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的技术原理
跑的技术原理
田径——跑的技术原理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高和远、掷得远的动作的方法。
二、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实效性:指完成动作时,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并产生最大作用和最佳动作效果的属性。
经济性:指运动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较少消耗身体能量的属性。
三、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
(1)内力:人体本身的运动器官相互作用时秘产生的力。
如肌肉收缩力。
(2)外力:指人体或器械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对人体或器械作用的力。
如支撑反作用力。
四、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人们从事田径运动时,从实效性和经济性出发,要遵循的最基本的软科学和生理学的理论。
它是指导田径运动实践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跑的技术原理一、的定义单脚支撑和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
二、跑的周期划分:跑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腾空时期和两个支撑时期,又叫复步。
(1)支撑时期:从脚着地到脚离地为止的时间段。
又可分为前支撑阶段(或前蹬阶段)和后蹬阶段。
前支撑阶段指从脚着地起到身体重心移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为止。
后蹬阶段指从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的垂面起到脚蹬离地面为止。
(2)腾空时期:从脚离地时起到另一脚着地为止的时间段。
一条腿的摆可以分为前摆阶段和后摆阶段。
后摆阶段指从脚蹬离地面起到大腿垂直于地面为止。
前摆阶段指从大腿垂直于地面的位置开始到脚着地为止。
三、决定跑速的因素:步长:指相邻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
步频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
(1)步长: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三部分组成的。
后蹬距离:指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它取决于身材、后蹬角度和伸展程度。
腾空距离:指腾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它取决于腾空时的初速度、腾起角度和空气作用力。
着地缓冲距离:指前支撑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洋洋得意距离。
它取决于腿长、着地角和着地时机。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是一项包括各种独立项目的综合性运动,涵盖了短跑、中长跑、长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标枪、铁饼、链球等多个项目。
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技术原理,以下是其中一些项目的主要技术原理:1. 短跑:-起步:起步是短跑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运动员需要采用爆发力强、动作迅速的起步动作,以迅速达到最大速度。
-加速阶段:加速阶段中,运动员要保持较小的摆臂幅度,大步迅速、力量集中,迅速达到最大速度。
-最大速度:在最大速度阶段,运动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全身协调动作,有效利用摆臂和摆腿来保持速度。
-终点:运动员在终点时需要进行有效的减速和控制动作,以防止过早减速造成时间损失。
2. 跳高:-起跳:跳高运动员需要通过弯腰、弯腿等动作来形成弹簧状的弯曲状态,然后通过迅速伸腿和向上推动臂部完成起跳。
-过杆:在越过跳高杆时,运动员需要通过后仰和旋转动作,以最大程度减小身体的高度,提高越过杆的几率。
-落地:落地动作也至关重要,需要掌握正确的落地技术,以减小冲击力,防止受伤。
3. 撑杆跳:-起跳:运动员通过将撑杆垂直插入撑杆台,并在弯曲状态下迅速推杆,使自身腾空。
-通过高度:在越过撑杆高度时,运动员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同时使用杆的弹性来辅助越过。
-落地:落地时,运动员需要掌握正确的落地技术,减小冲击力。
4. 铁饼:-摆臂:铁饼运动员通过摆臂来增加旋转动作的速度和力量,从而提高铁饼的旋转速度。
-旋转:运动员在起旋转动作时,需要通过腰部、臀部的旋转来保持铁饼的旋转稳定。
-释放:在合适的时机,运动员通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将铁饼释放,掌握好释放的时机和姿势是关键。
这些仅仅是田径运动中一些项目的基本技术原理,每个项目还有更为复杂和具体的技术要点。
不同项目的技术原理有其独特之处,运动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技术改进来提高竞技水平。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⑶完整法和分解法 ①完整练习法是以完整地形式进行田径运动技术的练 习。 ②分解练习法是把田径运动技术的完整过程,分解为 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练习。
⑷游戏法和竞赛法
①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
学的方法。 ②比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 学的方法。
⑸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①预防错误:就是在教学中要传授正确的技术,让学生 建立正确技术的感念。 ②纠正错误大方法:a.直接提示法;b.直接帮助法;c.降 低练习条件法;d.作业条件限制法;e.诱导法
5、决定跑速的因素:步长、步频。
6、训练速度的方法: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7、跑步在训练中如何达到最佳:保持步长不变而提高 步频或保持步频而加大步长,都能提速。但是过分加
大步长会降低步频,过分加快步频会减小步长。对每
个人来说,步长和步频应根据个人的运动素质和身体 形态等具体特征合理搭配,因此只有掌握步长和步频
中学田径教学
1、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阶段划分? ①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②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③
巩固和提高阶段;
2、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 ⑴讲解法 ①概念:讲解法是指教师用语言艺术来表述田径运动技术 动作,它与演示法相结合,可帮助学生建立某一田径运动 项目的正确技术概念,教师用语言表述动作的方法时结合 体态动作,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②演示方法:动作示法和多媒体演素,才能使两者合理
搭配,达到提高跑速的效果。(步长起主要作用的事 腾空)段落内容……
走与跑的定义
8、走与跑的定义(外在形式、动力学特征):走是一种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单脚支撑与双脚支撑相交替的周期性位移运动。跑是一种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的周期性位移运动。走和跑的支撑
田径技术原理及复习
复习
考试题型: 判断题、填空题、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 要求: 1.简答题要写出要点,有名词的要解释。 1.简答题要写出要点,有名词的要解释。 2.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不能直接写出答案。 2.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不能直接写出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田径运动的概念: 径赛和田赛、公路跑、竞走、越野跑和山地 赛跑。 2、径赛:通常把田径运动中以时间计测成绩 的 比赛项目叫径赛。 3、田赛:通常把田径运动中以高度、远度计 量成绩的比赛项目叫田赛。
4、直、曲段分界线: 5、分道线: 7.前、后沿:按跑进方向,先接触到的线段 7.前、后沿:按跑进方向,先接触到的线段 沿为后沿;后接触到的线段沿为前沿。 8.内、外沿:以圆心为准,靠近圆心的线段 8.内、外沿: 沿为内沿;远离圆心的线段沿为外沿。
9、步频: 10、步长: 10、步长: 11、重心波动差: 11、重心波动差: 12、腾起初速度: 12、腾起初速度: 13、腾起角度: 13、腾起角度: 14、分道宽和跑道宽 14、分道宽和跑道宽 15、田径运动技术 15、田径运动技术
3.重心波动差:跑时身体重心上下波动的差 3.重心波动差:跑时身体重心上下波动的差 数。 重力:是指地心对物体的吸引力。 (二)影响跑速的力 1.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或两腿交 1.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或两腿交 换的次数。 2.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 。 2.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及复习
田径运动技术
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 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 跳得远、跳得高、掷得远的动作方法。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
一、经济性 在完成动作时能合理的运用体力,在获得 最大运动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少消耗身体 的能量。 二、实效性 是指在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 动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
经典: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践,并初步具备评价田径运动主要项目技术的能力。
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
❖ 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
❖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
❖ 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 ❖ 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 第二节 跑的技术原理 第三节 跳跃的技术原理 第四节 投掷的技术原理
退出
学习目标
1、明确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和 在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与器械运动的力。
2、了解跑、跳跃和投掷运动的阶段划分,明确决定跑、跳跃 和投掷成绩的主要因素。
它取决于腿长、着地角度和脚着地的时机等因素。
步频取决于完成每一步的时间,分为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
支撑时间是完成步长中着地缓冲距离和后蹬距离所花费的时间。
腾空时间是完成步长中腾空距离所用的时间。
步长和步频的相互关系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因为它受每 个人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实践中,根据 个人的特点,合理搭配和调整好步长与步频的比例关系,是提 高跑速的有效途径。
后蹬距离:是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它取决于身体条件、后蹬角度和后蹬腿伸展的程度等
因素。
返回
腾空距离: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它取决于腾空时的初速度、腾起角度和空气作用力
等因素,腾空距离主要是受后蹬阶段的效果所制约。
返回
着地缓冲距离:是脚着地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到着 地点间的水平距离。
影响跑速的因素
跑速
步长
着
后
腾
地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第一节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1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高和远、掷得远的动作的方法。
在田径运动实践中,由于运动者的个体差异,而导致技术风格各异。
但是,从整体上看,任何人的技术都必须符合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体育学科理论的有关要求,或者说,田径运动技术是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在田径运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所以,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运用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对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和科学道理的分析和解释。
2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实效性和经济性。
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经济性是指运动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人体能量不必要的消耗。
所以,完善的技术应体现出:消除了多余和紧张动作,在预备动作和次要动作阶段尽量节省力量,在技术的主要阶段能增大用力程度和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效能。
3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田径运动技术的直接作用是通过不同的动作形式使人体或器械产生运动。
力是人体或器械产生运动的基本原因。
在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包括内力与外力两种。
3.1内力:指人体运动器官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
如肌肉收缩力、关节内部和关节外部(韧带)的阻力、肌肉组织内部的摩擦力、对抗肌的拉力等。
在人体运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的收缩力,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关节运动,使人体的各部位或与外界发生作用和变化。
3.2外力:指人体或器械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对人体或器械作用的力。
外力主要有支撑反作用力、重力、空气作用力、摩擦力等。
由于除重力因素外,大多情况下外力对人体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因内力作用的不同而变化的,所以在田径运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外力的动力和助力作用,减少和克服外力的阻力作用。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
返回
跳跃的概念
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或借助一定 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的高度或 远度的运动项目。
请单击图:跳高
请单击图:跳远
请单击上图:三级跳
请单击图:撑竿跳高
一、跳跃的阶段划分
器械作用的力。外力主要有支撑反作用力、重力、空气作用力、
摩擦力等。由于除重力因素外,大多数情况下外力对人体运动所
产生的影响是因内力作用的不同而变化的,所以在田径运动实践
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外力的动力和助力作用,减少和克服外力
的阻力作用。
返回
四、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
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 是运用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指导田
起角度。
返回
H3 腾空最高点时身体重心与横杆的垂直距离。 它取决于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和过杆动作。
因此,跳高成绩可以用 H=H1+H2+H3 公式来表示。这里 需要指出,除非腾越过杆时身体重心低于横杆(实践中不可能 做到)H3是正值,否则H3均为负值。
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如下页图表:
H
H2
H1
H3
腾起初速度
腾空时期
跑的阶段划分
前支撑 后蹬 时期 阶段
后摆阶段
前摆阶段
前摆阶段
前支撑 时期
后蹬 阶段
后摆阶段
前支撑阶段:从脚着地起到身体重心移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为止。
后蹬阶段:从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的垂直上方起到脚蹬离地面为止。
后摆阶段:从脚蹬离地面起到大腿摆至垂直于地面为止。
前摆阶段:从后摆结束到脚着地为止。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3 终点跑
终点跑的任务是保持途中跑的速度进行冲刺, 尽快以躯干接触终点线,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和 名次。 除了在训练中加强高速跑的能力和冲刺能力外, 还要掌握撞线的技术(尤其是短跑),当两名 运动员距终点线距离一样时,谁做了撞线动作 谁就能取得好的名次。 撞线是向前屈体或前屈转体,身体其他部位要 尽可能的保持在后面,这样才能保持重心速度 不下降。
31
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示意图
H H1 腾起初速度 H2 腾起角度 H3
身 高 与 腿 长
起 跳 离 地 时 的 身 体 姿 势
助 跑 速 度 的 利 用
起 跳 蹬 伸 的 工 作 距 离
起 跳 蹬 伸 的 工 作 时 间
离 地 瞬 间 的 水 平 速 度
起 跳 取 得 的 垂 直 速 度
杆 上 的 身 体 姿 势
10
1.3 落地缓冲距离决定因素
落地缓冲距离是身体重心从前脚掌落地移 动到垂直支撑的水平距离。 落地缓冲距离与腿长和落地角度相关。 一般来讲,这是跑中的消极部分,因为落 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之前,水平分力向 后。因此,扩大步长不应追求落地距离。 而应适时做“后扒”动作,“后扒”动作 虽然不能成为跑的动力,但能起到减小腿 着地时的阻力作用。
4
5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
步长: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
决定跑速的因素 步频:指在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 两者的乘积就是跑的速度。因此加大步长或提高步频均能提高跑速。 但在实践中过分加大步长就会降低步频,过分加快步频就会减小 步长。 因此步长和步频必须要有合理的搭配才能达到跑的最佳效果。
6
1 步长
后蹬距离:是在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前移的水平距离。 步长 腾空距离:是从后蹬脚离地至摆动腿的落脚地身体重心 移 动的水平距离。 落地缓冲距离:是身体重心从前脚掌落地移动到垂直支撑 的水平距离。
田径理论教学——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3 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
跳跃项目是为了获得最大的高度和远度,因此在充分发挥水 平速度的前提下,尽力发挥最大的垂直速度。由于任务不一 样,构成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远度项目时, 水平速度大于垂直速度,取得适宜垂直速度的情况下,尽力 发挥最大的水平速度,高度项目时,垂直速度要大于水平速 度,发挥和利用水平速度的情况下,尽力获得最大的垂直速 度。
起跳角(蹬地角):起跳结束瞬间,支撑腿与起跳腿 支点与前侧地面之间的夹角。
H3,是身体重心最高点与横杆的距离。其大小与运动员过杆时 身体姿势和补偿动作的合理性有关。H3的值越小,动作越合理。
(一)跳跃远度的构成
跳跃远度项目是以人体腾越的最大水平距离计量成绩的。其远 度的构成:S=S1+S2+S3
S,是实际远度的距离。
2.周期与动作划分 跑的一个周期由两步组成(即一个复步),每一步包 括两个支撑时期和两个腾空时期。 支撑时期:从一脚着地起至脚离地止。 腾空时期:从一脚离地起至另一脚着地止。 就一脚而言,在一个周期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着地缓冲——后蹬——前摆。 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上方时进入后蹬阶 段。 前摆:当支撑腿离开地面,即进入前摆。
抛射初速度(Vo)、(a)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 .腾起初速度
腾起初速度:是指运动员结束起跳时,身体总重心所具有 的速度。腾起初速度是由起跳时身体重心所具有的水平速 度和垂直速度所决定的(助跑与起跳)。腾起初速度是一 个矢量,它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高度和远度均与腾起初 速度的平方值成正比关系,腾起初速度对腾起的高度和远
1.1.短跑技术原理2007.7
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
田径运动技术中符合运动生物力学 等学科要求,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 律和科学道理就是田径运动的技术原理。 在实践中人们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 是
实效性 和经济性,
3
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田径运动过程是通过不同的动作形 式使人体或器械产生运动, 力是产生运动 的原因, 在田径运动中, 影响人体和器械 的力包括内力与外力两种。
22
途中跑
3,3 途中跑 任务: 继续提高和保持高速度跑, 由于途中跑距离长,要善于放松,以节 省能耗。弯道跑为获向心力身体要内倾。
23
终点跑
3.4终点跑 任务: 尽量保持速度进行冲刺, 以躯干触 终点线,以获最佳成绩和名次。要掌握适 时做前屈体撞线动作。
24
第二章 田径运动的技术原理
学习要求: 1明确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评定技术的 标准,及人体运动的内力和外力 2 了解跑.跳.投的阶段划分,明确决定跑. 跳.投成绩的因素 3 明确各技术阶段的基本要求 4 初步具备指导田径运动实践和评价运 动技术的能力。
1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决定跑. 跳. 投成绩的因素 难点: 技术原理与田径运动实践相 结合
4
内力:
内力: 指人体运动器官之间相互作用时产 生的力, 如肌肉收缩力. 关节内. 外部的阻 力, 肌肉内部的摩擦力.对抗肌的拉力等, 人体运动时通过肌肉收缩带动骨杠杆运 动,使人体与外界或身体其他部位发生作 用和变化。
5
外力:
外力: 指外界对人体或器械作用的力, 外力主要 有: 支撑反作用力. 重力. 空气作用力, 摩擦力等, 在田径运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外力的动 力和助力作用,减小和克服外力的阻力作用,田 径运动技术原理是人们从事田径运动的理论依 据,也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田径运动技术 原理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跑的技术原理
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器械运动的力
田径运动技术的直接作用是通过不同一动作形式使人体或器械产生 运动。国是人体或器械产生运动的基本原因。在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 和器械运动的力包括内力与外力两种。 (1)内力:指人体运动器官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如肌肉收缩力、 关节内部和关节外部(韧带)的阻力、肌肉组织内部的摩擦力。对抗肌 的拉力等。在人体运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的收缩力,通过肌肉收 缩产生关节运动,使人体的各部位或与外界发生作用和变化。 (2)外力:指人体或器械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对人体或器械 作用的力,外力主要有支撑反作用力、重力、空气作用力、摩擦力等。 由于除重力因素外,大多情况下外力对人体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因内力 作用的不同而变化的,所以在田径运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外力 的动力和助力作用,减少和克服外力的阻力作用。
第二节:跑的技术原理
N
F1
P 图2-3 跑步蹬地瞬间的支撑反作用力
第二节:跑的技术原理
四、曲线(弯道)跑时的向心力和离心力:
1、向心力 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存在一个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a的大小 等于V2/R,方向指向圆心。有加速度的存在就有力的存在,其方向 与加速度的方向一致。因此,向心力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由此 可知,物体在作圆周运动时,必须有一个跟速度方向垂直,并且指向 圆心的力作用于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上,这个力叫做向心力。弯道跑 的人在转弯时就存在向心力,人向圆心一侧倾斜,这时人重力P与地 面的支持力N不在一条竖直的直线上(图2-4)。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可得向心力: F=ma=mV2/R (2-1) 这里F为向心力,m为运动物体的质量,V为运动物体的线速度,R 为物体至转轴的转动半径。从公式可以看出,向心力与转动半径成反 比,与转动物体的质量和线速度平方成正比。 根据运动学中运动物体线速度V与角速度ω的关系,向心力F又可用 如下公式表示: F=mV2/R=mω2R (2-2)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向心力与转动物体质量、角速度平方以及转 动半径都成正比。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不应对求这一段距离,当摆动腿前摆至最大幅度时,随即便应做积极的 下落做地和缓冲动作,这不仅可以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支撑点垂直上方 而转入后蹬,还可有效地增大并拉长支撑腿肌肉在后蹬用力前的紧张度 与处长度,从而加强后蹬的用力效果。 为了通过增加步长 来提高跑的速度,必须提高后蹬和摆动效果。要提高 后蹬的效果,就必须做到后蹬的力量要大、速度要快、动作要充分,同 时要支撑好后蹬的方向和适宜的后蹬角度。 后蹬力是向前跑进的主要动力。由于后蹬动作是以髋、膝、踝三关节依 次伸展的形式完成的,所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蹬地的力量越大,蹬 伸动作完成的越快、越充分,身体获得向前的加速度也越大。 后蹬的方向和角度对提高后蹬效果和保证跑的直线性尧重要的作用。后 蹬的方向正确,后蹬的角度适宜,不仅能获得更大的与跑进方向一致的 支撑反作用力,还能更好地保证跑的直线性,从而提高跑的经济性和时 效性。 每跑一步,必然是一腿向后蹬地,另一腿向前摆动,两腿动作是密切配 合的摆动腿正确的前摆不仅为后蹬动作的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摆 动的力量、方向、速度和幅度还会在惯性作用下直接影响后蹬的效果。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
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不频,步长是指两焦灼地之间的距离,步频是 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两者的乘积就是跑的速度(跑速=步长*步频)因此 无论改变步频或步长,还是两者同时改变,都将对跑速产生影响。如果保将 步长不变提高步频或保持步频不变而加大步长、多能提高跑速。但在实践中 过分加大步长会因完成每一个步的时间 挺长而降低步频,而过分加快步频也 会因每一个步的用力效果受到影响而减小步长。因此只有了解影响步长和步 频的各种因素及两者关系,使两者合理搭配 、才能达到提高速度的效果。 步长是由后蹬距离 、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3各部分组成(图)。 后蹬距离是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 距离,它取决于身体条件(如脚长和髋关节灵 活性等)后蹬角度和后蹬腿伸展的程度等因素。 腾空距离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 距离,它取决于腾空时的 初速度 、腾 空起角 度和空气作用力等因素,腾空距离主要是受后 等阶段的效果所制约。着地缓冲距离是脚着地 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到着地点间的水平距离,他取决于腿长 、着地角度 和脚着地 的时机等因素。由于着地缓冲阶段的支撑点位置在身体重心投影点 之前,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向后(与跑进方向相反),因此,加大步长
田径运动的技术原理
人体外力:若将人体确定为研究对象,即人体力学系统,那么外界对人 体作用的力称人体外力。引起人体由静止状态改变为运动状态的只能是人体外 力。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只能是环节以外的力(外力)对环节作用的结果。如 果人体失去其它物体对人体的作用,人既不能走又不能跑,即不能改变人体整 体在空间的位置。在田径运动中,主要的人体外力是重力、支撑反作用力和摩 擦力。 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在引力范围之内它始终都在起着作用。在运动中, 它对某些项目是不利的,如在跳跃和投掷时,它是要必须去克服的阻力;但有 时也可利用重力,如在加速跑及弯道跑时,身体前倾和内倾就是根据加速度的 大小和离心力的大小适宜地利用着重力因素。 支撑反作用力是指在跑的后蹬或起跳时,地面通过支撑腿对人体所产生 的反作用力。它和后蹬或起跳时人体用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它对人体作 用的结果往往是我们观察运动过程,分析动作效果的直接依据。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也有两重性。人们在跑时为了使后蹬动 作更有实效,穿上适当长度钉子的跑鞋,就是为了加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另 一方面,在投掷项目中人们将投掷器械的表面做得尽量光滑,则是为了减小器 械在飞行中与空气的摩擦力。
Company Logo
从运动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因素是使田径技术效应产 生波动的重要方面。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果断、勇敢、 刻苦、耐劳、沉着和自信等品质,对于学习技术和在关键 时刻表现出合理的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田径运动技术的形成与劳动、娱 乐、军事和教育等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伴随着以上 各因素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Company Logo
二、身体重心和髋关节的运动轨迹: 在竞走过程中,支撑腿处于垂直部位时身体重心位置最高,双脚 支撑时身体重心最低。为尽可能地提高竞走速度,减少能量消耗,竞 走时应尽量减小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使身体重心保持接近直线方式 的运动。高水平运动员在整个赛程中,身体重心波动值保持最小,约 3-6cm,从而使步频和步长保持高度的稳定性。身体重心的起伏不但 与竞走技术有关,而且与速度有关,竞走速度慢,身体重心升降大。 竞走速度快,骨盆沿垂直轴的转动幅度大,身体重心轨迹就容易接近 直线。 髋关节的运动轨迹为一曲线,即每一个复步,一侧髋关节的运动 轨迹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另一侧髋关节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向下的曲线。 竞走时双腿支撑时上下弧线闭合,垂直部位时两侧髋关节的垂直距离 最大。髋关节的垂直活动范围在5.5-6.5厘米之间。 在竞走时,髋关节呈曲线运动的特征,是使身体总重心沿直线运 动的重要保证,而尽量减小上下起伏,使身体重心沿直线运动,则是 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果,进而提高速度的基础。
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第⼆章⽥径运动技术原理教学教案-第⼆章2010-12-09 19:01:19 来源:⽥径精品课程浏览:1042次第⼆章⽥径运动技术原理通过讲授法向同学们介绍⽥径运动技术的定义和相关描述,⽥径运动技术的构成因素;⽥径运动技术的评定标准等等。
要求:学⽣作必要的笔记第⼀节⽥径运动技术的概念、构成及评定标准⼀、⽥径运动技术概念:⽥径运动技术是⼈们在⽥径运动实践中,合理运⽤和发挥⾃⾝机体能⼒,有效完成跑、跳、投的动作⽅法。
——《⽥径》(刘建国,⾼等教育出版社2006)⽥径运动技术是⼈们在⽥径运动实践中,合理运⽤和发挥⾃⾝机体体能、智能和技能,有效地完成跑的快、跳的⾼、跳的远、投的远的动作⽅法。
——《⽥径》(王传三等,⼴西师范⼤学出版社2000)⽥径运动中,合理的技术动作必须符合:⽣物⼒学、⼈体解剖学、⼈体⽣理学的规律和要求。
⽥径运动技术在形式和内容上包含有:动作的⽅向、路线、幅度、速度、⽤⼒顺序、协调配合程度以及动作效率等要素。
⼆、⽥径运动技术的构成因素⽥径运动技术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1 运动⽣物⼒学——其运⽤可以使技术动作更加的合理和有效2 运动⽣理学——运⽤可使技术动作体现节能效果、发挥最⼤潜能。
放松技术的理念3 运动解剖学——更加了解⼈体运动器官的特点,合理技术就是符合并善于发挥这些特点。
如不同的肢体环节,尤其不同的特点,并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中发挥着程度不同的作⽤。
4 运动⼼理学——培养的运动员是能经受各种变换环境的、意志⼒顽强的⼈,运动技术也能在各种优或劣情景下都能得到正常发挥的稳定的技术。
5 社会学——运动技术缘⾃于⽣产劳动,应回归于社会⽣活,并为之服务。
运动技术不仅属于竞技体育,同样属于体育的各个领域。
三、评定⽥径运动技术的标准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体的运动能⼒,从⽽产⽣最⼤的作⽤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经济性:是指在运动中合理运⽤体能,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利⽤⼈体的能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田径运动技术的生理学原理ppt课件
〔三〕投掷工程的专门化知觉
各专项的器械感是构成投掷技术的重要心思要素。它是能否得心应 手地运用各种运动器械,恰如其分地利用其固有特性,准确地完成 技术动作的重要心思根底。各种器械感,主要由肌肉运动觉、触摸 觉、视觉和平衡觉的参与而逐渐构成的,其中尤以肌肉运动觉为主, 它是上述各种感受性与其相互间差别感受性精细分化开展的结果。
B、肌肉的长度
肌肉的长度可以影响肌肉力量的大小,肌肉在收缩时的初长度与肌 纤维中每个肌节的长度有关,因此肌节的长度可以影响肌纤维收缩的 力量,研讨阐明,单一肌节处于最适度长度时产生的张力最大,过长 或过短的肌节长度产生的张力皆小与此,
C、肌肉纤维的类型
力量不仅取决于肌肉的体积而且取决于肌肉纤维的类型。根据肌肉 的收缩速度,肌纤维可以分为快肌a快肌b和慢肌三种类型。肌纤维的 类型与力量有着亲密的关系,快肌纤维收缩的力量明显高与慢肌纤维, 而慢肌纤维的抗疲劳的才干明显强于快肌。
能够会因外界刺激的干扰而引起无意留意,此时产生的无意留意对正 确控制跑速具有消极作用。但随着疲劳的加深,有时也需求有认识地
将留意力从身心活动方面移至其他方面,以消除因长时间的留意高度 集中而带来的身心疲劳。
〔二〕腾跃工程的运动技术与留意
二、人体骨骼、肌肉的任务特征对构成田径运动技
术的影响作用
1、骨杠杆
在人体中,骨可以在肌肉拉力的作用下围绕关节周转动,它的作用 和杠杆一样,能把力的作用传送到一定间隔 ,抑制阻力,获得机械利 益,所以叫做骨杠杆。骨杠杆有平衡杠杆,力量杠杆和速度杠杆三种。 例如,做背越式跳高的竿上动作时,要求运发动头部尽量后仰,便可 反射性地完成更好的背弓动作,这是充分利用了人体平衡杠杆的任务 原理。投掷器械〔铁饼、标枪、链球等〕时,要想加大上肢运动的速 度,必需全力伸长上肢,加大阻力臂,使其末端在同力点挪动相等的 时间内挪动较大的间隔 ,这是充分利用了人体速度杠杆的任务原理。 在做不同器械投掷的动作时,随着器械分量的添加,运发动的投掷用 力方法也随之而改动,这是需求充分利用人体的力量杠杆以抑制更大 阻力的缘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瞪 时 间
初 速 度
腾 起 角 度
空 气 作 用 力
图3—2 决定跑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Company Logo
3、人体在周期性水平位移中的运动阶段划分
人体周期性水平位移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走和跑。
按动作的外在形式来分析,走是一种单脚支撑与双脚
支撑相交替的周期性位移运动。而跑则是一种单脚支撑与 腾空相交替的周期性位移运动。
大后蹬的力量,加快后蹬的速率,增大后蹬腿蹬直的程度,掌握好后蹬方向和 适宜的后蹬角度。
Company Logo
步长
跑步
步频
后瞪距离
腾空距离
着地缓冲距离
支撑时间
腾空时间
身 高 、 腿 长
瞪 伸 距 离
瞪 伸 角 度
初 高 、 腿 长
着 地 角 度
缓 冲 时 间
时机等因素相关。由于着地缓冲距离的支撑点位置在身体重心投影点之前,支
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向后(与跑进方向相反),因此,加大步长不应追求这 一段距离。通常情况下,在摆动腿前摆即将结束和着地后,应做积极地下落着 地动作和缓冲动作,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支撑点垂直上方而转入后蹬。为了增
加步长提高跑的速度,必须提高后蹬和前摆的效果。提高后蹬的效果,必须加
Company Logo
2、跑的步长、步频及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
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步长是指左右两 只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 两者的乘积就是跑的速度。因此,无论改变步频或步长, 或者两者同时改变,都将对跑速产生影响。如果保持步长 不变而提高步频或保持步频不变而加大步长,都能提高跑 速。但是在锻炼中,过分加大步长将会降低步频,过分加 快步频将会减小步长。对每个人来说,步长和步频应根据 个人的运动素质和身体形态等具体特征合理搭配,因此, 只有掌握步长和步频的动作结构特点及其受影响的因素, 才能使两者合理搭配,达到提高跑速的效果。
Company Logo
应当着重强调的是,走和跑的支撑都是从脚着地瞬间开始的,无
论是走或跑,脚的着地点都在身体重心的前下方,此时地面会对人体
产生一个向后上方的反作用力,即通常所说的“制动作用”,虽然这 一反作用力会直接因制动作用而使走、跑的速度在瞬间有所下降,但 与此同时,它也迫使支撑腿的腿部肌肉完成了积极的退让性工作,从 而有利于使“后蹬”动作做得更加充分、有力;上、下肢有力、协调
按动作产生的动力学特征来分析,走和跑都是通过腿部 后蹬与上、下肢摆动相配合而产生前进动力的周期性位移 运动。图3--3,图3—4。
Company Logo
走 单支撑时期 右腿 前摆 双支撑时期 前支撑
的
一
个
周
期 双支撑时期
单支撑时期 前支撑 后蹬
后蹬
左腿
后蹬
后蹬
前摆
前摆
前支撑
图3—3 竞走的时期与阶段划分
Company Logo
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是加速度。 动量与冲量:运动着的物体,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该物体的动量。 如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需要作用力和作用力的时间,二者的乘积 是冲量。 轴:任何旋转的物体不论在地面或是在空中,至少要沿一个轴旋转。 旋转体各部分运动的方向均与轴垂直。通过身体重心的轴是主轴,它 可能是动量矩轴或动作轴,也可以是二者兼有之。 动量矩轴:动量矩轴是指人体在地面上有支撑点时所做的沿某一轴开 始的旋转,腾空后身体继续沿此轴旋转,这个轴就是动量矩轴。而在 人体腾空后动量矩轴发生方向性的转变,沿着另一轴开始的运动,则 此轴称为动作轴。这是就某一瞬间而言,因此可叫做瞬时转动轴,或 叫动作的瞬时转动轴。 副轴:人体在运动中可以使身体的某部位沿着某些不通过身体重心 的轴做动作,这些轴称之为副轴。在走、跑和跳跃等动作中,利用沿 副轴的转动可以更好地维持平衡并使技术动作做得更加充分、有效。
Company Logo
三、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
在实践中人们评价田径运动技术时,通常以动作的实效性和经 济性作为客观标准。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
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经济性是指在运动
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体能,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利 用人体的能量,避免其不必要的消耗。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要尽
的摆动动作,不仅有利于加大支撑腿对地面的作用力,同时也为保持
好运动中的身体平衡、使身体重心更加平稳地向前移动创造了有利条 件。
Company Logo
跑 腾空时期
的 支撑时期
一
个 腾空时期
周
期 支撑时期 前摆 后蹬 右腿
后蹬 前支撑 前摆 后蹬
后蹬 前支撑 左腿
图3—4 跑的时期与阶段划分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人体外力:若将人体确定为研究对象,即人体力学系统,那么外界对人 体作用的力称人体外力。引起人体由静止状态改变为运动状态的只能是人体外 力。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只能是环节以外的力(外力)对环节作用的结果。如 果人体失去其它物体对人体的作用,人既不能走又不能跑,即不能改变人体整 体在空间的位置。在田径运动中,主要的人体外力是重力、支撑反作用力和摩 擦力。 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在引力范围之内它始终都在起着作用。在运动中, 它对某些项目是不利的,如在跳跃和投掷时,它是要必须去克服的阻力;但有 时也可利用重力,如在加速跑及弯道跑时,身体前倾和内倾就是根据加速度的 大小和离心力的大小适宜地利用着重力因素。 支撑反作用力是指在跑的后蹬或起跳时,地面通过支撑腿对人体所产生 的反作用力。它和后蹬或起跳时人体用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它对人体作 用的结果往往是我们观察运动过程,分析动作效果的直接依据。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也有两重性。人们在跑时为了使后蹬动 作更有实效,穿上适当长度钉子的跑鞋,就是为了加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另 一方面,在投掷项目中人们将投掷器械的表面做得尽量光滑,则是为了减小器 械在飞行中与空气的摩擦力。
Company Logo
二、在田径运动中人体重心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1、竞走时身体重心和髋关节的运动轨迹: 在竞走过程中,支撑腿处于垂直部位时身体重心位置最高,双脚 支撑时身体重心最低。为尽可能地提高竞走速度,减少能量消耗,竞 走时应尽量减小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使身体重心保持接近直线方式 的运动。高水平运动员在整个赛程中,身体重心波动值保持最小,约 3-6cm,从而使步频和步长保持高度的稳定性。身体重心的起伏不但 与竞走技术有关,而且与速度有关,竞走速度慢,身体重心升降大。 竞走速度快,骨盆沿垂直轴的转动幅度大,身体重心轨迹就容易接近 直线。 髋关节的运动轨迹为一曲线,即每一个复步,一侧髋关节的运动 轨迹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另一侧髋关节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向下的曲线。 竞走时双腿支撑时上下弧线闭合,垂直部位时两侧髋关节的垂直距离 最大。髋关节的垂直活动范围在5.5-6.5厘米之间。 在竞走时,髋关节呈曲线运动的特征,是使身体总重心沿直线运 动的重要保证,而尽量减小上下起伏,使身体重心沿直线运动,则是 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果,进而提高速度的基础。
Company Logo
3着地缓冲距离 2腾空距离 图3—1 步长的组成
1后蹬距离
Company Logo
步长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三部分组成(见图3—1), 后蹬距离是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身体条件(如腿 长和髋关节灵活性等)、后蹬角度和后蹬腿伸展的程度等因素。腾空距离是腾 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腾空时的初速度、腾起角度和 空气作用力等因素。腾空距离主要是受后蹬阶段的效果所制约。着地缓冲距离 是前支撑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它与腿长、着地角度和脚着地的
三、使人体或器械产生抛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田径运动中的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存在抛体运动,如铁饼铅球和标枪的掷 出以及人体在跳远、跳高、跨栏和跑步中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都是抛物线。 这种物体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运动,称为抛体运动。空气的阻力对抛体的影响 很大,分析起来十分复杂(如标枪在空中的飞行)。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忽略 空气阻力情况下的抛体运动,即假定抛体运动是在真空中进行的。 抛体运动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可看作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 动以及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田径运动中,通常是从竖直和水平 方向进行研究。实际运动中,抛体有可能不仅仅是在两维空间运动,随着研究 水平的提高,目前有从三个方向来研究抛体运动的,即三维测量法。这样能更 精确的分析运动技术。
Company Logo
二、田径运动技术的构成因素
田径运动技术的构成依赖于多种因素: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看,田径运动技术必须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在运动中,动作 的各个要素是否符合肌肉的工作特性和人体骨骼杠杆的特性,是保证动作经济性和实效 性的主要因素。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田径运动技术,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 手段,分析技术的合理性和动作的效果。 从运动生理学方面看,田径运动技术还必须应符合节能的原则,善于放松,尽可能 地节约能量消耗是中长跑技术的第一要求。另外,动作的经济性还是充分地集中发掘人 体运动潜能,保证动作实效性的重要基础。为达此目的,神经系统的支配与调节能力起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看,由于人的骨骼和肌肉的构造等特点,使得人们从事田径运 动时所表现的运动形式特征(即:动作模式)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肩关节与肘关节的 结构不同,因此动作的幅度和运动路线也不相同;髋部肌群的位置接近身体重心,且横 断面大,收缩力强,但收缩速度较慢,因此身体锻炼中大部都要求髋部先发力,这也是 形成田径运动技术的规律之一。在走、跑、跳、投的运动中,要分别达到快、高、远的 目的,就必须使动作符合人体骨骼、肌肉的构造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