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肠癌多为热毒与阴虚湿热互结,老中医以三味药为主方!坚持用药四年半,未有复发转移!
结肠癌多为热毒与阴虚湿热互结,老中医以三味药为主方!坚
持用药四年半,未有复发转移!
患者,男,70岁,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化疗5次。
无明显不适,二便正常,但舌红少津,裂纹纵横,脉弦。
证属阴虚为主,血中热毒,当坚持用药,切勿掉以轻心。
以滋阴解毒,凉血清热为法,用三物黄芩汤加味:黄芩、生地、苦参、元参、紫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丹皮、槐花。
患者坚持就诊,基本方为主,术后已过4年,近日胸片、B超、肝肾功及CEA等复查均未提示异常。
第17诊,患者自述下午舌麻,二便正常,舌红,浅裂纹,苔薄黄,脉弦。
阴液渐复,热毒仍在,服药既久,适当替换同类药物,既遵《内经》“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之训,也有避免耐药之意。
继续用三物黄芩汤加味:黄芩、生地、蚤休、白头翁、半枝莲、龙葵、藤梨根。
第32诊,患者近来咽部有异物感,夜间咳嗽,腿困。
触诊可及甲状腺肿块。
B超示:双侧甲状腺实质性包块,颈部正中囊性包块。
舌红,浅裂纹,苔薄黄,脉弦。
证属阴虚热毒,痰阻胸咽,仍以三物黄芩汤加味:黄芩、生地、苦参、元参、半夏、猫爪草、瓜蒌壳、冬花、杏仁、白英、海浮石、鳖甲。
患者服上方后,自觉颈部包块逐渐缩小,咳嗽止,乃减冬花、杏仁。
患者近日全面复查未有复发转移迹象,舌红,裂纹基本平复。
中医辨证论治结肠癌的诊断与中药组方
若腹部结块坚硬,可加穿山甲、皂角刺以软坚散结;若大便秘结,可加大黄、芒硝以泻下通便。
脾肾阳虚型的中药组方及用药加减
中药组方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等。
用药加减
若腹泻严重,可加诃子、赤石脂以涩肠止泻;若腰膝酸软,可加杜仲、牛膝以补肾强腰。
气血两虚型的中药组方及用药加减
中药组方治疗结肠癌的方法
01
02
03
04
扶正固本法
通过补益气血、滋阴温阳等中 药,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全
身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活血化瘀法
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改善肿瘤 局部血液循环,抑制肿瘤生长
和转移。
软坚散结法
使用软坚散结中药,直接作用 于肿瘤组织,使其软化、缩小
或消失。
清热解毒法
针对热毒炽盛的证型,采用清 热解毒中药,减轻患者发热、
疼痛等症状,控制感染。
05 各证型的中药组 方及用药加减
湿热蕴结型的中药组方及用药加减
中药组方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泽泻、薏 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用药加减
若腹痛较甚,可加木香、延胡索以行 气止痛;若大便带血,可加地榆炭、 槐花炭以凉血止血。
瘀毒内阻型的中药组方及用药加减
中药组方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莪术、三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治法
益气养血,扶正固本。
方药
八珍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 芎等。
03 各证型的临床表 现及诊断依据
湿热蕴结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腹部胀痛,便溏或便秘,里急后 重,肛门灼热,身热口渴,舌质 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依据
中医医案——结肠癌(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调理开阖治疗结肠癌病案:王某,女,38岁。
初诊:1988年7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左半结肠癌术后三个月,曾用过FT207(替加氟),时有便溏、腹痛。
诊查:1988年4月作左半结肠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混合型肠癌浸润深肌层,切端未见残留,淋巴结未见转移。
一般情况尚可,巩膜无黄染,两锁骨上淋巴结未肿大,肝肋下未及,腹软,未扪及肿块,腹水阴性。
脉象濡软,舌苔薄,舌质正常。
辨证:脾不健运,开阖失司。
治法:健脾运而顺开阖。
处方: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15g 八月札30g 六曲12g 炒谷麦芽各12g 生山楂12g 麦饭石30g 石燕30g 半枝莲30g 木香5g 干姜5g 乌梅5g 川黄连5g服用上方药迄今已三年余,检查结果均正常,无复发、转移。
按语结肠癌术后,常见腹痛、便溏、泄泻之症。
盖术后病气虽退,正气未复;脾气亏虚,运化失常,开阖失司,故以补脾为首务。
但单纯补1脾,按余之经验,常不足以迅即改善症状。
余每以乌梅之酸涩、干姜之辛、川连之苦、木香之行滞,佐四君之健运而使开阖复其常度,常易收效。
石燕、麦饭石软坚散结而不伤正,麦饭石复有扶正之功,佐之以治癌。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638,于尔辛医案。
于尔辛,男,1931年8月生,上海市人。
教授。
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
1961年又在上海市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从事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
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之一。
于氏在学术上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首创肝癌及某些其他肿瘤的健脾理气治则,并提出肿瘤领域辨证论治的实验探索,重点探讨健脾理气法治疗癌肿的机理。
主要著述有《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探索》、《原发性肝癌》、《肿瘤药膳》等书籍,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自1984年以来,曾在“肝癌的中西医综合治疗”,“中医健脾理气治疗癌肿机理的实验研究”、“健脾理气药物对肝癌细胞动力学、雌激素受体、肝癌前期病变阻断的实验研究”等科研项目中获上海市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奖。
中医治疗大肠癌的验方十则「仅供参考」
中医治疗大肠癌的验方十则「仅供参考」1、直肠癌丸。
组成:白头翁,乌梅,薏苡仁,愧角炭,牡蛎,地榆炭,当归,槟榔,生地黄,醋升麻,秦皮,蒲公英,广木香,谷芽,甘草。
制法:分研细末混匀,炼蜜为丸。
用法:2丸/次,2次/d。
2、直肠癌汤。
组成:木香,甘草,生地榆,生地,当归,白芍,金银花,败酱草,槐角炭,白头翁,黄柏,槟榔,秦皮。
用法:水煎服。
3、白头翁汤。
组成:金银花,白头翁,秦皮,当归,板蓝根,生黄芪,蒲公英,升麻,知母,生地榆,黄苓,苦参,马齿苋,炒苍术,甘草。
用法:水煎服。
4、组成:黄苓,生地黄,苦参,秦皮,胡黄连,炒苍术,石赤脂,薏苡仁,小茴香,板蓝根,乌梅,槐角,甘草。
用法:水煎服。
5、组成:砂仁,栀子,玄参,生地黄,秦皮,白头翁,黄芪,黄柏,三颗针,败酱草,乌梅,甘草。
用法:水煎服随证加减:大便干燥加芒硝(冲),或郁李仁,便血加地榆炭或侧柏炭。
6、组成:当归身,生黄芪,鹿角片,土茯苓,槐角,地榆,槟榔,益智仁,三七粉(冲),沉香。
用法:水煎服。
随证加减:大便次数多可重用赤石脂.禹余粮;大便下血可用三七粉,茜草根,地榆炭,海螵蛸适量;下腹坠痛者可用广木香,沉香。
7、组成:薏苡仁,苦参,海浮石,蚊蛤粉,柿霜,河子,石蒜,掌参,地黄,香椿。
用法,水煎服。
8、大士气汤加味。
组成:三棱,莪术,青皮,藿香,益智仁,香附,肉桂,甘草。
用法:水煎服。
9、川楝子丸。
组成:川楝子,元胡,小茴香,吴茱萸,陈皮,马兰花,芫花,蛇床子。
制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2-4丸/次,2-3次/d。
10、癌症六味汤。
组成:当归,黄芪,白芍,甘草,陈皮,龙眼肉。
用法:水煎服。
随证加减:直肠出血或便血加仙鹤草,侧柏炭,大、小蓟,茜草;食欲差加砂仁,鸡内金,焦山楂,枳壳;口干加大青叶,地骨皮,玉竹;呕吐加藿香,法半夏,山茱萸,生姜;便秘加大黄,芒硝,桃仁,泽泻;腰痛加川续断,桑寄生,独活,薤白。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案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案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术或⼿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对象第⼀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 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2.肝肾阴虚3.⽓⾎两亏4.痰湿内停5.瘀毒内结(三)治疗⽅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案”。
1.诊断明确,第⼀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为≤21天。
(五)进⼊路径标准1.第⼀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院检查项⽬1.必须的检查项⽬(1)⾎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根据病情需要⽽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治疗⽅案1.辨证选择⼝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3)⽓⾎两亏证治法:益⽓养⾎(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艾灸、超声波治疗等外治法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不同的治疗⽅法5.其它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疗、⾳疗、热疗等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九)随诊计划住院建议:每隔1~3个⽉返院,⼀年4~6次住院治疗;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电话随访⼀次。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 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2.肝肾阴虚3.气血两亏4.痰湿内停5.瘀毒内结(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艾灸、超声波治疗等外治法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其它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九)随诊计划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结直肠癌有哪些中药灌肠疗法
结直肠癌有哪些中药灌肠疗法
一、特色中药“肠安煎”灌肠疗法
运用中药肠安煎灌肠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以中医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行气通腑为治法,治疗结直肠癌证属气血凝滞,湿热蕴毒,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便血、舌紫暗、苔厚腻等,获得满意疗效。
肠安煎组成:紫草、地榆、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石见穿、败酱草、薏苡仁、苦参、苍术、厚朴、枳实、大黄、冰片等十余味中药配制而成。
方法:煎药机煎取灌肠液200ml/袋,药液温度39±0.5℃,深部灌肠,术毕保留2小时,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连用2-4个疗程。
二、其他中药灌肠疗法
1、紫草、地榆、石见穿、黄连、黄芩。
水煎去渣约100~200ml,加冰片5g,每日大便之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
15天为1个疗程。
适用于直肠癌便血、疼痛。
2、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薏苡仁、莪术、广木香、苦参、苍术、地榆、黄连。
每日1剂,水煎2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15天为1个疗程。
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
3、生大黄、厚朴、枳实、番泻叶、玄胡。
每日1剂,水煎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5~7天为1个疗程。
适用于结直肠癌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直肠腺癌中医药治疗方案
摘要: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中医药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从中医药治疗直肠癌的原理、治疗方案、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治疗直肠癌的原理1. 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直肠癌患者体内阴阳失衡,中医药治疗通过调整阴阳,使机体恢复平衡,提高免疫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2. 活血化瘀: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瘀血,中医药治疗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减轻肿瘤症状。
3. 消肿散结:中医药治疗通过消肿散结,消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缓解患者痛苦。
4. 增强免疫力:中医药治疗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肿瘤的抵抗力,抑制肿瘤生长。
二、中医药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1)清热解毒类:如黄连、黄芩、栀子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适用于直肠癌热毒炽盛型。
(2)活血化瘀类:如桃仁、红花、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直肠癌瘀血内阻型。
(3)扶正固本类:如黄芪、党参、白术等,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作用,适用于直肠癌正气虚弱型。
2. 中药外敷(1)外敷消肿散结:如如意金黄散、消肿散等,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直肠癌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2)外敷止痛:如消炎止痛膏、消肿止痛膏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直肠癌局部疼痛症状。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足三里、曲池、内关等,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2)耳针: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耳穴按压,如大肠、肺、胃等,具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4. 拔罐疗法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拔罐,如足三里、曲池、肺俞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三、临床应用1. 放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在直肠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单纯中医药治疗:对于直肠癌早期患者,可以选择单纯中医药治疗,以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前言: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
第一章绪论1.1 背景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
其包括结肠腺癌、直肠腺癌、结肠黏液腺癌等类型。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国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
第二章诊断2.1 临床表现结直肠癌常见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便血等。
其他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
医生应综合患者症状及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判断。
2.2 病史及辅助检查详细询问患者家族史、个人史,特别是结直肠息肉病、炎症性肠病等相关疾病。
辅助检查包括肠镜检查、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CT/MRI等。
2.3 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经过肠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应送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肿瘤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第三章分期与分级3.1 分期根据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系统,将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分期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2 分级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对结直肠癌进行分级。
分级的结果对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治疗4.1 手术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早期结直肠癌可考虑内镜下切除。
晚期结直肠癌常需行前切除术或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分期结果来确定。
4.2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术前和术后化学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药物选择应根据不同分期、分级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3 放射治疗对于某些高危结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结肠癌中西医诊疗方案
结肠癌【定义】结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
本病属于中医学“脏毒”、“下焦湿热”、“肠风”等症的范畴。
【诊断标准】1 诊断1.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右侧结肠癌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见。
左侧结肠癌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为多见。
直肠癌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1.1.1 右侧结肠癌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低热等。
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右侧腹部可扪及一质硬肿块。
1.1.2 左侧结肠癌早期临床上可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
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症状。
1.1.3 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
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
1.2 辅助检查1.2.1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灶,同时采取活体组织做病理诊断。
取活检时需注意取材部位,作多点取材。
如果活检阴性临床考虑为肿瘤患者,应重复取材以免漏诊。
1.2.2 X线检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结肠癌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它能过提供结肠癌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及类型。
结肠癌的钡灌肠表现与癌的大体形态有关,主要表现为病变区结肠袋消失,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粘膜紊乱及破坏,溃疡形成,肠壁僵硬,病变多局限,与正常肠管分界清楚。
隆起型多见于盲肠,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及软组织肿块,成分叶状或菜花状表面不规则。
溃疡型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及腔内龛影,周围粘膜皱襞紊乱,不规则破坏。
浸润型癌多见于左侧结肠,肠管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肠壁增厚,由于肿瘤生长不平衡,狭窄而高低不平。
中医治疗直肠癌医案22例
中医治疗直肠癌医案22例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直肠癌医案22例,以供大家参详。
高某某,女,30岁1诊西医病名:直肠癌西医病名标准:直肠肿瘤证候:湿热毒邪结聚,下焦气机阻滞,灼伤肠道血络治法: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行气,导滞主方:白头翁汤加减服药方式:口服剂型:汤剂2诊西医病名:直肠癌西医病名标准:直肠肿瘤证候:湿热毒邪结聚,下焦气机阻滞,灼伤肠道血络治法: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行气,导滞主方:白头翁汤加减服药方式:口服剂型:汤剂冷,女,48岁。
于1988年6月感觉腹胀,大便艰塞,努力去解便,则挣出一些涎液,有时带血,服药不效。
继后一天一天的解不出来大便,去成都几个大医院检查导管都进不了肛门,医院都说是晚期直肠癌,非开刀不可,怕开刀转移,后果不堪设想,又叫做假肛,冷素华又讨厌假肛污秽,但时不等一时胀痛难堪,转求中医。
6月18日来我院求治,诊其脉洪大有力,看其舌垢腻多涎,利在速战速决,不能畏首畏尾的怕伤正气。
处方:生军12克芒硝12克蜣螂20克玄参30克牡蛎30克浙贝12克半枝莲50克蛇舌草50克土鳖虫12克,嘱其连服三剂。
服一付只是肠鸣不泻,二剂又加泻叶10克,大便通了,下了不少的污物粘涎,去泻叶再服,又泻了很多黑涎,这下大便通泰,食得了,又来转方。
用五仁、软坚丸、红藤败酱散加半枝莲蛇舌草等,另服西黄丸每天一瓶。
一个多月愈,至今健如常人。
可见“若药不瞑眩,厥疾不廖”。
当胆大的时硬要胆大,不可姑息养奸。
鄢荣光癃闭邹××,男,51岁。
1983年10月16日初诊。
主诉尿道刺痛、排尿点滴不出30天,加重2天。
病史患者因直肠癌入院以后作根治性切除,行腹膜外直肠吻合。
术后用导尿管导尿时间长达1个月之久。
自述上导尿管以后,排尿疼痛日见加重,尿道有剧烈刺痛,排尿极度困难,尤以近1~2天病情加重,现排尿不出,伴有剧痛。
西医肿瘤科认为:因感染而停用导尿管,故邀我科会诊。
结、直肠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
结、直肠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死亡率占城市恶性肿瘤第四位,并有逐渐上升趋势。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病率更高。
因此,加强结、直肠肿瘤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而开展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研究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主张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早期病例可单独行手术治疗,中、晚期病例应辅以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而在各期均可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这对提高患者生存期、减少复发、减轻化放疗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的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通过分析疾病的病因。
病位、病机、患者体质及其发病条件和转归等因素后而确定的。
中医认为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传变迅速,变化多端,常见寒热、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
因此应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对肿瘤的病因、病理、发病等全面分析、判断、正确辨证后而确定肿瘤的治疗原则,临床常采用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等治疗原则。
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多采用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
这些原则,在临床运用时,既有其独立的指导意义,又有相互协同作用。
对于单纯的病证,可以采用其中一个原则,对于复杂的病证,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则。
中医认为结、直肠肿瘤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
所谓实者,即是邪气实,或外闭于经络,或内结于脏腑。
而虚者,为正气虚也,或色惨形瘦、神衰气怯,或自汗不固、脉弱无力等。
其病位在结直肠,而发病多与脾肾密切相关,以脾虚、湿毒、瘀阻为主要的发病机制。
因此治疗亦是在中医基本治疗原则基础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采用扶正、解毒、活血、散结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治病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
《求本论》谓:“直取其本,则所生诸病,无不随本退”。
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病体、环境等条件的差别而有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发现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和病变实质,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确立相应的治则和治法。
结肠癌中医中药治疗
疗法: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
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内脏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
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1、早期症状一:腹部包块50%左右的结肠癌患者可发现腹部包块,系癌肿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某些包块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而晚期结肠癌由于癌肿浸润较甚致使包块可固定。
2、早期症状二:大便习惯的改变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癌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而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加重。
此外,若癌肿位臵较低,还可出现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3、早期症状三:粪便带血或粘液右半结肠癌时,出血量小且由于结肠的蠕动使之与粪便充分混合,导致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而左半结肠癌则其出血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有1/4的患者可在粪便中肉眼观察到鲜血和粘液。
4、早期症状四: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
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
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而左半结肠癌时,多表现为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或慢性梗阻症状如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等。
5、早期症状五:中毒症状常表现为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结肠癌中医中药治疗是我国的特色治疗,中医辨证论治结肠癌,不仅能够很好的抑制癌细胞,杀灭癌细胞,而且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胃肠道的功能,调达津液亏损,改变机体整体现状,帮助身体达到康复的目的,防止肿瘤复发。
直肠癌,中药治疗14方,发一次,救人无数!
直肠癌,中药治疗14方,发一次,救人无数!中医养生群. . .直肠癌,中医认为属于脏毒、积聚、肠风、肠覃等范畴,在辨证上分湿热蕴结,下迫大肠;脾虚湿蕴,毒结大肠;脾肾阳虚,寒迫大肠;肝肾阴亏,阴虚燥热,气血双虚,中气下陷诸型。
症状:大便改变,突然便秘或腹泻,感觉直肠胀,下腹部有疼痛或压力感。
粪便带脓血,开始容易怀疑是痔疮,就诊时发现直肠内有肿块、原因不明的贫血或疲乏。
中医药治疗:1. 儿茶、乳香、没药各5克,蛇床子、轻粉各3克,另包白矾300克,蟾酥0.6克,硼砂、三仙丹、雄黄、冰片各6克,血竭4克,共为末,先将白矾用开水溶化,最后加蛇床子、蟾酥、血竭制成1分钱大小的片剂,每次1片塞入直肠癌组织处,隔2~3天换1次。
2. 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蒲公英、槐角、败酱草、半枝莲、忍冬藤各30克,地榆15克。
便血加槐花炭、侧柏炭各20克;里急后重、下腹痛加木香、黄连、赤芍各15克;大便不通加大黄、皂角子、瓜蒌仁;腹痛加乌药、厚朴。
水煎服。
3. 党参9克,八月札、炮穿山甲各15克,红藤、败酱草、丹参、白英、木馒头、生牡蛎、乌蔹莓、瓜蒌仁(打)各30克,生枳实、地榆炭各12克,水煎服。
4. 取菝葜的根状茎洗净切片、晾干,将干品450克浸入3000毫升水中1小时,连同浸液文火煎3小时,去渣,加猪肉50~100克,再煎1小时,得浓煎液2小碗(约500毫升),于1天内多次饮服。
5. 紫草根60克,金银花、土茯苓、陈皮各30克,煎2次,1日3次分服。
6. 黄连根40克,黄柏、黄芩根、葱白各12克,紫草皮60克,共捣烂,水煎2次,1日3次服。
7. 槐花20克,蛇蜕12克,肿节风、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共为末,每次10克,1日3次,蜂蜜水冲服。
8. 金银花藤、蒲公英、淫羊藿、仙茅、白头翁各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9. 猪苓、肿节风、败酱草各30克,露蜂房、山楂各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10. 老鹳草、鱼腥草各30克,萝卜叶、车前草各20克,金果榄12克,水煎服,每日3次。
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
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治疗结直肠癌,可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通过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尽可能的减缓肿瘤细胞扩散。
如果手术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还可以进一步的杀死残留的癌症细胞,防止恶性肿瘤细胞扩散转移。
一、中医治疗结肠癌的应用中医素有“治未病”的防治理念《内经·灵枢·水胀第五十七》:“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内生。
”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有深刻认识,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卫气营血平衡而预防疾病进展恶变。
据统计,8成的大肠癌系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成,历时约6-10年。
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多发大肠息肉、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等均是大肠癌的癌前疾病。
积极治疗这些大肠癌癌前疾病可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生风险。
目前由于肠癌筛查工作的普及和肠镜的广泛应用,肠息肉检出率越来越高,肠息肉主要分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发生恶变的概率较高,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可能癌变。
因此,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当尽可能摘除。
而肠息肉不是切一次就完事了,它可能复发,除定期复查外,须针对病因积极干预,预防复发和癌变。
中医如何治疗肠癌?肠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中药治疗等,其中以外科手术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和靶向治疗主要应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治疗。
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延长术后及晚期大肠癌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其中抗癌消瘤的治法效果明显,延长大肠癌术后总生存期。
大肠癌手术后,病人气血虚弱,脾胃功能受损,应用中药可以恢复体质,减轻术后的某些不良反应,如低热、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等,及早恢复脾胃功能。
放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和射线的毒性作用,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心肝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服用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为主的中药不仅可缓解症状,同时对放化疗具有增敏减毒作用。
中医内科大肠癌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大肠癌大肠癌是发生于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病变位于肛门者又称肛门癌,是我国常见的九类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于第4~6位。
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在45岁左右。
属于中医学“脏毒”、“肠风”、“肠草”、“积聚”的范畴。
病因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或忧思郁怒,七情过极,损伤肝脾,或久泻久痢,湿热余邪留恋肠腑。
因热毒蕴结,火热湿毒下注肠道,日久积结而成。
湿热、火毒、瘀滞属病之标;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乃病之本,二者互为因果,故大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诊断】1有慢性结肠炎、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腹部不适、便血。
2 .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消瘦,乏力,或肠梗阻,腹部肿块,腹痛等,应高度疑及肠癌。
3 .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阳性,血常规中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癌胚抗原(CEA)升高。
4 .直肠指诊可触及肿块,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肠镜可发现指诊无法摸到的肿块,并可取组织活检。
钢灌肠或气钢双重造影可见癌肿部位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等改变。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湿热蕴毒,结而为肿是标,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是本。
治疗当以祛邪扶正为原则,早期重在祛邪,以清热利湿,解毒祛瘀为法;晚期重在扶正,分别采用温补脾肾、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等法。
1 .湿热蕴结证腹部阵痛,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或有发热,胸闷烦渴,恶心纳呆,大便次频,小腹坠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槐角地榆汤合葛根苓连汤加减。
槐角IOg,地榆10g,黄苓10g,枳壳10g,防风10g,黄连5g,当归15g,秦皮15g,龙葵15g,茯苓15g,葛根15g,败酱草30g,半枝莲30g,≡∣Kfc30g,山慈菇30g,白花蛇舌草30g。
加减:腹痛较剧者,加罂粟壳6g,延胡索12g。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结直肠癌为结肠癌、直肠癌等的统称,是指发生在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肠癌,亦属于肠蕈、脏毒、肠癖、癥瘕、锁肛痔、便血等范畴。
一、诊断参照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进行诊断。
(内容略)二、中医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1、结肠癌尽量手术切除。
病变局限于粘膜、粘膜下层,淋巴结未发现转移,术后定期观察,可行中医药治疗。
病变侵及肌层以外,或淋巴结阳性,术后需要辅助化疗6周期及中医药治疗。
2、直肠癌尽量手术切除。
病变侵及直肠旁组织,酌情选择术前放疗,术后病变侵及深肌层或淋巴结阳性者,则术后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
3、晚期患者(或不宜、不能手术患者)中医药治疗,酌情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二)辨证论治在辨病的基础上施行辨证论治,适合于各期结直肠癌。
1.脾虚血亏,瘀毒内结证(临床最常见证型)证候特点: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或见便血,腹部肿块,食少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血,化瘀解毒。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黄芪法夏灵芝薏苡仁仙灵脾鸡血藤莪术白花蛇舌草菝契半枝莲石见穿广木香甘草。
水煎服。
加减:口干咽燥者加麦冬、花粉;恶心呕吐者加砂仁、竹茹;大便溏稀者加炒吴萸;腹痛者加白芍、延胡索;腹胀滿者加枳壳,厚朴;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肉苁蓉;血虚者加当归;血白细胞下降者,加枸杞子、大枣、补骨脂、巴戟天。
2.湿热内蕴,瘀毒内结证证候特点:腹部阵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血色紫黯,肛门灼热,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化瘀解毒。
方药:白头翁加减: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广木香厚朴苍术地榆槐花白芍薏苡仁败酱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便血者,加云南白药(冲服)甘草。
水煎服。
加减:胁痛者,加柴胡、郁金;热结便秘者,加大黄、枳实、厚朴。
中医治疗肠癌的验方
中医治疗肠癌的验方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肠癌的验方*二、肠癌喝什么茶好*三、肠癌食疗方中医治疗肠癌的验方1、中医治疗肠癌的验方处方一中药: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白术各9克,茯苓12克,桂枝9克。
制作: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日服一剂。
功效:可有效缓解结肠癌下痢、便血、里等后重等症状的患者。
说明:以上处方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
处方二中药:当归15克,芍药、川芎、紫草各9克,大黄、忍冬各4、5克,升麻、黄芪各6克,牡蛎12克,甘草3克。
制作: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
功效: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结肠癌患者腹痛、便血者。
处方三中药:当归、熟地黄、干地黄各9克,麻子仁、桃仁、杏仁、枳壳、厚朴、黄芩各6克,大黄(适当加减),甘草4、5克。
制作:水煎取汁,分两次服。
功效:结肠癌患者便秘、大便中混杂血时可用。
2、肠癌的病因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3、肠癌的临床表现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
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
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肠癌喝什么茶好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茶较多的人患胃癌的危险性较低。
而且喝茶还对诸如乳腺癌、直肠癌、肝癌、肺癌等都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那么,为什么喝茶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抗癌物质——茶多酚。
茶多酚能够很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从而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功效。
所以,喝什么茶最有抗癌效果呢?虽然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最高,但是绿茶对胃的刺激性较大,特别是胃炎患者不宜多喝绿茶。
而乌龙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不仅茶多酚含量高,而且对胃的刺激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吉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1 .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 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辨病用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漏芦、藤梨根、红藤、蛇六谷、苦参、红豆杉、马齿苋、败酱草、白英、龙葵、土茯苓等。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片、复方斑蝥胶囊、安替可胶囊、西黄丸、西黄胶囊、平消胶囊、小金胶囊、康力新胶囊、贞芪扶正胶囊、健脾益肾颗粒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五)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1.肛滴法适应症:消化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腹胀症状者;无法耐受口服中药者,增加用药途径。
禁忌症:门静脉癌栓,严重痔疮,痔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等。
推荐用药:生大黄9g、枳实15g、当归9g、天龙3条、柴胡9g、黄芪15g、槟榔9g、黄柏9g。
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标准为取胃、十二指肠引流管1 根,经消毒后备用。
疗程为一个月。
取250m1洁净输液瓶1只,中药浓煎至150m1后至40C放入输液瓶中备用。
取输液皮条将输液瓶与胃、十二指肠引流管连接后,以石蜡油将待插入管端润滑后,令患者侧卧取胸膝位,将该管自肛门口缓慢插人至少30cm,以输液控制阀控制滴速为60 滴/ 分,以输液方式缓慢将中药滴入,并尽可能使中药在肠中保留时间延长(大于2 小时)。
2.保留灌肠疗法适应症:直肠癌放疗后局部炎症、疼痛、肿胀者。
推荐用药:生大黄20g、黄柏15g、山桅子15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红花15g、苦参20g。
方法:将上方药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
从肛门插入导尿管约20〜30厘米深,注药后保留1〜2小时。
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
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上方适量加水给予坐盆。
腹痛、脓血便或便血甚者,易山栀为山栀炭,加罂粟壳15g、五倍子15g收敛止血。
高热、腹水者加白花蛇舌草30g、徐长卿30g、芒硝15g。
3.四妙散外敷适应症:腹水、不全肠梗阻、腹部肿块疼痛。
推荐用药:甘遂1g、大戟1g、芫花1g、商陆1g、麝香0.25g (或冰片3g)。
方法:取甘遂、大戟、芫花、商陆药物粉末各1袋(每袋1g)用米醋或蜂蜜调和成直径约3〜4cm,厚度约0.3〜0..5cm大小的药饼,将1/2瓶麝香(0.25g/ 瓶)夹置于药饼之中,正面贴于肚脐眼或关元穴(脐下三寸),用医用大贴膜1 个(3M固定,3天更换一次。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如有局部皮肤溃破、皮疹、瘙痒、疼痛等不适反应,暂停用药,待症状缓解后酌情使用。
4.中药泡洗法适应症:手足综合症或化疗导致手足麻木不仁。
推荐用药:川草乌各10g、透骨草30g、艾叶30g、红花30g。
方法:将上方药物煎取200ml,加入温水1000ml中,每日手足浸泡约20分钟,每日1 次,每周5 天。
(六)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
1 .结直肠癌肠梗阻治疗取穴:内关、足三里、天枢、下巨虚、中脘。
方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 次,连续针3天。
2.骨髓抑制治疗取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膈俞;配穴:太冲、太溪。
方法:行多补少泻手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6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 3 疗程。
3. 耳穴按压疗法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取穴:恶心呕吐:取内分泌、胃;食欲不振取胃、内分泌、交感;呃逆取食道、贲门。
配穴:上述各症分别取肾、贲门、食道;脾俞、胃。
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贴于穴上,每日按摩3〜4次,每贴7日。
(六)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如食疗改善患者消化道反应,音疗、心理治疗改善抑郁状态,腹腔给药治疗腹水等,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按摩椅、音疗设备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八)护理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 .中医证候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10级:参照疼痛10级分类法:(0)级:无症状。
(1 〜3)级:轻度症状,能耐受。
(4 〜6)级:中度症状,常难以耐受。
(7 〜1 0)级:重度症状,不能耐受,需要对症治疗。
此分级方法由患者本人进行评判。
好转:主要症状或体征缓解,并维持 4 周以上。
稳定:主要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或患者无与肿瘤相关的主要症状或体征。
恶化:主要症状或体征加重。
2.生存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 分以上;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 分以上;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 分或没有变化;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体重变化:除外体腔积液、浮肿等因素引起的体重变化。
好转:体重增加>2Kg,并维持4周以上。
稳定:体重增加或减少w 2Kg 。
恶化:体重减少 >2Kg 。
4.客观疗效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评定标准:(1)目标病灶的评价CR 完全缓解: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 PR 部分缓解: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 PD 病变进展: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 SD 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 ):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PR 或有增加但未达 PD 。
( 2)非目标病灶的评价:CR 完全缓解: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IR/SD 未完全缓解( incomplete response ) / 病变稳定:一个或多个非目标 病灶持续存在和 / 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
PD 病变进展:出现新病灶和/或非目标病灶明确进展。
(二)评价方法 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1.综合疗效评定指标:( 1 )中医证候主要采用疾病相关主症评分变化评价。
选择 1〜2项主要症状或体征变化, 要求与肿瘤相关,并能反映患者的主要痛苦,如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
( 2)生存质量治疗前后症评分情况比较,主要采用 KPS 评分评价,体重变化、ECO 刮分 等作为参考。
( 3)客观疗效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 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 4)化验指标血象、肝肾功能、 肿瘤标记物、 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的相关要求 执行。
2.近期综合疗效评定:有效:瘤体变化、主症变化、KPS 评分变化、体重变化,上述4项,在稳定 的基础上,》1项好转。
稳定:瘤体变化、主症变化、KPS 评分变化、体重变化,上述4项全部稳定。
恶化:瘤体变化、主症变化、KPS 评分变化、体重变化,上述 4项,》1项 恶化。
3.远期疗效评定:以中位生存期为评定指标。
4周。
30%,至少维持 4 周。
20%或出现新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