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教学设计_沪科版

合集下载

【精品系列】2019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精品系列】2019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复习重难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温度与温度计温度②温度计③正确使用温度计2、熔化与凝固熔化与凝固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汽化与液化汽化②蒸发③影响蒸发的因素④蒸发吸热制冷⑤ 沸腾⑥液化4、升华与凝华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②升华吸热的应用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温室效应②如何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③水资源污染(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 给学生讲解 , 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三)典例精讲例 1:下列数据中 , 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此时 , 教室的室温约 35℃解: A.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 , 故 A不合实际情况; B.人的体温是 37℃, 人洗澡时用的水比人的体温略高 , 所以 40℃左右较为适宜 , 故 B不合实际情况; C.人的脉搏在每分钟 60 次多一点 , 即心率在每分钟 60 次多一点;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符合实际情况;故 C合实际情况; D.教室的室温一般不会超过30℃, 故 D不合实际情况.故选C.例 2:户外活动时 , 为了给食物保鲜 , 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 , 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C.取出食物 , 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D.取出食物 , 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解:AB、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 冰吸收热量, 熔化成水 , 使得食物温度降低 , 不易变质.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CD、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 , 温度较低 , 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为小水珠.选项C、D均错误.故选 A.例 3: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 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解: A、冰雪消融 , 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 , 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灯丝变细 , 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不符合题意; D、水被晒干 , 由液态汽化成为气态.符合题意.故选 D.(四)归纳小结1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 度,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 度,0 度到100 度之间等分成100 份, 每一份叫1 摄氏度或( 1℃)、正常人的体温为 37℃, 读作 37 摄氏度; -4 、 7℃读作负 4、 7 摄氏度或零下 4、7 摄氏度、(2)温度的测量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3)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温度计构造: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 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实验室温度计测温物质为酒精 -20 ℃— 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2、熔化与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凝固放热、(2)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 , 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 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3)熔化和凝固规律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 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 , 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物质由稀变稠、变硬、3汽化与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 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 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 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 蒸发得越快、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 蒸发得越快、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 蒸发得越快、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 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 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 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 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 液体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 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 , 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4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 , 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1)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构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地球上水循环简图(课本)(2)水的循环伴随能量的转移、五、板书设计1、温度与温度计温度②温度计③正确使用温度计2、熔化与凝固熔化与凝固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汽化与液化汽化②蒸发③影响蒸发的因素④蒸发吸热制冷⑤ 沸腾⑥液化4、升华与凝华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②升华吸热的应用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温室效应②如何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③水资源污染六、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七、教学反思借助多媒体形式 , 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章重点内容 , 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 , 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章重点内容、。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2.了解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一、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3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2.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小组讨论】如图所示,将冰放入水壶,然后加热,待水沸腾后,拿着长柄勺子靠近壶嘴,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答:壶嘴附近有大量的“白气”产生,勺子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1.现实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较常见.其实,除水以外,所有物质均有三态,而且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只是不常见而已.2.发生物态变化时通常都伴随着温度的变化.【跟踪训练】下列过程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B )A.冰棒含在嘴里化了B.酒精与水混合后得到一种液体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钢变成“钢水”二、温度和温度计【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 ℃,把0 ℃和100 ℃之间划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2.-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3.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4.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3个杯子分别盛有冷水、温水和热水.一只手接触冷水,另一只手接触热水,过一会儿,两只手同时插入温水中,感受一下,两只手的感觉是一样的吗?说明什么问题?答:不一样;说明仅凭感觉器官去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2.如图所示,取一个带塞玻璃瓶(如注射用青霉素瓶)和一根透明细塑料管(如细饮料吸管),在瓶中装满水(在水中滴两滴红色墨水),将细管插入塞中并使细管中的水略高出瓶口,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将玻璃瓶放入温度更高的热水中,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液面高度的不同,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答: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液面会继续上升;说明物体的温度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师】1.在制备简易温度计时,透明塑料管越细越好,能更好地观察到液面的变化;在玻璃瓶的水中加入红墨水,可以方便观察到液面的变化.2.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每一等份都表示着相同的温度,在0 ℃以上每上升一小格即增加1 ℃,0℃以下每往下数一小格即下降1 ℃,为负数.3.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另外也有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跟踪训练】1.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 ( D )A.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2.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A.人体的正常体温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三、温度计的使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页,完成下列填空:1.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小组讨论】如图所示,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教师】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②“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若将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底或壁,温度计将显示的是容器本身的温度;视线若在液柱的上表面以上或以下,读取的数值将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跟踪训练】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C.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2℃,水的温度是87℃.四、体温计【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页,完成下列填空:1.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分度值是0.1 ℃.2.体温计的玻璃泡前面有细弯管,这种结构使体温计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每次使用前,体温计需要甩动,使玻璃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小组讨论】1.取一支体温计,认识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答:35 ℃~42℃、0.1 ℃.2.将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同时放入一杯温水中(37 ℃左右),待示数稳定后读数并记录,将它们取出过两分钟后再次读数,比较它们的示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体温计示数较高;实验室用温度计拿出后示数下降,而体温计拿出几分钟后示数保持不变,因为体温计有一缩口结构.【教师】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表现在:①量程不同;②分度值不同;③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不同;④结构不同.【跟踪训练】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放大的虚像.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6.5℃,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前先甩一下,使管内的液体回到35 ℃以下.第2节熔化与凝固1.知道物质熔化的规律、图像,了解晶体、非晶体的概念,知道熔化需要吸热.2.知道物质凝固的规律、图像,知道凝固需要放热.一、熔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12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3.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小组讨论】请完成下面实验,并回答问题:取适量的碎冰和石蜡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变化,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如图所示.(1)冰和石蜡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根据这些不同能否将物质进行分类?答: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可以将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2)冰和石蜡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若冰和石蜡在刚开始熔化后,停止给它们加热,此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现象,你能分析出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遵循怎样的规律呢?答:需要加热;不再熔化;物体在熔化时,要持续加热.(3)在方格纸上画一根横轴表示时间,画一根纵轴表示温度,标出各个时刻所记的物质的温度(坐标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熔化图像.分析冰和石蜡的熔化图像有什么不同?答:冰的熔化图像有一横向平线,石蜡的熔化图像没有.【教师】1.做熔化实验时,将有碎冰或石蜡的试管放到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将试管直接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目的是使受热物体尽可能均匀地缓慢地受热,从而能够得出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做水浴法,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另外,实验时还应注意酒精灯的安全使用.2.晶体熔化需经历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三个状态的过程;物质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3.用图像法描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非常直观,在各门科学中应用非常广泛.【跟踪训练】1.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丙(1)该实验装置应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2)图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温度不变并且吸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说明海波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0 min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降低(填“升高”或“降低”).二、凝固【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3、14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3.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4.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小组讨论】如图所示,北方冬天储存白菜,人们常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请问原理是什么?答: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得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教师】1.同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互为逆过程.因此,晶体熔化需要吸热,且温度不变,则晶体凝固需要放热,且温度也不变.2.晶体凝固放热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跟踪训练】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D )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第3节汽化与液化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3.了解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一、沸腾【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6、1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3.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填“升高”或“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小组讨论】1.取温度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水,按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实验时自水温90 ℃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1)请根据记录的温度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 答:图略.(2)水在沸腾时有哪些现象? 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3)若水在沸腾时,撤去酒精灯,烧杯中的水还能保持原来的沸腾现象吗?这说明什么?答:不能;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4)你所测到的水沸腾的温度是多少?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这个温度是否变化?答:略;不变.2.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一些物质的沸点”说明为什么测量沸水的温度时,用水银温度计而不是酒精温度计.一些物质的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液态) 沸点 t/℃ 物质 (液态) 沸点t/℃ 物质(液态) 沸点t/℃ 氦-269 乙酸35萘218氢-253 酒精78 亚麻仁油287氮-196 水100 汞357氧-183 甲苯111 铅1740氨-33 煤油150 铁2750答:水银的沸点是357 ℃,酒精的沸点是78 ℃,沸水的温度是100 ℃,所以应选用水银温度计.3.如图所示,使烧瓶中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水重新沸腾;水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教师】1.为了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实验中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小水量;③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加盖纸盖.2.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验中测得的液体沸点偏离100 ℃,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时的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导致的;另外水质不纯对沸点也有影响.【跟踪训练】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C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蒸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二、蒸发【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只在液体表面(填“液体内部和表面”或“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填“吸”或“放”)热.3.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反之,蒸发越慢.【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人们常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液体蒸发需要吸热.2.完成下述实验,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涂抹开,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涂抹开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如图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加热,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加热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3)如图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扇风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教师】1.沸腾和蒸发都属于汽化,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两种汽化方式(如下表).名称相同点不同点发生的温度发生位置剧烈程度制冷作用蒸发汽化、吸热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表面平和缓慢有沸腾汽化、吸热达到沸点并吸热才能进行表面和内部剧烈无2.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跟踪训练】下列措施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D )A.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喝热开水时,用嘴向水面吹气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三、液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9、20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液化向外放(填“吸”或“放”)热.【小组讨论】将正在加热且水已沸腾的烧瓶引出的水蒸气对准冰冷的玻璃表面和热的玻璃表面,哪块玻璃表面有水珠生成?这说明什么问题?答:冷的玻璃表面;说明液化需要向外放热.【教师】生活中谈及的“白气”为液态,不是气态.因为无色的气体是看不见的.“白气”一般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跟踪训练】100 ℃的水蒸气比等量的100 ℃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C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B.水蒸气的温度比沸水的温度高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第4节升华与凝华1.知道升华的概念、常见的升华现象及升华需要吸热.2.知道凝华的概念、常见的凝华现象及凝华需要放热.3.统一认识、比较所学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一、升华【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2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2.升华需要吸(填“吸”或“放”)热.【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烧瓶中,瓶口盖上玻璃片,开始加热并观察瓶内有什么变化?答:加热时,会看到有紫色气体生成,没有出现液态的碘.2.舞台上的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等特殊效果得力于干冰升华,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图所示),请说明原理.答: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快速降低,导致周围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这便是我们看见的淡淡薄雾.【教师】1.要了解常见的升华现象:钨丝升华、萘升华、冰升华、干冰升华、碘升华等.2.发生升华现象时,物质并不是由固态熔化为液态,然后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而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有一部分物质能发生升华.【跟踪训练】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C )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为缓解旱情,某市多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投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投撒干冰的作用是( C )A.使空气液化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二、凝华【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凝华需要向外放(填“吸”或“放”)热.【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实验,并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放入少量碘,加热,至出现紫色气体时,停止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说明什么问题?答:紫色气体渐渐变淡,玻璃片下表面和烧瓶内壁上有固态碘颗粒形成,没有出现液态碘;说明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继续对烧瓶加热,待瓶内有紫色气体生成时,换一块烤热的玻璃片放置于瓶口,观察玻璃片下表面上是否有固体碘颗粒形成.这说明什么问题?答:没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需要向外放热.【教师】1.要了解常见的凝华现象:钨蒸气凝华、水蒸气凝华、碘蒸气凝华等.2.发生凝华现象时,物质并不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然后由液态凝固为固态的,而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只有一部分物质能发生凝华.【跟踪训练】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4、25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熔化、汽化、升华这些物态变化过程都是吸热过程.2.凝固、液化、凝华这些物态变化过程都是放热过程.【小组讨论】如图所示,制冷剂在“蒸发器”发生汽化(填物态变化)时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在“冷凝器”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时放热(填“吸热”或“放热”).【教师】1.判断物态变化时一般采用三个步骤:①物质的初始状态是属于固态、液态还是气态;②物质经历了物态变化后最终属于什么状态;③由初始状态与终端状态确定物质中间的物态变化.2.对本章的物态变化知识可以总结如下:【跟踪训练】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吸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液化,同时伴随着放热.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及节水的一些措施.一、全球变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7、2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作为能源,排放出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小组讨论】如图所示,说说全球变暖对动、植物的影响?答: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惨遭厄运或被迫转移.【教师】1.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高温天气将严重困扰人类健康,导致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一些热带地区疾病也可能随着气候变暖而向更多的国家传播.2.全球变暖使海面上升,其后果是引起地球南、北极的冰山熔化,这将使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沿海和岛国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二、水资源危机及珍惜每一滴水【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并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随手关水龙头、水的循环使用等.【小组讨论】我们家庭生活中用水淘米、洗菜、洗衣、浇花、冲厕、洗澡……想想在这些用水环节中,可采取哪些节水方法?答: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用淘米的水浇花、关紧水龙头防止水的无谓流失等.【教师】谨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地球上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跟踪训练】1.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D )A.汽车排放的尾气B.污水的任意排放C.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2.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下面的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C )A.每日定量、定时供水B.在每天的淘米、洗衣、冲厕的过程中,限量用水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感知温度,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用途,并在实践中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感知温度,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用途,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几个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感知温度,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用途,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温度计。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多种教具和学具,包括温度计、热水、冷水、气球等。

我会向孩子们引入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通过展示热水和冷水的例子,让孩子们感知温度的存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测量温度。

然后,我会向孩子们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用途,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和分享,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学习和交流。

总的来说,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和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时,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感知温度并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用途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让孩子们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温度计是本节课的难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通过展示热水和冷水的例子,让孩子们直观地感知到温度的存在。

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温度概念。

对于第二个难点,我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复习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内容。

具体包括:1. 温度及其计量单位;2. 热量传递的方式;3. 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4. 物态变化的判断;5. 生活中的热现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热量和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传递的方式,物态变化的判断;2. 教学重点: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生活中的热现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温度、热量和物态变化的概念,重点解释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现象;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6.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温度与物态变化1. 温度:计量热冷程度的物理量;2. 热量:热能的传递;3.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4. 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5. 热量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6. 物态变化的判断:观察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原因。

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c. 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

2. 答案:a. 冰融化成水:熔化,因为冰吸收热量从固态变成液态;b.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凝结,因为水蒸气放出热量从气态变成液态;c. 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升华,因为二氧化碳吸收热量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行新课: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1)、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可否判断温度高低?学生讨论如何判断?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在设计这个复习学案时,我的意图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巩固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和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

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

3. 学生能够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热机的效率计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物态变化的判断,内能与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热机效率的计算。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温度计、加热器、制冷器、热机模型等。

活动过程如下:一、实践环节:1. 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温度计、加热器和制冷器进行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的现象,并记录数据。

2.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自主探究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二、问题引导环节:1.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为什么物体会发生物态变化?”、“内能与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内能与热机的相关知识。

2. 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对温度与物态变化、内能与热机的系统认识。

活动重难点:重点: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物态变化的判断,内能与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热机效率的计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法,看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学习,例如阅读相关的物理书籍、参加物理竞赛等,以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环节的设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热水为什么会沸腾?”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体系。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这些亮点共同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和案例分析,巩固和深化对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新版沪科版

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新版沪科版

单元知识架构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大单元整体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单元主题概览单元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 征,并列举自然界和 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 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 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 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 环现象。了解我国和 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能通过物态变化等实验,感受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推理 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能描述固、液、气三态的相互转化过程。能根 据这些知识解释有关自然现象,尝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 有关问题,形成初步的物质观念。 4.能用相关知识初步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等现象,具有关心和保护环 境的意识;能初步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等。

具体内容包括:1.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摄氏度的定义: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1摄氏度等于1开尔文。

3.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 温度计的种类:常用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 掌握摄氏度的定义,能进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物体。

2. 学具:温度计、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例如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

2. 讲解温度概念:解释温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 介绍摄氏度:讲解摄氏度的定义,让学生掌握摄氏度的换算关系。

4.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讲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进行记录。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温度与温度计1.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摄氏度的定义: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1摄氏度等于1开尔文。

3.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 温度计的种类:常用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温度计测量教室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课题12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本节第1课时课型复习三维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难点重点:现象识别。

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共建(一)知识再现1、物态变化(1)观察课本P3页迷你实验室:人造“雨”,完成下面内容:①人造“雨”的过程:②在这个实验探究中,可以看到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③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___________的.(2)引出概念:处于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分别称为、和。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会相互转化。

物理学中,将物质由向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例1】判断下列哪一变化过程是物态变化()A.把铜块加热到100℃B.0℃的冰变成0℃的水C.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D.把大铁片剪成许多块小铁片2、温度与温度计(1)如图所示,人对冷和热的感觉可靠吗? 。

人们用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用字母表示。

常用单位:_______,符号___;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3)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步骤①估:测量物体温度之前,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认: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

③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和容器的。

④读:待温度计内的液面时再读数,读书时视线要与液面。

⑤取:测量完毕后,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

【例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3、六种物态变化①如图甲是两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晶体(填“A”或“B”),其熔化特点:不断,温度保持。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次《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时,我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为出发点,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次复习导学案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引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现象,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与物态变化的过程,如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观察冰雪融化的过程等。

4. 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活动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查找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或者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复习导学案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目标确定的依据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温度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2.教材分析为改变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解知识体系和习题的模式,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复习课重点以图片和图象为主线,通过课件增加学生对图片、图像的识别、探讨复习物态变化的知识,增大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放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知识的探索,让学习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用的。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2~4分.考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对本讲的考查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且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会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综观近几年中考,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相关热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中应注意: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应用、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液体沸腾的实验、水循环。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同时也学习了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017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教案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2017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教案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2017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教案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一节《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复习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温度和物态变化的理解。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难点:温度和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实验材料(如冰块、水、蜡烛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冬季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雪是白色的?为什么在寒冷的天气里,水会结冰?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以及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3. 实例分析: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将冰块放入水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温度和物态变化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成员对温度的喜好,并解释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难点:温度和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举实例、做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后实践活动,共同探讨温度和物态变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是通过温度计来测量的。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二、课时教学目标细目表三、课时教学设计【主题】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课程标准】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标解读】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2.了解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并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内容分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知道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

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三种物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与特点,归纳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

最后提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课题。

本节教学是章节复习课,是知识梳理、深化、综合应用为目的的一种课型。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对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深化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条件和特点。

并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学校是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学生知识面比较窄,生活经验不足,动手能力比较差。

教学中应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近物理。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对应的吸热放热,对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例中出现的物态变化现象能够认识。

但是综合分析的能力欠缺,对“白气”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晶体熔化实验和水沸腾实验中具体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还比较的陌生。

所以通过复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释现象。

【学习目标】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能说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特点,并能举例说明生活和自然中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能描述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特点。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界常见的温度值。

【重点和难点】1.重点: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生活和自然界的有关现象。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温度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过程与方法: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奇妙的水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

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

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其实,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水变化万千。

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

今天,让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吧。

2、迷你实验从水之旅谈起由于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雹等千姿百态的奇观,这些都与温度有关,若要了解物态变化,首先温度与温度计的使用等有关内容。

3、温度a、引出温度的概念。

b、提出自学要求,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c、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课本图12-8),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4、温度计〖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

温度与物态变化全章教学设计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

温度与物态变化全章教学设计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

温度与物态变化全章教学设计12.1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种状态,认识常见温度计及温度计的用法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国际单位制单位。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造“雨”和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两个实验操作,从实验过程中,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及体温计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具:演示实验:加热器水壶钢勺水杯冰学生实验:四人一组每组配备人造雨实验仪器和体温计【重点、难点】重点:温度计的使用难点:体温计的原理【教学过程】目标导入: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现在我们就研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知识点1:水的三种状态【思考】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和。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说明】一般说来,任何一种物质,在温度、压强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有时同一种物质在某种温度和压强下,有几种不同的状态同时存在,例如水处在密闭的容器中,下部是水而上面是水蒸气。

【思考】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点拨】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

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知识点2:温度【思考】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易淆点】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而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明确】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人们根据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熔点的材料。

如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锡的熔点低,人们常用电烙铁熔化锡来焊接金属。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配套教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教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配套教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教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配套教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教案(沪科版)一、教学内容1. 温度及其计量单位;2.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3.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特点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5.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6. 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吸热和放热情况;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中考物理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特点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3.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4. 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难点:1. 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计算;2. 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幻灯片、黑板;2.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季供暖系统中水的循环,引入温度与物态变化的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教科书第十二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起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特点。

3. 重点讲解(10分钟)针对本章的重点内容,如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进行详细的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难点解答(10分钟)针对本章的难点,如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计算,进行详细的解答,引导学生通过公式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5. 实例分析(10分钟)让学生通过教科书中的实例,分析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3、10.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1.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 B.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②;③。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16.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作业设计
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x k b 1. c o m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2.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
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新|课|标|第一|网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4、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水循环简图(课本)
(2)水的循环伴随能量的转移。
2、课堂练习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 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课前准备
试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x k b 1 . c o m
1、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 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c、 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资料: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淇滨区第一中学活页教案—九年级物理
九年级物理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课时安排
1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2.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二、选择题
1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 温度的测量
A.16.2℃B.18.1℃C.19℃D.20℃
14.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
5.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6.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7.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e、 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 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