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4节 沉与浮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0章 第4节 沉与浮教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0章 第4节 沉与浮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四节沉与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仪器:鸡蛋、水杯、盐水、注射器、试管、胶塞、胶管、玻璃管、铁丝、水、轻纸带、胶带、酒精、棉花、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物体的沉与浮1、演示实验:石块和塑料空心球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2、演示实验: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a)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b)b)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c )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d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和浮课件(共23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和浮课件(共23张PPT)

物体的浮沉条件
状态
二力关系 密度关系 (F浮、G物)(ρ液ρ物)
结果
上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液<ρ物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漂浮 沉底 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⑴密度计 ——利用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总是漂 浮的状态,F浮=G ,浮力大小不变。
1.0
1.2
1.4

液体甲 液体乙
3.如图所示,将鸡蛋放入盛清水的烧杯中,在烧杯 中加盐并搅拌,当盐加入到一定程度时,看见鸡蛋 从杯底上浮,这一事实说明 ( ) A.鸡蛋的重力不变,盐水的密度B变大,浮力不变 B.鸡蛋的重力不变,盐水的密度变大,浮力变大 C.浮力不变,鸡蛋的重力变大, D.浮力不变,鸡蛋的重力变小。
4.将浸没在水中的鸡蛋释放,鸡蛋下沉,下列说法
二、控制沉与浮
1.鱼改变自身体积改变浮力上升下沉
2.轮船是利用空心的方法可以排开更多的水, 增大浮力的漂浮在水面上。
3.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上升下沉。
4.热气球通过加热空气或某些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 (如氦气)以获得较大的浮力升到空气中,其自带 的加热器可以调节气囊中气体的温度,从而达到控 制气球升降的目的。
⑵盐水选种 —— ρ物< ρ液,物体上浮; ρ物> ρ液,物体下沉
干瘪、虫蛀的种子 会上浮直至漂浮, 而饱满的种子下沉
到容器底部。
观察 :鸡蛋的沉浮
受力分析,解释现象
F浮
F浮
F浮
G
G
G
水中的鸡蛋同时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当浮力 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 蛋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鸡蛋悬浮在水中。
沉与浮
小组交流讨论 ⑴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沉与浮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沉与浮
G物=m物g=0.12kg×10N/kg=1.2N
∵木块漂浮
∴F浮=G物=1.2N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F浮=G物
V排=
F浮
液g
1.2N 103kg/ cm3 10N
/ kg
1.2104 m3
120cm3
V露=V物-V排=200cm3:120cm3=80cm3
专题四 漂浮
1、密度计在水和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哪一个大? 放在煤油中液面在密度计的刻线A点,放在水中水 面在密度计A点的上方还是下方?
2、地球上有一个死海,在那里人可以躺在海面上 看报。假定人的平均密度与纯水的密度相当,要使 浸入海水中的人有三分之一的体积浮出水面,那么 死海海水的密度约是多少?
3、有一杯水,水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块全部融 化后,杯中水面的位置将?
{实验与思考}
(A)
漂浮
(B)
悬浮
(C)
下沉
(D)
上浮
F浮 >G 物
物体上浮
F浮 =G 物
物体悬浮或漂浮
F浮 <G 物 物体下沉
练习
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 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 多少? 解:F浮= G - F
=1N- 0.87N
=0.13N
解:F浮=G排=2N 2、一物体浸入水中排开了1000cm3水,求受的浮力多大?
解:v排=1000cm3=10-3m3
ρ m排= 液V排=1x103kg/m3x10-3m3=1kg
F浮=G排= m排g=1kgx10N/kg=10N
3、质量为540g的铝块的一半浸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当它浸没在
酒精,所受的浮力?(ρ铝=2.7g/cm3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10.4沉与浮(共15张PPT)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10.4沉与浮(共15张PPT)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谢谢观看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82021/3/18March 18, 2021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82021/3/182021/3/182021/3/18
【解析】冰漂浮在盐水中,F浮 = G
V排
G冰
盐水g
m冰
盐水
V化水
m水

m冰

∵ ρ水< ρ盐水,∴V排< V化水 冰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冰化成水的体积 ∴液面上升
课堂小结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的应用 浮力问题解析
轮船 潜艇 气球和飞艇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820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8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1.用同一支密度计测定不同液体的密度,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B D )
A .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所受的浮力越大 B .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都相等 C .密度计排液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 D .密度计漂浮的越高,液体密度越大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沉浮现象,能用物体的沉浮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

一、引入:我会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物体沉入水底或者浮在水面上的现象?”让学生们回忆起生活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分析讨论: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物体的沉浮原因,让学生们初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四、讲解讲解:我会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并掌握。

五、实践应用:我会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巩固他们的知识。

活动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引导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这是巩固他们知识的重要环节。

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关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我是这样考虑的:孩子们天生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验,他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物体的沉浮现象,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4节 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4节 沉与浮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

2. 详细内容:(1)浮力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3)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2. 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3.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 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掌握影响重心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计算器、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沉与浮的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水gV排;(2)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比较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3)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原理及计算方法;(4)讲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分析影响重心的因素。

3. 例题讲解:(1)例题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6N,求物体的重力;(2)例题2: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如何判断?4. 随堂练习:(1)练习1:根据浮力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练习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浮力计算公式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 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的重力;(2)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给定物体的重力为10N,浮力为5N;(3)计算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给定物体的重力为5N,体积为0.5立方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 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石头在水中的沉浮,引发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思考。

2. 探究物体沉浮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并学会使用浮力计进行测量。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船只的载货量、潜水艇的浮沉等。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沉浮原理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答案: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由于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石头会下沉。

2. 一艘船的载货量是如何确定的?答案:船的载货量是根据船的浮力来确定的。

船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船的载货量等于船的浮力减去船的自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沉浮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第四节浮与沉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第四节浮与沉课件

0.8g/cm3
1g/cm3
0.6g/cm3
0.8g/cm3 1g/cm3 1.2g/cm3
酒精

(1)密度计是漂浮条件的应用; (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
(2)密度计的刻度特点:上小下大。
(四)利用空心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排水量(m排)
:轮船满载 时排开水的 质量
轮船漂浮: F浮= G物 轮船的排开水的质量等于轮船和货 物的总质量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5、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重力而 升空的。
1、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投 入同一种足够多的液体中时,A球漂浮, B球悬浮,C球沉底,则其中受到浮力 最小的是___A___球.
2、某远洋轮自重2×108N,满载时 货物重3.5×108N,则该远洋轮的排水 量是_5_._5×10_4__t。当它从江水驰入海 水受到浮力变化吗?(g=10N/kg)
(五)利用浮力打捞沉船 (六)利用盐水选种
小结:
1、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ρ物<ρ液 悬浮: ρ物=ρ液 沉底: ρ物>ρ液
2、密度计:
F浮> G物 F浮= G物 F浮< G物
a、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
b、密度计刻度的特点:上小下大
3、轮船: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液体的质量。
4、潜水艇:
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浮力来实现浮沉
探究活动二 物体沉浮的应用 (一)潜艇
潜艇通过水箱的充水或排水来改 变自身的重力来控制沉浮
(二)热气球(飞艇)
气球(飞艇)受到空气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气球(飞艇)充进气囊内的气体密度小于 空气的密度。 加热气体改变自身体积以改变浮力实现浮沉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沉与浮的物理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从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是物体的浮力计算,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为了进行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浮力计、物体模型、水槽等。

第一步,我会通过引入实践情景,比如船只的浮沉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沉浮原理。

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第四步,我会进行讲解和解释,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并讲解浮力计算的方法。

第五步,我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是物体的浮力计算和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鼓励他们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拓展他们的学习范围和思考深度。

我设计的这节课是针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的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和重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的理解。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重力计、不同密度的液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轮船的浮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4.沉与浮 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4.沉与浮 课件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72021/11/172021/11/1711/17/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72021/11/17November 17, 2021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72021/11/172021/11/172021/11/17
曹冲称象的故 事中,曹冲两次把 大象和石头分别放 在同一艘船上,并 使两次水面在船上 所对的刻度相同,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两次船在水下的体积 相同,两次的浮力相同,两次的重力相等,两次的质量相 同,因此只要称出石块的质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质量。
1.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小球投入水中,出现如图所
示的三种情况,下列关于对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的说
4.沉与浮
为什么土豆在水中下沉,而苹果漂浮?
取一枚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 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 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 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的浮沉是否跟密度有关系? 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松手后,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
G物物gV 物
F浮液gV 排
当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m水= m冰
V化水
m水

m冰

冰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冰化成水的体积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10.4沉和浮(共13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10.4沉和浮(共13张PPT)
采用“空心”的办 法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盐水
5.密度计
利用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总是漂浮的状态, F浮=G ,浮力大小不变。F浮= ρ液 gV排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6.盐水选种
ρ物< ρ液,物体上浮; ρ物> ρ液,物体下沉
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至漂浮,而 饱满的种子下沉到容器底部。
小结:
物体的浮沉条件
状态
二力关系 密度关系 (F浮、G物)(ρ液ρ物)
结果
上浮 F浮>G物 下沉 F浮<G物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漂浮 沉底 悬浮
达标测评:
1. 已潜入海水中的潜艇,在继续往深海下潜的
过程中,它受到的 ( C )
A.重力增大,浮力增大 B.重力和浮力都不变 C.重力增大,浮力不变 D.重力不变,浮力增大
2.潜水艇控制沉与浮
利用吸水、排水的方法改变潜水艇 自身的重力实现上浮下潜的 。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自学课本68-69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3.热气球控制沉与浮
加热空气或向气囊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氦气), 浮力大于重力的作用升空,调节气囊中气体的温度控 制升降。
二.沉浮gt;ρ液)
2. 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 相同 。密度计上面的刻 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有 由小到大 特点。
3.一个鸡蛋悬浮在配制好的盐水中,要想使它浮到水面 上来,可以 (B ) A.往盐水里加些水; B.往盐水里加些盐; C.将盐水倒掉一些; D.以上方法都不行.
4.如图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 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此过程中应用的关键 知识是( D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 第十章 10.4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 第十章 10.4沉与浮

例2: 如图,在盛水的容器内漂浮一木 盆,木盆内有一个木球。试想, 若把木球拿出放入水中,液面高 度将如何变化?
1、漂浮在水面上的冰融化,液面如何变 化?



水 水

水 水
分析:
图A
图B
图C
分析:
水面是否变化,只要比较V排和V水即可。
推导: ∵F =G (漂浮条件) 浮 冰
F浮=G排=水gV排 G冰=G水= 水gV水 ∴ 水gV排 = 水gV水 ∴V水=V 排
⑴密度计 ——利用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总是漂浮的状态, F浮=G ,浮力大小不变。
⑵打捞沉船
——增大V排达到增大浮力的作用 ;减小自身重力。
⑶潜水艇
——利用吸水、排水的方法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 上浮下潜的 。 ——通过加热空气或充入某些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如氦气)以获得较大的浮力。
⑷热气球和飞艇
1.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测量时漂浮在 被测液体中,如图,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测量甲、乙 两种液体的密度,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 F甲___F = 乙,两种液体的密度p甲___p < 乙.(均选填 “>”“=”或“<”)
/v_show/id_XNDQ2NTM5MzQ0.html
• 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________ 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 之前,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孔明灯,为什么能飞上天?
可上九天揽
2、一物体放入水中,静止时1/5在水面外。若 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剩下部分将 ( A ) A.上浮 B.悬浮 C.下沉 D.无法确定 3.一物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悬浮在水中。若将 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再浸没入水中松开 手后 ( B ) A.大块下沉,小块上浮 B.大小块都悬浮 C.大小块都下沉 D.无法确定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4节 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4节 沉与浮

第4节沉与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沉浮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2.知道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4.知道密度计、潜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激发学习欲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沉浮条件.【难点】1.利用沉浮条件解释轮船、潜艇、气球等的原理.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体的沉浮条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6,完成以下问题:1.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3.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合作探究】演示一观察鸡蛋的沉浮1.取一枚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答:鸡蛋沉在水底.2.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答:鸡蛋慢慢上浮、悬浮,最后漂浮在水面.3.如果再加些清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答:鸡蛋慢慢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悬浮,最后下沉到水底.4.探究结论(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通过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当F浮>G时,物体上浮;当F浮<G时,物体下沉;当F浮=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演示二上浮和下沉1.物体下沉的条件是什么?答:F浮<G物时,物体下沉.2.物体上浮的条件是什么?答:F浮>G物时,物体上浮.演示三物体在水中的三种状态1.漂浮:物体浮在水面,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漂浮条件:F浮=G物.2.悬浮: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可以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悬浮条件:F浮=G物.3.下沉:物体沉在水底.下沉条件:F浮<G物.4.悬浮与漂浮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都是一种静止的平衡状态,都满足F浮=G物.不同点:(1)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这时物体所受的浮力是最大浮力,F浮=ρ物gV物(V排=V物);漂浮指物体部分浸入,此时V排<V物,所受的浮力不是最大的.(2)漂浮条件是ρ液>ρ物,悬浮条件是ρ液=ρ物.(物体为实心)演示四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1.上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2.下沉: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3.悬浮:由F浮=G可得:F浮=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4.漂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5.总结:简单地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取决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演示五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1.ρ物是物体的密度(平均密度),而不是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2.由物体的沉浮情况可以判断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反过来由物体重力与浮力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3.求解某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首先要明确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等于物体重力;若沉底则浮力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演示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作出的有关推论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仍都悬浮(或漂浮).2.漂浮在水中的冰或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不变;若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下降.3.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4.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竖直向下的外力,且力的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的增量.例题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将一块冰放入水中,冰漂浮在水面,此时水面恰好与杯子口相平.则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D)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B.水面先下降后上升C.烧杯中的水面会下降D.水面始终与杯子口相平解答由于冰漂浮于水面上,则F浮=G冰,即ρ水gV排=G冰…①,又因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G水=G冰,即ρ水gV水=G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所以V排=V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不会有水从烧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始终与杯子口相平.【教师点拨】条件分析法:当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都不相同时,不能根据单个影响因素来比较所受浮力的大小,这时可以先由浮沉条件分析出不同情况下的浮力与物体自身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比较浮力的大小.【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等,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C.两物体的密度不等,B物体的密度大D.两物体的重力不等,B物体的重力大2.重为15 N的物体,浸没于装满水的容器中后,溢出了5×10-4m3的水.则此物体是(B)A.浮在水面上B.沉到水底C.悬浮在水中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3.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铁球受的浮力<铝球受的浮力;若把它们都放在水银中静止时,则铁球受的浮力=铝球受的浮力.(均选填“>”“<”或“=”) 知识点二控制沉与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7-69,完成以下问题:1.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轮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合作探究】演示七海洋生物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沉与浮甲:鱼鳔的大小变化能使鱼在水中自由沉浮.乙:抹香鲸靠加热或冷却脑油来控制沉浮.丙:乌贼的骨中包含有许多小的充气隔室.丁:鹦鹉螺具有螺旋形的外壳,壳内有很大的充气囊.演示八浮力的应用——轮船现代轮船指用机械发动机推动的船只,多用钢铁制造.演示九橡皮泥小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1.橡皮泥的密度比水大,它在水中会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怎样把橡皮泥做成一条小船,使它能漂浮在水面,并能承载重物?答:把橡皮泥捏成瓢状放在水里,它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并能承载重物.2.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造的.请简述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原理.答:将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3.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什么?答: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4.什么是轮船的载重线?答:表示船舶在允许的最大载重情况时水面位置的水平线.5.思考:一艘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受到的浮力和船身在水中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答: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海水>ρ河水,故船身在水中的体积变大,船身会下沉一些.演示十潜艇1.潜艇如何潜入水中?答:潜艇的艇身装有水舱,向水舱充水时,潜艇变重,逐渐潜入水中.2.潜艇如何浮出水面?答: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变轻,从而上浮.3.由此可知潜艇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答:潜艇的工作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演示十一动手做一个潜艇1.按上图自制一个潜艇模型,把模型浸在水中,从管中抽气,模型将怎样运动?答:模型下沉.2.向管中打气,模型又会怎样?答:模型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演示十二热气球1.热气球能浮在空中的原理是什么?答: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空气或某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以获得较大的浮力来升空的.2.热气球如何下降呢?答:减小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方法是减小排开气体的体积,比如热气球停止加热.演示十三浮船打捞1.据史籍记载,900多年前,僧人怀丙曾“打捞”起沉落江中的万斤大铁牛.他创造了浮力起重法,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今.2.现代打捞技术将浮筒绑在沉船两侧时使整体体积增大,总的浮力增大,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整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时沉船上浮.知识拓展密度计1.密度计是一种什么仪器?它的刻度有什么特点?答: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上稀下密.2.密度计的底部配有铅坠,其作用是什么?答:使密度计能够直立在液体中.3.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G.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面上时,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相等的,都等于其重力大小.4.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说明液体的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答:由F浮=ρ液gV排可知,V排越大,液体密度ρ液越小.【教师点拨】1.人们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用盐水选种时,把漂浮的种子清除掉,保留下沉的饱满种子.2.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船身会向上浮起一些.3.潜艇在水面下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变大.4.生活中另外一些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的现象:腌鸡蛋时,开始鸡蛋漂浮,后来下沉;煮饺子时,饺子熟了后会浮出水面;吹出的肥皂泡先上升后下降,等等.【跟进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用同一支密度计测定不同液体的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D)A.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所受的浮力越大B.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都相等C.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D.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液体密度越大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向潜艇的水舱中充入适当的海水后,潜艇在海水中由漂浮变为悬浮,潜艇受到的浮力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该潜艇由海水中潜入长江中仍然保持悬浮,应该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潜艇水舱中水的质量(ρ海水>ρ水).课堂小结沉与浮⎩⎪⎪⎨⎪⎪⎧物体的浮沉条件⎩⎪⎨⎪⎧决定因素:F 浮与G 物共同决定浮沉条件⎩⎪⎨⎪⎧ 上浮:F 浮>G 物下沉:F 浮<G物悬浮或漂浮:F 浮=G 物控制沉与浮⎩⎪⎨⎪⎧潜艇热气球浮船打捞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4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4沉与浮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4 沉与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第四节,主要内容包括:1. 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2.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 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物体的沉浮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量筒、细线、泡沫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物体沉入水底等,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材质等因素无关。

然后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包括: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比较不同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等。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计算并解答。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 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3.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船只的最大载重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10.4沉与浮(共36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10.4沉与浮(共36张PPT)

小结:
2、 浮沉条件的应用
⑴密度计 ——利用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总是漂浮的状态, F浮=G ,浮力大小不变。
⑵打捞沉船 ——增大V排达到增大浮力的作用 ;减小自身重力。
⑶潜水艇 ——利用吸水、排水的方法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 上浮下潜的 。
⑷热气球和飞艇 ——通过加热空气或充入某些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如氦气)以获得较大的浮力。
方法一、比较F浮与G物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沉与浮
特别注意,判断物体的沉与浮时,一定要先把物 体浸没在液体中
F浮
G物
F浮<G物
下沉
下沉,直至静
F浮 止在容器底部
此时:物体对容 器底的压力
G物 F压=G物-F浮
此时:容器底对物体的支持力
N=G物-F浮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如果F浮>G物,则物体上浮,直到漂浮 如果F浮< G物,则物体下沉,直到沉底 如果F浮= G物,则物体悬浮(可以停留 在液体的任意深度)
思考: 当物体静止在容器底部时, 对容器底是否存在压力?
G物
F浮=G物
F浮
悬浮
G物
方法一、比较F浮与G物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沉与浮
上特浮别注过意程,2判:断此物上体的升沉过与程浮,时,实一际定上要也先把是物一 个体浮浸没力在逐液渐体减中 小的过程
F浮
F浮
F浮
G物
F浮>G物
上浮
G物
上浮过程1
G物
上浮过程2
方法一、比较F浮与G物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沉与浮 方法二、比较ρ物与ρ液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沉与浮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
ρ物 < ρ液 ,物体上浮直到漂浮
ρ物 > ρ液 ,物体下沉直到沉底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4 沉与浮(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4 沉与浮(课件)

2.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 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3.一实心铁球分别浸没水、酒精、水银中,受到浮
力最大的是( C )
上升
鱼鳔 变大
V排 变大 F浮 变大 F浮 > G
悬浮
鱼鳔 适中
V排 适中 F浮 适中 F浮 = G
鱼鳔 变小
V排 变小 F浮 变小 F浮 < G
下沉
抹香鲸靠加热或冷 却脑油来控制沉降
乌贼的骨 中包含有 许多小的 充气隔室
鹦鹉螺具有螺旋形的外壳, 壳内有很大的充气囊
2.控制沉与浮
独木 舟
孔明灯
宝船 盐水选种子
如果由你来组织打捞中山舰,你会怎么做?
课堂小结
物体的沉浮条件 控制沉与浮
上浮
F浮>G物
下沉
F浮< G物
悬浮
F浮= G物
潜艇 热气球 浮船打捞
随堂训练
1.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B )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浮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水 C.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D.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
现象2 悬浮 F浮=GF浮 G现象3 上浮 F浮>G
结论:
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的__浮___力和 __重___力的大小。
通过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2、当F浮>G 时,物体上浮 当F浮<G 时,物体下沉 当F浮=G 时,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10.4 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10.4 沉与浮
•★ ★ ★ :这个实验是“动 手做”,但我考虑到让潜水艇 2、演示:潜艇模型的沉浮 模型悬浮难以控制,是需要花 费一定时间的,所以我把它改 为演示实验,并留为家庭作业, 课下再进行指导。
介绍我国古代僧人 怀丙利用浮船打捞 沉落江中的万斤铁 牛的故事:借浮力 起重,是中国古代 的一个创造,这一 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既然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浮力, 铁块、木块、气球,为什么有的 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悬浮?
• 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运动情况(1)把铁块浸没在水 中,放手后铁块 ;(2)把相同体积的木块浸 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 ;(3)把充满相同 体积水的气球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气球 。

水 铁
一 物体的沉浮条件
• 让学生作图分析铁块、木块与气球的受力示意 •★ ★ ★关于物体的沉浮部 图,总结物体的沉浮条件。 分学生头脑中会有“漂在水 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 F浮 F浮 F浮 受到的浮力大”的错误认识, 所以一开始通过实验与阿基 铁 木 球 F合=0 米德原理来分析,纠正学生 F合 的错误认识。此过程充分发 F合 G球 G木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 G铁 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
当物
当物体下沉时,F浮( )G物;
当物体悬浮时,F浮
物。
< (=)G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沉浮条件应用 (1)改变体积 (2)改变自身重力 例:热气球、鱼 例:潜艇
四、课堂练习
1、现有一只玩具青蛙,将它浸没水中,它会上浮; 把它浸没到另一种液体中,它却下沉,它在这两 种情况下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 1题考察学生对上浮、 A、在水中浮力大 B、在液体中浮力大 下沉状态时的浮力与重 C、受到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 力关系。 2、某轮船从大海驶向内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题考察浮力不变时,ρ ( ) 液与V排的关系。 A.轮船所受的浮力变大 B.轮船所受的重力变大 C.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 D. 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计
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用途 2.工作原理: 2.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G= F浮 工作原理
3.刻度值的特点: 3.刻度值的特点: 刻度值的特点
(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上面读数小 下面读数大
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物体沉浮条件应用
3、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水中,将物体截成大小 、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水中, 不等的两块后,仍放入水中,则( D ) 不等的两块后,仍放入水中, A、大块下沉,小块悬浮 、大块下沉, C、两块都上浮 、 B、大块下沉,小块上浮 、大块下沉, D、两块都悬浮 、
4、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小球投入水中 出现如图所 、将体积相同的 、 、 三个小球投入水中 三个小球投入水中,出现如图所 示的三种情况, 示的三种情况,下列关于对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的说 法正确的是( 法正确的是( C ) A A球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最大 球浮在水面上, 球浮在水面上 B C球沉在底部,受到的浮力为零 球沉在底部, 球沉在底部 A C A球受到的浮力与 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球受到的浮力与B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球受到的浮力与 D B球受到的浮力与 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球受到的浮力与C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球受到的浮力与 B C
(2)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
潜艇通过水箱的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
本节小结
1、当物体浸没时( V排=V物= V): 当物体浸没时( ): ρ液> ρ物 上浮 F >G ρ液gV > ρ物gV

ρ液gV = ρ物gV F浮=G
ρ液= ρ物
悬浮
ρ液< ρ物 下沉 F浮< G ρ液gV < ρ物gV 2、当物体在液面时( V排 < V物): ρ液> ρ物 漂浮 F浮= G ρ液gV 排 = ρ物gV物 3.浮沉条件应用 3.浮沉条件应用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①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 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 物体的浮沉条件: ③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物体浸没时: 、当物体浸没时: F 浮>G F 浮= G F 浮<G 上浮 悬浮 下沉
2、当物体在液面时: 、当物体在液面时: 漂浮 F 浮= G
5、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在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在液体中的深度越深, 的浮力 ( C ) A、越大 B、越小 、 、 C、不变 D、都有可能 、 、
6、一实心铁球分别酒精、水银中, 的是( 的是( C ) A、水 、 B、酒精 、 C、水银 、 D、无法确定 、
分析总结: 分析总结: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 受到的(浮力 )和( 重力)的大小。
木头、 在水中会上浮; 平时常见到 木头、泡沫等 在水中会上浮; 石块、金属块等 在水中会下沉。 石块、 在水中会下沉。 不同。 因为不同物质 密度 不同。
F浮=ρ液gV排
G物=m物g=ρ物gV物
(1)改变自身体积以改变浮力来实现浮沉
抹香鲸通过加热或冷却脑油来控制浮沉
物体沉浮条件应用
汤圆刚放入水中时, 汤圆刚放入水中时, 会沉入锅底
汤圆煮熟时, 汤圆煮熟时,则会 浮出水面。 浮出水面。
潜水艇也能在水中随意的上浮和下沉, 潜水艇也能在水中随意的上浮和下沉,它和鱼类的工作原理 是否一样? 是否一样?
1、当物体浸没时( V排=V物= V): 当物体浸没时( ): ρ液> ρ物 上浮 F >G ρ液gV > ρ物gV

ρ液gV = ρ物gV F浮=G F 浮< G ρ液gV < ρ物gV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悬浮 下沉
2、当物体在液面时( V排 < V物): F浮= G ρ液gV 排 = ρ物gV物 ρ液> ρ物 漂浮

酒精
水银
7、有一体积是2分米3,密度是 ×103千克 米3的 、有一体积是 分米 密度是0.6× 千克/米 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所示, 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所示,如果 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 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问: 未露出水面), (1)木块在上浮过程中 未露出水面),受到浮力 )木块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受到浮力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2)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多大? )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多大?
(1)改变浮力 (2)改变自身重力 热气球、 例:热气球、轮船 例:潜艇
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1. 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B )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 B.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C.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D.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 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 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 2.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 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 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