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余地的狼》评课稿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3277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5.png)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狼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物种分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动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和动物分类。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保护自然界的动物。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有关狼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3.教学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5分钟)1.教师播放关于狼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狼的兴趣。
2.教师提问学生对狼了解多少,引导学生对狼的知识展开讨论。
Step 2:狼的生活习性与行为特点(30分钟)1.教师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狼的外貌特征。
2.教师讲解狼的生活习性、食性和繁殖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狼的行为特点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来了解狼。
Step 3:狼的物种分类(30分钟)1.教师使用课件展示关于狼的物种分类信息,包括世界各地的不同种类的狼。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和归纳不同狼种的特征,并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
3.学生展示自己的小组成果,并与全班合作完成一份有关狼的物种分类报告。
Step 4:狼的保护与意义(30分钟)1.教师展示关于狼保护的图片和文章,向学生传达保护狼的重要性。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如何保护狼和其他动物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3.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制定保护狼的宣传活动,如海报、宣传单等,并在班级内宣传。
Step 5:课堂小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狼的意义和保护价值。
2.教师给出拓展作业:邀请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动物,深入了解该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保护情况等,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 教案及反思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 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27aa0810661ed9ad51f34d.png)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理解1个字,学会3个字。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齐读课题。
并指生读课文。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注重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四、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根据时间顺序能够给文章分为两段:第一段:(1-5)讲述狼的故事。
第二段:(6-12)不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五、小组讨论,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1)文中重点词句;(2)作者的写作目的;(3)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精读文章实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
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不同人士对故事的评价。
(几个句子。
)3、在读这个故事时,能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讨论交流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讨论书后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实行朗读指导。
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3、体会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整篇文章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四、作业:小练笔篇二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不留余地的狼教案
![不留余地的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d4aa13bb68a98271fefa47.png)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龙潭双语实验小学郭学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功败垂成”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并能用相关的成语进行概括,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理解,体会不同人士对于同一故事的不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绝人者必自绝,做事要学会留有余地。
也要让学生懂得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不同人士对于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评价,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寓言启思的手法表达观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今天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不留余地的狼》。
1、这些词能读准吗?区别窜与蹿。
能任选其一说一句话吗?评价:不同的人,选用不同的词语,说了不同的句子。
这样信息才更丰富。
2、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可以做好批注。
1、交流汇报。
善于抓住机会。
会观察。
贪得无厌。
费尽心机。
守株待兔。
2、伺机指导朗读。
带着你的理解用声音来塑造这只狼。
3、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这样才更精彩。
三、学习2-5自然段这只狼等来了谁?1、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奥秘?2、是的,这几个自然段有许多相似之处。
3、快速浏览这几个自然段,具体说说哪里像?(时间动物追逃心理)像这样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可以填借助表格的方法学习。
3分钟。
4、出声地、反复读一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填入表格之中。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第二自然段1、第一天,来了一只羊。
你怎么填的?从你填的词语中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毫不留情)(气急败坏)(坚持不懈)2、你能抓住神态、外貌、动作来描写一下这只气急败坏的狼吗?堵上小洞后,狼觉得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此时,这只狼又充满了希望。
3、指导朗读:能用讲故事一样的语气来读出狼的心情变化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不留余地的狼》说课稿
![《不留余地的狼》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24a0a4b01f69e314332948d.png)
《不留余地的狼》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不留余地的狼》。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不留余地的狼》是长春版六年级下册第八板块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不同的思考”,在《不留余地的狼》这篇课文中,叙述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因此也衍生出各界人士对此事的不同看法。
故事虽短小,但精辟的言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意在引导人们做事要留有余地,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特别地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对故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论,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是各界人士的评论,不容易理解。
针对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采用查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几个成语的意思。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质疑、合作等方法读懂课文;学习作者以寓言启思的手法。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学生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生情况做简要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对遇事要从不同角度思考还没有形成很全面的认识,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注重引导。
从心里发展来看,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
但思考和协作交流的能力不足,可能难于完全独立完成所学知识。
三、说教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采用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综合运用讨论法为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教学。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503fb6fcc17552706220863.png)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篇一1 知识与技能: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齐读课题。
并指生读课文。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关注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四、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第一段:(1-5)讲述狼的故事。
第二段:(6-12)不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五、小组讨论,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1)文中重点词句;(2)作者的写作目的;(3)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
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不同人士对故事的评价。
(几个句子。
)3、在读这个故事时,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讨论交流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讨论书后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3、体会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整篇文章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四、作业:小练笔篇二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黄冈市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8.2不留余地的狼教案3 长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2不留余地
![黄冈市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8.2不留余地的狼教案3 长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2不留余地](https://img.taocdn.com/s3/m/09bc108df5335a8103d2207b.png)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同一个故事的不同评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体会不同人对于故事发表的不同看法。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从中明确由于职业、生活阅历、看待问题的角度等不同,对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的诗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则获得的结果也不同。
那么一只狼在洞里把所有的洞口都不留余地地封住,最后自己被困其中,把自己送入虎口——这样的故事,我们能得到多少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大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全文.2、同桌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指名说全文的大意.4、指名读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读文:1、结合图示,复述故事。
2、多种形式读各界人士说法不一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说说不同人对这个故事分别是怎么评价的?3、体会狼追捕三种动物时的不同心理,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
4、同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同的人评价会不一样呢?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拓展与运用:读课后短文《关于盘子……》,说一说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四、课堂小结从本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怎样去看待问题?板书设计:不留余地,自送虎口角度不同不留余地的狼各界人士对故事的评价结论不尽相同教学反思:《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同步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jūn fáyú lèpiān pìjiǎo xíng kǒng bù()()() ( ) ()xiàn bīng hán húshū jíyì yōng ér rù()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勉强.(qiáng、qiǎng)待.会儿(dài、dāi)书籍.(jí、jì)含糊.(hú、hu) 拥.入(rōng、yōng)夹.袄(jiá、jiā)三、比一比,组词语阀( )娱()僻() 刑()伐( )误( ) 避()型()峻()详()绞( )竣( )祥() 咬()四、搭配要恰当,用直线连起来伟大的态度耐心地问慈祥的力量奇怪地说严峻的面庞坚决地讲五、选词填空严峻严肃严格严厉1、不管怎么说,()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小学语文长春版 六年级下册《不留余地的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 六年级下册《不留余地的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e47838af45b307e87197a0.png)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不留余地的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⒈学会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⒊通过深入阅读,从故事中获得启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答案是不同的。
2学情分析课文的前半部分是伊索寓言的格式,后半部分是新闻格式,从拟人到写人,意在引导人们做事要留有余地,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课文条理清楚、结构简单,易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加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与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适宜引导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讨论交流等方式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切实经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最终“得言”、“得意”,也“得法”。
另外,各界人士的说法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认知世界距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也不必深陷于繁琐的分析,只要帮助学生疏通字面的意思即可,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领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思考”的道理。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我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文中的字、词。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准备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3重点难点理解不同人物对于故事发表的看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读过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活动2【讲授】过程结合课前预习,汇报自学成果活动3【活动】预习作业单1.读准字音。
2.工整书写生字。
(两音五字两词)3.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4.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的相关背景。
5.熟读课文。
(读准字音)6.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7.搜集资料:了解哲学家、宗教家。
活动4【活动】不留余地的狼一、检测预习,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文本内容,在对文本内容的概括中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力争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起对文本的整体认知。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不留余地的狼长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不留余地的狼长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0951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d.png)
3.问题解决实践: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面对类似的困难和挑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小组分工: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贪心和欲望的后果,学会珍惜和感恩。
3.学生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4.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关爱动物,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狼与羊之间的斗争,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和心理,让学生认识到贪心和欲望的危害。同时,我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五)作业小结后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要求:我会明确作业的要求和完成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完成。
3.作业反馈:在下次课堂上,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评价他们的完成情况,给予建设性意见。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森林场景的布置和故事情境的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他们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使他们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
1.文本分析:我会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重点词汇讲解:我会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学案例2《不留余地的狼》长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学案例2《不留余地的狼》长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7b6c8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f.png)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道理,我将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在课堂上,我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狼与兔子的追逐场景中。我会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描绘出狼的凶猛、兔子的惊慌以及追逐过程中的紧张气氛。通过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情节,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问题导向的导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 Nhomakorabea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能力。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阅读故事,讨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故事理解和道理运用方面的收获。同时,我还会邀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学案例2《不留余地的狼》长版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我们选取了《不留余地的狼》长版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寓意的故事,通过讲述狼为了捕捉兔子而不留余地地追赶,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困境的故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留有余地,才能游刃有余”的道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精选2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9dcb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9.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精选2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不留余地的狼》及反思篇1在《不留余地的狼》这篇课文中,作者陈仓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齐读课题。
并指生读课文。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关注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四、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第一段:(1-5)讲述狼的故事。
第二段:(6-12)不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五、小组讨论,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1)文中重点词句;(2)作者的写作目的;(3)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
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不同人士对故事的评价。
(几个句子。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 教案及反思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 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fe8a13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a.png)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生词和欣赏文学语言;•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领悟能力,加深学生的生态意识和文学素养;•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生态,尊重自然,珍惜生命,努力学习,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生词和欣赏文学语言;•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中隐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文学素养。
3.教学方法•以问答式导入情境,并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和交互性;•关注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
4.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提前准备好题目,放投影仪上•你见过森林中的狼吗?狼有什么特征?狼的形象有没有出现在相声/电影/小说中呢?学生请回答,并由教师做简单补充介绍。
4.2. 意义探究教师出示想象中狼的图片,并问道:•狼是不是一个比较凶猛的动物?它和人类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讨论狼与人的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
4.3 文本导读教师依次组织学生阅读文本,详细解读生词和文本中的难点,例如人物关系、情节的发展等等。
4.4 文本探究教师主持讨论文本的主题和文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细致地领悟文化内涵,理解为什么是不留余地的狼,这个狼也许表示了什么样的意义,举例用几组语句展示其运用手法。
4.5. 角色扮演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理解,分别出演阅读中的不同角色;教师按角色导引,帮助学生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主要行动,使之更好地理解情节和文化内蕴。
4.6. 趣味测试教师巧妙设置实用趣味测试,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以检测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同时提升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4.7. 价值感悟引导学生重新平静,思考感受,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论,从而引领大家了解狼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珍惜生命,尊重自然,感受生态美与文学美,明确价值取向。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与反思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286fa1dd88d0d233d46afd.png)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不留余地的狼》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板块“不同的思考”中的第二篇语文,课文由一个小故事和由此引发的各界人士的思考两总分组成,其中寓言故事这一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各界人士的评价比较抽象,距离我们的认知比较远。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我开启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总结探究出狼是怎样一步一步将自己逼上绝路的;在第二部分则通过讨论法、查阅资料等方法走入各界人士角度去观察、体会。
从而感悟出不同的思考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3、通过深入阅读,从故事中获得启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计划规模答案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人物对于故事发表的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人物对于故事发表的看法。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则谜语:相貌似狗不是狗,长着一张血盆口,全身披着灰皮袄,想捞油水满山走。
打一动物(狼)生:狼师:生活中我们见过狼吗?生:没有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狼?生:在电视、在电影、在故事中听过狼: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凶残、狡猾、师:老师也没有见过狼,我对狼也是从故事中得到,我觉得狼是一种很聪明、很机灵的动物。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不留余地的狼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有怎样的疑问?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朗读比赛,赛前老师给你们两分钟准备一下,一会儿咱们分为男生队和女生队,每队派三名同学参赛,请大家出声读,然后选出代表。
2、学生选出代表比赛,其他同学进行评论。
3、师: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在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
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和不同人士对此的评价。
荔湾区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2不留余地的狼教案5长版
![荔湾区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2不留余地的狼教案5长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0866cc192e45361166f51b.png)
23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余江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8.2不留余地的狼教案2 长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2不留余地
![余江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8.2不留余地的狼教案2 长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2不留余地](https://img.taocdn.com/s3/m/7d8e9d52c77da26924c5b032.png)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3.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二、基础知识:
窟(石窟)(窟穴)(狡兔三窟)
窿(窟窿)(窿工)
衡(平衡)(衡量)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作者用富有哲理的思维方式,对这只狼的案例借各界不同人士的内在逻辑思维趋向,表露看法。故事虽短小,但这只狼的不留余地,却给人留下了一个思考的余地。人们指责着狼的愚蠢与不明智,因为他们都在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看待事物都在奔赴一个自己认为有益的目标。狼的遭遇,繁衍了各界人士的思考,对人生、对环境、对计划等等.精辟的言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
第一段:(1——5)讲述狼的故事。
第二段:(6——12)不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么内容?(表哥来我家做客的经过)
语文长版第十二册《不留余地的狼》word评课稿
![语文长版第十二册《不留余地的狼》word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241d00e2bd960590c677f0.png)
《不留余地的狼》评课稿
看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听了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把我的一些浅薄的想法跟大家做个交流:
第一方面: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强化了目标意识。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王老师注重了文本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正符合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
在目标的落实方面王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课文的结构内容,第二环节走进课文感知课文,第三环节感悟所学。
可见这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是非常明确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王老师这节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思考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把学生拉近文本。
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表达顺序,再通过品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王老师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多元的角度阅读和感悟文本,紧切板块主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读书,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读书的空间,实现了读书要有目的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的潜移默化。
存在问题:
在第三个环节(突破难点)中,还是出现教师引导太多,学生交流的机会过少的现象,存在着不能较好的表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也就是没有更好的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我个人认为,王老师这一节课是一节真实的课,是一节设
计的较好的课,是一节上得有遗憾的课,也是一节很难得、能引起我们思考的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不留余地的狼 长春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不留余地的狼 长春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0a2c9458f5f61fb6366631.png)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理解各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突破点: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活动提示,先弄清楚各界人士是什么样的人,然后结合他们的职业来理解他们的评价。
一、复习导入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二、精读文章,体会语句1.这只狼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绝路,最后被老虎吃掉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发生在这只狼身上的故事。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
)2.当狼发现这个山洞的时候,它是怎样的心情?它想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呢?(狼当时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于是,它堵上山洞的另一端,等着动物来送死。
)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吗?3.事情的发展和它想象得一样吗?当羊、兔子、松鼠来到这里时,发生了什么情况?狼的心情还那么高兴吗?它又做了些什么呢?(结合第2、3、4自然段的内容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4.看着被自己堵得水泄不通的山洞,狼此时非常得意,你仿佛听到狼在说——(哈哈,这下看谁能跑得出我的手掌心!嘿嘿,我这回可放心了,就在这里等着小动物自投罗网喽!……)5.狼在这个山洞里捉到小动物了吗?结果到底怎样呢?(狼没有捉到小动物,却等来了老虎,被老虎吃掉了。
)6.什么原因让它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当它被老虎捉到的时候会怎样想、怎样说呢?(这只狼把山洞里所有的窟窿都堵上了,整个山洞水泄不通,没有出口,它才会被老虎捉住吃掉了。
当它被老虎捉住的时候,它一定非常懊悔,它可能会说:“都怪自己啊,如果我当时给自己留点余地多好啊!”)7.还记得读课题时你想到的问题吗?还有什么疑问吗?可以交流一下。
8.面对这只不留余地的狼,你想对它说什么呢?9.读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10对于这个故事,不同的人士有不同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王丽茹《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说明
![王丽茹《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4c934300242a8956aece4ab.png)
对于这个故事,各界人士有不同的评价,显然这一部分就是课文的第二部分,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的?
这里的哲学家、学家都是做什么的?
(多媒体出示:哲学、)
哲学家说:绝对化意味着谬误。你是怎样理解的?
(没有完全绝对的,因为宇宙中的未知的因素还有很多。那么狼堵住所有的窟窿这一行为就是绝对的,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是完全错误的)
其他人士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根据回答板书)
那作为学生的你又是怎样评价呢?
出示自学提示(二)
1、请小组讨论:同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同的人评价会不一样呢?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
2、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呢?
检测讨论成果
为什么会不一样?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评价,是因为从事的职业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
得到的启示:
(做事要有余地)
如果这只狼还活着,听到大家对自己的评价它一定很后悔。那怎么办呢?
我们大家把这些洞打开好不好?
书写生字:窟 窿
我们45个同学打开了45个洞,每一个洞都为小动物创造了逃生的机会。
一篇好的文章我们就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的前一部分是一个寓言故事,后一部分是不同人士对这个故事的不同评价,作者用富有哲理的思维方式,以这只狼的案例,借各界人士之口表明看法。像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就叫它寓言启思。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要尝试用这种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3、出示学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容,体会不同人士对于同一个故事的不同评价。
③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留余地的狼》评课稿
看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听了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把我的一些浅薄的想法跟大家做个交流:
第一方面: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强化了目标意识。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王老师注重了文本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正符合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
在目标的落实方面王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课文的结构内容,第二环节走进课文感知课文,第三环节感悟所学。
可见这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是非常明确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王老师这节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思考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把学生拉近文本。
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表达顺序,再通过品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王老师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多元的角度阅读和感悟文本,紧切板块主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读书,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读书的空间,实现了读书要有目的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的潜移默化。
存在问题:
在第三个环节(突破难点)中,还是出现教师引导太多,学生交流的机会过少的现象,存在着不能较好的表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也就是没有更好的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我个人认为,王老师这一节课是一节真实的课,是一节设
计的较好的课,是一节上得有遗憾的课,也是一节很难得、能引起我们思考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