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离水面高度为h的岸边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初
1 习题一 质点运动学
第1页共40页 习题一 质点运动学 (习题册-上-1)学院 班 序号___________姓名习题一一、选择题1. 质点沿轨道AB 作曲线运动,速率逐渐减小,图中哪一种情况正确地表示了质点在C[ ](A) (B) (C) (D)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的规律是245x t t =-+(SI 制)。
则前三秒内它的 [ ](A )位移和路程都是3m ;(B )位移和路程都是-3m ; (C )位移是-3m ,路程是3m ;(D )位移是-3m ,路程是5m 。
3.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是cos sin r R ti R tj ωω=+,R 、ω为正常数。
从t =/πω到t =2/πω时间内(1)该质点的位移是 [ ] (A ) -2R i ; (B )2R i; (C ) -2j ; (D )0。
(2)该质点经过的路程是 [ ](A )2R ; (B )R π; (C )0; (D )R πω。
4. 一细直杆AB ,竖直靠在墙壁上,B 端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滑离墙壁,则当细杆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细杆中点C 的速度 [ ](A )大小为/2v ,方向与B 端运动方向相同;(B )大小为/2v ,方向与A 端运动方向相同; (C )大小为/2v , 方向沿杆身方向;(D )大小为/(2cos )v θ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
5.某人以4km/h 的速率向东前进时,感觉风从正北吹来,如将速率增加一倍,则感觉风从东北方向吹来。
实际风速与风向为[ ] (A) 4km/h ,从北方吹来; (B) 4km/h ,从西北方吹来;(C),从东北方吹来;(D) ,从西北方吹来。
二、填空题1.一物体作如图所示的斜抛运动,测得在轨道P点处速度大小为v ,其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
则物体在P点的切向加速度 a τ = ,轨道的曲率半径ρ= 。
2.一质点在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j t i t r )2(22-+=,其中t r ,分别以米和秒为单位,则从1t =秒到t = 3秒质点的位移为 ;2t =秒时质点的加速度为 ; 质点的轨迹方程是 。
大学物理上学习指导作业参考答案(1)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课 后 作 业1、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a 与位置坐标x 的关系为 a =2+6 x 2 (SI)如果质点在原点处的速度为零,试求其在任意位置处的速度.解:设质点在x 处的速度为v ,62d d d d d d 2x txx t a +=⋅==v v 2分 ()x x xd 62d 020⎰⎰+=v v v2分()2 213xx +=v 1分2、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解: =a d v /d t 4=t , d v 4=t d t⎰⎰=vv 0d 4d tt tv 2=t 2 3分v d =x /d t 2=t 2 t tx tx x d 2d 02⎰⎰=x 2= t 3 /3+x 0 (SI) 2分3、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质点所经过的弧长与时间的关系为221ct bt S += 其中b 、c 是大于零的常量,求从0=t 开始到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解: ct b t S +==d /d v 1分c t a t ==d /d v 1分 ()R ct b a n /2+= 1分根据题意: a t = a n 1分即 ()R ct b c /2+=解得 cbc R t -= 1分4、如图所示,质点P 在水平面内沿一半径为R =2 m 的圆轨道转动.转动的角速度ω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2kt =ω (k 为常量).已知s t 2=时,质点P 的速度值为32 m/s .试求1=t s 时,质点P 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解: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常量k()222/rad 4//s Rt t k ===v ω 1分 24t =ω, 24Rt R ==ωvs t 1=时, v = 4Rt 2 = 8 m/s 1分 2s /168/m Rt dt d a t ===v 1分 22s /32/m R a n ==v 1分()8.352/122=+=nt a a a m/s 2 1分5、一敞顶电梯以恒定速率v =10 m/s 上升.当电梯离地面h =10 m 时,一小孩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球相对于电梯初速率200=v m/s .试问: (1) 从地面算起,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多大? (2) 抛出后经过多长时间再回到电梯上?解:(1) 球相对地面的初速度=+='v v v 030 m/s 1分抛出后上升高度 9.4522='=gh v m/s 1分 离地面高度 H = (45.9+10) m =55.9 m 1分 (2) 球回到电梯上时电梯上升高度=球上升高度2021)(gt t t -+=v v v 1分08.420==gt vs 1分6、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图所示.当人以0υ(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s t l l d d 2d d 2=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t s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即 θ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 或 sv s h s lv v 0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02220202002)(d d d d d d sv h s v s l s v slv s v v s t sl t l st v a =+-=+-=-==船船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月 日第二章 运动与力课 后 作 业hMlμ1、 一人在平地上拉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匀速前进,如图. 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μ=0.6.设此人前进时,肩上绳的支撑点距地面高度为h =1.5 m ,不计箱高,问绳长l 为多长时最省力?解: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l h /sin =θ. 木箱受力如图所示,匀速前进时, 拉力为F , 有F cos θ-f =0 2分F sin θ+N -Mg =0 f =μN得 θμθμsin cos +=MgF 2分令 0)sin (cos )cos sin (d d 2=++--=θμθθμθμθMg F ∴ 6.0tg ==μθ,637530'''︒=θ 2分且 0d d 22>θF∴ l =h / sin θ=2.92 m 时,最省力.m 1m 22、一质量为60 kg 的人,站在质量为30 kg 的底板上,用绳和滑轮连接如图.设滑轮、绳的质量及轴处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欲使人和底板能以1 m/s 2的加速度上升,人对绳子的拉力T 2多大?人对底板的压力多大? (取g =10 m/s 2)解:人受力如图(1) 图2分 a m g m N T 112=-+ 1分g M P ϖϖ=θF ϖN ϖ f ϖ底板受力如图(2) 图2分 a m g m N T T 2221=-'-+ 2分212T T = 1分 N N ='由以上四式可解得 a m m g m g m T )(421212+=--∴ 5.2474/))((212=++=a g m m T N 1分5.412)(21=-+=='T a g m N N N 1分3、一条轻绳跨过一轻滑轮(滑轮与轴间摩擦可忽略),在绳的一端挂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在另一侧有一质量为m 2的环,求当环相对于绳以恒定的加速度a 2沿绳向下滑动时,物体和环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环与绳间的摩擦力多大?m 1m 22a ϖ解:因绳子质量不计,所以环受到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绳子张力T .设m 2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2a ',取向上为正;m 1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a 1(即绳子的加速度),取向下为正. 1分111a m T g m =- 2分222a m g m T '=- 2分 212a a a -=' 2分 解得 2122211)(m m a m g m m a ++-= 1分21212)2(m m m m a g T +-= 1分2121212)(m m a m g m m a +--=' 1分4、一条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质量为M 、长度为L ,一端拴在竖直转轴OO ′上,并以恒定角速度ω在水平面上旋转.设转动过程中绳子始终伸直不打弯,且忽略重力,求距转轴为r 处绳中的张力T ( r ).解:取距转轴为r 处,长为d r 的小段绳子,其质量为 ( M /L ) d r . (取元,画元的受力图) 2分由于绳子作圆周运动,所以小段绳子有径向加速度,由牛顿定律得: T ( r )-T ( r + d r ) = ( M / L ) d r r ω2令 T ( r )-T (r + d r ) = - d T ( r )得 d T =-( M ω2 / L ) r d r 4分 由于绳子的末端是自由端 T (L ) = 01分有r r L M T Lrr T d )/(d 2)(⎰⎰-=ω ∴ )2/()()(222L r L M r T -=ω 3分O第三章 动量与角动量课 后 作 业hAvϖ1、如图,用传送带A 输送煤粉,料斗口在A 上方高h =0.5 m 处,煤粉自料斗口自由落在A 上.设料斗口连续卸煤的流量为q m =40 kg/s ,A 以v =2.0 m/s 的水平速度匀速向右移动.求装煤的过程中,煤粉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计相对传送带静止的煤粉质重)解:煤粉自料斗口下落,接触传送带前具有竖直向下的速度gh 20=v 1分设煤粉与A 相互作用的∆t 时间内,落于传送带上的煤粉质量为t q m m ∆=∆ 1分设A 对煤粉的平均作用力为f ϖ,由动量定理写分量式:0-∆=∆v m t f x 1分)(00v m t f y ∆--=∆ 1分 将 t q m m ∆=∆代入得 v m x q f =, 0v m y q f =∴ 14922=+=y x f f f N 2分f ϖ与x 轴正向夹角为α = arctg (f x / f y ) = 57.4°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煤粉对A 的作用力f ′= f = 149 N ,方向与图中f ϖ相反.2分30°F2、质量为1 kg 的物体,它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系数μ = 0.2 .现对物体施以F = 10t (SI)的力,(t 表示时刻),力的方向保持一定,如图所示.如t = 0时物体静止,则t = 3 s 时它的速度大小v 为多少?解:由题给条件可知物体与桌面间的正压力mg F N +︒=30sin 1分物体要有加速度必须 N F μ≥︒30cos 2分 即 mg t μμ≥-)3(5, 0s 256.0t t =≥ 1分物体开始运动后,所受冲量为 ⎰-︒=tt t N F I 0d )30cos (μ)(96.1)(83.3022t t t t ---= t = 3 s, I = 28.8 N s 2分则此时物体的动量的大小为 I m =v速度的大小为 8.28==mIv m/s 2分3、一炮弹发射后在其运行轨道上的最高点h =19.6 m 处炸裂成质量相等的两块.其中一块在爆炸后1秒钟落到爆炸点正下方的地面上.设此处与发射点的距离S 1=1000 m ,问另一块落地点与发射地点间的距离是多少?(空气阻力不计,g =9.8 m/s 2) 解:因第一块爆炸后落在其正下方的地面上,说明它的速度方向是沿竖直方向的.利用 2t g t h '+'=211v , 式中t '为第一块在爆炸后落到地面的时间. 可解得v 1=14.7 m/s ,竖直向下.取y 轴正向向上, 有v 1y =-14.7 m/s 2分 设炮弹到最高点时(v y =0),经历的时间为t ,则有S 1 = v x t ① h=221gt ② 由①、②得 t =2 s , v x =500 m/s 2分 以2v ϖ表示爆炸后第二块的速度,则爆炸时的动量守恒关系如图所示.x v v m m x =221③0==+y y m m m v v v 1y 22121 ④解出 v 2x =2v x =1000 m/s , v 2y =-v 1y =14.7 m/s 3分 再由斜抛公式 x 2= S 1 +v 2x t 2 ⑤y 2=h +v 2y t 2-22gt 21 ⑥落地时 y 2 =0,可得 t 2 =4 s , t 2=-1 s (舍去) 故 x 2=5000 m 3分Mmv ϖϖ4、质量为M =1.5 kg 的物体,用一根长为l =1.25 m 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今有一质量为m =10 g 的子弹以v 0=500 m/s 的水平速度射穿物体,刚穿出物体时子弹的速度大小v =30 m/s ,设穿透时间极短.求:(1) 子弹刚穿出时绳中张力的大小; (2) 子弹在穿透过程中所受的冲量.解:(1) 因穿透时间极短,故可认为物体未离开平衡位置.因此,作用于子弹、物体系统上的外力均在竖直方向,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令子弹穿出时物体的水平速度为v '有 m v 0 = m v +M v 'v ' = m (v 0 - v )/M =3.13 m/s 2分 T =Mg+M v 2/l =26.5 N 2分(2) s N 7.40⋅-=-=∆v v m m t f (设0v ρ方向为正方向) 2分负号表示冲量方向与0v ϖ方向相反. 2分第四章 功和能课 后 作 业1、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j t b i t a r ρρρωωsin cos +=(SI) 式中a 、b 、ω是正值常量,且a >b . (1)求质点在A 点(a ,0)时和B 点(0,b )时的动能;(2)求质点所受的合外力F ρ以及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F ρ的分力x F ρ和y F ρ分别作的功.解:(1)位矢 j t b i t a r ρρρωωsin cos += (SI) 可写为 t a x ωcos = , t b y ωsin =t a t x x ωωsin d d -==v , t b ty ωωcos d dy-==v在A 点(a ,0) ,1cos =t ω,0sin =t ωE KA =2222212121ωmb m m y x =+v v 2分在B 点(0,b ) ,0cos =t ω,1sin =t ωE KB =2222212121ωma m m y x =+v v 2分(2) j ma i ma F y x ρρρ+==j t mb i t ma ρρωωωωsin cos 22-- 2分由A →B ⎰⎰-==020d cos d a a x x x t a m x F W ωω=⎰=-022221d a ma x x m ωω 2分⎰⎰-==b b y y t b m y F W 020dy sin d ωω=⎰-=-b mb y y m 022221d ωω 2分2、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桌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球B 相连接.用外力推动小球,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L 后放开.假定小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且恒定不变,滑动摩擦系数与静摩擦系数可视为相等.试求L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小球在放开后就开始运动,而且一旦停止下来就一直保持静止状态.kL OB解:取弹簧的自然长度处为坐标原点O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在t =0时,静止于x =-L 的小球开始运动的条件是kL >F ① 2分小球运动到x 处静止的条件,由功能原理得222121)(kL kx x L F -=+- ② 2分由② 解出 kFL x 2-=使小球继续保持静止的条件为 F k FL k x k ≤-=2 ③ 2分 所求L 应同时满足①、③式,故其范围为 k F <L kF3≤ 2分3、一链条总长为l ,质量为m ,放在桌面上,并使其部分下垂,下垂一段的长度为a .设链条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令链条由静止开始运动,则 (1)到链条刚离开桌面的过程中,摩擦力对链条作了多少功?al -a(2)链条刚离开桌面时的速率是多少?解:(1)建立如图坐标.某一时刻桌面上全链条长为y ,则摩擦力大小为g lymf μ= 1分 摩擦力的功 ⎰⎰--==00d d a l a l f y gy lmy f W μ 2分=022a l y l mg -μ =2)(2a l lmg--μ 2分(2)以链条为对象,应用质点的动能定理 ∑W =2022121v v m m -其中 ∑W = W P +W f ,v 0 = 0 1分W P =⎰l a x P d =la l mg x x l mg l a 2)(d 22-=⎰ 2分x OxB L Bx由上问知 la l mg W f 2)(2--=μ所以222221)(22)(v m a l l mg l a l mg =---μ 得 []21222)()(a l a l lg ---=μv 2分αh0v ϖ4、一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μ = 0.20,斜面固定,倾角α = 45°.现给予物体以初速率v 0 = 10 m/s ,使它沿斜面向上滑,如图所示.求: 物体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h ;该物体达到最高点后,沿斜面返回到原出发点时的速率v .解:(1)根据功能原理,有 mgh m fs -=2021v 2分ααμαμsin cos sin mgh Nh fs ==mgh m mgh -==2021ctg v αμ 2分)ctg 1(220αμ+=g h v =4.5 m 2分(2)根据功能原理有 fs m mgh =-221v 1分αμctg 212mgh mgh m -=v 1分[]21)ctg 1(2αμ-=gh v =8.16 m/s 2分第五章刚体的转动课后作业1、一轻绳跨过两个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的均匀圆盘状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为m和2m的重物,如图所示.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光滑.两个定滑轮的转动惯量均为221mr.将由两个定滑轮以及质量为m和2m 的重物组成的系统从静止释放,求两滑轮之间绳内的张力.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分2mg-T1=2ma1分T2-mg=ma1分T1 r-T r=β221mr1分T r-T2 r=β221mr1分a=rβ2分解上述5个联立方程得:T=11mg / 82分2、一轻绳绕过一定滑轮,滑轮轴光滑,滑轮的半径为R,质量为M / 4,均匀分布在其边缘上.绳子的A端有一质量为M的人抓住了绳端,而在绳的另一端B系了一质量为21M的重物,如图.设人从静止开始相对于绳匀速向上爬时,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求B端重物上升的加速度?(已知滑轮对通过滑轮中心且垂直于轮面的轴的转动惯量J=MR2 / 4 )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设重物的对地加速度为a ,向上.则绳的A 端对地有加速度a 向下,人相对于绳虽为匀速向上,但相对于地其加速度仍为a 向下.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人: Mg -T 2=Ma ① 2分对重物: T 1-21Mg =21Ma ② 2分根据转动定律,对滑轮有(T 2-T 1)R =J β=MR 2β / 4 ③ 2分因绳与滑轮无相对滑动, a =βR ④ 1分 ①、②、③、④四式联立解得 a =2g / 7 1分3、一质量为m 的物体悬于一条轻绳的一端,绳另一端绕在一轮轴的轴上,如图所示.轴水平且垂直于轮轴面,其半径为r ,整个装置架在光滑的固定轴承之上.当物体从静止释放后,在时间t 内下降了一段距离S .试求整个轮轴的转动惯量(用m 、r 、t 和S 表示).解:设绳子对物体(或绳子对轮轴)的拉力为T ,则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转动定律得:mg T =ma ① 2分 T r =J β ② 2分 由运动学关系有: a = r β ③ 2分 由①、②、③式解得: J =m ( g -a ) r 2 / a ④ 又根据已知条件 v 0=0∴ S =221at , a =2S / t 2 ⑤ 2分将⑤式代入④式得:J =mr 2(Sgt 22-1) 2分Am 1 ,l1v ϖ2v ϖ俯视图4、有一质量为m 1、长为l 的均匀细棒,静止平放在滑动摩擦系数为μ的水平桌面上,它可绕通过其端点O 且与桌面垂直的固定光滑轴转动.另有一水平运动的质量为m 2的小滑块,从侧面垂直于棒与棒的另一端A 相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小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1v ϖ和2v ϖ,如图所示.求碰撞后从细棒开始转动到停止转动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已知棒绕O 点的转动惯量2131l m J =)解:对棒和滑块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时间极短,所以棒所受的摩擦力 矩<<滑块的冲力矩.故可认为合外力矩为零,因而系统的角动量守恒,即1分m 2v 1l =-m 2v 2l +ω2131l m ① 3分碰后棒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矩为gl m x x l m g M l f 10121d μμ-=⋅-=⎰ ② 2分由角动量定理 ω210310l m dt M tf -=⎰ ③ 2分由①、②和③解得 g m m t 12122μv v += 2分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课 后 作 业1、一体积为V 0,质量为m 0的立方体沿其一棱的方向相对于观察者A 以速度v 运动.求:观察者A 测得其密度是多少?解:设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以x 0,y 0,z 0表示,观察者A 测得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221cx x v -=,0y y =,0z z =. 相应体积为 2201c V xyz V v -== 3分观察者A测得立方体的质量 2201c m m v -=故相应密度为 V m /=ρ22022011/c V c m v v --=)1(2200cV m v -=2分2、在O 参考系中,有一个静止的正方形,其面积为 100 cm 2.观测者O '以 0.8c 的匀速度沿正方形的对角线运动.求O '所测得的该图形的面积.解:令O 系中测得正方形边长为a ,沿对角线取x 轴正方向(如图),则边长在坐标轴上投影的大小为a a x 221=,a a y 221= 面积可表示为: x y a a S ⋅=2 2分在以速度v 相对于O 系沿x 正方向运动的O '系中2)/(1c a a x x v -=' =0.6×a 221 a a a yy 221==' 在O '系中测得的图形为菱形,其面积亦可表示为606.022=='⋅'='a a a S x y cm 23分aaO y x3、一艘宇宙飞船的船身固有长度为L 0 =90 m ,相对于地面以=v 0.8 c (c 为真空中光速)的匀速度在地面观测站的上空飞过.(1) 观测站测得飞船的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宇航员测得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解:(1) 观测站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 =-=20)/(1c L L v 54 m 则 ∆t 1 = L /v =2.25×10-7 s 3分 (2) 宇航员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L 0,则 ∆t 2 = L 0/v =3.75×10-7 s 2分4、半人马星座α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离地球S = 4.3×1016 m .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飞到半人马星座α星,若宇宙飞船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 = 0.999 c ,按地球上的时钟计算要用多少年时间?如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所需时间又为多少年?解:以地球上的时钟计算: 5.4≈=∆vSt 年 2分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 ≈-='∆∆221ct t v 0.20 年 3分5、在惯性系S 中,有两事件发生于同一地点,且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 =2s ;而在另一惯性系S '中,观测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 '=3s .那么在S '系中发生两事件的地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令S '系与S 系的相对速度为v ,有2)/(1c tt v -='∆∆, 22)/(1)/(c t t v -='∆∆则 2/12))/(1(t t c '-⋅=∆∆v ( = 2.24×108 m ·s -1 ) 4分 那么,在S '系中测得两事件之间距离为: 2/122)(t t c t x ∆∆∆∆-'='⋅='v = 6.72×108 m 4分6、要使电子的速度从v 1 =1.2×108 m/s 增加到v 2 =2.4×108 m/s 必须对它作多少功? (电子静止质量m e =9.11×10-31 kg)解:根据功能原理,要作的功 W = ∆E根据相对论能量公式 ∆E = m 2c 2- m 1c 22分根据相对论质量公式 2/12202])/(1/[c m m v -=2/12101])/(1/[c m m v -= 1分∴ )1111(22122220cc c m W v v ---==4.72×10-14 J =2.95×105 eV 2分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月 日第七章 振动课 后 作 业1、一个轻弹簧在60 N 的拉力作用下可伸长30 cm .现将一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并在它上面放一小物体,它们的总质量为 4 kg .待其静止后再把物体向下拉10 cm ,然后释放.问:(1) 此小物体是停在振动物体上面还是离开它?(2) 如果使放在振动物体上的小物体与振动物体分离,则振幅A 需满足何条件?二者在何位置开始分离?解:(1) 小物体受力如图.设小物体随振动物体的加速度为a ,按牛顿第二定律有(取向下为正) ma N mg =- 1分)(a g m N -=当N = 0,即a = g 时,小物体开始脱离振动物体,已知 1分A = 10 cm ,N/m 3.060=k有 50/==m k ω rad ·s -1 2分 系统最大加速度为 52max ==A a ω m ·s -2 1分 此值小于g ,故小物体不会离开. 1分(2) 如使a > g ,小物体能脱离振动物体,开始分离的位置由N = 0求得 x a g 2ω-== 2分 6.19/2-=-=ωg x cm 1分 即在平衡位置上方19.6 cm 处开始分离,由g A a >=2max ω,可得2/ωg A >=19.6 cm . 1分 2、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选取该质点向右运动通过A 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t = 0 ),经过2秒后质点第一次经过B 点,再经过2秒后质点第二次经过B 点,若已知该质点在A 、B 两点具有相同的速率,且AB = 10 cm 求:(1) 质点的振动方程;(2) 质点在A 点处的速率.解: T = 8 s , ν = (1/8) s -1, ω = 2πν = (π /4) s -1 3分(1) 以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x 轴指向右方. t = 0时, 5-=x cm φcos A = t = 2 s 时, 5=x cm φφωsin )2cos(A A -=+=由上二式解得 tg φ = 1 因为在A 点质点的速度大于零,所以φ = -3π/4或5π/4(如图) 2分 25cos /==φx A cm 1分∴ 振动方程 )434cos(10252π-π⨯=-t x (SI) 1分(2) 速率 )434sin(41025d d 2π-π⨯π-==-t t x v (SI) 2分 当t = 0 时,质点在A 点 221093.3)43sin(10425d d --⨯=π-⨯π-==t x v m/s 1分3、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力F = -π2x 的作用下沿x 轴运动.求其运动的周期.解:将F = -π2x 与F = -kx 比较,知质点作简谐振动,k = π2. 3分 又 m m k π==ω 4分 m T 22=π=ω3分4、一物体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 )212cos(04.01π+π=t x (SI), )2cos(03.02π+π=t x (SI)求此物体的振动方程.解:设合成运动(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 则 )cos(2122122212φφ-++=A A A A A ① 2分 以 A 1 = 4 cm ,A 2 = 3 cm ,π=π-π=-212112φφ代入①式,得5cm 3422=+=A cm 3分 又 22112211cos cos sin sin arctg φφφφφA A A A ++= ②≈127°≈2.22 rad 3分 ∴ )22.22cos(05.0+π=t x (SI) 2分5、在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端系一质量为 100 g 的物体,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再对物体加一拉力使弹簧伸长,然后从静止状态将物体释放.已知物体在32 s 内完成48次振动,振幅为5 cm .(1) 上述的外加拉力是多大?(2) 当物体在平衡位置以下1 cm 处时,此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各是多少?解一:(1) 取平衡位置为原点,向下为x 正方向.设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 ,则有l k mg ∆=, 加拉力F 后弹簧又伸长x 0,则0)(0=+-+∆x l k mg F 解得 F = kx 0 2分 由题意,t = 0时v 0 = 0;x = x 0则 0202)/(x x A =+=ωv 2分 又由题给物体振动周期4832=T s, 可得角频率 Tπ=2ω, 2ωm k = ∴ 444.0)/4(22=π==A T m kA F N 1分 (2) 平衡位置以下1 cm 处: )()/2(2222x A T -π=v 2分221007.121-⨯==v m E K J 2分2222)/4(2121x T m kx E p π== = 4.44×10-4 J 1分解二:(1) 从静止释放,显然拉长量等于振幅A (5 cm ),kA F = 2分2224νωπ==m m k ,ν = 1.5 Hz 2分 ∴ F = 0.444 N 1分(2) 总能量 221011.12121-⨯===FA kA E J 2分当x = 1 cm 时,x = A /5,E p 占总能量的1/25,E K 占24/25. 2分 ∴ 21007.1)25/24(-⨯==E E K J ,41044.425/-⨯==E E p J 1分6、如图,有一水平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4 N/m ,重物的质量m = 6 kg ,重物静止在平衡位置上.设以一水平恒力F = 10 N 向左作用于物体(不计摩擦),使之由平衡位置向左运动了0.05 m 时撤去力F .当重物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开始计时,求物体的运动方程.Fx m解:设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 .恒外力所做的功即为弹簧振子的能量: F ×0.05 = 0.5 J . 2分 当物体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0.5 J ,即:5.0212=kA J , ∴ A = 0.204 m . 2分A 即振幅. 4/2==m k ω (rad/s)2ω = 2 rad/s . 2分 按题目所述时刻计时,初相为φ = π.∴ 物体运动方程为 2分)2cos(204.0π+=t x (SI). 2分第八章 波动课 后 作 业1、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的振幅A = 10 cm ,波的角频率ω = 7π rad/s.当t = 1.0 s 时,x = 10 cm 处的a 质点正通过其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而x = 20 cm 处的b 质点正通过y = 5.0 cm 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设该波波长λ >10 cm ,求该平面波的表达式.解:设平面简谐波的波长为λ,坐标原点处质点振动初相为φ,则该列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可写成 )/27cos(1.0φλ+π-π=x t y (SI) 2分 t = 1 s 时 0])/1.0(27cos[1.0=+π-π=φλy 因此时a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故π=+π-π21)/1.0(27φλ ① 2分而此时,b 质点正通过y = 0.05 m 处向y 轴正方向运动,应有05.0])/2.0(27cos[1.0=+π-π=φλy且 π-=+π-π31)/2.0(27φλ ② 2分由①、②两式联立得 λ = 0.24 m 1分 3/17π-=φ 1分 ∴ 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31712.07cos[1.0π-π-π=x t y (SI) 2分或 ]3112.07cos[1.0π+π-π=x t y (SI)(m) -2、图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0 时刻的波形图,求 (1)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解:(1) O 处质点,t = 0 时0cos 0==φA y , 0sin 0>-=φωA v所以 π-=21φ 2分又 ==u T /λ (0.40/ 0.08) s= 5 s 2分故波动表达式为 ]2)4.05(2cos[04.0π--π=x t y (SI) 4分(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2)4.02.05(2cos[04.0π--π=t y P )234.0cos(04.0π-π=t (SI) 2分3、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速u = 0.5 m/s . 求:原点O 的振动方程.解:由图,λ = 2 m , 又 ∵u = 0.5 m/s ,∴ ν = 1 /4 Hz , 3分T = 4 s .题图中t = 2 s =T 21.t = 0时,波形比题图中的波形倒退λ21,见图. 2分此时O 点位移y 0 = 0(过平衡位置)且朝y 轴负方向运动,∴ π=21φ 2分∴ )2121cos(5.0π+π=t y (SI) 3分4、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λνx t A y -π=, 而另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负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2λνx t A y +π= 求:(1) x = λ /4 处介质质点的合振动方程; (2) x = λ /4 处介质质点的速度表达式.解:(1) x = λ /4处)212cos(1π-π=t A y ν , )212cos(22π+π=t A y ν 2分∵ y 1,y 2反相 ∴ 合振动振幅 A A A A s =-=2 , 且合振动的初相φ 和y 2的初相一样为π21. 4分合振动方程 )212cos(π+π=t A y ν 1分(2) x = λ /4处质点的速度 )212sin(2/d d π+ππ-== v t A t y νν)2cos(2π+ππ=t A νν 3分5、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 1Ttx A y +π=λ,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固定端.设反射时无能量损失,求(1) 反射波的表达式; (2) 合成的驻波的表达式; (3) 波腹和波节的位置.解:(1) 反射点是固定端,所以反射有相位突变π,且反射波振幅为A ,因此反 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2π+-π=T t x A y λ 3分 (2) 驻波的表达式是 21y y y +=)21/2cos()21/2cos(2π-ππ+π=T t x A λ 3分(3) 波腹位置: π=π+πn x 21/2λ, 2分λ)21(21-=n x , n = 1, 2, 3, 4,…波节位置: π+π=π+π2121/2n x λ 2分λn x 21= , n = 1, 2, 3, 4,…6、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C 为波密媒质的反射面.波由P 点反射,OP = 3λ /4,DP = λ /6.在t = 0时,O 处质点的合振动是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求D 点处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合振动方程.(设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皆为A ,频率为ν.)解:选O 点为坐标原点,设入射波表达式为 ])/(2cos[1φλν+-π=x t A y 2分 则反射波的表达式是 ])(2cos[2ππ++-+-=φλνxOP OP t A y 2分合成波表达式(驻波)为 )2cos()/2cos(2φνλ+ππ=t x A y 2分 在t = 0时,x = 0处的质点y 0 = 0, 0)/(0<∂∂t y ,故得 π=21φ 2分因此,D 点处的合成振动方程是)22cos()6/4/32cos(2π+π-π=t A y νλλλt A νπ=2sin 3 2分第九章 温度和气体动理论课 后 作 业1、黄绿光的波长是5000οA (1οA =10 -10 m).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以黄绿光的波长为边长的立方体内有多少个分子?(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 23J ·K -1)解: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分子数密度为n = p / (kT )=2.69×1025 个/ m 3 3分 以5000οA 为边长的立方体内应有分子数为N = nV =3.36×106个. 2分2、已知某理想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400 m ·s -1.当其压强为1 atm 时,求气体的密度.解: 223131v v ρ==nm p∴ 90.1/32==v p ρ kg/m 3 5分3、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w = 6.21×10-21 J .试求:(1)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 (2) 氧气的温度.(阿伏伽德罗常量N A =6.022×1023 mol -1,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 ·K -1)解:(1) ∵ T 相等, ∴氧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氢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w=6.21×10-21 J .且 ()()483/22/12/12==m w vm/s 3分(2) ()k w T 3/2==300 K . 2分4、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29.1 J ·mol -1·K -1.求它在温度为273 K 时分子平均转动动能. (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 ·K -1 )解: R R iR i C P +=+=222, ∴ ()5122=⎪⎭⎫⎝⎛-=-=R C R R C i P P , 2分可见是双原子分子,只有两个转动自由度.211077.32/2-⨯===kT kT r ε J 3分5、一超声波源发射超声波的功率为10 W .假设它工作10 s ,并且全部波动能量都被1 mol 氧气吸收而用于增加其内能,则氧气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普适气体常量R =8.31 J ·mol -1·K -1 )解: A = Pt = T iR v ∆21, 2分∴ ∆T = 2Pt /(v iR )=4.81 K . 3分6、1 kg 某种理想气体,分子平动动能总和是1.86×106 J ,已知每个分子的质量是3.34×10-27 kg ,试求气体的温度. (玻尔兹曼常量 k =1.38×10-23 J ·K -1)解: N = M / m =0.30×1027 个 1分 ==N E w K / 6.2×10-21 J 1分kwT 32== 300 K 3分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月 日第十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课 后 作 业1、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1 2 3 12 OV (10-3 m 3) p (105 Pa) A BC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Q =W 1+ΔE 1=950 J . 3分B →C : W 2 =0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150)(2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2、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 (p 1,V 1)沿p -V 图所示直线变化到状态B (p 2,V 2),试求: 气体的内能增量.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 气体吸收的热量.此过程的摩尔热容.解:(1) )(25)(112212V p V p T T C E V -=-=∆ 2分(2) ))((211221V V p p W -+=, W 为梯形面积,根据相似三角形有p 1V 2= p 2V 1,则)(211122V p V p W -=. 3分 (3) Q =ΔE +W =3( p 2V 2-p 1V 1 ). 2分(4) 以上计算对于A →B 过程中任一微小状态变化均成立,故过程中ΔQ =3Δ(pV ). 由状态方程得 Δ(pV ) =R ΔT ,故 ΔQ =3R ΔT ,摩尔热容 C =ΔQ /ΔT =3R . 3分B A O V p 1p 2pV 1V 2(摩尔热容C =T Q ∆∆/,其中Q ∆表示1 mol 物质在过程中升高温度T ∆时所吸收的热量.)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b 到达c .(如图, abc 为一直线)求此过程中 0 1 2 3 123a b c V (L)p (atm)气体对外作的功;气体内能的增量;气体吸收的热量.(1 atm =1.013×105 Pa)解:(1) 气体对外作的功等于线段c a 下所围的面积W =(1/2)×(1+3)×1.013×105×2×10-3 J =405.2 J 3分(2) 由图看出 P a V a =P c V c ∴T a =T c 2分内能增量 0=∆E . 2分(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Q =E ∆ +W =405.2 J . 3分4、如图所示,abcda 为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求:p (×105 Pa)10-3 m 3)(1) 气体循环一次,在吸热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的热量;(2) 气体循环一次对外做的净功;(3) 证明 在abcd 四态, 气体的温度有T a T c =T b T d .解:(1) 过程ab 与bc 为吸热过程,吸热总和为 Q 1=C V (T b -T a )+C p (T c -T b ))(25)(23b b c c a a b b V p V p V p V p -+-= =800 J 4分(2) 循环过程对外所作总功为图中矩形面积W = p b (V c -V b )-p d (V d -V a ) =100 J 2分(3) T a =p a V a /R ,T c = p c V c /R , T b = p b V b /R ,T d = p d V d /R ,T a T c = (p a V a p c V c )/R 2=(12×104)/R 2T b T d = (p b V b p d V d )/R 2=(12×104)/R 2∴ T a T c =T b T d 4分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 →B 和C →D 是等压过程,B→C 和D →A 是绝热过程.已知:T C = 300 K ,T B = 400 K . 试求:此循环的效率.(提示:循环效率的定义式η =1-Q 2 /Q 1,Q 1为循环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 2为循环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A BC DO Vp解: 121Q Q -=η Q 1 = ν C p (T B -T A ) , Q 2 = ν C p (T C -T D ))/1()/1(12B A B C D C A B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Q Q --=--= 4分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得到:γγγγ----=D D AA T p T p 11, γγγγ----=C CB B T p T p 11 ∵ p A = p B , pC = pD , ∴ T A / T B = T D / T C 4分故 %251112=-=-=BC T T Q Q η 2分6、一卡诺热机(可逆的),当高温热源的温度为 127℃、低温热源温度为27℃时,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8000 J .今维持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温度,使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 10000 J .若两个卡诺循环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1) 第二个循环的热机效率;(2) 第二个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解:(1) 1211211T T T Q Q Q Q W -=-==η 2111T T T WQ -= 且 1212T T Q Q = ∴ Q 2 = T 2 Q 1 /T 1即 212122112T T T W T T T T T Q -=⋅-==24000 J 4分 由于第二循环吸热 221Q W Q W Q +'='+'=' ( ∵ 22Q Q =') 3分 =''='1/Q W η29.4% 1分 (2) ='-='η121T T 425 K 2分。
大学物理二习题答案与详解第01章 质点运动学习题详解.
习题一一、选择题1. 质点沿轨道AB 作曲线运动,速率逐渐减小,图中哪一种情况正确地表示了质点在C[ ]错误!(A) (B) (C) (D) 答案:C解:加速度方向只能在运动轨迹内侧,只有[B]、[C]符合;又由于是减速运动,所以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速度方向相反,故选(C )。
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的规律是245x t t =-+(SI 制)。
则前三秒内它的 [ ] (A )位移和路程都是3m ;(B )位移和路程都是-3m ; (C )位移是-3m ,路程是3m ; (D )位移是-3m ,路程是5m 。
答案:D 解:3253t t x xx==∆=-=-=-24dx t dt =-,令0dxdt=,得2t =。
即2t =时x 取极值而返回。
所以: 022*********|||||||||15||21|5t t t t S S S x x x x x x ----=====+=+=-+-=-+-=3.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是cos sin r R ti R tj ωω=+,R 、ω为正常数。
从t =/πω到t =2/πω时间内(1)该质点的位移是 [ ](A ) -2R i ; (B )2R i; (C ) -2j ; (D )0。
(2)该质点经过的路程是 [ ](A )2R ; (B )R π; (C )0; (D )R πω。
答案:B ;B 。
解:(1)122,t t ππωω==,21()()2r r t r t Ri ∆=-=; (2)∆t 内质点沿圆周运动了半周,故所走路程为πR 。
或者:,x y dx dy v v dt dt==,21,t t v R S vdt R ωπ====⎰4. 一细直杆AB ,竖直靠在墙壁上,B 端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滑离墙壁,则当细杆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细杆中点C 的速度 [ ](A )大小为/2v ,方向与B 端运动方向相同;(B)大小为/2v ,方向与A 端运动方向相同; (C )大小为/2v , 方向沿杆身方向;(D )大小为/(2cos )v θ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1-4 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0v (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图1-4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s t l ld d 2d d 2= 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 ts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 即 θ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 或 sv s h s lv v 0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2s m -⋅,开始运动时,x =5 m ,v=0,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解:∵ t tva 34d d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积分,得 12234c t t v ++= 由题知,0=t ,00=v ,∴01=c故 2234t t v += 又因为 2234d d t t t x v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34(d 2+= 积分得 232212c t t x ++= 由题知 0=t ,50=x ,∴52=c故 521232++=t t x 所以s 10=t 时m70551021102s m 190102310432101210=+⨯+⨯=⋅=⨯+⨯=-x v1-10 以初速度0v =201s m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的夹角,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1R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2R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1-10图所示.题1-10图 (1)在最高点,o 0160cos v v v x == 21s m 10-⋅==g a n又∵ 1211ρv a n =∴ m1010)60cos 20(22111=︒⨯==n a v ρ(2)在落地点,2002==v v 1s m -⋅,而 o60cos 2⨯=g a n∴ m 8060cos 10)20(22222=︒⨯==n a v ρ1-13 一船以速率1v =30km ·h -1沿直线向东行驶,另一小艇在其前方以速率2v =40km ·h -1 沿直线向北行驶,问在船上看小艇的速度为何?在艇上看船的速度又为何?解:(1)大船看小艇,则有1221v v v-=,依题意作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a)题1-13图由图可知 1222121h km 50-⋅=+=v v v方向北偏西 ︒===87.3643arctan arctan21v v θ (2)小船看大船,则有2112v v v-=,依题意作出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b),同上法,得5012=v 1h km -⋅2-2 一个质量为P 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α)上以初速度0v 运动,0v 的方向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AB 平行,如图所示,求这质点的运动轨道.解: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建立坐标:取0v方向为X 轴,平行斜面与X 轴垂直方向为Y 轴.如图2-2.题2-2图X 方向: 0=x F t v x 0= ①Y 方向: y y ma mg F ==αsin ②0=t 时 0=y 0=y v2sin 21t g y α=由①、②式消去t ,得220sin 21x g v y ⋅=α 2-4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kv (k 为常数)作用,t =0时质点的速度为0v ,证明(1) t 时刻的速度为v =t mkev )(0-;(2) 由0到t 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x =(k mv 0)[1-t m ke )(-];(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0kmv ;(4)证明当k m t =时速度减至0v 的e1,式中m 为质点的质量. 答: (1)∵ tvm kv a d d =-= 分离变量,得mtk v v d d -=即 ⎰⎰-=vv t mt k v v00d d m kte v v -=ln ln 0∴ tm k ev v -=0(2) ⎰⎰---===tttm k m ke kmv t ev t v x 000)1(d d (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故有 ⎰∞-=='00d kmv t ev x tm k(4)当t=km时,其速度为 ev e v ev v km m k 0100===-⋅- 即速度减至0v 的e1. 2-10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F =(bt a -)N(b a ,为常数),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 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0)(=-=bt a F ,得ba t =(2)子弹所受的冲量⎰-=-=t bt at t bt a I 0221d )(将bat =代入,得 ba I 22=(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202bv a v I m == 2-13 以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板,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能将小钉击入木板内1 cm ,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假定铁锤两次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相同.解: 以木板上界面为坐标原点,向内为y 坐标正向,如题2-13图,则铁钉所受阻力为题2-13图ky f -=第一锤外力的功为1A⎰⎰⎰==-='=ssky ky y f y f A 112d d d ① 式中f '是铁锤作用于钉上的力,f 是木板作用于钉上的力,在0d →t 时,f 'f -=.设第二锤外力的功为2A ,则同理,有⎰-==21222221d y kky y ky A ② 由题意,有2)21(212kmv A A =∆== ③即222122k k ky =- 所以, 22=y于是钉子第二次能进入的深度为cm 414.01212=-=-=∆y y y2-15 一根劲度系数为1k 的轻弹簧A 的下端,挂一根劲度系数为2k 的轻弹簧B ,B 的下端 一重物C ,C 的质量为M ,如题2-15图.求这一系统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和弹性势能之比.解: 弹簧B A 、及重物C 受力如题2-15图所示平衡时,有题2-15图Mg F F B A ==又 11x k F A ∆=22x k F B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1221k k x x =∆∆ 弹性势能之比为12222211121212k kx k x k E E p p =∆∆= 2-17 由水平桌面、光滑铅直杆、不可伸长的轻绳、轻弹簧、理想滑轮以及质量为1m 和2m 的滑块组成如题2-17图所示装置,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等于水平距离BC ,2m 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最初1m 静止于A 点,AB =BC =h ,绳已拉直,现令滑块落下1m ,求它下落到B 处时的速率.解: 取B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21[)(21212212l k gh m v m m gh m ∆+-+=-μ 式中l ∆为弹簧在A 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则h BC AC l )12(-=-=∆联立上述两式,得()()212221122m m khgh m m v +-+-=μ题2-17图2-19 质量为M 的大木块具有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弧形槽,如题2-19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立方体从曲面的顶端滑下,大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二者都作无摩擦的运动,而且都从静止开始,求小木块脱离大木块时的速度.解: m 从M 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m ,M ,地球为系统,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有222121MV mv mgR +=又下滑过程,动量守恒,以m ,M 为系统则在m 脱离M 瞬间,水平方向有0=-MV mv联立,以上两式,得()M m MgR v +=2习题八8-1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解: 如题8-1图示(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2220)3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解得 q q 33-='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题8-1图 题8-2图8-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 ,如题8-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解: 如题8-2图示⎪⎩⎪⎨⎧===220)sin 2(π41sin cos θεθθl q F T mg T e解得θπεθtan 4sin 20mg l q =8-3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204r q E πε=,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 →0)时,则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解: 020π4r r q Eε=仅对点电荷成立,当0→r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再用上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8-4 在真空中有A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 ,板面积为S ,其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 ,有人说f =2024dq πε,又有人说,因为f =qE ,SqE 0ε=,所以f =Sq 02ε.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f到底应等于多少?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Sq E 0ε=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Sq E 02ε=,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Sq S qq f 02022εε==,这是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 8-5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l q p=,场点到偶极子中心O 点的距离为r ,矢量r与l的夹角为θ,(见题8-5图),且l r >>.试证P 点的场强E 在r 方向上的分量r E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E 分别为r E =302cos r p πεθ,θE =304sin r p πεθ证: 如题8-5所示,将p 分解为与r平行的分量θsin p 和垂直于r的分量θsin p .∵ l r >>∴ 场点P 在r 方向场强分量30π2cos r p E r εθ=垂直于r 方向,即θ方向场强分量300π4sin r p E εθ=题8-5图 题8-6图8-6 长l =15.0cm的直导线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λ=5.0x10-9C ·m -1的正电荷.试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B 端相距1a =5.0cm 处P 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2d =5.0cm 处Q 点的场强. 解: 如题8-6图所示(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x d ,其上电量q d 在P 点产生场强为20)(d π41d x a xE P -=λε222)(d π4d x a x E E l l P P -==⎰⎰-ελ]2121[π40l a l a +--=ελ)4(π220l a l-=ελ用15=l cm ,9100.5-⨯=λ1m C -⋅,5.12=a cm 代入得21074.6⨯=P E 1C N -⋅方向水平向右(2)同理2220d d π41d +=x xE Q λε 方向如题8-6图所示由于对称性⎰=l QxE 0d ,即Q E只有y 分量,∵22222220dd d d π41d ++=x x x E Qyλε 22π4d d ελ⎰==l QyQy E E ⎰-+2223222)d (d l l x x2220d4π2+=l lελ以9100.5-⨯=λ1cm C -⋅,15=l cm ,5d 2=cm 代入得21096.14⨯==Qy Q E E 1C N -⋅,方向沿y 轴正向8-7 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环心处O 点的场强.解: 如8-7图在圆上取ϕRd dl =题8-7图ϕλλd d d R l q ==,它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 20π4d d R R E εϕλ=方向沿半径向外则ϕϕελϕd sin π4sin d d 0RE E x ==ϕϕελϕπd cos π4)cos(d d 0RE E y -=-= 积分RR E x 000π2d sin π4ελϕϕελπ==⎰ 0d cos π400=-=⎰ϕϕελπRE y ∴RE E x 0π2ελ==,方向沿x 轴正向. 8-8 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边长为l ,总电量为q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r 处的场强E ;(2)证明:在l r >>处,它相当于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E .解: 如8-8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4q 在P 点产生物强P Ed 方向如图,大小为()4π4cos cos d 22021l r E P +-=εθθλ∵22cos 221l r l +=θ12cos cos θθ-=∴24π4d 22220l r l l r E P ++=ελP Ed 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βcos d d P E E =⊥∴424π4d 2222220l r rl r l r lE +++=⊥ελ题8-8图由于对称性,P 点场强沿OP 方向,大小为2)4(π44d 422220l r l r lrE E P ++=⨯=⊥ελ∵ lq 4=λ∴2)4(π422220l r l r qrE P ++=ε 方向沿OP8-9 (1)点电荷q 位于一边长为a 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2)如果该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3)如题8-9(3)图所示,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取半径为R 的圆平面.q 在该平面轴线上的A 点处,求: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xR arctan =α)解: (1)由高斯定理0d εqS E s ⎰=⋅立方体六个面,当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 各面电通量06εq e=Φ.(2)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a 2的立方体,使q 处于边长a 2的立方体中心,则边长a 2的正方形上电通量06εqe=Φ对于边长a 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q 所在的顶点,则24εq e =Φ,如果它包含q 所在顶点则0=Φe.如题8-9(a)图所示.题8-9(3)图题8-9(a)图 题8-9(b)图 题8-9(c)图(3)∵通过半径为R 的圆平面的电通量等于通过半径为22x R +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球冠面积*]1)[(π22222xR x x R S +-+=∴)(π42200x R Sq +=Φε02εq=[221xR x +-]*关于球冠面积的计算:见题8-9(c)图ααα⎰⋅=0d sin π2r r Sααα⎰⋅=02d sin π2r)cos 1(π22α-=r8-10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 ,外半径10cm ,电荷体密度为2×510-C ·m -3求距球心5cm ,8cm ,12cm 各点的场强. 解: 高斯定理0d ε∑⎰=⋅qS E s,02π4ε∑=qr E当5=r cm 时,0=∑q ,0=E8=r cm 时,∑q 3π4p=3(r )3内r - ∴()2023π43π4rr r E ερ内-=41048.3⨯≈1C N -⋅, 方向沿半径向外.12=r cm时,3π4∑=ρq -3(外r )内3r ∴()420331010.4π43π4⨯≈-=r r r E ερ内外 1C N -⋅ 沿半径向外.8-11 半径为1R 和2R (2R >1R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λ和-λ,试求:(1)r <1R ;(2)1R <r <2R ;(3)r >2R 处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0d ε∑⎰=⋅qS E s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 S π2= 则 rl E S E Sπ2d =⋅⎰对(1) 1R r <0,0==∑E q (2) 21R r R <<λl q =∑∴rE 0π2ελ=沿径向向外(3)2R r >0=∑q∴0=E题8-12图8-12 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1σ和2σ,试求空间各处场强.解: 如题8-12图示,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σ与2σ, 两面间,n E)(21210σσε-= 1σ面外,n E )(21210σσε+-=2σ面外, n E)(21210σσε+=n:垂直于两平面由1σ面指为2σ面.8-13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ρ,若在球内挖去一块半径为r <R 的小球体,如题8-13图所示.试求:两球心O 与O '点的场强,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是均匀的. 解: 将此带电体看作带正电ρ的均匀球与带电ρ-的均匀小球的组合,见题8-13图(a). (1)ρ+球在O 点产生电场010=E,ρ- 球在O 点产生电场'd π4π3430320OO r E ερ=∴O 点电场'd33030OO r E ερ= ; (2)ρ+在O '产生电场'd π4d 3430301OO E ερπ='ρ-球在O '产生电场002='E∴ O ' 点电场03ερ='E 'OO题8-13图(a) 题8-13图(b)(3)设空腔任一点P 相对O '的位矢为r',相对O 点位矢为r (如题8-13(b)图)则3ερrE PO =,3ερr E O P '-=' ,∴003'3)(3ερερερd OO r r E E E O P PO P=='-=+='∴腔内场强是均匀的. 8-14 一电偶极子由q =1.0×10-6C的两个异号点电荷组成,两电荷距离d=0.2cm ,把这电偶极子放在1.0×105N ·C -1的外电场中,求外电场作用于电偶极子上的最大力矩.解: ∵电偶极子p在外场E 中受力矩E p M ⨯=∴qlE pE M ==max 代入数字4536max 100.2100.1102100.1---⨯=⨯⨯⨯⨯⨯=M m N ⋅8-15 两点电荷1q =1.5×10-8C ,2q =3.0×10-8C ,相距1r =42cm ,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2r =25cm ,需作多少功?解:⎰⎰==⋅=22210212021π4π4d d r r r r q q r r q q r F A εε )11(21r r - 61055.6-⨯-=J外力需作的功61055.6-⨯-=-='A A J题8-16图8-16 如题8-16图所示,在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q 的点电荷,AB 间距离为2R ,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0q 从O 点经过半圆弧移到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解: 如题8-16图示0π41ε=O U 0)(=-RqR q 0π41ε=O U )3(R qR q -R q 0π6ε-= ∴Rqq U U q A o C O 00π6)(ε=-=8-17 如题8-17图所示的绝缘细线上均匀分布着线密度为λ的正电荷,两直导线的长度和半圆环的半径都等于R .试求环中心O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解: (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与对称性,AB 和CD 段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互相抵消,取θd d R l =则θλd d R q =产生O 点Ed 如图,由于对称性,O 点场强沿y 轴负方向题8-17图θεθλππcos π4d d 2220⎰⎰-==R R E E yR 0π4ελ=[)2sin(π-2sin π-] R0π2ελ-=(2)AB 电荷在O 点产生电势,以0=∞U⎰⎰===AB200012ln π4π4d π4d R R x x x x U ελελελ 同理CD 产生 2ln π402ελ=U 半圆环产生034π4πελελ==R R U∴ 0032142ln π2ελελ+=++=U U U U O8-18 一电子绕一带均匀电荷的长直导线以2×104m ·s -1的匀速率作圆周运动.求带电直线上的线电荷密度.(电子质量0m =9.1×10-31kg ,电子电量e =1.60×10-19C)解: 设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λ,在电子轨道处场强rE 0π2ελ=电子受力大小 re eE F e 0π2ελ== ∴ rv m r e 20π2=ελ得1320105.12π2-⨯==emv ελ1m C -⋅8-19 空气可以承受的场强的最大值为E =30kV ·cm -1,超过这个数值时空气要发生火花放电.今有一高压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离为d =0.5cm ,求此电容器可承受的最高电压.解: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近似为均匀电场∴ 4105.1d ⨯==E U V8-20根据场强E与电势U 的关系UE -∇= ,求下列电场的场强:(1)点电荷q 的电场;(2)总电量为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3)偶极子ql p =的l r >>处(见题8-20图).解: (1)点电荷 rqU 0π4ε= 题 8-20 图∴200π4r rq r r U E ε=∂∂-= 0r为r 方向单位矢量.(2)总电量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电势220π4xR q U +=ε∴()i x R qx i x U E2/3220π4+=∂∂-=ε(3)偶极子l q p=在l r >>处的一点电势200π4cos ])cos 21(1)cos 2(1[π4r ql llr q U εθθθε=+--=∴30π2cos r p r U E r εθ=∂∂-= 30π4sin 1r p U r E εθθθ=∂∂-=8-2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题8-21图)来说,(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证: 如题8-21图所示,设两导体A 、B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σ,2σ,3σ,4σ题8-21图(1)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A 、B 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斯面时,有0)(d 32=∆+=⋅⎰S S E s σσ∴+2σ03=σ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2)在A 内部任取一点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0222204030201=---εσεσεσεσ 又∵+2σ03=σ ∴1σ4σ=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8-22 三个平行金属板A ,B 和C 的面积都是200cm 2,A 和B 相距4.0mm ,A 与C 相距2.0 mm .B ,C 都接地,如题8-22图所示.如果使A 板带正电3.0×10-7C ,略去边缘效应,问B 板和C 板上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以地的电势为零,则A 板的电势是多少? 解: 如题8-22图示,令A 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1σ,右侧面电荷面密度为2σ题8-22图(1)∵ AB AC U U =,即 ∴ AB AB AC AC E E d d =∴2d d 21===ACABAB AC E E σσ 且 1σ+2σSq A =得 ,32Sq A=σSq A 321=σ而7110232-⨯-=-=-=A C q S q σCC10172-⨯-=-=S q B σ(2)301103.2d d ⨯===AC AC AC A E U εσV 8-23 两个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R <2R )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q ,试计算:(1)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及电势大小;(2)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壳的电荷分布及电势;*(3)再使内球壳接地,此时内球壳上的电荷以及外球壳上的电势的改变量.解: (1)内球带电q +;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 -,外表面带电为q +,且均匀分布,其电势题8-23图⎰⎰∞∞==⋅=22020π4π4d d R R Rqr r q r E U εε (2)外壳接地时,外表面电荷q +入地,外表面不带电,内表面电荷仍为q -.所以球壳电势由内球q +与内表面q -产生:0π4π42020=-=R q R q U εε(3)设此时内球壳带电量为q ';则外壳内表面带电量为q '-,外壳外表面带电量为+-q q ' (电荷守恒),此时内球壳电势为零,且0π4'π4'π4'202010=+-+-=R q q R q R q U A εεε 得q R R q 21='外球壳上电势()22021202020π4π4'π4'π4'R qR R R q q R q R q U B εεεε-=+-+-=8-24 半径为R 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为R d 3=处有一点电荷+q ,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量.解: 如题8-24图所示,设金属球感应电荷为q ',则球接地时电势0=O U8-24图由电势叠加原理有:=O U 03π4π4'00=+Rq R q εε 得-='q 3q8-25 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1,2带有等量同号电荷,相距甚远,其间的库仑力为0F .试求:(1)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3先后分别接触1,2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解: 由题意知2020π4r q F ε=(1)小球3接触小球1后,小球3和小球1均带电2q q =', 小球3再与小球2接触后,小球2与小球3均带电 q q 43='' ∴ 此时小球1与小球2间相互作用力00220183π483π4"'2F rqr q q F =-=εε (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32q . ∴ 小球1、2间的作用力00294π432322F r q q F ==ε *8-26 如题8-26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都是S ,相距为d ,分别维持电势A U =U ,B U =0不变.现把一块带有电量q 的导体薄片平行地放在两极板正中间,片的面积也是S ,片的厚度略去不计.求导体薄片的电势.解: 依次设A ,C ,B 从上到下的6个表面的面电荷密度分别为1σ,2σ,3σ,4σ,5σ,6σ如图所示.由静电平衡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及维持U U AB =可得以下6个方程题8-26图⎪⎪⎪⎪⎪⎩⎪⎪⎪⎪⎪⎨⎧++++==+=+-==+=+===+6543215432065430021001σσσσσσσσσσεσσσσεσσd US q S qdU U C S S q B A解得Sq 261==σσSq d U2032-=-=εσσ Sq dU2054+=-=εσσ所以CB 间电场S qd U E 00422εεσ+==)2d(212d 02Sq U E U U CB C ε+=== 注意:因为C 片带电,所以2U U C≠,若C 片不带电,显然2U U C =8-27 在半径为1R 的金属球之外包有一层外半径为2R 的均匀电介质球壳,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金属球带电Q .试求: (1)电介质内、外的场强; (2)电介质层内、外的电势; (3)金属球的电势. 解:利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q S D Sd(1)介质内)(21R r R <<场强 303π4,π4r rQ E r r Q D r εε ==内;介质外)(2R r <场强303π4,π4r rQ E r Qr D ε ==外(2)介质外)(2R r >电势 rQE U 0r π4r d ε=⋅=⎰∞外 介质内)(21R r R <<电势2020π4)11(π4R Q R r qr εεε+-=)11(π420R r Qr r -+=εεε (3)金属球的电势 r d r d 221⋅+⋅=⎰⎰∞R R RE E U 外内⎰⎰∞+=22220π44πdr R R Rr r Qdr r Q εεε)11(π4210R R Qr r-+=εεε 8-28 如题8-28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半容积内充入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试求:在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质部分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比值. 解: 如题8-28图所示,充满电介质部分场强为2E,真空部分场强为1E,自由电荷面密度分别为2σ与1σ由∑⎰=⋅0d q S D得 11σ=D ,22σ=D 而101E D ε=,202E D r εε=d21U E E ==∴r D D εσσ==1212 r d r d ⋅+⋅=⎰⎰∞∞rrE E U 外内题8-28图 题8-29图8-29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1R 和2R (2R >1R ),且l >>2R -1R ,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ε的均匀电介质.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Q 和-Q 时,求: (1)在半径r 处(1R <r <2R =,厚度为dr ,长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的电场能量密度和整个薄壳中的电场能量; (2)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量; (3)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解: 取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面)(S 则rlD S D S π2d )(=⋅⎰当)(21R r R <<时,Q q =∑ ∴rlQD π2=(1)电场能量密度 22222π82lr Q D w εε== 薄壳中rlrQ rl r l r Q w W εευπ4d d π2π8d d 22222===(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 ⎰⎰===211222ln π4π4d d R R VR R l Q rl r Q W W εε(3)电容:∵CQ W 22=∴)/ln(π22122R R lW Q C ε== *8-30 金属球壳A 和B 的中心相距为r ,A 和B 原来都不带电.现在A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1q ,在B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2q ,如题8-30图所示.试求: (1)1q 对2q 作用的库仑力,2q 有无加速度;(2)去掉金属壳B ,求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此时2q 有无加速度.解: (1)1q 作用在2q 的库仑力仍满足库仑定律,即2210π41r q q F ε=但2q 处于金属球壳中心,它受合力..为零,没有加速度. (2)去掉金属壳B ,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仍是2210π41r q q F ε=,但此时2q 受合力不为零,有加速度.题8-30图 题8-31图8-31 如题8-31图所示,1C =0.25μF ,2C =0.15μF ,3C =0.20μF.1C 上电压为50V .求:AB U .解: 电容1C 上电量111U C Q =电容2C 与3C 并联3223C C C += 其上电荷123Q Q = ∴355025231123232⨯===C U C C Q U 86)35251(5021=+=+=U U U AB V 8-321C 和2C 两电容器分别标明“200 pF 、500 V”和“300 pF、900 V”,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等值电容是多少?如果两端加上1000 V 的电压,是否会击穿?解: (1)1C 与2C 串联后电容1203002003002002121=+⨯=+='C C C C C pF (2)串联后电压比231221==C C U U ,而100021=+U U∴6001=U V ,4002=U V即电容1C 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2C 也击穿. 8-33 将两个电容器1C 和2C 充电到相等的电压U 以后切断电源,再将每一电容器的正极板与另一电容器的负极板相联.试求:(1)每个电容器的最终电荷; (2)电场能量的损失.解: 如题8-33图所示,设联接后两电容器带电分别为1q ,2q题8-33图则⎪⎪⎩⎪⎪⎨⎧==-=-=+2122112121201021U U U C U C q q U C U C q q q q解得 (1)=1q UC C C C C q U C C C C C 21212221211)(,)(+-=+-(2)电场能量损失W W W -=∆0)22()2121(2221212221C q C q U C U C +-+= 221212U C C C C +=8-34 半径为1R =2.0cm 的导体球,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2R =4.0cm 和3R =5.0cm ,当内球带电荷Q =3.0×10-8C 时,求:(1)整个电场储存的能量;(2)如果将导体壳接地,计算储存的能量; (3)此电容器的电容值.解: 如图,内球带电Q ,外球壳内表面带电Q -,外表面带电Q题8-34图(1)在1R r <和32R r R <<区域0=E在21R r R <<时301π4r r Q E ε =3R r >时302π4r r Q E ε =∴在21R r R <<区域⎰=21d π4)π4(21222001R R r r rQ W εε ⎰-==21)11(π8π8d 2102202R R R R Q r r Q εε 在3R r >区域⎰∞==32302220021π8d π4)π4(21R R Q r r rQ W εεε∴ 总能量)111(π83210221R R R Q W W W +-=+=ε41082.1-⨯=J(2)导体壳接地时,只有21R r R <<时30π4rrQ E ε=,02=W ∴4210211001.1)11(π8-⨯=-==R R Q W W ε J(3)电容器电容)11/(π422102R R Q W C -==ε 121049.4-⨯=F习题九9-1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的数值是否都相等?为何不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解: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的数值一般不相等.因为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不仅与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有关,而且与电荷速度方向有关,即磁力方向并不是唯一由磁场决定的,所以不把磁力方向定义为B的方向.9-2 (1)在没有电流的空间区域里,如果磁感应线是平行直线,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在沿磁感应线和垂直它的方向上是否可能变化(即磁场是否一定是均匀的)?(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是否还对?解: (1)不可能变化,即磁场一定是均匀的.如图作闭合回路abcd 可证明21B B=∑⎰==-=⋅0d 021I bc B da B l B abcdμ∴21B B=(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不对.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之磁力线是平行直线,但B方向相反,即21B B ≠.9-3 用安培环路定理能否求有限长一段载流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答: 不能,因为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周围磁场虽然有轴对称性,但不是稳恒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并不适用.9-4 在载流长螺线管的情况下,我们导出其内部nI B 0μ=,外面B =0,所以在载流螺线管 外面环绕一周(见题9-4图)的环路积分⎰外B L·d l =0但从安培环路定理来看,环路L 中有电流I 穿过,环路积分应为⎰外B L·d l =I 0μ这是为什么?解: 我们导出nl B 0μ=内,0=外B 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每匝电流均垂直于螺线管轴线.这时图中环路L 上就一定没有电流通过,即也是⎰∑==⋅LI l B 0d 0μ 外,与⎰⎰=⋅=⋅Ll l B 0d 0d外是不矛盾的.但这是导线横截面积为零,螺距为零的理想模型.实际上以上假设并不真实存在,所以使得穿过L 的电流为I ,因此实际螺线管若是无限长时,只是外B的轴向分量为零,而垂直于轴的圆周方向分量rIB πμ20=⊥,r 为管外一点到螺线管轴的距离.题 9 - 4 图9-5 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能否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如果它发生偏转能否肯定那个区域中存在着磁场?解: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不能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也可能存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电子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抵消所致.如果它发生偏转也不能肯定那个区域存在着磁场,因为仅有电场也可以使电子偏转.9-6 已知磁感应强度0.2=B Wb ·m -2的均匀磁场,方向沿x 轴正方向,如题9-6图所示.试求:(1)通过图中abcd 面的磁通量;(2)通过图中befc 面的磁通量;(3)通过图中aefd 面的磁通量.解: 如题9-6图所示题9-6图(1)通过abcd 面积1S 的磁通是24.04.03.00.211=⨯⨯=⋅=S BΦWb(2)通过befc 面积2S 的磁通量022=⋅=S BΦ(3)通过aefd 面积3S 的磁通量24.0545.03.02cos 5.03.0233=⨯⨯⨯=θ⨯⨯⨯=⋅=S B ΦWb(或曰24.0-Wb )题9-7图9-7 如题9-7图所示,AB 、CD 为长直导线,C B为圆心在O 点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径为R .若通以电流I ,求O 点的磁感应强度.解:如题9-7图所示,O 点磁场由AB 、C B、CD 三部分电流产生.其中AB 产生01=BCD 产生RIB 1202μ=,方向垂直向里CD 段产生)231(2)60sin 90(sin 24003-πμ=-πμ=︒︒R I R I B ,方向⊥向里 ∴)6231(203210ππμ+-=++=R I B B B B ,方向⊥向里. 9-8 在真空中,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相距0.1m ,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20A,2I =10A ,如题9-8图所示.A ,B 两点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两点与导线2L 的距离均为5.0cm .试求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位置.题9-8图解:如题9-8图所示,A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42010102.105.02)05.01.0(2-⨯=⨯+-=πμπμI I B A T(2)设0=B在2L 外侧距离2L 为r 处 则02)1.0(220=-+rI r Iπμπμ 解得 1.0=r m题9-9图9-9 如题9-9图所示,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向铁环上的A ,B 两点,并在很远处与电源相连.已知圆环的粗细均匀,求环中心O 的磁感应强度.解: 如题9-9图所示,圆心O 点磁场由直电流∞A 和∞B 及两段圆弧上电流1I 与2I 所产生,但∞A 和∞B 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为零。
大学物理上学习指导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课 后 作 业1、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a 与位置坐标x 的关系为 a =2+6 x 2 (SI)如果质点在原点处的速度为零,试求其在任意位置处的速度.解:设质点在x 处的速度为v ,62d d d d d d 2x txx t a +=⋅==v v 2分 ()x x xd 62d 020⎰⎰+=v v v2分()2 213xx +=v 1分2、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解: =a d v /d t 4=t , d v 4=t d t⎰⎰=vv 0d 4d tt tv 2=t 2 3分v d =x /d t 2=t 2 t tx tx x d 2d 02⎰⎰=x 2= t 3 /3+x 0 (SI) 2分3、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质点所经过的弧长与时间的关系为221ct bt S += 其中b 、c 是大于零的常量,求从0=t 开始到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解: ct b t S +==d /d v 1分c t a t ==d /d v 1分 ()R ct b a n /2+= 1分根据题意: a t = a n 1分即 ()R ct b c /2+=解得 cbc R t -= 1分4、如图所示,质点P 在水平面内沿一半径为R =2 m 的圆轨道转动.转动的角速度ω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2kt =ω (k 为常量).已知s t 2=时,质点P 的速度值为32 m/s .试求1=t s 时,质点P 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解: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常量k()222/rad 4//s Rt t k ===v ω 1分 24t =ω, 24Rt R ==ωvs t 1=时, v = 4Rt 2 = 8 m/s 1分 2s /168/m Rt dt d a t ===v 1分 22s /32/m R a n ==v 1分()8.352/122=+=nt a a a m/s 2 1分5、一敞顶电梯以恒定速率v =10 m/s 上升.当电梯离地面h =10 m 时,一小孩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球相对于电梯初速率200=v m/s .试问: (1) 从地面算起,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多大? (2) 抛出后经过多长时间再回到电梯上?解:(1) 球相对地面的初速度=+='v v v 030 m/s 1分抛出后上升高度 9.4522='=gh v m/s 1分 离地面高度 H = (45.9+10) m =55.9 m 1分 (2) 球回到电梯上时电梯上升高度=球上升高度2021)(gt t t -+=v v v 1分08.420==gt vs 1分6、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图所示.当人以0υ(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s t l l d d 2d d 2=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t s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即 θ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 或 sv s h s lv v 0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02220202002)(d d d d d d sv h s v s l s v slv s v v s t sl t l st v a =+-=+-=-==船船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月 日第二章 运动与力课 后 作 业hMlμ1、 一人在平地上拉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匀速前进,如图. 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μ=0.6.设此人前进时,肩上绳的支撑点距地面高度为h =1.5 m ,不计箱高,问绳长l 为多长时最省力?解: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l h /sin =θ. 木箱受力如图所示,匀速前进时, 拉力为F , 有F cos θ-f =0 2分F sin θ+N -Mg =0 f =μN得 θμθμsin cos +=MgF 2分令 0)sin (cos )cos sin (d d 2=++--=θμθθμθμθMg F ∴ 6.0tg ==μθ,637530'''︒=θ 2分且 0d d 22>θF∴ l =h / sin θ=2.92 m 时,最省力.m 1m 22、一质量为60 kg 的人,站在质量为30 kg 的底板上,用绳和滑轮连接如图.设滑轮、绳的质量及轴处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欲使人和底板能以1 m/s 2的加速度上升,人对绳子的拉力T 2多大?人对底板的压力多大? (取g =10 m/s 2)解:人受力如图(1) 图2分 a m g m N T 112=-+ 1分g M P ϖϖ=θF ϖN ϖ f ϖ底板受力如图(2) 图2分 a m g m N T T 2221=-'-+ 2分212T T = 1分 N N ='由以上四式可解得 a m m g m g m T )(421212+=--∴ 5.2474/))((212=++=a g m m T N 1分5.412)(21=-+=='T a g m N N N 1分3、一条轻绳跨过一轻滑轮(滑轮与轴间摩擦可忽略),在绳的一端挂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在另一侧有一质量为m 2的环,求当环相对于绳以恒定的加速度a 2沿绳向下滑动时,物体和环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环与绳间的摩擦力多大?m 1m 22a ϖ解:因绳子质量不计,所以环受到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绳子张力T .设m 2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2a ',取向上为正;m 1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a 1(即绳子的加速度),取向下为正. 1分111a m T g m =- 2分222a m g m T '=- 2分 212a a a -=' 2分 解得 2122211)(m m a m g m m a ++-= 1分21212)2(m m m m a g T +-= 1分2121212)(m m a m g m m a +--=' 1分4、一条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质量为M 、长度为L ,一端拴在竖直转轴OO ′上,并以恒定角速度ω在水平面上旋转.设转动过程中绳子始终伸直不打弯,且忽略重力,求距转轴为r 处绳中的张力T ( r ).解:取距转轴为r 处,长为d r 的小段绳子,其质量为 ( M /L ) d r . (取元,画元的受力图) 2分由于绳子作圆周运动,所以小段绳子有径向加速度,由牛顿定律得: T ( r )-T ( r + d r ) = ( M / L ) d r r ω2令 T ( r )-T (r + d r ) = - d T ( r )得 d T =-( M ω2 / L ) r d r 4分 由于绳子的末端是自由端 T (L ) = 01分有r r L M T Lrr T d )/(d 2)(⎰⎰-=ω ∴ )2/()()(222L r L M r T -=ω 3分O第三章 动量与角动量课 后 作 业hAvϖ1、如图,用传送带A 输送煤粉,料斗口在A 上方高h =0.5 m 处,煤粉自料斗口自由落在A 上.设料斗口连续卸煤的流量为q m =40 kg/s ,A 以v =2.0 m/s 的水平速度匀速向右移动.求装煤的过程中,煤粉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计相对传送带静止的煤粉质重)解:煤粉自料斗口下落,接触传送带前具有竖直向下的速度gh 20=v 1分设煤粉与A 相互作用的∆t 时间内,落于传送带上的煤粉质量为t q m m ∆=∆ 1分设A 对煤粉的平均作用力为f ϖ,由动量定理写分量式:0-∆=∆v m t f x 1分)(00v m t f y ∆--=∆ 1分 将 t q m m ∆=∆代入得 v m x q f =, 0v m y q f =∴ 14922=+=y x f f f N 2分f ϖ与x 轴正向夹角为α = arctg (f x / f y ) = 57.4°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煤粉对A 的作用力f ′= f = 149 N ,方向与图中f ϖ相反.2分30°F2、质量为1 kg 的物体,它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系数μ = 0.2 .现对物体施以F = 10t (SI)的力,(t 表示时刻),力的方向保持一定,如图所示.如t = 0时物体静止,则t = 3 s 时它的速度大小v 为多少?解:由题给条件可知物体与桌面间的正压力mg F N +︒=30sin 1分物体要有加速度必须 N F μ≥︒30cos 2分 即 mg t μμ≥-)3(5, 0s 256.0t t =≥ 1分物体开始运动后,所受冲量为 ⎰-︒=tt t N F I 0d )30cos (μ)(96.1)(83.3022t t t t ---= t = 3 s, I = 28.8 N s 2分则此时物体的动量的大小为 I m =v速度的大小为 8.28==mIv m/s 2分3、一炮弹发射后在其运行轨道上的最高点h =19.6 m 处炸裂成质量相等的两块.其中一块在爆炸后1秒钟落到爆炸点正下方的地面上.设此处与发射点的距离S 1=1000 m ,问另一块落地点与发射地点间的距离是多少?(空气阻力不计,g =9.8 m/s 2) 解:因第一块爆炸后落在其正下方的地面上,说明它的速度方向是沿竖直方向的.利用 2t g t h '+'=211v , 式中t '为第一块在爆炸后落到地面的时间. 可解得v 1=14.7 m/s ,竖直向下.取y 轴正向向上, 有v 1y =-14.7 m/s 2分 设炮弹到最高点时(v y =0),经历的时间为t ,则有S 1 = v x t ① h=221gt ② 由①、②得 t =2 s , v x =500 m/s 2分 以2v ϖ表示爆炸后第二块的速度,则爆炸时的动量守恒关系如图所示.x v v m m x =221③0==+y y m m m v v v 1y 22121 ④解出 v 2x =2v x =1000 m/s , v 2y =-v 1y =14.7 m/s 3分 再由斜抛公式 x 2= S 1 +v 2x t 2 ⑤y 2=h +v 2y t 2-22gt 21 ⑥落地时 y 2 =0,可得 t 2 =4 s , t 2=-1 s (舍去) 故 x 2=5000 m 3分Mmv ϖϖ4、质量为M =1.5 kg 的物体,用一根长为l =1.25 m 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今有一质量为m =10 g 的子弹以v 0=500 m/s 的水平速度射穿物体,刚穿出物体时子弹的速度大小v =30 m/s ,设穿透时间极短.求:(1) 子弹刚穿出时绳中张力的大小; (2) 子弹在穿透过程中所受的冲量.解:(1) 因穿透时间极短,故可认为物体未离开平衡位置.因此,作用于子弹、物体系统上的外力均在竖直方向,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令子弹穿出时物体的水平速度为v '有 m v 0 = m v +M v 'v ' = m (v 0 - v )/M =3.13 m/s 2分 T =Mg+M v 2/l =26.5 N 2分(2) s N 7.40⋅-=-=∆v v m m t f (设0v ρ方向为正方向) 2分负号表示冲量方向与0v ϖ方向相反. 2分第四章 功和能课 后 作 业1、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j t b i t a r ρρρωωsin cos +=(SI) 式中a 、b 、ω是正值常量,且a >b . (1)求质点在A 点(a ,0)时和B 点(0,b )时的动能;(2)求质点所受的合外力F ρ以及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F ρ的分力x F ρ和y F ρ分别作的功.解:(1)位矢 j t b i t a r ρρρωωsin cos += (SI) 可写为 t a x ωcos = , t b y ωsin =t a t x x ωωsin d d -==v , t b ty ωωcos d dy-==v在A 点(a ,0) ,1cos =t ω,0sin =t ωE KA =2222212121ωmb m m y x =+v v 2分在B 点(0,b ) ,0cos =t ω,1sin =t ωE KB =2222212121ωma m m y x =+v v 2分(2) j ma i ma F y x ρρρ+==j t mb i t ma ρρωωωωsin cos 22-- 2分由A →B ⎰⎰-==020d cos d a a x x x t a m x F W ωω=⎰=-022221d a ma x x m ωω 2分⎰⎰-==b b y y t b m y F W 020dy sin d ωω=⎰-=-b mb y y m 022221d ωω 2分2、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桌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球B 相连接.用外力推动小球,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L 后放开.假定小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且恒定不变,滑动摩擦系数与静摩擦系数可视为相等.试求L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小球在放开后就开始运动,而且一旦停止下来就一直保持静止状态.kL OB解:取弹簧的自然长度处为坐标原点O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在t =0时,静止于x =-L 的小球开始运动的条件是kL >F ① 2分小球运动到x 处静止的条件,由功能原理得222121)(kL kx x L F -=+- ② 2分由② 解出 kFL x 2-=使小球继续保持静止的条件为 F k FL k x k ≤-=2 ③ 2分 所求L 应同时满足①、③式,故其范围为 k F <L kF3≤ 2分3、一链条总长为l ,质量为m ,放在桌面上,并使其部分下垂,下垂一段的长度为a .设链条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令链条由静止开始运动,则 (1)到链条刚离开桌面的过程中,摩擦力对链条作了多少功?al -a(2)链条刚离开桌面时的速率是多少?解:(1)建立如图坐标.某一时刻桌面上全链条长为y ,则摩擦力大小为g lymf μ= 1分 摩擦力的功 ⎰⎰--==00d d a l a l f y gy lmy f W μ 2分=022a l y l mg -μ =2)(2a l lmg--μ 2分(2)以链条为对象,应用质点的动能定理 ∑W =2022121v v m m -其中 ∑W = W P +W f ,v 0 = 0 1分W P =⎰l a x P d =la l mg x x l mg l a 2)(d 22-=⎰ 2分x OxB L Bx由上问知 la l mg W f 2)(2--=μ所以222221)(22)(v m a l l mg l a l mg =---μ 得 []21222)()(a l a l lg ---=μv 2分αh0v ϖ4、一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μ = 0.20,斜面固定,倾角α = 45°.现给予物体以初速率v 0 = 10 m/s ,使它沿斜面向上滑,如图所示.求: 物体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h ;该物体达到最高点后,沿斜面返回到原出发点时的速率v .解:(1)根据功能原理,有 mgh m fs -=2021v 2分ααμαμsin cos sin mgh Nh fs ==mgh m mgh -==2021ctg v αμ 2分)ctg 1(220αμ+=g h v =4.5 m 2分(2)根据功能原理有 fs m mgh =-221v 1分αμctg 212mgh mgh m -=v 1分[]21)ctg 1(2αμ-=gh v =8.16 m/s 2分第五章刚体的转动课后作业1、一轻绳跨过两个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的均匀圆盘状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为m和2m的重物,如图所示.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光滑.两个定滑轮的转动惯量均为221mr.将由两个定滑轮以及质量为m和2m 的重物组成的系统从静止释放,求两滑轮之间绳内的张力.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分2mg-T1=2ma1分T2-mg=ma1分T1 r-T r=β221mr1分T r-T2 r=β221mr1分a=rβ2分解上述5个联立方程得:T=11mg / 82分2、一轻绳绕过一定滑轮,滑轮轴光滑,滑轮的半径为R,质量为M / 4,均匀分布在其边缘上.绳子的A端有一质量为M的人抓住了绳端,而在绳的另一端B系了一质量为21M的重物,如图.设人从静止开始相对于绳匀速向上爬时,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求B端重物上升的加速度?(已知滑轮对通过滑轮中心且垂直于轮面的轴的转动惯量J=MR2 / 4 )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设重物的对地加速度为a ,向上.则绳的A 端对地有加速度a 向下,人相对于绳虽为匀速向上,但相对于地其加速度仍为a 向下.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人: Mg -T 2=Ma ① 2分对重物: T 1-21Mg =21Ma ② 2分根据转动定律,对滑轮有(T 2-T 1)R =J β=MR 2β / 4 ③ 2分因绳与滑轮无相对滑动, a =βR ④ 1分 ①、②、③、④四式联立解得 a =2g / 7 1分3、一质量为m 的物体悬于一条轻绳的一端,绳另一端绕在一轮轴的轴上,如图所示.轴水平且垂直于轮轴面,其半径为r ,整个装置架在光滑的固定轴承之上.当物体从静止释放后,在时间t 内下降了一段距离S .试求整个轮轴的转动惯量(用m 、r 、t 和S 表示).解:设绳子对物体(或绳子对轮轴)的拉力为T ,则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转动定律得:mg T =ma ① 2分 T r =J β ② 2分 由运动学关系有: a = r β ③ 2分 由①、②、③式解得: J =m ( g -a ) r 2 / a ④ 又根据已知条件 v 0=0∴ S =221at , a =2S / t 2 ⑤ 2分将⑤式代入④式得:J =mr 2(Sgt 22-1) 2分Am 1 ,l1v ϖ2v ϖ俯视图4、有一质量为m 1、长为l 的均匀细棒,静止平放在滑动摩擦系数为μ的水平桌面上,它可绕通过其端点O 且与桌面垂直的固定光滑轴转动.另有一水平运动的质量为m 2的小滑块,从侧面垂直于棒与棒的另一端A 相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小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1v ϖ和2v ϖ,如图所示.求碰撞后从细棒开始转动到停止转动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已知棒绕O 点的转动惯量2131l m J =)解:对棒和滑块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时间极短,所以棒所受的摩擦力 矩<<滑块的冲力矩.故可认为合外力矩为零,因而系统的角动量守恒,即1分m 2v 1l =-m 2v 2l +ω2131l m ① 3分碰后棒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矩为gl m x x l m g M l f 10121d μμ-=⋅-=⎰ ② 2分由角动量定理 ω210310l m dt M tf -=⎰ ③ 2分由①、②和③解得 g m m t 12122μv v += 2分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课 后 作 业1、一体积为V 0,质量为m 0的立方体沿其一棱的方向相对于观察者A 以速度v 运动.求:观察者A 测得其密度是多少?解:设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以x 0,y 0,z 0表示,观察者A 测得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221cx x v -=,0y y =,0z z =. 相应体积为 2201c V xyz V v -== 3分观察者A测得立方体的质量 2201c m m v -=故相应密度为 V m /=ρ22022011/c V c m v v --=)1(2200cV m v -=2分2、在O 参考系中,有一个静止的正方形,其面积为 100 cm 2.观测者O '以 0.8c 的匀速度沿正方形的对角线运动.求O '所测得的该图形的面积.解:令O 系中测得正方形边长为a ,沿对角线取x 轴正方向(如图),则边长在坐标轴上投影的大小为a a x 221=,a a y 221= 面积可表示为: x y a a S ⋅=2 2分在以速度v 相对于O 系沿x 正方向运动的O '系中2)/(1c a a x x v -=' =0.6×a 221 a a a yy 221==' 在O '系中测得的图形为菱形,其面积亦可表示为606.022=='⋅'='a a a S x y cm 23分aaO y x3、一艘宇宙飞船的船身固有长度为L 0 =90 m ,相对于地面以=v 0.8 c (c 为真空中光速)的匀速度在地面观测站的上空飞过.(1) 观测站测得飞船的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宇航员测得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解:(1) 观测站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 =-=20)/(1c L L v 54 m 则 ∆t 1 = L /v =2.25×10-7 s 3分 (2) 宇航员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L 0,则 ∆t 2 = L 0/v =3.75×10-7 s 2分4、半人马星座α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离地球S = 4.3×1016 m .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飞到半人马星座α星,若宇宙飞船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 = 0.999 c ,按地球上的时钟计算要用多少年时间?如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所需时间又为多少年?解:以地球上的时钟计算: 5.4≈=∆vSt 年 2分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 ≈-='∆∆221ct t v 0.20 年 3分5、在惯性系S 中,有两事件发生于同一地点,且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 =2s ;而在另一惯性系S '中,观测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 '=3s .那么在S '系中发生两事件的地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令S '系与S 系的相对速度为v ,有2)/(1c tt v -='∆∆, 22)/(1)/(c t t v -='∆∆则 2/12))/(1(t t c '-⋅=∆∆v ( = 2.24×108 m ·s -1 ) 4分 那么,在S '系中测得两事件之间距离为: 2/122)(t t c t x ∆∆∆∆-'='⋅='v = 6.72×108 m 4分6、要使电子的速度从v 1 =1.2×108 m/s 增加到v 2 =2.4×108 m/s 必须对它作多少功? (电子静止质量m e =9.11×10-31 kg)解:根据功能原理,要作的功 W = ∆E根据相对论能量公式 ∆E = m 2c 2- m 1c 22分根据相对论质量公式 2/12202])/(1/[c m m v -=2/12101])/(1/[c m m v -= 1分∴ )1111(22122220cc c m W v v ---==4.72×10-14 J =2.95×105 eV 2分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月 日第七章 振动课 后 作 业1、一个轻弹簧在60 N 的拉力作用下可伸长30 cm .现将一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并在它上面放一小物体,它们的总质量为 4 kg .待其静止后再把物体向下拉10 cm ,然后释放.问:(1) 此小物体是停在振动物体上面还是离开它?(2) 如果使放在振动物体上的小物体与振动物体分离,则振幅A 需满足何条件?二者在何位置开始分离?解:(1) 小物体受力如图.设小物体随振动物体的加速度为a ,按牛顿第二定律有(取向下为正) ma N mg =- 1分)(a g m N -=当N = 0,即a = g 时,小物体开始脱离振动物体,已知 1分A = 10 cm ,N/m 3.060=k有 50/==m k ω rad ·s -1 2分 系统最大加速度为 52max ==A a ω m ·s -2 1分 此值小于g ,故小物体不会离开. 1分(2) 如使a > g ,小物体能脱离振动物体,开始分离的位置由N = 0求得 x a g 2ω-== 2分 6.19/2-=-=ωg x cm 1分 即在平衡位置上方19.6 cm 处开始分离,由g A a >=2max ω,可得2/ωg A >=19.6 cm . 1分 2、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选取该质点向右运动通过A 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t = 0 ),经过2秒后质点第一次经过B 点,再经过2秒后质点第二次经过B 点,若已知该质点在A 、B 两点具有相同的速率,且AB = 10 cm 求:(1) 质点的振动方程;(2) 质点在A 点处的速率.解: T = 8 s , ν = (1/8) s -1, ω = 2πν = (π /4) s -1 3分(1) 以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x 轴指向右方. t = 0时, 5-=x cm φcos A = t = 2 s 时, 5=x cm φφωsin )2cos(A A -=+=由上二式解得 tg φ = 1 因为在A 点质点的速度大于零,所以φ = -3π/4或5π/4(如图) 2分 25cos /==φx A cm 1分∴ 振动方程 )434cos(10252π-π⨯=-t x (SI) 1分(2) 速率 )434sin(41025d d 2π-π⨯π-==-t t x v (SI) 2分 当t = 0 时,质点在A 点 221093.3)43sin(10425d d --⨯=π-⨯π-==t x v m/s 1分3、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力F = -π2x 的作用下沿x 轴运动.求其运动的周期.解:将F = -π2x 与F = -kx 比较,知质点作简谐振动,k = π2. 3分 又 m m k π==ω 4分 m T 22=π=ω3分4、一物体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 )212cos(04.01π+π=t x (SI), )2cos(03.02π+π=t x (SI)求此物体的振动方程.解:设合成运动(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 则 )cos(2122122212φφ-++=A A A A A ① 2分 以 A 1 = 4 cm ,A 2 = 3 cm ,π=π-π=-212112φφ代入①式,得5cm 3422=+=A cm 3分 又 22112211cos cos sin sin arctg φφφφφA A A A ++= ②≈127°≈2.22 rad 3分 ∴ )22.22cos(05.0+π=t x (SI) 2分5、在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端系一质量为 100 g 的物体,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再对物体加一拉力使弹簧伸长,然后从静止状态将物体释放.已知物体在32 s 内完成48次振动,振幅为5 cm .(1) 上述的外加拉力是多大?(2) 当物体在平衡位置以下1 cm 处时,此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各是多少?解一:(1) 取平衡位置为原点,向下为x 正方向.设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 ,则有l k mg ∆=, 加拉力F 后弹簧又伸长x 0,则0)(0=+-+∆x l k mg F 解得 F = kx 0 2分 由题意,t = 0时v 0 = 0;x = x 0则 0202)/(x x A =+=ωv 2分 又由题给物体振动周期4832=T s, 可得角频率 Tπ=2ω, 2ωm k = ∴ 444.0)/4(22=π==A T m kA F N 1分 (2) 平衡位置以下1 cm 处: )()/2(2222x A T -π=v 2分221007.121-⨯==v m E K J 2分2222)/4(2121x T m kx E p π== = 4.44×10-4 J 1分解二:(1) 从静止释放,显然拉长量等于振幅A (5 cm ),kA F = 2分2224νωπ==m m k ,ν = 1.5 Hz 2分 ∴ F = 0.444 N 1分(2) 总能量 221011.12121-⨯===FA kA E J 2分当x = 1 cm 时,x = A /5,E p 占总能量的1/25,E K 占24/25. 2分 ∴ 21007.1)25/24(-⨯==E E K J ,41044.425/-⨯==E E p J 1分6、如图,有一水平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4 N/m ,重物的质量m = 6 kg ,重物静止在平衡位置上.设以一水平恒力F = 10 N 向左作用于物体(不计摩擦),使之由平衡位置向左运动了0.05 m 时撤去力F .当重物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开始计时,求物体的运动方程.Fx m解:设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 .恒外力所做的功即为弹簧振子的能量: F ×0.05 = 0.5 J . 2分 当物体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0.5 J ,即:5.0212=kA J , ∴ A = 0.204 m . 2分A 即振幅. 4/2==m k ω (rad/s)2ω = 2 rad/s . 2分 按题目所述时刻计时,初相为φ = π.∴ 物体运动方程为 2分)2cos(204.0π+=t x (SI). 2分第八章 波动课 后 作 业1、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的振幅A = 10 cm ,波的角频率ω = 7π rad/s.当t = 1.0 s 时,x = 10 cm 处的a 质点正通过其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而x = 20 cm 处的b 质点正通过y = 5.0 cm 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设该波波长λ >10 cm ,求该平面波的表达式.解:设平面简谐波的波长为λ,坐标原点处质点振动初相为φ,则该列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可写成 )/27cos(1.0φλ+π-π=x t y (SI) 2分 t = 1 s 时 0])/1.0(27cos[1.0=+π-π=φλy 因此时a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故π=+π-π21)/1.0(27φλ ① 2分而此时,b 质点正通过y = 0.05 m 处向y 轴正方向运动,应有05.0])/2.0(27cos[1.0=+π-π=φλy且 π-=+π-π31)/2.0(27φλ ② 2分由①、②两式联立得 λ = 0.24 m 1分 3/17π-=φ 1分 ∴ 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31712.07cos[1.0π-π-π=x t y (SI) 2分或 ]3112.07cos[1.0π+π-π=x t y (SI)(m) -2、图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0 时刻的波形图,求 (1)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解:(1) O 处质点,t = 0 时0cos 0==φA y , 0sin 0>-=φωA v所以 π-=21φ 2分又 ==u T /λ (0.40/ 0.08) s= 5 s 2分故波动表达式为 ]2)4.05(2cos[04.0π--π=x t y (SI) 4分(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2)4.02.05(2cos[04.0π--π=t y P )234.0cos(04.0π-π=t (SI) 2分3、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速u = 0.5 m/s . 求:原点O 的振动方程.解:由图,λ = 2 m , 又 ∵u = 0.5 m/s ,∴ ν = 1 /4 Hz , 3分T = 4 s .题图中t = 2 s =T 21.t = 0时,波形比题图中的波形倒退λ21,见图. 2分此时O 点位移y 0 = 0(过平衡位置)且朝y 轴负方向运动,∴ π=21φ 2分∴ )2121cos(5.0π+π=t y (SI) 3分4、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λνx t A y -π=, 而另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负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2λνx t A y +π= 求:(1) x = λ /4 处介质质点的合振动方程; (2) x = λ /4 处介质质点的速度表达式.解:(1) x = λ /4处)212cos(1π-π=t A y ν , )212cos(22π+π=t A y ν 2分∵ y 1,y 2反相 ∴ 合振动振幅 A A A A s =-=2 , 且合振动的初相φ 和y 2的初相一样为π21. 4分合振动方程 )212cos(π+π=t A y ν 1分(2) x = λ /4处质点的速度 )212sin(2/d d π+ππ-== v t A t y νν)2cos(2π+ππ=t A νν 3分5、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 1Ttx A y +π=λ,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固定端.设反射时无能量损失,求(1) 反射波的表达式; (2) 合成的驻波的表达式; (3) 波腹和波节的位置.解:(1) 反射点是固定端,所以反射有相位突变π,且反射波振幅为A ,因此反 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2π+-π=T t x A y λ 3分 (2) 驻波的表达式是 21y y y +=)21/2cos()21/2cos(2π-ππ+π=T t x A λ 3分(3) 波腹位置: π=π+πn x 21/2λ, 2分λ)21(21-=n x , n = 1, 2, 3, 4,…波节位置: π+π=π+π2121/2n x λ 2分λn x 21= , n = 1, 2, 3, 4,…6、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C 为波密媒质的反射面.波由P 点反射,OP = 3λ /4,DP = λ /6.在t = 0时,O 处质点的合振动是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求D 点处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合振动方程.(设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皆为A ,频率为ν.)解:选O 点为坐标原点,设入射波表达式为 ])/(2cos[1φλν+-π=x t A y 2分 则反射波的表达式是 ])(2cos[2ππ++-+-=φλνxOP OP t A y 2分合成波表达式(驻波)为 )2cos()/2cos(2φνλ+ππ=t x A y 2分 在t = 0时,x = 0处的质点y 0 = 0, 0)/(0<∂∂t y ,故得 π=21φ 2分因此,D 点处的合成振动方程是)22cos()6/4/32cos(2π+π-π=t A y νλλλt A νπ=2sin 3 2分第九章 温度和气体动理论课 后 作 业1、黄绿光的波长是5000οA (1οA =10 -10 m).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以黄绿光的波长为边长的立方体内有多少个分子?(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 23J ·K -1)解: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分子数密度为n = p / (kT )=2.69×1025 个/ m 3 3分 以5000οA 为边长的立方体内应有分子数为N = nV =3.36×106个. 2分2、已知某理想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400 m ·s -1.当其压强为1 atm 时,求气体的密度.解: 223131v v ρ==nm p∴ 90.1/32==v p ρ kg/m 3 5分3、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w = 6.21×10-21 J .试求:(1)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 (2) 氧气的温度.(阿伏伽德罗常量N A =6.022×1023 mol -1,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 ·K -1)解:(1) ∵ T 相等, ∴氧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氢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w=6.21×10-21 J .且 ()()483/22/12/12==m w vm/s 3分(2) ()k w T 3/2==300 K . 2分4、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29.1 J ·mol -1·K -1.求它在温度为273 K 时分子平均转动动能. (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 ·K -1 )解: R R iR i C P +=+=222, ∴ ()5122=⎪⎭⎫⎝⎛-=-=R C R R C i P P , 2分可见是双原子分子,只有两个转动自由度.211077.32/2-⨯===kT kT r ε J 3分5、一超声波源发射超声波的功率为10 W .假设它工作10 s ,并且全部波动能量都被1 mol 氧气吸收而用于增加其内能,则氧气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普适气体常量R =8.31 J ·mol -1·K -1 )解: A = Pt = T iR v ∆21, 2分∴ ∆T = 2Pt /(v iR )=4.81 K . 3分6、1 kg 某种理想气体,分子平动动能总和是1.86×106 J ,已知每个分子的质量是3.34×10-27 kg ,试求气体的温度. (玻尔兹曼常量 k =1.38×10-23 J ·K -1)解: N = M / m =0.30×1027 个 1分 ==N E w K / 6.2×10-21 J 1分kwT 32== 300 K 3分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月 日第十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课 后 作 业1、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1 2 3 12 OV (10-3 m 3) p (105 Pa) A BC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Q =W 1+ΔE 1=950 J . 3分B →C : W 2 =0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150)(2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2、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 (p 1,V 1)沿p -V 图所示直线变化到状态B (p 2,V 2),试求: 气体的内能增量.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 气体吸收的热量.此过程的摩尔热容.解:(1) )(25)(112212V p V p T T C E V -=-=∆ 2分(2) ))((211221V V p p W -+=, W 为梯形面积,根据相似三角形有p 1V 2= p 2V 1,则)(211122V p V p W -=. 3分 (3) Q =ΔE +W =3( p 2V 2-p 1V 1 ). 2分(4) 以上计算对于A →B 过程中任一微小状态变化均成立,故过程中ΔQ =3Δ(pV ). 由状态方程得 Δ(pV ) =R ΔT ,故 ΔQ =3R ΔT ,摩尔热容 C =ΔQ /ΔT =3R . 3分B A O V p 1p 2pV 1V 2(摩尔热容C =T Q ∆∆/,其中Q ∆表示1 mol 物质在过程中升高温度T ∆时所吸收的热量.)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b 到达c .(如图, abc 为一直线)求此过程中 0 1 2 3 123a b c V (L)p (atm)气体对外作的功;气体内能的增量;气体吸收的热量.(1 atm =1.013×105 Pa)解:(1) 气体对外作的功等于线段c a 下所围的面积W =(1/2)×(1+3)×1.013×105×2×10-3 J =405.2 J 3分(2) 由图看出 P a V a =P c V c ∴T a =T c 2分内能增量 0=∆E . 2分(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Q =E ∆ +W =405.2 J . 3分4、如图所示,abcda 为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求:p (×105 Pa)10-3 m 3)(1) 气体循环一次,在吸热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的热量;(2) 气体循环一次对外做的净功;(3) 证明 在abcd 四态, 气体的温度有T a T c =T b T d .解:(1) 过程ab 与bc 为吸热过程,吸热总和为 Q 1=C V (T b -T a )+C p (T c -T b ))(25)(23b b c c a a b b V p V p V p V p -+-= =800 J 4分(2) 循环过程对外所作总功为图中矩形面积W = p b (V c -V b )-p d (V d -V a ) =100 J 2分(3) T a =p a V a /R ,T c = p c V c /R , T b = p b V b /R ,T d = p d V d /R ,T a T c = (p a V a p c V c )/R 2=(12×104)/R 2T b T d = (p b V b p d V d )/R 2=(12×104)/R 2∴ T a T c =T b T d 4分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 →B 和C →D 是等压过程,B→C 和D →A 是绝热过程.已知:T C = 300 K ,T B = 400 K . 试求:此循环的效率.(提示:循环效率的定义式η =1-Q 2 /Q 1,Q 1为循环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 2为循环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A BC DO Vp解: 121Q Q -=η Q 1 = ν C p (T B -T A ) , Q 2 = ν C p (T C -T D ))/1()/1(12B A B C D C A B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Q Q --=--= 4分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得到:γγγγ----=D D AA T p T p 11, γγγγ----=C CB B T p T p 11 ∵ p A = p B , pC = pD ,∴ T A / T B = T D / T C 4分故 %251112=-=-=BC T T Q Q η 2分6、一卡诺热机(可逆的),当高温热源的温度为 127℃、低温热源温度为27℃时,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8000 J .今维持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温度,使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 10000 J .若两个卡诺循环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1) 第二个循环的热机效率;(2) 第二个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解:(1) 1211211T T T Q Q Q Q W -=-==η 2111T T T WQ -= 且 1212T T Q Q = ∴ Q 2 = T 2 Q 1 /T 1即 212122112T T T W T T T T T Q -=⋅-==24000 J 4分 由于第二循环吸热 221Q W Q W Q +'='+'=' ( ∵ 22Q Q =') 3分 =''='1/Q W η29.4% 1分 (2) ='-='η121T T 425 K 2分(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上_---练习题册及答案(1——8)
第一章 力学的基本概念(一)第1单元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一 选择题[ A ]1. 一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I),则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时285t t s -+=刻是: (A) s 4=t ;(B) s 2=t ; (C) s 8=t ;(D) s 5=t 。
[ D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r (x,y)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A)dtdr (B) dt d r(C)dt d r (D)22)()(dt dy dt dx +[ D ]3. 某质点的运动方程x=3t-53t +6 (SI),则该质点作: (A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B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C )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D )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 C ]4.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dtdv =-k 2v t,式中k 为常数,当t=0时,初速度为0v ,则速度v 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A ) v=21 k 2t +0v ; (B ) v=-21k 2t +0v(C ) v 1=21k 2t +01v(D ) v1=-21k 2t +01v[ D ]5. 一质点从静止出发,沿半径为1m 的圆周运动,角位移θ=3+92t ,当切向加速度与合加速度的夹角为︒45时,角位移θ等于:(A) 9 rad, (B )12 rad, (C)18 rad, (D) rad[ D ]6.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s 表示路径,t 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1)dt dv =a; (2)dt dr =v; (3)dtds=v; (4)dt d v =t a ,则,(A ) 只有(1)、(4)是对的;(B ) 只有(2)、(4)是对的; (C ) 只有(2)是对的; (D ) 只有(3)是对的。
[ B ]7.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j i r 22bt at +=(其中a,b 为常量)则该质点作:(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动二 填空题1. 设质点在平面上的运动方程为r =Rcos t ωi +Rsin tωj ,R 、ω为常数,则质点运动的速度v =j t con R i t R ϖϖωωωω+-sin ,轨迹为 半径为R 的圆 。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上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与有无不同?和有无不同? 和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是位移的模,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2)是速度的模,即.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式中叫做单位矢),则式中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表示加速度的模,即,是加速度在切向上的分量.∵有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式中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然后根据 =,及=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及=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故它们的模即为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其二,可能是将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在1-1题中已说明不是速度的模,而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同样,也不是加速度的模,它只是加速度在径向分量中的一部分。
或者概括性地说,前一种方法只考虑了位矢在径向(即量值)方面随时间的变化率,而没有考虑位矢及速度的方向随间的变化率对速度、加速度的贡献。
1-3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3+5, =2+3-4.式中以 s计,,以m计.(1)以时间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2)求出=1 s 时刻和=2s 时刻的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3)计算=0 s时刻到=4s时刻内的平均速度;(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4 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0s 到=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4s 时质点的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解:(1)(2)将,代入上式即有(3)∵∴(4)则(5)∵(6)这说明该点只有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大学物理第三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三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s=txt>第一章质点运动学v,||=(b) |v|≠v,||≠ v,||≠(d) |v|≠v,||=,即||≠. ?但由于|dr|=ds,故drds,即||=.由此可见,应选(c). dtdt1 -2dr(1)dt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x,y)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2)drdt;ds(3)dt; (4)dxdydtdt22.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分析与解drdt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drdt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22ds计dtdxdy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vdtdt表达式,即求解.故选(d).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1)d v /dt =a;(2)dr/dt =v;(3)ds/dt =v;(4)d v /dt|=a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d) 只有(3)是对的dv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dtdrds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dtdt分析与解点的速率v;而dvdt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 1 -5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内的位移的大小; (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 t=4 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x?2?6t2?2t3,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xtx0,而在求路程时,就必dx0来确dt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dxd2xs??x1??x2,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2两式计算.dtdt题 1-5 图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dx0 dttp?2s (t=0不合题意)则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3) t=4.0 s时v?dx48m?s?1dtt?4.0sd2xa?2??36m.s?2dtt?4.0s1 -6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解 (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2ti(2t2)j,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y?2?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12x 4(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r0?2j , r2?4i?2j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 (3) 由位移表达式,得其中位移大小2222r2r0x2y2x0y02.47m题 1-6 图1 -7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10t?30t2y?15t?20t2式中x,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vx?dx10?60t dtdyvy15?40tdt22v0?v0x?v0y?18.0m?s?1v0yv0x3 2(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ax?则加速度的大小为dvydvx40m?s?2 ?60m?s?2 , ay?dtdta?ax?ay?72.1m?s?2ayax2 3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1y1?v0t?at221y2?h?v0t?gt22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11v0t?at2?h?v0t?gt222t?2h0.705sg?a(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d?h?y2??v0t?12gt?0.716m 2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10?h?(g?a)t22t?(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2h0.705sg?a则1h??v0t?at22d?h?h??0.716m【篇二:大学物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1 |?r|与?r 有无不同?drdrdvdv和有无不同? 和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dtdtdtdt试举例说明.解:(1)r是位移的模,?r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r2?r1,?r?r2?r1;(2)dsdrdr是速度的模,即. ?v?dtdtdtdr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dt(式中r?叫做单位矢)∵有r?rr,则式中drdrdrr?rdtdtdtdr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dt∴drdr与不同如题1-1图所示.dtdt题1-1图dvdv?dv(3)表示加速度的模,即a?,是加速度a在切向上的分量.dtdtdt∵有v?v?(?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dvdv?dv dtdtdt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dtd??dr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dtdt式中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x(t),y=y(t),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drd2r出r=x?y,然后根据v =,及a=2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dtdt22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dx??dy?=及a=dtdt?22d2xd2y22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r?xi?yj,drdxdyvijdtdtdt2?22drdxdy?a?2?2i?2jdtdtdt故它们的模即为dxdyv?v?vdtdt2x2y2222dxdy22a?ax?aydt2??dt2??22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drv?dtd2ra?2dtdrdrd2r与2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拉船靠岸问题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由上式可知,船速与船的加速度 均与船的位置有关,它们是变化的, 当船靠近岸时,船速与加速度都不断 增大。
2 2 2
两端对时间求导,得
dl ds dl ds 2l = 0 + 2 s ∴l = s dt dt dt dt dl l 为绳长,按速度定义, 即为收绳 dt 速度v0 船只能沿s 线在水面上行驶 ds 逐渐靠近岸壁,因而 应为船速 v dt
l 将它们代入上式,得船速 v = v0 s
h +s v0 (m / s ) 整理得 v = s dv dv ds 由a= = ⋅ dt ds dt 2 2 2 h h v0 = (− 2 2 2 v0 )v = − 3 ( m / s ) s h +s s
绳子拉船靠岸问 题
如图所示, 在离水面高度为h(米)的 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假定绳 长为 l (米),船位于离岸壁(米)处 s 试问:当收绳速度为 v0 ( m / s ) 时,船 的速度,加速度各为多少?
v0
h
o
l
s
x
解: , h, s 三者构成了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 l = h + s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课后习题加答案43页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习题解答习题一1-1 |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sd d . t 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 ˆr ˆtr t d d d d d d r rr += 式中t 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t t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 r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故它们的模即为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在1-1题中已说明t r d d 不是速度的模,而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同样,22d d t r 也不是加速度的模,它只是加速度在径向分量中的一部分⎥⎥⎦⎤⎢⎢⎣⎡⎪⎭⎫⎝⎛-=222d d d d t r t r a θ径。
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习题之质点运动学习题详解
习题一一、选择题1. 质点沿轨道AB 作曲线运动,速率逐渐减小,图中哪一种情况正确地表示了质点在C 处的加速度 [ ](A) (B) (C) (D) 答案:C解:加速度方向只能在运动轨迹内侧,只有[B]、[C]符合;又由于是减速运动,所以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速度方向相反,故选(C )。
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的规律是245x t t =-+(SI 制)。
则前三秒内它的 [ ] (A )位移和路程都是3m ; (B )位移和路程都是-3m ;(C )位移是-3m ,路程是3m ; (D )位移是-3m ,路程是5m 。
答案:D 解:3253t t x xx==∆=-=-=-24dx t dt =-,令0dxdt=,得2t =。
即2t =时x 取极值而返回。
所以: 022*********|||||||||15||21|5t t t t S S S x x x x x x ----=====+=+=-+-=-+-=3.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是cos sin r R ti R tj ωω=+v v v,R 、ω为正常数。
从t =/πω到t =2/πω时间内(1)该质点的位移是 [ ](A ) -2R i ϖ; (B )2R i ϖ; (C ) -2j v; (D )0。
(2)该质点经过的路程是 [ ](A )2R ; (B )R π; (C )0; (D )R πω。
答案:B ;B 。
解:(1)122,t t ππωω==,21()()2r r t r t Ri ∆=-=r r r r ;(2)t 内质点沿圆周运动了半周,故所走路程为R 。
或者:a ϖCA BaϖCABaϖCAB a ϖCAB,x y dx dy v v dt dt==,21,t t v R S vdt R ωπ====⎰4. 一细直杆AB ,竖直靠在墙壁上,B 端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 ϖ滑离墙壁,则当细杆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细杆中点C 的速度(A )大小为/2v ,方向与B 端运动方向相同;(B )大小为/2v ,方向与A 端运动方向相同; (C )大小为/2v , 方向沿杆身方向;(D )大小为/(2cos )v θ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大学物理A上》新增题(1)
m
0
2
17、质量为 M1=15 kg 的圆轮,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一轻绳缠绕于 轮上,另一端通过质量为 M2=5 kg 的圆盘形定滑轮悬有 m=10 kg 的物 体.求当重物由静止开始下降了 h=0.5 m 时, (1) 物体的速度; M2 (2) 绳中张力. R (设绳与定滑轮间无相对滑动,圆轮、定滑轮绕通过轮 r M1 心且垂直于横截面的水平光滑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 1 1 J 1 M 1 R 2 , J 2 M 2 r 2 ,重力加速度 g =10m/s2 ) 2 2 m
M L θ
分别为太阳和行星的质量,r1,r2 分别为太阳到行星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 点的距离。 12、如图所示,均匀直杆长 L,质量 M,由其上端的 光滑水平轴吊起而处于静止。有一质量为 m 的子弹以 速率 水平射入杆中而不复出,射入点在轴下 3L/4。 求子弹停在杆中时杆的角速度和杆的最大偏转角。
z1
L
r
o
o
R
2 M 为球体总质量, R 为球体半径, J MR 2 , 5
结果用 m 及 R 表示。 ) 15、如图所示,质量为 M,长为 L 的直杆,可绕水
m
0
E 11、证明:行星在轨道上运动的总能量为:
GMm r1 r2
平轴 o 无摩擦地转动。设一质量为 m 的子弹沿水平 。式中 M,m 方向飞来,恰好射入杆的下端,若指标(连同射入 的子弹)的最大摆角 θ=60°,试证子弹的速度为:
m
M 飞过的水平距离。 2、如图所示.—个擦窗工人利用滑轮—吊捅装置上升。 (1)要自己慢慢匀速上升,他需要用多大力拉绳,(2)如果 他的拉力增大 10%.他的加速度将多大?设人和吊捅的 总质量为 75kg。 7、 如图所示, 一个质量为 m1 的物体挂在长为 L1 的轻绳上,绳的另一端固定在—个水平光 滑桌而的钉子上。另一物体质量为 m2,用长 3、质量为 72kg 的人跳蹦极。弹性蹦极带原长 20m,劲度系 数 60N/m,忽略空气阻力。求(1)此人自跳台跳出后,落 下多高时速度最大?此最大速度是多少?(2)跳台高于下 面的水面 60m,此人跳下后会不会触及到水面? 8、如图所示,子弹水平地射入一端固定在弹簧上的木块内,由弹簧压缩 的距离求出子弹的速度。已知子弹质量是 0.02kg, 木块质量 8.98kg,弹簧的劲度系数 100N/m,子弹 4、 飞机 A 以 vA=1000 km/h 的速率(相对地面)向南飞行, 同时另一架飞机 B 以 vB=800 km/h 的速率(相对地面)向东偏南 30 方向飞行。求 A 机相对 于 B 机的速度与 B 机相对于 A 机的速度。 5、一质量为 m,半径为 R 的匀质实心小球,沿倾角为 θ 的固定斜面无滑
西工大大学物理习题与综合练习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西工大大学物理习题与综合练习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大学物理习题1 .质点运动学一、选择题1 .质点在 xoy 平面内作曲线运动,则质点速率的正确表达式为:A .B .C .D .E .()2 .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各量中恒定不变的量是A .B .C .D .E .F . . ()3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质点沿轴运动,若加速度,则质点必作减速运动;B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必定不为零;C .若质点的加速度为恒矢量,则其运动轨道必为直线;D .当质点作抛体运动时,其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也是不断变化的。
()4 .在离水面高度为 h 的湖岸边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
若人以匀速率v 0 收绳,则船在水中的运动为:A .匀速运动,且 v = v 0 ;B .加速运动,且 v > v 0 ;C .加速运动,且 v < v 0 ;D .减速运动。
()5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式中 A 、 B 、θ 均为恒量,且,,则质点的运动为:A .一般曲线运动;B .匀速直线运动;C .圆周运动;D .匀减速直线运动;E .椭圆运动;F .匀加速直线运动。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切向加速度;B .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法向加速度;C .具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率必随时间改变。
()7 .在相对地面静止的坐标系内, A 、 B 两船都以 2 的速率匀速行驶,A 船沿 x轴正向, B 船沿 y 轴正向。
今在 A 船上设置与静止坐标系方向相同的坐标系( x 、 y 方向的单位矢量用 i , j 表示),那么在 A 船上的坐标系中, B 船的速度(以为单位)为A .B .C .D .()8 .下列各种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是A .速率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率减小,加速度增大;C .速率不变而有加速度;D .速率增大而无加速度;E .速率增大,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不变。
绳子拉船问题的理解与求解
绳子拉船问题的理解与求解江西省都昌县第一中学李一新绳子拉船问题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典型例子。
很多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都感到非常困难,怎样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这个问题的理解及求解此问题的一些方法。
一、绳子拉船问题的理解1.绳子拉船问题如图1所示,在水面上方h高的岸上,某人利用绕过定滑轮O的轻绳匀速地拉动水面上的一只小船,如果人拉动绳子的速度大小为V,则当绳子OA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小船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对此问题,很多学生的常见错误是把拉动绳子的速率V沿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分解,如图2所示,因此错误地认为船沿水面运动的速度,就是绳子沿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即V船=Vcosθ(1)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就是没有分清楚合运动与分运动,错误地认为与船相连的绳子沿收缩方向是合运动,小船的运动为它的分运动。
实际上,绳子A端与船相连,它的实际运动与小船运动相同,也是水平向左,这才是合运动。
3.常规解法如图1所示,当绳子拉着小船水平向左运动时,定滑轮右边的绳子运动有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沿绳子方向收缩;另一方面,绳子绕定滑轮O顺时针转动。
因此,可将绳A端(或小船)水平向左的实际运动(合运动)分解成上述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如图3所示,而沿绳子收缩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等于人通过定滑轮拉动绳子的速度大小V,故小船运动的速度为(2)4.问题的理解上述的求解结果学生普遍都感到难易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从小船运动的速度和拉动绳子的速度大小关系入手,由(2)式可知,小船运动的速度大于拉动绳子的速度,而(1)式则是小于拉动绳子的速度,因此只要证明小船运动的速度大于拉动绳子的速度,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将绳子拉动船的过程中,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设置两个特殊值来进行考虑,如图4所示,设在某时间t内,拉动船时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由300增大到450,则在这段时间内,小船前进的距离为绳子收缩的长度为由此可得S>L,故小船运动的速度必大于人拉动绳子的速度。
绳子拉船问题
绳子拉船问题的理解和求解一、绳子拉船问题的理解1.绳子拉船问题如图1所示,在水面上方h高的岸上,某人利用绕过定滑轮O的轻绳匀速地拉动水面上的一只小船,如果人拉动绳子的速度大小为V,则当绳子OA和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小船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对此问题,很多学生的常见错误是把拉动绳子的速率V沿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分解,如图2所示,因此错误地认为船沿水面运动的速度,就是绳子沿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即V船=Vcosθ(1)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就是没有分清楚合运动和分运动,错误地认为和船相连的绳子沿收缩方向是合运动,小船的运动为它的分运动。
实际上,绳子A端和船相连,它的实际运动和小船运动相同,也是水平向左,这才是合运动。
3.常规解法如图1所示,当绳子拉着小船水平向左运动时,定滑轮右边的绳子运动有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沿绳子方向收缩;另一方面,绳子绕定滑轮O顺时针转动。
因此,可将绳A端(或小船)水平向左的实际运动(合运动)分解成上述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如图3所示,而沿绳子收缩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等于人通过定滑轮拉动绳子的速度大小V,故小船运动的速度为(2)1.功能原理法设定滑轮的质量、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均不计,则人在利用绕过定滑轮的绳子拉船过程中,人拉轻绳所做的功等于绳子拉船所做的功,即W人=W船,由于人拉绳和绳拉船的时间相同,则有,即P人= P船(3)设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则绳对船的拉力大小也为F,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FVcosα,有P人= F·V (4)P 船 = F ·V 船cos θ (5)联立(3)、(4)、(5)式可得类型题: 绳联物体的速度分解问题【例题】如图所示,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以不变的速度0v 拉水平面上的物体A ,当绳和水平方向成θ角时,求物体A 的速度。
★分析:解法一(分解法):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确定物体A 的两个分运动。
物体A 的运动(即绳的末端的运动)可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一是沿绳的方向被牵引,绳长缩短。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方法与物理方法-于强
例 4 质量为 m 的小球自 A 点以水平速度 v0 抛出,在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下,经一段时 间落到地面上。小球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f kv ,其中 k 为正的常量,v 为小球在 运动中的速度。试求解小球在任一时刻的速度。[3][4] 分析与解 本题中小球除了受到重力以外还受到空气阻力, 这是一个大小和方向都随着速度变化的变力,难以列方程求解。 这里我们把 v0 分解为两个分速度
l 1 N sin ml 2 2 12
研究与地面的接触点 P,地面系中其加速度必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加速度分量为零
an cos at sin aC
其中 an
2
l l , at r 2 2
又根据质心动力学方程有
联立以上三式,将
mg N maC
2mgr 3 J mr 2 2mgr 3 J mr 2
条件为
u
解法二 本题也可以先求出圆盘沿切向方向给甲虫的作用力,求出该力所做的功,运用 动能定理求解。
对甲虫 M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有
F mg sin mr
利用动力学方程
F mg sin
mr 2 J mg sin mg sin 2 J mr J mr 2
恰为零。根据临界条件,写能量方程 临界条件:当甲虫与竖直轴夹角 / 2 时,
1 WF mgr mu 2 2
解得 u
2
2mgr 3 ,即应满足 u J mr 2
2mgr 3 J mr 2
2 寻找动力学与运动学关系,化简求导和微分运算 运用求导和微分计算速度和加速度,思路清晰,不易出错。但若遇到计算量较大,或需 要一定的技巧的情况时,可以寻找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关系使问题简化。 “绳拉小船”是一个常见问题,小船速度很容易求解,加 速度则比较难。下面用两种方法求小船的加速度。 例 2 在离水面高度为 h 的岸边,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若 人收绳的速率恒为 v0 ,试求船在离岸边距离 s 处时的加速度大 小为多少? 解法一 本题直接利用加速度与速度的导数关系求解如下: 设船速为 v ,加速度为 a ,均沿水平方向; 为绳与水平面夹角,有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赵近芳版练习题
练习题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一、填空题1、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8ti+4t2j(SI),则质点的轨迹方程为 ,质点的运动速度为 。
2、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t i t r )12(62 (SI 单位),则质点的初始位置为_________,速度公式为______________,加速度公式为______________。
3、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沿半径为1m 圆作变加速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312t ,则质点的切向加速度at= ,法向加速度an= ,当t= 时,at=an 。
4、质点作沿半径R=10m 的圆周运动,某时刻的角速度ω=2rad/s ,角加速度α=5rad/s2,则该质点此时刻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法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其切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5、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10cos()10sin()x t y t ,则质点的运动方程矢量形式为 ;速度矢量表达式为 ;加速度矢量表达式为 。
6、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4ti+2t2j (SI),则质点的轨迹方程为 ,质点的运动速度为 。
8、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t i t r )1(2 ,则质点运动的初始位置是_______, t=2s 时,质点运动的位移是 ___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9、质点沿半径R=1m 的圆周运动,角速度ω=1rad/s ,角加速度 =1rad/s2,则该质点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其切向加速度是__________。
10.质点运动学方程为r=ti+0.5t2j(m),当t=1秒时,质点切向加速度大小为 ;一质点沿x 轴运动,a=3+2t ,t=0时,v0=5m/s, 则t=3s 时速度大小为 。
21.一质点在在x-y 平面内运动,运动学方程为x=3cos4t ,y=3sin4t ,则t 时刻的位矢r(t)= ,速度v(t)= ,加速度a(t)= ,质点轨迹是 。
在离水面高为h的岸边,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人以不变的速
在离水面高为h的岸边,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人以不变的速率收绳,当船在离岸的水平距离为x时的速度、加速度是多少?
问题实际为:已知:收绳速率= 常量,岸高h。
求:船距岸 x 时,= ?、a = ?
分析:对此例,一般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从速度的定义分析,而是凭图面上的直觉,认为就是船头的速率,且运动方向沿着绳,而船沿水面行进的速度正是这一速度的水平投影。
设绳与水
平夹角为,则船速。
上述结论是错误的!对此可作如下定性分析。
如图示,设t时刻船在C位置,经过Δt后
到达 C ' 位置。
Δt时间内船行进Δx ,而绳缩短。
由图可见,因而船速
,而不是上述的!具体解法如下:
解:选如图坐标,原点在滑轮处,则船的位矢。
由速度定义
由图有,故
按题意
代入上式得
故,方向与图中x正方向相反。
由此解答可见,船的速率
这里我们看到,前面指出的错误原因就在于把绳子缩短的速率当成了绳的C端运动的
速率,混洧了与的区别,同时还误认为C端就是沿绳的方向运动的。
由加速度定义
故,船的加速度a与图中x的正方向相反。
由于a与方向相同,故
若均匀收缩缆绳时( = 常量),船应加速度靠近岸!。
拉船靠岸问题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两端对时间求导,得
2ldl02sdsl dl sds
dt
dt dt dt
l为绳长,按速度定义,ddtl 即为收绳
速度v 0 船只能沿s线在水面上行驶
逐渐靠近岸壁,因而ds 应为船速 v
dt
2021/2/4
1
3
将它们代入上式,得船速
v
l s
v0
整理得 v h2ss2v0(m/s)
由 advdvds dt ds dt
( s2
hh22s2v0)vhs2v302 (m/s)
202船速与船的加速度 均与船的位置有关,它们是变化的, 当船靠近岸时,船速与加速度都不断 增大。
2021/2/4
1
5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拉船靠岸问题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如图所示, 在离水面高度为h(米)的 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假定绳长
为 l (米),船位于离岸壁(s米)处 试的问速:度当 ,收 加绳 速速 度度 各为 为多v0少(m?/s)时,船
v0
h
l
s
o
x
2021/2/4
1
2
解:l , h , s 三者构成了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 l2h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