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课件

合集下载

芦花荡 ppt课件完美版

芦花荡 ppt课件完美版

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
能得逞。
不写其所以然。)
2、手无寸铁,
只一人就把十几
个鬼子打得落花
流水。
小说主题
表现了中国人民是 英雄机智、不可征 服的
老英雄 少年姐妹
抗日队伍 芦花荡
全民动员 草木皆兵
•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 《荷花淀?
这个故事的 传奇色彩表现在 什么地方?
这个故事的传 奇色彩表现在
老英雄身上。
课文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传奇色彩的?
1、年近六十,老 当益壮,神出鬼
1、强烈的反差来渲染。
没,无数次通过
传 封锁线,保证部 奇 队的供给和战斗
2、重点写英雄的行为
色 力,就是因为他, (以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彩 敌人的阴谋总不
你会读吗?
竹篙 gāo 寒噤 jìn 舀水 yǎo
蹿 cuān 仄歪 zè 飒飒 sà
转弯抹角 mò
张皇失措 huáng
吆喝 he 泅着 qiú 疟子 yà o zi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小心防备。 2、央求。 3、尖锐;锐利。 4、技能、本能。 5、闲适自得。 6、倾斜、歪斜。 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 自信和自尊”
1. “过于”有“非常”之意,老头子确实有 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这使他自 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
2. 另一方面,有“过头”的意思。大菱受伤, 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一定关系。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 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 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 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 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 的心理,请找出并细细体味。

《芦花荡》ppt课件(60页)

《芦花荡》ppt课件(60页)

有“北地西 湖”、“北国江 南”之称,又有 “鱼米之乡”、 “华北明珠”之 誉。是帝王巡幸 之所,英雄辈出 之地 。 这是哪儿?
• 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是小兵张嘎的故乡
白洋淀(河北)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 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 到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 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 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淀 内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 渔村星罗棋布的地貌在全国独一 无二。叠叠荷塘、莽莽芦荡是特 色景观。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 她们长大成人了”
写冀中农村的夏秋之景,抒写 了对家乡的眷恋,人民忍受苦难的 艰辛,对胜利的渴望。
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渲染宁静的氛围。
一轮红日当天---白绸一样的水鸟躲 开鬼子往北去--• 反衬敌人的残暴。
水却是镜子一样的平,蓝天一般清--写水的清澈。白洋淀的自然环境优美。
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 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 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孙犁(1913-- 2002)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 平县人,现代小说家、 散文家,“荷花淀”派代 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 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 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 名旦”和“四杆铁笔”。
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小说的三要素
人 物 情 节
环 境
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鬼子 主要人物:老头子
细读课文, 准备复述课文内容 • 实际上,课文讲述的是一个跟 老头有关的故事?你觉得这位老 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用 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他的第一 印象.

《芦花荡》ppt课件

《芦花荡》ppt课件
《芦花荡》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9
• 芦花荡简介 • 故事情节梳理 • 人物形象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 • 艺术手法赏析 • 芦花荡的影响与意义
01
芦花荡简介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创始人。他的小说和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风格独特,深受读者 喜爱。
通过老头子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国 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爱 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爱国热情。
民族尊严
老头子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复仇,更是 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强调了 民族团结和自强的重要性。
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美好
老头子和二菱等人表现出的人性之美,如善良、勇敢和舍己 为人,让学生认识到人性中的光明面,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 操。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
创作背景
• 《芦花荡》创作于194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孙犁在冀中地区深入生活,目睹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英勇 抗敌的事迹。他以冀中白洋淀地区军民的抗日斗争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小说、散文和随笔。
作品评价
• 《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 优秀的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讲述一个老头子和一个女孩在 白洋淀地区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和顽强 。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人的尊严
通过老头子在战争中坚守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强调了个体尊 严和人性价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战争的反思
战争的残酷
通过对战争中人们所受的苦难和牺牲的描述,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和破坏性,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芦花荡》课件.ppt

《芦花荡》课件.ppt

找出课文中描写 景色的优美语句,仔细 体味,再仿写几句,描 绘一下你所熟悉的景 物。
如果你是二菱, 目睹老头子的英 雄行为,会有怎 样的心理活动?
教师小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理清情节,品味 语言,我们明白了孙犁小说最大的艺 术特色有两个:
一个是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烘托了人物形象。
另一个是简洁朴素的人物对 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 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明澈和白洋 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 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 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 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 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 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把白洋 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 烘托了出来。
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 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 心理,请找出并细细体味。
▪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
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 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 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 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9------24) (25-----34) (35-----54) (55------63)
本文写了三个人物,主要人物是 ——老头子 “老头子”的身份是 ——交通员
次要人物是
——大菱和二菱 她们的身份是
——投奔抗日前线的青年
本文具体写了两件事:
▪ 头一天夜里
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
▪ 第二天中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芦花荡》ppt课件

《芦花荡》ppt课件


二十八、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二十九、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奥赖利

三十、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三十一、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八、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

四十三、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斯·菲利普斯

四十四、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纪伯伦

四十五、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佚名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九、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

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PPT课件

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PPT课件

老头
姐妹
群 可恶愚蠢的
鬼子兵
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故 事 一次
情 一场 节
惊心动魄的 的护送 酣畅淋漓 的性格特征:过于自信和自尊。 外貌特征:干瘦却特别有精神,
眼光尖利明亮。
夜里护送;孩子受伤。 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血恨。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 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 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gāo yào
竹篙 疟子
qiú
泅着

仄歪

转弯抹角
nüè 疟疾
jìn
寒噤
sà sà
飒飒

提防
huáng
张皇失措
cuān
蹿
成语积累
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 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中有哪些人物? 人公是谁?为什么? 横线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 丽的光芒。她就是:
又是一番景象,鹅绒绒的芦花,搔首 掀起层层絮潮,引来队队鹭鸶,双双 苇海中,充满了生气,撞击出诗的韵 心扉。
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 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
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 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英雄垂功抗 翎”的传颂。
4、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 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5、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 析其作用。
6、学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爱 国热情。
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 家,“荷花淀” 派代表作家。
《芦花荡》与《荷花淀》 为“姊妹篇”。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 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

《芦花荡》七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芦花荡》七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作用: 渲染故事的气氛, 衬托人物的心情, 给作品增添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文章主旨: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 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 通过写主人 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 大女孩受伤, 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赞 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英勇 机智的革命精神, 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 精神。 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一、将带颜色的字的拼音填入括号内 寒噤( ) 仄歪( ) 竹篙( ) 苇塘( ) 黄梢( ) 疟子( ) 泅着( ) 提防( ) 舀 ( ) 吆喝( )( ) 趴( ) 扒( ) 蹿( ) 飒( ) 转弯抹角( )
第四部分(55~63), 老头子诱使鬼 子进入圈套。 讨回了血债, 讨回了自尊。
课外延伸
1、根据课后练习二补写出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 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2、小说中,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 然而, “每 到傍 晚, 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 这响亮的歌声唤 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 请用一段文字描述 苇塘里的部队生活。 3、结合课后练习三, 仿写小说中景物描写 的句子, 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来自结 性格特点等) ;构 垫
——为下文作铺
二、(9~63)具体讲述故事 的过程
1、(9~19) 开端

——护送

2、(20~54)发展

——受伤

3、(55~63)高潮和结局
——复仇
人物: 老头子、大菱、二菱
主要人物: 老头子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第3、4段)
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 表现老人的自尊。

《芦花荡》公开课ppt课件

《芦花荡》公开课ppt课件

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手法
自然风光
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如“ 芦花白茫茫”、“秋水共长天一色” 等,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人物形象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 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老头子 ”、“小女孩”等。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分析
情感表达
通过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手法,表达出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 对战争和苦难的悲愤之情。
同类题材作品比较阅读推荐
《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淡 淡的喜悦和哀愁。与《芦花荡》相比,两者都以自然景象为 载体,抒发内心情感,但在艺术手法和风格上有所不同。
《秋声赋》
欧阳修的辞赋作品,以秋天为主题,通过对秋声的描绘和抒 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与《芦花荡》相似, 两者都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具体表 现手法和主题内涵有所不同。
02
面对敌人的残暴行径,人们并没有屈服,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意
志进行抗争,体现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同情与关爱的情感纽带
03
在战争环境中,人们之间的同情与关爱显得尤为珍贵。《芦花
荡》通过展现这种情感纽带,强调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影响思考
0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
作品通过描绘芦花荡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生活状态,引发对自然环境
《芦花荡》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传承优 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情感激发
作品通过展现战争年代下人们的英勇抗争和牺牲精神,激发了读者 的爱国主义情感。
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
《芦花荡》所传递的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提升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
亮,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 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 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响亮 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 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 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可由歌声想象战 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 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 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 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 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表现了中国人民是 英雄机智、不可征 服的
老英雄 少年姐妹 抗日队伍 芦花荡
全民动员
草木皆兵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 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 火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 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 密的封锁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 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这句话的意思是, 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 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 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 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 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 “狠狠”一词形象的表 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 仇恨。
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 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 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 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
观看《小兵张嘎》片段
孙犁
孙犁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国现代小 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 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 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转弯抹角
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打牙跌嘴
张皇失措
9、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 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小说三要素——
1、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象;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3、对环境作具体的描写。
文 体 常 识
孙犁
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 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芦花荡》是他的
代表作品之一。 《芦花荡》与《荷花淀》为“姊妹 篇”。
语言风格:
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 诗”、“诗的小说”美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 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 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 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 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 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 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总结
课文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传奇色彩的?
1、年近六十,老 当益壮,神出鬼 没,无数次通过 封锁线,保证部 队的供给和战斗 力,就是因为他, 敌人的阴谋总不 能得逞。 2、手无寸铁, 只一人就把十几 个鬼子打得落花 流水。
1、强烈的反差来渲染。
传 奇 色 彩
2、重点写英雄的行为 (以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 不写其所以然。)
明确:3、老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老头子
一个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的老头子 一个精明干练的老头子 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子 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头子 一个具有爱国抗日热情的老头子 一个老当益壮的老头子 一个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的老头子
这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啊!那么他 奇在何处?请以‚我说他‘奇’,就‘奇’在……”的 句式来表述。
2.过于自尊体现:
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 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 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 尊。
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 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 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 建国初国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 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 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色。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
5、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6、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
景美
充满战斗的 诗情画意美
人美
蕴含爱 国深情
渲染环境气氛, 烘托人物的精 神境界,加强 抒情的韵味。
环境 人 物 情 节
险恶、诗情画意 性格特征:过于自信和自尊。 老 头 外貌特征:干瘦却特别有 子 精神,眼光尖利明亮。 夜里护送;孩子受伤。 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血恨。
zhú gāo
yào zi
吆喝 hè 闷热 mēn
hán jì n
一梭机枪
(suō)
蹿 泅着 提防
竹篙
zè wāi
疟子
sà sà
寒噤
bái yáng diàn
cuān qiú
仄歪
飒飒
白洋淀
lián péng dī
莲蓬
zhuǎn wān mò jiǎo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 妹篇《荷花淀》,比较两 篇文章有何异同。
教师小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理清情节,品味 语言,我们明白了孙犁小说最大的艺 术特色有两个:
一个是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烘托了人物形象。 另一个是简洁朴素的人物对 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同学们,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在这个世界 上,战争却时有发生。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 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我们要认识到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 可征服的。我们更要向抗日英雄们学习,热爱祖国, 努力学习,保卫祖国。
(第一课时)
花开时节又是一番景象,鹅绒绒的芦花,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掀 起层层絮潮,引来队队鹭鸶,双双野鸭。于是整个芦苇海中,充满 了生气,撞击出诗的韵律,叩击着人们的心扉。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 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 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 史!
刻画人物 的方法:
肖像\外貌、行动、 语言、心理描写等正 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序幕、尾声。 小 说 环 境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交代背景, 衬托人物、发展情 节、渲染气氛。)
初读课文,然后请用“我喜 欢————,因为————— —”这样的句式说话。
例如: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 有浓浓的传奇色彩。
人 物 形 象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勇敢的英雄姐妹
一群可恶愚蠢的鬼子兵
小说的典型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 渲染气氛。
自然环境:
芦花荡
说说:这是一片-----------的芦花荡
社会环境:
抗日战争
情 节 结 构
一(1~8)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 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 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 ; ——为下文作铺垫
二(9~63)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
情 节 结 构
1、(9~19) 开端
——护送
2、(20~54)发展
——受伤
3、(55~63)高潮和结局 ——复仇
(第二课时)
复述课文然后试分 析人物的形象
主要人物:老头子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 61段等)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 侧面描写:如第8段和第1段首句中的 “呆望”以及 文中对二菱怀疑、不信 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 子的英雄行为。
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过于自信与自尊。
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第三课时)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 环境描写一般作用: 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思考:环境描写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环境描写
如:1、第1段 2、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 3、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第38段“月亮落了,……有些飒飒的风响”
课外延伸
1、根据课后练习二补写出第二天二菱 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2、小说中,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 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 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 想和想像?请用一段文字描述苇塘里的 部队生活。 3、结合课后练习三,仿写小说中景物 描写的句子,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明确:
我说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奇‛在……
我说他‚奇‛,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
我说他‚奇‛,就‚奇‛在他自信而自尊的性格。 我说他‚奇‛,就‚奇‛在他悠闲而又乐观的情 绪。
同桌间探讨:通过感受老头子 的形象,对于“抗战”、对于“英 雄”你有哪些认识?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慨。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 自信和自尊”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 的意思……(他的全部功过,都由这一点 生发出来)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尊自 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 思。
1.过于自信体现: 如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 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 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 兴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