思想家,他的格言、箴言和精神更是影响了几千年的许多人。
而老子骑青牛,也是许多古代文学中描述他对于道家思想的体悟和体现,在古典文学作品里颇有参透。
老子曾经骑过青牛,四马并驰,青牛却无法走蹄轻,惊动了鸟儿在树头的观者,令观者欣喜不已。
可见于老子的形象里,即包含着尊爵之内,又透露出内心深处淡然的明智。
若说老子骑青牛有一个同时外寻内寻的一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他的道友张衡骑马,而老子回朝时,留下湖面上的画虾蠏,又引起山谷小石的骇惊,至拂山中一声呼啸,情景心象又营造出一番仙境致远去,情节紧凑,意味深远。
老子骑青牛,散发出了一种显彰和圆满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他对于道家思想的超拔与体悟,无以复加,也只有他作为千古仙人一般的灵魂,仅此而已。
至此,当我们驻足思虑老子骑青牛,抓住了这一诗句的神韵,便能看清那昔去的老子的形象,凝视着散发出的力量,似乎还历历展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在朝思暮想间,也感染了无数人的思绪和激发了许多心灵的终究。
揭秘思想家老子为什么要骑青牛出函谷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思想家老子为什么要骑青牛出函谷关
导语: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而后世留下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其中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讲的也是一则传说。
据传说,当
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而后世留下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其中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讲的也是一则传说。
据传说,当时老子对周王朝的衰败感到无力,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离开家乡,去四处游历。
待他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总兵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因为他看到紫气东来的同时,老子正好骑着青牛出现,所以他认为老子是贵人。
但是老子去意已决,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想了一个为难老子的办法,让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如果老子写不出来,那么就要留下来。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老子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就将一篇文章写给了他,于是轻松的出了函谷关。
而他留下的这篇文章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道德经》。
而老子离开函谷关之后几经周折,来到了临洮,并在这里留了下来,直到最后消失了去世。
而他的去世在世人看来是飞仙而去,成了太上老君。
所以他所乘的青牛成了道家文化中非常著名的象征,也是神仙道士的坐骑。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其实表示了他对周王朝的不满,因为他主张无为而治,当时纷乱的战火年代和他的思想相差了太远,所以他游历的另一目的很有可能是为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可以让他享受无为的一个地方,而他最后选择的临洮确实也是一个山清水秀,远离世俗的地方。
关于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传于世,下面我们就说说其中的一个。
在司马迁
生活常识分享。
精选老子的几则小故事
精选老子的几则小故事以下是励志故事网小编整理的老子故事四则,非常有道理,值得阅读。
故事一:做石头还是砖头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
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
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
天地万物莫不如此。
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故事二:胜利之感,反而失落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比如老子,在古圣先贤之中,他是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哲学是从混乱的人间体悟出来的。
【老子传说】骑青牛过函谷关_老子文化
【老子传说】骑青牛过函谷关_老子文化---------------------------------------------------------------- 老子五十六岁那年,辞官不做,告老还家。
一天,他骑上青牛,离别家乡,一直往西,准备到秦国讲学。
要去秦国,必经函谷。
这函谷关,在河南灵宝县,地势险要,岭峻山高,城池威风。
函谷关令尹喜,夜观天象,见紫气横空,知道必有贵人来临。
就派人四下打听,看近来有谁要来函谷。
不久就打听到了老子弃官西游,将要赴秦讲学,从函谷关路过。
关令尹喜早已仰慕老子盛名,知道他生性善良,慈爱百姓,道高德崇,学问渊深,能知天上阴阳,人间祸福,懂得世间万事万物既对峙,又和合,发展变化无不循道而行。
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物。
就派人严密把守函谷关,将吊桥竖起,如若发现老子,好留着不让他走,请他在这住一段时间,写一部书,一来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安邦,二来可以流传后世教化子孙。
这天,把守函谷关的下人因有急事,暂时离开。
忽然风送异香,霞光升起,老子骑着青牛徐徐而来。
来到城壕外边,见吊桥高竖,无法通过,老子心急如火。
青牛善知主人心意,看到此种情况,他两眼一瞪,尾巴一拧,四蹄顿生紫云,驮主人腾空而起。
牛身下云朵涌动,错落连环,自东往西,越伸越长,霎时在函谷关上空仿佛搭起一座紫色的“天桥"。
老子就这样过了函谷关。
青牛落到地上,驮着主人,继续西行。
关令尹喜听说老子骑牛从城头上飞过,十分惊奇,就骑上白马,领着随从,出西门,一直追赶老子,追了十二里,见老子正骑牛缓缓而行。
尹喜下马,急忙上前拜见老子,向他说明了自己的心意,请他答应请求。
开始老子不答应,令尹喜再三恳求,老子才答应他的要求。
尹喜把老子请回函谷关,盛情招待,十分尊敬,不仅一天三宴,三天九宴,而且亲自铺床叠被,早晚问安。
老子就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书稿完成后,即辞别令尹喜,骑青牛离开函谷关,继续西行。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子过函谷”。
中国民间故事之老子降青牛
中国民间故事之⽼⼦降青⽜ 李⽼君⼋、九岁时发⽣的事。
那时,太清宫南⾯的⼀座⼤⼭上,突然出现⼀群怪物。
这怪物猛看象⼤象,没有象⿐⼦长,啼⼦碗⼝⼤,两⾓头上长,两眼似铜铃,⼀叫惊虎狼。
⼈们称它为神⽜。
但是这只神⽜最后会是怎么样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降青⽜ 据说,这是李⽼君⼋、九岁时发⽣的事。
那时,太清宫南⾯的⼀座⼤⼭上,突然出现⼀群怪物。
这怪物猛看象⼤象,没有象⿐⼦长,啼⼦碗⼝⼤,两⾓头上长,两眼似铜铃,⼀叫惊虎狼。
⼈们称它为神⽜,这神⽜凶猛得很,见物咬物,见⼈吃⼈,连狮⼦⽼虎都没地⽅藏。
不长时间,⼭附近被它们得⼏乎路断⼈绝。
⼀天,李⽼君和本村的孩⼦⼆⼦瞒过⼤⼈,⼀起南⼭下割草。
不⼀会,他俩把篮⼦割满了,看看天还早,俩⼈就做起游戏。
⼆⼦把镰⼑插在地上,李⽼君和⼆⼦站在远处,⽤李⽼君的乾坤圈套镰把。
套中为赢,套不中为输。
谁输了,谁围着镰把爬三圈。
他俩正玩得起劲,突然哞的⼀声叫,从⼭上冲下⼀头神⽜,直朝他们扑来,李⽼看见那⽜,⽓得他⽕冒三丈,⼼想:这畜牲⾃从出现就不⼲好事,扰闹乡邻,伤害百姓,今天⾮给他点厉害看看不可。
他对⼆⼦⼤喊⼀声:“⾛,捉住它。
”他说着就拿起了镰⼑向那⽜迎去。
⼆⼦也不是个软包,听⽼君过么⼀喊,也捡起镰⼑,跟着跑去。
那头⽜平⽇⾥碰到的东西,只要是活的,都是没命地逃。
今它见两个⼩孩看见它不但不跑,反⽽举着镰⼑向它跑来,就觉得事情有点不妙。
但到嘴的肥⾁不能不吃,它两眼⼀瞪,跑得更凶。
那⽜连窜带跳,来到近前,把头⼀底。
⼀个猛窜,就想把他俩抵死,⽼君⼆⼈忙把⾝⼦⼀蹲,那⽜正从他俩头上窜过去。
⽼君见那⽜⽓势,⼼想:先给他点厉害,杀杀它的威风。
随即猛地站起⾝,举起镰⼑,朝那⽜屁股上狠劲砍去。
只见那⽜痛得⼀蹦⽼⾼,它好屁股上只露了个镰把。
那⽜顾不得吃他俩了,撒开蹄⼦就往⼭上跑。
俩⼈⼀见那⽜跑了,更来劲了,喊着叫着,跟着那⽜追上⼭去。
那⽜⼀⼝⽓跑到半⼭坡,钻进⼀个很⼤的洞⾥。
李⽼君和⼆⼦正准备到洞⾥捉个稳的,突然的⼀声吼叫,震得⼭坡直打颤颤,随着叫声⼀头青⽜从洞⾥窜出来。
老子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老子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下面小编要将的就是有关于老子的传说和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降青牛的传说相传,野牛是被老子李冉给降伏后才成为人们耕种帮手的。
据说在老子少年时期,在太清宫南面的一座大山上,突然出现一群野牛,这群野牛都是体格庞大、双角朝前的怪物,在一个头牛的带领下到处骚扰附近的村庄。
由于这群的野牛总是集体出动,所以附近的各种动物都很惧怕,不要说猪狗之类的,就连虎豹等猛兽都惧之三分。
一日,老子李冉和本村的同伴“二子”瞒过大人一起到南山下割草。
不长时间,俩个小伙伴就把篮子都割满了,看看天尚早便一起做起游戏来。
他们把镰刀插在地上,两人一起站在远处用老子李冉手中的乾坤圈套镰把玩。
正玩得起劲时,突然听到“哞”的一声,山头上出现了一头巨大野牛。
老子李冉看见这个从来没见过的庞大东西,猜测这便是人们传说能惊走虎豹的野牛,便想除掉这东西为百姓除害。
于是便镇定地拿起镰刀向牛走去,二子一看也拿着镰刀随老子一起往山上走。
再说那从未见到过对手的野牛一见这阵式,也是用前蹄刨刨土振作起十二分的勇气向山下奔来。
快到近前时把头一低,一个猛窜就想把俩人给抵死,只见老子李冉二人忙把身子一蹲,那牛正从他俩头上窜了过去。
老君见那牛气势,便想给他点厉害、杀杀它的威风,随即猛地站起身来举起镰刀朝那牛屁股上狠狠砍去。
只见这镰刀只露出了镰刀柄,把那牛痛得一蹦老高撒开蹄子就往山上跑。
俩人一见那牛被打跑了,便喊叫着随着那牛追上了山。
那伤牛一口气跑到半山坡钻進一个很大的洞里,老子李冉和二子正准备到洞里抓个瓷实的,猛听到一声吼叫震得整个大山直颤,随着声音一头比刚才的牛要大出一号来的巨大的青牛从洞里窜了出来。
它窜出洞口后,往半山坡一站,见是两个小孩,气得暴跳如雷,对着他俩先亮了个下马威。
真够凶的!但见它把头一低,伸出舌头往满荒草的地上舔,“嗤啦”一声,舌头过去的地方一片精光,连地皮都被它舔起有半尺多深。
太极青牛和诺邓盐的传说
太极青牛和诺邓盐的传说(四德著)话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一路西行,本欲往天竺拜会佛祖释迦牟尼,过金沙江后,只见峰峦叠嶂,群龙簇拥起伏南行,便不觉随云岭龙王一路南下,西望随行的还有澜沧江、怒山、怒江和高黎贡山龙王,山龙水龙并驾齐行,一路仙乐震彻寰宇。
老子于青牛之上,恍惚悠然,清虚致极,正行间,不觉前现一明镜于山巅,原是将要行到天池,因老子知青牛道行不深,恐见一泓清池便牛性萌复而不肯前行,遂欲向西北绕行,不料时适逢一阳子乘仙鹤从天池赤松子处东归,那青牛终因道行不深,禁不住那仙鹤风姿绰约,不禁余光南睨,一时间,老子之至虚之阴与一阳子至纯之阳交感生化,天翻地覆,复行混沌,至旋极而徐清,水火既济,阴阳相衡,一天地造化之示理图——自然太极图形成了。
老子一路悟道西行,至此因阴阳相感生天地造化之自然太极图,便决定不再面见佛祖,遂在庄坪继续悟道,不知过了几百年,老子返朴归真,与天地同体,出入阴阳,逍遥于三界之外。
话说老子决定在庄坪继续悟道,遂将青牛置于自然太极图之北边,青牛因觉自己道行浅陋,见自然太极图示现造化之天机,遂亦发心悟道,在老子得道五百年后,青牛亦得圆满,终成正果,羽化升天,留迹青牛山示现后人。
自青牛得道之后,当地人为纪念青牛,遂将自然太极图北面酷似水牛的山称青牛山,一直沿称至今。
话分两头,因老子决定在庄坪继续悟道,遂将青牛放置于自然太极图之北边,因青牛力大,后脚不慎踏入卤龙王宫,此时卤龙王正专心悟道,忽被一大力乌蹄踏入卤池,卤液顺蹄涌出卤宫,卤龙王心生纳闷,本欲堵住卤液溢出,但心生好奇,遂出龙宫探视,只见一天然太极图示现于龙宫南边,便心中喜悦,遂不再堵住卤液溢出,使卤水流入PI水,驱除沿江百毒诸邪。
卤龙王亦因自然太极图的启示,终得悟道,成为道行极高的龙王。
从此,诺邓便有了盐井,诺邓盐也因此被人们所喜爱。
诺邓盐因具有驱邪解毒之功效,当地人常将盐做成小砣,赠送亲朋好友,除驱邪解毒之外,如放置于厨房灶台之财位上,还具有家庭和睦,招财聚财之功效。
老子的传说
老子的传说老子在函谷关令尹喜那里写完《道德经》,出关继续西行,这话不提。
单说尹喜对《道德经》十分珍爱,视为至宝。
他临死前对儿子说:“这是一部无价珍宝,咱家要一代接一代的珍藏下去,不到十分紧要的时候不要献出,万万不可丢失!”说罢,就把一大捆竹简交给他。
这是老子的真迹。
到了汉朝的时候,不知是尹喜的几代子孙,被朋友哄骗,《道德经》的内容被偷偷抄走,社会上开始流传这部书的手抄本。
有的抄在帛上,有的抄在纸上。
随着《道德经》的传播,社会开始尊崇老子。
到了唐朝,李渊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追尊老子为始祖,《道德经》被大量翻印,广为流传,可是就找不到老子那部书的真迹。
唐王传旨,贴出榜文,谁能找到《道德经》的真迹,高官任做,骏马任骑,光宗耀祖,福禄后世,年龄相当,还可招为东床驸马。
这样,《道德经》的真迹成了价值连城的国宝。
这时洛阳城里有个小贪官,名叫曹安,骗子出身,是个有名的官迷、财迷、色迷,成天价嫌自己的官小,地位低。
他听说朝廷红榜寻宝,高兴得没法说。
他偷偷弄了一捆子破竹板,用几斤沤糟的麻绳,把竹板穿织在一起,连夜请到刻字能手,把《道德经》刻在竹板上,并在下面刻上作者姓名和成书时间,然后将刻字能手毒死。
曹安又在竹简上涂灰、熏烟,用各种办法使字迹模糊不清。
竹简古老陈旧,极像真正的古物。
曹安装模作样,到午朝门外撕去朝廷征宝榜文,把他的所谓国宝献给唐王。
唐王见宝,无限欢喜,把曹安调到京城长安。
曹安高官厚禄,一步登天。
曹安献宝升官的消息轰动全国,这一下可气坏了尹喜的后裔尹振良。
他十分恼火,心想:“《道德经》真迹是俺家祖祖辈辈的传家之宝,没想到竟被曹安这个坏蛋钻了空子,这一回我不能再隐瞒不报了。
”国宝传到尹振良这一代,和传到他爷那一辈儿大不一样。
在他爷那一辈儿《道德经》的真迹是用玉石箱装住,放在一个大铁柜里,外面锁了锁,钥匙在尹振良的祖父手里,尹振良的祖父往尹振良父亲传的时候,只传铁柜,没传钥匙,他说“从此以后,辈辈往下传,不准再开锁。
描写涡阳老子骑青牛的文章
描写涡阳老子骑青牛的文章
在那个多以马代步的时代,老子为何要骑青牛出关呢?在XX县城西XX和XX省道交会处,有一座紫铜锻造,重15吨,高7.4米的铜像,它就是以唐代大画家XX所绘老子像作基础而造的老子形象。
在神态上,老子双目凝视长空,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盘腿端坐在青牛背上,神采飘逸,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印象。
其寓意着老子是个大圣人,骑着青牛在九天之上遨游,到处播撒智慧的种子。
众所周知,古代交通工具都是以马为主,而老子出关为何只骑青牛不骑马呢?相传,天帝派青牛神下到凡间体察民间疾苦。
青牛神得令之后,便在民间明察暗访。
一日,青牛神看见一群人在地里劳动,有的在翻土,有的在挖地,有的在挑担,他们一边使着劲一边哼着劳动号子:“嗨哟,嗨哟——嗨哟,嗨哟!”就觉得他们很快乐。
又一日,青牛神来到一个酒肆,看到一些人锦衣华服,一边喝着酒,一边皱紧眉头,于是,就觉得他们最痛苦。
青牛神把在民间体察到的民情上报天帝,天帝便下令凡间的人:劳动的人喝稀饭、吃青菜,喝酒的人吃大鱼大肉。
后来天帝又传令:人间的人三天吃一餐。
青牛神来到凡间,不忍凡间的人挨饿,于是假传圣旨,让凡间的人一日吃三餐。
天帝闻之震怒,将青牛神贬下凡间为牛!
后来青牛在凡间与人为善,与人类和睦相处。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隐含着《老子真经》的终极秘密!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隐含着《老子真经》的终极秘密!老子骑着牛向西出函谷关,这一行为在当时也是一件非常反常的事情,因为牛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耕物资,杀牛的罪名比杀人都重,偷牛也是一种重罪,“骑牛出函谷关”看起来并不像是要出远门,反倒更像是一种偷牛的行为。
牛主要是用来耕地的,并不是用来骑行的,骑马、骑驴、骑骡子,骑什么都比骑牛要来的快,为什么要骑牛呢?可是,老子为什么非要骑着牛长途跋涉的向西走呢?当我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发现了老子在函谷关留下的《老子真经》内容以后,“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一反常行为就有了答案。
老子的这一反常行为,其实是在为他写的《老子真经》做注解。
一、《老子真经》所包含的内容我们现在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的《郭店楚简·老子甲》中包含着非常完整的,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包含了两大进程,而且在每个大进程中又各自包含了两个部分。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需要借助下面这张图:真正“完整的人”是一种处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人有三层人体、三层意识。
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训练的人只会使用最外一层肉体以及最外一层意识。
而“心智系统转换”训练,就是要让人学会使用最里边一层意识以及中间的隐性人体。
所以《老子真经》中所记录的“心智系统转换”训练是基于上图这个结构进行的练习。
练习第一大进程的主题是“意识往回收”,在这个进程中,又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一层意识往回收到第二层意识。
第二部分是从第二层意识再回收到第三层意识。
完成这部分练习以后,第三层意识,也就是元神本体意识,开始主导整个重叠结构的人体。
练习的第二大进程,也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三层意识去感应自己所处系统中的“系统自动力”,并让第二层人体同时顺应“系统自动力”的运行。
完成这部分练习后,所达到的效果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王阳明所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
入大秦,过西关。
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
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列仙传》)老子乘青牛出关说的影响很大。
在后人心目中,老子是一位大耳下垂、须发皆白,但精神爽朗,神态安详,乘青牛而隐逸的老者。
画师们的《老子出关图》上那位老成持重、飘逸达观的得道老者也多是这副形象。
注解:
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
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
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
天地万物莫不如此。
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 老翁顿然大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