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68034f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e.png)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1. 背景介绍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成分通过贴皮方式透过皮肤渗透到体内的方法。
这一技术常被应用于传统中药治疗领域,以提供局部或全身的药物疗效。
2. 基本配方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的基本配方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中草药饮片:选择适合治疗目标的中草药饮片,并进行粉碎处理。
- 载体:选择适当的载体,如透明贴膜或纱布贴片,以便草药饮片可以均匀附着在载体上。
- 辅助材料:根据需要,可能需要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粘合剂或促渗透剂。
3. 配方制备步骤下面是一般的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制备步骤:1. 准备中草药饮片:选择所需的中草药饮片,并按照指定剂量加工成细粉。
2. 添加辅助材料(可选):根据需要,将适当的辅助材料加入到中草药细粉中,确保充分混合。
3. 选择载体:根据治疗要求,选择合适的载体,如透明贴膜或纱布贴片。
4. 均匀涂布草药饮片:将草药饮片粉末均匀涂布在所选载体上,确保每个贴敷剂的厚度一致。
5. 干燥处理:将贴敷剂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干燥处理,直至贴敷剂完全干燥。
6. 包装保存:将制作完成的中草药透皮贴敷剂包装起来,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4. 注意事项在制作和使用中草药透皮贴敷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合自己的配方:根据个人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草药配方。
- 保持清洁和卫生: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确保工作环境和工具的清洁和卫生。
- 测试过敏反应:在首次使用前,进行过敏测试,以确保无过敏反应发生。
5. 使用效果和风险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的使用效果和风险因人而异。
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以上是对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的基本介绍,希望能对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中药透皮技术和中药直肠滴入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和中药直肠滴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45c3fab960590c69ec3768d.png)
中医康复科新增特色治疗技术中药透皮技术(穴位贴敷)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常见病用药及穴位:1、小儿咳喘方:白芥子、元胡、甘道、细辛、冰片等。
穴位:大椎、大杼、风门、肺腧等。
2、小儿消化不良方:半夏、元胡、甘道、细辛、肉桂、白芥子等。
穴位:脾腧、胃腧、天枢、中脘、神阙等。
3、温阳祛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道、干姜、小茴香、吴茱萸等。
穴位:大椎、肺腧、肾俞、肩井、命门、腰阳关等。
4、颈肩腰腿疼痛方:白芥子、白芷、川芎、马钱子、羌活、独活、乳香等。
穴位:疼痛局部、曲池、手三里、阴陵泉等。
5、痛风方:元胡、川芎、川乌、草乌、干姜、羌活等。
穴位:痛风局部穴位等。
6、止痛贴方:元胡、川芎、川乌、干姜、冰片等。
穴位:疼痛局部穴位等。
7、风湿贴方:羌活、独活、防风、八角枫、麻黄、木通等。
穴位:疼痛局部穴位、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
8、普通感冒发热方:石膏、青蒿、柴胡、葛根、薄荷等。
穴位:大椎、风池、风门、肺腧、太阳等。
9、风热咳嗽方:麻黄、杏仁、石膏、川贝、冰片等。
穴位:大椎、风池、肺腧、风门、定喘等。
10、冬季咳喘方:射干、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桔梗等。
穴位:大椎、定喘、风门、肺腧等。
11、鼻窦炎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白芷、苍耳子等。
穴位:大椎、风门、肺腧、迎香、印堂等。
12、鼻炎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白芷、苍耳子等。
穴位:大椎、风门、肺腧、定喘、迎香等。
13、慢性咽炎方:半夏、厚朴、射干、玄参、胖大海等。
穴位:大椎、天突、神阙、水泉、廉泉等。
14、腮腺炎方:青黛、芒硝、冰片等。
穴位:腮腺局部等。
15、口腔溃疡、手足口、结膜炎、红眼病方:大黄、芒硝、黄连、肉桂、冰片。
穴位:大椎、涌泉、申脉、照海、太冲等。
16、肠炎方:乳香、桃红、红花、连翘、大黄、芒硝等。
穴位:神阙、关元、天枢、大横、太乙等。
常见病的透皮贴中药粉配方分享给大家
![常见病的透皮贴中药粉配方分享给大家](https://img.taocdn.com/s3/m/43e7775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a.png)
常见病的透皮贴中药粉配方分享给大家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3.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4.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
(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清退虚热药: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羊蹄.玄明粉.番泻叶.。
9.润下药:(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决明子.车前仁.胡桃仁.冬葵子.肉苁蓉.。
10.峻下药: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祛风湿散寒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1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利君中西药透皮技术数百验方分享(一)
![利君中西药透皮技术数百验方分享(一)](https://img.taocdn.com/s3/m/87d946d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1.png)
利君中西药透皮技术数百验方分享(一)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一)诊病要诀:①、病要诊断准确;②、配方要正确;③、剂量要达到;④、穴位要选对;⑤、使用方法要正确;⑥、贴前要消毒;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切记!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利君透皮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等份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利君透皮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
3、中耳炎病人:案例: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利君透皮贴贴痛点。
5、腱鞘炎方子:1、适用方: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案例: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另加扑尔敏3片,一贴之后未见返回,再见时,患者已然病愈连声道谢。
3、此方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
利君透皮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均为两贴痊愈。
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5克+芒硝5克+黄连5克+消炎痛+湿贴箍围。
或芒硝+大黄+消炎痛+利君透皮贴7 、小儿咳喘: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数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同仁验证!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
中药透皮配方
![中药透皮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a48b270ca8114431b90dd89b.png)
灰尘,酒精或生理盐水搽拭.
• 消肿止痛贴药贴+ 2%利多卡因2mlvi
+vitB121ml贴于患处;
• 或消肿止痛贴药贴+ 2%利多卡因2ml + 西咪替 丁 0.2 (抗病毒作用)贴敷患处。 • 或消肿止痛贴药贴+ 2%利多卡因2ml + 聚肌胞 2mg贴敷患处。12-24小时/贴. • 3-7天治愈。
/贴,冷敷,加大黄粉、芒硝2-3g。一般3-7天治 愈
治疗过程不影响正常哺乳。
• 乳腺增生 治愈。 用消肿止痛贴敷肿块部位,24小时/
贴,热敷 。加大黄粉、芒硝2-3g 。 一般1-3周 • 必要整体辩证和调理。
• 慢性乳腺炎 +芒硝效果比较好。
带状疱疹
• 脱脂棉薄 贴 带痛 对应面部 12-24h/次。 必要的抗 菌治疗 冷敷
顽固性口腔溃疡
• 消肿止痛贴+黄连粉 0.5-1g+冰片
0.1- 0.2g贴敷双足底涌泉穴(湿贴)
12-24小时/贴,3-7天治愈(儿童
使用,药量减半)。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
• 急性乳腺炎 用消肿止痛贴敷肿块部位,12小时
小儿腹泻
消肿止痛贴+洛派丁胺2-6mg(重症可加 苯乙哌啶),脐部常规清洁消毒后湿贴, 12-24小时/贴,1-2天可治愈。 成人结肠炎可用洛派丁胺 4- 8mg脐部湿 贴。 秋季腹泻可以增用潘生丁25-50mg脐部 湿贴
小儿咳喘
• 消肿止痛贴+舒喘灵和异丙嗪或西替利嗪,
脐部湿贴。
• 伴发热,可再加安乃近脐部湿贴。
用药剂量
• 一般用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4小时口服剂 量的1.5--2倍 • 可以单独使用一种药物,也可以二种或二 种以上药物同时配合使用 • 必须遵循药品配伍原则,合理用药
中药透皮贴帖敷参考方
![中药透皮贴帖敷参考方](https://img.taocdn.com/s3/m/b0eb09c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0.png)
中药透皮贴帖敷参考方一、腹泻【使用方法】中药透皮敷贴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需要敷贴的穴位或者部位,取配制好的贴敷药粉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食醋调成糊状,做成小药丸或药糊、药饼,敷于穴位,用纱布或者贴敷裸贴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
【注意事项】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或欲贴敷的部位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
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贴敷。
中药敷贴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历来就有,只是近年来被所谓的“透皮疗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欣喜之余,也出现许多弊端,比如:1,中药粉中任意加入西药,改变了绿色治疗的初衷。
2,夸大疗效,过度夸大中药敷贴的疗效,包治百病,失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3,不辨证,只对病,不辩证型只是看症状用药,把中医简单化,,只有中药不见中医,丢失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分型辩治】1、寒湿泻:症见:大便稀而不臭,臭味不大而酸味大,主要是因为受到寒邪侵袭所致,如吃完凉东西或蹬被子着凉。
治法:温中散寒止泻方药:肉桂3克、丁香3克、炮姜3克、炒白术 6克、白蔻3克用法:取上述五味药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陈醋调,贴敷神阙穴。
2、湿热泻:症见:大便臭秽,患儿肛门周围红,主要是由于吃过多油腻性食物、甜食、大鱼大肉等引起的。
治法:清热利湿止泻方药:葛根6克、黄芩6克、黄连3克、地锦草6克、木香6克、生甘草3克。
用法:取上述六味药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黄酒调,贴敷神阙穴。
3、脾虚泻:症见:大便稀溏,并伴有不消化食物。
孩子体质无论寒热还是湿热都有可能导致脾虚,吃完后就大汗淋漓。
治法:益气健脾止泻方药:党参9克、肉豆蔻3克、茯苓12克、乌梅炭9克、炒白术 6克、陈皮3克、苍术3克、生甘草3克。
用法:取上述八味药物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黄酒调,贴敷神阙穴。
4、伤食泻:症见:与孩子暴饮暴食有关,大便臭秽,并散发出臭鸡蛋味,常伴有不消化食物。
中药透皮技术基础协定方
![中药透皮技术基础协定方](https://img.taocdn.com/s3/m/332228970912a216147929ea.png)
中药透皮技术常见病基础方一、腹泻:方剂:基础方:洛哌丁胺2-6mg加(重症加苯乙哌啶2.5mg),病毒性加潘生丁25-50mg寒泻散:丁香10g,肉桂10g,吴茱萸12g,藿香6g,热泻散:葛根15g,黄连9g,黄芩9g,炒白芍6g,木香6g,炙甘草6g,疾病使用:寒泻:基础方+消化散1g+寒泻散1g用藿香正气液或姜汁调热泻:基础方+消化散1g+热泻散1g+黄连1g,用庆大霉素针调。
食积泻:消化散2g+莱菔子1g,木香0.5g,藿香正气液调脾虚泻:消化散2g+参苓白术散1g,溶媒调。
注:腹泻伴呕吐的用B6针剂调,腹泻统一神阙穴二咳喘:方剂:寒咳散:麻黄6,桂枝6,干姜6,白芍6,姜半夏6,细辛6,五味子6,杏仁6,瓜蒌6,贝母4,制甘草6热咳散: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2g,生甘草3g,黄芩6g,地龙9g 青黛6g疾病使用:1,寒咳:止咳散1g-+寒咳散2g,溶媒调,湿贴神阙或膻中穴。
2,热咳:清热止咳散1号1g+止咳散1g+热咳散1g溶媒调,湿贴神阙或膻中穴。
注:1、刺激性干咳:咳必清(4片)或咳平(4片),2、发烧可加安乃近或退烧药,溶媒用柴胡针剂或安痛定针调。
3、伴有大便干结的加大黄1g+消化散1g。
3、发烧或高热:清热止咳散1号+退热散1号+退烧药(安乃近或布洛芬或扑热息痛)柴胡针剂调,湿贴神阙或大椎三、其他1牙龈肿痛:处方:大黄1g芒硝1g,青黛1g,消炎痛4-6片,甲硝唑4片。
溶媒调,湿贴患处,冷敷30分钟。
2口腔炎:黄连1g,大黄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3疱疹性咽颊炎:黄连1g,大黄1g,虎杖1g,吴茱萸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4扁桃体炎:(1)黄连1g,大黄1g,黄芩1g,吴茱萸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2)黄芩10,大黄18,黄连10,芒硝10,冰片10,每次2-3g,湿贴患处。
5,急性腮腺炎:处方:大黄1g,芒硝1g,青黛1g,消炎痛4-6片。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汇总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ba02df3240c844769eaeee0.png)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药物剂量:1、中药:总量为3-5g.2、西药:小儿为日剂量的1·5-2倍成人为日剂量的3-5倍发热:辩证一: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辩证二:中药处方:焦栀子、桃仁使用方法: 栀子桃仁研为泥,用鸡蛋清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固定。
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西药处方:氯丙嗪+异丙嗪+维生素B1+尼美舒利颗粒麻疹和病毒性传染病患儿慎用五岁以上小儿发热伴头痛可用:安乃近+黄连+维生素B1穴位选择:大椎或肚脐。
辩证三:1、紫花地丁9,吴茱臾9,虎杖5,胆南星3取2-3,20个小时,贴涌泉,2、人工牛黄30,柴胡20,黄芩10,薄荷10,葛根10,生石膏10,取2-3,75%酒精调和,;贴于神阙穴,20个小时。
辩证四:临证取3克,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量,地塞米松针适量调糊,敷于脐部。
六小时换一次,热退第二贴12小时换一次;如不退加敷两侧脚心各一贴;如头热甚于身,加大椎一贴。
辩证四:女孩,十四个月,发烧呕吐腹胀三天,T38.2度,大便干燥。
用药:苍术生姜肉桂白芷用藿香正气水调和,一贴见效退烧,腹不涨了。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1854686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3.png)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老年病部分: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炎):附子、肉桂、丁香、吴茱萸、穿山甲各等份用姜汁和冷愈透皮液调和,先将冷愈透皮液溶于载体后,将调匀后药物摊入上贴胄中脘,神厥穴两个部位,24小时更换1次。
如果胃痛严重,可加入0.3克左右麝香立即止痛。
②胃溃疡(胃及十二指溃疡):穿山甲、血竭、乳香、没药白芨上药各等份,用醋姜汁各半和透皮液调和做成药饼,敷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上脘、中脘、神厥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③呃逆(打嗝):丁香、吴茱萸各等份,用姜汁和透皮液调均成糊状,摊于湿贴载体之上,贴上肚脐,24小时换药一次用之奏效。
④胃下垂:蓖麻仁5份、升麻仁和升麻粉放在一起捣如泥,加入姜汁和透皮液做成药饼,放入湿贴载体之上,贴中脘穴,其功用开题固脱,用于胃下垂的治疗效果良好。
溃疡部分:①小儿口腔溃疡:黄连、冰片两种药物研末用醋和透皮液调成糊状,放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于涌泉穴(双侧)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即愈。
②脱骨疽(脉管炎):红升丹+麝香少许放入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各天一次,效果甚佳。
③骨髓炎:白降丹+冷愈透皮贴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效果佳隔天一次。
④下肢溃疡(臁疮):老烟膏、生地榆、寒水石、血余炭、胡黄连、血竭各等份研末用小磨油和透皮液调入糊状,摊入湿贴载体之上,敷于局部,24小时更换,用之有效。
⑤去腐生肌散,摊入载体上,干贴效果佳,一般3~5次愈。
⑥带状孢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细末,干粉撒在湿贴载体之上,贴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效果显著,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雄黄10克;白矾10克;西咪替丁片10片;维生素乙1210片;白芷10克;生龙骨10克;消炎疼10片;阿昔洛韦片20片到30片;利多卡因针5到10支;沙蒿子2片打碎,混合外涂;一日6次,当天疼止。
3到5天痊愈。
⑦疑难杂症: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用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山芝麻、穿山甲各等份湿摊于患处,配大椎穴湿贴效果甚佳。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cbdbd6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9.png)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是将中药药材通过透皮的方式,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处,发挥药物的疗效。
透皮贴敷技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无需注射和服药,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等内脏器官的刺激,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1.中药材:首先选择具有透皮性或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材,如乳香、没药、白芷、苍术等。
根据病症的不同,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选择合适数量的中药材。
2.粘合剂:选择粘合性好、生物相容性高的粘合剂,以保证透皮贴的附着性。
常见的粘合剂有麦芽糊精、聚乙烯醇等。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后,与粘合剂混合,调配成糊状。
3.增溶剂:增溶剂的作用是增加中药的溶解度,促进其在透皮贴剂中的溶解,提高药物的透皮性。
常用的增溶剂有乙酸乙酯、异辛醇等。
将增溶剂加入之前调配好的糊状混合物中,充分搅拌均匀。
4.贴片基材:贴片基材的选择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强度,以增加透皮贴敷的舒适度和可靠性。
常见的贴片基材有聚乙烯蜡纸、无纺布等。
将之前调配好的混合物平均涂布在贴片基材上,保持贴片的厚薄均匀。
5.辅助剂:辅助剂的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如保湿剂、防腐剂等。
根据实际需要添加适量的辅助剂,细心搅拌均匀。
6.包装:将制备好的透皮贴剂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贴片,放置在密封的包装中,保持其稳定性和干燥度。
总结: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包括中药材、粘合剂、增溶剂、贴片基材和辅助剂。
通过合理的配比和制备技术,可以获得具有良好透皮性和治疗效果的透皮贴敷剂。
在使用透皮贴敷技术治疗疾病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透皮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12b31133d4b14e84246858.png)
中药透皮技术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药透皮技术2014-02-01||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①儿科部分: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每天贴6小时。
中药外用透皮剂配方
![中药外用透皮剂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8c2f56a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3.png)
中药外用透皮剂配方
中药外用透皮剂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制成不同的制剂,贴敷在体表或者是穴位上,经过皮肤吸收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作用的药物,这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其配方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应用的药物也不一样,具体配方需要由医生根据病情辨证论治后使用。
1、痹病配方:慢性疼痛一般选用川乌、草乌、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羌活、独活等药物以活血化瘀、通络,帮助缓解疼痛,急性跌打损伤可以选用赤芍、牡丹皮、栀子、桑叶、姜黄、大黄、黄柏等药物制成外用透皮剂来消肿止痛;
2、呼吸系统配方: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常选用细辛、白芥子、麻黄、防风、羌活等药物以解表开窍来缓解疾病症状,辅助治疗;
3、妇科及消化系统配方:如痛经、脾胃虚寒常用肉桂、干姜、吴茱萸、赤芍、白芥子等药物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对上述疾病可以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4、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配方:常使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等药材以消肿散结,对于疾病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5、腹水配方:黄芪、车前子、肉桂、泽兰、水蛭、生姜、附子等药材具有一定的益气温阳、利水的功效,可以帮助腹水缓解。
中医透皮技术培训基础方 (1)
![中医透皮技术培训基础方 (1)](https://img.taocdn.com/s3/m/27e47ae14afe04a1b071deb3.png)
中药透皮技术培训基本方:一、 腹泻:最佳方案:1、消肿止痛贴+丁香、肉贵、黄莲、良姜,加参苓白术散(腱脾颗粒)。
恶心呕吐加干姜,重加洛派丁胺2-6mg,发烧加布洛芬或安乃近等!(重症可加苯乙哌啶),脐部常规清洁消毒后贴敷,12-24小时/贴,1-2天可治愈(成人结肠炎可用洛派丁胺4-8mg脐部贴敷)。
2、秋季腹泻可以增用潘生丁25-50mg脐部贴敷。
3、肠系淋巴结炎可用:霍香、异烟井、B6、痛加硝笨地平。
不想吃饭加健脾颗粒或参苓白术散,脐部贴敷。
注意事项:24小时内复诊、杜绝患者自行贴敷、脱水需要口服或静脉输液补液、皮肤过敏,纱布裹贴。
二、咳喘 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方法一:消肿止痛贴+沙丁胺醇+麻杏石甘汤和异丙嗪+阿奇霉素+黄芩,有痰再加氨溴索,脐部湿贴。
方法二:消肿止痛贴+舒喘灵和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阿奇霉素有痰再加氨溴索,湿贴脐部。
伴发热,可再加安乃近脐部湿贴。
方法三:氨溴索15mg+氨苄西林5粒+654-2。
2粒,湿贴--天突穴咽炎:大黄+冰片+白花蛇舌草+银翘片,湿贴--天突穴发热:安乃近湿贴肚脐或大椎,发热2~3天加用柴胡三、腮腺炎.扁桃体炎使用消肿止痛贴敷于患处12-24小时/次,冰袋隔药冷敷15-30分/12小时。
大黄、芒硝(散结)、黄芩,单用即可。
扁桃体炎:1.大黄+芒硝+冰片+黄芩,湿贴--肿胀处2.吴茱萸5g+大黄5g+南星3g+黄连3g,醋调,湿贴双足涌泉穴,同时口服清热解毒汤药,如,二花.连翘.栀子.大黄等。
止方还可用于疱疹性咽岬炎。
并发症常规处理。
四、口腔溃疡方法一:消肿止痛贴+黄连粉2g+冰片1g+贴敷双足底涌泉穴,方法二:消肿止痛贴+黄连粉0.5-1g+冰片0.2g贴敷双足底涌泉穴,12-24小时/贴,1-3天治愈。
口服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等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cfd871f2be23482fb4da4cad.png)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药物剂量:1、中药:总量为3-5g.2、西药:小儿为日剂量的1·5-2倍成人为日剂量的3-5倍❖发热:辩证一: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辩证二:中药处方:焦栀子、桃仁使用方法: 栀子桃仁研为泥,用鸡蛋清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固定。
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西药处方:氯丙嗪+异丙嗪+维生素B1+尼美舒利颗粒麻疹和病毒性传染病患儿慎用五岁以上小儿发热伴头痛可用:安乃近+黄连+维生素B1穴位选择:大椎或肚脐。
辩证三:1、紫花地丁9,吴茱臾9,虎杖5,胆南星3取2-3,20个小时,贴涌泉,2、人工牛黄30,柴胡20,黄芩10,薄荷10,葛根10,生石膏10,取2-3,75%酒精调和,;贴于神阙穴,20个小时。
辩证四:临证取3克,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量,地塞米松针适量调糊,敷于脐部。
六小时换一次,热退第二贴12小时换一次;如不退加敷两侧脚心各一贴;如头热甚于身,加大椎一贴。
辩证四:女孩,十四个月,发烧呕吐腹胀三天,T38.2度,大便干燥。
用药:苍术生姜肉桂白芷用藿香正气水调和,一贴见效退烧,腹不涨了。
中药透皮技术治痄腮
![中药透皮技术治痄腮](https://img.taocdn.com/s3/m/8dc607492af90242a995e528.png)
腮 腺炎 。本 病 一年 四季 都可 发 生 ,冬 春 易
治 疗 方 法
于 流行 。学 龄 儿童 发 病 率高 ,儿童 群 体 中
选 药 组方 :大 黄 O.5克 。青 黛 0_5克 。
易 于 流 行 。
芒 硝 1克 。
病 因病 机
使 用 方 法 :上药 共 研 细 末 。以消肿 止
中药透 皮技术治痄腮
河 南 南 阳 市/路 超
痄 腮 是 因风 温 邪毒 壅 阻 少 阳经脉 而 引 热化 痰 。软 坚 散结 只 可用 宣 、通 之 剂 ,以
起 的 时行 疾 病 。以发 热 、耳 下腮 部漫 肿 疼 去 其 壅滞 ,不 要过 于攻 伐 。壅 滞既 去 ,则
痛 为 临床 主 要特 征 。西 医学 称其 为流 行 性 风散毒解 。自然会达 到消肿止痛的 目的 。
痄腮 的主 要病机 为邪毒 壅 阻少阳经脉 , 痛 液调和 。消肿止 痛贴湿贴 肿大腮 腺局部 。
与气 血 相 搏 。凝 滞 耳 下腮 部。 风温 邪 毒从 急性 期 红肿 明显 者 。冷敷 局 部。如 果疼 痛
口鼻 、肌 表 而 入 ,侵 犯 足 少 阳胆 经。 少 阳 明显 ,加 消炎痛 1O0毫克 。
研细 末 ,以 消肿 止 痛液 调 和 。湿 贴 双足 涌 充 分 认 识 ,遇 到 病 患应 尽 早 采 取 相 应 措 施 ,
泉 穴 。
做 到 早发 现 、早 隔离 、早治 疗 。这对 减 少
疱疹-陛咽峡炎的危害有重要意义。(譬I
【体会 】
疱 疹 性 咽 峡 炎 每 年 的 发 病 率 都 很 高 ,
论 ‘
嚼 困 难 。
大黄 、青黛清 热解 毒 ,芒硝 软坚散 结、
透皮贴验方汇总课件
![透皮贴验方汇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1fa5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b.png)
17
透皮技术用药常用验方
54、脚扭伤(比较严重) 消炎痛8片、消旋山莨菪碱6片、冰片0.1g湿贴,消肿止痛效果佳。 55、淋巴结核 异烟肼每日剂量1.5倍、大黄1g、芒硝2g、透皮湿贴。 56、肺炎
A、透皮贴、氨茶碱药粉、异丙嗪,脐部湿贴 B、透皮贴、舒喘灵、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湿贴脐部,严重者要配合全身
20
透皮技术用药常用验方
66、高血压: 牛膝10g、构藤10g、夏枯草10g、取3-5g透皮湿贴大椎穴。 67、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透皮贴加维丁胶性钙力注射液1支、复合B针1支、贴肚脐。 68、痛经:
腹部。
B、氯酯醒胶囊0.1g,透皮湿贴,效果特别显著 59、小儿咳喘 氨溴索15mg (冻干粉剂),氨苄西林5粒, 654-2,2粒,湿贴,贴肚脐。 60、消化不良性腹胀 大黄、丁香、鸡内金、吴茱萸、姜黄各20g,碾粉,每次用5g,湿贴,贴
肚脐。
19
透皮技术用药常用验方
61、脚后跟痛 川穹2g、红花2g,冰片0.5g少许,取3-5g ,透皮湿贴。 62、静脉曲张引起下肢溃疡
11
透皮技术用药常用验方
32、关于颈椎增生导致手臂麻木:
穿山甲2g、羌活10g、当归10g、元胡10g、川穹10g各药味等量, 3-5g透 皮湿贴贴病变部位。
33、盆腔积液
大黄2g、芒硝2g、双克6片、研末,透皮贴贴小腹疼痛点,用三贴,左中 右
34、女子肾虚不固
平时口服六味地黄丸、逍遥丸,透皮贴加消炎痛10片,经期前贴到经期末。 平时要补钙。
5
透皮技术用药常用验方
12.狐臭 验方:青黛 枯矾 胆矾各等份,取3-5g,加溶媒调成糊状贴于腋窝 用药后 几分钟会有轻微刺痛感,坚持一段时间效佳。 13.胃部畏凉,易腹泻 验方:丁香 小茴香 石榴皮 良姜 附子各等份,取3-5g,用藿香正气液和加 溶媒调成糊状贴脐或下腹部。 14.上下楼时膝关节痛 验方:大黄 芒硝 川芎各5g 冰片0.5g,取2g加消炎痛12片,加溶媒调成糊 状贴内外膝眼或痛处。 15.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或脑供血不足、头晕 验方:葛根 川芎 白芍 桂枝 甘草各60g,研末取适量或煎汁浓缩,取适量 加少量溶媒调成糊状,贴于大椎穴或颈部病变部位。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f67ecda2dd36a32d72758141.png)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一、病要诊断准确。
2、配方要正确.3、剂量要达到。
4、穴位要选对.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
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切记!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
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
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7 :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
9:治面瘫-牵正散组成-别名(祛风散、三神散)本方为麻葛牵正散,老师可根据病人情况组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中西药透皮技术五大优势:1、持久给药且维持恒定血药浓度2、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对胃肠的刺激3、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4、远离抗生素,减少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及危害5、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
这项技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患者,尤其是我们祖国的花朵。
它避免了抗生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认识新技术,让中国的这项技术代替国外的抗生素,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①儿科部分: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乳痹):乳香、没药、穿山甲、大黄、冰片共研末,用时以鸡蛋清和上药5至10克调匀做成药饼,贴于载体之上,敷于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1次,其功用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④乳腺增生:生地、木香、莪术、穿山甲、乳香、没药各等份研细粉,用时取5克用米醋调匀做成药饼,待消肿止痛溶于载体上,贴敷局部。
其功用为疏肝理气,化瘀消肿。
主治乳增生,一般10至15次即愈。
⑤子宫肌瘤:海棠、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细份用醋和75%酒精调匀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放入上,贴敷于关元穴,连贴10至15次,效果良好。
其功用是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
3、颈、肩、腰腿痛部分:①颈椎病: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透骨草各等份取3~5克调经糊状,先将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物敷入上,贴颈椎部位,一般当天显效,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②肩周炎(五十肩):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细辛、乳香、没药研末用75%的酒精调匀做成粉饼,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放入上贴于肩关节局部,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5~7次效果良好,其功用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③腰痛:肉桂、生川乌、乳香、樟脑、川椒上药研末用时用白酒调和,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肾俞(双)命门穴,每24小时更换1次。
其功用温经散寒,活络之痛。
屡用效佳。
④关节炎:生川乌、生草乌(葛根、麻黄、生半夏、白胡椒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和成药饼,放入载体上,贴局部痛部位24小时更换。
4、老年病部分: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炎):附子、肉桂、丁香、吴茱萸、穿山甲各等份用姜汁调和,先将消肿止痛合剂溶于载体后,将调匀后药物摊入上贴胄中脘,神厥穴两个部位,24小时更换1次。
如果胃痛严重,可加入0.3克左右麝香立即止痛。
②胃溃疡(胃及十二指溃疡):穿山甲、血竭、乳香、没药白芨上药各等份,用醋姜汁各半调和做成药饼,敷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上脘、中脘、神厥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③呃逆(打嗝):丁香、吴茱萸各等份,用姜汁调均成糊状,摊于湿贴载体之上,贴上肚脐,24小时换药一次用之奏效。
④胃下垂:蓖麻仁5份、升麻仁和升麻粉放在一起捣如泥,加入姜汁做成药饼,放入湿贴载体之上,贴中脘穴,其功用开题固脱,用于胃下垂的治疗效果良好。
5、溃疡部分:①小儿口腔溃疡:黄连、冰片两种药物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放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于涌泉穴(双侧)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即愈。
②脱骨疽(脉管炎):红升丹+麝香少许放入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各天一次,效果甚佳。
③骨髓炎:白降丹+消炎疼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效果佳隔天一次。
④下肢溃疡(臁疮):老烟膏、生地榆、寒水石、血余炭、胡黄连、血竭各等份研末用小磨油调入糊状,摊入湿贴载体之上,敷于局部,24小时更换,用之有效。
⑤去腐生肌散,摊入载体上,干贴效果佳,一般3~5次愈。
⑥带状孢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细末,干粉撒在湿贴载体之上,贴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效果显著,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雄黄10克;白矾10克;西咪替丁片10片;维生素乙1210片;白芷10克;生龙骨10克;消炎疼10片;阿昔洛韦片20片到30片;利多卡因针5到10支;沙蒿子2片打碎,混合外涂;一日6次,当天疼止。
3到5天痊愈。
⑦疑难杂症: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用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山芝麻、穿山甲各等份湿摊于患处,配大椎穴湿贴效果甚佳。
⑧腹水症:大黄、硭硝、腹毛、大戟、甘遂、芫花、穿山甲、各等份核桃油活饼放于神厥穴、关元穴、肾俞穴、(双)涌泉穴(双)效果甚佳。
⑨心血管水肿:大黄、硭硝、腹毛、大戟、甘遂、芫花、穿山甲、分心木各等份放于载体上湿贴于涌泉穴(双)、大椎穴效果甚佳。
总之以八纲辩证为准绳,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合理调配用药,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终于实现内病外治载体渗透技术之梦。
小结:易懂易行、收效快、疗效高、渗透载体可信、对脾胃无损害、患者易接受、降低医者风险、对祖国中医学更加发扬光。
治颈部淋巴结芒硝肿节风胶囊利福平湿贴局部,慢性的,热敷,疗程一周7这几天小儿发热,症状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咽喉红肿,或咽喉化脓点。
我用大黄,黄芩,冰片,对乙酰氨基酚,青霉素V钾片,清开灵针调,湿贴大椎,效果不错,大家可以试试8 病历分享:患者女62岁患尿血半月余,经治疗一贴见效。
其处方是;大黄蒲黄白芨用清开灵针剂溶贴神阙穴9 用异丙嗪舒喘灵加6542片湿贴湿啰音处,疗效很好10 扁桃体肥大如何贴?大黄.黄连.黄芩.芒硝.冰片0.2.制山甲.清开灵调贴双侧涌泉穴 11治疗遗尿的方子,效果很好附子 654 干姜12治疗疱疹性咽呷炎处方:冰片,大黄,黄连,b2,阿昔洛韦,点舍丸。
涌泉3 鼻窦炎四环素,甲硝唑,西替利嗪,布洛芬,赛更定,扑尔敏,辛夷,苍耳,细辛,(苯海拉明,异丙嗪)贴印堂穴1次见效,三贴痊愈14 雄黄冰片青黛白矾西米贴用聚肌胞调贴敷三天疱疹下。
用以治疗大面积带状疱疹15 用利多3ml,庆大一支,沙蒿子饼一个粉碎,如果出血加2支止血敏针灌肠,再用利多寖湿棉球贴外痔16小儿肠系摸淋巴结,消炎通,6542,干姜,炮姜我用了12列效果不错,一天见效17引火下行用黄连粉冰片青黛湿贴双侧涌泉穴18消炎疼芒硝治疗腰肌劳损有效活血舒筋三七强筋松消炎痛用维生素12针调还用红花针调19 盆腔积液芒硝消炎痛呋喃呾啶双克片,湿贴中极穴20皮肤擦伤消毒好以后用庆大湿帖沙蒿子22患者,前几天下楼梯,腿突然背筋痛疼难忍痛点在委中穴,望路指导能否用帖解决,穴位,剂量,组方?消炎痛,活血片,B1三七伤药,氯唑沙宗利多调贴委中,口服钙片23无论何种腹泻,腹泻时间长了原来的病邪不复存在,脾胃虚弱就成了主要矛盾,,可脾胃强弱运化水谷需要肾阳的温曛,肾司二便,所以脾虚写必累及肾。
各位老师:扁桃体肥大如何贴,请指教【活跃】桐柏——梅忠林(759380085) 20:50:16大黄.黄连.黄芩.芒硝.冰片0.2.制山甲.清开灵调贴双侧涌泉穴【传说】社旗-王文学(1021696752) 20:51:45梅老师你好附子 654 干姜是治疗什么的【活跃】桐柏——梅忠林(759380085) 20:52:58治疗遗尿的方子,效果很好24川乌草乌一支蒿红花乳香没药各20g打粉,用酒精500ml泡15天后,当溶酶用25 腘窝囊肿大黄3芒硝1消炎痛2片穿山甲1乳,没1 26 汝州~张帅民(2558218546)中耳炎用阿奇0.25配莎蒿子搅碎吹进耳道三次搞定固始--邓俊奎(980937737) 2013-11-16 22:00:00本人治疗中耳炎用川连冰片有特效【吐槽】固始--邓俊奎(980937737) 2013-11-16 22:07:53多年的老中耳炎都可以21:53:05【传说】光山--刘永祥中耳炎,冰片,白矾,黄连,研面吹耳口腔溃疡:黄连、冰片两种药物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放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于涌泉穴(双侧)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即愈。
27路老师腹腔淋巴发炎昨天讲的用什么药?消炎痛十硝苯地平十6542十王守义十三香28急性乳腺炎用大黄芒硝消炎痛贴,效果还真好,前两天我刚用过。
29临床部分验方序号病种验方贴处贴法疗程1 小儿腹泻洛哌丁胺颗粒2-6mg(重症可加苯乙哌啶)脐部湿贴 12-24小时∕贴,1-2天可治愈。
2 小儿咳喘舒喘灵+异丙嗪或西替利嗪,伴发热,可再加安乃近。
脐部湿贴天突、膻中、定喘、肺腧等穴,选其中1-2穴和肚脐一起湿贴3 流行性腮腺炎大黄粉2-3克或芒硝2-3克,或青黛粉2-3克,任选一味患处湿贴 12-24小时∕次,冰袋隔药冷敷。
4 牙根肿痛单独使用消肿止痛贴患处湿贴 12小时∕次,冰袋隔药冷敷5 顽固性口腔溃疡黄连粉0.5-1g+冰片0.1-0.2g 涌泉湿贴 12-24小时一贴,3-7天治愈。
儿童使用药量减半。
6 急性乳腺炎大黄粉+芒硝2-3g(慢性加芒硝即可)肿块部位湿贴 12小时∕贴,冷敷一般3-7天治愈。
7 乳腺增生大黄粉+芒硝2-3g 肿块部位湿贴 24小时∕贴,热敷。
一般1-3周治愈。
必要整体辩证和调理8 带状疱疹 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1ml贴于患处;或2%利多卡因2ml+西咪替丁0.2贴敷患处;或2%利多卡因2ml+聚肌胞2ml贴敷患处。
患处湿贴脱脂棉薄贴带状疱疹表面,燃烧带状疱疹处,去灰尘,酒精或生理盐水擦拭后再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