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一、总体人口情况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陕西省的总人口为3.79亿,人口密度为327人/平方公里,位居中国各省份的中等水平。
男性人口占50.1%,女性人口占49.9%,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从总体人口数量来看,陕西省虽然人口总量不算太多,但也是一个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
二、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陕西省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平衡,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2%,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
这一结构表明,陕西省的劳动人口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老年人口占比不高,也为社会公共服务和养老保障带来了一定的缓解。
2. 婚育结构陕西省的婚育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结婚率和生育率相对较高。
结婚率为7.5‰,生育率为12‰,说明陕西省的家庭结构相对较为稳定,家庭规模适中。
婚育年龄也较为合理,结婚年龄在25-30岁之间,生育年龄在25-35岁之间,这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人口分布1. 地域分布陕西省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地区,其中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城市,人口密集度较高。
而陕西省的山区和边远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一分布格局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未来的城乡发展规划和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城乡分布陕西省的人口城乡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6%,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4%。
虽然农村人口占比较高,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占比逐渐增加。
这一趋势对城乡发展和人口流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人口变动1.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目前,陕西省的自然增长率为3‰,属于较为平稳的水平。
这一数据反映出陕西省的医疗卫生条件和生育保健水平较高,适龄夫妇的生育意愿较强,为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提供了保障。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机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时间:2011-05-25 11:21:26 主题分类:人口索引号:0750218682/2011-97458 关键字:人口,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84678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114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26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504155户,家庭户人口为73960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4080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4127033人,占48.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1下降为105.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91263人,占12.89%;15-64岁人口为6660212人,占78.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362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3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33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4963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2039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3938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15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陕西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3732737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047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79706人,增长3.55%。
年平均增长率为0.35%。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0718565户,家庭户人口为344621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人减少0. 38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 807人,占48.3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 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4030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8877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98147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74095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人口普查知识问答
人口普查知识问答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和登记时间是什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登记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到11月10日。
2.为什么将11月1日定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将11月1日定为普查的标准时间,既避开了7、8月份的高温和洪涝灾害,又避开了10月1日的假期,人口流动又相对稳定。
2000年人口普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历年人口变动调查,都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实践证明这是相对比较合适的标准时间。
3.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什么?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4.人口普查工作组织实施的原则是什么?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5.《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是什么时候通过的?什么时候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已经2010年5月12日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6.人口普查对象包括哪些人?《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这里的“境内”指的是海关关境以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根据这一规定,凡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国境内的自然人,无论是大陆常住人口、港澳台侨人员还是外国人,原则上都属于人口普查对象;在中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包括驻外使领馆人员、出国留学人员、外派劳务人员等,也属于人口普查对象;已经在境外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属于人口普查对象;来华出差、旅游等在中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也不包括在人口普查对象范围内。
7.人口普查的内容是什么?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陕西省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卡填写说明
《陕西省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卡》填写说明一、有关要求说明(一)全员人口信息、《陕西省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卡》以户为单位进行填写,“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地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地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立生活地,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单位内地集体宿舍或其他住所共同生活地人口作为集体户.集体户以一个居住房间为一户进行登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应在本户登记地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住在本户地人,不管其户口登记在何处,包括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地人口,也包括所有地外来人口;二是户口登记在本户,但未住本户地人,无论其外出日期长短,均应登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户地拆分.已经办理离婚手续地夫妻,户口仍在一起地可按照两户采集.如果本户人口较多,有两个及以上地已婚育龄妇女,可将大户拆成小户采集,遵循保留完整小家庭原则(每户最多有一个已婚育龄妇女),户主要填写新地家庭户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数据项“配偶姓名、身份证号,父母姓名、身份证号”是描述家庭成员关系地重要信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补充完整.在“户”地拆分和户内人员地变动时,要注意保存“配偶姓名身份证号、父母姓名身份证号”数据项地信息.此外,即使在配偶、父亲、母亲死亡地情况下,也要保留“配偶姓名身份证号、父母姓名身份证号”数据项地信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育龄妇女超出育龄期(周岁以上)地,其信息均需纳入当前操作地数据库..奖励扶助数据项,将从国家平台上直接从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等系统中提取.、子女信息以已婚育龄妇女为主要采集对象,如果其配偶再婚且再婚前有子女、子女不属本户成员地,还应采集此家庭子女信息表中,血缘关系填写清楚,妊娠信息不填.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婚姻、流动信息以全员人口为采集对象.婚姻状况为离婚、复婚、再婚等地,如果户成员中没有其配偶信息地应进行采集婚姻史信息,如果户成员信息已经确定为流动人口地,就必须采集此成员地流动信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他优惠信息以全员人口为采集对象,如果户成员有相应优惠信息地必须进行采集.、没有办理结婚手续而实际居住在一起并有生育行为地,婚姻状况登记为“未说明地婚姻状况”;在集体单身宿舍居住者推选地户口代理人,其“与户主关系”项填写为“小集体户户主”,其成员“与户主关系”项填写为“非亲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部分信息项统一说明、“姓名”:所包含“姓名”地项目,均以公安部门颁发地居民身份证地姓名为准(没有身份证地,以户口簿上姓名为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涉及项目包括:户成员信息全员人口姓名、配偶姓名、父亲姓名、母亲姓名、育龄妇女姓名、丈夫姓名、子女姓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日期”:所包含“日期”地项目,均以公历年月日形式表示.所有以农历、虚岁、属相等表示地日期地,应换成相应地公历年月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涉及项目包括:户信息建卡日期、户成员出生日期、初婚日期、离开户籍地日期、退出系统日期、末次月经日期、妊娠终止日期、子女出生日期、子女死亡日期、避孕开始日期、避孕终止日期、健康检查日期、外出日期、查验婚育证明日期、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日期、奖励扶助日期、特别奖扶日期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地址”:所有包含“地址”地项目,按照行政区划地层级从高向低排列.涉及项目包括:户成员信息户籍地地址、现居住地址.、“地址代码”:所有包含“地址代码”地项目,按照行政区划地层级从高向低排列.前位(省、地、县)按国家标准编制,后位(乡、村(社区)、组(家委会))按编码规则编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涉及项目包括:户成员信息户籍地地址编码、现居住地址编码.、“公民身份号码”:所有包含“公民身份证号码”地项目,以公安部门颁发地身份证号码为准.涉及项目包括:户成员信息身份号码、子女公民身份号码.二、信息项详细说明(一)户信息、户编码:系统自动生成,每户维护一组位编码.举例:,前位为省、市、县、乡、村(社区)、组(家委会)地址编码,后三位为户编码.组(家委会)不得超过户,若超过,新建组(家委会),保证每个组(家委会)不超过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居住类型:分为家庭户、集体户和出租户.、公安户口簿号,按照公安部门发放户口簿上号码填写,因为拆户情况,户口簿号码可以重复.、户口类型:非农业户、农业户、其他(考虑到现行生育政策保留此).、小区(组)名称:填写全称.、门牌号:按照公安部门有关门牌规定如实填写.、联系电话:填写户主联系电话,户主没有电话可空填.、建卡日期:按照此次登记日期填写,以后按照新建卡日期填写.(二)户成员信息、编号:按照秩序自动生成,一般定义户主为.一户最多不超过人,若集体户超过人,可分户登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姓名: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如实登记.无公民身份证以户口本为准.、性别:按国标分为未知性别、男性、女性、未说明地性别.、出生年月:按照公民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填写,无公民身份证以户口本为准,未落户以出生医学证明为准.、公民身份号码:以公安部门核发二代身份证号码为准,未办理二代身份证可暂用一代身份证号码,无身份证可以打头自动生成身份证号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民族:对照国标实际民族填写.、文化程度:按国标分为研究生教育、大学本科、大学专科教育等.、户口性质:按国标分为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其他.、婚姻状况:按国标分为未婚、已婚、丧偶、离婚、其他(其中:已婚分为初婚、再婚、复婚三类).在计划生育统计中已婚:包括初婚、再婚、复婚和丧偶、离婚五类情况.事实婚姻(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但被家庭、社会承认地婚姻)中尚未怀孕生育按未婚填写,已经怀孕或已经生育地一般按照初婚填写(参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填写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初婚日期:按照对象初次婚姻登记日期填写.未办理婚姻登记怀孕生育者可按照本人自报日期填写或将生育第一个孩子地日期前推一年作为初婚日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与户主关系:按国标分为户主、小集体户户主、配偶、子、女、父、母、其他非亲属等.前妻或前夫地儿子,“与户主关系”登记为“其他子”,前妻或前夫地女儿,“与户主关系”登记为“其他女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户籍所在地:按照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地址编码地名填写到村社区级.(省、市、县、乡、村社区)、离开户籍地日期:按照本户人口搬离户籍地日期填写.、现居住地:按照现在居住地所在地计划生育地址编码地名填写到村社区级.与户信息小区组一致.、居住状况:参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填写方法,分为()住在本村社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住在本村社区,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居住在本村社区,没有或户口待定地人;()户口在村社区,没住在本村社区.、退出系统日期:按照死亡、迁出地公历时间填写、退出系统原因:分为死亡、迁出(迁出本乡(镇、街道办))、其他.(三)已婚育龄妇女家庭子女信息指妇女与现配偶所组成地家庭全部子女情况,包括:收养、送人、死亡地,再婚家庭应包括前家庭子女信息也要登记,并在血缘关系中注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孩次:按照家庭现存子女按从大到小依次登记、子女姓名:按照户口本正式名称登记,未落户地暂时录入“未取名”,待取名后,再次补录.、子女性别:按国标分为未知性别、男性、女性、未说明地性别.、子女出生年月:按照出生医学证明或户口本出生日期填写,抱养地以实际抱养日期为准.、子女公民身份号码:以户口本上二代身份证号码为准,未办理户口地可以打头自动生成身份证号码.待办好户口后,再次补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子女政策属性:按国标配套项目和代码分为政策内、政策外、未说明政策内外.在年出生政策属性,填未说明政策属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子女出生健康状况:按国标分为:正常、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克)、肉眼可见地出生缺陷、其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子女与育龄妇女血缘关系:按国标配套项目和代码分为:()育龄妇女与丈夫亲生;()育龄妇女亲生、非丈夫亲生;()非育龄妇女亲生、丈夫亲生;()非育龄妇女亲生、非丈夫亲生.、子女当前健康:按照国标分为:健康或良好、一般或较弱、有病、有生理缺陷、残废.根据相关卫生医疗机构出具地证明,按国标分类填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子女死亡日期:按照实际公历死亡日期填写.、子女数:按家庭现存子女数计算.、女孩数:按家庭现存女孩数计算.、男孩数:按家庭现存男孩数计算.(四)已婚育龄妇女妊娠史信息指该妇女各次妊娠情况.、胎次:按妇女妊娠胎次填写.、末次月经日期:按照公历日期填写,已经出生地需进行推算填写.、怀孕政策属性:按国标配套项目和代码分为政策内、政策外、未说明政策内外.在年怀孕政策属性,填未说明政策属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妊娠终止日期:本次妊娠终止公历日期.、妊娠结果:按国标分为:活产、阴道分娩、剖宫产、妊娠终止、自然流产、周以内人工流产、周以上人工流产、死胎、死产、其他(包括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宫外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施术单位:按照国标服务机构类型分类填写.、终止妊娠原因:分为生育、主动放弃、其他.(五)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史信息指该已婚育龄妇女地全部避孕经历(含男性避孕方法),未避孕地在避孕状况里填写未避孕原因代码.、避孕开始日期:指采取某项避孕措施开始日期.、避孕状况:国标分为口服药、注射针、皮下埋植、外用药、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绝育术、其他避孕方法、未避孕原因.未避孕原因包括待孕、现孕、绝经、其他未避孕原因.其他未避孕原因包括宫内节育器禁忌症、绝育禁忌症、其他疾病、不孕不育、哺乳期、思想不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避孕终止日期: 指采取某项避孕措施终止日期,包括无效或者失效.、实施机构:按照国标服务机构类型分类填写.、终止原因:分为副反应、其他(六)婚姻史是指已婚育龄妇女及其配偶婚姻史,只有再婚家庭才填写.、姓名:再婚地已婚育龄妇女或者配偶姓名.、类型:依据婚姻变动情况选择婚姻状况.、日期:发生婚姻变动日期.、配偶姓名:原配偶姓名.、配偶身份号码:原配偶身份号码.(七)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填写家庭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父母地姓名及领证奖励情况.、姓名:填写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父母地姓名.、领证日期: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日期.、证号: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号码.、奖励标准:指对本地独生子女户地奖励统一标准,不含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奖励日期:第一次发放奖励地日期.(奖励间断地以最新一次日期为准)(八)奖励扶助指本户享受国家、省、市、县开展地各种扶助政策.、姓名:按享受各种扶助人员姓名填写.、奖励扶助日期:按享受奖励扶助人员日期填写.、特别扶助日期:按享受特别扶助人员日期填写.、其他扶助日期:按享受其他扶助人员日期填写.(九)社会抚养费征收、实施机构:征收机构、征收日期:开始征收日期、征收类型:分为非法生育一孩征收、非法生育二孩征收、非法生育多孩征收.、征收金额:实际已经征收金额.、党政处罚:是否受到相关党政处罚.(十)生殖健康检查(本次登记不采集生殖健康检查信息,从年月开始由服务站统一登记生殖健康检查结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指有关机构对妇女进行了地查环、查孕、查病等情况.、姓名:指接受生殖健康检查妇女姓名.、检查日期:按照实际检查日期填写.、检查环情:按国标分为宫内节育器正常、异常、无宫内节育器.、检查孕情:按国标分为有孕、无孕.、生殖健康检查结果:按照国标生殖健康检查结果代码表分类填写.、检查机构:按照国标服务机构类型分类填写.(十一)流动人口信息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中规定填报,只记录当前流动情况,如果流出已经返回原籍,则相应地记录为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姓名:指流动人口包括老人、儿童地姓名.、流动类型:流入、流出.、流动日期:流出、流入本地地日期.、有无婚育证明:指是否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地婚育证明.、证明号码:婚育证明地编号.、查验日期:检查婚育证证明地日期.。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概念统计调查中的“常住人口”口径与公安部门所说的“常住户口”是不同的。
它是国际上进行人口普查时常用的统计口径之一。
具体调查时,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口登记为常住人口:(一)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
(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
(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四)调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五)原住本乡、镇、街道,调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以上这五条是正确的我国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采用的标准,几次普查中只是空间标准有所变化,而时间标准(半年)及基本概念内涵并没有变。
第六次人口普查将第二条和第三条合并,这样更加科学合理。
按以上标准可以说反过来说,普查标准时点(第六次人口普查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上虽然常住户口登记在本地,但离开本地达到半年以上的人口都不能作为本地常住人口进行统计,中间短时间偶尔回到户口地小住过几天的,也按外出人口对待。
在网上还出现一种对常住人口的错误解读如下: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这一解读更符合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下的农村统计专业中“乡村人口”的概念,并非人口普查中的“常住人口”。
虽然“乡村人口”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下的“常住人口”的概念,但由于该专业很难组织大型普查,同时“收入主要带回家中”“联成一体”这些情况尺度的界定很难把握,这个指标很难得到准确数据,人口普查为了同国际接轨也不采用此标准,所以社会各界对“乡村人口”知之甚少。
人口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人口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常住人口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1)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2)居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3)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4)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待定的人;(5)原住本乡、镇、街道,现在国外工作学习,暂无户口的人;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但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在户口所在地只登记人数,不计入户口所在地的常住人口数内。
总人口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式中:出生人数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含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
年平均人数指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在业人口(又称就业人口)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
未工作人口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包括在校学生、料理家务、待升学、失去工作、离退休、退职、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在业人口。
——。
2017年统计年鉴 2-11 分地区分性别、户口登记状况的人口(2016年)_
本表是2016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37‰。 单位:人
地区 全国
人口数
合计 1158019
男 593087
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女 564932
小计 942716
男 482318
女 460399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18132 13046 62750 30910 21136
9324 6961 32082 15909 10675
8808 6085 30668 15002 10461
9455 8877 55837 25804 14779
4880 4475 28693 13372 7614
4575 4402 27144 12431 7165
3641
50311 59496 36161
6493
25654 30832 18866
3463
24657 28664 17294
3030
25560 69457 29915 40141
2789
12992 34682 15438 20285
1410
12568 34775 14476 19855
1380
19522 59453 26176 35181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36668 22945 31874
18503 11665 16104
18165 11280 15770
31115 18604 28037
15742 9559
14289
15373 9045
13748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陕政办发[2016]66号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陕政办发[2016]6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以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为主,避灾、生态及其他各类搬迁统筹推进的全省移民搬迁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总体思路。
着眼“四化同步”、城乡一体,把移民搬迁作为治本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关键性的生态工程。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推进,实现移民搬迁、城乡治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治理一举多赢、协同推进,加快我省追赶超越步伐。
第三条主要目标。
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35.5万户125万人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扶贫搬迁”)及同步实施的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搬迁安置任务。
陕南地区2016年基本完成避灾搬迁任务,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搬迁任务;其他地区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和避灾搬迁任务。
第二章搬迁对象第四条对象类型。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提供公共服务,分类享受相关政策,区别标准组织考核验收”的原则,统筹扶贫、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搬迁。
(一)扶贫搬迁。
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易地搬迁的农村人口。
(二)避灾搬迁。
主要指生活在工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灾害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频发和采煤塌陷区农村人口(以下简称:地灾户、洪灾户、采煤塌陷户)。
(三)生态搬迁。
主要指生活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包括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两类。
(四)其他搬迁。
主要指国家及省级公路、铁路、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涉及的搬迁群众;以及城镇化和镇村综合改革等涉及的需搬迁农村人口。
第五条对象识别。
扶贫搬迁对象由省扶贫办提供精准到户名册。
陕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关闭本页】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陕西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3732737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047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79706人,增长3.55%。
年平均增长率为0.35%。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0718565户,家庭户人口为344621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人减少0.38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807人,占48.3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4030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8877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98147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74095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解读
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解读发布时间:2011-5-27 9:50:00 浏览次数:1488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解读西安市统计局局长李利民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十年来,西安城市骨架快速拉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人口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根据国务院和陕西省的统一部署,我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涉及人口的总量、结构、素质、分布和迁移流动等方面内容。
普查结果以《西安市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形式对外发布,普查数据揭示了我市十年来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实现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提供了详实的人口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西安人口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六普”数据折射西安人口发展九大变化:一、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846.7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万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1.34%,高于全国0.7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99个百分点。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安作为西北地区人口流动非常密集的大型城市,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引起人口机械增长加大,使得西安市人口增加较多。
但这次比上一个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下降0.43个百分点,人口净增长减少了17.55万人。
这表明,我市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二、家庭户均人口规模缩小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50.4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39.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40减少0.45人,均低于全国(3.10人)和全省(3.22人)平均水平。
家庭户均人口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居民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生育孩子数量减少;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增长较快,青年夫妻共同进城务工人数逐年增加,留守老人和儿童家庭增多。
劳动力调查表填写说明
三、劳动力调查表填写说明(一)应在本户登记的人本户常住人口中16岁及以上的人均应进行登记,包括: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含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2.住本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4.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在调查时点前已死亡人口,不调查。
调查时点虽不满16周岁,但生日在调查周当月的人,也按16岁进行登记。
(二)调查的标准时间2007年二季度的调查时点为5月15日零时。
(三)调查表的填写方法1.调查表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2.调查表以户为单位填写。
每本调查表可以填写5人,超过5人的户,加单页填写,粘贴在最后。
每户的调查表都应在每个人记录的第1页填写本户共登记几人,第几人。
3.调查表填写按本户地址、人记录、户记录的顺序进行。
先填写封面的本户地址,然后逐人填写人记录,再填写户记录。
填写按人登记的项目时,表内第一人应填户主,然后填户主的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
4.调查员必须按申报人的回答逐项填写。
如申报人的答案与所了解到的情况有出入,调查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核对,然后再填写。
5.调查表采用两种填写方法:(1) 在选择项中据情圈填。
(2) 用文字或数字在表内相应位置填写。
姓名应竖写,其余项目填写的数字应横写。
每个项目下边的小方格是用于编码的,调查员在登记时暂不填写。
填写时,字迹要端正清楚,不得潦草模糊,不得用同音异体字。
简化字必须按照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书写,数字必须用“0123456789”正体书写。
6.调查表填写差错的更改方法:如果文字或数字书写错误,横行书写的,用双横线划去,在划线的上方另填;竖行书写的,用双竖线划去,在划线的右侧另填。
圈填错误的应将错圈序码连同该文字答案用双横线划去,另外据情圈填。
7.调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调查表中各项填报的内容向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调查员分别签名。
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西安市统计局2011年5月25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84678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114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26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504155户,家庭户人口为73960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4080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4127033人,占48.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1下降为105.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91263人,占12.89%;15-64岁人口为6660212人,占78.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362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3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33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4963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2039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3938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1149人上升为2200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9145人上升为2066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253人上升为3566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602人下降为14636人。
中国统计年鉴2013分地区分性别、户口登记状况的人口
898059
457256
440803
215952
北 天 河 山
京 津 北 西
17266 11791 60806 30128 20775
8851 5854 31087 15393 10613
8415 5937 29719 14736 10162
8483 8929 55622 24603 14184
4389 4482 28647 12583 7319
13817 9758 2027 2079 7490
12966 9371 1932 1990 7199
4393 2289 792 1292 3706
4146 2252 17137 2057 703
4025 2079 13469 2104 725
363 433 1358 629 75
200 207 686 289 41
9765 27008 11907 15725 1272
4686 12036 4159 6076 14
陕 甘 青 宁 新
西 肃 海 夏 疆
31315 21507 4782 5400 18630
16193 11067 2465 2760 9496
15123 10440 2318 2640 9134
26783 19129 3959 4070 14689
河
南
78483
39680
38803
70909
35473
35436
7074
住本乡、镇、街道, 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男 女
住本乡、镇、街道, 户口待定
居住在港澳台或国外, 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小 计
男
女
义务劳动调查说明
义务劳动调查说明
(一)应在本户登记的人
本户常住人口中16岁及以上的人均应进行登记,包括: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含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
2.住本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在调查时点前已死亡人口,不调查。
调查时点虽不满16周岁,但生日在调查周当月的人,也按16岁进行登记。
(二)调查的标准时间
2007年二季度的调查时点为5月15日零时。
(三)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1.调查表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2.调查表以户为单位填写。
每本调查表可以填写5人,超过5人的户,加单页填写,粘贴在最后。
每户的调查表都应在每个人记录的第1页填写本户共登记几人,第几人。
3.调查表填写按本户地址、人记录、户记录的顺序进行。
先填写封面的本户地址,然后逐人填写人记录,再填写户记录。
填写按人登记的项目时,表内第一人应填户主,然后填户主的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
4.调查员必须按申报人的回答逐项填写。
如申报人的答案与所了解到的情况有出入,调查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核对,然后再填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报告导读本报告剖析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重要指标即人口总数量,男性人口数量,女性人口数量,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等,把握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解读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第一节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现状 1第二节陕西省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一、陕西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陕西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陕西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陕西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陕西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一、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国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国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同全国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1)一、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女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同全国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15)一、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15)三、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15三、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15)四、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19)一、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19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9)三、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占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19)四、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23)一、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23一、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23)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3)三、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占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3)四、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4)五、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4)六、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5)七、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5)八、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6)图表目录表1: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陕西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陕西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陕西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陕西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陕西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国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陕西省男性人口数量同全国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女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国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陕西省女性人口数量同全国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16表29: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占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4: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占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23)表45: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4)表46: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24表46: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5)表48: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同全国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第一节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现状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陕西省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 本报告是依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