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

合集下载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一、前言最初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但是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本书有它特有的魅力。

戈夫曼用朴实的语言,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意识内的东西写了出来,能够研究并准确把我们下意识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更何况,这本书真的很发人深思。

这本书的思辨性很强,但是这套理论又很实用。

因此,今天我想就这本书来谈点自己的想法。

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向来都很杂,但是不同的时代的关注点不同。

在上个世纪末以前,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社会问题上,属于宏观的范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面,也就转到了微观的层次上。

戈夫曼的“戏剧论”就是影响最大、发展最快的芝加哥社会心理学派的“形象互动论”产物。

(戈夫曼的理论被称为“戏剧论”或“印象管理”)二、内容简介第一章表演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在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常见表演。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给人印象。

但是这种表现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行为个体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或他们的代替物;另一部分是行为个体似乎不慎留意或没有加以控制的流露,它包含在广泛的行动中,是隐含的意义。

戈夫曼强调的表演主要是指这一部分,以及对这部分表现加以控制的技巧。

戈夫曼在“表演”这一章中谈及的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理想化表演以及“前台”装置等等都是日常人际互动中最常见的一些表演。

而当这两部分表现发生冲突时,我们更愿意相信后一种,即人们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

因而,如果我们要给别人制造某种印象的话,就要对似乎“未加控制”的流露加以控制,以便让人们产生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这就是“印象管理”,或者说,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情景定义”。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表演失误”,这时,作为互动的另一方就会视而不见,使得互动能够进行下去。

因此,作为印象管理的表演,在社会互动中时极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日常生活中举目所见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解读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解读

《⽇常⽣活中的⾃我呈现》解读关于作者欧⽂·⼽夫曼(1922年6⽉11⽇~1982年11⽉19⽇),⼆⼗世纪最具影响⼒的美国社会学家,拟剧论的创⽴者。

早年毕业于多伦多⼤学,后来在芝加哥⼤学拿到博⼠学位,并先后执教于加州⼤学伯克利分校和宾⼣法尼亚⼤学。

⼽夫曼曾任第73届美国社会学会主席,获得过美国⼼理学会颁发的“库利-⽶德奖”。

1956年出版的英国⼤⽂豪莎⼠⽐亚的⼀句话来概括。

在莎翁著名的喜剧《皆⼤欢喜》⾥,主⼈公杰奎斯公爵有这样⼀句独⽩,他说“世界是⼀个⼤舞台,所有的男男⼥⼥都不过是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个⼈在⼀⽣中要扮演好多的⾓⾊。

”是⼽夫曼出版的第⼀本,也是最有名的著作。

这是第⼀本把⼈类的⾯对⾯互动作为社会学研究主题的书。

在这本书⾥,⼽夫曼运⽤戏剧类⽐的⽅法描绘⼈与⼈之间的社会交往,这些论述奠定了⼽夫曼戏剧理论,也称“拟剧论”的基础。

《⽇常⽣活中的⾃我呈现》曾获1961年美国社会学会颁发的年度图书奖——麦基弗奖,并且在上个世纪末被国际社会学会评选为⼆⼗世纪最重要的⼗本社会学著作之⼀。

主要作品:《⽇常⽣活中的⾃我呈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为》(1963)、《污名》(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谈⽅式》(1981)等。

核⼼内容本期⾳频中,我们将围绕三个主要问题,给你详细解读这本书的核⼼内容:第⼀个问题,为什么说戏剧的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常⽣活;第⼆个问题,在⽇常⽣活的戏剧舞台上,演员们是如何进⾏表演的;第三个问题,当⽇常表演陷⼊尴尬、危机或者濒临崩溃时,演员和剧组有哪些补救措施。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本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作品,书名叫做《⽇常⽣活中的⾃我呈现》,它的作者是欧⽂·⼽夫曼。

这本书曾经获得过1961年美国社会学会颁发的年度图书奖——麦基弗奖,并且在上个世纪末被国际社会学会评选为⼆⼗世纪最重要的⼗本社会学著作之⼀。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戈 夫曼的理论中得到启示。比如, 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 意识到我们是在表演自己,并试 图控制他人的反应。同时,我们 也要意识到他人也在表演自己, 并试图控制我们的反应。因此, 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解读他人的 符号和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他 们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戈夫曼的理论也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感 受。我们可能会问自己:我为什 么会这样说?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通过深入 反思我们的行为和感受,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剧本, 并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传达我们 希望别人看到的样子
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角色,而是通过复 杂的自我呈现过程来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形象。他认为,每个人都像是一个演员, 在社会舞台上表演自己的人生,而这个表演的核心就是自我呈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我们可以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1 符号与沟通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01
总之,欧文·戈夫曼的自我呈现 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 角来理解日常生活以及我们如何 在其中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形象
02
通过深入研究和反思我们的行为 和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 己和他人的表演,从而在社会交 往中更加自信和有效地表达自己
-
感谢您的欣赏
汇报人:XXXX
欧文戈夫曼 日常 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目录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在众多的社会学家中,欧文·戈夫曼以其开创性的"自我呈现"理论而闻名于世。他的观点 为理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和维护自己的形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戈夫曼的学术生 涯始于他对社会互动的深入研究,他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符号和行 为来传达自己的形象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文档网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文档网

文档网文档网可免积分在线阅读和下载文档∙文档下载∙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外语考试∙资格考试∙工作范文∙求职职场∙党团工作∙表格模板∙总结汇报∙经管营销∙思想汇报您的位置:文档网所有分类人文社科法律资料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简介:任改妮(1987—)女,汉族,陕西铜川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研究生,专业:教育学原理,方向:教师教育摘要:关于“人为什么要进行角色表演”以及“如何表演”这两个问题,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做了详尽阐述,本文着重通过分析其戏剧理论的三个关键词“情境定义、角色表演和印象管理”来解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

关键词:日常生活;自我呈现;师互动交往戈夫曼(erving goffman 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重要代表人。

作为布鲁默的学生,他深受其导师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上的影响。

如果将米德、库利视为符号互动论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布鲁默就是第二代代表人物,而欧文·戈夫曼则属于第三代代表人物。

[1]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互动仪式》和《邂逅》(1961)、《公共场所的行为》和《污记》(1963)及《框架分析》(1974)等。

一、情境定义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激发了我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的关注。

库利认为,自我呈现是人类的本能性情感之一[2],那么师生之间的“自我呈现”是如何展开的,又是如何保持的?“自我呈现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条件,为了很好地交流与互动,人们必须去定义情境和将要扮演的角色。

”[3]页下一页文档免费下载: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共1页,当前第1页)你可能喜欢∙政治生活∙日常用品∙生活会记录∙生活中的安全∙思想与生活∙化学与日常生活-∙11生活中常见的盐∙用心生活∙政治生活2011高考题集萃(1-5课)3页∙模块综合评估二政治生活11页∙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11页∙高三二轮复习重点知识梳理必修二——政治生活7页∙政治生活第一课复习22页∙人教版_政治生活_下85页更多与“政治生活”相关的内容>>∙日常用品登记表1页∙一些日常用品的妙用3页∙英语单词--日常用品12页∙日常用品1页∙德语日常生活用品5页∙餐具/蔬菜、日常用品20页更多与“日常用品”相关的内容>>∙团组织生活会记录表1页∙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记录表1页∙民主生活会记录表2页∙机修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记录3页∙街道组织生活会记录_范文3页∙段庄村党总支民主生活会记录11页更多与“生活会记录”相关的内容>>∙来自生活中的安全常识,非常重要!2页∙生活中的安全保护(图文读本)9页∙生活中的安全教案4页∙生活中的安全说课5页∙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中的安全9页∙生活中的安全常识oooo6页更多与“生活中的安全”相关的内容>>∙模板01(政治、思想与生活)2页∙思想与生活1页∙《思想与生活》考场作文4页∙人教版思想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课件20页∙王阳明“诚”的思想与生活儒学5页∙市小学思想与生活12页更多与“思想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初中化学DIY与日常生活的研究-开题报告9页∙6-5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活66页∙化学与社会--6-4日常生活中的化学-衣、装、肥料、农药84页∙化学与社会--6-3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洗护染烫发54页∙化学与社会--6-2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总论洗涤和护肤用品41页∙化学与日常生活-927页更多与“化学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11.1生活中常见的盐-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3页∙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盐)17页∙11-1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no2)17页∙11-1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no1)23页∙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47页∙11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张24页更多与“11生活中常见的盐”相关的内容>>∙我们必须开始用心生活39页∙用心生活3页∙用心交织的生活2页∙淡泊名利用心工作快乐生活2页∙用心生活的十二种方法4页∙用心生活顺其自然1页更多与“用心生活”相关的内容>>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相关文档搜索∙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生活颠覆想象呈现∙戈夫曼∙戈夫曼戏剧理论∙戈夫曼拟剧理论∙欧文戈夫曼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相关文档∙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龙源期刊网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作者:黄瑶来源:《学理论· 下》2013 年第 03 期摘要:...∙【论文】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夫曼所著的著作,书中详细地探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言语、行为、服饰等方式来呈现自我。

这本书让我对自我呈现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

比如,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服饰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我们会用不同的语言和声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我们会通过不同的行为来展现自己的性格和个性。

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展现自己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又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我发现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工作场合我会表现得更加严肃和专业,而在家庭聚会上我会表现得更加轻松和随意。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自我呈现是否真实和一致,是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否能够真实地展现自己。

除了关注自己的自我呈现,我还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自我呈现。

我发现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而这些方式又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有些人可能会通过言语和行为来展现自己的自信和魅力,而有些人可能会通过服饰和外表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通过观察他人的自我呈现,我开始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更加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我对自我呈现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意识到自我呈现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不仅与个人的性格和个性有关,也与社会文化和环境有关,它不仅影响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因此,我会更加关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也会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自我呈现。

希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能够更真实地展现自己,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人际互动中的戏剧理论解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人际互动中的戏剧理论解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人际互动中的戏剧理论解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戏剧理论的角度,深入解读欧文·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戈夫曼,作为社会学家和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对于理解人际互动中的自我呈现和角色扮演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戈夫曼的主要观点,然后探讨其理论如何与戏剧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揭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舞台表演”来塑造和呈现自我。

戈夫曼的理论主要基于他对人们如何在社会互动中管理自己印象的深入研究。

他提出的“前台”和“后台”概念,以及“印象管理”和“角色扮演”等理论,为我们理解人际互动中的自我呈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像演员在舞台上一样,都在进行一种自我呈现的表演。

我们精心策划并控制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以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

戏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这种表演的框架。

在戏剧中,演员通过台词、动作、服装和道具等手段来塑造角色,展现特定的情感和态度。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通过语言、行为、服饰和社交技巧等手段来塑造我们的自我形象。

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演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互动对象。

通过戏剧理论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的核心观点。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际互动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戏剧理论与人际互动人际互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语言、行为、情感等多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建立、维持或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种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换,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涉及到认知、情感、动机等多个层面。

而戏剧理论,作为一种深入解析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人际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戏剧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社会学领域,它认为人类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舞台上的表演。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一样平常糊口外的自尔出现》读后感文/瑾附件珂最后听到戈妇曼,是正在社会教的教室上。

借看了一篇名为《尔的八任社会教男朋友》的文章。

最后,瞥见《一样平常糊口外的自尔出现》,是正在美剧《心思神探》黛比战霍我登的对话面。

尔用四地利间看完了《一样平常糊口外的自尔出现》,并测验考试用戈妇曼的戏剧实践诠释一些尔曾睹过的景象战止为,让尔有了一种新的望角战深思。

看彻底书模板,尔孕育发生了一种觉得,《一样平常糊口外的自尔出现》像是一原讲戏剧演出、相里、读口术、社交一体的书模板。

尔必需说的是,正在借已入进第一章节时,媒介前的引述,便提了尔一切的浏览趣味。

用的是乔乱·桑塔耶这《正在英国的独皂以及厥后的独皂》面的一段话:“里具是呼惹人的抒发方法,是极妙的情感反响,异时又是奸臣否疑的、慎重的战相当重要的。

取空气接触的无机物必需取得一层表皮,表皮并不是口净,那一点其实不是对表皮的否认……尔没有念说,真体果景象的缘故而存正在,或脸蛋果里具的缘故而存正在,或豪情果诗和蔼的缘故而存正在。

做作界外出有任何工具是为了另外事物而孕育发生的;一切那些相里战产品异样皆涉进存正在发域。

”戈妇曼构想,糊口便像剧院,是事务的戏剧性展示,咱们背别人出现咱们本人,咱们一直扭转本人,以合乎正在糊口外的脚色。

咱们被要供站正在甚么山上,唱甚么歌。

戈妇曼以为,咱们天天皆摘着里具,为了融进XXXX个群体,为了与悦别人。

为了唤起冀望的归应,咱们须要知叙若何动作最为得当。

须要界说诠释的,囊括前台、后盾、剧班、区域、没有协调脚色、印象精细管理等等。

“以特定的个别战他的演出为参照点,咱们能够把这些作没其余演出的人称为不雅寡、不雅察者或帮助到场者。

”当一小我私家正在饰演一种脚色时,他肯定等待他的不雅寡们仔细看待本人正在他们里前所建设起去的演出印象,他必需置信本人所饰演的脚色,置信工作便是它所出现的这样。

个别或是彻底投进本人的脚色,或是对之采纳放荡不羁的立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戈夫曼把生活比作一个大舞台,这可太有趣了。

以前我从来没这么想过,但是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咱们每个人在生活里都像是个演员,每天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观众,换上不同的“戏服”,说着不同的“台词”。

比如说,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是那个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职场人”形象。

穿着得体的衣服,说话也是客客气气、规规矩矩的,就像在演一部职场剧。

可回到家呢,在家人面前就可能变得更放松、更随意,甚至有点邋遢,这就像是从正剧切换到了家庭喜剧。

书里讲到的“印象管理”这个概念也特别有意思。

这就好比是我们在舞台上的时候,得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怎么站、怎么坐、说什么话,都是为了给观众留下一个我们想要的印象。

就像女生出门约会前,又是化妆又是挑衣服的,就是想在对象面前呈现出自己最漂亮、最迷人的一面,这就是一种印象管理啊。

而且这种管理还不是一次性的,是贯穿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的。

要是在约会的时候不小心出了个小糗,可能还得赶紧想办法补救,把这个小失误给圆过去,好让自己的整体印象不被破坏。

这本书也让我有点小“郁闷”。

因为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表演”之后,就会觉得生活好像有点不真实了。

有时候我就会想,我跟朋友相处的时候,有多少是真实的自己,又有多少是为了迎合对方或者符合这个社交场景而表现出来的呢?感觉好像大家都戴着面具在生活,这种感觉有点怪怪的。

但是再往深里想,这好像也是生活的一种必然。

毕竟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里,要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来,不管不顾的,可能就会到处碰壁。

还有啊,书里提到的“前台”和“后台”的区别也让我印象深刻。

前台就是我们表演的地方,大家都能看到;后台就是我们准备、休息、放松的地方,只有自己或者很亲近的人能进去。

这就像餐厅的厨房和餐厅大堂一样。

大堂里的服务员们都得面带微笑、动作麻利地服务顾客,那是他们的前台表演。

而厨房呢,就是他们的后台,在那里他们可以放松一下,不用时刻保持那种完美的形象。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戈夫曼将互动都看成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表演。

在戈夫曼看来,社会就是一个大的舞台,“剧作家”是社会体系,每个个体都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表演者的表演与观众的反映都要遵守一定的显规则或隐规则,这些规则与表演者的社会经验构成了表演者的心智,定义着表演的互动情境并指导着表演者的行为。

表演者通过在舞台上的身体表演给观众制造某种印象,不断地理解并运用身体的各种象征姿势、符号来制造所期望塑造的印象,以维持正常的互动,构建社会结构,使得社会秩序正常运行。

戈夫曼认为,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给人印象。

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行为个体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及他们的替代物,这是社会化个体的心智通过身体的外在表达,在这种表达中,客体我直接压制了主体我,身体仅仅是表达心智对符号运用的工具,这种表达有利于定义情景,顺利实现互动;另一部分是个体行为似乎不甚留意或没有加以控制的表达,它包含在广泛的行动中,是隐含的表达,这种表达或是主体我不经意的流露,或是不利于互动的私利的个人心智,包含了个体行动者的某种非正规的动机或目的。

现实中如果两种表达不一致,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后者,相信表现出来的隐含主体我,所以,个体在互动中要制造某种印象的话,便会有意无意的对那部分未加控制的部分进行控制。

戈夫曼把表演者控制自己表演时的明显表达与隐含表达,以便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管理行为,称为“印象管理”。

在整个的制造印象的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也即戈夫曼所谓的“表演者”与“观众”,是通过心智来定义互动情景,决定个体行为,并通过身体,包括身体语言、身体动作、身体行为等来进行互动的,表演者与观众之间不同的互动使得社会秩序得以可能。

戈夫曼将行动者表演的场所分为前台区域与后台区域。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戈夫曼在其著作《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中所提出的观点,即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

通过深入分析戈夫曼的理论,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本质,还能够对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更深刻的认识。

戈夫曼的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和人际关系,还为我们揭示了自我如何在社会舞台上展现自我、塑造自我和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戈夫曼的理论出发,探讨社会舞台上的角色扮演、印象管理以及自我认同等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视角。

二、戈夫曼的理论框架在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中,社会被视为一个大型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以获取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这种表演不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深入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经过精心策划的。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交往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这种表演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内在动机和目标的驱动,也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制约。

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交往中不断构建的。

个体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反思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以及他人的反馈和评价,来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这种自我概念不仅是个体对自身形象和角色的认知,也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深入剖析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表演行为和自我构建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以及社会交往的本质和规律。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改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的机会,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本科生读书报告二?? ,二?? 学年度学号: 2011080073 姓名: 李忠燕年级: 2011级专业方向: 广告策略完成时间: 2013年11月4日这是本人在校期间第三学年完成的3篇读书报告之第 1 篇教师评语,不少于100字,:批阅教师姓名: 评定成绩(A~F五个等级):题目: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正文:《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戈夫曼的作品,这本书在整个社会学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书中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

书中独特的角度就是把人生比作一场戏剧,我们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古人又云: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每天都在上演着自己的人生,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戏剧不同的是我们的人生没有剧本,只能临场发挥。

在这场戏剧中,有表演者、导演、观众,有前台、后台和过渡地带。

我们在舞台上表演着,希望观众可以按照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理解我们的表演,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之下有不同的表演,角色也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情景下切换着角色,上演着人生这一场精彩大戏。

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戈夫曼说,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大舞台中都希望把自己最得体的一面表现在人前。

为了把前台演绎好,我们在后台也许会有不少的纠结的时候和做出了不少的准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或者是外在打扮来让别人认可自己所表达的事情是符合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或者是想要别人认可自己的做法,朝着自己心理想要的方向去理解。

这个过程不仅仅包括表演者本身,同时也包括观众对于表演者的的动作和符号的理解。

一旦自己的表演出现了偏第1页共3页差,表演者会极力想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补救,从而挽回自己在观众面前的形象。

为了很好地解释人生就是一个戏剧舞台,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引进了前台和后台的概念,这也是整一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两点,这两个概念很好地阐释了我们生活中发现的很多事情。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800字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800字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800字结束大四第一个学期后的寒假,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王嘉老师推荐的新传相关专业书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该书是由加拿大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欧文·戈夫曼所著,在此书中,戈夫曼首次将戏剧模型引入社会理论领域,把人的社会生活比喻为戏剧表演,建构了“拟剧论”,以此探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秩序。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就已经对戈夫曼的拟剧论略有了解,也曾在王嘉老师的课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因此,我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便有了更浓的兴趣,希望通过这本书了解戈夫曼对此理论的系统阐释。

根据相关资料,在戈夫曼提出拟剧论之前已有一批学者分别从技术、文化、结构和政治等不同角度分析相互封闭的社会机构系统,而拟剧论可以作为另一独立视角,也可作为其他视角中个体的部分行为作为补充。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以“角色扮演”为基本点,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角色扮演、前台后台、剧班、观众隔离以及形象管理。

戈夫曼认为,社会其实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们在生活中所展示的模样,总是经过饰演后的模样,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用于人们进行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

而人们舞台前后表现的行为也有所不同。

通常,人们在前台更多地展示希望被他人接收并得到认可的行为,在后台更多地表露真实的自我,“剧班”的概念则是将表演行为作为集合形式呈现的场所,即人们需要进行相互配合、互动表演、互相传递符号意义。

“观众隔离”指表演者在不同情境中的表演所面向的受众是不同的,表演者需要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分类隔离,以免出现表演者的表演被并不期望的观众所看到。

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时代,“观众隔离”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如微博、微信的内容发布分组功能等。

“印象管理”则指表演的不同种类和效果。

表演大致分为成功的表演和补救型表演。

若想达成成功表演,表演者必须进行行为管理。

戈夫曼指出,成功的表演一般通过理想化、误传性和神秘性达成;补救型表演包括防卫措施和保护措施,表演者需通过一些措施来应对表演中出现的不理想因素。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作者:黄瑶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3期摘要:戈夫曼的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借拟剧理论研究微观互动,把社会行动划分为角色表演和角色外活动两种,并在角色表演中详细论述了着重建构过程的表演框架和着重建构类型的表演种类,有扩展性的相关概念使分析框架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微观走向宏观。

关键词:戈夫曼;角色表演;角色外活动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83-02一、“戏剧论”的产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下简称《日》)作为戈夫曼的第一本社会学著作,于1956年出版,书中提出的一些核心的概念和框架,《日》书在研究对象上致力于微观社会现象,将社会学“角色”概念融入其中,并强调主动的角色扮演,戈夫曼成为符合互动论学派中强调互动而非符号的真正践行者。

在资料收集上,戈夫曼在设得兰岛进行实地研究,岛民对外扮演中产阶级角色的事例是戈夫曼的直接经验,戈夫曼间接经验的来源是英美、非英美中下层的案例。

在资料分析上,戈夫曼将戏剧理论中的概念“表演”、“剧本”等融入社会学,他对众多的经验事实不断分析,并完善丰富分析框架。

二、角色表演戈夫曼将“角色”同“规范”联系起来,认为“角色”是一种借之行动的规范。

接着戈夫曼重点论述角色表演,个体要在互动中投射有效情景定义并使互动协调进行,个体需要控制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

戈夫曼把表演定义为:在特定的场合特定表演者以任何方式影响其他参与者的所有互动行为。

戈夫曼认为角色内活动就是角色表演,可以分为:表演框架和表演种类。

表演框架包括表演剧本、表演主体和表演区域,表演种类主要有成功表演、补救表演。

(一)表演框架表演剧本是表演框架的第一个重要元素,与社会结构联系紧密。

戈夫曼认为表演剧本是表演主体在表演期间或其他场合可以呈现出的特定行为模式,是一种常规程序。

角色是受制于客观的社会期望的个体行为模式,而剧本能代表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客观期望。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一、本文概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经典之作,它深入剖析了个体如何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角色表演来呈现自我,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认同。

本文旨在通过框架性分析的方法,探讨戈夫曼的理论如何从角色表演延伸到角色外活动,并以此来理解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地构建和重塑自我形象。

在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中,角色表演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采用的一种策略,通过这种策略,个体能够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

然而,这种表演并不局限于面对面的互动,而是延伸到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包括角色外活动。

这些活动虽然不在直接的舞台表演中,但却对个体的自我呈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戈夫曼的理论出发,分析角色表演和角色外活动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个体在社会中的自我呈现。

我们将回顾戈夫曼关于角色表演的核心观点,并探讨其如何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接着,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角色外活动在个体自我呈现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角色表演相互补充。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这种框架性分析的实际应用,并探讨其对于理解个体在社会中如何构建和重塑自我形象的意义。

二、戈夫曼的理论框架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其经典之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人们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塑造和展示自我。

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主要围绕“戏剧理论”展开,将人们的社会生活比作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通过一系列的表演来展示自我。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是在不断地进行角色表演,以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接受。

这种角色表演并非简单的行为模仿,而是涉及到个体的自我概念、价值观、期望以及社会规范等多个层面。

在戈夫曼看来,角色表演是个体对社会期望的一种回应,也是个体自我认同的一种体现。

戈夫曼也注意到了角色表演之外的活动,即角色外活动。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

海外视线Overseas sight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濮 波一、综述:戈夫曼拟剧理论的思路和问题意识在我看来,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著作中几近成熟的“戏剧vs社会”互动研究,这些研究,也可以称为社会拟剧理论,或者社会学的符号互动论。

该书由乔治·桑塔耶那(George Santayana)关于面具的引言开始的,在整本书的论述中,他凝练了社会拟剧的隐喻实质和大量社会与戏剧互动的实践,证实了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戏剧的舞台之事实,也抵达了舞台表演与自我之间隐秘关系的混沌之所。

欧文·戈夫曼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

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

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我们必须在不同的设定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们所争论的背景不是因为社会学的庞大,而是它具体的背景和环境。

[1]在具体深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之前,我们需要弄明白两点。

首先,欧文·戈夫曼说生活犹如剧场,他要讨论的是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生活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者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戈夫曼作为一名社会学家的问题关切,在于到底人类的社会生活其框架具体如何构成?如何运作?在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其次,戈夫曼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

他提出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包括自我表现[2]、前台、后台、前台行为、后台行为、戏剧实现、剧班、剧班共谋等。

之所以表演具有社会化,是因为戈夫曼发现“社会生活中表演无处不在”,这个立论的依据便是当“舞台呈现虚假的事情,生活却可能呈现真实的和有时是排练不充分的事情”。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周琳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符号互动论盛行于20世纪60-70年代,戈夫曼是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拟剧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

书中提出的戏剧分析模型,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关键字:拟剧论;互动;印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15-01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女都是演员。

他们有各自的进口和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很多角色。

"角色、舞台这类戏剧中使用的词汇如今已被我们熟练地引用到日常生活中。

然而,在20世纪中期,一些学者才刚开始将这些戏剧词汇用来分析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形成了社会学的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戈夫曼的拟剧论。

1922年戈夫曼出生于加拿大曼尼托巴,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随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

戈夫曼把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开创了社会学理论中的戏剧分析的范例,因而它的理论被称为"拟剧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源于戈夫曼的博士论文,他曾经在设得兰群岛一个佃农社区进行实地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就是在这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

此书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书中提出了戏剧分析模型,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戈夫曼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活动时,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因此他对角色扮演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拟剧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而每个社会成员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不同的生命阶段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心得体会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心得体会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心得体会作者戈夫曼用朴实的语言,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在内的东西写了出来,能够研究并准确把我们下意识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更何况,这本书真的很发人深思。

这本书的思辨性很强,他的这套理论也很实用。

刚刚读完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本书,结合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理论皮毛,也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作为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的这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无疑为他的学术地位奠定了基础。

而符号互动论本身就是一种源自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理论,这也注定了这一理论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书中,戈夫曼集中研究了在社会机构内发生的互动。

他将人际互动比作舞台上的表演,而演员就是互动双方,观众则是旁观者。

中国古语有云: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一场场表演,就看你如何去演,是否想把它演好。

他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说:“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它既包括自我的表演、情感的表达、信息的发出,也包括周围人对这些动作、符号的理解。

表演者按着事先设计好的剧本进行表演,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此情境里特定的角色,但是,每个人的角色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不是固定的。

为了能更准确的描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方式,戈夫曼提出了“前台”的概念。

它是“指称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清静的那一部分就很合宜了。

前台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

而相对应的,自然有“幕后”这一概念,是指相对于前台而言,观众看不到的后台。

正如我们看戏时一样,剧班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是一幕幕早已经设计好了的,并被他们不断排练多次的戏剧,而他们在幕后的换装,讨论甚至是对某一个演砸了的争执,我们都是没有机会看到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常人看到的社会机构的互动也是机构成员早已经设计好了的,达成共谋的戏剧,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机构内的成员真实的一面——包括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

组织结构的这一种表现形式是现代组织的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需要树立的是一种组织形象,来完成组织的共同目的——这也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为表演者的教师———基于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

作为表演者的教师———基于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

Total.346April 2016(A)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46期2016年4月(上)作为表演者的教师———基于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过其琦(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a.2016.04.015作者简介:过其琦(1993—),女,江西九江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原理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摘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教师亦是如此。

根据戈夫曼的理论,教师扮演着表演者、观众和局外人三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对应着不同的剧班行为,教师为了完成“表演”需要协调好前台、后台、剧组以及观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表演者教师戏剧理论On the Teacher as a Performer:Based on "The Presenta 原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by Erving Goffman //Guo QiqiAbstract Everyone has different roles,so has the teacher.Ac-cording to Goffman's theory,the teacher plays three different roles,performer,viewer and outsider,which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dramatic behaviors.To complete a "performance",the teacher needs to collabor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age,the back-stage,the crew and the audience.Key words performer;teacher;dramatic theories“世界是一个大舞台”,而学校就是一个小世界。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分析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分析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分析摘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真实的再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他通过剧班的表演展现出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呈现。

其中戏剧分析和印象管理艺术是这本书中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生活社会戏剧戈夫曼是 20 世纪 60 年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是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戈夫曼在五十多年前,根据在设得兰群岛实地研究资料写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在书中,戈夫曼将现实生活比拟为一个大舞台,以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个体在这个社会大舞台上的互动过程,并且详细的分析了个体在互动过程中想要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

戈夫曼认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表演特性。

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许多角色,学生、孩子、家长、老师等等。

戏剧理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都有很强的控制欲,我们会把自己理想中的自我形象展示给别人,并且十分在乎自己的表演是否会得到观众的认同,控制观众的想法。

如果他想要让观众相信自己表演的真实性,他首先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信认为自己对场景及自我概念的把握是正确的。

其次,这一过程还包括了表演者的表现技巧以及熟练程度。

戈夫曼的理论可以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表演框架;二是印象管理框架。

一、表演分析要素表演包含许多因素。

其中,剧本、舞台、演员、观众是不可缺少的。

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想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1、剧本。

在戈夫曼看来,剧本即“常规程序”,是表演主体“在表演期间并可以在其他场合从头至尾呈现或表演的预定行动模式。

”在戏剧表演中,剧本是预先指定好的,通常,每个演员都必须按照剧本来完成自己的表演。

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罗丹妮;罗丽
【期刊名称】《黑河学刊》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网络社交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社交模式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模式,也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延到了虚拟空间。

微博以其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快速的特点成为时下重要的通信及社交网络平台。

而个人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也表现出与戏剧论中有所不同的新特点,即:前台后台关系的改变、剧班成员的随机性及印象管理的新机制。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罗丹妮;罗丽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江苏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
2.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戏剧论思想解读
3.表演:心智与身体中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试析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4.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5.社交平台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
一、“戏剧论”的产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下简称《日》)作为戈夫曼的第一本社会学著作,于1956 年出版,书中提出的一些核心的概念和框架,《日》书在研究对象上致力于微观社会现象,将社会学“角色”概念融入其中,并强调主动的角色扮演,戈夫曼成为符合互动论学派中强调互动而非符号的真正践行者。

在资料收集上,戈夫曼在设得兰岛进行实地研究,岛民对外
扮演中产阶级角色的事例是戈夫曼的直接经验,戈夫曼间接经验的来源是英美、非英美中下层的案例。

在资料分析上,戈夫曼将戏剧理论中的概念“表演”、“剧本”等融入社会学,他对众多的经验事实不断分析,并完善丰富分析框架。

二、角色表演
戈夫曼将“角色”同“规范”联系起来,认为“角色”是一种借之行动的规范。

接着戈夫曼重点论述角色表演,个体要在互动中投射有效情景定义并使互动协调进行,个体需要控制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

戈夫曼把表演定义为:在特定的场合特定表演者以任何方式影响其他参与者的所有互动行为。

戈夫曼认为角色内活动就是角色表演,可以分为:表演框架和表演种类。

表演框架包括表演剧本、表演主体和表演区域,表演种类主要有成功表演、补救表演。

(一)表演框架
表演剧本是表演框架的第一个重要元素,与社会结构联系紧
密。

戈夫曼认为表演剧本是表演主体在表演期间或其他场合可以呈现出的特定行为模式,是一种常规程序。

角色是受制于客观的社会期望的个体行为模式,而剧本能代表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客观期望。

戈夫曼引入表演剧本概念并承认规范意义上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的核心,但戈夫曼理论重点是微观的社会互动。

其次是表演主体。

戈夫曼将表演主体从个体扩展到“剧班”,他把剧班定义为一群在表演常规程序中相互配合的个体。

戈夫曼表演主体分为表演者和观众。

他强调“互动是两个剧班之间的对话”,双方都在表演,他将“更积极促进互动或起到显著戏剧作用的剧班”称为表演剧班,剧班之外的便是观众。

居U班以外的个体,戈夫曼称之为“局外人”。

最后一个重要元素是表演区域,它包括前台、后台区域和余留区域。

剧班表演在前台进行,在那里能加强控制印象形成的事实;后台区域和前台相反,剧班通常会进行与表演有关、但与表演要形成的印象不一致的行为;余留区域指的就是所有除前后台区域外的地方,余留区域又叫作“外界”。

在前台进行角色表演,后台是角色外活动区域,局外人在余留区域活动。

(二)表演种类
表演框架从表演剧本、表演主体和表演区域建立起对剧班间
微观意义上互动的分析,而表演种类则从整体上把握表演活动,它依
据印象是否有效形成,划分为成功表演和补救表演两大类:
成功表演可以分为三类:理想化表演、误导性表演和神秘化表演。

严格遵循社会准则或者符合社会客观期望的表演是理想化表演。

这一类型的表演常见于日常生活,主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等对个体行动的客观要求。

误导性表演主要指向观众传达出和社会事实相背离的虚假印象的表演。

但是在人际互动期间需要显示出非常理想化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表演者就需要进行误导性表演。

首先表演者要隐
瞒或者抛弃与社会规范不相一致的动机,最终的表演能体现社会的公认准则的动机。

其次表演者在表演前要掩饰或纠正准备工作中的一些失误。

第三,表演者经常要隐瞒某项活动成果的复杂、卑劣的创造过程,最终只向公众呈现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成果。

第四,表演者背地里放弃部分容易掩盖的标准。

最后,表演者通常会使观众以为表演者与他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

戈夫曼认为理想化表演和误导性表演都需要以谨慎的态度来控制将会传达的印象。

靠一定的社会距离来引起观众产生敬畏情绪的表演是神秘化表演,在交往过程中,表演者与观众维持特定的社会距离,观众会因为没有办法了解表演者而心生敬畏。

如在军队中,上下级
严格的隔离引起下级对上级的敬畏。

戈夫曼认为作为观众也总是
经常以尊敬的方式、对表演者的完美呈现表示敬畏并与之合作配合。

角色表演要控制自己传达给他人的印象,它是靠投射有效情
境定义而进行一种持续性互动。

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大量可能导致表演崩溃的意外性因素,主要有:无意动作,即无意的举动呈现与表演者意图不一致的印象;不合时宜的闯入,即局外人偶然进入前后台或观众闯进后台;失礼(可以称为“出洋相”),而反之是“冒失”(比如对长久没有联系的失去亲人的朋友带去问候);当众吵闹(如“撕破脸皮”)。

针对这些意外性因素,为了表演能够顺利进行,戈夫曼提出了防卫性和保护性措施。

防卫性补救表演包括戏剧忠实、戏剧素养和戏剧缜密三条措
施:戏剧忠实是指通过定期更换观众,来维持剧班内部高度团结,防止剧班与观众联系过分亲密;戏剧素养是指剧班成员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使自身呈现出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但是又必须避免入戏太深,达不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戏剧缜密则指选择有素质且忠诚的剧班成员和不会带来很多麻烦的观众,这是一种为使表
演顺利进行的预先筹谋。

保护性补救表演:首先是离开自己未受邀请的领域,比如观众离开后台,局外人离开前后台,或者局外人在进入前后台时采取不关心态度;其次是观众给予适当的反馈,如对表演者给予恰当的关心;表演者出现疏忽时,观众给予善意的体谅。

三、角色外活动
第五章戈夫曼详细论述了角色外的其他社会事实。

“剧班的表演没有把剧班所有的社会经历都表现出来,剧班表演并不是他
们所有的社会现实”,但是由于他是从“角色”出发的,角色外
活动仍与表演相关,角色外活动主要是在后台区域传达那些与角色内活动意图相背离的讯息。

角色外活动主要分为缺席对待、剧班共谋、上演闲谈和再合作行为等四类。

缺席对待是指当剧班成员在后台时表演者的活动,包括有暗中贬损、暗中抬咼。

一般为了维持剧班内部的高度团结,主要是对观众的暗中贬损。

剧班共谋指的是剧班成员在角色之外的互动中,通过暗号来传达让观众意识不到的、又不属于表演意图的相关举动。

上演闲谈是在表演前或表演后,且观众不在场时剧班成员对表演方面问题的讨论。

如“分析可用前台带来的利弊;探讨观众可能的规模和性质”。

再合作的行为是指剧班相互间入侵对方角色,这是一种临时非正式的现象,主要包括围绕、超越以及离开剧班之间界限的活动,像非正式地发牢骚、谨慎地表示出不满。

四、反思
戈夫曼将戏剧理论的相关概念引入符号互动论,但是他没有停留于此,从《日》书中可以看到:首先是从静态框架走向动态框架的可扩展性,观众是表演主体,“戏剧互动”的观点也非常接近现实生活的日常互动。

第二是从微观应用走向宏观应用的可扩展性,角色表演的“表演剧本”与宏观结构和社会分工联系起
来,角色外活动也使得分析框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

但是戈夫曼在《日》书中的理论的适应性仍停留在微观互动领域。

戈夫曼的理论缺陷主要有:
第一,戈夫曼妄图用戏剧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使得它具有很大的局限。

同时如果用戏剧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不利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建构。

第二,戏剧理论过分地强调人在活动中的主观因素。

但他同时又认为社会规范、法则对人具有很大的制约,这无疑是相互矛盾的。

他又认为人的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社会客观条件可以忽
略不计。

但是任何个体自身的社会行为都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三,戈夫曼将戏剧语言引入社会学,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认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是在演戏。

于是带来了“人生是真实还是虚假的”这样一个哲学问题。

戈夫曼认为剧班戏剧表演是虚假的,但人生过程上无疑是真实又可靠的,这又与戈夫曼的观点相背离。

第四,戈夫曼坚持使用二元对立,即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的对立。

在特定条件允许的时候,后台可以转化为前台,前后台之间是否存在一些中间地带,而是否绝对的对立存在于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是否有一个中间地带可以减缓他们二者之间的冲突。

人际互动的多元性,使得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来避免绝对化的二元论。

但不可否认,戈夫曼对微观社会学传统研究视角的一大突破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戈夫曼被誉为他那个时代“社会思想家中的巨人”,乔纳森•特纳也赞赏戈夫曼在社会学上获得了甚至与米德、舒
茨和迪尔凯姆相媲美的巨大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