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冬夜》阅读答案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题:名著导读《围城》【含答案】

《围城》[见学生用书A本·A62]导读:钱锺书所著的《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钱锺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赋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须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
※作品名片作者:钱锺书体裁:长篇小说成书时间:1946年主要人物:方鸿渐、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等※作家作品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
学术著作《谈艺录》及《管锥编》(五卷)等。
《管锥编》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作品主旨1.社会批判层面。
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
2.文化批判层面。
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
方鸿渐是“新儒林”中尚有正义感的人物,他的出国留洋,目的是“光耀门楣”,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
他的懦弱的性格,悲剧的结局,正是传统文化所致。
李梅亭、韩学愈、高松年等人的庸俗、卑琐、无聊、虚荣、争斗等劣根性,也是传统文化影响的产物。
作品通过对这些人物病态性格的剖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3.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
诸如对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对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
钱锺书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围城》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二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激情,城市诗歌创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所谓城市诗,我们认为是诗人置身城市环境中,表达其在城市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展现其置身的城市空间,在捕捉其稔熟的城市意象中,以诗意的手法抒写其内心情愫和对城市生活的思考,或多或少呈现出某种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
诗歌是诗人对时代敏锐感应的表达,诗歌是对现实真实体悟的表述。
城市诗是置身城市空间中诗人的有感而发,是对于城市生活城市变化的思索与抒发。
诗人在城市诗歌创作中,注重抒写其对于城市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既寻觅城市生活中之“美”,也批判城市生活中之“丑”。
只有真切深入地感受城市生活、努力把握城市生活的脉动和城市心态的跳动,只有充满激情地去感受、去表达,才能真正呈现城市诗的光彩。
城市诗的创作与城市空间有着不能分割的关系,城市空间成为诗人们生存的环境,城市空间出现在诗人们的眼中和笔底。
在当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空间、心灵空间都成为诗人们关注和描写的对象。
城市诗人们对于其置身的城市空间的描写,也往往突显了城市的面容与性格。
“真正的城市的诗意——‘大诗意’‘真诗意’——是那些诗人笔下彰显的城市的气质,比如波德莱尔笔下‘巴黎的忧郁’;比如洛尔卡笔下纽约的喧嚣;比如博尔赫斯笔下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城市诗人在描绘城市空间时,常常也将诗人的心灵空间融入笔底,展现出诗人眼中或心里别样的城市景观。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语文(天津A卷)(全解全析)

2023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评卷人得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春晚,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如泼墨山水画般古韵淡然,中国水墨山水的()《富春山居图》结合现代科技诗意合璧团圆再现。
这幅画的深意不仅在于黄公望高超的笔墨技法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更在于画中富春江两岸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景象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家园。
苏轼、陆游等千古文人俯仰在富春山水间,吟咏胸怀;渔夫、樵夫舟行在笔墨画卷里,歌吟唱答,或高雅,或旷达,或洒脱,或高迈,诗、书、画、印、歌尽在山水长卷中,好一派唐风宋韵,好一派盛世景象!借诗抒怀,华夏风骨今犹在,东方风来满眼春。
苏轼的“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一笔一墨()我们的文化血脉,一字一句诵千年风雅。
婉转动听的歌曲唤人耳目一新,古典乐器的伴奏妙音飞花,古诗词的吟咏赓续文脉……悠久醇厚的文化传承凝结数千年的岁月(),。
1.(3分)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发轫之作糅进积淀B.扛鼎之作写进心血C.发轫之作写进心血D.扛鼎之作糅进积淀【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发轫之作:首次出现的作品或第一部作品。
扛鼎之作:比喻作品意义深远。
语境说《富春山居图》地位重要。
应选用“扛鼎之作”。
糅进:掺杂、混合在一起。
写进:写到里面。
对象是“文化血脉”,应选用“糅进”。
积淀:(动)积累沉淀;(名)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XXX《冬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XXX《冬夜》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冬夜XXXXXX来提亲.XXX看中了我三姐。
两床红缎子被面,一匹蓝平纹棉布,重要的是,XXX找人背来一袋面。
天爷呀,那可是精打细作的一袋面,细皮嫩肉的一袋面,不掺麸皮不掺糠的一袋白面呀。
爹手指肚儿捻着白面说,皇帝佬儿吃啥,咱吃啥哩!娘抱着棉布抽抽搭搭地哭了,在她有限的关于布料的记忆中,她所能拥有的布从来都不是以这种奢侈样子出现。
去年,娘家兄弟娶儿媳妇,她偷偷裁了二尺半的确良,给自己做件新衣裳,在娘家人面前不能太寒酸,多少体面一些。
吃酒回来,爹脱下脚上的鞋,用鞋底狠狠地教训了她一顿,败家娘们呀,老XXX,家门不幸!抿过二两小酒的爹乜斜着娘,乜斜着那卷布,他说,败家娘们,可劲嚎!娘号啕大哭,哭过后,不知哪来的胆量,她竟然把爹的酒杯从桌子丢到地面上,还一脚踢到墙旮旯,她说她要一下做两身新衣裳,谁也管不着。
爹撅腚拱腰把酒杯掏出来,用袖子擦擦。
天爷呀,爹竟然在笑,他竟然如此无视娘的无礼和败家,而不是像原来那样骑身上去劈头盖脸地揍一顿。
爹从村东到村西穿街而过,他说,看看今儿冰冻封住河没有。
他又从村西到村东迂回而来,听说有三只狗在村东树林里打架。
爹像一条鱼。
娘说,爹把身上的鱼鳞来来回回都蹿掉了。
爹的心思,估计家里的狗都明白,只是狗不会像人那样吹捧爹,XXX呀。
赚了个有钱女婿,恭喜,恭喜!爹做梦都双手抱拳说,同喜,同喜!爹已经完全以XXX的老丈人自居了。
至此,三姐将来要嫁给XXX,是铁板上钉钉,铁打的事实。
但是三姐不同意,她把被面扔到娘身上,谁爱嫁谁嫁!爹把桌子拍得XXX响,他的三钱小酒盅都从桌子上跳起来。
爹说,反了!三姐要出去,爹说,锁起来!爹说,捎信给XXX家,过年节礼跟上轿衣一同送。
定喜日,年前接人。
爹又交代娘,咱也不能作践自己,便宜了XXX家是不是?跟媒人说,咱厚道,XXX家来礼,也要厚道,厚实!三姐被锁在西厢房里,我从窗棂里看,三姐说,七弟,你还记得XXX吗?我当然记得XXX,夏天里我跟三姐割猪草,XXX还往三妞的筐里扔写字的纸,三姐就像吃了糖。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4.古诗阅读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剑门:也称剑阁、剑门关。
此诗作于诗人由抗敌前线被调往后方任闲职之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以“衣上征尘杂酒痕”开篇,突出了人物形象。
B.“无处”意为“处处”,诗人离开前线,远游,黯然神伤。
C.“此身合是诗人未”中“合”是“应该”,此句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
D.“细雨”句充满诗情画意,形象逼真,耐人寻味,诗人用蒙蒙细雨烘托了自己旅途遇雨欣然自得之情。
(2)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围城》各章节精读问题

《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经典小说,以下是一些各章节的精读问题,供您参考:第一章:1. 钱钟书在第一章中是如何描述主人公方鸿渐的?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 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遇到了哪些人?这些人物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钱钟书在第一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和描绘社会环境有何作用?第二章:1. 第二章中,方鸿渐遇到了哪些人?他们与他有何关系?2. 钱钟书如何通过第二章中的情节展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际关系?3. 第二章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方鸿渐的性格特点?第三章:1. 第三章中,方鸿渐的感情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感情的态度有何转变?2. 钱钟书如何通过第三章中的情节展现当时社会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看法?3. 第三章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方鸿渐的心理变化?第四章:1. 第四章中,方鸿渐的职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工作的态度有何转变?2. 钱钟书如何通过第四章中的情节展现当时社会对于职业和事业的看法?3. 第四章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方鸿渐的生活困境?第五章:1. 第五章中,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的思想观念有何转变?2. 钱钟书如何通过第五章中的情节展现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 第五章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方鸿渐的人生感悟?第六章:1. 第六章中,方鸿渐的感情生活再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感情的态度有何转变?2. 钱钟书如何通过第六章中的情节展现当时社会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看法?3. 第六章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方鸿渐的心理变化?第七章:1. 第七章中,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再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的思想观念有何转变?2. 钱钟书如何通过第七章中的情节展现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 第七章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方鸿渐的人生感悟?。
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保温常练(二十一)(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三语文总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保温常练(二十一)(含解析)不分版本保温常练〔二十一〕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虽然莫言在中国文坛上并非,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
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鲁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
小说《丰乳肥臀》,运用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
A.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B.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C.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D.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互联网时代吼叫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式大行其道。
B.如何让农耕文化的菁华成为构建新时代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C.艺术评论,特别是对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评论,由于人们的看法不同,往往通过争论能开展和提高艺术理论。
D.地球是一个家,无论哪一种生命灭绝,对地球都是伤害。
一旦生态被人类破坏,所有的不好的恶果最后也将由人类承当。
3.以下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拙作最终出版,感谢之情溢于言表,还望大家说出愚见,让我有更多进步。
B.小店开张之际,热忱欢送广阔顾客朋友惠顾,我们将不遗余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C.些许小事也要论出输赢,可见二位心胸狭窄,对于这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我会钧裁你们两个。
D.小事不值一提,谁都会犯错误,我会海涵的,你今后做事情也要多想想,不能脑子一热啥事都做。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生物有多种节律,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节律, ①。
名著导读《围城》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解析

名著导读《围城》阅读练习及答案【作家介绍】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书香世家。
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3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
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
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
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
1998年12月19日,逝世于北京。
【作品介绍】《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
作者在《围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创作意图说:“我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参照小说内容,可以看到,作者着意表现的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
全书共九章。
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
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围城冬夜》阅读答案
前情:方鸿渐作为方家的长子,又是留洋学生,寄托了家人的厚望,结婚后不仅事业上不如妻子强,生活上还得处处迁就孙柔嘉。
孙柔嘉常对姑母发牢骚,且“两人一唱一和地笑骂”。
这严重地创伤了方鸿渐的自尊,并招致了他的强烈不满,终于,两人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①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你是个懦夫!懦夫!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
鸿渐正回头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颧打个正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
②鸿渐惊骇她会这样毒手,看她扶桌僵立,泪渍的脸像死灰,两眼全红,鼻孔翕开,嘴咽唾沫,又可怜又可怕,同时听下面脚步声上楼,不计较了,只说:“你狠,啊!你闹得你家里人知道不够,还要闹得邻舍全知道,这时候房东家已经听见了。
你新学会泼辣不要面子,我还想做人,倒要面子的。
”走近门大声说:“我出去了!”慢慢地转门钮,让门外偷听的人得讯走开然后出去。
柔嘉眼睁睁看他出了房,瘫倒在沙发里,扶头痛哭。
③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
他仿佛另外有一个自己在说:“完了!完了!”散杂的心思立刻一撮似的集中,开始觉得伤心。
左
颊忽然星星作痛。
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
鸿渐本能地伸手进口袋,想等个叫卖的小贩,买个面包,恍然记起身上没有钱。
他无处可去,想还是回家睡。
他看表上十点已过,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的,也许她早走了。
④他一进门,房东太太听见声音,赶来说:“方先生,是你!你家少奶奶不舒服,带了李妈到陆家去了,今天不回来了。
这是你房门的钥匙,留下来交给你的。
你明天早饭到我家来吃。
”鸿渐心直沉下去,捞不起来,机械地接钥匙,道声谢。
房东太太像还有话说,他三脚两步逃上楼。
⑤开了卧室的门,拨亮电灯,破杯子跟断梳子仍在原处,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
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
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
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走近一看,是陆太太的。
忽然怒起,撕为粉碎,狠声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滚你的蛋,替我滚,你们全替我滚!”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
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
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⑥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
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
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⑦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
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选自长篇小说《围城》,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注:本文节选自《围城》结尾部分,主要情节为方鸿渐和孙柔嘉在结婚定居上海后,因双方家庭和亲族,甚至佣人的介入,矛盾更为复杂,不断发生龃龉和纠纷。
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刚建的新家解体,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
19.选文中所描写的方鸿渐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
(4分)
20.妙用比喻是钱钟书的写作特色,请从第三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4分)
21.请简要概括方鸿渐进卧室之后情绪变化的过程。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
22.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
答案:
19.选文中方鸿渐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上:一方面,他希望过真诚愉快自由的家庭生活;一方面,他又软弱无能,摆脱不开旧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压力;(2分)既懦弱退让又死爱面子,易变而又盲目自信。
(2分)
20.以雪片的纷飞,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心绪的繁多凌乱,暗示了家庭矛盾的复杂错乱;(2分)也用雪天的寒冷,写出了他内心的凄冷和痛苦。
(2分)
21.情绪变化过程:失望苦恼、愤怒狂躁、沮丧无奈、萌生希望。
(2分)
意义:表现了方鸿渐易变盲动的性格特征,也交代了小说的结局——婚姻的解体。
(2分)
22.晚点的时钟富有象征意义:形象地讽刺了方鸿渐生活在新的时代却有着落伍的家庭观念;(2分)它既是围城冬夜环境的组成部分,也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婚姻解体的感伤和同情;(2分)暗示了对人生困局的无奈。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