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应以职业教育为平台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摘要]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人才培养功能、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功能和精神文明的教育引领功能。
但当前职业教育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不足,因而必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提出要重点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坚定不移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一、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每年有一千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中而回到农村。
多数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和工作技能,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困境。
面对当前农民文化与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的现实,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立长期与短期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才能及时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基础人才,才能保证农村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才能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城镇化进程,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真正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新农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功能,即培养农业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需要培养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广大农村的人口压力,变成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这是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功能,即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实用科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三是精神文明的教育引领功能,即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树立农村文化建设新观念,促进农村和谐。
关于拓展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新农民开发人力资源的思考
的高素质人才 队伍 。本 文简要阐述 了拓展 农村 高等职业教育 的最大问题是农业人 口体量大 , 科技文化素质低 , 科技人才 比
的重要性 , 探讨了创新 培育新农 民, 开发农村人 力资源 的新模 率低 、仅 占 0 1%,而发 达 国家农业 科技 人员 占农 业人 的 .7 0
维普资讯
农 监经济 2 0 / 0 081
关于拓展 农村 高等职业教育
培 育新 农民开 发人 力 资源的思考
◎颜 平 建
摘 要: 新农 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 拓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 育, 培育新农 民开发人力资源是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简要 阐述 了拓展农村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胜, 探讨 了创新培育新农 民,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新模 式机制。
一
在中等教育普及之 前就开始 了高等教 育大 ̄ '的进程 。 ti f 4 般发 达 国家约 占 5 %一 7 %。先进 的国家 已达 到 8  ̄以 水平 , 0 5 06 ,
超前于经济 上 。农 业的生产力和增长方式与传统农业相比发生 了根本上 二是人力 资本积累超前经济发展 ,在教育投 入 匕 的变化 , 农业经济发展靠知 }创 新 , 只 科学技术贡献 。农业增长 发展阶段 的资源 ,提前实现在人力资本积累对其经济发展 的
式机制 。
一
Q %。 4 因此 , 要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 实现现代农业 、 农村现代 育, 培育新农民、 培育人才 队伍 , 开发 人力资源 。 这是发达 国家
、
根本途径是发挥农业 院校的优势 , 拓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 拓展 农 村 高 等职 业教 育 , 育 新农 民开发 农 化 , 培
农业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农业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开发人力资源、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
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农业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农业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并在为“三农”服务中彰显特色。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职业教育;重要性中图分类号 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307-03近几年来,“三农”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4~2008年中央连续下发了5个“一号文件”,制定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对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应充分认识农业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建设新农村必须依靠农业职业教育的观念,与此同时,农职院校也应发挥优势和特色,责无旁贷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1全社会应树立建设新农村必须依靠农业职业教育的观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乃百业之母,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
农业问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农业本身,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系统工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新农村,归根结底还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因为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决定着是否能够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
状 与需 求 , 有 动 态 地 调 整 课 程 目标 、 程 设 置 与 学 生 培 养 没 课
方 向 , 到人 才 培 养 供 需 接 轨 , 做 因此 学 校 培 养 的 人 才 不 一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就 是 农 村所 需 要 的人 才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力 度 不 够 , 乏 缺
强 有 力 的组 织 ,各 类 人 才 培 训 缺 乏有 效衔 接 与 管理 。例 如 ,
新 农 村 运 动 , 果 没 有 较 好 地 开 发 农 村 人力 资 源 , 很 难 成 如 是
的 科 技 、 化环 境 , 文 确保 农 民 的知 识 、 能 得 到 及 时 更 新 。 目 技 前 , 家 已将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列 入 施 政 纲 领 , 级 地 方 政 府 也 国 各
应 将 其 纳 入 当 地 政 府工 作 的重 要 日程 .真 正实 现 科 教 兴 农 。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 府 对 农 民科 技 和 教 育 的 投 入 , 别 是 对 农 政 特
功 的 。思 想 是 行动 的先 导 . 有 各 级 政 府 官员 在 思 想 上 真 正 只
认 识 到 开 发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的 重 要 性 , 识 到 开 发 农 村 人 力 认 资 源 是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根 本 举 措 ,才 能 以农 村 人 力
积 极 主 导 与参 与是 不 可想 象 的 。然 而 , 实 是有 些 官 员 脑 海 事
里 往往 装 着 物 质 资料 生 产 蓝 图 ,行 动 上 追 求 看 得 见 的 政绩 。
结 果 , 村 人力 资源 开 发 则 很 难 被 提 上议 事 日程 。 不 知 . 农 殊 开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初探
影 响农 民培训工作的重要 因素之一 。 国农 民培训经费的 英
7% 0 由政府财政提供 ,德国农 民教育投资 占国家教育投资 的 1 .% 从农村培训投资渠道来说 , 3 。 5 在注重发挥政府拨款 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 也十分 注意多方面筹集经费圆 。
三 、 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我 目前 ,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尚处于探索 阶段。首先 , 农 民培训的专门立法工作总体上尚未启动 , 至并未引起 甚 足够的重视 。其次, 农民培训工作在有些地方企 图通过行 政命令 的方式加强 , 只能产生欲速不达的效果 。有关部门 出台的涉及农民培训 的政策文件 , 大多强调要对现有的教 育培训机构和培训 资源实现整合。最后 , 有关部 门和许多 地方政府对于农民培训工作虽然 给予 了高度重视 , 但对如 何通过提高培训师资的素质 , 增强其对培训质量的支撑 能 力, 尚待给予进一步的重视嘲。 此外 , 民培训体 系不健全 , 农 要么是农科 院校培养 的 高层人才 , 要么就是少数地 区短期 零散 的培训 , 自上 而下 从高到低的普及型农 民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形成。 四、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借鉴发达国家 的农 民教育培训经验 , 以为我国有效 可 地开展农 民教育 、 制定农 民教育政策提供有益 的启示 。 首先要通过立法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由于 我 国的农 民教育培训 工作仍处于加快启动 和共 同推进 的 阶段 , 建立全 国性的农 民培训专门立法 , 条件尚不甚成熟。 但可先试点 , 通过地方立法或部 门条例 的形 式 , 加快农 民 培训立法的进程 , 为今后在全 国范围内加强农 民培训 的立 法和法律支持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 其次要加强体系建设 , 多渠道 、 多层次、 多形式开展农 民教育培训 。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 的 目标实现 , 民的教育培训需求 日益 多样化 , 农 建立完 整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 使技术培训 、 职业教育 、 技术推广 和义务教育有机衔接 , 更好地满足农 民教育培训需求 。通 过“ 间接” 拨款 、 发放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式 , 从经济利益 上诱导相关企业 、 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培训 的 农 具体方式 。 第三要将加强农 民培训与引入竞 争机制 、 提高培训质 量有机结合起来 。 既要鼓励各种政府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培 训市场的竞争 , 又要努力改善各类 民办培训机构的成长环 境, 在鼓励不 同类 型培训 机构公平竞争 的基础之上 , 整合 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 。通过严格 教师录用标 准、 重视实践技 能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等措施 , 保证培训 师资的质量。 第 四要建 立多层次、 多角度 的农 民培训 内容 , 提高农 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农 民培训应具有理论 联系实 际 、 市场 为导 向的 特 点 , 针 对 不 同地 区 、 同产 业 和 不 以 要 不 同类 型的农 民 , 采取适应其需求 的培训形式 , 以提 高农 民 培训 的效果 , 加强农业产前和产后 培训 ; 并将强化农 民技 术培训同增强农 民职业能力 , 甚至创业和合作能力结合起 来, 以提高农 民素质为核心 , 使农 民培训活动更好地服务 于农村发展和增加农 民收入的需要。 参考文献 :
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
势 ,导致培养 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新农
育的投入离不开政府这个主渠道 ,但更
重要的是必须形成社会化 、多渠道 的投 入体系 。积极探索 以公有制为主导 、 产 权明晰 、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办学 模式 。走规模化 、集团化 、连锁化办学 的路子 ,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民间资本
系统性上都还是初步的 , 仍存在许多亟 村建设的实际需求 ; 就师资素质而言 ,
“ 双师型”的比例仍然较低 ,大多数教
师对农科教结合 、校企及行业 、产业结
留在理论 上 。
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够 。 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总是低看一等, 构 调整 、 业产 业化 等方面 的认 识 只停 农
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要求 。为此我们要抓紧落实 《 决 定》精神 ,建立市 、县、乡三级实用型 、 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技教育体系 ,把职 业教育学校和成人学校办成人力资源开 发 、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和扶 贫开发服务基地 。职 业教育必须树立 “ 有为有位”的思想,积极探索 、创新 办学模式 ,通过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无 可替代的作为,壮大 自己 ; 要主动进取, 积极发展与农村 、 涉农企业之间的交流, 参与发展研讨 ,增进彼此的合作 。
要求。
劳动力培训工作 ,提高农 民整体素质 , 培养造就有文化 、 懂技术 、会经营 的新 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
需要 ,也是 促进 社 会主 义新 农村建 设 的 必 由之路 。 新农 村建设 对 职业 教育 提 出了更 高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摘要]职业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农村学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资源分散影响合力形成的问题、职业教育“离农”的尴尬和教育质量问题的挑战,为此,文章提出加强资源整合以形成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合力,突出教学质量的重点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效率,抓住设施设备和师资的关键以夯实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机遇问题对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培育新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直接担负着培养农民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一)职业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农村学生因为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应该为农村、为农民服务,所以过去一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职业教育,多数把视角仅仅放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上,狭隘地理解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未进入普通高中阶段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主要在农村,职业学校学生主体也来源于农村。
据统计,“近几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毕业生约350万人,其中70%来自农村,”①农村学生占总数的2/3还多。
我们对我国中部城市湖南省株洲市38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情况统计进一步表明,近三年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90%以上来源于农村(见下表)。
下表显示,目前不只是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于农村,而且城市职业学校的生源也主要在农村。
从这个意义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城市和乡村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于职业教育与建设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 2007一07一12 期〕
〔 作者简介〕 刘雨红( 1975一) , 黑龙江哈 尔滨人, 女, 黑龙江套安夸官职业学院治安 系讲师, 教育硕士, 刘伟( 1971一) , 女, 篮龙江鹤良人, 鹤肉市第二十四中学一级教师。
主要途径 。
一、 兴办农村职业教育, 培养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职业教育是赋予人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 识和技能的教育。社会结构是多层次的, 因而对人才的需 求也是多层次的, 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 专门人才, 也需要大童受过中等教育的中级技术人才, 以及 受过职业训练、 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 后备力量,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具 有更直接、 更实际的作用. 而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具有更重 大的意义,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但可以解决农民实际 生存、 脱贫问题, 还将给农村的发展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探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党 和中央 日益认识到持续发展和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对发展 相对落后地区不断实行政策倾斜,三农” “ 问题在这一政策 背景下备受关注。但在制定的相关政策中, 涉及“ 农村洲农 业” 的居多, 关注“ 三农” 问题的核心和主体— 农 民的很 少, 即便是关注到农民, 着眼点也多放在如何解决农民负担 的问题上。笔者认为, 新型农村的建设全部依靠外部资源 的援助不现实, 城市人才大量进人农村也不现实, 解决“ 三 农” 间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发农村 自身的人力资源, 即在相 关政策引导下 , 授之以“ , 民依靠 自身的力量建设、 渔”让农 发展新农村, 而大力兴办农村职业教育, 培养造就一大批有 一技之长、 适应农村建设需要、 能担当农村建设主力军的新 型农民, 无疑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培训模式研究
增长, 因此 我 国每年将 净增 60万_70 的剩余 劳动 力 。 0 一0 万
农 民的心理 上颠覆 了基层 政府 的角 色 。3 r( ]
( ) 民培训主 体 多元化 二 农
要 比全 国平 均水 平 低 86 .2个百 分 点 , 备 本 科 以上 学 历 具
的农村 初 中和 高 中专 职 教 师 的 比例要 比全 国平 均 水平 低 1 . 3和 l . 3个 百分 点 , 与 农 村人 口 占全 国总 人 口的 01 42 这 7 %这 一 比例很 不协 调 。 】 0 (‘ ’ 由于农 村 基 础 教 育 薄 弱 , 致 农 民总 体 文 化 素 质 不 导 学文 化程 度的 占 2 .0% , 有 初 中文 化程 度 的 占 5 . 8 92 具 0 3
21 0 0年 第 O 9期 ( 总第 2 0期 ) 0
世 纪 桥
No 0 2 0 . 9, 01
Si i i h J Qa o
( e e l o 20 G nr .0 ) aN
新 农 村 建 设 视 野 下 的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现 状 与 培 训 模 式 研 究
乡人均 教育 经费 之 比分 别为 1 5 : 1, .5 .9 17 :1,. 7 , 19 :1
19 : 1 [ ( .4 。1 ] ” 村 教 师 队伍 力 量 也 十 分 薄 弱 ,0 4年 农 20
( ) 民培训 管理 法制化 一 农
立 法 应 贯 穿 于 三 种 模 式 发 展 的 全 过 程 , 容 涉 及 农 民 内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办发〔〕24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按照《我县人才工作会议筹备方案》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服务、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及农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就是要统筹城乡资源,经过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岗位培训等方式,采取鼓励城乡各类人才到农村服务、创业、对口支援等措施,以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为骨干,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断加强,广大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人才流失导致的结构性问题日趋严重,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建设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人才,关键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新农村新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
试论新农村建设体系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科技信息2008年第27期SCIENCE&TECHNO LO GY INFORMATION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做好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这篇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大文章。
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要求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确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基数过大,劳动力大量剩余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人口生育工作曾一度失控,人口基数居世界第一,农村人口数量和农村劳动力数量十分巨大。
至2006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总数达9.5亿,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2.5%;农村劳动力达4.97亿,每年还有600万的新增劳动力。
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高位增长的水平。
2.城乡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从目前我国农民的教育情况看,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11%,初中程度的占50.38%,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多百分点;全国文盲、半文盲的90%以上集中在农村。
全国第三次、四次、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1982年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5.01年;而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93年。
到2000年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33年(仅相当于初一文化程度);而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10.2年(相当于高一文化程度)。
农村人口以及农村劳动力在人力资本存量上同城镇居民和城镇就业人口的巨大落差,使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有巨大的空间,但如果不能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泡影。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力资源建设问题(正文)
【正文】前言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大历史命题。
这是我国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又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
这一制度创新不只是要改变我国现有农村的落后贫困面貌,更是要实现农村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与城市协调发展,建设一个现代、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变革中,当代农民义不容辞地担当重任,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无论从当前人力资源建设现状着眼,还是从长远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管理和运用的政策性考虑。
都需要有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强农村劳动力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加速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供给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有鉴于此,我国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掷地有声地指出:“农村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资金的匮乏和物质资源的缺少,而在于知识的贫乏和人才的短缺。
”可见,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质量的高低。
河南省平顶山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在话下,同样关键在农村的问题,只有农村的问题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为期不远了。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9月22日,国务院通过《中部崛起规划方案》,这对于身在其中的中原城市群之一的平顶山来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显得更为指日可待了。
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平顶山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着力为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将是平顶山各级领导当务之急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对平顶山市新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人力资源建设的基本对策。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 村 劳动 力 素 质 . 养 出实 际 所 需 的 各 层 次 人才 。 的 十 七 大 报 培 党
告 特别 强 调 , 先 发 展 教 育 , 立 人 力 资 源 强 国 , 大 力 提 高 农 优 建 要
村 社 会 经 济 快 速 发展 的 决定 性 因素 。
11 开 发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有 利 于促 进 农 民增 收 .
据 国 家统 计 局 农 村 社 会 经 济 调 查 研究 发现 ,劳 动力 文 化程 度 与 家庭 人 均 收入 高低 密 切 相 关 .文 盲半 文盲 的 困 发 生 率 高
职业教育及培训。 22 劳 动 力 的 农 业 科 技应 用 能 力较 低 . 由 于农 民受 教 育 年 限少 ,所 以多 数 农 民对 农 业 技 术 的接 受
民 整体 素 质 ,培育 有 文化 、 技 术 、 经 营 的 新 型农 民 , 健 全 面 “ 懂 会 要 向 全体 劳 动 者 的 职 业教 育培 训 制 度 .加 强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就业 培 训 , 发挥 亿 万 农 民建 设 新农 村 的 主体 作 用 ” 合 理 而 有 效 。 地 开发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全 面 提 高农 村 劳动 者 素 质是 促 进 我 国农
达 2 . ,而 中专 以上 学 历 的劳 动 力 贫 困 发生 率 只 有 7 8 1% 3 %~ %。
科 学 知识 水 平 较 高 的农 民才 易 掌 握新 知识 、 技 能 , 才 能 快 速 新 也
适 应 市场 变 化 , 拓展 就业 增 收 门路 , 而 有 效 增 加 农 民收 入 。 从 12 实 现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农 业 转 变 。 开 发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 高 农 村 人 V 素 质 , 人 口压 力 转 化 为 提 1 将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策 ,越 发 彰显 农 业 、农 村 经 济萎 缩 和失 衡 的 局 面 ,这 种 局 面 已经 影 响 了 整个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和 和 谐 社 会 的建 设 。 实 践证 明 ,光靠 加 快城 市经 济发 展 ,增加 劳 动力 就业 岗位 ,并 不 能从 根 本上 解 决 “ 农 ” 问题 。 首先 ,“ 农 ”发 展确 需 外 部环 三 三 境 和条 件 ,但工 业化 、城 市化并 不能 替 代 “ 三农 ” 自身 的发展 。农 业 产业 化 和农 村 工 业 化 需要 大量 有 技 术 、懂经 营 的农 业 生产 者 和
关键 词 :农村 职 业教 育 人 力 资 源开发
开 发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的 必 小康 社会 ,实 现 社 会 和 谐发 展 ,重 点 在 农 村 ,难 点 也农 村 。正 是从 这 一 实 际 国情 出发 ,党 中 央 、国务 院 站 在 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 建设 全局 的高 度 ,明确 提 出 了实行 工 业 反 哺 农 业 、城 市 支持 农 村 ,推进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 要求 。建 国 以来 ,我 国 已 经实行 了长达 5 0多年的农业支持工业 、农村支持城市 的倾斜政 唯有 不 断 地学 习 ,才 能 不断 充 实 更新 自己 的知 识 ,扩 大 自己 的知 识 面 ,才 能赢 得 学 生 的 尊重 和信 任 ,从 而树 立 起 较 高 的威 信 ,使 班级 管 理 工 作 做 到有 令 必 行 ,不 令 也 行 。 第 四 ,班 主 任要 有 较 高 的 学 生管 理 能 力 和 班 级 管 理对 策 。这 就要 求 班 主 任 具 有 准 确 的 观 察 及 判 断 能 力 ,清 晰 的语 言 表 达 能 力 ,较 强 的组 织 协 诃能 力 , 面对 突 发 事件 处 变 不 惊 的 能 力 ,善 于 沟通 的能 力 等 等 。 总之 ,技 工学 校 对班 主任 的要 求 有很 多 ,以上 四点 尤为 重要 。 为使 班 主 任尽 快 适 应 工作 ,达 到 任 职 要求 ,除 班 主 任 自己加 强 学 习外 ,学 校 也 应 该 充 分 重 视 这 项 工 作 ,大 力 加 强 对 班 主 任 的 培 养 。如 :在新 学 年 开学 之 初组 织班 主任 培训 班 ,集 中学 习教 育 学 、 心 理 学 的有 关 知 识 ,学 习优 秀 班 主 任 的管 理 方 法 ;搞 好优 秀班 主 任 的传 、帮 、带 工 作 ;不 定 期 就 某 一 学 生 问 题 组 织 班 主 任 讨 论 , 商讨对策 ,提高班主任的整体水平 ;也可以组织经验交流会等 , 总 之 ,“ 上无 难 事 ,只怕 有心 人 ” 世 ,只要 下 了功 夫 ,就能 逐 渐 建 立 一 支 高 素 质 的班 主 任 队伍 。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定结果的通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奖评定结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10.09
•【字号】石政办函[2008]97号
•【施行日期】2008.10.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评定结果的通报
(石政办函〔2008〕9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近年来,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
为了激励和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石家庄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第153号令)规定,市社科联于2008年3月至7月,举行了石家庄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经过宣传申报、评奖办审查、评委会初评和总评、社会公示、评奖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决定对71项获奖成果予以表彰(获奖名单见附件),共评出一等奖11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社会科学特别奖空缺。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希望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以获奖单位和个人为榜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潜心研究,为
繁荣发展我市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石家庄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成果和获奖人员名单
二○○八年十月九日附件:
石家庄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和获奖人员名单。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创新研究
国家农 民科 技教 育 水 平 相 比 , 国农 村 劳动 力 整 体上 仍 处 我 于 科技 与 教 育贫 困的 状态 。 国农 业 高校 平 均 每 年 向社 会 我 提 供 7 0 多 项 科 研 成 果 , 由于 受 农 村 劳 动力 教 育 水 平 0 0 但 的 限制 , 当一 部 分农 业 科 技 成果 还没 有 转 化 为真 正 的生 相 产力 , 未 能体 现 出 自主创 新 对农 村 发 展 的作 用 。 也 目前 , 有 约 7 %的适合 农 村应 用 的科 技 成果 在 农 村推 广 不 了 。 村 0 农 科 技人 才 的匮 乏明 显制 约 着农 业新 技 术 、 品种 和新 经 营 新 方 式 的使用 。 据不 完 全统 计 , 目前 先进 适用 成 果在 生产 中大
面积 使 用 的不 足 3 0%。 国农 业 生 产 力 的 水 平 较低 , 我 与发
城 乡二元 经济结 构 使教 育发 展严 重 不均 衡 。农 村教 育 发展 是 一 个 日渐 双 重边 缘 化 的过 程 。 首先 , 官 方 体 制而 言 , 就 农 村 教 育一 直 得 不到 官 方应 有 的重 视 , 有 的政 治 经济 制 度 既 安 排都 明显 向城 市倾斜 。 具体 体 现为 : ①农 村 教育 经 费投 入
抽样 调 查 显示 , 5%以上 的农 村 孩 子初 中毕 业后 未经 职 业 7
设的需要 , 成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的一根“ 软肋 ”显然 , 。 为
农村 培养 高素 质 的人 才是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的迫 切 要求
和必 然 选 择 。 此 , 者 对 新 农 村 建 设 中我 国农 村 人 力 资 为 笔 源 的开发 问题 进 行 了创新研 究 。 1 缺席 与断 裂 : 我国 农村 人 力资源 开 发的 现 实悖论 费尔 巴哈 曾指 出 :如果 缺 乏 生 活上 的必 需 品 , 么也 “ 那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析
唯宵“一村一品”理论与实践创新/20088-9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析荚莺敏(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4)摘要: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关键词: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中图分类号:F2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8/09—0179—04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此必须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一批具备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农村新型人才,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而且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人力资源开发,一般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对现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对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力。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要重视对农村现有劳动者的开发利用,更要加强对农村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大幅度地提高农村人群的素质。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预期目的。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很多,本文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强化新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培训适应“一村一品”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的人才。
在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方面,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极富借鉴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维普资讯
产岗位转移过程 中形成重重障碍 。由于素质偏低,大多 数剩余劳动 力只能在低层次产业中形成过渡性竞争 ,而 进入高层 次产业谋 求工作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非 常困难 ,因而形成 农村非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失衡,损耗 大,可供选择空间小 ,农业劳动 力和就业空间之间出现 错位 。 第二 ,企业改制客观上增加了农村劳动 力就业的难 度,弱化了农村人力资源升级的可 能。改革前的就 业模 式是低工资高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滞留在农业和
家庄市的区域为背景, 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职业 技术教育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服务功能和发展方向。
机会严重闲置 ,人 才培养方式的开放程度极 为有限。 ( ) 二 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 存在多头管理、 职能交叉、
统筹乏力的问题。由于各类职业学校条条垂直管理 ,各 自独立,造成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 ,资源配置得不到 合理运用,不能形成整体优势 ,学校规模效益偏低 。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 农村人才需求趋旺 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 的快速发展及农村主体劳动力的总量 变
单位,尤其是学校与社区、 公民间互动的 自主性不高, 学
校发展缺少社会的参与和监督。因此 ,教育资源与教育
异、结构变异 、 人才取向变异,都使职业教育同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的现实需求相比存在种种差距和滞后 。 本文 以石
才,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 1 万人次 以上,以实用技术为 0
主 的农村各类培训 5 O万人 次以上。
生困难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缩小。
( )在教育教学领域 ,职 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 五
“ 十五” 期间, 全市职业教育 已经初步形成 了初 中、
高等职业教 育相互衔 接、普通教育相互渗透 、职成教育
民务工人 员培训 6 O万人 次。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展, 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 , 同大部分地区一样 , 石
( 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 到很 七) 好的落实。行业企业 中大量招收未经必要职业教育的低
素质 员工 的现象相当普遍 。
家 庄市职业技术 教育也出 现一些结 构性矛盾和问 题。主 要表 现为: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相对滞后 ,存在 着片
面强调 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 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
相互沟通 的职业教育体系。20 年 ,石家庄市成立集招 04
生、培训 、就业 为一体 的机电、服装、现代信息、旅游 4 个职教集团,同时,石家庄市教育局通过实施 “ 创建名
密切,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
( 职业教育体系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 以激发活 一) 难 力 。学校教育基本上强调 以学龄 青少年 为主要对象 ,正
开发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 一)石家庄市农村人力资源的制约因素
规教育和职前 次性教育。从形 式和内容上看 ,不少教
第一 ,劳动力素质偏低,在就业特别是向非农业生
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 问题 ,难 以使学生形成 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 变化的能力 。
校工程” ,涌现出一批办学实力强、培训质量高、社会信 誉好的职教名校。 目前石家庄市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1所 , 1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由 1 所增加到 2 所。有 12 2 2 8 所 职业学校被认定为 “ 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培训人数达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目标 ,迫切需要同
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
才。职业技术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根据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要 求培养新型农民的最直接途径 。但在社
识 、轻技能的教育。学校教育体系问缺少必有的弹性和
活力, 学校之间、 专业之间、 学生之间的流动转移非常困 难。 此外 , 职业教育没有有效地向社会开放 , 学校与用人
( 六)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弱化,办学规模 缩小。原来产业结构布局中的职业学校,由于行业性太
强,专业过于单一 , 服务面偏窄 ,已不能适应在行业 、 产 业和职业 岗位上的相互融合 、复合的需要。
3 10 人 ( 578 引导性培训 、技能性培训 、农业科技培训和 创业性培训 ) 。完成农村产业化 、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农
人次 ;国办高等职业院校 两所,全日制在校生 16 . 万人 。 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每年为社会输送近 6 万名技能型人
导致学校 自身资源浪费严重 ,不 利于适应 劳动力市场 变 化的人才培养 。
( )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 , 四 各县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山区县和贫困县职业学校招
q .’ . ’ 官 应 以 职 、’ 教◆ 苹 舍- 一 l 业 门 r ,- I I _ I _
. I I
◆ 邢 凯 肖 凌 运
育主体仍是一种重学历、轻培训 , 重职前 . 轻职后 , 重知
一 家庄 职业 技术 学院 ;: 石 家庄 0 0 8 ;2 湖 州职业 技术 学院 浙 江 湖 州 33 0 ) -l .t -: J: 501 . 100
维普资讯
0
—
R N
●● 一 l . L 瞄 I L. I 凡 .■ . 上 L - . . - - - = ・ r - t, ・It 八 =l r ,
丌
一 ) ‘
_ ' ■隧
石家庄市职 业技术教 育现状
截至 2 0 0 5年底 ,全市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达到
( 职业 三) 教育与 劳动力 市场的 联系不 够密切, 职业
教育的观念 、办学形式单一。多数 中等职业学校采用三 年或 四年一贯制 ,招生对象也局限在初 中毕业生范围 ,
19 , 所 在校生达到 1 万人, 5 4 7 招生规模以每年高于 1% 5 的速度递增;职业培训机构 4 0 00多个 ,年培训量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