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省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2023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D.井田制2.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

这说明商周时期()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B.政体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3.周朝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乐舞修养,并制定了礼乐制度。

周玉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要逐渐学习掌握各种礼仪乐舞,20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

材料表明周朝()A.提升贵族阶层的整体形象B.强化社会内在的道德修养C.形成严格的社会等级差别D.重视维护和规范统治秩序4.商鞅将周代五等爵制转变为二十等爵制(最低为公士,最高为彻侯)同时扩大受爵范围,平民也可以受爵,按照军功依次晋升,依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

这一改革措施()A.推动了井田制的崩溃B.有利于秦国中央集权形成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消除了阶级矛盾5.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盲,而难于言之必效。

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针对此现象,明代()A.对地方官每年进行巡行考察B.对官员按照上计考核结果赏罚C.对任职期满的官员进行考满D.对外省文官按照考课制度大计6.严复曾在《原富》按语中写道:“千古相臣,知财计为国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财养民者,荆公一人而已。

其法虽病,然事难助寡使然。

而其用意,因为千古之大虑,不容后人轻易排击也。

”严复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7.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广泛使用铁农具,进一步推广了牛耕B.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D.分封制崩溃,出现了郡县制2.“百家争鸣”最重要的部分是()A.诸侯国之间以争夺周王室权力为目的的混战和兼并B.各国在君主主持下的变法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争论C.民族大发展所激发出的思想意识D.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3.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用法律治理国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4.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和秦汉时“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分别是()A.云贵高原;珠江、闽江水系B.川南及滇黔北部地区;珠江、闽江水系C.云贵高原;江淮地区D.成都平原:岭南地区5.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A.排除了匈奴的威胁B.促进了汉人与匈奴杂居C.和睦了汉匈关系D.瓦解了北匈奴政权6.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间范围的有()A.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C.张骞出使西域D.正史最早记载的大秦使者访华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和汉武帝有关的是()①昭君出塞②张骞通西域③滇王金印④“汉委奴国王”金印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8.秦汉时期,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主要是()A.欧洲、罗马文化B.埃及、西亚文化C.朝鲜、日本文化D.中亚、印度文化9.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①“君权神授”②“天大感应”③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④提出“民贵君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两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生产技术主要有()①铁犁牛耕技术②井渠法③铸铁技术④造纸术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11.西汉与古罗马是当时世界东西方文明两大中心,随着二者的对接,中国与世界的优秀文明得以相互影响和借鉴。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一观点应当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3.近代某条约规定,“1200万为军费赔偿,600万为所销鸦片之赔款,300万为偿还行商拖欠英商之债款”。

批准该条约的皇帝是A.康熙帝B.道光帝C.咸丰帝D.光绪帝4.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5.下图是老师在讲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

依据图示,该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6.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A.提出三民主义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提出三大政策D.领导护法运动7. 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

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

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当时内地对香港的宣传是黑社会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1.“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三纲五常”等名词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即()A. 家国同构B. 中央集权C. 儒表法里D. 君主专制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

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 )A. 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 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C. 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 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3.《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 尊华鄙夷的思想B. 天朝上国的气度C. 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信心D. 农耕文明的包容4.《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

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

”明朝此规定意在()A. 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B.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 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D. 严格限制人身自由5.《左传·昭公》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当时,这一举措()A. 促进了国家统一B. 提高了劳动效率C. 有利于巩固统治D. 强化了中央集权6.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

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

”“锦城在益州南榨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丝织品收人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B. 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C. 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D. 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7.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

四川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四川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四川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上·贺州月考) 《史记》载:“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 六国贵族是亡秦的主要力量B . 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C . 秦朝的灭亡与夏、商、西周一样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D . 司马迁记载上述史实是要歌颂汉武帝治国有方2. (2分)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

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A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 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C . 地方政府腐败无能D . 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3. (2分) (2019高二下·泉港期中)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 .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C .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 .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4. (2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5. (2分) (2016高二上·南昌月考)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在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制作时间约为公元前5000年。

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A.纺织技术的起源B.制瓷技艺的高超C.原始农业的滥觞D.商品交易的活跃2.西周宗法制规定,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即所谓“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

其主要目的是A.实现宗族内部平等B.防止宗族溃散解体C.建立产品公有制度D.消除贫富悬殊现象3.在春秋战国时期,土特产品的地区差价很大,甚至“市贾倍蓰”,相差一倍至五倍.“其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利之驱使,使商人们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而不顾。

这主要反映了A.大众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B.商人从业风险空前升高C.特殊商品长途贩运的繁荣D.交通不畅阻碍商品交换4.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

先秦农时观念高度发达,源于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B.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D.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5.下表为现代科学对几种耕畜牵引力测试的结果。

两汉时期由于缺少壮牛,多用牯牛拉犁拱作。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普及,且最为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是A. 一壮牛拉犁B. 二壮马拉犁C. 一牯牛拉犁D. 二牯牛拉犁6.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D.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7.中国多子平分财产的继承制度由来已久,如《唐律》的解释条文称:“准《户令》: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违此令文者,是为不均平。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由此可见这主要为了说明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2.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3.古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

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4.“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B.“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一股追求营利求富的风气,人们向往奢靡的生活,这种心态变化表明A.社会动荡影响价值取向B.商业经济引发观念变化C.重商政策推动经济发展D.百家争鸣引发思想改变2.《荀子·富国篇》中提到:“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礼法并用缓和阶级矛盾B.礼乐并用维护儒家思想C.礼法并用维护封建等级D.战国时期阶级矛盾尖锐3.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下列有关这一时期历史的叙述正确是A.确立了察举征辟制B.经济重心转移完成C.冶铁业采用灌钢法D.儒佛道“三教”融合4.据唐史记载,开元、天宝年间磨行、磨家大量出现。

工部侍郎李栖筠“置私碾百余所,以收末利”。

“京畿百姓多以麦造面,入城贸易”,这反映出唐代A.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争利B.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C.粮食加工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5.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

该表说明A. 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B.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D.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6.元朝时,科举制经历了先废除后重建的过程,实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按程朱理学的观点答题。

这反映元朝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B.重视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C.削弱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功能D.致力于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7.在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货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步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这一现象反映了A.自然经济出现分解的趋势B.政府专卖制度有利于民生C.城市消费主导经济的发展D.城乡生活方式逐渐一体化8.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抵罪。

”该规定表明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2.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3.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4.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雍正五年(1727年),清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

这说明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B.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松弛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D.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逐步开明5.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

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

这反映出当时山东A.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B.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6.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

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A.缓和民族矛盾B.增强国家认同
C 总结前朝教训D.消除南北隔阂
7.唐宋时期,言利的思想主张日益抬头,一批思想家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一时期,社会价值取向从注重形式转向注重实期( )
A.传统的儒家伦理纲常已被完全抛弃B.平民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和兴盛
A.表明抗战胜利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
B.表明中共的和平建国纲领即将得到实施
C.表明抗战胜利促使国民党放弃了一党专政
D.反映了当时中国参政扩大化的历史趋势
18.下图漫画《鸟儿与草人》发表于1952年9月《人民日报》。
鸟儿对草人说,“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农民,现在农民可不是你这个样儿。”
该漫画反映了( )
2.现在已经面世的甲骨卜辞,除了极少数是记事刻辞之外,绝大部分是对于祖先神灵的贞问。大量的卜辞材料所表现的思想,乃是神灵为历史的主宰,神意左右着历史的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甲骨卜辞与青铜铭文记载内容的不同,表明( )
A.天命神学在西周遭到普遍怀疑B.中国古代人神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C.体现了审判程序的民主D.体现了民主程序与公正结果的一致性
22.有学者指出,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和矿物;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和黑奴。据此可知( )
A.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的贸易往来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28.1933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关于除财政部批准外一律禁止黄金出口的行政命令,后来强制全国私人公司和个人把储备的黄金交到联邦储备银行,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10月,罗斯福宣布减少美元的黄金含量。第二年,国会又授权联邦储备银行,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这些措施( )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民主”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尚书》中就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的词句。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材料记载了中国早起的民主制度②材料中的“民主”即“民之主”③材料含有古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④材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治国理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4.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个时期应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明清5.《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以刑辅德B.思想统一C.三纲五常D.君权神授6.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7.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汉时期()①封建国家对农民征收的赋税以田亩税为主②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③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较强④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大量存在A.②③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8.“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

四川省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高2024级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24.有学者在谈到《淮南子》“尚论诸家学说发生之所由来”时说:“自庄、荀以下评骘诸子,皆比较其同异得失,独淮南则尚论诸家学说发生之所由来,大指谓皆起于时势之需求而救其偏敝,其言盖含有相当之真理。

”据此可知,诸子学说的兴起()A.体现了显明的文化目的性 B.促进了社会变革的到来C.彰显了各学派风格的特性 D.供应了文化重组的机会25.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下诏:“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削减,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元和元年(公元84年),汉章帝又下诏:“自牛疫以来,谷食连少,良由吏教未至,刺史、二千石不负。

”这可用于说明()A.畜牧业在汉代农业中地位重要 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C.东汉的人口迁移引发社会危机 D.汉代的重农政策有所松弛26.北宋前期,乡村中催征赋役与社会治安的职责,分别由乡、管和耆负责。

后来,宋朝实施保甲法,这两项职责由都保头目统一负责。

这一调整()A.强化了社会限制 B.开启了基层自治C.加强了中心集权 D.协作了税制改革27.元代,不少城市都依据不同的产品交易置有特地的商业留易区。

据记载,元代初期,杭州城内有各种市、行百余种。

“杭州省会,百货所聚,其余各郡邑所出,则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温之漆器……皆以地得名。

”这反映出元代()A.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B.商业市场分工趋于细化C.南北方的经济联系加强 D.江南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表1中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A.经济半殖民化程度逐步减弱 B.近代工业有所发展C.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29.1842年,清政府在答复英国政府的照会中称:“中国官吏对于禁止鸦片的权力,当然只以不准中国军民吸食为限。

至于各国商船是否载运鸦片,中国无须过问。

”清政府的这一照会()A.标记着鸦片贸易合法化 B.完全满意了英国的侵略要求C.导致白银起先大量外流 D.致使鸦片走私现象更加严峻30.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人一再强调要进行“文明革命”“秩序革命”,并在布告中要求“各人照旧做事:读书的还是读书,种田的还是种田,做工的还是做工”。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838年6月,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

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

不久,收到29份议复奏折。

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

这反映了()A.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B.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C.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D.“夷夏之辨”观念根深蒂固2.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

这位外交官的陈述()A.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C.反映了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D.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3.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王朝即寿终正寝。

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A.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的侵略B.仍有扩大统治区域的意图C.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增强D.通过巩固边疆以抵制革命4.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

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A.实现与洋商的平起平坐B.在国际竞争中颇具优势C.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D.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5.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

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

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

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B.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C.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D.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6.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由此可知分封制()A.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B.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C.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D.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2.唐玄宗时代,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名称和治所如下:A. 突出对边疆的防御B.加强对西北的管理C. 巩固三省六部制度D.完善全国军事布局3.有人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

”下列对此说法解读正确的是()A.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B.等级制破坏了国家统一C.科举制缓和了阶级对立D.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4.下列图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与“旱”“涝”斗争中形成的智慧成果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湖南认为:“中国唐宋之时发生了从中世转换为近世的大变革。

经济上,交换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下能支持其结论的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民间集市“草市”形成D.政府特许广州一口通商6.光绪年间,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贩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A.封建经济完全解体B.国内市场趋于饱和C.与世界的联系密切D.茶叶加工技术先进7.据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

上海织布厂的发展境况侧面反映出()A.洋货的市场竞争力较弱B.国内商品市场过于狭小C.民族经济生存与发展艰难D.中国织布技术领先世界8.“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9.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1.“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三纲五常”等名词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即()A. 家国同构B. 中央集权C. 儒表法里D. 君主专制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

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 )A. 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 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C. 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 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3.《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 尊华鄙夷的思想B. 天朝上国的气度C. 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信心D. 农耕文明的包容4.《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

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

”明朝此规定意在()A. 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B.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 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D. 严格限制人身自由5.《左传·昭公》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当时,这一举措()A. 促进了国家统一B. 提高了劳动效率C. 有利于巩固统治D. 强化了中央集权6.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

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

”“锦城在益州南榨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丝织品收人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B. 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C. 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D. 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7.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

这表明当时()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 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C. 官府操纵商品价格D. 政府重视市场的监管8.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

由此可知,“变造”制度()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9.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

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10.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

这说明()A. 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B. 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 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D. 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11.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

每于驿边起居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

家有绫机五百张。

远年老,惑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

”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唐代()A.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B. 工商业经营获利巨大C. 官员从事商业经营D. 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12.蓝鼎元《鹿洲初集》:“(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

……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B. 利于扩大官方贸易防止海盗C. 推动了民间走私贸易的猖獗D. 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13.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

这些现象反映了()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城市规模的扩大D. 长途运输的便利14.西周时期,教民敬神事君的传统思想中,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物。

春秋时期,有人认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

这一变化()A. 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B. 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C. 体现早期唯物思想的萌发D. 表明君主集权思想的弱化15.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人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16.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7.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 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 不懂得国际公法18.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

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

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

各国闻者,莫不笑之。

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也。

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

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材料中梁启超()A. 客观公允地评价了失败主要原因是政治的腐朽B. 认为清朝的现代化运动必须进行新的范式转换C. 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D. 认为李鸿章的思想已经具有了民族民主色彩19.下侧为民国十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小学《三民主义课本》插图。

图中上方自左向右文字为“垄断事业”“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下方船头有“中华”两字。

为消除这三大障碍,使“中华”这艘航船顺利航行,革命志士( )A. 领导辛亥革命B. 掀起五四运动C. 发动国民革命D. 开展土地革命20.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

”这说明()A. 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 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C. 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 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21.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英文译稿节选:我党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A. 国民大革命B. 社会主义革命C. 新民主主义革命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2.著名史学家蒋廷黻说:“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

”太平天国运动中不能反映该论断的是()A. 天京事变中自相残杀B. 大量聚敛金银财富C. 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D. 颁行《资政新篇》23.1833年之前,普鲁士人郭士立三次进入中国沿海搜集情报,并于当年创办中国第一份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表示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工作。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多处引用了此报刊中的资料。

下列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的是()A. 郭士立搜集情报为发动鸦片战争做准备B. 外国人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C. 中国近代创办报刊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D. 近代报刊间接对中国人起到了启蒙作用24.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史观影响史学结论B. 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C. 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结论D. 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25.“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A. 洋务官员思思的落后性B.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 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26.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内部动荡与列强侵略B. 西学东渐与经济衰退C. 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D. 政局混乱与工业落后27.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中说:“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它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等。

”导致上述思想主张产生的因素有()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近代国家建立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8.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 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2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另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这主要是指()A.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B.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C. 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D. 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30.“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