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古族人口的发展状况
蒙古族简介
蒙古族简介人口: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蒙古族人口为5813947人。
语言: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一布里亚特3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本民族语言学家多次改革,已经规范化的蒙古文。
居住地: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其余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区。
历史发展: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
蒙古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
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
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
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
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乌苏里江以东,西南包括云南,都纳入元朝国家的行省建置。
元朝设置宣政院,首次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
又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台湾。
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贡献。
蒙古族的家庭一般由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组成。
儿子结婚后分居,另立门户。
父母所住的蒙古包及附属什物,习惯上由幼子继承。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
过去,子女婚事多由父母包办,婚姻重彩礼,尚保存有妻兄弟婚习俗。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
现在,蒙古族的婚姻已由父母包办变为男女自由的选择配偶,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妇女在政治、经济上得到解放,在家庭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
蒙古族的丧葬,一般有土葬、火葬和野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族原有的优良传统和健康习俗,进一步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相适应,得到充分的发扬。
蒙古族人口
蒙古族人口
蒙古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总人口约有1200多万。
蒙古族历史悠久,祖先曾统治大部分中国西部地区。
蒙古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发现蒙古族人口存在。
蒙古族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部及东北地区。
蒙古族的人口在全国的比例高达6.2%,其中陕西、内蒙古、宁夏和甘肃四省的比例居前。
其余的蒙古族人口分布在新疆、河北、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八省。
蒙古族在中国也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
据调查,在2001年,中国流动人口中有3.9%是蒙古族,这是蒙古族流动人口的第二大群体,仅次于汉族。
从2001年至2017年,中国蒙古族流动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比例从3.9%上升到了6.8%。
蒙古族人口增长正经历着一个令人担忧的状况,如果按照此前的增长趋势,预计2022年蒙古族人口将增至约1300多万,而2007年的蒙古族人口为约1200万。
为了促进蒙古族人口增长,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规范蒙古族人口迁移,放宽蒙古族人口补助政策,实施财政贴息政策,提升蒙古族就业水平等。
同时,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控制蒙古族社会贫困,改善蒙古族生活状况,促进蒙古族经济发展。
面对蒙古族人口的增长,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蒙古族人口的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促进
蒙古族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蒙古族建设适宜的发展环境。
中国蒙古族作为中国和世界最大的少数族群,在文化、历史和语言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丰富性,是中国不可失去的宝贵财富。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开展蒙古族发展政策,努力实现蒙古族人口的健康发展,促进蒙古族社区的和谐稳定。
呼市居民现状调查报告
呼市居民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对呼和浩特市居民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以下是对呼市居民生活和社会状况的分析和总结:
1. 总体居民数量及人口构成: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根据最新调查数据,该市居民总人口约为340万。
居民主要由汉族和蒙古族组成,其中汉族居民占据大部分比例。
2. 居住条件和房屋状况:呼市的居民多居住在多层住宅楼或住宅小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大部分居民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和通讯设施。
3. 教育和就业情况:呼市拥有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包括高等学府和职业教育机构。
居民的教育水平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得到重视。
同时,就业市场也较为活跃,居民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尤其在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4. 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呼市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福利。
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市内医疗机构数量增多、医疗设备水平不断提高,住院、门诊和急救服务得到改善。
5. 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呼和浩特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居民可以参观各类博物馆、公园和历史遗迹,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表演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
此外,购物中心、电影院、运动场所等也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以上是对呼和浩特市居民现状的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总结。
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呼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状况逐步提高,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和就业环境,也为他们的休闲娱乐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内蒙古的常识知识
内蒙古的常识知识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北部。
以下是关于内蒙古的一些常识知识。
一、地理位置内蒙古地处中国华北地区的北部,北邻蒙古国,东临辽宁省和吉林省,南界河北省和山西省,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
内蒙古总面积约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12.3%。
二、人口和民族内蒙古是中国人口较少的省份之一,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的总人口约为2500万。
内蒙古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境内有蒙古族、汉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56个民族。
其中,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79%。
三、气候内蒙古的气候主要分为大陆性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风。
内蒙古的气温差异较大,南部地区夏季最高温可达40摄氏度,冬季最低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
四、草原资源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草原地区,被誉为“中国的草原王国”。
草原资源丰富,是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内蒙古的主要畜牧业包括牛、羊和马。
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等民族以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
五、矿产资源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资源。
克拉玛依、鄂尔多斯和赤峰等地是内蒙古重要的矿产开采区域。
矿产资源的丰富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旅游景点内蒙古有许多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
例如,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之一,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有奇特的沙漠地貌和壮丽的沙漠风景;额尔古纳河是中国最北的河流,有独特的冰雪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七、特色文化内蒙古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内蒙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蒙古族的传统歌舞、民族服饰、摔跤等。
内蒙古还有独特的马头琴音乐和蒙古族的民族节日,例如那达慕大会和蒙古包节等。
八、教育和科研内蒙古拥有一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是内蒙古的重点高校。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并更好地促进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必要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内蒙古人口概况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的常住人口总量为2505.44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蒙古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的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1. 总体增长缓慢:与其他省份相比,内蒙古的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总量增长主要依赖于自然增长,而不是外来人口的流入。
这也意味着内蒙古的人口结构相对稳定,但同时也面临着老龄化的趋势。
2. 地域分布不均:内蒙古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省份,但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人口聚集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少数城市,而草原和边远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3. 少数民族比例较高: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高,在人口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二、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1.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生育水平的降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内蒙古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将对社会养老保障、医疗卫生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少数民族人口保护和发展: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如何保护和发展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成为内蒙古人口发展的一大挑战。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3. 城乡发展不平衡:内蒙古的城乡差距明显,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对内蒙古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1. 加强人口政策研究:针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有必要加强人口政策研究和规划,制定出符合内蒙古实际情况的人口政策,以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和结构调整。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中北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自治区之一,也是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地区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2500万人,其中汉族占比占到了70%,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较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人口结构出现了诸多变化,其中老龄化和城乡人口差距逐渐显现,人口流动导致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结构,现有的人口管理政策已经难以完全满足人口变化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管理政策的研究和完善,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人口形势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人口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管理政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2 问题提出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缓慢,人口结构不合理,城乡人口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等方面。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给人口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需要对内蒙古人口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人口变化的趋势,找出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管理政策,为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2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内蒙古人口形势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内蒙古人口变化的因素,评估现行人口管理政策的有效性,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内蒙古的人口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人口数据的详细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内蒙古的人口结构、规模和分布情况,为制定未来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人口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促进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内蒙古人口管理政策的实施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人口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内蒙古简介介绍
汉族
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46%,分 布广泛,与蒙古族文化交融。
其他少数民族
包括满族、回族、达斡尔族等,占 总人口的5%。
人口分布
01
内蒙古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 ,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 鄂尔多斯等城市。
02
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 中在东部地区。
语言文字
蒙古语
内蒙古最主要的语言,为蒙古族人的日常用语, 具有独特的语音和语法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汉语
广泛使用汉语,是内蒙古汉族人的日常用语,具 有北方方言的特点。
其他语言
包括满语、回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范围有限 。
06
环境与生态保护
环境状况
空气质量
内蒙古的空气质量整体上较好,但近年来也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和冬季燃煤取暖等因素。
水资源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局部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问题 。
土壤环境
内蒙古的土壤环境整体上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和盐碱化 等问题。
生态保护政策
天然林保护
01
内蒙古实施了天然林保护政策,禁止砍伐天然林,并采取了措
施恢复和保护天然林资源。
草原保护
02
内蒙古是草原资源丰富的地区,政府实施了草原保护政策,限
制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以保护草原生态。
湿地保护
03
内蒙古拥有许多湿地资源,政府采取了湿地保护政策,防止湿
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地处高原、山地和平原 三种地形地貌交错分布的地区 ,地势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
地形地貌
内蒙古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 面积广大,占全区总面积的 60%以上。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是一个民族地区,人口分布较为集中。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人口结构、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内蒙古人口总体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按照2019年的数据,总人口为2502.64万人。
从内蒙古的人口规模较大,居民数量较多。
与人口数量相对应的是内蒙古的人口密度并不高,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12人,这也反映了内蒙古地广人稀的特点。
二、内蒙古人口结构分析1. 民族结构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等民族。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人口比例。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汉族等其他民族也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了较大的发展。
不过,由于蒙古族的人口占比较大,因此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结构也比较单一,这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融合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年龄结构内蒙古的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而且相对年轻人口来说增长速度更快。
而且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内蒙古的年轻人口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这也是导致内蒙古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内蒙古的男女比例较为平衡,男性略多于女性。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蒙古的性别比例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其中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因素都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人口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人口流失现象逐渐严重。
许多年轻人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选择离开内蒙古前往大城市或者其他发达地区,这也导致了内蒙古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年轻人口的流失也给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蒙古族人口
蒙古族人口蒙古族是中国第一大少数民族,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中国蒙古族人口达到698.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83%,分布在新疆、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宁夏等省份,组成中国蒙古族的大多数地区都隶属于普通少数民族自治区。
蒙古族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够以军事力量形成较大一体的少数民族,其发展了一系列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这种独特性在很长时期促进了蒙古族的成长和发展。
无论是围绕着大蒙古国的建立,还是在中国内陆的其他地区的发展,现代的蒙古族社会既竞争又合作,保护着自身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不断吸收着现代的文明。
如今,中国的蒙古族人口结构正处于重要的变动之中:(1)总体增长。
2015年,中国蒙古族人口达到698.1万,比1949年的88.5万增长了6.9倍,比1953年的157.7万增长了4.4倍。
(2)流动减少。
随着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日趋制约,蒙古族的流动性减少了,同时也减少了与外部文化的交流,从而保护了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种族地位。
(3)增年轻化。
随着内蒙古地区及其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改善,蒙古族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蒙古族的人口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4)人口数量不均衡。
虽然蒙古族的总体人口数量正在增加,但由于地域分布的不均衡,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多,而其他一些地区则相对较少,因此人口数量的不均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蒙古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其发展进程充满坎坷和艰辛。
如今,蒙古族人口的总体增长、流动减少和年轻化现象的出现,表明蒙古族社会的发展势头稳定,同时也暗示着蒙古族将在今后的历史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中国蒙古族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蒙古族仍面临着分散少数、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及种族自豪感、促进经济发展等种种问题。
因此,积极推动蒙古族人口结构合理发展,有助于促进蒙古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关乎着蒙古族人民未来的福祉与富裕。
蒙古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蒙古族有5,813,947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有3,995,349人;具体的数字都显示在PPT上了。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门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在青海省主要聚居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甘肃省主要分布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在河北省主要聚居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黑龙江主要分布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吉林省主要聚居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在辽宁省主要居住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河南、贵州、四川、北京、云南、广东、湖南、安徽、江苏、天津、湖北等地。
共一个自治区、三个自治州、八个自治县。
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学术界对于蒙古族族源的研究与探讨从十三世纪起,欧亚各国的一些文人、学者开始研究蒙古族的族源。
伊朗(1935年之前成为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伊利汗国的宰相,奉合赞汗及他的弟弟合儿班答之命主持编纂,历时十年完成)御修钦定的《史集》、伊赛·阿勒·阿昔尔的《编年史》、我国明朝宋镰等撰修的《元史》等是最早涉及蒙古族族源问题的著述,他们出于本阶级本民族的意识整理研究口头传说和原始资料,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观点.如《史集》详细地研究了十三世纪以前蒙古各部的起源和分枝情况,并把他们归为突厥系,这与汉籍记载是不同的。
到了近代,国外研究蒙古族族源著述较多的国家主要是俄国。
十九世纪中叶,随着世界资本主义殖民政策向东方扩张,沙俄不断派出传教士、旅行家到蒙古地区搜集历史、地理资料为其侵略政策服务。
在学术领域内出现了“蒙古学”的专门学科,其中族源问题是当时蒙古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被称为俄国蒙古学、东方学奠基人的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雅琴夫·悴丘林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俄国中国学和东方学奠基人。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第九届传教士团领班,修士大司祭,俄国科学院通讯院士。
内蒙古人口变动及人口分布分析
描述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现状,可以反映地区、民族、年龄及性别人口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控制人口,更好地解决与人口发展密切相关的疾病防治、劳动就业、城镇建设、教育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以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制定面向21世纪的全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1]。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文的资料来源于2000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包括有《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等相关数据资料[2-3]。
2.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和分析均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
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录入,严格复核以避免偏差。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人口数、人口增长率、性别比(以女性100为参照)、城镇比例等指标;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的人数,绘制人口年龄金字塔和线图。
二、结果1.人口总量与增长情况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内蒙古人口总数为2470.56万人,男性人数为1283.88万人,女性人数为1186.68万人。
与2000年全国第五内蒙古人口变动及人口分布分析张星光,尹韶华,闫涛,苏俐(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呼和浩特010110)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学术研究和人口工作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及性别比等指标,并进行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比较。
结果与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普查结果相比,内蒙古2010年总人口数增加了138.2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8万人,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8%;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8.19,出生性别比为111.96,超出了正常范围;内蒙古地区城镇化比例为55.54%,高于全国整体水平49.70%,且存在民族和地区差异。
内蒙古人口发展特征
内蒙古人口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人口处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内蒙古人口发展变化较大的10年。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10年间,内蒙古人口显现出总人口低速增长、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人口年龄结构已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蒙古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汉族人口、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口地区分布变化较大等基本特征。
一、总人口低速增长,各盟市人口增减变化不同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0时,内蒙古常住人口为2470.63万人,占全国常住人口的1.84%,常住人口数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23位;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的2375.54万人相比,10年间共增加了95.09万人,增长4.00%。
平均每年增加9.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9%,年平均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年平均增长率0.57%的水平。
普查数据表明,内蒙古人口发展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反映出内蒙古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各盟市常住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各不相同。
10年间,内蒙古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5个盟市的人口大幅增长,其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5%。
特别是鄂尔多斯市,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54.5万人,增长39.1%。
同时也有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和兴安盟5个盟市的常住人口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尤其是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10年间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18.7万人、18.3万人和17.7万人,较之“五普”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6.8%、7.9%和3.9%。
二、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并逐步向现代家庭结构类型转变随着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计划生育等人口控制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同时旧的传统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几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结构正在逐步消失,家庭户规模向现代家庭结构类型转变。
永恒之火——蒙古族
蒙古舞蹈
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 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 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 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 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 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 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筷子舞凝结着蒙 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是蒙 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宗教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 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 崇拜“长生天”。直到元朝,萨满教在蒙古社会占 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 要影响。后来佛教取代了萨满教在宫廷里的地位。 但佛教的影响仅限于蒙古上层统治阶级,蒙古人大 多信奉的仍然是萨满教。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 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但萨 满教在东部地区以祭祀、占卜、治病活动形式不同 程度地幸存了下来。
交通工具
蒙古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 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 车。
传统乐器
马头琴 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又 名“胡兀儿”、“胡琴”、“马尾 胡琴”、“莫林胡兀儿”等。为擦 弦类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 头为饰而得名。它由共鸣箱、琴杆、 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拉弓等 部分组成。 多用作独奏或自拉自唱。其发音柔 和、浑厚而低沉,音色悠扬、醇美, 富有草原风味,因而有人形容说: “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 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 言更加传神”。
语言
你好 再见 对不起
优美服饰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 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女装尤为突出。而男 子的服饰除了青海以外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 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装多为蓝、棕 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 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 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 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 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对内蒙古的人口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内蒙古人口现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辖区人口较多,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总人口约为2500万人。
内蒙古人口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阿拉善盟、包头、鄂尔多斯等地,一些大城市如呼和浩特、赤峰、通辽等地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口。
而一些边远的地区,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的人口相对较少。
内蒙古的人口构成方面,蒙古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七成左右,而汉族占到了总人口的约三成。
还有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等。
内蒙古的人口发展状况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内蒙古的城镇人口比重在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比重在逐渐减少。
内蒙古也面临着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而生育率相对较低。
这样一来,内蒙古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从上述分析可得出,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城乡人口差距大。
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较为迅速,城市人口增长迅速,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
这导致了城乡人口差距日益扩大,城市化率相对较高的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人口发展差距拉大。
2. 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这给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养老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3. 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问题。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蒙古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但汉族也占有相当比重。
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人口结构失衡。
由于生育率偏低,内蒙古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失衡,年轻人口比例偏低,而老年人口比例偏高,这对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内蒙古的人口形势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
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全乡幅员面积59.3平方公里,总人口5368人,蒙古族人口4369人。
蒙古族的语言为蒙古语,属汉藏语系蒙古语族。
分布在该乡的蒙古人、哈萨克、苏尼特、库木等民族,是蒙古民族重要的聚居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乌拉台哈萨克族作为一支与中国汉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少数民族成员而繁衍生息,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磨砺。
该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和风俗习惯,以草原文化为代表,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和哈萨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建设和谐家园”为宗旨的特色牧民新村建设为全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历史沿革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成立于1992年8月28日。
全乡面积59.3平方公里。
辖2个行政村。
哈萨克民族乡办事处驻乌拉台村。
1996年4月13日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驻地乌拉台村(原名为巴音乌拉镇)。
二、民族历史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游牧生产的传统,历史上在这片广阔的草原上繁衍生息。
自清朝以来,哈萨克人作为中国的一支蒙古族,与汉族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据《清史稿》记载,成吉思汗在位时曾“迁居乌拉台部”。
《蒙元史》中记载道:“乾隆帝北至蒙古草原,南至贝加尔湖一带的蒙古人的部落联盟中所居住之地是其后裔,他们在此居住过。
”这说明在蒙古高原兴起的时期即是清朝康熙年间。
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在其二岁时南下中原时在今蒙古国境内为其建立国家--阿鲁科尔沁部统治下。
阿鲁科尔沁部在当时蒙古帝国统一后成为蒙古高原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部落.有记载称:“自成吉思汗之初建立蒙古帝国以来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期间是中华民族最强盛时期之一。
当时的蒙古部落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
哈萨克民族也是如此”(蒙古族是以游牧民族形式存在的民族)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之一。
成吉思汗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后,对蒙古族实行高度的民族政策及优待政策,逐渐形成了对乌拉台哈萨克族的特殊扶持政策;由于对蒙古人有特殊的贡献(如成吉思汗、噶尔丹等)使蒙古族蒙汉关系更加密切而且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在乌拉台地区进一步发展起来了!现已成为蒙古族重要的聚居地之一..乌拉特前旗哈萨克民族乡就是一个例证。
内蒙古各地级市,盟蒙古族分布
内蒙古各地级市,盟蒙古族分布1. 通辽市:蒙古族⼈⼝140万⼈。
2. ⾚峰市:蒙古族⼈⼝84万⼈。
3. 兴安盟:蒙古族⼈⼝70万⼈。
4.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30.9万⼈。
5.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28.6万⼈。
6. 呼伦贝尔市:蒙古族⼈⼝23万⼈。
7.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17.7万⼈。
8. 包头市:蒙古族⼈⼝8.5万⼈。
9. 巴彦淖尔市:蒙古族⼈⼝8.4万⼈。
10. 乌兰察布市:蒙古族⼈⼝6.4万⼈。
11. 阿拉善盟:蒙古族⼈⼝6万⼈。
12. 乌海市:蒙古族⼈⼝1.9万⼈。
蒙东地区三市⼀盟(通辽市,⾚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共有蒙古族⼈⼝317万⼈。
加上霍林郭勒市即将管辖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约10万蒙古族⼈。
蒙东地区蒙古族总⼈⼝326万⼈,约占内蒙古⾃治区蒙古族总⼈⼝407万⼈的80%。
内蒙古⾃治区地域辽阔狭长,不便管理,且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蒙东地区。
建议内蒙古⾃治区⾸府迁回乌兰浩特市,内蒙古⾃治区管辖乌兰浩特市(⾸府——原兴安盟),⾚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霍林郭勒市。
(新的地级霍林郭勒市管辖原县级霍林郭勒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霍林郭勒市总⾯积约71099平⽅千⽶。
总⼈⼝21多万⼈)。
新内蒙古⾃治区总⾯积约54万平⽅千⽶。
总⼈⼝约1200万⼈。
恢复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管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不含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
绥远省总⾯积约64万平⽅千⽶。
总⼈⼝1200多万⼈。
二孩政策对蒙古家庭的影响研究
二孩政策对蒙古家庭的影响研究导言:自2016年起,中国开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允许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整体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二孩政策对蒙古族家庭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一、蒙古族家庭生育现状和背景1.1. 蒙古族的特点和分布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
1.2. 蒙古族家庭生育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蒙古族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生育水平相对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蒙古族的生育率较高,但是近年来蒙古族家庭的生育水平逐渐下降。
2.1. 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二孩政策的实施有望促进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结构优化。
由于蒙古族家庭多为核心家庭,实施二孩政策将有助于调整家庭结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繁衍的可能性,使家庭更加完整。
2.2. 促进经济发展蒙古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仍然相对较弱,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实施二孩政策有望缓解蒙古族地区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3. 加强社会保障实施二孩政策可以增加蒙古族家庭的子女数量,从而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对策建议3.1. 科学宣传和辅导针对蒙古族地区特殊情况,政府应加大对蒙古族家庭的二孩政策宣传和辅导。
应通过各种渠道向蒙古族家庭传达二孩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政策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3.2. 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为蒙古族家庭提供更多的育儿和教育资源,同时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
3.3. 鼓励自愿选择为了保障蒙古族家庭和个体的自主权益,政府应该鼓励蒙古族家庭自愿选择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藏族与蒙古族
藏族与蒙古族引言藏族和蒙古族是中国边疆少数民族中的两个重要代表,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从人口分布、语言、宗教信仰、传统服饰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比较藏族和蒙古族的特点。
人口分布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云南以及甘肃等省份。
蒙古族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以及黑龙江等地。
据统计,截至2018年,藏族人口约为630万人,而蒙古族人口约为590万人。
语言藏族和蒙古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藏族使用藏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分布范围广泛。
蒙古族则使用蒙古语,属于蒙古语言族的一支,主要分为外蒙古蒙古语和内蒙古蒙古语两个方言。
宗教信仰藏族和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在文化传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藏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佛教在藏族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蒙古族也有一部分信仰藏传佛教,但主要信仰蒙古族传统的萨满教和藏传佛教的结合形式,称为蒙古族传统宗教。
传统服饰藏族和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也具有明显的特色。
藏族的传统服饰以藏袍为代表,藏袍是藏族男女常用的传统服装。
男性穿着藏袍通常包括褂子、布帽、短袍和靴子等,女性穿着则包括帽子、大袍和长裙等。
藏族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装饰的精细。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则主要包括蒙古袍和皮袄。
蒙古袍通常用鲜艳的彩色布料制作,腰部有一条腰带,可以有效保暖。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充满了草原风情和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藏族和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他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以唐卡绘画、雕塑和建筑等为代表的艺术形式,以及藏戏、陀螺和蔫给等传统文化活动,都展示了藏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蒙古族则以呼麦、马头琴、蒙古舞等特色音乐和舞蹈形式,以及摔跤、马球和步战为代表的民间体育活动,展示了蒙古族灵活多样的文化表达。
结论综上所述,藏族和蒙古族作为中国边疆地区的两个重要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宗教信仰、传统服饰和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国家在 生育 、 升学 、 就业方 面对 蒙
古 族 实行 优 于汉 族人 口的 政 策 , 蒙
古族 与汉族 人 口通 婚所 生子女 大多 申报 为蒙古族 。
( 二) 蒙 古 族 人 口增 长 速 度 快 于
汉 族 人 口
区少数 民族人 口的8 3 . 5 9 %。同2 0 0 0 年
产量平 均值 ) ,对 内蒙古2 0 0 6 — 2 0 1 2 年的9 6 个旗 县粮食产量 与其种 植面积进行敏感性分析 , 结果表 明 : 粮食产 量与其种 植 面积变化 高度敏感 的旗县仅 有4 个, 在旗 、 县 中所 占比例
2 0 0 6 — 2 0 1 2 年 内蒙 古在 整体 上是 处 于粮食 安 全状 态 的 , 与
二 、 内蒙古各 旗 县粮食 产 量与 其种 植面 积 的敏 感性
分 析
2 0 0 6 — 2 0 1 2 年各旗县产量 与耕 地面积 的敏感程度来 看 , 8 0 % 以上 的旗 县表现 为无敏感性 和低度 敏切相关 ,耕 地面积 的
内蒙 古近 l 0 年来 粮食产 量持续 增长 , 现 已成 为我 国粮
食调 出大省 , 粮食安 全得到保证 。本 文结果 表明 内蒙古 的
粮食安全 总体上处 于绝对安全 状态 , 但 在空 间上还存 在一
定 的差异 的。而且从3 0 多年 粮食产量发展历 程及其产量波
动系数来 看 ,内蒙古粮食 安全存在 很大 的不稳定 因素 , 未
相 比, 2 0 1 0 年 内蒙 古蒙 古族 人 口增 加
1 9 . 6 9 万人 , 增 长4 . 8 9 %, 是 全 区 人 口增
原 因有 二 : 一 是蒙古 族人 口实 行 比汉 族 宽 松 的生 育 政 策 , 《 内 蒙古 自治 区 人 口与计 划 生 育条 例 》 中规 定 , 一对 蒙 古族 夫 妇 可 以生 育 2 — 3 个孩子 , 所
一
些地 区受 到较 大的影响 。
的 一 个 重 要因 素。 曩
作者 单位 : 内蒙古 自治 区统计 局 巴彦淖尔市乌 拉特前旗统计局 责任编辑 : 刘雪梅
三、 内蒙 古各旗县 粮食 作物产量 波动对 耕地面 积变化
的敏感性布 局分析 从整体 的情况来 看 , 内蒙 古粮食产 量 的平均 波动系数
以部分 蒙 古族 夫 妇生 育 了二 胎 ; 二
内 蒙 古 是 一 个 少 数 民族 地 区 ,
比 重 上 升
2 0 1 0 年 内蒙古有5 5 个 民族 , 除汉族外 , 人 口超 过 百 万 的 民族 只 有 蒙 古 族 。 2 0 1 0 年 ,内蒙古 蒙古族人 口为4 2 2 . 6 1
较大 , 且远 大于 国家粮 食产量 波动 系数 , 说 明 内蒙古 全 区 的粮 食 生产处 于极 不稳 定状 态 ,粮食 安全 水平 较低 。从
为主 , 负增长 系数也未超 过一 6 . 0 %, 说 明内蒙古粮食 产量增 长速度较快 , 远超过 预计产量 。因此 , 我们认 为不 同时期粮 食产 量 波动 幅度 的大小 ,反 映 出 的粮 食安 全 状 况不 同 ,
某 区域 中某点 的粮食产量 平均值 , Y t 代表t 年某 区域 的粮食
变化将会 引起粮食产量的上下 波动 ,敏感性是反 映这一动 态变化 的有 效指标。根据公式 = ( F t — Y t ) 厂 Y t ( 注: F t 表示t 年
状态 。这 与前 面结论截然相 反 , 但值得 注意 的是 , 自2 0 0 6 年 后, 虽 然 内蒙古 的产量 波动 系数仍 然较 大 , 但 均 以正 增长
来存在一定 的风险 。内蒙古处 于农牧交错带 , 地形复 杂 , 气 候 多变 , 很 容易造 成耕 地面 积 的演 替 , 从 而 影 响粮食 安全 的变化 。因此 , 保证 耕地面积 , 是实现 内蒙古 粮食安全长久
较小 , 主要 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地 区, 说 明内蒙 古大部分地 区 的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产量 的波动影响较小 ,只有东部 的
2 0 0 0 — 2 0 1 0 年 内 蒙 古 总 人 口年
加 最多 的少数 民族。
一
均增 长0 . 3 9 %, 其 中汉族 人 口年均增
长0 . 4 3 % ,蒙 古 族 人 口 年 均 增 长 0 . 4 8 %, 蒙古族人 口增 长速度快 于总
、
蒙古族人 口特征
( 一) 蒙 古族 人 1 : 7占全 区 总人 口的
各旗县得 出的结果并不矛 盾。
为4 . 1 7 %; 中度敏感 的旗县有9 个, 所 占比例为9 . 3 8 %; 低度敏
感 的旗 县有5 7 个, 所 占 比例为5 9 . 3 8 %; 无敏感性 的旗县有2 6 个, 所 占比例为2 7 . 0 8 %。内蒙古的无敏感性 区域 和低度敏感 性 的区域 占全 区面积 的8 6 . 4 6 %,无敏感性 区域 多分布于 内 蒙古中部偏东地 区,而低度敏感性 区域 主要集 中于西部地 区 ;高度敏感性 区域和重度敏感性 区域 占全 区面积的 比例
内蒙古蒙古族人 口的发展状况
t ・ t ・ ・ t ・ t ・ ・ ・ ・ ・ t t ・ ・ ・ t t t ・ ・ ・ t ・ ・ t t ・ ・ t ・ t
口 文/ 杨 源 t ・ ・ 一 t t t ・ ・ ・ ・ ・ t t t ・ ・ 一 ・ ・ t ・ ・ ・ ・ t ・ t ・ ・ t ・ t
万人 , 占全 区 总人 口的 1 7 . 1 1 %, 占 全
2 0 0 0 年 , 内蒙 古 蒙 古 族 人 口为
4 0 2 . 9 2 万人 ,占全 区总人 口的 比重 为 1 6 . 9 6 %, 2 0 1 0 年 蒙 古 族 人 口增 加 到 4 2 2 . 6 1 万人 ,占全 区总人 口的 比重 为 1 7 . 1 1 %, 所 占 比重上升0 . 1 4 个 百分点 。 蒙古族 人 口占全 区总人 口比重上升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