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22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
2、关键人物 唐太宗
❖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 应试者众多,录取率极底
❖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现 存 的 唯 一 一 张 状 元 卷
天
赚太 得宗 英皇 雄帝 尽真 白长 头策 。,
下 英 雄 , 入 吾 彀 中 矣
武则天
开创殿试 创设武举
应试者多至万人
武状元苏乞儿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思考:科举制诞生前,政府是采
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来选取官 员的?
总结:出身豪门权贵家庭(注重门第)
地方官员和豪门权贵推荐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
准有依三据:家:世官、员道只德能、从才高能门。中权正贵根中据选家拔世,、 才许德多的有评真论才,实对学人物的作人出不高能下为的朝品廷定和,称国为家效 “上力品品。”,。二品品共又分有为干九 预等 中, 正但推因举中之正权者,一而般获都得是二 品者评几价乎全:部选是拔门官阀员世的族权,利故门集阀中世在族地完方全权把 持贵了手选中官,之不权利。于于是中在央中集正权品。第许过多程出中,身才低的微 标但准有逐真渐才被实忽学视的,家人世得则不越到来重越用重要,甚至成
1、名落孙山
2、春风得意马蹄疾பைடு நூலகம்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
十慈 七恩 人塔 中下 白最题 居少名 易年处
,
小结
诞 生
科 举 制
完 善
度
影 响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首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主要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
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打破了士人阶层对政治 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和多元化;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教育的普及和 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对当今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启示
多元化考试方式
强化实践能力考查
科举制度废除后,教育考试制度逐渐 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今教育考 试制度改革可以借鉴科举制度的经验 ,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和评价标准,以 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80%
士人阶层的特点
士人阶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 政治地位,注重家族传承和家风 建设,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有 着重要影响。
民间教育普及和提高
民间教育的普及
科举制度推动了民间教育的普 及,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 参加科举考试而积极送子女入 学读书。
教育水平的提高
随着民间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资 源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教育水 平逐渐提高,文化素养和知识 水平也得到提升。
殿试
由皇帝亲自主持,对贡士进行策问,以定甲第。
八股文及其影响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 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 股八部分组成。
影响
八股文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 ,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武举与特科选拔
武举
唐朝武则天始设武举,以选拔武艺人才。历代因之,清光绪 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
目
CONTENCT
录
• 科举制概述 • 科举考试内容与形式 • 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象与影响 • 科举制度变革与衰落 • 评价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和
作用
01
科举制概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课,学习时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后来的历朝历代加以沿用、改革,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二、课程标准了解科举制的创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教师: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
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
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1400多年前的中国科举制度,那么科举制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感知科举制度。
(设计意图:公务员考试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许多相同点,并且家喻户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春的萌芽---科举制的诞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份简历:王有富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李学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讨论:他们两人谁能做官呢?为什么?学生:王有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出身低微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设计意图:用当时社会的两种阶层人作对比,更加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第四课 科举制度
教法设计
本课重点
解决问题
本课
学生所得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
教学后记
年月日
注:1.本页手写;2.“课型”栏填写新授课、练习课、活动课、复习课、作文课等;3.其他栏均在授课前写好,“教学后记”栏在授课后写好。4.推门听课的行政、督学、教研组长等的签字位置在“教案编号”栏上面。
教学过程
(“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板书)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板书)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板书)
㈢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讨。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步步深入的?(学生总结)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教出时间
教案编号
教学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课件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共22张PPT)
科举制度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 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 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 术研究,而且推动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 削弱其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逐渐沦为封 建统治者附庸。
1905年(清末),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课堂小结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这句话反映了历史 上哪种现象?
想 一 想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顾名思义:什么是科举制? 科: 分科考试 举: 选拨官吏 科举制: 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拨官 吏的制度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魏晋以来,设立中正官考察人品, 把人按人品分为九个等级,得到上品评 价的人就可以推荐做高品的官,这叫做 “九品中正制”。 后来,高官大户把持了所有的高官 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 担任。于是 门第出身 作为品评的唯一标 准,是世族就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 官就一定得差评,形成了“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三 科 举 制 的 完 善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 称状元
武则天:
开殿试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 主要的考试内容
设武举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
科举制的 创立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通过 分科考试 选拔官员 设置进士科 —— 科举制诞生 ① 扩充 国学规模 ②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 状元 ①开殿试;②设 武举
阶段 创立
隋朝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 开殿试、武举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ppt课件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以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这一方法源于科举制度。科举制 于( )
A、汉朝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2、在科举制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是( )
①明法 ②秀才 ③进士 ④明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如果你是唐朝的读书人,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了第一名,将被称为( )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 等五十多种。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常 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 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 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 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 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 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 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 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2020/2/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
静 读
分 述 深 悟 热 议
科举制的创立
自 测
静 读 分 述 深 悟 热 议 自 测
第4课时
科举制的创立
了解史实,感受文明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 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 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 据统计,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共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秀才更是不 计其数。这其中包括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静 读
述 深 悟 热 议
第4课时
科举制的创立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 分 问题还要有价值
自 测
静 读 分 述 深 悟 热 议 自 测
第4课时
科举制的创立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 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 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 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 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 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 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 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 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 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势族”的局面。
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 D )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A.唐朝末年 A.唐太宗 B.明朝 B.唐玄宗 C.清初 C.武则天 D.清朝末年 D.隋文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2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入新课】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隋唐,看看当时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现实、教材和导学案中的内容,预习、讨论后回答。
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高考作为今天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选拔。
因此,对于高考,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
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用高考这一话题导入新课,自然而有效,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明确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资料展示] 多媒体展示科举制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提出问题]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科学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_科举制的创立 (2)ppt课件
这部小说讽刺的是什么制度?
•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 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 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 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 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 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 可升官发财。
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 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 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 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的文学 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 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 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对中国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清朝末年被废除) (二)对世界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武则天: 开殿试 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 士科主要的考
进士科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明经科则注重考核儒家 义,内容以几部儒家经典为主,也分三场考试。第一场为“帖经 第二场为口试,第三场为时务策。进士、明经通过上述三场考试 即可以“及第”,也即考中,从此便可进入仕途。进士及第称“ 龙门”,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 予官职。
请列举材料中诗人的名诗佳作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 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 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 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 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 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 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 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 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南北朝时期一种重 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又名九品官人法。 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你来告诉我:
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 常设考试科目:明法、明书、明算、
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论一论:
大诗人李昂、李白、杜甫等参加过 科举考试吗? 中过进士吗?
看一看:
p16页《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图及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谁?
科举制的影响(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科举 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 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他们可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改善了中国用人制度。
材料: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 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 ★此材料反映 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科, 了科举制促进 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 了什么事业的 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 发展?使社会 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通过考 上什么风气盛 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 行? 了做官的途径,
刘玉璞: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 速读课本18页,思考一下:唐朝科举制的
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分别举例说明。 • 唐朝科举制的进步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录取的人数增多了,二是考试的科目增 多了,三是考试的方式增多了。 • 举例... ...
穿越时空,过把状元瘾 穿越时空,
• 假如你是唐朝的一位考生,你 会选择哪一科目参加科举?为 什么?
再见 感谢光临指导
祝各位: 身心健康,工作愉快!
THANKS!
科举考生看榜图
科举考生看榜图
科举制的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论从史出: 论从史出: 科举考试影响一 “唐朝科举应试者”——贞观年间,参 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 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继唐太 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科举应 试者多至万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 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 请问:从这些人数的变化,可以说明科 请问:从这些人数的变化, 举制在教育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举制在教育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结论: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论: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巩固目标
阅读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阅读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 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 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请回答: (1)“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的是哪项制度? ) 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的是哪项制度? 这项制度”何时形成?何时完善? 级 “这项制度”何时形成?何时完善?(A级) (2)“这项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B级) ) 这项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级 (3)“这项制度”有何积极影响?(C级) ) 这项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_科举制的创立 (1)ppt课件
大大有利于 被废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繁荣。
年,直到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 原因 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
。
隋 朝
建立:
581 年,建立者
杨坚 ,就是
隋文帝 都城 。
灭亡: 618 年,
隋炀帝 在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李渊 ,就是 唐高祖 ,都城 。
建立: 618 年,建立者
唐朝
唐太宗 武则天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
灭亡:907年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1、了解科举制诞生的原因(背景)。 2、掌握在科举制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两个 皇帝及他们的主要贡献。 3、掌握科举制逐渐完善是在哪一朝代? 这时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 主要贡献。 5、掌握科举制的影响。 、 两科最重要。 4、掌握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及他们各自的
科 举 制 的 创 立
原因: 隋文帝 开始用 分科考试 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 (隋朝 进士科 选拔人才。 隋炀帝 时正式设置 ,按 隋炀帝) 我国 科举 制度正式诞生。 的人,可以凭 做官; 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哇真棒,我 也要读书!
放榜日 考试现场 十年寒窗
做官
光宗耀祖 梦想成真
看榜文
考试
读书
情境四:有了科举制 穷书生张有才可能会……
虽然我很穷,虽 然冰天雪地,但 也浇灭不了我读 书的热情! 我要中举,我要 中举,我就可 以… 没有我的 名字,我 落选了… 我不会放弃 的,我努力 读书,总有 一天我会中 举的。
放榜日 考试现场 十年寒窗
看榜文 读书
考试
读书
秀才
有才”通过考试获得了做官的机会,这 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对教育界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假如张有才是唐玄宗时期的举人,你猜他应该准 备什么内容应对科考?这对文学界有什么影响?
学习反馈,汇总展示
三、科举制的影响
对隋唐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
学习反馈,汇总展示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 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 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 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情境一:穷书生张有才的命运
这样能不能选拔出有用的人才? 对我的统治有利吗? 不利
太不公 平了!
李富贵
皇帝
张有才
以书法 为主
以数学 知识为 主
情境二:穷书生张有才的命运
唐太宗时代……
科举考试的最 大获益者是谁?
“ 天 太 下 宗 英 皇 雄 帝 , 真 入 长 吾 策 彀 , 中 唐 赚 唐 矣 得 太 。 赵 英 嘏 雄 宗 ” 笼 尽 络 白 人 头 才 ” “ ——
—— ·
情境三:穷书生张有才的命运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 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 塌糊涂,平庸之 极 人品:欺善怕恶 ,为富不仁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刘英初一历史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岭沟中学114318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材分析]“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步的科举制就是在这一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就重点讲述了科举制度的确立、健全和完善。
科举制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推出了这一专题课,为后面课程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诞生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完善过程中的三位皇帝及其采取的具体措施;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搜集有关古今选官制度、用人制度的资料和知识,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给人才选拔方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讨论科举制的深远影响时,通过古今对比、中外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重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
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和逐步完善。
[教学难点]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
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善于用人)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科举制度)大家都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对未来的展望
改革考试制度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针对科举制度的局限,未来的考试制 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减少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
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和选拔机制,打破社 会阶层的固化,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 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强化实践能力
未来的选拔制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 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使选拔出来的 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选拔人才需要
为了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入政 府,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创立过程
隋朝创立
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 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 成。
唐朝发展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增 加考试科目,严格考试程序,提 高进士科地位,使其成为科举中 最重要的一科。
元朝科举制度的存废之争
元朝曾一度停废科举,但后恢复并确立了科举取 士的规则。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与废除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废除科举成为必 然。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戊戌变法与废除八股文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废除了八股文,改试策论 。
辛亥革命后的改革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新式学校开始 兴起。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人才 选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途径。
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强化了社会对教 育的重视。
科举制度对东亚地区的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举制。
02
科举制度的起源
起源背景
社会阶层固化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崛起,社会阶层逐渐固化, 寒门子弟难以进入上层社会。
科举制度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ppt课件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清朝末年被废除)
(二)对世界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背景:
本课小结
诞生: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对中国的影响:
科 举 制 的 创 立
完善:
影响:对世界的影响: Nhomakorabea正魏 制晋 有南 哪北 些朝 弊端 时 呢︖ 期 九 品 中
自主梳理: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阶段 创立
隋朝
皇帝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分科考试
对科举制的贡献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完善
唐朝
开殿试、武举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对中国的影响:
•
10、(1)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谏,调整统 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2)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 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3)唐玄宗开元年间,重视官员选用与考 核,任用姚崇为相,出现“开元盛世”(4)开元以后用人失当, 任用奸臣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教训:要完善选拔人才的制度,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言的人。 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 •
9(1)描写了开元年间,人口增多,粮食丰收,经济繁荣的景象。 (2)唐玄宗的年号。他后期的统治使唐朝由盛而衰(3)唐玄宗 开元年间,唐朝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4)国家统一,社会 安定;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开明的政策;富有成效的改 革;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武周政治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的 辛勤劳动(5)稻米和粟米
上课用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诞生 隋
科 完善 举 制 唐
隋炀帝—设进士科(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殿试、武举
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及太子少师等职。
影响中国文化文学发展:除了唐诗繁荣外,也推 动了语言发展。 举出有关“科举制”成语:
榜上有名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一举成名 生 状元及第……
独占鳌头 开科取士 连中三元
得意门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 状元站此迎榜。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三元:科举制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分别为 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解元、秀才、状元、进士……
成语:榜上有名 金榜题名 一举成名 ……
一、科举制创立
背景
魏晋南北朝如何选官?(政府在州、
郡设中正,负责评定本地人物,作为选官依据。吏 部选官,必须交中正调查这人的家史声名。)
弊端: 魏晋以来,选官主要看门第
高低(出身)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创殿试、武举 进士科考诗赋,亲自面试
动脑筋
P16页《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图及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两段材料说明科举制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大 雁 塔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宋人殿试图 应试场面
贡院考场
北京成贤街国子监,为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
于唐诗的繁荣。
有何 好 处 开始用 的方法选拔 分科考试 科 隋文帝 : 官员。 举 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制 选拔官吏的权,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的 正式设置 进士科,考核看法
科 举 制 的 完善
唐太宗: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 创设殿试和武举。
阶段 创立
隋朝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 开殿试、武举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完善
唐朝
记忆小测试
1、隋文帝开始用 分科考试 的方法选 官。 隋炀帝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 废除于 清 朝,延续了 一千三百 多年。 2、武则天时,科举考试增加了以骑射为主 的 武举 ;唐玄宗时,把 诗赋 作为进士科 的主要内容。 3、唐朝的皇帝中,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 唐太宗 、 武则天 、 唐玄宗 。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 用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 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各级考试?
(
(
(
生 员 , 童俗 试称 秀 才
( )
举 人 , 乡元第 试”一 名 称 “ 解
)
贡 士 , 会元第 试”一 名 称 “ 会 )
进 士 , 殿元第 试”一 名 称 “ 状 )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三、科举制的影响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1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 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 张九龄 房玄龄 发展。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
占有三分之二。
颜真卿 柳公权 3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 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诗 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 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 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 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 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4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 有很重要的地位。
5 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考什么? 分科考试
(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等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这句话反映了历史 上哪种现象?
想 一 想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顾名思义:什么是科举制? 科: 分科考试 举: 选拨官吏 科举制: 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拨官 吏的制度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魏晋以来,设立中正官考察人品, 把人按人品分为九个等级,得到上品评 价的人就可以推荐做高品的官,这叫做 “九品中正制”。 后来,高官大户把持了所有的高官 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 担任。于是 门第出身 作为品评的唯一标 准,是世族就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 官就一定得差评,形成了“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科举制度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 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 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 术研究,而且推动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 削弱其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逐渐沦为封 建统治者附庸。
1905年(清末),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课堂小结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 唐玄宗: 的考试内容。
天 下 英 雄 , 入 吾 唐 彀 太 中 宗 矣
科举考试的最大 获益者是谁?
——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 好不好?为什么?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 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 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 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 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 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 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 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1、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 国历史上的那个朝代? 科举制度 隋朝 2、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 挥了关键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4、说说“选举制”对唐朝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
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
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