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朗伯-比尔定律
A=lg(I0/It)=kbc
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非散 射的吸光介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质 点的浓度和吸收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吸光度A具有加合性: A总= A1+ A2 A1、A2分别为两种吸光物质的吸光度。
22
透光率(透射比)T(Transmittance)
T= It I0
变换单位: bcmcmol/L=bcM106 g/1000cm2
S= 0.001 103 M

=
M

( g/cm 2 )
S小灵敏度高;
相同的物质, M小则灵敏度高.
28
朗伯-比尔定律的分析应用
溶液浓度的测定
A= b c A=a b ρ
工作曲线法
A
0.80 Ax 0.60 0.40 0.20 0.00



白光
光 示 意 图
实验证明,不仅七种单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如果把适当颜 色的两种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成为白光。 这两种单色光就叫做互补色。如绿光和紫光互补,蓝光和黄 光互补,等等。 10
15.1.2 分子对光的吸收与吸收光谱
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nm 400 ~ 450 450 ~ 480 480 ~ 490 颜色 紫 蓝 绿蓝 互补光 黄绿 黄 橙
20
15.1.3 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定律:(1760)
A=lg(I0/It)=k1b
当入射光的 ,吸光物质的c 一定时,溶 液的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b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
A=lg(I0/It)=k2c
当入射光的 ,液层厚度b 一定时,溶液
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c成正比.
特点
– 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 -6mol· L-1, 10-4 %~10-5 % – 准确度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 (1~2%) – 操作简便快速 – 应用广泛 5
I0
It
测量光强 度的减弱
分光光度法 的应用:定 量测定与定 性分析
光强的减弱与物 质浓度的关系? —朗伯-比尔定律 物质对光有选择性 吸收 — 准备知识
1
第15章 分光光度分析法
15.1 15.2 15.3 15.4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 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 0.1%~0.2%
准确度高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 1%~5% 灵敏度高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例: 含Fe约0.05%的样品, 称0.2 g, 则m(Fe)≈0.1 mg
26
⑵.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⑶.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 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 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 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 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浓度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增强。
30
二、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标准曲线法测定 未知溶液的浓度时发 现:标准曲线常发生 弯曲(尤其当溶液浓 度较高时),这种现 象称为对朗伯-比耳定 律的偏离。
A
c
31
引起这种偏离的因素(两大类):
(一)物理因素 (1)单色光不纯所引起的偏离 严格地讲,朗伯 - 比耳定律只对一定波长的单色 光才成立。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用各种方法得到 的入射光并非纯的单色光,而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 的单色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吸光度与浓度并 不完全成直线关系,因而导致了对朗伯—比耳定律的 偏离。 (2)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非平行入射光将导致光束的平均光程b’大于吸收 池的厚度b,实际测得的吸光度将大于理论值。
旋光光谱法 圆偏光二向性 法 8
利用相互作用 的分析方法
电子射线 分析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真空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10nm~200nm
200nm ~380nm
380nm ~ 780nm
780 nm ~ 2.5 m
2.5 m ~ 50 m
50 m ~300 m
人眼所能看见的有颜色的光叫做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大约在 400-760nm之间。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就分解为红、 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色散。每种颜色的光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只具有一种颜色 9 的光,叫做单色光; 白光叫做复合光。
摩尔吸光系数ε(L· mol-1· cm-1)在数值上等于 吸光物质浓度为 1mol· L-1 、液层厚度为 1cm 时 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5
ε与a的关系为:
ε = aM
( 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吸光系数ε 的讨论:
⑴.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 L-1、 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ε是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 常数,不随浓度c 和光程长度b 的改变而改变。 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 本身的性质有关。
32
(3)介质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耳定律是建立在均匀、非散射基础 上的一般规律、如果介质不均匀,呈胶体、 乳浊、悬浮状态存在,则入射光除了被吸收 之外、还会有反射、散射作用。在这种情况 下,物质的吸光度比实际的吸光度大得多, 必然要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33
(二)化学因素 (1)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偏离 朗伯 - 比耳定律是建立在吸光质点之间没有相 互作用的前提下。但当溶液浓度较高时,吸光物 质的分子或离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从而改变物 质对光的吸收能力,即改变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 浓度增加,相互作用增强,导致在高浓度范围内 摩尔吸收系数不恒定而使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 性关系被破坏。 (2) 化学变化所引起的偏离 溶液中吸光物质常因解离、缔合、形成新的 化合物或在光照射下发生互变异构等,从而破坏 了平衡浓度与分析浓度之间的正比关系,也就破 坏了吸光度 A 与分析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产生 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Å nm
名称 能量(eV)
能级跃迁
10-5~1
γ射线 104~109
原子核
0.1~100
X射线 102~105
内层电子
100~ 104 10~400
紫外线 1~102
外层价电子
104 400~780
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光 1
分子轨道电子
104~107 780~3×105
红外线 10-3~1
分子转动 或振动
红外吸收 分析
越大, 灵敏度越高: <104 为低灵敏度;
104~105 为中等灵敏度;
>105为高灵敏度.
27
Sandell(桑德尔)灵敏度 (S)
定义:截面积为1cm2的液层在一定波长或波段处, 测得吸光度为0.001时所含物质的量。 用S表示,单位:g· cm-2 A= bc=0.001 bc =0.001/
14
Cr2O72-、MnO4-的吸收光谱
1.0 350 Cr2O72525 545 MnO4-
0.8
Absorbance 0.6 0.4 0.2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nm
15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常用λ最大或λmax表示
•图15-2 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cKMnO4: a<b<c<d)
13
光吸收曲线 如果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浓 度的某一溶液,测量该溶液对各种单色光 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 A为纵坐标,绘制曲线,描述物质对不同 波长光的吸收能力。这条曲线叫做吸收光 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它清楚地描述了溶 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
A~ (nm)
光吸收曲线
16
max=510 nm
吸 收 曲 线
19
吸收曲线的讨论: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λmax 。一般选择在λmax处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形状以及max 不同 ——定性分析的基础 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光谱的形 状相同,Amax 不同 ——定量分析的基础
光强的 测量 —分光 光度计
6
光的波粒二象性 真空中:E h
c

E h
结论: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 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复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 一起。例如白光。
7
电磁波谱及分析方法
电磁波长 (cm) 10-8~10-13 10-6~10-9 10-4~10-6 10-4 10-1~10-4 10-1~10-2 102
490 ~ 500 500 ~ 560 560 ~ 580 580 ~ 610 610 ~ 650
650 ~ 760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11
物质的颜色
光的互补:蓝 黄
12
例如硫酸铜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黄色光
而呈蓝色;高锰酸钾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 的绿色光而呈现紫色。 物质的颜色与其吸收光的颜色为互补色。
0.38 2 1.8 10
-5
4 = 1.1 10( L mol -1 cm-1)
S=M/ =55.85/1.1×104=0.0051 (g/cm2)
36
1 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与下列哪种因 C 素有关? ( ) A、比色皿厚度 B、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浓度 C、入射光的波长 D、有色配位化合物的吸光度
34
3.工作曲线不过原点
存在系统误 差: 吸收池不完 全一样; 参比溶液选 择不当等。
35
例1 邻二氮菲光度法测铁(Fe)=1.0mg/L, b=2cm , A=0.38 计算 、S 解: c(Fe)=1.0 mg/L=1.0×10-3/55.85 =1.8×10-5(mol· L-1)
=
重量法 容量法 光度法 m(Fe2O3)≈0.14 mg, 称不准 V(K2Cr2O7)≈0.02 mL, 测不准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
3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1. 光学分析法: 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 学 分 析 法
非光谱法 (折射法,浊度法,旋光法) (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讯号) 光谱法 分子光谱法 UV/Vis,IR,MFS,MPS
T (%)
c
A~ c 呈正比
24
k 吸光系数 Absorptivity
当c的单位用g· L-1表示时,用a 表示,
A=a b c
a 的单位: L· g-1· cm-1
当c的单位用mol· L-1表示时,用 表示.
-摩尔吸光系数 Molar Absorptivity
A= b c
的单位: L· mol-1· cm-1
I0 入射光 It 透过光
吸光度A (Absorbance) A = lg(I0/It) = lg(1/T) = lgT = Kbc

T = 10
- Kbc
= 10
-A
23
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 的关系
1.0 100
0.8
T = 10
-kbc
80
A
0.6 0.4 0.2
A=kbc
60 40 20
短波 10-6~10-3
未成对电 子的偶极 矩
顺磁共振
中波 ~10-6
原子核的 偶极矩
核磁共振
利用吸收的分 析方法
γ射线吸收 法
X射线吸 收法
原子吸收法 紫外吸收法
可见光分光光 度法
利用发射的分 析方法
活化分析
X射线 荧光 发射X 射线
X射线 衍射分析
原子荧光分析 火焰光度分析 发射光谱分析
比浊法
荧光分析 磷光分析 拉曼分析
原子光谱法 AAS,AES, AFS
(以光的吸收、发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通过 检测光谱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2.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 3.色谱法: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4.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法等
4
15.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 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
(校准曲线)
cx 0 1.0 2.0 3.0 4.0 ρ(mg/mL)
29
c单位mol/L
单位 g/L 、mg/L、 g/L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1. 单色光
应选用max处或肩峰处测定。
2. 吸光质点形式不变
离解、络合、缔合会破坏线性关系, 应控制条件(酸度、浓度、介质等)。
3. 稀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