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2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9、诗的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幽〕美
的特点。
精品PPT
10、诗的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 11、“万籁此俱寂〞与“惟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
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 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 禅院更为空寂,使之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 成为永恒。
全诗层次清楚,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 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 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精品PPT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精品PPT
【诗歌背景】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 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
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 者赞赏的名句。
精品PPT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
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 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 来情有独钟。
精品PPT
自然环境
精品PPT
送友人
译文
青山横北郭,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 白水绕东城。 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此地一为别,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 孤蓬万里征。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八年级上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诗词赏析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 表现了诗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 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 的愤慨和抗议。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诗词大意 常常想起那次出游溪亭,一玩就到了 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尽了 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藕花池的深处。奋力 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 一群水鸟。
诗词赏析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 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从中折射出欧阳 修挂冠归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诗词大意 在金陵城登上西门的城楼,倚楼观 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阳下缓缓流 去。金人侵占中原,达官显贵流散,什么时候 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我的热泪吹到扬州 前线。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诗词大意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 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 何中百花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 花香小径里徘徊。
诗词赏析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空,重在思 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此词虽含伤 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 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开头两句, 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 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最后一 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全词表达 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诗词大意 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 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 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 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 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 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共25张PPT)
5.阅读《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问题。 (1)“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战争的输赢对比, 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王朝无论输赢成败都逃脱不了灭亡命 运的深沉感慨。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 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山坡 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从什么角度表现了什么样的主 旨。
3.阅读《南安军》,回答问题。 (1)“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境?
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浸湿了兵败后 就 就擒 擒被 被押 押往 往大 大都 都受 受审 审的 的诗 诗人 人及 及兵 兵丁 丁的的征征衣衣的的凄凄凉凉景景象象。。 表 表达达了了诗诗人 人兵兵败败被 被俘俘的的沉沉重 重心心境境。。
(3)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一句。 “喇叭”“唢呐”都隐指宦官。“曲儿小腔儿大”一语
双关,暗指宦官狐假虎威,装腔作势。作者借物抒怀, 写宦官虽地位低下,但仗势欺人,刻画出一副丑恶的奴 才嘴脸,饱含蔑视之意。
(4)“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 假?”造成“军愁”“民怕”甚至到了不敢辨真假地步 的果真是喇叭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1)请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角度简要鉴赏 “无限伤 心夕阳中” 。
这首词的首句“无限伤心夕照中”在表达上和大多 数咏物词的以描写为主不同,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作者 的亡国之痛。在内容方,既写“柳”因为春的即将逝去而 ““伤 伤心 心””, ,又 又写 写自自己己因 因““故 故国 国””灭 灭亡 亡而而伤伤心 心, ,二 二者 者合合二二为 为一 一。。
6.阅读《朝天子·咏喇叭》,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 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 地地位低位下低下,“腔大”比 喻宦官 仗仗势欺势人欺人,“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 把把百姓百们姓们 欺欺压压得得倾家倾荡家产 荡产。 (2)这首散曲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优秀PPT教学课件
古诗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 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 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 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 到了云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 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 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 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 操。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__终__古_高_云__簇_此_城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5.《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 句子是:___自__古_逢_秋__悲_寂__寥_,_我__言_秋_日__胜_春_朝______________。
8.《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 __河_流_大__野_犹__嫌_束_,__山_入_潼__关_不_解__平__________。
二、诗词赏析。(31分) (一)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讲究炼字, 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3分) “排”在这里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 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 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 的急切心情。
语文八年级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
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
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
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
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
找逝去的年华。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字同叔,谥号元献。抚 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其词擅 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 情致,语言婉丽。今存《珠玉词》 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词语解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 忘”的意思。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 这里指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水鸟。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
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芳香,隐隐传 来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 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 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词赏析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 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_______________ 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_中__原__乱__,___
_______________ __簪__缨__散__,__几___时__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
_______________ 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___________ _尽__晚__回__舟__,___误__入__藕__花__深__处___。__争__渡__,__争__渡__,___惊__起__一___
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是:_试__倩__悲___风__吹__泪__过___扬__州_____。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品格志趣
四、如梦令
李清照
文本背诵
名句赏析
字词注释
常记溪亭①日暮,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①溪亭:溪边
鹭。”一连两个“争渡 ”,表
沉醉不知归路。兴
的亭子。
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
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
___________ 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常__记__溪__亭__日___暮__,
___________ _沉__醉__不__知__归___路__。
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_兴__
诗句摘抄:
理解性默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晏殊在《浣溪沙》中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
子是:__一__曲__新__词___酒__一__杯___,__去__年___天__气__旧__亭__台___。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12)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表明作者离家在外多 年的句子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山村生活情趣的句 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4)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 序描写景物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5)孟郊在《游子吟》中表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2. 简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句用“少小离家” 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 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作者间接 抒情,表达了对母爱尽情的讴歌。 D.开头两句,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 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解析】选C。是直接抒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 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 阳修常来此游览。②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课外古诗词诵读
回乡偶书(其一) 过故人庄 游子吟 春 日
【助读资料】
1
回乡偶书(其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0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七年级语文新版教材预习+提优学案
2024年暑期七年级语文新版教材预习+提优学案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原卷版)(预习内容:《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日期:月日自我评价:优良中差(打“√”)一、古诗文预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一)秋词(其一)1.初读文本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⑴,我言秋日胜春朝⑵。
⑴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对比。
诗人热情赞美秋天,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进行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
晴空一鹤排云上⑶,便引诗情到碧霄⑷。
⑶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炼字。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诗人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的豪迈乐观之情。
2.文学常识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
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
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
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
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
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秋词》(其一)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3.深度解读(1)主旨:诗人因明丽秋景引发豪迈诗情,隐含他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仍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诵读(二)
首联: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 ——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渲染烘托 了离愁别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巧用双关、 “丝方尽”——隐指“思方 比喻表达生 尽” 死不渝的忠 “烛 泪”—— 隐指相思之 贞爱情 泪 就像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 烛泪,我对你的爱坚贞不渝、至死方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颔联写晚眺远景。诗人傍晚登上城楼,看到溪云乍 起,夕阳沉落,山雨降至,风声满楼,这些景物描 写层层推进,极力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这 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 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 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 古传咏的名句。 (赏析)
诗歌主旨
本诗以深挚的感情,含蓄委婉地 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 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寓有 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表现出 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 辛弃疾(1140.5.18- 1207.10.3),南宋爱国词 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 号“稼轩居士”。汉族,历 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 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 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 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替、帮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研读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离别 春风 凋零
相见的机会真是十分难得,分别时也是难舍难分 况且又正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 加使人伤感。 ——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2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 白,菜花黄。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 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 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许浑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
背景资料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 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 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 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 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 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 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 殷勤为探看。
情谊恳切深厚。
好在此去蓬莱仙山的路程并不太远,更何况有殷勤的青 鸟为我们互通音讯。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用传说 中的仙山之一——蓬莱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 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既表达了对心 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 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只是这个这个寄希望 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 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 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 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课件
作者通过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作者明写贾谊,实则是在暗寓自身迁谪。颔联描绘出了一幅古宅萧条冷落,秋草衰枯,寒林空寂,日斜人去的凄凉之景。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同时借用贾谊写赋吊屈原的典故,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边防驻军的鼓声。戍,驻防。
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云雾遮住终南山,我的家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停留,居留。
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一作“渐”。
指汉文帝刘恒。
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贾谊被贬至长沙居住了三年,千年万代只留下贾谊的悲哀。人离去之后,满院秋草衰枯,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己见、义无反顾的勇气。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课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本节课所选诗歌,主题丰富,风格各异,有写景抒情的,有咏史言志的,有写人状物的。
这些诗歌既有古代诗人的经典之作,也有现代作家的优美诗篇。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所学的古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培养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所学古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尽量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2)
诗词赏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和磅礴气势。 第一、二句写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面开阔, 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 天空接合,湖山相映,浑然一体,美丽极了。
第三、四句,写在这浩瀚的湖面上,水汽蒸腾,涛 声轰鸣,似乎撼动了落在湖滨的岳阳城。 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描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 勃,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 喻诗人正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这是写景的妙用。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意速通
指水映天空。涵,包含。 虚,天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 岳阳城。 译文:八月洞庭湖湖水暴涨几乎与岸平,水映 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 波涛汹涌似乎撼动了岳阳城。
2.“悠悠”用词精妙,请结合全诗品析妙在何处。
“悠悠”表示深思的样子,写出了主人公思念的绵长。 同时,“悠悠”是一个叠词,重复出现,深化意境,富有音 韵感、节奏感,含蓄婉转,意蕴悠长。
3.小明正在辑录古诗集,他应该把《子衿》归到以下哪个专题中
( C)
A.爱国 B.悲秋 C.思念 D.送别 【解析】《子衿》写的是一个
诗词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 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诗共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 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微君之故,胡为 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短 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 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 其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知识梳理及练习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知识积累:(一)《咸阳城东楼》1.作者简介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著有《丁卯集》。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2.写作背景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3.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诗人登上高楼,为何愁绪满怀?这“愁”里包含了哪些情思?示例一:首联写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登上高楼,看到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思乡的愁绪漫上心头。
“愁”字里首先有思乡情。
示例二:颔联描写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看似写自然中的风雨,其实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勾画,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发愁。
示例三:颈联描绘“鸟下绿芜”和“蝉鸣黄叶”,给人一种萧条、冷落、凄凉之感。
诗人目睹这残败之景,不禁感慨横生: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让诗人产生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示例四:尾联“莫问”二字,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思索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所以,诗人的“愁”里也有痛惜和无奈之意。
(二)《无题》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很多作品表现了当时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2.写作背景这首《无题》诗,旧注家多说有政治寓意,有的认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令狐绹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认为是因宰相李德裕被贬崖州(今海南岛),诗人作诗向他表示敬慕与同情。
初中语文九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2.阅读赏析。 (1)分析“一上高城万里愁”的“愁”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思乡、怀古。作用:①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②以“愁” 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由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秦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 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一、《咸阳城东楼》 1.名句默写。 (1)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 (2)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3)诗中描绘渭水无语东流景象的诗句是: 行人莫问当年事 , 故国东来 渭水流 。 (4)感慨历史沧桑的诗句是: 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 。
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名句默写。 (1)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词中写出满腔愁绪无处诉说的句子是: 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 秋” !
8.阅读赏析。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 同?为什么? 不相同。上片“愁”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家、怀 才不遇的哀愁。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 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的情感,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三、《行香子》 5.名句默写。 (1) 树绕村庄 , 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2)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 , 流水桥旁 。 (3)词中近景描写小园中的几种主要花色的句子是: 有桃花红 , 李花 白 , 菜花黄 。
6.阅读赏析。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记叙了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大自然的优美境界,表达了词人对自 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 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2)
采桑子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 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六 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 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 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 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整体感知
采桑子
词语解释 【棹】桨。
欧阳修
【西湖】这里指颍州(今 安徽阜阳)的西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弯曲延伸的样子。
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釉料琉,璃多】覆一在种盆光、滑缸细、腻砖的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
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 平静澄碧。
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涟沙漪禽】 】微 沙细洲波或纹沙。滩上的
词语解释 【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 香的园中小路。
整体感知
译文 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
(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 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 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 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 小路上走来走去。
收复国土?请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 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 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 “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 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 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 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 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 望收复中原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