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新兴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在世界各地的艺术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电影领域,后现代主义对于电影的叙事结构、摄影风格、主题表现等方面都带来了诸多新颖的艺术呈现。
在国内电影中,后现代主义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电影作品试图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进行创作,通过对传统叙事结构和审美观念的挑战,探索新的创作路径。
本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进行浅析。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挑战。
在国内电影中,这一特征常常体现在电影的叙事结构上。
传统的电影叙事往往以线性、连续的方式展开,观众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逻辑推理来理解影片的内涵。
后现代主义的电影往往打破了这种线性结构,采用非连续、错综复杂的叙事方式,引导观众进行跳跃性的思维。
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山河故人》就运用了时空跳跃和叙事碎片化的手法,使得观众需要通过片段之间的关联来理解整个故事,颠覆了传统叙事结构的观影体验。
除了叙事结构的颠覆,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还表现在对摄影风格的创新上。
传统的电影摄影往往以清晰、稳定的画面为追求,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现。
后现代主义的电影摄影则更加注重对影像的艺术处理和符号化的表达。
导演王家卫的作品《花样年华》就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构图风格著称,他运用了大量的慢动作、快速切换和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画面的变化和对比来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观影体验,打破了传统摄影风格的束缚。
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还可以从主题表现上进行观察。
传统电影往往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人物和事件,试图还原生活的真实面貌。
后现代主义的电影更注重通过主题的隐喻、象征和多义性来引发观众的思考。
导演张艺谋的作品《活着》中,他通过对生存、家庭和人性的探讨,以及对中国历史背景的隐喻呈现,构建了一个富有深度和多义性的影像世界,引发了观众对于生命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的颠覆、摄影风格的创新和主题表现的多义性上。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法国电影《两小无猜》是一部由让-保罗·贝卢多执导,让-皮埃尔·莫尼兹、克劳德·布鲁埃尔主演的电影,于1962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两名15岁少年的故事,他们在监狱中相识,展开了一段纯真的友谊。
这部影片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探讨了人类自由、意义和责任的问题。
本文将从人物角色、情节和主题等方面,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在影片中,主要的人物是两位少年:安托万和马修。
他们在监狱里相遇,并建立了一种纯粹的友谊。
安托万是一个自由而叛逆的少年,对社会和权威持怀疑态度,他拒绝被现实束缚。
相反,马修虽然也坐在监狱里,但他对世界持更加乐观的态度,渴望着终有一天能够真正融入到社会中。
两个少年尽管处境相同,但性格却截然不同。
这种对比塑造了影片中存在主义思想的基调:人对自己选择的自由和对世界的态度负有责任。
在影片的情节中,两名少年为了摆脱监狱的束缚,计划着一场冒险的逃跑。
他们相信只有在自由的世界里,他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意义。
逃跑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马修在行动中受伤失去了行动能力。
这样的情节设计暗示了存在主义中的命运论观点:人的选择和努力固然重要,但命运的干预也是无法预料的。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世界依然可能会给我们违反预期的答案。
主题也是影片中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影片通过两个少年的命运和选择,探讨了自由与责任的问题。
安托万和马修虽然处于相同的环境之中,但他们对待自己的立场却完全不同。
安托万选择了面对现实的态度,他认为自己对世界没有责任,所以做了一系列激进的行为,试图逃避监狱的束缚。
而马修则表现出更加乐观的态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影片中的这种对比表达了存在主义中对自由和责任的思考:人的自由选择应当伴随着对自己的责任,只有积极面对自己的选择和命运,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的价值。
影片中的叙事手法也体现了存在主义思想的风格。
试论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试论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裴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摘 要: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一直以来被关注、研究较多,不少学者认为无厘头属于后现代主义,因此讨论无厘头就兼具讨论后现代主义,讨论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就是无厘头,但笔者认为,这两者并不是一种从属关系,应该分开讨论。
本文试图结合两个事物本身的概念、特点对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69-01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利用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电影的新境界,创造了喜剧电影的全新视角。
因此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但焦点往往集中于其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不少学者都认为无厘头属于后现代主义,但笔者认为,这两者并不是一种从属关系,应该分开讨论。
本文试图结合两个事物本身的概念、特点对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
一、无厘头手法无厘头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电影平民化的表现,通过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追求,拉近与普通观影者的距离。
当然,这种无厘头指向的更多是下层百姓,这与当时香港的情况有关。
香港社会绝大多数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不仅处在一个在蕴涵中国文化同时又兼容西方文化的特色地带,这种中西式文化,造就了香港市民新旧交融的思想意识——既对西方的商业文化充斥着欲望,但又斩不断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
商业化的运作使生活于其中的市民都在为赚钱奔忙,整个香港社会充斥着物欲和急功近利。
相应地,文化便成为休闲、娱乐的代名词。
而对传统文化的牵绊,使香港市民想要发掘人生的价值所在,两者的碰撞从而产生矛盾心理,想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中去发掘、实现人的价值,但面对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带来的迷惘和不知所措,于是只能通过无奈的自嘲去掩盖内心的无措。
这一部分人就成为了周星驰电影的主要受众。
因此,无厘头是具有时代性的一种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讨论的无厘头,只是周星驰早期电影的一个特有属性,同时,这种特有属性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不是周星驰个人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艺术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艺术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艺术的苍穹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那么,后现代主义艺术究竟有哪些主要特征呢?首先,后现代主义艺术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形式或风格,而是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元素、文化符号和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形式相互交织,打破了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
同时,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包容了不同文化、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元素,将它们重新组合和诠释,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
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一件作品可能同时融合了古典艺术的造型、现代艺术的色彩和当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元素。
艺术家不再追求纯粹和单一的美学标准,而是鼓励观众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作品,从而使艺术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
其次,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消解权威和去中心化。
在传统艺术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被奉为权威的艺术家、流派和作品,有着明确的艺术评价标准和价值体系。
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对这种权威进行了挑战和消解。
它认为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定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作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种去中心化的观念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自由和平民化,不再被少数精英所垄断。
艺术家们不再追求被主流艺术界认可,而是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体经验的传达。
再者,后现代主义艺术常常呈现出反讽和戏仿的特点。
它通过对传统艺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讽和戏仿,来揭示其中的虚伪、矛盾和荒谬之处。
比如,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可能会以夸张、变形的方式模仿古典绘画的风格,从而打破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固有认知,引发观众对艺术和现实的重新思考。
又或者一些行为艺术作品会以荒诞不经的方式模仿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以此来讽刺和批判社会的种种问题。
另外,后现代主义艺术还注重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传统艺术往往是艺术家单向地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精品文档
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 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属性,它对传统理论采取了绝对摒弃的态度,对价值因素也进行了彻底的消解。
这种极端姿态,使其理论内部充满着悖论,也生出种种不同的状貌。
法国电影《两小无猜》无论是从剧情设计上,还是表现手法和风格上都处处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荒诞,怪异,表现的是与众不同的题材,用于颠覆旧秩序,从事一种消解游戏,切断传统对自己的影响,走一条文学范式彻底创新的道路。
一、荒诞的赌局电影一开始就有一个画外音:“永远不要和你的朋友玩一个游戏,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也不可以,那就是敢不敢把自己埋在水泥里。
”这样的开头显然会让观众感到十分地纳闷,这是一种倒叙的方式,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有点类似于后现代主义中的“元小说”――关于小说的小说。
一方面在虚构故事,另一方面停下来向读者探讨故事是如何组织的。
然后向观众娓娓道来。
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个“敢不敢”的游戏进行的。
小男孩朱利安有一个很精致的漂亮铁盒子,只要小女孩苏菲愿意接受他敢不敢的游戏,她就可以得到这个盒子。
为了得到这个盒子,两人做了各种荒诞离奇的事,比如说脏话扰乱课堂,趁司机不在发动校车,在校长室小便,内衣外穿,搞砸苏菲姐姐的婚礼,把体育老师抽得晕头转向,甚至是在朱利安母亲的婚礼上唱歌等等离奇的事。
本来故事的主题已经很荒诞了,因为一个铁盒子而引起的故事,从而做出一系列离奇、出格的行为,估计只有在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里才能体现吧。
电影中的“消解责任,标新立异” 正符合了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是那个时代所标榜的价值观和时代口号。
二、离奇的复仇每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这部电影也不例外,那就是爱!小男孩和小女孩长大了,从小的两小无猜慢慢地发展成为爱情。
在他们“敢不敢”的游戏里面,他们什么事都敢做,唯独不敢说爱。
当游戏发展到苏菲问朱利安“你敢不敢亲我”的时候,观众们该知道――爱情来了。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两小无猜》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经典作品,也是法国电影中的杰作之一。
影片中探讨了一系列存在主义的思想,如人的自由与选择、孤独和无意义等。
本文将对《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浅析。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人的自由与选择。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对十五岁的少年小道和巴泽,他们住在一个小镇上。
在整个电影中,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只是不加约束地自由行动。
他们自己选择玩耍、逃学、偷盗等行为,他们没有受到任何人的限制和指导。
片中的成年人常常嘲笑他们的行为,但他们并不在意,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个形象表达了存在主义思想家加缪所说的“人是自由的存在”这一观点。
影片中还探讨了孤独和无意义这两个存在主义的重要主题。
两个少年从小便孤独无依地在这个小镇上生活,无法融入周围的社会。
他们放学后漫无目的地走过道路、草地和河边,他们被社会抛弃和忽略。
片中的一幕,小道和巴泽短暂参与了一起谋杀事件,但他们感到的只有深深的无意义和虚无。
这种孤独和无意义的感触表现了存在主义的“绝望”这一关键概念。
影片中对于死亡的表现也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
两个少年对于死亡充满了好奇和迷茫,他们常常围坐在一起思考生老病死等大问题。
他们试图研究生命的本质,尝试从谜团和迷茫中寻找答案。
而影片中的一幕,两个少年在河边放火烧堆玩耍,无意中引发了一场大火,火势蔓延,两个少年因此丧生。
这一结局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消逝”。
法国电影《两小无猜》通过影像语言巧妙地展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如自由与选择、孤独和无意义等。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结局等都体现了这些思想。
影片的震撼力和深刻性使其成为法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对于当代电影制作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法国电影《两小无猜》(Les Quatre Cents Coups)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斯执导的一部新浪潮电影。
该电影于1959年上映,由让-皮埃尔·勒昂、克劳德·马奥等人主演。
讲述了13岁的青少年阿道夫·特鲁福因为无法忍受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开始逃学和犯罪,最终被送进教改所的故事。
本文将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分析该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一、人物性格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主人公阿道夫·特鲁福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者。
他的行为和思想都彰显出自由、无拘束的态度,试图摆脱社会和家庭的束缚,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
他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反叛,他反对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拘泥,追求自由与自我实现的价值。
在电影的开头,他的教师在课堂上批评了他的作业,认为他写作没有用心,告诉他无法取得好成绩。
此举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了打击,导致他产生了对自己和社会的疏离感。
在家庭方面,他的父母关注的重点都是自己的问题,对他的成长和需求关心不够。
他认为自己与家庭以及学校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于是开始了自己的逃学和犯罪之路。
二、情节结构电影《两小无猜》的情节结构体现了存在主义思想。
其情节紧扣主人公阿道夫·特鲁福,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电影中,阿道夫·特鲁福试图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并彰显自己的人生意义。
他的挣扎和反叛是为了实现自由和自我价值,在电影的结尾,他被送至教养所,仍然保持着内心的坚韧和执着,既不放弃自己,也不同意社会的限制和牢狱之灾,他通过自己的力量,最终成功逃脱并走向自由的道路。
三、主题思想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存在主义思想贯穿始终。
电影反映了社会和家庭对个体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个体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阿道夫·特鲁福是一位罹患存在焦虑的个体,他通过反抗来追求自己的自由和价值。
电影凸显了个体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无助和困惑,带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性和反叛主义色彩。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两小无猜》是法国电影史上经典的情感片之一,由让-皮埃尔·让内和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讲述了两个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故事。
该影片深刻探讨了存在主义思想,碰触到人类最深刻的哲学问题,展现了人类存在和孤独。
本文将从人类存在和自由、人的孤独和绝望以及爱情自由等三方面浅析《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一、人类存在和自由存在主义的核心观念是“存在先于本质”,人类的生命是一个不断地决定和创造的过程,而人类的存在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
影片中男主角艾慕与女主角泰莎之间的情感纠葛体现了存在主义中对人类自由的探讨。
艾慕在与泰莎相识之后,愈发感到自由和绝望的存在。
他痛苦地体验着自己的孤独和无知,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泰莎所代表的女性形象,可以视为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他者”。
在影片中,泰莎的出现让艾慕感到自己的存在受到了威胁和挑战。
泰莎的存在让艾慕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个体,自由意味着负责和孤独。
而泰莎从艾慕的观念中学到了新的存在意义,她的存在意味着在彼此之间拥有了更加纯粹的自由。
这表明在存在主义哲学中,个体的存在和自由必须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看待而被肯定。
二、人的孤独和绝望存在主义思想认为,人是孤独和绝望的。
在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孤独和绝望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两个青年男女在法国南部的小镇上相遇,开始了一段萌生感情的旅程。
但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渐渐认识到彼此的弱点和孤独。
他们无法彼此分享感情,因为他们都不愿付出太多的承诺和期望。
泰莎向艾慕坦白她在遇到艾慕之前的痛苦,这让艾慕倍感压力,认为自己无法承担泰莎的痛苦。
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都处于彼此孤独和自我消失的边缘。
在存在主义中,人的自我边缘与另一个自我的边缘相遇。
当我们理解到自己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偏差时,我们会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不完整性。
这种感觉给我们带来了“绝望感”,并让我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影片中主人公的这种情绪反映了人类孤独的本质条件。
什么是后现代
什么是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1.主体消失。
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2.深度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3.历史感消失。
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
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4.距离消失。
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
后现代艺术中,由于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应该看到,由于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后现代主义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更多地是理念上的启迪。
后现代文化在文学上,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意义的中心被消解、发散到文本的边缘地带。
受它的影响,我们的身边既出现了孙甘露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也产生了消费者文学及其代表“王朔现象”。
现在来看,现在断言后现代主义是否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尚为时过早,但应看到,全然取消精神衡量指标和存在维度,消解历史意识已渐成为一种风尚。
排除几个不可能的后现代主义定义。
第一,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风格概念。
那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的观念,之所以不能成立,乃是因为,不管以什么样的风格术语来界定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人们发现两者其实难于区分,或者,后者只不过是前者早已拥有的某些风格的强化或变调而已。
人们早已指出哈桑关于后现代主义的那些区别性特征(如“不确定性”、“内在性”等等),根本不能成立。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其影响逐渐渗透到了各个艺术领域,包括电影。
在国内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导演们往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艺术风格,而是通过各种手法和构思,展现出了独特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呈现。
在国内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呈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非线性叙事结构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结构常常是非线性的,导演们通过交错时间线、插叙、倒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的多维度和复杂性。
这种叙事结构在国内电影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张艺谋的《活着》就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手法,通过回忆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命运变迁和心灵历程。
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轴,让观众在不同时间节点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情节发展,增强了影片的厚度和深度。
二、荒诞主义的审美风格后现代主义常常采用一种荒诞的审美风格,挑战传统的美学标准和观念。
在国内电影中,许多导演也尝试运用荒诞主义的审美风格来呈现影片的艺术表达。
例如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以及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等影片,都融入了大量的荒诞元素,通过离奇的情节和滑稽的表演,将影片的氛围和节奏营造得异常夸张和夸张。
这种审美风格的运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开拓了电影的艺术领域。
三、超现实主义的摄影技巧后现代主义鼓励艺术家通过各种摄影技巧表现出超现实的特质。
在国内电影中,一些导演也尝试通过摄影技巧来营造出超现实的影像世界。
例如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就采用了大量的超现实摄影手法,通过慢镜头、特写、变焦和镜头移动等技巧,创造出了一个超现实的影像空间,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了一种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美学享受。
四、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对现实和真理的怀疑和否定,这种思想在国内电影中也得到了一些反映。
一些导演通过影片的主题和情节来探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例如王童的《心迷宫》就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解和多重身份的展现,表现了另类的现代都市生活。
《两小无猜》观后感
《两小无猜》这部电影,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它不是那种普通的爱情片,而是通过两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关于爱情、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电影的主角是两个小学生,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是同桌,从此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友情。
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捣蛋,一起度过了无数个快乐时光。
这种纯真的友情,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那些小伙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友情逐渐变成了爱情。
虽然他们年纪还小,但是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却是真挚而深刻的。
这种早恋的感觉,让我觉得既美好又羡慕。
影片中,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他们总是互相捉弄对方,却又总是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电影里的社会背景也很有意思。
它反映了法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跨时代的设定,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纯真。
虽然主角们年纪还小,但是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却是真挚而深刻的。
这种早恋的感觉,让我觉得既美好又羡慕。
除了主角之外,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很出彩。
比如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关心和教育孩子们。
还有那些邻居和同学,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参与和支持主角们的故事。
这些角色,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总的来说,《两小无猜》这部电影,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友情、关于爱情的伟大作品。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被它深深地打动。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两小无猜》是法国知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电影。
本文将以该电影为例,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存在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首先,在《两小无猜》中,存在主义思想体现在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上。
男主角安东尼是一个富家少爷,生活富足但内心极度空虚和惶恐不安,感到生命缺乏意义。
女主角蒂莫西是一位自由灵魂,凭借自己的喜好生活,却在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下感到窒息。
两个主角都在寻找自我和存在的意义,他们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展开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恋爱。
然而,他们最终由于阶级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其次,在电影中,存在主义思想体现在对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上。
该电影描绘了上世纪50年代末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出社会结构的不公和人的处境的艰难。
安东尼和蒂莫西居住的凯旋门广场区是高尚社交场所,充斥着虚伪和奢华。
而蒂莫西来自平民家庭,处境卑微,在家庭和社会的约束下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电影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强调了人类存在的困境。
最后,在电影的艺术手法中,也能够体现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
特吕弗采用了实时拍摄和跟拍手法,以轻盈、神秘的画面语言表现男女主角的内心情感和矛盾心理。
同时,其在剧情和表演上也独具匠心,通过细节和形象塑造,让角色的思想和行为更加贴近人性和社会真实,从而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存在的无奈和挣扎。
总之,《两小无猜》是一部充满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思想的电影,通过对人性、社会和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剖析,来反思人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其细腻、生动、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为人们探索存在的奥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摘要】《两小无猜》是一部法国电影,充满存在主义思想。
影片以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主人公的性格及行为的分析,揭示了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生的探讨。
影片中展现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在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挣扎。
存在主义背景下的爱情观也是影片的一个重要主题,表现出人的爱情追求和对于自我认知的挑战。
影片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呈现出存在主义思想在影片中的体现,对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启发,并引发了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通过对影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对个体自由和责任的探讨。
【关键词】法国电影, 两小无猜, 存在主义思想, 影片分析, 主人物性格, 生命意义, 爱情观, 自由意志, 命运, 当代社会, 启发, 观众, 文化作品, 法国艺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两小无猜》是法国导演克劳德·莱博维茨执导的一部经典法国电影,于1962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两名年轻人在战争之中相遇、相爱、相依的深情故事。
影片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感人的情节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被认为是法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背景介绍: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乡村,这是一个充满战火和苦难的年代。
在这个背景下,主人公们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挑战,但他们却在这一切中寻找到了爱与希望,展现了人类坚韧不拔的生存意志和对生命的珍视。
影片通过表现主人公们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的生存与爱情,深刻探讨了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责任,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们在面对命运的摧残和压迫时,如何通过坚定的信念和爱情来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希望。
这种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和对爱的追求,深刻触动了观众的心灵,使影片成为一部具有深刻人文主义内涵的作品。
2. 正文2.1 影片故事情节分析《两小无猜》是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贝格勒执导的一部影片,讲述了两个青少年在青春期所经历的成长、挣扎和探索。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两小无猜》是法国导演莱內·克莱蒙特于1950年执导的一部著名电影,该电影以存在主义思想为主题,通过三位主人公的故事,揭示了人类面对生命的无解性和孤独感,呈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
影片中存在主义的核心观念之一是“存在与孤独”。
三位主人公让·布鲁利,朱尼安和图瓦让都感受到了孤独的存在。
他们都生活在一个荒凉的法国省份,相处较少,没有真正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他们都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感受到了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电影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现在对孤立无援和存在的焦虑的描绘上。
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生命的无意义”。
三位主人公的生活在电影中显得乏味且毫无目的。
电影以日常琐碎的生活为背景,揭示了对生命的无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质疑。
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正的关爱和联系,人们仿佛在迷失中挣扎,无法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电影中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和日常对话,极其平凡却又真实地展现了生命的平庸与空虚。
电影中的存在主义也体现在“自由与责任”的概念上。
电影中的三位主人公都追求着自由,希望逃离他们的生活和现实的束缚。
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自身的限制却使得他们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对于自由的追寻,往往伴随着责任的增加。
电影中的三位主人公也在趋向自由的过程中承担了不同的责任,他们必须面对自己所作所为和做出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影片中存在主义的思想还体现在对宗教的质疑和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否定上。
电影中的三位主人公都对宗教感到迷茫,并质疑宗教的存在和作用。
他们对宗教信仰的迷茫,表现出人们对传统社会价值观的质疑和对道德规范的否定。
电影中通过三位主人公的行为和对话,展示了他们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和对社会价值观的挑战。
《两小无猜》是一部充满了存在主义思想的电影,通过对孤独、生命无意义、自由与责任以及宗教的思考和描绘,展示了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困境和矛盾。
这部电影深入探讨了人类存在的问题,引发观众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追问。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两小无猜》是法国导演勒内·克莱尔(René Clément)于1960年执导的一部著名电影,该片根据法国作家弗朗斯瓦·莫里克(Françoise Sagan)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通过描绘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纠葛,表达了存在主义思想。
存在主义是20世纪欧洲哲学和文化思潮,主张个体的自由,强调人的存在和主体意识的独立性。
在《两小无猜》中,存在主义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片展现了人类孤独和存在的无意义。
主人公安东尼(Antoine)和勒庞(Léo)是两个对生命感到迷茫的年轻人。
他们对社会的道德束缚感到不满,追求自由和快乐。
他们在追求激情和刺激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到生活的虚无和绝望。
他们发现自己被困在无法逃离的命运和孤独之中,无法找到真正的意义和目标。
影片中展现了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决定,主人公安东尼和勒庞都努力追求自己的欲望和热情,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持怀疑的态度。
安东尼选择了自残来摆脱他对被束缚的恐惧和无望的绝望,而勒庞选择了逃避现实的方式,通过破坏掉赛车而体验禁忌的刺激。
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渐渐意识到这些行为只带来短暂的快乐,却不能改变生活的虚无和无意义。
他们最终意识到,选择和行动的后果是由自己承担的,他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电影中还揭示出现代社会对年轻人的消极影响。
安东尼和勒庞的行为和思想反映出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虚假和浮躁的社会。
他们所追求的快乐和满足往往只是一时的刺激和虚幻,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即使是他们的爱情,也被社会、家庭和经济等外在因素所束缚和破坏,他们的感情逐渐变得苍白和虚无。
这种现代社会对人的消极影响使得安东尼和勒庞感到迷茫和无助,无法找到真正的意义和方向。
法国电影《两小无猜》通过描绘年轻人的迷茫和无意义的生活,展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
影片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和细节的表达,深入探讨了人类的孤独和无意义、自由选择和责任以及现代社会的消极影响等问题。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两小无猜》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一部经典巨作,讲述了一个关于年轻人爱情的故事。
虽然电影的情节非常简单,但是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影片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
电影展现了人类孤独和存在的无意义。
影片的男主角安东尼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他深陷于与父母的矛盾之中。
安东尼对家庭生活失去信心,他感到自己的存在无意义,只是无休止地重复着每一天的生活。
同样,安东尼的朋友弗朗西斯也在寻找他自己的存在道路。
在电影中,他们两个人一起无所事事,漫无目的地游荡在城市的街头,试图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空虚和单调。
正是因为感到了无意义的存在,他们决定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追求自由和真实的存在。
电影探讨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片中,安东尼和弗朗西斯找到了一具死尸,并从那里得到了启示。
面对死亡,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并意识到这个世界有无限的可能。
他们开始追求自由和自主性,试图从生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安东尼放弃了家庭,选择了离开,并在片末选择了非正统的死亡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接受。
电影还探讨了人类的责任和选择的重要性。
在电影中,安东尼的父母不断地向他施加压力,要求他生活在他们的期望之中。
安东尼无法接受这种被束缚的生活,他选择了放弃。
电影通过对安东尼的选择展示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以及为了追求自由所要付出的代价。
影片还通过安东尼的选择,让观众思考他们自己的责任和选择。
安东尼的离开和自杀是他个人的选择,同时也是他对现实世界的抗议和反抗。
《两小无猜》通过展示人类孤独和无意义的存在、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责任和选择的思考,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
电影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方式,引导观众思考人类的存在方式和生活的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入的问题。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及世界电影史上,《两小无猜》都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影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主题探讨了人类的存在意义和存在的自由。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两小无猜》是法国导演隆齐·雷向法国电影界贡献的一部杰作,它继承了法国电影一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也体现了存在主义思想的独特特色。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以及电影风格等方面,对《两小无猜》中存在主义思想进行浅析。
存在主义意识在电影中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得到深刻展现。
影片以年轻情侣弗朗茨和埃米莉安为中心,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内心独白,体现了存在主义关注的问题。
影片一开始,弗朗茨在画室中独坐,焦虑不安地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这一场景的设定以及弗朗茨的内心独白,传递了他对生活的困惑和对存在的绝望。
在人物塑造上,弗朗茨被描绘成了一个追求自由和真实的存在者。
他远离乌托邦的生活,选择在自然环境中独自居住。
而埃米莉安则在城市生活中感到无所依归,她时刻渴望着自由的存在。
两个年轻人的相遇和相知,带给观众一种纯真和真实的感受,同时也昭示了存在主义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影片成功地塑造了拥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主人公形象,体现了存在主义关注的问题。
情节发展上的变化和冲突体现了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
影片中弗朗茨和埃米莉安的相识和相知,发展出一段真挚而复杂的爱情故事。
他们忠于内心的感觉,不受外界压力和权威的束缚,选择追求真正的幸福。
影片中的许多情节和对话都反映了存在主义思想中对于个体选择和自由意志的追求。
在弗朗茨和埃米莉安第一次见面时,他们交流的话题主要是关于自由和真实的追求,他们都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在与埃米莉安发生关系之后,弗朗茨继续寻求真实自由的追求,不愿过早承诺,他与埃米莉安的关系也因此遇到了阻碍。
影片通过情节的安排和冲突的发展,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个别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整部影片通过真实而复杂的情感关系,凸显了存在主义关注的问题。
电影风格的运用使存在主义思想得到了艺术的表现。
《两小无猜》的导演隆齐·雷是法国新浪潮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独特的摄影风格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艺术美。
盖·里奇的后现代主义
盖里奇是为数不多的处女作一鸣惊人,用两部作品就让全世界记住并狂热的导演,其中《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两部电影中尤为体现其手法中的后现代风格。
(1)后现代主义
许多人对于后现代风格的电影认识只有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认为像周星驰昆汀那样的电影就是后现代主义电影。但事实上,电影中的后现代风格是有两个分支的: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指:以“无深度.无中心.无根据.自我反思.游戏式的”为风格的艺术,一般是反映这个时代性的变化的某些方面。而后现代性是指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手法的风格,是现代商品社会的表现形态。两者的区别在于:后现代主义具有知识分子精英的怀疑气质,往往在作品中包含强有力的讽刺或对当下社会事务的反思。后现代性更多的是一种大众性的世俗文化,草根精神。当然两者的概念并不是截然泾渭分明的。因为两者都不再相信宏大而单一的叙事模式,都推崇解构手法。那么我们可以做简单的归类,周星驰的电影是具有后现代性的电影。《暴雨将至》《罗拉快跑》《低俗小说》属于后现代主义电影,两者是一种内涵层次上的区别。
(2)解构
解构作为后现代电影中不可缺少的烙印已经被解读出了相当宽泛的涵义,大家比较熟悉的释义有以解构人物性格为主的电影,如周星驰电影系列,这一类的电影中往往是将主要人物性格解构,仅保留其癫狂气质或神经质的一面,同类的还有丹尼保尔的《猜火车》,他的电影中很多角色都是偏执狂,在整部电影中絮絮叨叨个没完,在这些电影中,解构是作为突出电影荒诞与黑色幽默的一种伎俩。而另一种常用的解构是针对电影情节方面的,盖里奇的电影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只不过其更用心与对后者的运用。
(3)剪辑.故事.音乐的相互融合
后现代主义电影打破了这种思维僵化,颠覆了电影叙事的传统技法,这点从戈达尔的《筋疲力尽》中的反古典叙事开始彰显。另由于后现代主义电影推崇共时性研究,注重对于整体的讨论。也使许多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群戏十分出彩。经典的有《低俗小说》《落水狗》《巴别塔》《两杆大烟枪》等。当然也有《记忆碎片》这样的例外。而盖里奇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前半段影片中交代不少于10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属性与个性的同时,影片节奏没有被拖慢,而是在大量快速凌厉的剪辑下,加快了节奏的速度。观众们在这里的评价开始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由于没有理清前面各线索导致跟不上剧情而被迫放弃观影。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两小无猜》是一部由法国导演朗·朋古拉拍摄的电影,上映于1959年。
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呈现了他和一只与他年龄相仿的大象之间温馨而又悲伤的故事。
影片中融入了存在主义思想,通过角色的个体经历和情感表达,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在《两小无猜》中,大象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存在主义思想中的“他者”,是一个与主人公完全不同的存在。
从剧情上看,大象被带到一个小村庄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恐惧。
他原本是一个无辜的生命,但被囚禁在一个陌生且恐怖的环境中。
大象的存在让人们惊叹于生命的奇迹,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存在本身的思考。
影片中,大象被隔离并遭受虐待,这体现了人类对于陌生者和与自己不同的存在的恐惧。
大象与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连接,使得观众们顿悟到我们与他者之间的共通性和相互依存。
影片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对于存在的质疑。
主人公是一个孤单的小男孩,他迷茫于自己的存在,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他无法与他人建立联系,感到自己的存在被忽视和边缘化。
通过与大象的亲密接触,他开始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热情。
他面临着与大象分离的困境,这象征着他被固定的社会规范和限制所束缚。
他在与大象的分别中,体验到了存在的无情和痛苦,同时也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强和独立的个体。
影片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存在主义思想中“无意义”的观点。
电影中展示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的生存和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无可避免的,但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下,自然并不关心人类的痛苦和欲望。
人类的存在是暂时的,与自然的欢乐和痛苦相比,微不足道。
电影中的场景,如阳光照耀下的大自然和青翠的树木,与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绝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人类存在的荒谬和无助。
《两小无猜》通过展现大象与主人公的特殊关系,探讨了与他者的共通性和自我意识的萌生。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与自然的对比,影片揭示了存在的意义和无意义,并提出人类对于存在的思考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两小无猜》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摘要】本文从法国电影《两小无猜》的剧情设计、表现手法和风格来分析其内在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旨在通过对电影做深一步的探讨,进而发现人的特殊价值。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荒诞;爱情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属性,它对传统理论采取了绝对摒弃的态度,对价值因素也进行了彻底的消解。
这种极端姿态,使其理论内部充满着悖论,也生出种种不同的状貌。
法国电影《两小无猜》无论是从剧情设计上,还是表现手法和风格上都处处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荒诞,怪异,表现的是与众不同的题材,用于颠覆旧秩序,从事一种消解游戏,切断传统对自己的影响,走一条文学范式彻底创新的道路。
一、荒诞的赌局
电影一开始就有一个画外音:“永远不要和你的朋友玩一个游戏,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也不可以,那就是敢不敢把自己埋在水泥里。
”这样的开头显然会让观众感到十分地纳闷,这是一种倒叙的方式,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有点类似于后现代主义中的“元小说”——关于小说的小说。
一方面在虚构故事,另一方面停下来向读者探讨故事是如何组织的。
然后向观众娓娓道来。
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个“敢不敢”的游戏进行的。
小男孩朱利
安有一个很精致的漂亮铁盒子,只要小女孩苏菲愿意接受他敢不敢的游戏,她就可以得到这个盒子。
为了得到这个盒子,两人做了各种荒诞离奇的事,比如说脏话扰乱课堂,趁司机不在发动校车,在校长室小便,内衣外穿,搞砸苏菲姐姐的婚礼,把体育老师抽得晕头转向,甚至是在朱利安母亲的婚礼上唱歌等等离奇的事。
本来故事的主题已经很荒诞了,因为一个铁盒子而引起的故事,从而做出一系列离奇、出格的行为,估计只有在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里才能体现吧。
电影中的“消解责任,标新立异”正符合了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是那个时代所标榜的价值观和时代口号。
二、离奇的复仇
每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这部电影也不例外,那就是爱!小男孩和小女孩长大了,从小的两小无猜慢慢地发展成为爱情。
在他们“敢不敢”的游戏里面,他们什么事都敢做,唯独不敢说爱。
当游戏发展到苏菲问朱利安“你敢不敢亲我”的时候,观众们该知道——爱情来了。
可他们“敢不敢”了十几年,却始终没有说出那句“love me, if you dare”。
苏菲提议分开十年,她赌朱利安不敢伤害她。
十年以后,朱利安来找苏菲,带她去高级餐厅吃饭,告诉她自己要结婚了,苏菲理所当然地认为被求婚的对象是自己,谁知道朱利安要娶的是别人,他邀请苏菲做他的伴娘。
然后他笑了,拿走了铁盒子,因为他伤害了她。
婚礼宣誓的时候,苏菲踢出了铁盒子,挑衅地问道“你敢悔婚吗?”婚礼被苏菲搅得一塌糊涂,气急败坏的朱利安和她赌”你敢不离开车轨吗?“当火车临近的时候,苏菲跳了出来,随之而来的也是哀莫大于心死。
她约定两人再次分开十年。
”
这样的剧情设计,这样的不可思议,把我们对于爱情对于婚姻的传统认知,击碎的一败涂地。
像这种有悖于常理,颠覆传统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与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反题材,用于颠覆旧有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
三、作为仿像的女神
不得不说的是电影的画面设计,具有很浓厚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当他们小时候经历着孩童闹剧的时候,电影把他们打扮成亚当和夏娃,而老师是魔鬼撒旦,他们置身于伊甸园,穿着用树叶做成的衣服。
这些类似于剪贴画的任意拼接所搭配起来的场景,以及对于圣经故事的修改重造,和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有许多类似之处。
戏仿,又叫做“戏拟”、“滑稽模仿”。
戏仿就是戏谑那样的仿造,就是对经典名著从题材、内容、形式上进行夸张变形,进行嘲弄的模仿,从而达到对传统价值的嘲弄批判和否定。
它属于二次创作的一种,戏仿的对象通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事物或现象,在接受史上已经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有着不可动摇的神圣特征,因为经典很容易使人在阅读仿文的时候,唤起对源文的回忆,只有在与源文的强烈对比中才能凸显仿文的滑稽与可笑,并在打破
传统的审美感知的套路中,产生独特的审美意识。
电影中对于夏娃和亚当因偷食禁果而被赶出伊甸园的桥段,进行夸张地改造,当“撒旦老师”批评他们,甚至是诅咒他们成人生活的时候,“亚当”还在吃着那颗诱人的“苹果”(禁果),而“夏娃”一脸的无所谓,仿佛不认为自己有罪一样。
这种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属性,并对传统理论采取了绝对摈弃的态度,正是二战后产生的思潮,它同解构主义相互关联,都坚决地对传统价值观进行消解,其影响遍及文艺、哲学、心理学、宗教、法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一股风靡世界的文化思潮。
四、怪异另类,生生世世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两人在这十年里彼此都没有见面。
朱利安和苏菲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爱人和生活。
但是没有了苏菲的生活,朱利安的日子变得索然无味。
就在约定好的十年之期到来之际,朱利安收到了苏菲寄来的精致铁盒。
他匆忙地赶到了苏菲的住所,看到的却是满目狼藉的家以及令他魂牵梦萦的苏菲。
苏菲打电话报警,把朱利安描述成入室抢劫的样子,又开始了敢不敢的游戏……但是朱利安在逃跑的时候被车撞倒了,被送去了医院。
赶到医院的苏菲看到已经面目全非的朱利安痛苦不已,拿着已经被撞瘪的铁盒子跌跌撞撞地离开了医院。
这又是朱利安和苏菲开的又一个玩笑,他只受了轻伤。
在回去的路上,苏菲感到自己被骗了,执意要老公折返医院。
在雨中,两
人终于见面,经过了死神的洗礼,两人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爱意,不顾对方伴侣的猜疑,相拥在一起。
苏菲老公醋意大发,一拳把朱利安击倒在地,朱利安一时昏厥不醒……
故事的结局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
“永远不要和你的朋友玩一个游戏,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也不可以,那就是敢不敢把自己埋在水泥里。
”他们俩在水泥地里拥抱着,亲吻着对方,直至双双淹没在水泥里面。
身体的淹没也意味着游戏的结束。
他们玩弄了世界,最后只能选择殉情在一起。
从此之后再没有改变、背叛和任何阻隔。
两人是相爱的,只是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宣告他们的爱情。
但是他们的行为在其他人眼中是那么怪异另类,不为世人所苟同。
这正如二战以后的思潮一样,打破陈规,标新立异。
勇于向传统的旧势力宣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民主解放新思潮。
代表了新一代的觉醒。
很多人表示电影看到最后反而没有看懂。
因为画面一转,转到了两个发际斑斑的老人还在玩着敢不敢的游戏。
看着年老的她拿着那个糖果盒子对他说:“给你一个橘色的。
你一个橘色的,我一个橘色的。
你喜欢蓝色的么?因为只有一个蓝色的了,给你吧,因为……你很可爱”。
也已经很年老的他突然站起来给了她一个深深的吻说:“我爱你。
”
一时犯了迷糊,他们到底有没有死。
这只是个假设,水泥地里,埋葬的只是一段曾经,可是,一路看来,其实,所有生的道路已然
断死,所有的机会都已被两人在游戏中挥霍一空,敢与不敢之间,早已恍惚了爱与游戏的界限。
游戏人生,人生如戏。
从表面上看,两个小孩是做着无伤大雅的游戏,其实往深层次探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所做的各种事,无外乎是向整个世界宣战,他们离经叛道,他们桀骜不驯,他们需要的是仅仅作为人的自觉和权利。
人为什么要遵循着别人的路径而活,为什么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活在当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宣泄情感的舞台。
这里没有规则,没有模式,历史意识的消失,等级观念的消逝给所有人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平空间。
只要你想,就都有可能被写进诗中!
【参考文献】
[1]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依依(1988—),女,汉族,江苏人,青岛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