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数学广角。

我们将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对称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图形的对称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是对于复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如何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彩色粉笔、图形卡片、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用白板和彩色粉笔给同学们讲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 对称性质的学习:我会用图形卡片和尺子给同学们讲解图形的对称性质,并举例说明。

5. 应用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白板上写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图形的对称性质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七、作业设计2.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并把解答过程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于图形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个难点进行一些额外的辅导,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多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这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导学案

第一课时抽屉原理导学案编写:李经国审核:梁成珍使用教师:班级:日期一、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

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二、预习学案:1、预习教科书70页内容。

2、说说这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3、揭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板题)三、学习过程:研究4枝铅笔放进了笔筒的现象。

1、示题: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放法和发现填写在记录卡上。

3、小组汇报交流。

4、你从这些方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5、小结: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枝铅笔。

6、师: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出这个至少数2?7、引导学生用假设来想:假设先在每个笔筒里各放1枝,这时还剩下1枝,这剩下的1枝无论放在哪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里会出现2枝,也就是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4÷3=1……11+1=28、那照这样的思路:把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怎样想?把10枝铅笔放进9个笔筒,情况怎样?100枝放进99个笔筒呢?9、问:从上面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只要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即:把m个物体放到m-1个抽屉中,那么总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发现求至少数的规律。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四、课堂检测1、填空。

(1)3只鸽子飞进了2个鸟巢,则总有一个鸟巢中至少有()只鸽子。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5《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5《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5《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的计算和应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几何图形的复杂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旅行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鸽巢原理,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

2. 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鸽巢原理的内涵。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鸽巢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有10个苹果要放到9个篮子里,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每个篮子都会有苹果。

2.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导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鸽巢原理。

2. 给出鸽巢原理的正式定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鸽巢原理。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习题。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将鸽巢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强调鸽巢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习题。

2. 思考鸽巢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鸽巢原理。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严密的思考问题。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巩固练习”环节。

这个环节不仅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实践运用,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对鸽巢原理理解程度的重要步骤。

因此,对于这个重点细节,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巩固练习(10分钟)1.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理解鸽巢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并能够将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鸽巢问题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归纳总结解决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课件,用于呈现和讲解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如:假设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如果有40个座位,那么至少有一个座位上会有2个或以上的学生。

让学生思考并解释原因。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如:对于n个鸽子,m个巢穴,当n>=m时,至少有一个巢穴上有2个或以上的鸽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鸽巢问题进行解决。

如:一个篮子可以放4个苹果,如果有5个苹果,那么至少有一个苹果在篮子里。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对鸽巢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原理(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原理(导学案)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1)导学案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在猜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鸽巢(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运用鸽巢(抽屉)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试一试:
(1)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小组合作.
(2)“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3)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
(4)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二、合作探究:
例1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为什么呢?
方法一:放一放,有哪些放法?
方法二:分一分
方法三:算一算
例2:一副扑克,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现有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则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为什么?
例3: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2人属相相同。

为什么?(课本P71 1)
小结:“鸽巢原理”也叫“抽屉原理”
把(n+1)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鸽巢中(n是非0自然数),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三、练一练
1、一副扑克牌有54张,去掉大、小王后,爸爸从余下的牌中任意抽取了14张,并对丁丁说:“这些牌里至少有一个‘对子’”.你认为爸爸说得对吗?为什么?(点数相同的两张牌组成一个“对子”,如“KK”).
2、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抽牌.
(1)要想抽出的牌中一定有2张同种颜色的,至少要抽几张?
(2)要想抽出的牌中一定有2张同种花色的,至少要抽几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人教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时,我以教材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涵盖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等内容。

在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部分,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法,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底面形状、侧面形状等。

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部分,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部分,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实物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卡片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比较这些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然后,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部分,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际操作,体验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板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公式,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圆柱、圆锥、圆柱、圆锥。

答案:圆柱体积为1200立方厘米,圆锥体积为360立方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五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材分析:所谓“抽屉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建模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教材编排的“抽屉原理”涉及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只要物体的数量比抽屉多,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至少两个物体。

第二种,即是“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元素放入n 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个元素”。

若k为1,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见第一种情形实际是第二种情形的特例。

第三种情况是把无限多个物体(如红球、蓝球各n个)放进有限多个抽屉(两种颜色),那么至少摸出(n+1)个球才能保证一定摸出红(蓝)球。

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材第68~69页相关内容。

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能解决简单的“鸽巢”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初步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多媒体课件、每组3个文具盒和4支铅笔。

1.师:现在我任意点13位同学,我可以肯定,至少有2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你们信吗?2.验证:学生报出生月份。

根据所报的月份,统计13人中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学生人数。

适时引导:“至少2个同学”也就是2人或2人以上,反过来,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可能有2人,可能有3人、4人、5人……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至少有2人”。

设疑: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

一、鸽巢原理(一)。

1.课件出示例1的问题。

同学们手中都有铅笔和文具盒,现在分小组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进3个标有序号的文具盒中,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只有铅笔数比杯子数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上面的题如果找到数学方法来解答就方便多了,你会吗?
N+1枝铅笔放进n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7)思考: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
(8)、像上面的问题就是抽屉问题,在这里把4枝铅笔,(5、6、100)枝铅笔看成是要分放的物体,把3个盒子,(4、5、99)个盒子看成抽屉。把此问题用抽屉问题的语言描述出来就是:把4个物体放进3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个物体。
4、练习十二第1题先独立思考,上台展示,集体评改。)
(五)课堂小结(时间预设2分钟)
这节课你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解决问题
1、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主备教师:
探究新知
第5单元
第1课时
课题:抽屉原理
学习目标
1、我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我能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分配问题。
2、难点是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
学习过程
温馨点拨
设计意图
(4)、引导学生用假设来想:1、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5)、那照这样的思路:
把5枝铅笔放进4个杯子,怎么想?
把6枝铅笔放进5个杯子,怎么想?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杯子,怎么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数学广角《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数学广角《解决问题》
3、做一个小正方体,两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两个面上写3,至少要抛多少次才能保证至少有3次朝上的面上的数字相同?
认真思考
准确填写


1、 学生自评:
2、 学生互评:
3、 教师总评:
整理导学案(图星)




作好记录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适时引导质疑、概括和总结。




1、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多少个球,可以保证取出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2、红、黄、黑、白、绿五种颜色的球各4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若要保证取到的有两个颜色不相同的球,至少要取多少个球?
所以可以表示为:()+()=()
温馨提示:请用红笔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巡视学生的预习笔记、自学进度和效果。




学习对子交换导学案,检查对方独学的过程、方法、结果与我不同的对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导学案,共同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帮助组内成员解决疑惑问题。
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并因势利导。


全班交流成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科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年月日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主备人
课题
数学广角《解决问题》
课型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3课时
学习
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70页例3,及相关练习
学习
目标
1、我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会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合作探究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个性修改
合作探究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表扬后并总结: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总结: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总结
有关抽屉原理,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作业布置
做一做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一)
例1、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4,0,0)(3,1,0)(2,2,0)(2,1,1)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数学广角 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数学广角 教案

第5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4把椅子、实物投影仪以及书例题投影图。

学生: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一副扑克牌。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生玩“抢椅子”游戏。

游戏规则:准备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老师说开始以后,5个同学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

)2.导入新课。

刚才这个游戏当中,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有趣的原理。

[板书课题:鸽巢问题(1)]二、探索新知(一)“抽屉原理”的特殊例子1.出示扑克牌游戏引入教科书。

2.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3.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4.展示交流摆放的情况。

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进行板书。

(4,0,0)(3,1,0)(2,2,0)(2,1,1)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放情况,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5.探究“抽屉原理”的“假设法”思路。

刚才同学们通过摆放,知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作“枚举法”。

大家还有其他的思考方法,也可以推导出这个结论吗?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如果每个笔筒只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

所以至少有2支铅笔放进同一个笔筒中。

6.比较“枚举法”和“假设法”。

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操作发展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自主探究
学案设计
1、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拿铅笔和文具盒实际摆一摆、放一放,看一共有几种情况?
4÷3=1(枝)……1枝
把铅笔放进文具盒中,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枝铅笔,最多放枝,剩下枝还要放进其中的,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规律: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不论怎么放,总有﹙﹚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枝铅笔。

3、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2呢?多3呢?多4呢?你发现了什么?
只要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上面的结论都是成立的
4、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
5、把10枝铅笔放进9个文具盒里呢?
6、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呢?
你发现了什么?
只要放的铅笔数(要分的物体)比文具盒(抽屉)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