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7-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7-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d0416369dc5022aaea00f8.png)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活动任务:“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收集资料,展开研究,以小组形式展示成果。
活动目标1、通过教材和学生搜集材料、整理,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
2、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演变,从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4、通过课堂展示环节,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搜集资料,展开研究。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节日。
教材通过对传统节日起源的探究,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上课非常活跃,经过了半年多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了对历史的初步了解,并且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包含一定的资料搜集能力。
通过课前对学生进行搜集资料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为了调动更多地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把全班学生分组,由学生完成各类资料的搜集。
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课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培养学生初步的资料和收集能力,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意识和能力。
难点: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设问:这份放假安排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问题?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当然,我们的传统节日不只这些,它还有哪些呢?(出示中国传统节日)我们今天就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为主,展开一次探究之旅,一起去探究这些节日的起源及演变,从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出示课题: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开宗明义,道出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及目的。
新课学习:学生活动一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师过渡:“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我们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那就先从春节谈起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58c874577f1922791788e864.png)
清明节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 四月五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 扫墓, 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 孝的具体表现。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 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 为“宵”。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 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在全国各地也 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 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
第二环:分组展示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 、 “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105天, 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
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的起源、传承及现实意义。
2.利用查阅图书,上网,社会调查等方法搜集 资料,培养了我们综合实践能力。
3.从古诗词中挖掘历史信息,培养了我们阅读 和表达的能力。
4.用流行歌曲帮助大家记忆,既寓教于乐,还 让我们学习了填写歌词和学唱歌曲。
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
着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
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A.元宵节 B.端午节
(B)
C.中秋节 D.腊八节
第三环 知识抢答:选择题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指杏花村。”写出了哪个节日的特
殊气氛? A.元宵节 B.端午节
(D)
C.中秋节 D.清明节
1. 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歌,请问谁知道这首 歌的歌名?
《正月里到了哪几种中国传统节日?
部编七下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部编七下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3413dea8b8f67c1cfbd6b83c.png)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七夕节】
又称为“乞巧节”。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
七的夜晚,“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
“织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仙女,妇女便在这一
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
美满姻缘。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中秋节】 中秋节也称团圆节、八月节等。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十五又在八月 之中,故称中秋。圆月带来的团圆的 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 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这不仅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 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A.元宵节
B.除夕
C.植树节
D.重阳节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
龙舞。”这是描写( D )的诗句。
A.春节
B.除夕
C.七夕节
D.元宵节
状元成才路
么看法呢?请自由讨论讨论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提示:我们不应该崇尚洋节,应该将自己 国家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这是我国传统灿烂 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 的一个重点,只有我们去发扬传承这些精神财 富,才能使全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随堂练习
1.下列哪个节日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C )
第22课 活动课:中节日呢?
春节
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拜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吃元宵、闹元宵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 习俗:扫墓、踏青
(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c4e3ac800722192e4436f699.png)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三: 清明节
5.从传统习俗扫墓、祭黄帝、踏青、荡秋千、
放风筝等,可知反眏的是( A )
A.清明节 B.中秋节 C.春节 D. 元宵节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随堂检测
6.图片反映出一定的历史知识,右图(扫墓祭祖)
反映的传统节日是( A )
金牌导学案
第二十二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金牌导学案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 …学…习……目…标..… 2 …课…前……学…案..… 3 …课…堂……导…案..… 4 …随…堂……训…练..… 5 …课…后……练…案..…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板报,它反映的传统节日是( A )
A.春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端午节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随堂检测
2.王安石在《元日》中写进:“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A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冬至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访问的人:奶奶、妈妈、学生( )等。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课后练案
收获:①都知道七夕节。②都知道关于牛郎织女
的故事,但是奶奶讲的最好,
。
③奶奶和妈妈都知道,
。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课后练案
【活动收获】 (3)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 还了解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你对此有何认识?
《传统节日导学案》
![《传统节日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14d6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5.png)
《传统节日》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由来
2. 掌握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传统节日?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3. 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
4. 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和习俗有哪些?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并进行简短讨论。
2. 进修: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由来、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传统节日,包括其由来、庆祝方式和习俗,并向全班做简短介绍。
4. 总结:老师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传承和宏扬传统文化。
四、拓展延伸
1. 邀请家长或尊长来学校分享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体验。
2.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设计一个关于传统节日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五、检测评估
1. 设计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知识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掌握水平。
2. 观察学生在组内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判其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反馈建议
1. 鼓励学生多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 继续组织类似的主题进修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和责任感。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学生们会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会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他们手中得以传承,绽放出更加灿艳的光芒。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f27e88f502d276a200292ec4.png)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 追思先人之德,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 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追思 屈原,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要回到对先人、历 史的纪念与沉思上。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 了图腾的流浪者。如今,国家已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 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但这还不够,还要恢复节 日的风俗和内涵,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 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 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 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吃月饼、赏桂花、 饮桂花酒
第二环节:品诗词 猜节日
抢答题
品诗词 猜节日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桃木板写上神荼、 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 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 吊屈原
变(演变)
春晚、电话拜年、互联网 拜年、禁放鞭炮、微信红 包发压岁钱等 内容变化:祭奠烈士 形式变化:网上祭奠鲜花 追思
女儿回娘家、举办龙舟文 化节、小长假旅游等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 探究节日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1、观察春节门神年画的变化,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春节
• 春节起源: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叫过年,是我国最盛 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 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据记载,春节由冬天祭拜活动发展而来。冬祭是原始社会人们的 一种习俗。开始时,冬祭活动没有固定的日期,但一般都是在每 年冬天结束时进行。慢慢地,人们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候开展庆祝 活动。随着时代的变化,冬祭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最终 成了一年辞旧迎新的节日,所以人们开始称它为春节。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5053b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b.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材通过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认识。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习俗,为本课学习提供了生活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认识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
2.难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氛围。
2.谈话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节日起源、发展及习俗。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节日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节日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节日图片,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节日起源、发展及习俗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下问题:a.各个节日起源的原因是什么?b.各个节日的习俗有哪些?背后有何寓意?c.节日习俗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_mark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_mark](https://img.taocdn.com/s3/m/18eed5c3580216fc710afd6c.png)
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等
主持人二:清明—— 一个庄重而又欢快的日子,人们祭祖扫墓,春游踏青,亲近自然,追贤思孝。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
生:清明节——“亲近自然,追贤思孝”(教师板书)
主持人一:有请第三小组来介绍端午节(幻灯片8)
第三小组: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楚国大臣,遭馋去职,被流放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人划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人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题: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师:为了这次活动,大家做了好多准备,现在就把这次展示的机会交给大家,有请我们的主持人上台。
主持人一:大家喜欢游戏吗大家想不想做个游戏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小组活动一:“猜一猜中国的传统节日”(幻灯片3、4)
主持人二:1 春节:红红的灯笼,预示着人们生活的红红火火。
主持人二:2中秋节:嫦娥奔月,表达了人们月圆人团圆的希望
习俗: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挂灯笼、磕头
主持人一:春节——中国传统节目的开篇,是中华民族心中最隆重的节日,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有对遥远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美好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
生:春节——“合家团圆,辞旧迎新”(教师板书)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22课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22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14cba47cd184254b3535a8.png)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熟悉传统节日习俗,提高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②在小组活动中提高沟通、表达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②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提高爱国热情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难点:弘扬传统文化三、教学准备教学ppt,平板电脑,传统节日有关书籍,传统节日书签,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过节吗?”〈生:喜欢〉师:“为什么喜欢呢?”〈生:因为放假,因为有的节日可以和家里人吃团圆饭……〉师:“老师也喜欢过节,而且老师特别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
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品味经典节日,传承中华文明。
”〈板书: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2、讲授新课:师:“中国有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传统节日里有什么’”。
〈用ppt展示游戏规则〉师:“好,游戏规则我们看完了,我们就根据游戏的胜负来选择本节活动课你们组可以应用的媒介。
每组派一位代表来参加游戏,谁愿意举手了呀?”师:“其他同学为他们来打节拍,预备起。
”〈生:传统节日里有什么?春节。
传统节日里有什么?腊八节。
传统节日里有什么?端午节……〉师:“通过我们刚刚的游戏我们得出了胜负。
我们第一名所在的组可以获得一台平板电脑来查你们今天活动课所需要的资料。
第二名所在的组可以获得一本关于传统节日的书籍作为你们今天应用的材料。
第三组呢老师准备了一套小学生手工绘画的一套传统节日的书签,你们可以通过这套书签来找到灵感。
请几位代表回到座位。
”师:“传统节日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从远古传下来的这些传统节日清楚地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脚印,记载着每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1-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1-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bb4ce5a32d7375a517806b.png)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提高文化素养。
2、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节日习俗的传承与演变。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节日习俗的社会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指导如何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引入:在历史的积淀与发展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节日,有些节日是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农业经济的产物,还有些节日则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中华民族的的传统节日更是多种多样,清晰地记录了我们祖先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中国古诗词中就有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描述,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品诗词猜节日环节。
(课件依次展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相关诗词)师小结: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
约,缠束也。
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追思屈原,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的纪念与沉思上。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
如今,国家已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但这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风俗和内涵,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
三、围绕三大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1、小组展示春节的起源与习俗:春节起源: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叫过年,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优质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03d2f4a9bceb19e8b8f6ba31.png)
活动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准的提升,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此时我根据学校大的主题“传承民族文化,颂扬民族精神“。
捕捉了这个大家熟知的民族传统文化点,引导学生通过探寻,力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所以,我们共同决定就以“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为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二)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水平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社会调查水平,与人交流、合作的水平。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节日相关的小吃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活动过程:。
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22课《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
![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22课《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acf60eefdc8d376ee3271.png)
学习资料专题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
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首先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教学难点】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搜集资料、图片,小组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节日。
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的渊源。
二、新课学习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学生讲述、教师总结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小组推荐学生分别讲述三个节日的历史故事。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二、节日习俗的活动的传承与变化1、春节: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总结。
节日习俗: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帖年画、守岁、放爆竹、长辈给压岁钱。
食俗:蒸年糕、包饺子。
节日变迁: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
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
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图片展示;清姚文瀚的《岁朝欢庆图》2、端午节节日习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艾草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习俗。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一等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9854e1b524de518974b7d5d.png)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过程与方法用课件及视频展示传统节日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探究节日的起源。
提高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看待节日文化,了解传统节日,有利于认识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统节日的由来。
教学难点: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一首歌曲《新年快乐》,让学生根据歌词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展示各种节日:除夕()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国庆节()清明节()儿童节()中秋节()元宵节()五一劳动节()圣诞节()乞巧(七夕)节(),让学生在里面找出中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2、品诗歌,猜节日。
展示《元日》,《清明》,《六幺令天中节》,《静夜思》等诗歌,让学生猜出节日。
3、分四小组讨论节日的由来及习俗。
讨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春节由来: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半夜,"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3.22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导学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3.22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e747ba561252d380eb6eda.png)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导学案活动任务:“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收集资料,展开研究,以小组形式展示成果。
活动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
2.从传统节日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4.在活动这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课题,检查布置情况。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五、交流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
六、活动延伸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或者外国的传统节日吗?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七、课堂检测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 A )A.苏轼《水调歌头》B.苏轼《中秋月》C.王建《十五夜望月》D.辛弃疾《太常引》2.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C )A.春节B.端午节C.寒食节D.植树节3.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C )A.元宵B.除夕C.元旦D.守岁4.王刚在过某节时吟诵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猜王刚过的节是(B )A. 元宵节 B.春节C.端午节 D.中秋节5.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B )A.元宵节 B.端午节C.中秋节 D.重阳节6. “……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B ) A.元宵节 B.端午节C.中秋节 D.腊八节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4-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4-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3b4bcec281e53a5902ff3b.png)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 日的起源
探究一:传统节日知多少
下列哪些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除夕√( )春 节(√ ) 端午节(√)
重阳节(√ )国庆节( ×)清明节( )√
儿童节(×)中秋节( √)元宵节( 五一劳乞动巧节(×(七√夕))节圣火(诞把节节)((×√))
)√
泼水节( √)
探究一:传统节日知多少
(三)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习俗(传承)
祭祀祖先 贴春联 辞旧迎新 家族团聚拜年 压岁钱等
祭祖(扫墓上坟) 祭奠黄帝 踏青郊游 插柳、植树
龙舟竞渡 吃粽子 凭吊屈原
习俗(演变)
看春晚 电话、互联网拜年 微信红包发压岁钱等 禁放鞭炮
内容变化:祭奠烈士 形式变化:网上祭奠
鲜花追思 烧灵
课程目标
中
自主调查了解节日起源与习俗
国
活动导入 品诗词 猜节日
传 统
合作探究一 传统节日知多少
节
合作探究二 传统节日起源与习俗
日
的
合作探究三 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起 源
合作探究四
传统节日怎么过
巩固练习 辨图识节日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从传 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首先观和价值观。通过对 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 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提 高学习能力。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增强爱国热情,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表 达能力。
探究二: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忧国忧民,奋发向上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75ce5171fe910ef12df8f4.png)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一、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搜集资料,展开研究,分小组以不同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
2、通过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拍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4、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成立学习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收集、拍摄、整理相关资料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研究、课堂展示、情景体验
【活动资源】网络资源、学生拍摄的图片视频,学生制作的展示PPT,学生准备的情景体验实物等
【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过程
环节一:传(过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1老师导入
2各小组介绍分工,展示研究成果(抽取1组中国传统节日,一组韶关节日)
环节二:承(现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演变,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
1前展示的中国传统节日小组介绍节日习俗的变迁,认识现在过节的变化
2情景体验:各小组通过模拟展示、赠送小礼物等方式给其他同学带来过节体验
环节三:扬(未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延续民族文化精神。
1自创节日组展示
2思辨预判自创节日的命运
三、活动小结
1教师小结、学生小结
2布置作业。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全国一等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fb2685b0029bd64793e2c5c.png)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提高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整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成立研究学习小组、查阅相关资料。
课中展示探究:兴盛展示收集整理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相应的历史,感受传统节日承载的文化内涵。
课后拓展提升:教师通过活动课点评、交流与节日调查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节日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的起源,传承与变化,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活动难点〗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方法〗分组搜集资料、图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课前导入:组织教学,师提问: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学生答: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除夕…教师导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下面,我们就以课前布置的小组为序,请各组同学们分组介绍一下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以及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请第1组同学上来讲解。
〖新课学习〗第一小组上讲台,介绍春节的起源,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以及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教师简单点评。
第二小组上讲台,介绍除夕的起源,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以及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教师简单点评.第三小组上讲台,介绍元宵节的起源,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以及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导学案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活动任务:
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收集资料,展开研究,以小组形式展示成果。
活动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
2、从传统节日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五、交流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
六、活动延伸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或者外国的传统节日吗?
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七、课堂检测: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 A )
A 、苏轼《水调歌头》 B、苏轼《中秋月》
C、王建《十五夜望月》
D、辛弃疾《太常引》
2、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C )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3、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C )
A.元宵
B.除夕
C.元旦
D.守岁
4、王刚在过某节时吟诵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猜王刚过的节是(B )
A. 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5、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B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6、“……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B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腊八节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哪个节日的特殊气氛?( D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8、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
谁的( D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哪个节日的场面( A )A.重阳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