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ppt解析3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3剖析

谏太宗十思疏-3剖析

解析第二段
思考题: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 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 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简析:
•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 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2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 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 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排 比 句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简析
•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 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 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 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 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 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 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 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 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 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 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 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 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 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谏太宗十思疏ppt

谏太宗十思疏ppt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思:恪守道德作为一位君主,谏听臣民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恪守道德是太宗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之一。

太宗应当以身作则,以正道引领臣民。

同时,太宗应当给予臣民正当的待遇和赏识,以激励臣民尽心尽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二思:借鉴古人智慧古人的智慧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资源。

太宗应当深入学习古代文献,借鉴古人的智慧来制定政策和处理问题。

通过学习古人的经验和教训,太宗可以更好地领导国家,避免重蹈覆辙。

第三思:明智委任重臣太宗应当明智地委任重臣。

只有选择适合的人才,才能够让国家发展壮大。

太宗应当注重重臣的道德品质和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和责任,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确保他们为国家的利益工作。

第四思:尊重臣民的意见太宗应当尊重臣民的意见。

臣民是国家的基石,他们的声音应当得到太宗的听取和重视。

太宗应当设立适当的渠道,让臣民能够向他反映问题和建议,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第五思:明智处理外交事务外交事务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太宗应当明智地处理外交事务,坚持公正和平等原则,不断开展沟通和合作,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与互利。

第六思: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太宗应当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高防御和攻击能力,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第七思:重视教育和文化教育和文化是国家的宝贵资源。

太宗应当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臣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只有有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国家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实现长期的发展。

第八思: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太宗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任务。

太宗应当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关注农民的种植和生产条件,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太宗应当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九思:勤政为民勤政为民是太宗应当具备的品质之一。

太宗应当勤勉工作,尽力为民造福。

太宗应当注重廉政建设,反腐倡廉,严惩贪腐行为,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树立良好的榜样。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解题
谏:劝谏 写作目的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
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 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写作对象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劝谏内容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
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从十个方面分条劝谏太宗的疏文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以“固本思源”为喻
2.分析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3.解决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提出具体做法
叁·深度探究
第一段
(一)标注难解字词句,疏通文意。
固:使……稳固。
浚:疏通。
树根
臣闻求木 之 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而:却。
文本探究
第一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说起?
文章不是一下笔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论天下 安治的基础在于“积德义”,而“积德义”是抽象的道理, 不易为君主理解和信服。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 问题通俗化,便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况,说明人 君安国当积德义,“喻巧而理至”(《文心雕龙·论说》)。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贰·初读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 圈画不认识或读不准 的字或词语;听名家 朗诵,订正字音。
诵读文本
求木之长 zhǎng
塞源

黜恶
chù
垂拱
gǒng
载舟
zài
订正读音
浚 jùn 殷忧 yīn 谬赏 miù 壅蔽 yōng
细读全文 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 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 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 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 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浚(jùn ) 谗(chán )邪 谬(miù)赏 壅(yōng )蔽
载(zài )舟
文章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

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

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 《六国论》《过秦论》。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谏பைடு நூலகம்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本文首先通过比喻,以树木固根求长、水流浚源欲远来引出人君应积德安邦的观点。接着指出,如果人君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好比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一样荒谬。然后文章进入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了人君应当思考的十个方面,包括赏罚公正、用人得当、纳谏如流等,以此来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状态。每一段落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通过这篇奏疏,魏征成功地向唐太宗传达了居安思危、勤政爱民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其作为诤臣的忠心与智慧。

谏太宗十思疏ppt复习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复习课件

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魏徵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 《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他 在《隋书· 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的文风作了概括的评论,崇尚质朴纯正, 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他的 文学观点。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贞观十一年(637)上《十思疏》,告 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又 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在十个方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风之 上,这类文章,虽用偶句,但词旨剀切,气势雄骏,无典故堆砌之病,已表现出 由骈入散的倾向。后来刘知几的论文、陆贽和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献纳、奏议之 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诗多颂功祀神之作。但五古《述怀》一篇,意气慷慨,语 言劲健,在初唐诗歌中不失为格调较高的作品。 《旧唐书· 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俱著录《魏徵集》二十卷,已佚。 《全唐文》存其文三卷,三十多篇。《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三十多首。事迹见 新、旧《唐书》本传。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写作背景
这篇奏章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 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 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 征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 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 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 称赞魏征“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 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弦、韦是用以警戒之 物),表示从谏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 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 朕亡一镜矣!”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PPT课件

2021
28
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zhǎng )者 必浚( jùn )其泉源 虑壅( yōng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xié ),则思正身以黜( chù )恶 文武并用,垂拱( góng )而治
2021
29
27思固本思源比喻论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分析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本课小结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克终概寡引出警告反面思些什么提出十思正面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解决问题
比 干 被 挖 心
2021
1
2021
2
韩 愈 被 贬
2021
3
唐太宗
矣征可兴古可
!没以替 为以 人
,知;镜正以
朕得以,衣铜
治。
2021
26
本课小结 思
固本思源(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克终概寡
为什么思
引出警告 反面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正面
思些什么 提出十思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2021
解决问题
27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 项王曰:“沛公安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怎么
哪儿 疑问代词 养生的东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
要求
2021
21
积累词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舟覆舟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 足,何也?
凡:所有的 景:大 殷:深 著:显著 而:转折,却 实:的确,确实
能、克:能够 盖:表示推断,大概 岂……乎:难道……吗
译文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 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 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 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 住天下就很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 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文心雕龙》: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知识拓展 在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文章有各种专门名称。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文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动用刑罚,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施刑罚 。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 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 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他的 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 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的忠诚。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 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之大道哉!
当:主持、掌握 重、大:形作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崇:推崇 休:喜庆、福禄 念:考虑,想到 安:形作名,安逸环境 危:形作名,危难
以:用,实行 处:保持 胜:克制 斯:这 以:转折连词,却。 塞:堵塞 流:水流,名词
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保养,颐养
使……鸣,演奏
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管理
役使,劳损
毁坏,减损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 所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 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 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 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 争逐(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 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 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 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 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 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作者采用对比,认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 因是什么?
①人君在没有取得天下时,忧患深重,所以能团结臣民,竭诚 待下;一旦取得了天下,便容易骄奢淫逸,纵情傲物。
②“傲物”进一步发展,就容易滥用刑罚来对付百姓。而这只能 使百姓表面上恭敬,心里却不服。
③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须 知这股力量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换言之,人民 积怨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最终将推翻暴君的统治。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zhù),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 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 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 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zài)舟覆舟,所宜(yí)深 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戒纵欲

用人上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谏太宗十思疏》(上课)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上课)解析

殷忧
竭诚 待下
吴越为 一体
——载舟
对 比 得志
纵 情
骨 肉
严 刑
傲为
比 苟免—— 喻
不怀仁
——覆舟
物行
貌恭——

不心服
研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
顺的现代汉语。(见课件) 3、齐读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其:副词,用在句首表反问,难道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忽 :轻视,怠慢 君:做国君诚:果真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 可欲:形容词作名词 想要的东西 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则:就 以:连词 来 人;念高危,则思谦 作:兴建 安:使动用法 使……安定 冲以自牧;惧满溢, 念:想到 冲:谦虚 则思江海下百川;乐 牧:约束,修养 下:居于……之下 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度;忧懈怠,则思慎 以为:把……当作//认为 始而敬终;虑壅蔽, 敬:谨慎 雍蔽:被堵塞、蒙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想 虚心:使心虚//一种谦虚的美德 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谗邪:形容词作名词 说别人坏话的人 恶;恩所加,则思无 正:使动用法,使……正身:自己 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黜:排斥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恶:形容词作名词 奸恶的人
的地方”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③结构助词,与“为”配合表被动: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 ④等于“许”,表约数:从弟子等十人所
5.以 介词 ①用、拿:虽董之以严刑 ②凭、按照:语何以至此 ③因为、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则思三驱以为度 ⑤在: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动词 ①用、使用、任用:忠不必用为,贤不必以 ②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连词 ①表目的或结果: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表偏正关系:则思虚心以纳下 ③表原因:以其求恩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表并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反论 证
所有的 帝王 大 开头做得好的人
大概 难道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
表推测原因
多 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
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
看不起别人
深重的忧患 竭尽诚心
目的
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
令人畏惧的怒气
至亲 路人 即使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
学习任务二:理清文章思路
“十思”固好,魏征为何不在开头提 出,而放在最后提出?在提出“十思” 之前,他还论证了哪些内容?运用了 哪些论证方法?请从论证方法角度梳 理文章思路
合作释疑【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以“固本思源”为喻)
2.分析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满招损,谦受益”。人也应该虚怀若谷。人有谦虚的品质, 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激起强烈的上进心, 去取长补短,永不停息地追求进步,永不满足地探求知识,古 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哪一个不具有谦虚的美德呢?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 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
求指木用之比长喻者者之,理必去固论其证被根比本 欲喻者流之之理远的者论证,方必法浚。其在两泉事源
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

正喻 论

思即可国用之一安事者物比,喻必另积一其事物德,义
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对比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yīn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 骨肉为行xíng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zài舟覆舟,所宜深慎。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
尽:用尽
效:献出
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对君主来说
劳损、役使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
垂拱:垂衣拱手
使……劳,使……苦 司职:管理职事。司,主管,操作。
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做到“十思”有什么效果?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 垂拱,不言而化。
安人:使百姓安宁
冲,谦虚。牧,约束
乐:把……当做乐事。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
下:居……之下
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
以为:省略句,把……当作
壅:堵塞
以纳下,想谗形作名,奸恶小人
垂拱而治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以“固本思源”为喻)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提出具体做法)
解决问题
品劝谏术
(一)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对 比论证,论证有力
(二)逻辑思维严密(提出观 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语言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以:而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一思知足以自戒 二思知止以安人
三思谦冲而自牧 四思江海下百川
戒奢侈 要节俭
戒骄傲
五思三驱以为度 六思慎始而敬终
七思虚心以纳下 八思正身以黜恶
戒纵欲 要勤勉 戒轻人言 要兼听
要谦逊
九思无因喜以谬赏 十思无因怒而滥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 择善而从之
• 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
• 善始善终
• 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பைடு நூலகம்
• (善始者实繁,克终
者盖寡)
• 《易经》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 文体。
字音
• 求木之长者 • 必浚其源泉 • 塞源而欲流长 • 载舟覆舟 •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
纳下
• 惧馋邪,则思正身以 黜恶
• 无因喜以谬赏 •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Zhǎng • Jùn • Sè • Zài • yōng • Xié • Chù • Miù • gǒng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喻→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对 比

排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比 句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凡百元首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普遍规律
殷忧: 竭诚待人 吴越为一体
得志; 纵情傲物 骨肉为行路
智者尽其谋,勇者,者播其惠,信 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 居安思危 • 载舟覆舟 • 垂拱而治
成语典故
• 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 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 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 以推翻统治者
载舟 覆舟 所宜深慎
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善始与不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 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提出“十思”的内容:
(第1、2条)戒奢侈 (第3、4条)戒骄傲
(第5条)戒残忍 (第6条)要勤勉 (第7、8条)要虚心纳下,正身黜恶 (第9、10条)戒赏罚不公 • 2 做到“十思”的好处:
•思考: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如何?
魏徵: 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 家、史学家、文学家。 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 校侍中等职务。魏徵敢 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 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 于世。他一生上书二百 多次,达数万言。 他曾主持《隋书》、 《群书治要》的编撰工 作。
本文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 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 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 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 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徵便不断用前代兴亡 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 本文为其中一篇。
• “伴君如伴虎” • “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
得不亡”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魏徵殂逝,朕亡一镜”
魏徵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 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 赏玩得高兴时,魏徵进来了。太宗怕魏徵 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 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 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