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二轮复习备考(浙江专用)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二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 精准训练十七 赏析古诗用典艺术
精准训练十七赏析古诗用典艺术练前提示用典(用事)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特色之一,分事典与语典两种。
近年来,高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王澜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
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词的上片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杜宇”的典故,表达了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充满艺术感染力。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注]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时的作品。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运用这一典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吴刚砍树典故。
吴刚的大刀竟被折断,表达了其归心之切。
题目是“八月十五夜月”,吴刚是被罚在月宫中砍树的罪人,满目飞明月的时候,自然就会看到想到月宫中的人,用典自然贴切。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①沧浪看梅[南宋]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②。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③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 语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训练1 语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该省棉花总产量较去年下降已是板上钉.(dìng)钉的事实,减产已成定式。
棉花减产无论是对运营策略,还是对金融投资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问题是具体下降辐度以及对市场供需会产生多大影响。
B.城东铁匠铺的风景很多,抡.(lūn)锤子的有力的手臂,臂膀上凸起的健硕的肌肉,铁夹子,烧得通红的铁家什,坚硬的铁锤以及沉稳的铁砧.(zhēn),总觉得这一切适宜用版画来表现。
C.如果肌体是健康的,那就不用动手术拉.(lā)口子,人的权利也一样,当权利被拉开“口子”之后,如何用力弥合也是一种遗憾。
所以权利的保障应该做在前头,努力避免受损。
要做到预防性的权利保障,首先就要对权利保持敏感。
D.干枯的河床,湖边的湿地滩涂,龟裂的土坷垃路,堆满砂石的便道……空气稀薄.(báo)地带无尽的荒原里,大自然成为主宰,渺小如我们用车轮的轨迹,蝼.(lóu)蚁般划过这人迹罕至的土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甲】《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
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心浮气躁....,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
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乙】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
然而,【丙】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及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提不高,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二章创新题型精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十篇冉氏烹狗记文言文阅读
第十篇冉氏烹狗记·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冉氏烹狗记[清]崔述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如是者数矣。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
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
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
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
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日,冉氏之邻至。
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
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
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
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
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
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之,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七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边练边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云斜。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 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 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 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 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当然,读完全 “戏言”中有“真言”。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 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杜甫《闻官军收河 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从四川出 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类,可以更好 诗的内容。
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 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
4.抓住尾句尾联,把握题旨。 古诗大都有“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通常在结尾点明题 善于品读尾句尾联。
(2)“承” 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 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 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有:①承上启 垫下文。 (3)“转” 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 中多指过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 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 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6)古代诗歌阅读 比较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荔支叹(节选)苏轼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③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
②堠(hòu):古代标记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
③鹘: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宮所在地骊山的景色: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出作者的讽喻之意。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义“一骑红尘”做铺垫。
2.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色上的异同。
2、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模式一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二章创新题型精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九篇毛颖传文言文阅读20
第九篇毛颖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毛颖①传韩愈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眎②,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
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自主加餐练 阅读组合增分练9 文言文+古诗歌+名句默写(含解析)
阅读组合增分练9 文言文+古诗歌+名句默写(时间:30分钟满分:3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雪涛阁集序①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
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而通其所必变。
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骚之不袭雅也,雅之体穷于怨,不骚不足以.寄也。
后之人有拟而为之者,终不肖.也,何也?彼直求骚于.骚之中也。
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而其为文也,有直书之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文实。
晋、唐以后,为诗者,有赠别,有叙事;为文者,有辨说,有论叙。
架空而言,不必有其事与其人,是诗之体已不虚,而文之体已不能实矣。
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
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②,共谈雅道。
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
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
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音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
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③,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
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
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
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
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中国历代文论选》,有删改) [注] 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
江盈科,字进之,袁宏道的朋友。
②驺从:达官贵人出行时骑马导行传呼的侍从。
③俳:滑稽,幽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逐.目而逐时逐:驱逐B.终不肖.也肖:像,相似C.信.腕信口,皆成律度信:随意,任凭D.为脱其粘而释.其缚释:解除解析:选A 逐:追随。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90分钟满分:12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1.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2.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每点2分,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8分)民夫宋伯仁阃帅①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
挑泥锹②无休日,失业③妻儿有叹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注]①阃帅:掌握军权的统帅。
②锹:铲子和大锄头。
③失业:荒废了农田耕作。
3.这首诗前三联,尾联抒情。
语言朴实,以的口吻来写,真切感人。
(2分)参考答案:叙事民夫(每空1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对复国无功、扰民无休、无视民间疾苦的戍边将领的批判。
②对劳役繁重、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同情。
③对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
(每点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8分)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学号得分1.(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8分)感遇(其二)陈子昂①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④冒⑤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释】①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
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
③芊蔚,草木茂盛。
④朱蕤,红色的花。
⑤冒,覆盖。
⑴前四句中,作者笔下的兰若有怎样的特点?(4分)是比喻自己像兰花一样的品质与才华。
“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无情流逝,表现了作者的感伤;“岁华”“芳意”自然是借助兰花的凋零,来感伤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5届河北唐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8分)唐多令惜别吴文英①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
②漫:空,徒劳。
⑴“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4分)3.(15届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词,完成后面题。
(8分)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⑴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答案】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
(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
这是远望的景观。
(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
这是近观的景象。
(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
这是身边的景致。
(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
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辨境、识境,学会答题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第二节专题纠错练——专项补弱,突破重点【考情调研】①意象,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识别、意象特点的概括、意象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
②意境,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意境特点的概括、意境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营造意境运用的艺术手法的分析等。
易错角度1 断章取义,摘句赏诗失误诊断:对诗歌的内容缺少整体把握,只注意到最为熟悉或典型的物象或情感面,只注意到个别的字眼或句子,便抛开其余而大加发挥。
示例分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对这首诗,有人只抓住诗中“残阳、瑟瑟、弯月”几个物象,便以为全诗的基调是伤感凄凉的,却忽视了“铺”的平缓柔和,以及江面在残阳照射下细波粼粼、光色变化的景象,忽视了关于“露”和“月”的描容绘形,故而全诗和谐宁静的意境和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也便无从把握。
解决途径:鉴赏时,应该着眼全诗,从作者生平、时代特点、作者情感等方面知人论世,既要着眼重点句子,懂得其妙,又要通读全篇,了解内容。
避免就句解句,断章取义。
2004-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讲座《诗歌鉴赏题及赏析》
1.(2018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诚心志的告白。知识拓展 何 为“点染”?
(1)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后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 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词学集成》引江顺诒 语)。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道:“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 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 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这首诗是叙事诗,可根据 核心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前八句讲在春旱的背景下,百姓食不果腹,去田里采摘地 黄,但地黄也不多,采摘极其艰难。可概括为“采地黄”。后六句讲采来的地黄不是 自家吃,而是带到“朱门家”(达官贵人家),卖给那些吃得面白肥胖的人。卖给那些 人的“地黄”被拿去干什么了呢?他们用它去喂肥马了。百姓却希望能换点马吃剩下 的残粮以度饥荒。可概括其核心为“卖地黄”。
方法点拨 诗歌中常见的5种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前 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 痛苦;⑤年华消逝、 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⑦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乡念亲;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 易逝的伤感;⑤仕途 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2019版高考语文(江浙版)一轮讲义: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分析解读浙江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命制一直强调对文学艺术魅力的感悟,在鉴赏中体现主动性和灵活性。
试题选材一般在六七十字以内,选一首、两首、三首诗词都有可能,所选诗歌大多是抒情性的绝句、律诗,词会以小令或中调为主,曲会以小令为主。
作品朝代并不固定,常会选名家的但考生并不熟悉的作品,也可能选非名家的精优作品。
一般选择文从字顺、富有诗情的作品,会有意识地将试题与教材做适当关联与衔接,兼顾内容考查与技巧考查。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赋分一般在7分左右。
预计2019年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进行考查。
五年高考1.(2017浙江,19—20,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1.答案(1)采地黄卖地黄(2)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21—22,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课件: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典题文本
(2016· 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译文】 北来人二首 (北方流落到南方的人)一说起京城发生的事情,仿佛白发也多了。皇家陵园的石
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
技法提分点24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入手鉴赏诗歌语言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读文支招
咬文嚼字
泡开诗家语
读懂诗歌不仅要靠“三看”,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语言,靠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 1.诗家语之变形 古诗出于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要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如右侧第一首, “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中的“残”“泣” 就使用了使动用法,明确了这一点
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 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一家十口当年同时离别之后,如今我成了独飞的孤雁。饥荒时节,我只好到荒 芜的寺院里锄野菜充饥;贫寒无衣时,我只能穿上国土沦陷后蕃人穿的衣衫。豪门
贵族歌舞喧闹,沙场将士却一天天稀少。眼看自己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也不见銮
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三章 特色题型精练 专题一 文言语段翻译
第三章特色题型精练专题一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闻于远近。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①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②尔。
(节选自明·计成《〈园治〉自序》)注①銮江:今江苏仪征县。
②《园牧》后改名为“园治”。
(1)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听说世上有真的就有假的,为什么不借鉴真山的形象,而要借助迎春神时用拳头大的石块堆积而成的石堆呢?(2)邀我在江苏仪征县的銮江之西为他主持建造园林,(园林建成后)好像很合我们的志趣,它同我为吴又予公主持建造的园林一起闻名于大江南北。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府经历[注]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
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棹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
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A卷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A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高阳台送陈君衡①被召周密②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 ①陈君衡,作者友人,宋亡之后,被元朝征召至大都做官,临别之际,作者作此词为他送行。
②周密,南宋词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三句描写送别场景,作者用雄健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气象阔大、色彩鲜明、热烈而又整肃的郊野送行图。
B.“宝带金章”表明人物身份,同时暗示此次大都之行的缘由。
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勒出人物潇洒的风神。
C.下片前三句,设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域的情景,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与上片送别哀伤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D.全词既写眼前实景,也有想象中虚景,虚实结合,深沉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复杂情感。
题作“送”之,实即留之。
解析:选C C项,“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与上片送别哀伤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错,应是“这阔大然而凄清的景象与上片热烈欢快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折尽梅花,难寄相思”,表现对友人惜别相思之情,也含不满之意。
②“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暗含对友人屈身仕元的不满之意。
③“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到那边的景象,表现出关切之情。
④“投老残年”表现作者对年华老去的伤感之情。
⑤“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委婉地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叹。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永遇乐①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归类:思想内容把握题
对应考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答案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根据题意,先理解、把握“描写角度”,再辨析“差异”点。
结合题意与词句,可供分析的“角度”有:人物(弹琵琶者、“洗耳为
对应考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
答案
2.(2015· 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
②
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
句,该诗涉及“浔阳”的有三句,涉及“月色”的有四句,各写出其
中一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注释①②③的作用是:帮助理解词语 ____________。
鉴赏 答案
真题训练·(约6分钟)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
的相关诗句。 ①
②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题干是“浔阳”“月色”,再找出《琵琶行》中与之匹配的诗
中庸”)。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标题点明了“吟”的写作对象(“三峡”)。
提示
(2)读正文,明主旨 那堪 ” 一词,表达了思念友人的伤心 第一首:该诗的 “ 情语 ” 是 “_____ _____________ 之情。 愁 ”一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愁并非因客观事物 第二首:该诗的“情语”是“___ 而生,而是从自己而生 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
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 “ 那堪 ” 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 “ 不自
愁”,愁在人心。 题型归类:表达技巧鉴赏题
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
乍雨初晴。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
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读懂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标题点出了写作对象——弹琵琶者,诗作可能是赞美其技艺的。
(3)读注释,挖暗示
用典,景哀 。 注释的暗示是:___________
鉴赏
答案
真题训练·(约6分钟)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________来写愁。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就是 “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
提示
(2)读正文,明主旨 落红,其弹奏 垆(酒肆),时节的词是____ 该诗交代琵琶女弹奏地点的字是_______ 雅 ,弹奏情感特点的字是 ___ 幽 ,高度赞美其技艺的 曲调特点的字是 ___
句子是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
筝。作者写对琵琶女情感态度的字
爱 ,写自己听的感受的词语是________ 似醉还醒。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琵琶 是___ 曲折身世的同情,抒发了自己被弃无靠的漂泊 女技艺 ____ 的赞美、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之感。 (3)读注释,挖暗示
渠听”者)与手法。从人物角度分析,前者可选取乐曲的弹奏,如弹奏
技巧、旋律变化、曲调特点等,后者可选取听者的反应,如感受、联
想等。从手法角度分析,常见的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
接描写、间接描写等。至于上下片的描写侧重点不难把握。
答案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 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
兮伤春心”句。
读懂文本·(约5分钟)
(1)读标题,探内容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标题交代了诗的中心事件 (“ 溪行逢雨 ”) 和写作对象 (“ 与柳
人的愁怀。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猿声 题型归类:形象鉴赏题
对应考点: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
答案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题问的是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首先要考虑有哪些抒情手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考点要求] 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2014· 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法,如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用典抒情。此外,两首诗一为唐诗,一为宋诗,唐诗重情
韵,宋诗重思理的特点也是解答的依据。第一首诗全诗不见“愁”,
但描写之景处处见 “愁” ,是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第二首诗明显的
是用典并点明“愁”字,另外,三、四句有以理写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