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登上世界屋脊》导学案
《登上世界屋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登上世界屋脊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藏族同胞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2.提高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和尊重藏族同胞的生活方式。
教具准备教Biblioteka 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知道藏族同胞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这里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吗?(自然条件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历史传统因素等等。
2.你怎样理解藏族同胞的生活方式呢?(由于自然环境及历史传统等,尊重其生产生活方式,但也与时俱进,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及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使藏族同胞感受党的关怀,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过好日子)
补充修订
一、谈话导入
你对藏族同胞的了解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
二、阅读自学
1.学生阅读教材,再由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具体介绍图片内容。(图片来自教材44至45页内容。)
图片一:藏族同胞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图片二:独特的服饰——藏袍
图片三:帐房
图片四:糌粑
图片五:吃牛羊肉
图片六:哈达的意义
三、讨论升华
热情好客,献哈达
3.你知道现在的青藏高原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四、拓展延伸
学生观看科普视频《中国的四大高原》
学生汇报
学生阅读教材39至40页内容
学生根据图片介绍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推荐学生观看电影《红河谷》,《未来水世界》
板书设计:
登上世界屋脊
藏族同胞的生产和生活
畜牧业为主
穿、住、吃、喝
《登上世界屋脊》 [自动保存的]PPT课件
![《登上世界屋脊》 [自动保存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d8dd0df01dc281e53af05b.png)
长江
13
黄河
14
澜沧江
15
16
雅鲁藏布江
17
怒江
18
布达拉宫
19
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 洁的水,碧蓝的天,灿烂的 阳光和未受污染的耕地、空 气和草原,青藏高原被誉为 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 "净土”。
20
三、登上“世界屋脊”, 感受青藏高原气候。
21
学习指导(二)
认真看课本第43页,完成填空。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39
城
(看哪组做得又对又好。)
22
四、了解藏族同胞的生 产和生活。
23
学习指导(三)
认真看课本第44页至45页图文,边看边思考 问题。 1、藏族人民是以什么生产为主的? 2、藏族同胞的衣、食、住、礼节分别是
什么?
(3分钟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好。)
24
耐寒的动物(牦牛、藏羚羊)
25
26
• 耐寒的植物(青稞、小麦)
登上世界屋脊
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 郑川小学 张爱萍
1Hale Waihona Puke • ..\课件.mpg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
置、环 境及气候特点。
2、 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3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4
青藏青藏高高原原
1、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天高地寒)。因为青 藏高原海 拔高、( 空气稀薄 )、( 阳光辐射 ) ,日照时间长,所以这里又是全国太强阳辐射能量 最多的地方。
五年级下册思品导学案

1、《祖国有多大》导学案设计者:班级:学生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及行政区划。
2、知道中国是世界东方大国,为祖国辽阔的疆域而感到自豪。
【重、难点】了解祖国,了解世界中的祖国,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找到中国以及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
【自主学习】1、我国位于洲东部,洋西岸。
2、我国领土总面积约为,居世界第位,仅次于和。
3、你还能从哪些方面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吗?4、我国东西部、南方和北方的差别在哪里?【合作探究】1、请你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并把他们的全称写下来。
完成p7页表格。
2、我国每一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都有它不同的来历和含义,你了解哪一个?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巩固训练】1、你熟悉每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形状吗?让我们一起来玩中国政区的平涂游戏吧,看水平的快。
2、说一说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及行政区划。
自我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2、《首都北京》导学案设计者:班级:学生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都市风貌。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了解我们的首都北京,增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自主学习】1、年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改名为北京,作为。
2、为什么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呢?2、从哪儿看出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呢?3、为什么说北京是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呢?【合作探究】1、最近首都北京有哪些国际友人来访?有哪些国际性的重大活动?完成P12表格我知道。
2、你去过北京吗?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你了解与这些古迹有关的历史吗?与同学共同交流和分享吧!3、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北京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特点?【巩固训练】通过学习本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首都北京的了解。
登上世界屋脊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
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的1/4。
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这是什么地方?-青藏高原,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青藏高原,登上世界屋脊去看一看。
2、板书课题:登上世界屋脊,齐读课题。
二、总体了解青藏高原是众山之巅,众水之源1、学生看自己组的地图,说一说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版图的什么方向,大致包括哪个省和自治区。
2、学生互相交流指图说出: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大致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等地方,是我国藏族主要的居住区。
3、板书:位置:西南,青海、西藏4、下面老师想作为游客,请同学们当导游,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众山之巅,众水之源”。
5、出示学习要求:(1)在地图册上找出青藏高原上那些著名的山脉、山峰与河流。
(2)请你做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誉为“众山之巅”?(3)请你做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誉为“众水之源”?6、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准备汇报。
7、PPT出示图片,学生对应图片进行介绍。
8、小导游们,青藏高原如此之美,快发出你诚挚的邀请吧!(PPT)9、齐读导游词。
三、学习地高天寒,阳光灿烂1、接受你们的邀请,我迫不及待的想走进青藏高原去看一看了。
那么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和那里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吧!(课件出示)2、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讨论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
3、汇报气候特点、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
板书:气候:地高天寒、阳光灿烂。
4、看到了高原之舟,闻到了青稞的香味,我还想到处转转,小导游告诉我应该去哪里呀?介绍“日光城”拉萨。
5、好了,美丽的布达拉宫还没有看完,我怎么感觉有点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呀?小导游们快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6、通过阅读搜集的资料,汇报高原反应,应如何解决。
登上世界屋脊 公开课课件 (26张PPT)

活动一:初探青藏高原,感受高原风光 • 1.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青藏高原 • 2.看一看:摄影师镜头下的青藏高原
活动二:走进青藏高原,了解地 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1.找一找:地图上的青藏高原
2.议一议: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的 部分跨越哪些省区?
3.与青藏高原接壤的还有哪些国家?
青藏高原
我看到了青海(西藏)的( )
我感受到了青海(西藏)的( )
我认识了
的青藏高原
牦牛——“高原之舟”
青稞——高原糌粑和青 稞酒的主要原科
活动五:知识问答
1.“世界屋脊”指哪里?为什么称为“世界屋脊”? 2. 青藏高原跨越我国哪些省区? 3. 与青藏高原接壤的国家有哪些? 4. 青藏高原境内有哪些山脉?有哪些河流?因而它又被
人们称为什么? 5. 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是什么?能够适应这种气候
的典型物种有哪些?
课后作业:
走进藏民生活 了解他们的吃穿住行
地高天寒
地势越高的地方,气候就越寒冷,
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降低6℃, 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
特征。牦牛和青稞是适应这种
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
•
1.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 有的。 在地球 形成之 初,地 球水就 以蒸气 的形式 存在于 炽热的 地心中 ,或者 以结构 水、结 晶水等 形式存 于地下 岩石中 。那时 ,地表 的温度 较高, 大气层 中以气 体形式 存在的 水分也 较多。
•
4.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 谈起。 一个人 唯有关 注心灵 ,才会 因为心 灵被扰 乱而不 安,才 会有寻 求心灵 宁静的 需要。 所以, 具有过 内心生 活的禀 赋,或 者养成 这样的 习惯, 这是最 重要的 。
未来版品社五下《登上世界屋脊》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社五下《登上世界屋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登上世界屋脊》是一篇描写人类勇攀珠穆朗玛峰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登山者面对种种困难,凭借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最终成功登上世界屋脊的过程,展现了人类挑战极限、勇往直前的精神。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描绘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文章中涉及到的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登山技巧等相关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在面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登山技巧等相关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挑战极限、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追求梦想、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章中涉及到的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登山技巧等相关内容。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相关资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屋脊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纪录片,让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登山技巧等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教学目标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请学生谈谈对珠峰的感受。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1)5月24日9时30分,登山队员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4)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5)无氧攀登。
(6)登顶成功。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个人物是作者着重描述的?三、细读课文,复述细节1.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读一读,然后加以有感情地复述。
复述时注意登山队员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为克服困难作出的努力。
2.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然后推举一人进行全班交流、评价。
要求学生注意叙事的详略。
可以复述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四、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师:从刚才大家复述的这些感人的细节中,你感受到了登山队员身上哪些优秀的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五、积累语言,学习景物描写1.四人为一组,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品一品,谈一谈。
然后全班交流。
2.讨论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应该抓住景物特点,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手法,写一段夜晚小景。
六、课堂小结中国登山队员以自己大无畏的精神成功登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奇迹,向世人表现出中国人的豪气和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崇高的奉献精神,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为了心中的梦想,你也去努力吧,去攀登。
《登上世界屋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8登上世界屋脊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众山之巅,众水之源地高天寒,阳光灿烂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导致的高原反应的原因。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一、欣赏导入
播放《青藏高原》mv。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了解这里吗?一起走进教材。
二、阅读自学
学生阅读41至43页,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
三、整理知识
1.青藏高原为何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上以,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2.这里为何被称为众山之巅,众水之源?(这里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和海拔在七、八千米以上的山峰,是众多江河的源头,如长江、黄河等都发源于此。)
你还知道有关青藏高原的知识吗?
学生汇报
学生个别介绍或Biblioteka 组交流探讨板书设计:登上世界屋脊
众山之巅,众水之源
地高天寒、阳光灿烂
空气稀薄,高原反应
3.这里地高天寒,为何又阳光灿烂?(海拔高、温度低,阳光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4.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和动物及建筑又是如何的?(牦牛耐寒,经得住-40℃,被称为“高原之舟;青稞,喜凉耐寒;拉萨为“日光城”。)
四、拓展延伸
知道一般人到青藏高原后,大部分都会有点不舒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原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具体有什么表现?
第八课 登上世界屋脊

第八课登上世界屋脊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2、了解气候环境。
地理环境3、了解民俗民风。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1、2、3教学设计:一、地理环境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人们把它叫做“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4。
青藏高原地处内陆,地势又特别高,气候干燥而寒冷,很多地方人迹罕见。
那里冬季酷寒,夏季凉爽,有些地方长冬无夏。
高原上有许多山峰终年白雪皑皑。
高原上空气洁净稀薄,阳光特别充足。
高原古城拉萨,全年无雾,云彩又少,阳光灿烂,是著名的“日光城”。
一、饮食文化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
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
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
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
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
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
在西藏,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要食品。
藏族吃糌粑,大都是先把少量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只到能捏成团为止,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成团叫“粑”,送嘴而食。
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酒,淡而清香,略带点酸甜味儿。
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节日必备之钦料。
青稞酒色淡味酸甜,约15-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酒。
到藏族家作客,习惯请你喝酒是倒满杯,你先喝一口,添上;再喝一口,再添满;一直要渴三口,最后满杯喝干;以后,能喝的自由喝。
奶品:西藏牧区牛羊多,乳制品也多。
最普遍的是酸奶子和奶渣两种。
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
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
风干肉:藏族喜欢吃风干牛羊肉。
其它民族看着感到有点怕,也觉得不太卫生。
《登上世界屋脊》参考教案

8.登上世界屋脊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青藏高原环境和藏民生活图片。
教学过程:一、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1、指导学生识图出示:《中国地形图》。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青藏高原。
观察比较: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观察:教材第41页地图。
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2、小结:在我国的西南部优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境内。
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平方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1/4,这里不但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1、提出问题: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世界屋脊”,看个究竟。
2、播放: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幻灯片。
3、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4、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
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5、小结: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洁的水,碧蓝的天,灿烂的阳光和未受污染的耕地、大气和草原,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净土”。
三、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2、阅读教材第43页,教师讲解。
气温低。
说明:地势越高的地方,气候就寒冷,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降低6摄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
牦牛和青稞是适合这种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
空气稀薄、日照强。
说明: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所以这里又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登上世界屋脊》教学设计未来版

-公众参与:强调公民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中的责任与义务,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青藏高原的科普书籍,如《青藏高原:生命的奇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等。
5.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不同观点和材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世界屋脊的自然地理特征:学生需要了解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生态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其对我国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
b.我国登上世界屋脊的历史和成就:学生需要掌握我国科学家、登山队在登上世界屋脊方面的历史和重要成就,理解其在国家科技、体育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情感升华:
结合《登上世界屋脊》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登上世界屋脊》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登上世界屋脊》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登上世界屋脊》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登上世界屋脊》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登上世界屋脊》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最后,在讲解保护世界屋脊生态环境时,我发现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采用了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登上世界屋脊四表一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
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的1/4。
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这是什么地方?-青藏高原,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青藏高原,登上世界屋脊去看一看。
2、板书课题:登上世界屋脊,齐读课题。
二、总体了解青藏高原是众山之巅,众水之源1学生看自己组的地图,说一说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版图的什么方向,大致包括哪个省和自治区。
2、学生互相交流指图说出: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大致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等地方,是我国藏族主要的居住区。
3、板书:位置:西南,青海、西藏4、下面老师想作为游客,请同学们当导游,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众山之巅,众水之源”。
5、出示学习要求:(1)在地图册上找出青藏高原上那些著名的山脉、山峰与河流。
(2)请你做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誉为“众山之巅”?(3)请你做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誉为“众水之源”?6、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准备汇报。
7、PPT出示图片,学生对应图片进行介绍。
8、小导游们,青藏高原如此之美,快发出你诚挚的邀请吧!(PPT)9、齐读导游词。
三、学习地高天寒,阳光灿烂1、接受你们的邀请,我迫不及待的想走进青藏高原去看一看了。
那么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和那里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吧!(课件出示)2、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讨论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
3、汇报气候特点、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
板书:气候:地高天寒、阳光灿烂。
4、看到了高原之舟,闻到了青稞的香味,我还想到处转转,小导游告诉我应该去哪里呀?介绍“日光城”拉萨。
5、好了,美丽的布达拉宫还没有看完,我怎么感觉有点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呀?小导游们快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6、通过阅读搜集的资料,汇报高原反应,应如何解决。
登上世界屋脊 公开课课件

2.议一议:为什么称青藏高原为“众山 之巅,众水之源”?
卫星云图
巴颜喀拉山 黄 河
唐古拉山
长江
渤海 东海
活动四:游览青藏高原,感受“ 地高天寒,阳光灿烂”
1.驴友团出发
一号线:酒泉→青海
你的朋友圈是这样的(
)
二号线:酒泉→拉萨
你的朋友圈是这样的(
登上世界屋脊
活动一:初探青藏高原,感受高原风光 • 1.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青藏高原 • 2.看一看:摄影师镜头下的青藏高原
活动二:走进青藏高原,了解地 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1.找一找:地图上的青藏高原
2.议一议: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的 部分跨越哪些省区?
3.与青藏高原接壤的还有哪些国家?
青藏高原
)
2.说一说:
我看到了
的青海(西藏)
我看到了青海(西藏)的( )
我感受到了青海(西藏)的( )
我认识了
的青藏高原
牦牛——“高原之舟”
青稞——“世界屋脊”指哪里?为什么称为“世界屋脊”? 2. 青藏高原跨越我国哪些省区? 3. 与青藏高原接壤的国家有哪些? 4. 青藏高原境内有哪些山脉?有哪些河流?因而它又被
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的部分跨越哪些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青藏高原跨越省区
西藏自治区(全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 甘肃省(部分) 青海省(部分) 四川省(部分) 云南省(部分)
阿富汗 巴基斯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星云图
活动三:了解青藏高原,解读 “众山之巅,众水之源”
•
5.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 指人类 具备的 全面、 系统、 动态地 认识地 理事物 和现象 的思维 品质与 能力。
登上世界屋脊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登上世界屋脊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2. 掌握珠穆朗玛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探索精神和尊重自然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2. 掌握珠穆朗玛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探索精神和尊重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以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形象。
2. 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
3. 教学PPT、黑板或白板等辅助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介绍并讨论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引出教学课题。
2. 呈现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让学生通过地图指出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同时对比其他山峰,引导学生认识到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屋脊的重要地位。
3. 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通过图文资料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开发历程、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等,培养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认同感和尊重意识。
4. 探索珠穆朗玛峰的故事:通过讲述珠穆朗玛峰攀登者的真实故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勇气,激发学生对挑战极限的兴趣。
5. 学习珠穆朗玛峰的科学研究成果:介绍珠穆朗玛峰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山峰高度测量、气候变化研究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6.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珠穆朗玛峰的模拟攀登活动,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延伸:1. 了解更多珠穆朗玛峰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调研,了解更多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和攀登历史。
2. 探索世界其他著名山峰: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世界著名山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文化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翔县儒林小学高效课堂行动工具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8.登上世界屋脊》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审核人: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了解环境与生活的关系,教育学生不要歧视或取笑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青藏高原环境和藏族同胞生活短片或幻灯片。
【课时】两节课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题】(5分钟)
在我国的西南部有这样的一块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
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平方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世界屋脊”去看个究竟。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0分钟)
活动一:众山之巅,众水之源
1、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观察青藏高原的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观察41页地图并说说青藏位于那些省级行政区?
3、小组合作探究:青藏高原上有哪些著名的山脉与河流?
活动二:地高天寒,阳光灿烂
凤翔县儒林小学高效课堂行动工具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8.登上世界屋脊》导学案
阅读课本43内容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高原的气候特点
活动三:藏族同袍的生产和生活
小组合作探究:藏族同胞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情感体验明理导行】(10分钟)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青藏高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说说说藏族同胞的风俗与与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5分钟)
1、课堂总结
2、课后作业:为什么把拉萨称为“日光城”?
自评:组评:教师评:
教师寄语:
我的课堂,我做主。
只有参与,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