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各种面积
建筑规划各种面积计算

建筑规划各种面积计算建筑规划是指将建筑用地合理分割和布局,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面积大小。
对于建筑规划中的各种面积计算,包括建筑总面积、占地面积、楼面面积、净平面面积等,下面将逐一介绍。
建筑总面积(Gross Floor Area,GFA)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面积的总和,包括建筑物内外的各种功能区域、走廊、楼梯、电梯间等。
建筑总面积是衡量建筑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以平方米为单位进行计算。
占地面积(Site Area)是指建筑物所占用的地面面积,是建筑用地规划的重要参数之一、占地面积通常包括建筑物的主体、附属建筑、围墙等,以及周围的庭院、停车场等。
占地面积是建筑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确定建筑物与周围空间的相对关系。
楼面面积(Gross Floor Area,GFA)是指建筑物各个楼层的建筑面积之和,包括室内各个功能区域、走廊、楼梯、电梯间等。
楼面面积是确定建筑物建筑成本、投资回报率等重要指标的基础,用于衡量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商业价值。
净平面面积(Net Leasable Area,NLA)是指建筑物中可出租或可使用的净可利用面积,排除了公共走道、电梯间、楼梯间等共用部分的面积。
净平面面积是商业建筑物规划中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确定租赁面积、租金计算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面积计算指标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面积计算,例如建筑容积率、绿化率、建筑覆盖率等。
建筑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FAR)是指建筑总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衡量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利用效率。
建筑容积率越高,表示建筑物利用率越高,通常用于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
绿化率是指建筑用地中用于绿化的面积占地面积的比例,衡量建筑物周围绿化环境的程度。
绿化率的设定对于改善建筑物的环境质量、生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建筑覆盖率是指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衡量建筑物对地面的遮蔽程度。
建筑覆盖率的设定对于保护城市景观、维持地面透光、通风具有重要作用。
建筑规划各种面积计算

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常用指标1.投资强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
计算公式: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
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项目用地范围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或分摊土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当无法单独计算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时,可以采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重计算得出的分摊土地面积代替。
3.建筑面积密度建筑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主要指标。
计算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时,通常不包括±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密度的表示公式为:建筑面积密度=(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m2/hm2)4.容积率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容积率一般是由政府规定的。
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下编制的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而言容积率分为:独立别墅为0.2~0.5;联排别墅为0.4~0.7;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0.8~1.2;11层小高层住宅为1.5~2.0;18层高层住宅为1.8~2.5;19层以上住宅为2.4~4.5。
住宅小区容积率小于1.0的,为非普通住宅。
建筑面积定义

平面面积; 高度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
(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至楼面的净高 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 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 积。 例:如图示为坡屋面工业厂房,长为L米,则建筑面积为: s=(2b/2+c)L
第四章 建筑面积计算规定
一、建筑面积定义:是各层面积的总和,包括:使用 面积、辅助面积、 结构面积。 使用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可直接为生产 和生活使用的净面积总和。 辅助面积:建筑物中为辅助生产或生活所占净面 积总和。 结构面积:墙、柱等结构所占的面积。
二、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 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并符合下列规定:
第四章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采光井
出入口
防潮层 保护砌体
地下室
第四章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6、坡地的建筑物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设计加 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部位应 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设计加 以利用、无围护结构的建筑吊脚架空层,应按其利用部 位水平面积的1/2计算;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坡 地吊脚手架空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的空 间不应计算面积。例:如图示为建于坡地的吊脚架空层
21、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外边线计 算建筑面积。(装饰性幕墙除外) 22、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 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23、建筑物内的变形缝,应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 积内计算。
第四章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24、在下列项目不应计算面积:
(1)、建筑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 (2)、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
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在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些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物类型、用途、地区等。
以下是关于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的范围:1.住宅建筑:-独栋住宅:独栋住宅的建筑面积范围可以从8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住宅的楼层数、布局和房间数量等因素。
-公寓:公寓一般有多个单元组成,建筑面积范围可以从30平方米到3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单元的大小和楼层数。
-别墅:别墅的建筑面积一般较大,范围可以从20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不等,也有一些豪华别墅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2.商业建筑:-商场:商场的建筑面积一般较大,范围可以从5000平方米到10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商场的规模和商店数量。
-办公楼:办公楼的建筑面积范围可以从5000平方米到5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楼层数、办公室数量和设施等因素。
-酒店:酒店的建筑面积范围可以从2000平方米到5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酒店的房间数量、公共区域和设施等因素。
3.工业建筑:-工厂:工厂的建筑面积一般较大,范围可以从1000平方米到10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生产设备的数量和规模。
-仓库:仓库的建筑面积范围可以从1000平方米到5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仓库的存储容量和货物种类。
-生产基地:生产基地的建筑面积范围可以从10,000平方米到10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数量。
4.公共建筑:-学校:学校的建筑面积范围可以从5000平方米到5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学校的规模和设施。
-医院:医院的建筑面积一般较大,范围可以从10,000平方米到10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医院的床位数量和医疗设备。
-剧院/体育馆:剧院和体育馆的建筑面积范围可以从1000平方米到50,000平方米不等,这取决于座位数量和活动规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范围只是估计值,实际的建筑面积可能会有所不同,还会受到当地规划和建筑标准的限制。
建筑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建筑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建筑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一般采用国家标准《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进行计算,该标准规定了建筑面积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对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详细解释。
一、建筑面积的分类建筑面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建筑总面积:指建筑物地面投影的总面积,包括建筑物各层的建筑面积、附属设施区和地下空间的面积。
2. 建筑平面面积:指建筑物在地面投影的面积,即各层建筑面积的和。
3. 建筑立面面积:指建筑物立面(包括外墙和透明幕墙)的面积。
4. 建筑外窗面积:指建筑物外部可对外开启的窗户和玻璃幕墙的面积。
5. 建筑内窗面积:指建筑物内部的窗户面积。
6. 建筑防火分区面积:指建筑物内按照防火要求划分的不同防火分区的面积。
7. 建筑物的公有面积和私有面积:指建筑物内为公众服务的区域和私人使用的区域的面积。
二、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1. 建筑总面积的计算:建筑总面积 = 地上建筑面积 + 地下建筑面积。
2. 建筑平面面积的计算:建筑平面面积 = 地上一层建筑面积 + 地上二层建筑面积 + ...地上n层建筑面积。
3. 建筑立面面积的计算:建筑立面面积 =(外墙长度1 ×层数1)+(外墙长度2 ×层数2)+ ...+(外墙长度n ×层数n)。
4. 建筑外窗面积的计算:建筑外窗面积 = 外墙开窗面积1 + 外墙开窗面积2 + ...+ 外墙开窗面积n。
5. 建筑防火分区面积的计算: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防火要求划分防火分区,每个分区的面积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6. 建筑物的公有面积和私有面积的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划分公有区域和私有区域,在平面布局上进行划分,面积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三、计算规范在进行建筑面积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规范:1. 计算单位:建筑面积一般以平方米为单位。
2. 计算精度: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 计算规则:建筑面积的计算一般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图纸比例放大、比对测量等方法。
GBT 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范本一(简洁风格):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和指导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的规范。
建筑工程的面积计算对于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合规性。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类型,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等。
2. 术语和定义2.1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占地的总面积,包括建筑物的外墙面积和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区域面积。
2.2 层高:指建筑物的楼层高度,包括标准层和非标准层。
2.3 净高:指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有效高度,不包括天花板和地板的厚度。
2.4 建筑物外墙面积:指建筑物外墙的总面积,不包括门窗的面积。
2.5 建筑物功能区域:指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区、生产区、住宅区等。
3. 建筑面积计算方法3.1 建筑物外墙面积计算方法:建筑物外墙面积等于各个墙面的总面积之和。
3.2 建筑物功能区域面积计算方法:建筑物功能区域面积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出,需考虑各个区域的净高、占地面积等因素。
3.3 建筑物总面积计算方法:建筑物总面积等于建筑物外墙面积加上各个功能区域的面积之和。
4. 实施细则4.1 测量方法:建筑面积的测量应采用专业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计算方法:建筑面积的计算应采用准确的公式和数据,确保计算过程的规范和准确性。
4.3 验收标准:建筑面积的验收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建筑工程的合规性和质量可控性。
5.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建筑面积计算示例、建筑面积测量仪器清单等。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6.2 建筑面积:根据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等进行测算得出的建筑面积。
范本二(正式风格):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的计算,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合规性。
建筑面积的准确计算对于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至关重要,可以保障工程质量、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包括住宅楼、商业综合体、工业厂房等。
建筑面积计算详解[带图示]
![建筑面积计算详解[带图示]](https://img.taocdn.com/s3/m/5e5a9eafcc22bcd126ff0cd5.png)
⑺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室外楼梯和用于检修、 消防等的室外钢楼梯、爬梯。 ⑻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⑼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油(水)罐、气柜、水塔、 贮油(水)池、贮仓、栈桥、地下人防通道、地铁 隧道。
平面图
勒脚
B
L
B
⑵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 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 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计算面积。
2、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 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 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 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 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建筑面积S=A×B+a×b
例:计算下列图示五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解:建筑面积 S=(21.44*12.24+1.5*3.54-0.6*1.56*2-0.9*8)*5 =1293.32m2
9、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无结构层的应 按一层计算,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 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 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10、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应按其围护 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 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 面积。单层悬挑式舞台灯光控制室 S=3.14*22/2=6.28m2
18、建筑物的阳台均应按 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 计算。
19、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货棚、站 台、加油 站、收费站等,应按其顶盖水平投 影面积的1/2计算。 20、高低联跨的建筑物,应以高跨结构外边线为 界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其高低跨内部连通时, 其变形缝应计算在低跨面积内。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1. 建筑物外轮廓面积(Gross Floor Area,简称GFA):建筑物外
部各个楼层的投影面积之和。
根据现行规定,GFA并不包括地下室、阳台、扶梯间、电梯井、机电设备用房等非居住功能的面积。
2.地下建筑面积: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在地下的建筑面积。
3. 住宅建筑面积(Residential Gross Floor Area,简称RFA):
住宅建筑内各个楼层的总面积,包括室内的居住面积、阳台、露台等。
5. 办公建筑面积(Office Gross Floor Area,简称OFA):办公建
筑内各个楼层的总面积,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公共设施等。
6. 公共建筑面积(Public Gross Floor Area,简称PFA):公共建
筑内各个楼层的总面积,包括娱乐场所、博物馆、体育馆、学校等。
7. 管理面积(Management Area,简称MA):楼栋内用于管理和维
护的面积,包括门卫室、物业办公室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不同项目和国家可能会有一些
细节上的差异,具体的计算规则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确定。
此外,可以使用建筑面积计算工具和软件来辅助计算,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住宅的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外围所围成空间的水平面积,如果计算多、高层住宅的建筑面积,则是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建筑面积包含了房屋居住的可用面积、墙体柱体占地面积、楼梯走道面积、其他公摊面积等。
(房屋总价就是根据建筑面积来计算的,通常楼书或其他宣传册上所标注的面积也是这个)实用面积:它是“建筑面积”扣除公共分摊面积后的余额。
套内面积:俗称“地砖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
它是在实用面积的基础上扣除了柱体、墙体等占用空间的建筑物后的一个内容空间的概念。
(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要得就是套内面积,即得房率)有了以上几个面积指数,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出公摊系数和公摊率。
公摊系数=公用建筑面积(即分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率=公用建筑面积(即分摊面积)/建筑面积由于分摊面积是一定的,套内面积肯定小于建筑面积,所以,对同一主体而言,公摊系数是肯定大于公摊率的。
当心售楼人员用公摊率的数据盗换公摊系数的概念,这样一来可以使人感觉公摊较小,二来无法准确算出实际分摊的面积。
据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操作经验,普通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在10%-15%之间;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在17%-20%之间;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一些。
关于房屋面积和公摊系数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实用面积公摊系数,也就是房屋的得房率。
得房率标准如下:高层塔楼住宅(75%——78%),公摊系数为(22%——25%)高层板楼住宅(78%——85%),公摊系数为(15%——22%)小高层板楼住宅(85%——88%),公摊系数为(12%——15%)多层住宅(88%——95%),公摊系数为(5%——12%)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建筑面积你用100%减去得房率就是公摊系数商品房的套内建筑面积就是商品房的独用面积。
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一是商品房的使用面积,二是商品房的墙体面积,三是阳台面积。
商品房的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壁柜等各室内面积的总和。
内墙面的抹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内,跃层住宅中的户内楼梯计入本户使用面积。
商品房的墙体面积在一套商品房内包含有公用墙和非公用墙两种。
公用墙是指相邻户之间的分隔墙及户与楼梯走道之间的分隔墙(包括山墙);非公用墙是指一套商品房内各室之间的分隔墙。
公用墙的墙体水平面积:对于户与户之间的公用墙面积是一家一半,对于其他公用墙面积要划分为套内部分和公用部分。
套内部分是以户与户分隔墙的一半厚度来掌握。
例如户与户之间的分隔墙是24厘米(俗称24墙),各户占12厘米。
那么户与公用楼梯走道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的分划是12厘米计入套内面积,其余计入公用面积。
在实际计算时套内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是合并计算的。
阳台面积阳台面积一般按突出墙面的阳台外围尺寸计算面积。
阳台有封闭式和不封闭式,封闭式阳台计全面积,不封闭式阳台计半面积。
阳台是否封闭以规划批准的建筑设计为准。
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
对于公摊面积的处理,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法律法规出台,因公摊面积的不明确,使其成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争论的焦点。
公摊面积如何区分?目前我国尚无法律对公摊面积加以约束,只有建设部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的部门文件做出的原则性规定。
现在政策主要是根据2000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执行。
依据《房产测量规范》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即公摊面积为: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2.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为: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其中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需要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为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之后的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怎么摊?公摊面积过大,势必降低房屋的性价比;过小,则影响居住的舒适度。
那么公摊面积如何摊才算合理?目前有一个可以用来考量的概念,即住宅楼公摊系数。
住宅楼公摊系数计算方法为:需要公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总和除以参加公摊的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总和,然后用各单元参加公摊的建筑面积乘以分摊系数,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公摊面积。
其中,需要公摊的面积要由产权部门测绘队实地测量。
一般来说,高层楼房的公摊面积要大于多层的公摊面积。
高层公摊系数一般在0.18~0.26之间,而多层的公摊系数则在0.11~0.16之间。
不过,每个楼盘,甚至一个楼盘各幢房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房屋的公摊面积要实地测量,要根据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关配套情况来定,没有限定的范围。
房屋的公摊面积就是最不透明的一项,很多购房者根本搞不清什么是公摊面积?哪些面积要公摊?为什么要有公摊面积?按照许多人的看法是,公摊面积不是自己户内的面积,却要自己付钱,而且长年累月地多交管理费,更令购房者觉得"冤"的是交了钱也弄不清楚哪些公共设施是业主的,哪些公建是开发商的?这些问题无法清楚界定,纠纷也因此产生。
对于投资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公摊太大,很难再买出去!公摊面积多大为宜?相信所有购房者都明白,公用建筑面积是不可缺少的,其中花园、走道、大堂等是最常见的公用面积。
公摊面积是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
它和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所以公摊面积是不可少的。
在一个楼盘中,公摊面积过大,势必降低房屋的性价比;过小,则影响居住的舒适度。
那么,公摊面积应该占多大比例呢?高层楼房的分摊面积要大于多层的分摊面积。
一般来说,高层的分摊系数在0.18~0.26之间,多层的分摊系数在0.11~0.16之间。
这位专业人士也强调,每个楼盘,要根据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关配套情况来定,没有限定的范围,因此房屋的公摊面积要以实地测量为准。
公摊面积怎么摊?上文提到的"分摊系数"是决定分摊面积大小的一个标准,那么什么是"分摊系数"?它和公摊面积有什么关系?先来看看公共建筑面积分摊系数是怎么算出来的: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整栋建筑物各单元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什么是"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在一个小区里,哪些属于公共建筑面积,这些面积哪些可以用于公摊,哪些不用摊?根据2000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规定,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2、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也不可用于分摊的有: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那么,每户要怎么分摊公用建筑面积呢?每户分摊的公用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每户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购房者心中永远的痛公摊面积的计算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上,购房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对于计算公摊面积所涉及的数据:如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整栋建筑物各单元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是不得而知的,因而公共建筑面积分摊系数也没办法算出。
对于这么专业的术语可能连售楼人员也不能做答,就算得知也检验不了它的真实性。
所以自己购买的单位到底要公摊多少都是以发展商说了算。
在这样一种购房者和发展商信息获得不对等的情况下,购房者的知情权根本得不到体现,因此关于公摊面积的纠纷不断。
还有一个问题是,公摊面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到底属于谁?应该说,公摊面积既然公摊到每个业主身上了,所有权当然属于所有业主。
然而,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由于发展商总不愿明明白白地公示哪些公有面积已经用于公摊,购房者就无从知道哪些公用面积是属于业主所有,哪些是发展商的,就更无从讲到所有权和使用权了。
正因为这样,发展商钻空子的机会也多了。
前段时间,成都的某发展商就因为把已经公摊给业主的车库面积,又拿去销售,而被业主告上了法庭,由于发展商拿不出证明车库的建设成本未纳入商品房的成本的证据,结果当然是业主获胜。
在广州某些小区,盈利性质的广告牌赫然竖立在小区花园中……从这些事多少可以看出,在发展商眼里,购房者的权益到底有多大分量?可惜的是,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公摊面积的少之又少。
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怎么才能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呢?教你几招避免风险新启用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附件标明了"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但只列明了应分摊的部位及其构成,具体数据仍不确定,所以仍然存在着开发商让业主多摊的可能性。
这里我们总结了几招,提供给购房者参考。
第一招:索取公摊数据;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让发展商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数据,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也可以要求发展商列明公摊公用建筑面积的具体项目以及各项目的面积,这样业主可以通过数据求出公摊面积,以明确自身的权益。
第二招:查阅有关资料;业主们有权自查或者聘请律师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查阅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比如最终设计图纸或者最终设计方案、最终面积测量报告、各种数据的计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第三招: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
《商品房买卖合同》第三条和附录二中有关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的条款,购房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的数字,并在附件二"有关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公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中,详细约定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
特别是有关共有建筑分摊部位变更的情况,约定得越详细,对购房者就越有利。
一旦发生纠纷,购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约定来保障自己得利益。
万一真的发生了纠纷,唯一的选择就是诉之法律,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精力。
当然,我们期望的是,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政府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发展商诚信意识的不断增强,普通购房者的权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