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二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二

◎我会特别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之 前学过的《桥》中对老支书的描写,“他不说 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 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 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这些句子生动地写出了老支书威严、冷静、大
公无私的形象。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 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词句段运用
1.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 大家搂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 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 眼泪。
词句段运用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 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日积月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释 义: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 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 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日积月累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释 义:
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 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 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ETNHDE
感谢您的聆听!
◎15 岁:及笄之年
古代女子满 15 岁结发,用笄(发簪)贯 之,因称女子满 15 岁为及笄。
◎ 20 岁:弱冠之年
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 犹未壮,故称“弱冠”。
◎30 岁:而立之年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 40 岁:不惑之年
古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50 岁:知天命之年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哈克来到密 西西比河边,划着小木筏到了荒无人烟的杰克逊 岛,当起了快乐的“小海盗”。
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都没找到,渐渐绝望了, 于是在教堂为他们开追悼会,他们却在这时突然出现在人 们面前。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课件(共52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课件(共52张PPT)
语文园地 二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外 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 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亚说得 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 又怎样评价我们课文中的人物呢?请大家一 起来交流一下。
二、交流平台
回顾课文内容,多角度评价人物
①空间夸张:长短、大小、面积等。
例:他是一个宽洪大量的人,真称得上是“宰相肚里 能撑船。”(体积夸大)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夸大)
②时间夸张(夸长或夸短)。 例:a.他不喜欢练琴,坐在凳子上的半个小时 简直是度日如年。(时间夸长) b.六年的光阴,有如白驹过隙,一晃我们就要 毕业了。(时间夸短)
成时翻译版本:写出 了小镇当晚的场面, 语言较为平实。
译者:成时
(2)你喜欢那种译本? 为什么?
第2课时
日积月累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把握句子大意,
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语,
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
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
你更喜欢哪一个。
想说话又说不出
这天晚上的伟 来——然后像流水似的
大场面是这个小镇 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
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译者:张友松
这是这个小镇 前所未有的最辉煌 的一个夜晚。
3.小组讨论,交流评价人物的方法
(1)从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 (2)从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活动中关注人物。 (3)多方面、立体评价人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 二》精品课件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步骤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理解并 运用所学词语。
02
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 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 表达。
重点解析
重点一:掌握重要字词的用法
01
输标02入题
在《语文园地二》中,有一些重要的字词需要学生掌 握其用法。教师需要重点讲解这些字词的用法,并通 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03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和 写作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鼓励他们
尝试写作,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好地理解和掌握。
精准把控课堂节奏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课堂 节奏的把控,确保教学进度和效
果达到最佳状态。
THANK YOU
教学卡片
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方 便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05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目的
通过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 音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
时间
5分钟。
讲授新课
目的
通过讲解、示范和互动,使学生掌握本课的 知识点和技能点。
词语积累
总结词:丰富词汇
详细描述: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园地二》中的重点词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 达能力。
句子赏析
总结词
欣赏优美句子

2020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语文园地二 (共24张PPT)-优课课件

2020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语文园地二  (共24张PPT)-优课课件

练习巩固。 ➢ 同桌你考我答。 ➢ 师生互相考一考。
熟读成诵。 ➢ 男女生读。 ➢ 小组对读。 ➢ 练习背一背。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 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是古文阅 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希望同学 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更多有关古 人年龄称谓的词语。
译者:成时
第一句中“伟大场面”“从来没有见 到过”的比“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最 激动人心的”更能让读者体会当时镇上人 们的心理活动,这是第一次,足以见得那 天晚上的不一般。
结合更多实例,学习寻找关键词,通 过关键词体会深刻含义,学习表达方法。
➢ 明确关键词的含义和类别。 抓关键词是一种很重要的理解文章主
花甲之年: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 所以看什么都习惯了,听什么都可以一笑 而过。想做什么也不大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古稀之年:古人一般到70岁时辞官家 居,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 为70岁的代称。
耄耋之年:80—90岁老年人的泛称。
期颐之年:100岁“期颐”。语出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这句话中“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 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村里的人们 看到两个得救的孩子喜极而泣的情景,写出 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 了啊。 · “眨眼就要到了”运用夸张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春节即将到来人们激动的 心情,用“眨眼”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春节瞬间就要到来。
大场面是这个小镇 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
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般掉了满地的一个夜晚。
满肚子的话想说 又说不出,泪水如雨, 洒了一地。
译者:俞东明、陈海庆
这是小镇经历 过的最激动人心的 一夜。
想说什么但什么 也说不出来——一路 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 了满地的眼泪。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以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的教案内容:
- 教学目标:本次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作品人物。

同时,学习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表达情感,了解中外文学语言的差异,感受文字的魅力。

此外,还要积累诗句名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 教学内容与过程:首先,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其次,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接着,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自己的感悟。

最后,让学生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的句子。

- 教学提示: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注意结合事件对人物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从人物的经历中分析其性格特点。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质疑、讨论,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语、成语、俗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盘点: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2. 成语积累:学习本单元的成语,理解其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 俗语学习:学习本单元的俗语,理解其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4. 文学欣赏:欣赏本单元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语、成语、俗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语盘点: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成语积累:学习本单元的成语,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4. 俗语学习:学习本单元的俗语,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俗语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5. 文学欣赏:欣赏本单元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2. 词语盘点3. 成语积累4. 俗语学习5. 文学欣赏七、作业设计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词语、成语、俗语,并能正确运用。

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作品情节)(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2.学生归纳反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课件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独体 结构
加一加:虫+扁=蝙 虫+畐=蝠
识字方法
帐 字谜识字: 长长的围巾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yῑng 里面是两个“⺅”
鹰 组词:雄鹰 老鹰
造句: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jiè

部首是“艹”
巧记:心花怒放(慰藉)。
打开天窗
识字游戏
慰藉
河滩
锐利
闪烁
蝙蝠
霸气
卜落
帐子
词语解释 锐利:指感觉灵敏。 本文指孩子的想象 灵敏。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wèi
ji慰è 藉

b卜ǔ 落卜落跳
多音字
jiè
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聚会后的餐厅一片狼藉。
我会写
wèi jiè bǔ ruì tān
慰藉 卜锐滩
zhàng shuò biān fú bà yīng
帐烁蝙 蝠霸鹰
慰 藉 卜锐 滩 帐 烁 蝙 蝠 霸 鹰
左右 结构
拓展延伸
《风景谈》片段阅读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 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 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 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 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 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 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 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
课堂演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
( 慰 藉)
è bà
(恶 霸)
hé tān
(河 滩 )
ruì lì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2.积累《增广贤文》中的格言,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2)导语:同学们,外国文学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阅读这些作品既能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又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为了方便各国人民阅读,就需要把这些名著翻译成本国文字。

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译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译本,我们在阅读不同的译本时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

2.引导学生弄清楚同一部作品会出现不同译本的原因。

明确:外国文学在被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由于译者的人生经历及其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译文不管是意思的表达还是语言风格都会存在较大差别。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阅读和理解作品。

3.同桌互相交流,体会这两个句子三种不同的译法。

预设:学生在阅读不同译者翻译的作品时,可以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喜欢的语言风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不同译者翻译的作品,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只要能说出理由就可以。

4.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点拨。

5.教师引导学生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讲述自己从山洞脱险过程的不同译文,与课文进行比较,交流两者的语言特点。

(1)教师分发张友松翻译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讲述自己从山洞脱险过程的译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对照课文,体会两者的语言特点。

(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6.总结学习收获。

小结:不同译者的作品尽管在表达形式上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一致的,都达到了相同的表达效果。

所以,我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尽量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既体现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也能反映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新人教版20202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新人教版20202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文章时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评价人物的不同角度。

〔重点〕2.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

3.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

?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忧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

(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

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

从他表达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

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

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煽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

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

〞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局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人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人教()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在阅读时能从多角度体会人形象,能立体、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2.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会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3.体会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译效果。

4.背诵积累表示年龄的古代别称。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会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难点:背诵积累表示年龄的古代别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

下面请大家先浏览交流平台版块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1.分小组读交流平台版块的内容,读完之后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师引导:本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经典名著,对于名著经典,我们要反复阅读和咀嚼,才能更好的认识书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心理。

阅读经典名著,品味精彩的语句,学习作品巧妙的写法,是这次交流的主要内容。

3.学生结合版块内容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交流情况。

4.总结明确:在阅读时能从多角度体会人形象,能立体、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三、词句段运用(一)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能仿照例句,运用夸张的修辞仿写句子。

1.课件展示课本上的三个例句,指名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讲解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想象。

3.学生根据例句,完成仿写,教师检查指导。

(二)体会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译效果。

1.课件展示课本上的三个句子,学生默读,读完之后交流,说一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翻译,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引导学生体会这三种翻译的不同效果。

示例:我更喜欢第二种,语言简洁,读起来不拗口,“泪水如雨,洒了一地”一句生动明了。

四、日积月累1.课件展示日积月累版块的内容。

指导学生读这些词语。

2.讲解这些格言的内涵,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教师讲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作品情节)(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板书:人物描写)(三)多方位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板书:多方位、多角度)三、拓展研析1.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

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2. 猜猜他是谁。

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归纳。

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

学生归纳、分析。

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讨论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

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

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第二课时词句段的运用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富得(流油)气得(火冒三丈)思念(一日三秋)穷得(揭不开锅)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括号里的词语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1.修辞手法:夸张)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读下面的例句,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夸张的作用: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饿安静喜欢厚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四、日积月累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板书:3.古人年龄称谓)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

年满20岁的男子。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指男子4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