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案
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至塞上》,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诗歌形式、意象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至塞上》,使学生感受大漠的壮美,体验边塞生活的艰苦,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表现手法等。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分析、表现手法解读、主题思想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诗歌鉴赏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5.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边塞诗的相关资料,了解边塞文化,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6.2 课后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鉴赏文章,深入分析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7.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7.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授《使至塞上》这个课文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古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使至塞上》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人生经历。
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3.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课文的语言解读和修辞分析。
2.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韵律和意境,能够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准备1.课文《使至塞上》及有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短视频,以及简短的解说,激发学生对《使至塞上》的兴趣并了解背景知识。
导读:为学生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注重理解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阅读,师生共同解答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解读:讲解课文中一些生词和句式,并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运用特定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讨论:就课文中的主题、意境、情感等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扩展:通过对比其他相关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古文的韵律和意境,在小组或个人形式下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其他文学体裁。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研究古文。
六、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王之涣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面,并进行更深入的文学分析和写作训练。
七、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采用口头答辩、写作和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
八、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教案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使至塞上》。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使至塞上》的内容和背景。
2.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刻的哲理。
2. 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古诗《使至塞上》的全文。
2. 准备相关的文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使至塞上》,提问:“使至塞上”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使至塞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发表对古诗的看法。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古诗《使至塞上》相关的主题,如“边疆风光”。
(2)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篇短文,抒发自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使至塞上》的艺术价值。
7. 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完成课后练习,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背景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3. 注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使至塞上》的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6. 朗读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背诵。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感悟文章。
9. 板书设计使至塞上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意境:雄浑、辽阔、荒凉、壮美情感:赞美、孤独、乡愁、爱国10.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读一读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2、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学生个读4、学生齐读品一品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使至塞上王维优秀教案
使至塞上王维优秀教案【篇一: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潦河坡镇中学课时计划第页第页第页第页第页【篇二:八(上)课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八(上)课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八(上)课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诗之宏大,李白诗之飘逸,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一)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整体感知1.由学生简介王维(知多少算多少),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
王维,字摩洁,唐山水田园诗人, a\\\诗佛a\\\。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3.全体学生齐读。
(注意节奏和感情,不足则纠正之)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4.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5. 理解诗的内容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描写了诗人在使命驱使下征战边疆、经历艰险并与当地百姓建立深厚情感的情节。
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使至塞上》,了解王维这首诗的背景和意象。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体诗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边塞风光和古体诗的特点。
引发学生对于《使至塞上》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
可以选择逐句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构思。
也可以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讨论和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象,进行讨论。
了解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诗中的“使”指的是什么?“塞上”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如何理解诗中的“千里黄河绕黑山”和“林临晋阳津”的描写?- 诗歌的情感表达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思考?4. 文学鉴赏(15分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用词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讨论:- 诗歌的叙事结构和韵律特点。
- 王维在诗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 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这些主题和情感对于读者的启示。
5.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收获和理解。
鼓励学生对于《使至塞上》的进一步思考和阅读。
三、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诗歌记忆力。
2. 鼓励学生以《使至塞上》为题,创作自己的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于边塞风光和情感的思考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国古代边塞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理解《使至塞上》的背景和意义。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1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作者及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教师范读自由读男女pk读全班pk 教师读四、赏析诗句: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欲问边:出使目的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王维的诗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边塞的风光,培养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尊重。
(2)理解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培养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案。
2. 参考资料和注释。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教案,简要介绍王维的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使至塞上》,提问学生对“塞上”的理解和联想。
2. 朗读和背诵(1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注意语调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的节奏和音乐性。
3. 词语和句子理解(15分钟)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4. 分析和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的结构和韵律,引导他们分析诗的组成部分和韵律特点。
进行课堂讲解和总结。
5. 写作练习(15分钟)给学生发放写作练习纸张,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短文,可以是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描述,也可以是对诗中的景象和人物的分析。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引导他们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反思。
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诗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诗文了解历史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壮丽边塞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3)分析诗的结构、韵律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中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边塞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韵律和艺术特色。
4. 讲解重点:讲解诗中生僻词语的含义,解析关键句子的意义。
5.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 运用所学,写一篇关于边塞风光的短文。
3. 收集其他描写边塞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短文写作和古诗欣赏等。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边塞文化和古诗艺术。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篇一】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冯济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候骑(jì)..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
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使至塞上》。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和边塞生活的艰辛,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体会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深入剖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使至塞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理解古诗中的疑难词句。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情感体验: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所表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5. 课堂小结: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古诗《使至塞上》的鉴赏文章。
3. 调查了解其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的情况。
2. 学生对古诗中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古诗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水平。
4. 学生对古诗意境和主题的把握能力。
5.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使至塞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两首诗的异同,加深对《使至塞上》的理解。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艺术风格。
学生能够解释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
1.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壮丽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
1.2 教学内容《使至塞上》全文教学。
王维的生平简介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与艺术特色讨论。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地位。
2.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语气和情感。
2.3 解析诗歌学生自读并尝试解释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
2.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和情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可以是写作感想、抒发情感或者创作以边塞为背景的小诗。
第三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3.1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理解。
3.2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使至塞上》。
完成对诗歌深层含义的个人感悟写作。
第四章:教学反思4.1 教师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需要改进之处。
第五章:拓展活动5.1 拓展活动一:参观博物馆或古迹组织学生参观与边塞历史相关的博物馆或古迹。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5.2 拓展活动二:诗歌朗诵比赛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朗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3 拓展活动三:绘画创作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第六章:评价与反馈6.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其在讨论、朗读和写作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诗《使至塞上》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结构。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升个人品质和修养。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古诗《使至塞上》的文本和注释资料。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信息,引发学生对古诗《使至塞上》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5.2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3 讨论与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深入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5.4 应用与拓展:教师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进行创作和表达。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评估学生对古诗《使至塞上》的理解和兴趣。
6.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6.3 创作与表达:评估学生在创作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包括对诗歌的解读、联想和创作。
七、教学延伸:7.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掌握生僻词语的含义,能够翻译并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和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掌握生僻词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讲解诗歌的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欣赏,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人的情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类似的边塞诗进行鉴赏,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翻译和背诵的情况。
2. 对学生的赏析文章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
3.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以提高教学水平。
八、拓展学习:1. 推荐学生阅读王维的其他诗作,加深对诗人风格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边塞诗人,如岑参、高适等,拓宽阅读视野。
3.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九、课程资源:1. 相关书籍: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壮丽边疆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使至塞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的意境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思考分析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字迹工整、答案正确等。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能力和拓展思维。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的意境和主题。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边塞风光。
3. 对比教学:选取其他描写边塞的诗篇,与《使至塞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诗的特点和风格。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使至塞上》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资源:边塞风光图片、相关背景音乐等。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解析《使至塞上》的题目和诗歌结构。
1.3 教学活动:展示王维的生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其诗歌创作风格。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探讨《使至塞上》的题目意义和诗歌结构。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使至塞上》的意象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使至塞上》的诗句和意象。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3.2 教学内容:介绍《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包括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如边塞文化、自然景观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和地理背景。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探讨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第四章:诗歌鉴赏与批评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使至塞上》的韵律、节奏和韵脚。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诗歌批评。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韵脚,理解其艺术特点。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诗歌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难点的资料,有关本诗的资料。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常用最精炼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体会一下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播放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
2、点评:节奏、情感
3、指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全诗
4、师板书重要字词。
(属国、征蓬、汉空、关、单车和候骑)
5、了解作者——王维
(以学生为主,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影补充。
)
(显示幻灯片2)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引导学生质疑
2、点拔、指导、解答、点拔要点
①体会诗歌意境《使至塞上》指导了什么意境?
(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过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延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说它的意境吗?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④巡视相机指导
四、赏读全诗,感情朗读、背诵。
1、齐读全诗。
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进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
五、拓展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画古诗:选喜欢的诗句画下来。
3、课外摘抄,高适、岑参描绘的边塞诗。
六、板书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异曲同工
“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显示生字词。
2、指导,点拔。
二、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写出描写边塞风光的句子。
三、课后小结:。